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型购物中心,商业体量及业态配比

合集下载

商业项目开发体量及业态配比的理论分析

商业项目开发体量及业态配比的理论分析
区域型购物中心 商业体量决定及业态配比
一、购物中心体量大小的决定
当前做法
经济技术指标+经验判断
关键因素:土地面积、建筑密度、土地价格、容积率 计算公式:项目商业面积=土地面积×建筑密度×(2层~4层)+15000㎡
举例:
某项目,占地面积50亩地,建筑密度50%,容积率2.5,那么商业的体 量为50×666.67×50%×(2~4)+15000㎡,由此计算出商业的体量应该 为48333㎡~81667㎡。
楼层 负一楼 一楼 二楼 商业面积(㎡) 15000 20000 20000 零售面积(㎡) 12000 19000 13000 餐饮娱乐面积(㎡) 3000 1000 7000
三楼
20000
75000
1000
45000
19000
30000
理论一
人口密度
从商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尤其是百货公司快速发展的时期,零售商业主 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因此,参照“三机理论,即(餐饮娱乐是发 动机、生活配套是催化剂、零售是提款机)”,结合我们在上一个章节中讲 到的人口数决定商业体量的理论相结合,从而试图寻找出人口、商业体量与 业态配比之间的数学关系。
50%:50%
注:上述业态比例中零售面积包含大卖场面积。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计算出的业态比例与实际的业态比例, 也可以与这几个购物中心实际的经营业绩相联系起来。
小结:
我们通过人口及消费力,从而引申出的两个概念业态比例人口取值
系数S和业态比例消费力取值系数C,以此来进行业态比例的预估。
同样,我们以此计算出来的业态比例只是为我们实际的操作设定了 一个相对合理的参考取值区间,有利于我们提升工作效率,实际的业态 比例还需要结合建筑规划布局。

购物中心等级划分规范

购物中心等级划分规范

购物中心等级划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购物中心主要类型、购物中心等级划分、等级评定原则及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经营的各类购物中心(厂家直销店购物中心factory outlets 不适用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48-8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SB/T 10813-2012 购物中心业态组合规范GB/T 18106-2004 零售业态分类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购物中心 shopping center/shopping mall是多种零售店铺、服务设施集中在由企业有计划地开发、管理、运营的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区域内,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

[GB/T 18106-2004,定义4.1.11]4 购物中心的主要类型4.1 都市型购物中心4.1.1 功能定位:以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和时尚购物需求为主,配套餐饮服务的时尚休闲特色较为突出。

4.1.2 选址:位于城市的核心商圈或中心商务区。

4.1.3 规模体量:不包含停车场的建筑面积在50000㎡以上。

4.1.4 商圈辐射范围:可以覆盖甚至超出所在城市。

4.1.5 建筑形态:街区型或封闭型。

4.2 地区型购物中心4.2.1 功能定位:购物、餐饮、休闲和服务功能齐备,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丰富,可满足不同收入水平顾客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4.2.2 选址:位于城市新区或城乡结合部的商业中心或社区聚集区,紧邻交通主干道或城市交通节点。

4.2.3 规模体量:不包含停车场的建筑面积在50000㎡以上。

4.2.4 辐射范围: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辐射半径大约在5㎞以上。

4.2.5 建筑及形态:以封闭的独立建筑体为主。

购物中心的业态组成

购物中心的业态组成

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类别:我的文章评论(0) 浏览(71) 2010-04-08 13:03标签: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业态组合一般遵循“5:3:2”“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一般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曾负责西单大悦城招商、现任中粮集团中粮置业朝北大悦城副总经理的魏学问告诉记者,“在人气旺一些的地方,零售、餐饮、娱乐三大业态大致可以按照5:3:2的比例安排,西单大悦城基本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太旺的地方,则通常要加大娱乐和餐饮的比例来提升人气”。

据魏学问介绍,三大业态当中,娱乐业的商圈最大,但租金也是最低的。

这主要由于其收益也相对较低。

像魔术、电玩、电影院等,不仅客单价低,而且翻台率都很低,往往每个玩的人都会占用很长时间。

同时还具有互斥性,即你玩的时候,其他人就不能玩了。

娱乐消费还不具有储存性,比如昨日电影院只有50人,空着150个座位。

而今日即便有300个人想看电影,电影院也只能容纳200人,是不可能把昨日的空位留到今日消费的。

餐饮业的商圈稍小,租金居中。

与娱乐消费相比,餐饮的客单价还是较高的,但通常没有规模优势,因为每建一家门店,人工、物料等都需要另建一套。

零售业虽然吸引半径最小,但租金功能却较强。

这是因为零售业具有规模优势,统一设计之后,可以大批量生产,从而降低每一件单品的成本,所以各品牌都有自我扩张的要求。

但店开多了以后,商圈半径自然就小了。

“对一个购物中心来说,业态组合不仅是一个企业自我完善的问题,更要从所处的商圈进行整体考虑。

”魏学问坦言,西单大悦城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商圈,原本甚至可以按照6:2:2来布局的。

