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总结在初中语文中,教材中的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被广泛传阅。
小说家周瘦鹃通过描写主人公林徽因的心理变化和爱莲之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在这篇文章中,还蕴含了许多语文知识点,以下是对七年级语文中出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词语理解和运用1. 词义运用。
爱莲这种植物,被人们喻为唯美幽静的象征。
文中描写林徽因对赏莲的态度逐渐改变,在她眼中原本普通平凡的莲花变得“云淡风清,水墨山村”。
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作者良好的意境,也提供了很好的词语运用的例子。
在学习语文中,我们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用词计数。
2. 词语比喻。
在文中,作者运用了诸如“莲叶如舟,莲蓬似盖,莲蕊如枝”的表达方式来形容莲花。
这些比喻丰富了文章语言,也让我们理解了在写作中如何巧妙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3. 反义词比较。
爱莲说着重讲述林徽因对莲花的感受,描绘了莲花清荷静处的氛围。
通过“良辰美景奈何天”和“潇湘何泛泛”等反意词的比较,强调了这个意境的美好与珍贵。
学习这些反义词比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 课文理解。
文章中内容与课文阅读间的结合尤为重要,要理解全文中的逻辑结构及文中主旨,得出结论,并注意文章中的细节。
2. 对文字符号的解释。
在爱莲说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许多符号来代表莲花的特征,如莲花008款式等。
学习如何理解这些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阅读中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三部分:文章分析1. 描述文学与抒情文学的区别。
《爱莲说》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其和其他文本进行比较。
其中,对于描述文学和抒情文学的区别尤为重要。
描述文学主要是描述客观事物,而抒情文学则更偏重于表达情感和个人想法。
阅读《爱莲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文学概念。
2. 历史背景的理解。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背景对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力量和文化意义非常重要。
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具有语文的思考力和思维模式。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字词翻译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爱莲说文言文翻译《爱莲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林语堂创作的一篇散文,以文言文的形式表达了对荷花的赞美和思考。
在翻译这篇文言文作品时,需要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并恰当而准确地转化为现代汉语。
文言文常常使用古代的词汇和短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古代词汇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转换,保持意思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另外,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句子组织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文言文的修辞和句法特点。
翻译《爱莲说》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参考以下要点:•保持意境:《爱莲说》以赞美和思考荷花为主题,翻译时应注意保持原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选择准确的现代词汇和表达方式,再现原文所表达的深情与美感。
•解读古词句:文言文中常使用古代词汇和短语,翻译时要对这些词语进行解读,并选择现代汉语词汇进行恰当的转换。
可以在翻译文中适当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古代词汇的含义。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注重修辞和表达技巧,翻译时应注意保持原文中的修辞效果。
例如,对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比喻、反问等,可以选择相应的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以传递原作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二、字词翻译在《爱莲说》这篇文言文作品中,有许多特殊的字词需要注意翻译。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字词及其翻译:•荷花:lotus,表示文字表面意思即可。
•香径:fragrant path,指通向荷花的小径。
•腥:fishy,形容荷花散发出的淡淡花香。
•翠竹:green bamboo,表示文字表面意思即可。
•鲜艳:bright and beautiful,形容荷花的颜色鲜艳夺目。
•丰腴:lush,形容荷花茂盛的生长状况。
•耐寒:cold-resistant,形容荷花能够抵御寒冷的能力。
•凋零:wither,指荷花凋谢、枯萎。
•香蕉:banana,此处指荷花的花蕾,因形状类似于香蕉而得名。
在翻译字词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整体意思进行判断。
在确保准确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注释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部编版语文七下《爱莲说》知识点汇总
七下文言文复习《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
世称“濂溪先生”曾任地方官职,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设濂溪书堂讲学。
2.知识链接(1)莲的别称:又叫荷花、芙蕖、玉环、水芙蓉等。
(2)古诗文中歌咏莲花的佳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3.写作背景:作者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岩。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爱莲说》,借花述志。
4.选自《周敦颐集》5.体裁——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如《马说》三、积累词语(一)注释(1)甚:很。
(2)蕃:多。
(3)李唐:指唐代。
(4)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洗涤。
(7)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涟,水波。
(8)妖:过分艳丽。
(9)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长枝茎。
(10)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1)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2)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叹词,相法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二)词类活用:1.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2.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三)古今异义词:加点词古义今义亭亭净植树立种植宜乎众矣应该合适(四)一词多义:1.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2. 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香(五)特殊句式【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省略句】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四、课文理解:1.“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揭示了自唐朝以来,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盛行。
《爱莲说》知识考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考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其它作品:《太极图说》、《通书》。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1】蕃(fán):多。
【2】染:沾染(污秽)。
【3】濯:洗涤。
【4】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5】涟:微波。
【6】妖:美丽而不端庄。
【7】通:贯通。
【8】直:挺直。
【9】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10】蔓:牵牵连连。
【11】枝:枝枝节节。
【12】香远益清:益:更,更加。
【13】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14】亭亭:耸立的样子。
【15】植:立。
【16】亵(xiè)玩:玩弄。
【17】亵:亲近而不庄重。
【18】隐逸:隐居的人,隐士。
