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学习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篇,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全诗以“莲”为主题,描绘了莲花的形态、品性、生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对自身人生的感慨之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对《爱莲说》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供读者参考。

一、“莲”的形态与品性白居易在诗中描绘了莲花的形态与品性。

他写道:“亭亭兰溪莲,波叶半含烟。

蕊寒香冷蝶难觅,踪迹落花微茫。

池塘生春色,砌岸自流年。

骊岫烟香间,斜阳草树横。

”这里,白居易通过精美的词藻,表现了莲花的婀娜多姿、优美清冽的品性,同时也展现了莲花的形态特征:莲花开放时似乎是“波叶半含烟”,莲蕊清冷香媚,散发着令人陶醉的芳香。

蝴蝶寻觅其上难觅,却又总有几只顽皮的蝴蝶来回旋飞舞。

池塘中的莲花,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砌岸上草木如茵,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二、自然的生存与人类的情感白居易在《爱莲说》中,除了描绘莲花的品性与形态外,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类的情感。

他写道:“不接尘埃不染垢,全身珠翠漫无价。

因作此诗功德圆,池塘水淨荷花白。

”这里,他凭借对莲花的美感认识,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钦佩和敬重。

而人类的情感,也在莲花之美中得以表现。

莲花虽然生在池塘之中,却不染尘垢,全身如珠翠青翠。

白居易让读者感受到:“因作此诗功德圆”,是莲花美丽的风景凝练出来的“功德”,同时他又通过池塘水淨荷花白这一诗句,突出了自然之美对于人类情感的滋养和启迪。

三、命运哲学《爱莲说》在表现自然之美、赞美莲花的同时,也探讨了命运哲学的主题。

白居易认为,莲花的品性和生长环境,既受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又由自身的本质所决定。

白居易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莲子清于水,无物可比状元心。

”这里,他通过“人生如初见”的词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转瞬即逝的感慨,认为人生命运如同莲花的命运般,既是命运的轮回、重生,也是悲欢离合、变迁莫测。

《爱莲说》知识考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考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考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其它作品:《太极图说》、《通书》。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1】蕃(fán):多。

【2】染:沾染(污秽)。

【3】濯:洗涤。

【4】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5】涟:微波。

【6】妖:美丽而不端庄。

【7】通:贯通。

【8】直:挺直。

【9】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10】蔓:牵牵连连。

【11】枝:枝枝节节。

【12】香远益清:益:更,更加。

【13】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14】亭亭:耸立的样子。

【15】植:立。

【16】亵(xiè)玩:玩弄。

【17】亵:亲近而不庄重。

【18】隐逸:隐居的人,隐士。

【19】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0】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1】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22】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2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4】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5】众:多。

【26】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当;当然。

三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1.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3.主体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 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5.重点问题(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一、语音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二、通假字三、古今异义词四、词类活用五、一词多义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七、特殊句式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八、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九、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十、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10、出:长出。
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1、淤(yū)泥:污泥。
31、盛:广。
12、染:沾染(污秽)。
32、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13、濯(zhuó):洗涤。
33、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
14、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 变化。
清水
34、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15、妖:美丽而不端庄。或妖艳。
3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
16、通:贯通;通透。
词,的。
17、直:挺立的样子。
36、鲜(xiǎn):少。
18、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37、闻:听说。
19、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3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0、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
39、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
雅。
吧。
21、益:更加。
40、宜:当。
22、清:清芬。
41、众:众多。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明确: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确:我唯独喜爱莲花生长在淤泥里,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香气传播越远,更显得清香,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 玩弄它。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少听说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四、重点语句停顿 1、可爱者/ 甚蕃。 2、世人/ 盛爱牡丹。 3、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 而不妖。 4、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从莲的:生长环境、气质、外形、姿态、香气、态度 来描写莲花。 2、莲花所象征的人的精神品质:(生长环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气质)低调、谦虚, (外形)正直,(香气)美名远扬,(姿态)不攀权附贵,(态度)受人尊重,是花中君子。 3、作者对莲花、菊花、牡丹的评价、感情及在文中的作用: 莲花——君子——洁身自爱,美名远扬——喜爱 菊花——隐士——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喜爱——正衬莲花(用菊花的…正衬莲花的…) 牡丹——富贵——追名逐利,爱慕虚荣——厌恶——反衬莲花(用牡丹所代表的…反衬莲 花的…) 明确:作者写菊是用菊花所象征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品质正面衬托莲花的高贵,用牡丹所象 征的追名逐利、爱慕虚荣的形象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来表 达自己洁身自好、谦虚低调、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重点知识一、重要字词1.可爱者【甚】【蕃】甚:很,十分蕃:fán,多2.陶渊明【独】爱菊只3.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5.香远【益】清更加6.【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7.【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8.【予】谓菊…… yú,我9.【隐逸】隐居避世10.【噫】叹词,表示感慨11.陶后【鲜】有闻 xiǎn,少12.【宜】乎众矣应当13.焉(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2)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在其中)14.之(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2)水陆草木【之】花的(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知识二、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三、理解性背诵及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2.莲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译】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语句是:濯清涟而不妖。