但是西单原来的中友、君太都是纯百货,餐饮比例很小,所以我们走了一条差异化路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补,从而让整个商圈的购物环境得到了提升。

“商业很难有规范化的业态,即便在西单再建一座大悦城,其业态组合与今日的西单大悦城也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只有差异化错位经营才能共生共荣。

”对餐饮、电影院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谈到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著名的百货行业专家、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晖同样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1-1-1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1-1-1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1:1:1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1:1:1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令购物中心业态经营的“黄金比例”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购物、餐饮、休闲的1:1:1消费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购物中心不是卖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

近年来,大型综合商业体内的美食广场普遍呈现火爆局面,商业综合体内的各式特色餐饮深受百姓欢迎,一些地方经常出现拿号排队的现象。

在毛利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搭配高比例的餐饮业态成为商业地产突破利润局限的新举措。

购物、餐饮、娱乐“52:18:30”的购物中心业态经营“黄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购物、餐饮、休闲“1:1:1”的消费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业已成为商业综合体的招商重点。

调查:餐饮区成人气聚集地走访本市大型商场综合体了解到,不管是银河国际购物中心还是大悦城以及水游城等商业综合体,现场人气最旺的不是奢侈品牌、服饰品牌等购物片区,而是餐饮主力店。

大约80%以上的商场主要依靠餐饮增加人气,不仅新的商业体选择餐饮拉动人气,不少老的大型商场也借助餐饮突破发展瓶颈。

银河国际购物中心经营管理处副总裁路贤说:“如今商场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不仅为了购物,在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人们会更加注重对餐饮、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这也是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比如以前的商业街内,几乎没有餐饮业,后来发展到占商业综合体的10%,如今由于餐饮业的重要性已经发展到40%。

”餐饮对大型商场的拉动,主要体现在人流方面,无论是客流带动型的星巴克,还是体验型的特色美食,或是直接需求型的快餐,甚至本市的高端饮食等,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聚客效应,而且餐饮业态往往可以消化大型商场里的高层空间,并向上承接更高楼层的娱乐体验业态,成为上下互动式的客流发动机。

商家:餐饮区能撑起半边天纵观本市商场业态配比,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餐饮主力店在商场业态中都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

在以前的传统商场中,餐饮业所占比重约为20%至25%,在现在的商业体中的餐饮业态甚至超过了30%达到40%。

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是怎样的

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是怎样的

购物中心Shoingcentre是现代城市或市镇中常见的建筑物,是结合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饮食、展示及资讯等设施于一体的商业设施。

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要点又是什么呢为你带来了“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要点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招商在先:一个购物中心成功与否,与前期的招商定位、结构设计、租户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1、招商定位:招商定位包括购物中心的主题定位、面积配比、租金产出配比、业态功能配比等。

购物中心按照面积及周边消费人数分为三个等级--1区域性regiona或大型购物中心,客源范围的消费人数超过10万人次;2地区性ditrict或社区性的购物中心,客源范围的消费人数至少4万人次以上;3地方性oca或邻里性的购物中心,客源范围的消费人数大约在1万人左右。

不同等级的购物中心决定了不同的主题定位和操作思路。

滨河新天地按照周边人口分布及体量,应该属于区域型大型购物中心,此类购物中心的面积配比一般情况下把35%的用于主力店,25%用于次主力店,40%用于商业店铺。

主力店是指面积在五千平米以上的,比如百货店、大型超市、电影院这类的业态;次主力店是1300—3000平米左右的,比如家电城、运动广场、儿童游戏城、手机城等等;商业店铺就是在500平米以下的。

对于租金产出配比来说,35%的主力店只能占租金产出15%,25%的次主力店占30%,40%的商业店铺要占55%的租金产出。

也就是说配比租金的时候,次主力店要打平。

业态功能配比来讲:在商业领域内,如果说超市经营的是商品,百货经营的是品牌,那么购物中心经营的就是业态。

作为一种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对各种业态的组合、搭配,无疑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经营的关键。

那么怎样的“业态组合”才是最合理的呢一般情况下零售、餐饮、娱乐三大业态大致可以按照5:3:2的比例安排,这是业内推崇的购物中心黄金设置配比。

但是这些都要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和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滨河新天地来说,周边的华联、还有刚刚开业的众美服饰广场,本项目内沃尔玛以及刚入驻的北国商城,零售比例已趋饱和,但周边的餐饮文化休闲娱乐还是比较少所以我们还需要走一条差异化路线,与其他的零售业态形成互补。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现代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商业模式等。

本文将从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业态组合、规划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是指针对目标消费者群体,确定购物中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类型。

业态定位的选择应根据周边人口结构、经济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周边人口结构: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应根据周边人口结构来确定。