【19】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0】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1】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22】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2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4】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5】众:多。
【26】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当;当然。
三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知识点归纳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知识点归纳1、内容:全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外在形象的描写和可贵品格的赞美。
2、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坚定不移地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3、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4、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
2)对比、衬托、比喻的运用。
3)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5、重要内容:1)用原文内容填空。
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
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威武不屈的句子。
形容资质美好,美名远扬的句子。
形容卓然自立,坚守节操的句子。
从清高风度方面,写莲的端庄、清高的句子。
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中的两个“独”字分别表现了什么态度?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是哪篇?与“鲜有闻”构成反义的词是哪个?5)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6)你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的含义?7)第一段中从哪几方面突出了莲的良好品质、8)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具备哪些条件?9)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独爱莲,这三者分别代表了哪三种人?请结合这三种花的特点,分析三者不同的人生态度。
10)作者在本文中批判了哪些不良的世风?11)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12)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形象的?13)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6、联系实际: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强,能够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弱,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爱莲说》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 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 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第一段:作者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的心意。
接下来通过描写莲的种种可贵之处,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最后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第二段: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对比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集》等。
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选自《周敦颐集》。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
《爱莲说》是一篇关于莲花赞美的文章,作者是周敦颐,文章中介绍了莲花的特质和象征意义,同时也涉及到一些语法和词汇。
以下是一些《爱莲说》的知识点:1、作者和背景: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章以清新自然、简洁明快著称。
《爱莲说》是他在宋熙宁五年任合州知州时所写。
2、莲花的特点:文章中描述了莲花的特点,包括它的花瓣、颜色、香气、风姿等。
莲花的花瓣洁净、淡雅,颜色柔和、鲜艳,香气清幽、深远,风姿高洁、脱俗。
3、莲花的象征意义:莲花在文章中被赋予了高尚、纯洁、正直、廉洁等品质和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品质和品格的崇尚和追求。
4、句式和语法:《爱莲说》是一篇古文,其中运用了一些古汉语的句式和语法,例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
读者需要掌握这些句式和语法的用法和特点。
5、词汇和用法:《爱莲说》中使用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例如“蕃”、“植”、“鲜”等。
读者需要掌握这些词汇和用法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6、文章结构和风格:《爱莲说》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文章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阅读《爱莲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文章中除了对莲花的赞美之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于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追求。
读者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才能更好地领略文章的美妙之处。
2、注意古汉语的用法:由于《爱莲说》是一篇古文,其中使用了一些古汉语的用法和句式,例如“之”、“者”、“所”等。
读者需要掌握这些用法和句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3、注重阅读体验:阅读《爱莲说》不仅是为了理解文章的意思,更是为了享受阅读的过程和体验。
读者可以注重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从而更好地领略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结合实际思考:阅读《爱莲说》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
例如,我们可以思考莲花的高尚品质对于我们的人生态度和品格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
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可:值得蕃(fán):多。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涟:水清而有微波。
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
直: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wàn),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è)玩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隐逸(yi):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宜是应当的意思,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拓展】《爱莲说》赏析《爱莲说》的作者是学术界公认的北宋鼻祖------周敦颐,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举了两个例子:“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菊,这种花一般是开在百花凋零之后的秋季,迎霜斗寒。
菊花的这种品格写出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特点,还有不与世俗交往的隐士情怀,第二个例子是围绕牡丹写的,白居易有一首诗叫《买花》,这个花就指牡丹,这首诗中写到的牡丹是富贵和奢靡的象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重点知识一、重要字词1.可爱者【甚】【蕃】甚:很,十分蕃:fán,多2.陶渊明【独】爱菊只3.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5.香远【益】清更加6.【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7.【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8.【予】谓菊…… yú,我9.【隐逸】隐居避世10.【噫】叹词,表示感慨11.陶后【鲜】有闻 xiǎn,少12.【宜】乎众矣应当13.焉(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2)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在其中)14.之(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2)水陆草木【之】花的(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知识二、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三、理解性背诵及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2.莲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译】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语句是:濯清涟而不妖。