【译】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4)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的语句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3.高度总结莲的气质品格的语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品评(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的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的语句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考点清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考点清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爱莲说》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 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 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第一段:作者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的心意。

接下来通过描写莲的种种可贵之处,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最后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第二段: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对比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集》等。

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选自《周敦颐集》。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学生版)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学生版)

第17课《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三行对译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助词,的。

[蕃]多。

译文: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独爱菊花,常在诗中咏菊。

[独]只。

译文: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介词,从。

[甚]:很,十分。

译文: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第一人称代词,我。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下一个“而”同此。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清,清澈,与“浊”相对。

涟,水波。

[妖]艳丽。

[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柄。

通,畅通,贯通。

直,不弯曲,挺直。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这里用作动词,传得远,远播。

[益]副词,更加。

[清]清香,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的挺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爱莲说》是清代文学家杨维桢所著的一篇散文,文章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分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爱莲说》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一、对莲花的描写1.莲花花形:莲花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作者从莲花的花朵着手,描绘了莲花的形态特征。

如“莲花之雄,正如一位成年壮汉,或豪杰,或班头;莲花之秀,宛若一枝修长而纤细的少女,或贵妇,或仙子。

”2.莲花颜色:莲花除了花形外,其色彩也是非常绚丽的,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莲花的色彩:如“青莲,黄莲,白莲,红莲,粉莲,都有其妙。

”3.莲花开放时机:莲花的开放时间是早晚有别的,而且它的花朵是在夜中开放的,作者对此也有所说明:“其开放有早晚之分,甚至有昼夜之别,花掩杯合,又自闭而复睁,开妙极。

”4.莲花夜晚的感受:作者在文中借助莲花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如“感其夜放,清而雅,几乎仙人之舞,风雨难动,而又如闲庭信步,斯乃至理。

”二、莲花所蕴含的人生哲理1.莲花花世界的震撼力:莲花的美丽是何等的震撼,它的花姿妙曼,色彩斑斓,一片莲叶上,几十朵莲花风华正茂,这样的场景能引起人的心灵上的震撼。

2.莲花的自净能力:莲花虽然在污水中生长,但是它却有着自净的能力,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这启示人们,虽然生活中面临各种污染,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调整,达到“自净”的效果。

3.莲花用心花开的精神:莲花的花朵只在适当条件下开放,如果不是适时适地,即使拼命想强迫莲花开放,也会导致莲花白白凋谢。

这告诉我们,有些事情需要我们耐心等待,用心去等待,不可以急躁心切。

4.莲花的坚韧不拔:莲花长在污水中,经历了各种蹉跎,但是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这告诉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持续努力,坚定信念,就一定可以撑过难关。

三、莲花文化1.莲花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莲花在佛教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佛家之花”,是佛家的象征。

