齐桓晋文之事章翻译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出处或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原文:齐桓晋文之事桓公既没,晋人贺姒氏,生子党,母弟晋悼公。

桓公叔带翦楚帅犀首如晋。

齐俘楚归归,齐帅间矢晋,使皐,晋帅叛归怼如。

齐子伯登圉乘入之惠公,其次作治,其叔亦入齐,仕及任事佐乃帅。

惠公薨,齐子东奔晋。

以伐芮息,是晋大难简,赵韩犹不猾,及吾孙子侯服国之际,晋大难策,三晋大阼立,子骀受命,是至齐假首期,莫敢不次。

仲尼行武,闻齐晋之事,门悲遁世塞于国人。

不知异日何后之生,兴兹冀北徼鲁绎,国北宁晋楚斗齐楚。

曾子与孟子曰:“晋之不得力于齐亦蹙。

齐人之不至于东莞亦困。

司寇之政,晋饰其官,鲁不饰其官。

”曰:“庄子家贫,亲授之鼓琴而以为贾市,今人授五侯之师学而以为劒杀,非其德也;授盗贼之道也,贾市之道也。

或之饰面以为场,或之弃之以为污。

是以圣人全法吉。

凡民之所以养其亲也,非重宝财之满廷也,非馈以谷帛也,非居久也。

始自余有一技能以自畜,因市有计幷送之,与通常饭子市舍不迎,使多日不及人也,没有馈贿,无取于人,不几断馈,无所谓道。

故得以閧攻章也。

”曶子换城,仲尼寝之,中行子地死,孔子如之。

何饥之谓饥,曰吴允者。

君子之言:“何若寿者?”曰:“仲尼之谓寿。

”吴人之言:“何骐骥之谓骐?”曰:“季孙之谓骐。

”子曰:“聪明而明讳,不如止。

”译文:《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去世后,晋国贺姒氏生下儿子党,党的母亲是晋悼公的妹妹。

桓公的叔叔带翦楚帅犀首叛投晋国。

齐国俘虏了楚国,并回归。

齐国的将领向晋国射去箭矢,使皐,晋国将领叛投齐国,怼如。

齐国的子伯登进入晋国的惠公之庙,兄弟们一起治理国家。

伯登的叔叔也进入齐国,受到任命并协助伯登统治。

惠公去世后,齐子东奔晋国,并进攻芮息。

这是晋国大难简化之时,赵国和韩国都没有趁机进攻。

及至我孙子当国之际,晋国又遭遇大难。

三晋之诸侯举行大阼立礼,子骀受命为晋国君主。

至此齐国假装臣服,无不顺从。

孔子在外行走,听说了齐国和晋国之事,对门悲感到沮丧遁世,闭门不教国人。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注释《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接下来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注释。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三语⽂必修五《齐桓晋⽂之事》原⽂及译⽂ ⾼三语⽂必修五《齐桓晋⽂之事》是《孟⼦》的名篇,突出体现了孟⼦散⽂的论辩艺术,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三语⽂必修五《齐桓晋⽂之事》原⽂及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语⽂必修五《齐桓晋⽂之事》原⽂ 齐宣王问⽈:“齐桓、晋⽂之事可得闻乎?” 孟⼦对⽈:“仲尼之徒⽆道桓⽂之事者,是以后世⽆传焉,⾂未之闻也。

⽆以,则王乎?”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保民⽽王,莫之能御也。

” ⽈:“若寡⼈者,可以保民乎哉?” ⽈:“可。

” ⽈:“何由知吾可也?” ⽈:“⾂闻之胡龁⽈:‘王坐于堂上,有牵⽜⽽过堂下者。

王见之,⽈:“⽜何之?”对⽈:“将以衅钟。

”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罪⽽就死地。

”对⽈:“然则废衅钟与?“⽈:‘何可废也?以⽺易之。

’不识有诸?” ⽈:“有之。

” ⽈:“是⼼⾜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固知王之不忍也。

” 王⽈:“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吾何爱⼀⽜?即不忍其觳觫,若⽆罪⽽就死地,故以⽺易之也。

” ⽈:“王⽆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易⼤,彼恶知之?王若隐其⽆罪⽽就死地,则⽜⽺何择焉?” 王笑⽈:“是诚何⼼哉?我⾮爱其财⽽易之以⽺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伤也,是乃仁术也,见⽜未见⽺也。

君⼦之于禽兽也:见其⽣,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其⾁。

是以君⼦远庖厨也。

” 王说,⽈:“ 云:‘他⼈有⼼,予忖度之。

’──夫⼦之谓也。

夫我乃⾏之,反⽽求之,不得吾⼼;夫⼦⾔之,于我⼼有戚戚焉。

此⼼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有复于王者⽈:‘吾⼒⾜以举百钧,⽽不⾜以举⼀⽻;明⾜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否。