【译】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4)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的语句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3.高度总结莲的气质品格的语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品评(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的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的语句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的文言知识点总结一、修辞手法运用1. 比喻文章中用了很多比喻的手法来描述莲花的美丽。
比如“婴儿之软弱,若比之。
”、“鸟入茂林,若以之。
”、“秋水之泛泛也”等。
2. 讽刺在文章中,也不乏讽刺之辞。
比如“好书如金石,”“为国家劝农桑之事,故世人玩死病鬼。
”3. 对仗文中出现了不少对仗的句子,比如“屈曲而成象”,“波纹不形自成”。
这些对仗的句子,使文章更加有韵味。
4. 夸张在文章中也经常使用夸张手法,比如“美服未著,粉玫瑰之阿兰也”。
5. 反问文章中也经常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比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6. 排比文章中出现了不少排比的句子,比如“况乃纯情是成佳则,长于至理而全于大人者几何?”。
这些排比的句子,使文章更加有韵味。
7. 赋比在文中有很多赋比的手法,将莲花、书籍作比,足以窥见作者反映的人生态度。
8. 擬人文中用擬人的手法,将莲花擬人,比如“莲之生境无污泥之秽”,“养而不化”的擬人手法。
9. 典故在文章中可以看到很多出自典故的譬喻、典故的运用,这些典故给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让文章的意境更加深远。
二、文学思想1. 抒发爱国情怀文章写到“养而不化”、“那明月与花”、“心与莲通”等句,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
2. 赞美之情在整篇文章中,处处透露着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莲花之美的感慨和赞叹。
3. 启迪人生赞美莲花的同时,作者还在文中用莲花的品质启迪人生,宣扬清雅的生活情调,提倡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4. 批判社会在文章中还用跳跃式的思维结构,寄托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抨击,对风雅情调的锋芒直指社会风气之失调。
三、语言运用1. 对偶与平行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中用了对偶和平行的修辞。
2. 修辞手法多样化作者运用了比喻、典故、直白等修辞手法。
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书画之所嘉者”、“婴儿之情也”。
这样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对着池塘里盛开莲花的美景,感叹花中之王、淡泊高雅、不与世争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悲愤和对身世的感叹。
本文将从诗歌的分析、背景、气氛、思想及运用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爱莲说》知识点。
一、诗歌的分析《爱莲说》是一首七绝,指的是每一句有七个字且每一句都是对仗式的诗句。
这首诗从描写莲花的自然景色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是一篇半抒情半议论文的优秀诗篇。
这首诗具有传神、写景、抒情、议论等多种特点,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学生应当理解这一点,掌握和理解此种诗歌形式在这篇诗歌中的作用及意义。
二、背景本诗所写之池,即白居易的芜湖龙山寺荷塘。
荷塘四面通密,芦苇高度数丈,冬其水则沸,夏其水则温。
而此处的莲花,比荷花更为高雅和淡泊。
白居易在谪居芜湖期间,因为芜湖龙山寺荷塘的莲花曾经帮助他度过了寂寞、愁苦的心情。
所以,写下这篇诗篇,抒发出他的愁思和感悟。
三、气氛整篇诗文给人展现一幅恬静、清新、高雅、淡泊之感,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种追求精神境界与憧憬美好生活的情感。
学生应当感受及理解这种感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的方法。
四、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直接升华人性”,即在莲花的品质上表现人的高尚品性,超越了妨碍人物情感表达的身世因素,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极力赞美。
学生应当在这种思想中认识到人性高贵的维度和抒发情感的程度。
五、修辞手法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如对仗、比喻、拟人、转语、借代等,这些是诗歌表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学生应当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及方法。
本文中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备受读者认可之外,相信读者同样能在中学生理解课文的层面上,设身处地地去想象白居易写文章的情境,无疑对课文的学习效果将有很大提高。
结语:以上便是本文关于《爱莲说》的知识点。
希望本文能够对希望学习《爱莲说》的中学生们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考点详解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考点详解作者史事品鉴《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文章。
“说”是一种文体,内容包括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中学课本中还有《马说》《师说》。
第一部分考点详解【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考点】〔之〕结构助词,译为“的”。
〔可〕动词,译为“值得”。
下文的“可远观”的“可”也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
〔者〕代词,指代前面说的“草木”,可以译为“的草木”,也可以采用的字结构,把“可爱者”译为“值得喜爱的”。
〔甚〕表示程度的副词,叫做程度副词,意思是“很,非常”。
〔蕃〕读作fán,意思是“多”,与“繁”是同义词,可以组词“繁多”。
有人把“蕃”理解为“同‘繁’”,这是把“蕃”看作是通假字了。
笔者认为:“蕃”与“繁”读音相同,都可解作“多”,还是应该看作同义词。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译文】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考点】〔陶渊明〕字元亮,后改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诗人。
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宅边种植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达了与世无争、悠然自得心志。
后来,菊花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中“陶家”的“陶”就是指陶渊明。
〔独〕副词,意思是“唯独,只”。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考点】〔自〕介词,意思是“从,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来〕动词,表示趋向,即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可以译为:……(以)来,到现在。
这里译为“以来”。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说”的文体特点。
二、字词解释。
1. 重点实词。
- 蕃: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独:只。
(晋陶渊明独爱菊。
)- 盛:大规模。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予: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染:沾染(污秽)。
- 濯: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 妖:美丽而不端庄。
-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益,更加。
-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 隐逸:隐居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也。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
)- 噫:叹词,相当于“唉”。
- 鲜:少。
(陶后鲜有闻。
)-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 一词多义。
- 之。
- 助词,的。
(水陆草木之花。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 焉。
- 语气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兼词,于之,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清。
- 清澈。
(濯清涟而不妖。
)- 清香。
(香远益清。
)三、句子翻译。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5.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之:的2者:前面说的各种花3甚:很,非常。