爱莲说知识要点

爱莲说知识要点

爱莲说知识要点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作者,字,号,世称“”,()家,他是宋代的创始人,著有《》、《》等。

2、说:。

二、重点词语解释并在括号内注音:
甚:蕃():李唐:染:
清涟:妖:濯():
不蔓不枝:亭亭:植:
亵()玩:。

亵:。

君子:。

鲜():。

宜:淤()泥:
三、与本文有关的成语
不()不()()()玉立
四、重点语句理解默写
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
孤高自许的语句:
2、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句子是:
3、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的句子是:
4、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是:
5、作者用那句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的句子是:
6、文中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话或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六、《爱莲说》中心主旨:
七、《爱莲说》写作特色:
八、课后习题:
1、课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就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下面的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你喜欢哪一种花,它表达了你的哪种志趣?。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说”的文体特点。

二、字词解释。

1. 重点实词。

- 蕃: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独:只。

(晋陶渊明独爱菊。

)- 盛:大规模。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予: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染:沾染(污秽)。

- 濯: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 妖:美丽而不端庄。

-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益,更加。

-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 隐逸:隐居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也。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

)- 噫:叹词,相当于“唉”。

- 鲜:少。

(陶后鲜有闻。

)-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 一词多义。

- 之。

- 助词,的。

(水陆草木之花。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 焉。

- 语气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兼词,于之,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清。

- 清澈。

(濯清涟而不妖。

)- 清香。

(香远益清。

)三、句子翻译。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5.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一、填空题1.《爱莲说》选自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2.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二、词语归类(一)重点词语释义1.甚蕃.(很多)2.陶渊明独.爱菊(只,惟独)3.出淤泥而.不染. (连词,表示转折) (沾染)4.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5.不蔓.不枝.(长蔓延) (生枝节)6.香远益.清(更加)7.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9.余谓..菊 (我)(认为)10.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11.陶后鲜.有闻 (少)12.宜.乎众.矣 (应当)(多)(二)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藤蔓。

2.不蔓不枝.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

(三)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植:古义:树立;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

(四)虚词用法。

之1.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4.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四、原句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1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全文翻译正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蕃,多.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

独:只;自:从;甚:众、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染:沾染(污秽);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生枝蔓; 不枝:不长枝节。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啊” 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指隐居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应当;众:多;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爱莲说知识点归纳引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张建封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展示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感。

本文将对《爱莲说》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析。

知识点一:莲花的美丽莲花是《爱莲说》中的核心形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莲花的美丽。

- 描绘形象:诗中通过对莲花外形的描写,如“荷叶上寄露”,“海盗欢容”,使读者感受到莲花的纯净和美丽。

- 比喻手法:莲花在诗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如被比喻为生命的象征,“纤纤凤足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知识点二:文人的情感表达唐代文人追求自由、崇尚自然,这些特点也体现在《爱莲说》中。

- 亲近自然:诗中作者喜爱莲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的追求。

- 自由意志:诗中莲花自由自在地生长,没有受到任何束缚。

这与唐代文人崇尚自由的情感相契合,也反映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追求自由的内心表达。

知识点三:态度与价值观《爱莲说》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 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莲花是作者对生活热爱的象征,通过对莲花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 追求卓越:莲花在诗中被赋予了高度和纯洁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卓越和超越平凡的追求。

通过分析《爱莲说》,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涵盖了莲花的美丽、文人的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态度与价值观。

诗中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传达了唐代文人尊崇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追求卓越的追求。

这些元素使得《爱莲说》成为了一首深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一、莲的品格在《爱莲说》中,郑燮通过对莲的观察和描绘,将莲塑造成了高洁、清雅、坚贞的形象。