比如,青年人口多的地区可以考虑引入时尚休闲的业态;高收入人群多的地区可以引入高档奢侈品牌。

2.经济水平: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要与周边经济水平相匹配,以保证消费者能够接受和消费。

比如,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引入一些价格亲民的商店和服务业态。

3.消费习惯: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应根据周边人群的消费习惯来确定。

比如,购物中心位于商业区的可以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用品和便利性服务,而购物中心位于旅游景区的可以更多关注纪念品、特色商品等。

二、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是指购物中心内各类业态的组合方式和比例。

业态组合要根据购物中心的定位和目标消费者需求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竞争等因素。

1.主力业态与陪衬业态: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应包括主力业态和陪衬业态。

主力业态是指吸引消费者的主力项目,如百货商店、超市、专业零售等;陪衬业态是指一些通过配合主力业态来增加购物中心整体吸引力的业态,如餐饮、休闲娱乐、美容美发等。

2.补充型业态与互补型业态: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还应合理安排补充型业态和互补型业态。

补充型业态是指与购物相关的其他业态,如停车场、货物配送中心等;互补型业态是指与购物不直接相关但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业态,如银行、医疗保健、儿童游乐场等。

三、购物中心的规划布局购物中心的规划布局是指购物中心内各个业态的位置安排和空间规划。

规划布局应结合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和目标消费者需求来考虑。

如何做好购物中心业态规划、组合、配比

如何做好购物中心业态规划、组合、配比

如何做好购物中心业态规划、组合、配比业态定位:深度挖掘和调研分析业态竞争机会和主力消费群以确定商业业态。

1、竞争业态机会挖掘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区域商业环境情况(人均商业面积、商业发展阶段等)、了解商业建筑形态分布比例(独体、街铺)、商业业态业种比例、各商户经营状况等。

2、主力消费群体挖掘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明晰项目的主力消费群体,把握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

以目标消费者的真实、持久需求定位(参考年龄段、性别比、收入层次、文化层次、消费层次、消费倾向等调研数据)。

核心消费群:商圈半径2公里范围内。

香港经验借鉴:20分钟商圈之内的客源要做80%的生意,这一原则被称为香港购物中心二八原则。

辐射消费群:商圈半径5-10公里范围。

3、项目自身分析竞争业态机会挖掘和主力消费群体挖掘基本可以确定出项目的商业业态。

此时,结合项目的自身条件,分析项目所处位置、地形条件、规模等,可对可选业态进行调整,定位出最适合本项目的商业业态。

业态规划:从2大规律6大微观因素出发1、业态规划一般规律业态规划可依据项目的自身体量面积,参考项目当地商业发展的情况,针对各业态的经营面积作出预估。

业态比重分配规律:目前常用的规划黄金比例,即一个购物中心大型的商业成功的规划经验中购物、餐饮、娱乐的面积比为52:18:30。

业态楼层分布规律:纵观我国的许多商业项目,它们的商业布局都惊人地相似,如负一层是超市、第一层化妆品、珠宝;二层女装,休闲装;三层男装;四层娱乐电玩;五层美食等2、业态规划需考虑的六个微观因素:(1)业态规划需考虑的微观因素之一:租金水平不同业种商户的租金承受力各有差异。

购物中心在进行业态规划时,应考虑不同业种商户的租金承受能力,从而进行合理的业态规划,以达到租金收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购物中心规划中,餐饮业态规划大多往高层进行设置。

将较多的小餐饮商家往高层放置,除了考虑到可以将人流往上带动牵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租金价格因素。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1. 引言购物中心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购物中心也不断演进和发展。

购物中心业态的经营比例对其运营及市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购物、餐饮和休闲三个业态,探讨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的相关问题。

2. 购物业态购物业态是购物中心的核心经营内容,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部分。

购物中心的经营比例应合理分配,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一般来说,购物业态应占据购物中心的主要部分,以吸引人们前来消费。

购物业态的细化可以包括服装、鞋帽、化妆品、家居用品等。

这些不同的购物品类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销售最大化。

3. 餐饮业态餐饮业态在购物中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提供消费者用餐的地方,还可以为购物中心增添人气。

购物中心的经营比例也需要考虑餐饮业态的合理分配。

餐饮业态的细化可以包括快餐、中餐、西餐、咖啡厅等不同类型的餐饮店铺。

这些不同类型的餐饮店铺可以根据购物中心的定位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偏好。

4. 休闲业态休闲业态是购物中心中补充性的经营内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

购物中心的经营比例还应考虑休闲业态的适当安排。

休闲业态的细化可以包括电影院、游乐场、健身房等。

这些休闲设施的设置不仅可以为购物中心增加消费点,还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

5.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的决策因素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的决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5.1 消费人群特点购物中心的消费人群特点将直接影响业态经营比例的决策。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购物、餐饮、休闲的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应针对消费者特点进行合理的业态配置。

5.2 地理位置和竞争对手购物中心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竞争对手也是经营比例决策的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决定了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和消费能力,而周边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将直接影响购物中心的市场份额。