” “今恩⾜以及禽兽,⽽功不⾄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之不举,为不⽤⼒焉;舆薪之不见,为不⽤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不能也。

”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挟太⼭以超北海,语⼈⽈:‘我不能。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作者:孟子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晋文公之事源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以下是部分
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桓公问晋文公曰:“楚人役于鄢、郢三年者数十万人矣。

彼其久矣,不可以亡,不可以存。

请与之为寰宇。

”晋文
公许之。

翻译:
齐桓公问晋文公说:“楚国几十万人在鄢、郢做工长达三
年了。

这样久的时间,既不能亡灭,也不能保住。

请我们
把这一整片土地让给他们吧。

”晋文公同意了。

原文:
齐桓公侈出捕五禽,入,见桓子,曰:“天下莫敌桓子之
猷也。

”曰:“臣能教五禽。

”桓子以告戎昭子。

戎昭子
使为弟子之应声。

足以召之,手足皆正。

于是大会五禽,
桓子设人教之,抟与之环者十数人,曰:“谁能令我拜,
宾服之!”群臣莫敢对。

晏于是对曰:“君所赐土田者,
莫有不拜,不敢不拜也。

”桓子骺然然而敬曰:“很好!”
翻译:
齐桓公挥霍浪费地去捕五种禽兽,回来后,见到桓子,说:“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桓子的才智。

”桓子说:“臣能使
五禽做出应对。

”桓子告诉了戎昭子。

戎昭子叫来学生为
五禽做出堪应的声音。

接着他用手召唤,脚步也跟着对齐。

于是召集了许多人,桓子设人教他们,轮流与他们环绕,说:“谁能让我鞠躬致敬,我就奏请效服于他!”群臣都
不敢回答。

晏敢于回答:“君赐予土地的百姓没有一个不
鞠躬致敬的,不敢不鞠躬致敬的。

”桓子感到非常高兴和
敬佩说:“很好!”。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知识创造未来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晋文公战齐桓公于长勺,大败之,获桓公之弟申公巫臣、骀,俘其
将士千余人。

使申公、骀以伐齐。

遂败之于黄棘之野。

公亲享其功,五月甲申,即用师于于皋。

齐桓公自微子杜之之臣为楚所围,舍之。

其守囚奔晋。

桓公讨之,杀之。

戊寅,杀子兰。

乙亥,公败楚於楚
丘而获子罕騞。

秋,晋贡成周公之细功庆,立于闾阎。

齐庄公来享,七月乙丑,齐庄公、魏献子盟于澁澦之陂。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晋文公在长勺战胜齐桓公,大大地打败了他,在战斗中俘获了桓公
的弟弟申公巫臣和骀,并掳获了他的士兵一千多人。

晋文公派遣申
公和骀去攻打齐国,在黄棘之野取得了胜利。

晋文公亲自享受了这
个胜利的果实,五月甲申(农历五月初三),即刻前往于皋再次启
动军队。

齐桓公自身被微子杜围困,最终被楚国所救,并留在楚国
避难。

齐国的守备囚犯逃亡到了晋国。

桓公指使他们追捕逃亡者,
并将其杀死。

戊寅(农历六月十七日),杀死了子兰。

乙亥(农历
七月初二日),晋公在楚丘战胜了楚国,俘获了子罕騞。

秋天,晋
国以周公的成功庆功为贡品,将其展览于闾阎之间。

齐庄公前来享受,七月乙丑(农历八月初四日),齐庄公和魏献子在澁澦之陂盟
誓友好。

1。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对孟子有说齐宣王的描述,详细地反映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曰:“是心足以王矣..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吝啬那些钱财才以羊换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说:“没有妨害;这是仁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在我心中很有同感啊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说:“有人给大王报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曰:“否”齐宣王说:“不相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但功德却不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没有布施恩德..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所以;大王您不能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的表现;有什么区别”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说:“挟着泰山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向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挟泰山跳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是向长辈弯腰作揖这类的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敬自己的老人;把它推及到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把它推及到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天下就能在手掌上转动..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所以;如今您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不推广恩德没有办法安抚妻子儿女..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的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推广不到老百姓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这之后在心里才痛快么”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对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笑却不说话..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说:“是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还是穿着华丽衣服的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在您面前使用呢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您的大臣们都足能够提供这些;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曰:“否;吾不为是也..”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安抚四方..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抓鱼一样..”王曰:“若是其甚与”齐宣王说:“像这样严重吗”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想要的东西;尽心尽力地去干;以后必然有灾祸..”曰:“可得闻与”齐宣王说:“可以让我听听吗”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孟子说:“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敌挡大国;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敌当人多的国家;弱国本来不可以敌挡强国..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天下的土地;方圆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占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吧..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在您的朝廷中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进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士人能做到;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至于老百姓;如果没有长久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的善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没有不做的了..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等到他们犯了罪;这之后紧接着处罚他们;这是陷害人民..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侍奉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终年吃饱;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终年困苦;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有空闲讲究礼义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大王真想施行仁政;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五亩地的田地;把桑树种上;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把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再背着、顶着东西了..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_______________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鯨,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鯨,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翻译-高中语文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翻译-高中语文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冬,十月,齐人执晋桓公于阳城之市。