4蕃:多独:只6自:从,自从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却染:沾染(污秽)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澄澈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清涟:清水而:却妖:美丽而不庄重9中通外直中通:荷梗中空,贯通而没有阻隔直:挺直0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旁枝1香远益清香远:香气散得很远益:更加越发清:单纯不杂2亭亭净植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树立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观:从远处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都很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予谓菊谓:认为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之:的隐逸者:隐居的人6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7陶后鲜有闻鲜xiǎn:少闻:听到8宜乎众矣宜:应当乎:副词词尾宜乎:当然众:多矣:语气词,用在句尾,相当于“了”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1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全文翻译正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蕃,多.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
独:只;自:从;甚:众、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染:沾染(污秽);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生枝蔓; 不枝:不长枝节。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啊” 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指隐居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应当;众:多;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之:的者:前面说的各种花甚:很,非常。
蕃:多独:只自:从,自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却染:沾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澄澈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清涟:清水而:却妖:美丽而不庄重中通外直中通:荷梗中空,贯通而没有阻隔直:挺直0.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旁枝1.香远益清香远:香气散得很远益:更加越发清:单纯不杂亭亭净植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树立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观:从远处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都很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予谓菊谓:认为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之:的隐逸者:隐居的人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陶后鲜有闻鲜xiǎn:少闻:听到宜乎众矣宜:应当乎:副词词尾宜乎:当然众:多矣:语气词,用在句尾,相当于“了”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七下《爱莲说》知识清单
《爱莲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爱莲说》选自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甚蕃(很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世人甚爱牡丹(非常)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长藤蔓) (生枝节)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四,(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3)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五、内容理解: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
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爱莲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语文爱莲说的知识一、作者及文体介绍1.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着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二、读音周敦颐( yí ) 蕃( fán ) 淤泥( yū ) 濯( zhuó )清涟( lián )亵玩( xiè ) 隐逸( yì ) 鲜有闻(xiǎn ) 噫( yī )三、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的。
可:值得。
蕃:多。
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唯独。
译: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自)从。
甚,很,十分。
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下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同。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通,空。
直,挺立。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爱说》知识点整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之:的
2者:前面说的各种花
3甚:很,非常。
4蕃:多
独:只
6自:从,自从
7 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却染:沾染(污秽)
8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澄澈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清涟:清水而:却妖:美丽而不庄重
9 中通外直中通:荷梗中空,贯通而没有阻隔直:挺直
10 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旁枝
11 香远益清香远:香气散得很远益:更加越发清:单纯不杂
12 亭亭净植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树立
1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观:从远处看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世间的人们都很爱牡丹。
我只喜爱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予谓菊谓:认为
1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之:的隐逸者:隐居的人
16 菊之爱之爱牡丹之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17陶后鲜有闻鲜xiǎn:少闻:听到
18 宜乎众矣宜:应当乎:副词词尾宜乎:当然
众:多矣:语气词,用在句尾,相当于“了”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花
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藤蔓。
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旁枝。
例句:不蔓不枝
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古义:树立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
清:濯清涟而不妖澄澈香远益清单纯不杂
植:亭亭净植树立缘坡植牡丹种植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省略句】
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学常识
⑴本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
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体裁是“说”,说,是一种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⑹本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7)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8)作者以花自况,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9)前后照应,“予独爱”和“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
一词形成反照应。
(10)本的主旨句:,花之君子者也
(11)本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中的“牡丹”、“菊”、“”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主题思想本通过对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