购物中心业态配比四大技巧

购物中心业态配比四大技巧

购物中心业态配比四大技巧1对购物中心来说,处于传统商圈,还是CBD商务区,或是城市郊区,主流顾客群是不同的,业态组合自然也不应该相同。

每个购物中心都应该对自己所在的商圈进行深度分析,不断尝试、探索、完善适合自己的业态组合。

西单大X城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商圈,原本甚至可以按照6:2:2来布局的。

但是西单原来的中X、君X都是纯百货,餐饮比例很小,所以大X城走了一条差异化路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补,从而让整个商圈的购物环境得到了提升。

商业很难有规范化的业态,即便在西单再建一座大X城,其业态组合与今日的西单大X城也肯定是不完全不同的,因为只有差异化错位经营才能共生共荣。

2业态组合是购物中心的核心内容,而购物中心成功的特征就是:在各种业态、各种品牌的客流之间产生横向联系。

你的定位是什么,你的客群是谁,需要搭配什么样的业态组合,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服务于某一客户群的百货,需要搭配这个客群的餐饮与休闲方式,品类要相同才行。

其实任何一个商业物业,都不可避免的处于一个大的生活圈子里,无论是购物还是餐饮、休闲、娱乐功能,都是一个大的生态群。

只有业种、业态“相生”而不“相克”。

整体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能够相互支持、配套、补充,才有可能使整个物业生态群良性发展。

1)国X商城与永X国际商城的成功启示国X商城之所以成为在北京运营比较成功的购物中心,就在于它的业态、品牌组合都是以CBD奢侈品消费为特征的,业态组合与定位高度匹配。

永X国际商城定位于生活型区域中心,目的是满足周边3~5千米范围内居民的特定需求,因此它所搭配的业态和品牌都是以频繁消费为特征的。

比如超市占了相当大的面积,设有宠物店、儿童娱乐世界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2)金源X燕莎Mall的得失分析有的购物中心它的客户群和业态组合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比如在金源X燕莎Mall当中,燕X商城、居X之家都是属于比较高端的,但是贵X、易初X花又属于中档,而一些餐饮又属于低档,这样就很难弄清它究竟想要吸引谁?如果购物中心的一、二、三层是一类顾客,四、五层是另一类顾客,就很难真正发挥出购物中心“一站式”购齐的综合功能。

浅析购物中心的业态比例

浅析购物中心的业态比例

浅析购物中心的业态比例在商业领域内,如果说超市经营的是商品,百货经营的是品牌,那么购物中心经营的就是业态。

天霸设计公司认为,购物中心的业态分布和比例应从所处商圈整体进行考虑,购物中心的差异化定位是确定各种业态组合的起点。

作为一种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对各种业态的组合、搭配,无疑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经营的关键。

一般来说,购物中心分为休闲娱乐型、主题购物型、生活邻里型三种定位。

从北京西单大悦城来看,人气旺中心商圈的购物中心零售、餐饮、娱乐三大业态分布的比例,一般为5:3:2。

不过北京的购物中心普遍存在高档化、雷同化,娱乐性相对不足的问题,所以,新建购物中心的定位,更应该突出主题性,通过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

从不同业态的功用来说,中心商圈大卖场可以拉人气,百货零售可以提高项目品位,餐饮可以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文化娱乐可以丰富消费者生活层次,品牌专卖店可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其它服务配套可以弥补消费者一站式消费需求。

但各业态比例要找到平衡点。

如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品牌店要相得益彰。

主力店是龙头,主要可以拉动人气,合作期较长,但租金较低,对项目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消费者的号召力;次主力店和品牌店是补充,品牌专卖店租金较高,但合作期较短,其主要贡献体现在租金方面;餐饮对项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延长消费者在购物中心的停留时间,拉动非购物消费者,但租金较低,合作期长于品牌专卖店;文化娱乐商户对项目的主要贡献在于增加购物中心的文化氛围和互动气氛,但要有特色。

传统的购物中心把大部分精力和场地用来堆积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百货业态,餐饮娱乐等配套业态的占比一般都在15%--20%之间。

但在商业竞争激烈、同质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如何让消费者更长时间的留在卖场里成了首要问题。

以大悦城为例,配套业态的占比已经达到35%,恰巧弥补了周边卖场的空白为西单商圈的消费者提供了休闲、餐饮的服务,同时配以品牌次主力店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购物中心的8大分类和8大业态