劳公于曹氏之庙。

臧文仲入见曰:“吾闻君之不可以连复。

”对曰:“然。

”文仲曰:“晋国桓公曰:『大夫无作讼,事君谋。

』诸侯从之,而晋国既乱。

公尝事晋陈文子、蔡瑕,文子、瑕亦尽言诸侯,诸侯益请。

以故吴、楚之言行国让,诸侯之用相请,皆由其门者,故晋叔向有言曰:『贤者使国无士。

』今晋国有宗廪之多、宠溺之士,微仪于他国,不遑正己,以事天子、诸侯。

夫是之谓失国,弗能久也。

今君在虢、阳,无乃不发大事乎!”君曰:“吾弗堪也!且观吾宜何如。

”文仲曰:“君无与此民戕戕,而群臣出命。

不吝班之,而卒偿之,奸贼且塞。

败之则将相补也。

”遂见群臣,群臣不敢对曰:“文仲知之。

”冬十有二月己已,公脱于阳。

实十有之日,晋侯崩。

文仲曰:“始吾闻矣,知其将然。

忠劝以瘖,纵弛以百川,助之以五合,结之以夏台,卒有其志。

始公审事也,终公有终,百事不回。

”以武公有春齐国夺爵于晋。

春乃反于曹氏之庙。

翻译:《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冬天,十月,齐国人将晋国的桓公拘禁在阳城的市场上。

晋国诸侯在曹氏的宫庙中劳苦公。

臧文仲进见说:“我听说君主不能连续地统治。

”桓公回答说:“是的。

”文仲说:“晋国的桓公曾说过:‘大臣们不要争讼,要一同为君主策划。

’诸侯都遵循这个说法,结果晋国混乱不堪。

公曾经侍奉晋国的陈文子、蔡瑕,文子、瑕也曾劝告过其他诸侯,诸侯进一步请求。

因此,吴国、楚国言行谦让,各诸侯之间的请求,都是缘于他们家门之内的人。

所以有人说晋国的叔向曾经说过:‘贤者让国家不论士人。

’现在晋国的粮仓充满了,拥有恩宠的士人多得不可计数,在其他国家做作腼腆的作态,没有心思专注于使天子和诸侯满意。

这样的做法就是失去国家,不能长久。

现在君主居住在虢国、阳地,岂不是没有展开大事业的心思吗!”君主说:“我无法忍受啊!而且我还要观察应该如何行事。

”文仲说:“君主不要因这个民众的残酷行为而导致群臣表里不一,放心地派遣他们,最后虽然能够偿还,但是奸邪之辈会堵塞道路。

齐桓公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齐桓公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齐桓公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左传》中有一篇名为“齐桓公晋文之事”的篇章,记录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之间的一段历史事件。

下面是该篇章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晋人惠公之卒也,齐桓公欲发兵取之。

管仲曰:“不可。

晋人将欲成礼而后举丧,不可夺之。

”桓公乃止。

及晋人成礼而举丧,桓公乃发兵击之。

遂败晋师于鞍丘。

晋人请和,约为兄弟。

许之,而晋人不许为己。

晋人重来请之,而又请齐为弟。

齐桓公许之。

于是邹、鲁、薛、卫、郑、曹皆从之,而管仲为之谋。

晋文公问管仲曰:“寡人欲归鲁桓公之女,请以为何礼?”管仲对曰:“以鲁女归之,而自取晋女,为二国之好,民无贰心。

”晋文公乃以鲁女归齐桓公,自取晋女,齐桓公亦以其弟妻之。

译文:晋国的惠公去世后,齐桓公想要动兵取回他们失去的领土。

管仲却向桓公建议:“不可。

晋人将会完成丧礼后才会举行战争,不能打断他们的仪式。

”于是,桓公停止了这一计划。

等到晋人完成了丧礼,举行了仪式后,桓公才动员军队打败了晋国在鞍丘的军队。

晋人请求和平,桓公和晋文公结为兄弟。

桓公同意了,但晋文公却没有对外宣布这个协议。

晋文公再次请求时,还要求齐国成为晋国的弟弟。

齐桓公同意了。

于是,邹、鲁、薛、卫、郑、曹等国都跟着他们的盟友齐国,并由管仲带领策划。

晋文公向管仲问道:“我想将鲁桓公的女儿嫁过来,以此换得鲁国的友谊,你认为应该如何礼遇?”管仲回答:“将鲁公主嫁给他,而自己取晋国的女子,这样两国就会结成好的关系,人民也不会有分裂的心理。

”晋文公便将鲁国的公主嫁给了齐桓公,自己则取了晋国的女子,齐桓公也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晋文公。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