他说:“对于普通黄泥之躯,大抵是骡或驴也;只有莲花,透净泥而不妖媚,淡馨疏淡,纯退圣洁就是了。

”这里所展现出的莲的品格,正是作者希望人们效法的。

莲的花瓣洁净无瑕,宛如仙子,而且莲叶虽然长在淤泥之中,却能自己不沾染污垢,这种高洁的品性着实令人钦佩。

二、莲的生命力《爱莲说》中,郑燮还描绘了莲的生命力之强。

他说:“莲之为物,稼穑之所匪矣。

丑妇虽装修,比之尚有余孽者也。

又因茎繁而根茂,盖环枝局叶及根皆出泥而不娑。

盖以养根者之恒,岂若纷纷拔萃但扶之耳?自兹可语若备哉矣。

”郑燮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莲的生命力强大,尽管生长在淤泥之中,但依旧能够茁壮成长,充满生机。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们以启示,让人明白顽强的意志和勤劳才能获得成功。

三、莲的美学价值在《爱莲说》中,郑燮对莲的美学价值做了深入的探讨。

他说:“莲之洁丽,难与比肩之者矣。

丈夫久居原野,爵级未能升迁;合庐者每以淡素复之。

局俄目之妍皮肤,欲被鲜服执旌节者,人谁为不笑?惟莲耶。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莲的美丽无比,以及其不同于世俗的品味和魅力。

在诸多花卉之中,莲花独具风采,其淡雅清新的气质,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

四、莲的哲理意义郑燮在《爱莲说》中不仅赞美了莲的高尚品性和美学价值,还从中探寻了人生的哲理意义。

他说:“人生不长于才,岂可立而忘本根为求矣?益始凋枯,固自枉然,遗烈之功少谁永播。

至肤优游盛智者更事韫艾留情,不叶虱哀,盖根本者所以通固也。

其未立而头戴百二之花,暮挞也。

”这段文字在表达莲的高尚品格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莲花虽美,却从未失去本根,不至于因此而骄纵自满。

这也是作者希望人们能够修身齐家、崇德向善,充满谦卑之心,守住本心的教诲。

五、莲的涵养之道《爱莲说》中,郑燮还从莲的生长形态和气质特点中悟出了种种涵养之道。

他说:“因叶子末心之密而竟上花欹曲者,莫深结乎泉种;以水幽而淀活者,莫肆布乎幽塘。

七下《爱莲说》知识清单

七下《爱莲说》知识清单

《爱莲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爱莲说》选自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甚蕃(很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世人甚爱牡丹(非常)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长藤蔓) (生枝节)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四,(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3)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五、内容理解: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知识梳理
作家作品
周敦颐,茂叔,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路框图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惋惜
爱莲说世人——甚爱——牡丹(反衬)托物富贵——鄙视言志予——独爱——莲君子——赞美
写作手法
1.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有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

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

2.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

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彼此对照,突出主旨。

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

写作
目的本文通过对莲的赞美,表明作者以“君子”自况,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 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4《爱莲说》知识清单

4《爱莲说》知识清单

第4篇爱莲说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世人盛爱牡丹盛:特别(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4)中通外直通:贯通直:挺直(5)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长枝节(6)香远益清益:更,更加(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8)鲜有闻鲜:少2.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古义:应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3.一词多义(1)鲜:①陶后鲜有闻少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2)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助词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表舒缓语气,不译(3)出:①出淤泥而不染从……长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4)远:①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作动词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远远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在文中意思为长枝蔓枝,在文中意思为生枝节(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在文中意思为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二、成语积累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三、名句积累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关键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可以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浮地去玩弄它啊。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2014·安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6.(2014·安徽)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复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三、语音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四、通假字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九、特殊句式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十、朗读节奏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十一、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意思对即可)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2、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给下列黑体字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五、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

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

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六、结合文意,自拟对联⑴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七、填空题。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⑵本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⑶作者开篇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⑸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⑹作者以莲花自况,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⑺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⑻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⑼本文的线索是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⑽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⑾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⑿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

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排比、反问、比喻修辞手法。

⒀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格高尚的人。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操。

⒁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⒂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

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⒃《爱莲说》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作用是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

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爱慕富贵的人多,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作者的知己少⒅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的情感。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的情感.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比喻八、主题思想。

①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②《爱莲说》分段: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十、用原文回答问题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⑺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