购物中心的8大分类和8大业态

购物中心的8大分类和8大业态壹8大分类近几年来,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百货经营越来越困难?因为它的功能太单一,相较而言,购物中心是多功能的,是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欣赏等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购物中心分为8大类,我们以上海的典型商业项目为例,做如下划分:1、区域性购物中心:比如第一八佰伴;2、都市型购物中心:如港汇恒隆广场、南京路来福士;3、社区型购物中心:在上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郊百联,它也是全国第一家社区型购物中心;4、邻里型购物中心:如苏州新城邻里中心、方洲邻里中心;5、郊区购物中心:如松江地中海项目;6折扣店或工厂直销,也就是通俗称为奥特莱斯的购物中心;7、特殊功能型购物中心:如主题型购物中心,这一类的典型在全国还比较少,上海新天地可以算作具备特殊功能和主题的购物中心;8、商业、办公、酒店混合型,也可以称之为城市综合体当中的购物中心,近几年这一类的产品在全国各城市都比较多见。

第一八佰件区迹型购物中心特殊功能型购物中心I 贰8大业态现在许多商业开发商都单纯认为,购物中心是吃喝玩乐都有,却并不清楚它到底应该具备哪些业态。

购物中心在国外称为shopping mall,引入至中国后,大多数项目并没有按照严格意义的业态业种分类来做。

严格意义上来说,购物中心分为8大业态:1、专业店:类似运动城、书城、电脑城、家居城等;2、专卖店:服装品牌、化妆品药妆等;3、专业街:以业种归类、集中在一起;4、主体百货:规模型的主力店;5、餐饮:可细分为正餐、中西快餐、特色餐饮、休闲餐饮等;6休闲娱乐:如电影院、KTV游戏房、运动健身中心、美容SPA休闲按摩养生馆;7、超市:较大的称为超市卖场,现在出现精品超市、生鲜超市、24小时便利店;8、停车场: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停车场也算在业态中?实际上,在国外shopping mall 体量较大,涵盖服务很多,且大多建在远郊,因此需要开车前往。

产品标准化-典型案例

产品标准化-典型案例

图2.各类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与楼层分布
楼层数
规模:5-8万㎡ 层数:6-8层 主力店:百货
主题型购物 中心
规模:8-12万㎡ 层数:8-12层 主力店:专业店+餐饮娱乐
百货型购物中心
综合体型购物中心
规模:12-18万㎡ 层数:6-8层 主力店:百货+超市+专业店
都市核心区
社区型购物 中心
规模:3-5万㎡ 层数:2-4层 主力店:超市/卖场
贰、楼层空间布局
表2-1.参考购物中心楼层业态布局情况
1)地下3-4层,地上集中在9-11层,合计12-15个楼层; 2)零售业态约占6-7个楼层,集中分布于B2-Leabharlann 5层;餐饮、娱乐约占4-6个楼层。
2)低层区采取全层满铺,中高层区半层结构,与酒店、写字楼形成错落格局。
1)西单大 悦城F6-F11 为半层结构; 以餐饮、娱 乐业态为主。
F3: 茶餐厅/休闲餐饮/ 日韩料理/轻食小点
F2: 茶餐厅/咖啡/茶
F1: 咖啡/茶/休闲餐饮/ 日韩料理
B1: 快餐/轻食小点
通过在各零售楼层布局休闲、特色餐饮,达到聚集人气的效果。
表3-6.北京新光天地各楼层业态分布
以百货(台北新光三越)为主导的新光天地购物中心在垂直业态布局中采取了类似大 悦城的策略:在各零售楼层适当布置餐饮或生活服务业态。
表3-2.天津大悦城小业态组合
1)在新一代大悦城中(天津大悦城):对零售进行细分,并提出时尚集成店的概念; 并丰富娱乐业态,以达到集聚人气的效果。
表3-3.西单大悦城各楼层业态比例
1)业态垂直分布策略:西单大悦城零售约占7个楼层,餐饮与娱乐业态各占3个楼层;同 时,在零售集中的各楼层布置5%左右的休闲餐饮,地下部分布置一定比例餐饮、娱乐等。

购物中心各品类业态配比分析(50页)

购物中心各品类业态配比分析(50页)
珠宝钟表类中高端品牌门店数量
珠宝钟表类
内地品牌主攻中端市场
老凤祥自营、加盟连锁、区域总代理形象专柜等 方式进行销售网络拓展,扩大中端市场覆盖率。
珠宝钟表类
瑞士品牌垄断钟表中高端、高端市场
珠宝钟表类
浪琴、劳力士、欧米茄等高端、轻奢侈市场表现最佳
护理 化妆品类
护理化妆品类
家购物中心中,护理化妆品商铺占比
北京国贸商城,北京烟沙美特莱斯,北京悦生活购物中心, 杭州大厦,宁波和义大道购物中心,上海 国金中心,上海港仁,深圳万象城,沈阳恒隆广场,沈阳华润万象城,武汉国际广场,合肥银泰中心家 城市级高档购物中心。
珠宝钟表类
香港珠宝品牌成为中高端的翘楚
中高端珠宝品牌中,香港品牌占据大半江山,其中 周大福以自营、特许加盟的经营方式在购物中心中 迅速扩店,目前门店数量位列第一。
护理/化妆品类
美、日品牌占据彩妆市场,专卖店中彩妆占比12%
53% 28%
12% 7%
护肤 全品类
彩妆
精油
其他品牌7%
日本品牌23%
美国品牌占61%
46
鞋 箱包类
鞋箱包类
个购物中心中,共有个鞋箱包商铺,平均每个商场个商铺。
此类业态的装修要点: ▪门面:此类业态需要外展示,店 铺门面需提高玻璃面积的通透率; ▪灯光:鞋类、箱包需要重点照明, 吊顶灯光可简化,但需增加射灯或 暗藏灯管,以柔美的光线或背景突 出产品的特色。
鞋箱包类
专售鞋类的门店数量最多, 占比
定位:主打时尚休闲真皮女装,兼产男鞋 主要客户群:——岁白领女性
餐饮类
餐饮类
餐饮业态在购物中心备受重视
■新开业的购物中心逐步提升餐饮业态的比例,相比年前,餐饮业态商铺数量从提升了;餐饮作为聚 集人气的业态,备受重视,且是迅速发展的电商无法影响的业态。 ■传统式百货商场,也在逐步引入餐饮业态,如星巴克、麦当劳等。

商业规模计算及业态组合比例

商业规模计算及业态组合比例

商业地产开发规模的计算方法:
城市商业地产开发面积=投资总额*预计年回报率*(城市GDP增长率+100%)n
租户平均可承受租金占营业额的比率*项目单位成本
城市商业地产年营业额=投资总额*预计年回报率
租户平均可承受租金占营业额的比率
莱里模型:两个城市商业中心吸引的零售贸易额与两城市的人口比重成正比,与两城市之间的居民聚集区到城市的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B1/B2=(P1/P2) * (D2/D1) 2
埃尔伍德模型:商业中心的贸易量与商业中心区规模成正比,而与每个居民聚集区到商业中心区的行程时间成反比
B1/B2=(S1/S2) * (T2/T1) 2
购物中心业态黄金组合比例:
购物:娱乐:餐饮=52:30:18
高档:中档:抵挡=25:65:15。

按规模、业态分类的购物中心类型

按规模、业态分类的购物中心类型

Super Regional Center: Similar to a regional center, but because of its larger size, a
superregional center has more anchors, a deeper selection of merchandise, and draws from a larger
的消费者。在形态上主要以多层的封闭式购物中心为主,与区域中心也比较类似。
3
2. 按业态特色分类的购物中心类型及特征
类型
Power Center 能量中心
商业概念
多个主力店为核心, 加少量小租户
区位特征
城市边缘或郊区为主
典型面积(使用 面积:万平米)
2.5-5.5
主力店数量
3+
主力店占总面积 比重
70-90%
例如,有些以大型折扣百货作为主力店的社区中心也称为折扣中心(discount center)。其它含有较多折扣零
售商(office-price retailer)的社区中心成为另一种类型的折扣中心(off-price center).
注:由于货品来源不同,off-price的商品比discount商品品质通常要高。
辐射范围(公里) ‘8-15
典型主力店
品类杀手,如家居、 折扣百货、仓储会员 俱乐部、折价商店
典型项目
北京天陆购物中心
美国Fairland Green Shopping Center
Outlet 奥特莱斯
工厂折扣店、品牌折扣店
城市边缘或郊区 0.5-3.6 36-100 厂商和品牌商的工厂店
上海青浦奥特莱斯 美国 Sawgrass Mill

商业街业态及功能配置标准

商业街业态及功能配置标准

商业街业态及功能配置标准编制目的:规范商业街区商业业态及配置要求,明确业态分布、比例及核心功能的要求,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商业街的建设。

适用部门:适用于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商业中心的相应工作。

一、业态分布:业态布局需综合考虑商场空间的综合利用、铺位价值的最大化、商业展示性、商业功能对客流的拉动、交通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布局。

1. 服务客群:以社区消费人群为主,以半径3公里范围以内的中高层消费的本地居民为辅。

2. 业态需求: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特色商品、生活配套、文化及其他。

3. 布局原则:3.1 以目的性消费业态拉动客流的原则;3.1.1 目的性消费是指消费行为有预先设定的目的,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消费,不受随机情况、感情状态的影响。

3.1.2 目的性消费业态宜布置于尽端、地下或二楼以上等客流难以到达的位置。

3.2 商业功能与周边物业配套功能相协调的原则;3.2.1 与地块内的物业配套相融合,有力提升地块内的配套功能品质。

3.2.2 与外围的物业配套形成差异化,或以规模效应占领市场。

3.3 综合考虑商业定位、主力档次、对外展示功能的原则;3.3.1 整体形象应符合商业定位,在沿街面加强对外展示效果;3.3.2 主力店宜布置在平面位置稍偏远处,拉动人流;3.3.3 人车分流、客货分流的原则;3.3.4 货流运输及装卸便利性的原则;3.3.5 餐饮业态应集中布置的原则;3.3.6 便于后期经营的混合业态搭配原则;3.3.7 形成特色主题片区,利于对外宣传的划分原则;3.3.8 形成一条简明清晰的商业环形主动线的布局原则;3.3.9 形成分区设计集散客流广场的原则。

4. 业态类别及比例二、配置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区域型购物中心的业态配比
消费力
1、购物中心的业态分类:
第一类:大卖场 第二类:零售 第三类:餐饮 第四类:娱乐
当前做法
建筑形态对业态配比的影响
按照常规,零售商铺的租金价值较好,因此,我们在建筑形态规划时, 一般都会将一楼、二楼的绝大部分面积都设计为零售业态。另外,由于我们 希望实现地面可多的零售商铺,我们往往会将大卖场“摁”到负一楼。以上 两个因素以及决定了我们的区域型购物中心里,对零售业态比例的要求会比 较高,从建筑形态上来说一般都会高于50%:50% 举例来说,按下表所示,整体商业裙楼规划三层,单层20000平米,那么, 零售:餐饮娱乐≈60%:40%
另外,商圈内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增长,一般而言可以根据10%左 右的年增长率进行预估,以此来修正我们根据消费力预估的商业体量。 作为销售型购物中心在项目操盘时,项目的商业体量大小应该结合项 目基础经济技术指标,使项目的现金流比较充裕,但是,体量取值的上限 一般不应超过加入了预估值之后计算出来的商业体量的上限值,否则,项
区域型购物中心 商业体量决定及业态配比
一、购物中心体量大小的决定
当前做法
经济技术指标+经验判断
关键因素:土地面积、建筑密度、土地价格、容积率 计算公式:项目商业面积=土地面积×建筑密度×(2层~4层)+15000㎡
举例:
某项目,占地面积50亩地,建筑密度50%,容积率2.5,那么商业的体 量为50×666.67×50%×(2~4)+15000㎡,由此计算出商业的体量应该 为48333㎡~81667㎡。
城市 发达国家 上海 无锡 青岛 宁波 人均商业面积 1.2 2.16 1 1.2 1.1
消费力
核心商圈消费者的消费力强弱
关键因素:根据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核心商圈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额。 估算方法: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核心商圈消费者人数 计算公式: 项目商业面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额×10%÷6000万元/万㎡
理论一
验证
项目名称 苏州印象城 无锡万达广场 常州万达广场 理论计算商业体量A 7.5 万㎡ 10 万㎡ 10 万㎡ 实际商业体量B 7.5 万㎡ 11.3 万㎡ 11.5 万㎡ 零售:餐饮娱乐 64%:36% 58%:42% 70%:30% 计算出的比例
60%:40% 55%:45% 55%:45%
注:上述业态比例中零售面积包含大卖场面积。
从以上数据验证来看,苏州印象城与无锡万达广场都比较接近真实 数据,常州万达广场似乎与合理比例存在一定的偏差。
理论二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的比重。,可以说恩格尔系数越大,该地区就越是欠发达,参考值:40%-50% 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 从恩格尔系数原理可以看出,对于区域型购物中心而言,在经济发达的地 区零售业态的比例可以比在欠发达地区相对高一些,这个理论与消费力决定购 物中心体量的原理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样,我们希望通过数学关系来描 述这样一种联系。
举例:
某项目核心商圈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为36亿元,那么适合该项 目的商业体量为:300000÷6000万元/万㎡×10%,由此计算出该商业体量应该 为6万㎡
消费力
理论依据
我们在统计人均可支配收入时,如无法直接取得数据可大致估算为人均GDP的30%左右。
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了居民储蓄、购房、买车、学习、就医等生活方方面面的支出, 另外,年龄结构、消费习惯也是重大的影响因素。因此,实际在购物中心的消费仅为 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区域型购物中心而言,按照10%来预估是比较合理的数据。
消费力 分析
项目名称 苏州印象城 理论计算商业体量A 15.5 万㎡ 实际商业体量B 7.5 万㎡ 零售:餐饮娱乐 64%:36% C值 计算出的比例
0.48
70%:30%
无锡万达广场
常州万达广场
10.4 万㎡
8.73 万㎡
11.3 万㎡
11.5 万㎡
58%:42%
70%:30%
1.09
1.32
55%:45%
举例:
某项目根据初步调研划定周边3公里范围为项目核心商圈,核心商圈 内人口数10万人,那么商业地量为0.5㎡/人× 10万,商业体量应该为5万 ㎡左右。
人口
理论依据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体量太小很难起到规模效应,容易被竞争对手打 倒,体量太大则很难聚集人气,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从下表数据可以看 出对于二、三线城市当前商业发展而言人均商业体量1㎡/人左右是个上限 值,而且这个数据还包含社区底商等非购物中心的商业形态,另外,城市 核心商圈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吸客能力,对区域型购物中心起到 了很强的客群分流作用,因此区域型购物中心根据人口确定商业体量时,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按照0.5㎡/人左右来进行预估。
理论一
分析
我们在第一章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一个有效的判断标准,我们将实际商 业体量与通过人口计算出的理论商业体量的比例B/A,作为业态比例人口取值 系数S,即:S=B/A 。
业态比例取值表
取值系数B/A 1.0﹤S≤1.15 1.15﹤S≤1.3 1.3﹤S≤1.45 1.45﹤S 零售:餐饮娱乐 55%:45% 50%:50% 45%:55% 40%:60% 取值系数B/A 0.85≤S≤1.0 0.7≤S﹤0.85 S﹤0.7 零售:餐饮娱乐 60%:40% 65%:35% 70%:30%
50%:50%
注:上述业态比例中零售面积包含大卖场面积。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计算出的业态比例与实际的业态比例, 也可以与这几个购物中心实际的经营业绩相联系起来。
小结:
我们通过人口及消费力,从而引申出的两个概念业态比例人口取值
系数S和业态比例消费力取值系数C,以此来进行业态比例的预估。
同样,我们以此计算出来的业态比例只是为我们实际的操作设定了 一个相对合理的参考取值区间,有利于我们提升工作效率,实际的业态 比例还需要结合建筑规划布局。
商业体量决定因素
人 口
消费力
区域性购物中心体量的大小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商圈 内客群的的方法应该是从人口和消费力两个方面来入手,寻找出其中蕴含的线性关 系。
人口
核心商圈内的消费者人数
关键因素:商圈的划分依据:(1)距离(2)交通(3)竞争项目 计算公式: 项目商业面积=0.5㎡/人×核心商圈内消费者人数
当前做法
理论依据
从物业的价值的大小关系来看,一般而言,四层以上的商铺实现销售的可 能性很小,建安成本又比较高、售价却比较低。可以说,四楼以上商业的变现 能力非常差,远不如塔楼(写字楼或者公寓),因此,商业裙楼做足四层商业 是一个常规上限值。
当前做法
分析
我们当前的做法实际是完全站在了开发商的角度,更加重视对于现金流和 现金利润,这种做法实际是比较危险的,这些是造成了大量区域型购物中心经 营不起来的原因,也就是出发点、立足点就是有问题的。 实际在购物中心的定位上,应该以经营定位为核心,从而来确立购物中心 的商业体量、业态配比、业种组合、品牌组合„„ 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试图通过数学关系将经营的需求简单化,公式化, 做出这样一种尝试。
依据二:区域内现有竞争对手情况
在项目的商圈辐射范围内,如果存在竞争力较强的竞争对手,那么我们项目操盘的 风险会随之增大,对于应保守估计商业体量需求。
商业体量的时间换空间:项目开发周期
按照项目正常的开发进度,一般要2-3年才能达到开业状态,这个时间
段内,如果周边有在建在售住宅楼盘,可以根据这些项目的开发进度,做 一定量的新入住人口预估,以修正我们通过人口数对项目体量大小的判断。
城市 无锡 苏州
人均GDP 10.8 万元 10 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3.12 万元 2.95 万元
注:以上数据为2011年统计数据,单位:万元
取值标准 商业体量取值判断依据
依据一:人均社会零售品总额 ÷GDP
我们基于同一城市消费习惯基本一致的前提假设,通过对区域内社会零售品总额与
GDP的比值来判断该区域是消费外逃还是消费输入,情况如何。 消费外逃型说明该区域商业不发达,具有较大空间,消费输入型说明该区域商业现 状较好,竞争比较激烈。
楼层 负一楼 一楼 二楼 商业面积(㎡) 15000 20000 20000 零售面积(㎡) 12000 19000 13000 餐饮娱乐面积(㎡) 3000 1000 7000
三楼
20000
75000
1000
45000
19000
30000
理论一
人口密度
从商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尤其是百货公司快速发展的时期,零售商业主 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因此,参照“三机理论,即(餐饮娱乐是发 动机、生活配套是催化剂、零售是提款机)”,结合我们在上一个章节中讲 到的人口数决定商业体量的理论相结合,从而试图寻找出人口、商业体量与 业态配比之间的数学关系。
目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消费力 小结:
人口及消费力水平这两个因素对区域型购物中心商业体量的影响都 比较大,应该综合来考虑,根据这两个因素计算出的商业体量大小实际 是为我们设定了一个合理的取值区间,取中间的平均数为区域型购物中 心商业体量的理想值。 另外,作为区域型购物中心,对于商业体量的大小还需要从经济技 术指标来进行衡量,通过理论计算出的合理的商业体量的区间内根据地 块的大小及建筑密度的情况来合理的进行楼层数量的排布。 题外话:作为区域型购物中心有效扩大自身商圈的辐射范围是一个 十分重大的课题,是经营推广的着力点。如:大卖场的班车效应。
理论二
分析
我们在第一章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一个有效的判断标准,我们将实际商 业体量与通过消费力计算出的理论商业体量的比例B/A,作为业态比例消费力 取值系数C,即:C=B/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