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定义与内容
区域规划基础知识梳理
区域规划基础知识梳理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是对区域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规划。
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和动态性。
综合性体现在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因素,不能片面地只关注某一方面。
例如,在规划一个工业园区时,不仅要考虑工厂的布局和生产流程,还要考虑园区的交通设施、员工的生活配套、环境保护等问题。
战略性要求区域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区域的长期发展制定方向和策略。
比如,规划一个城市的新区,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
地域性则是因为区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地域特色,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经济区域规划、城市区域规划、农业区域规划等。
经济区域规划侧重于对区域内的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规划,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比如我国的长三角经济区规划,旨在通过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城市区域规划主要关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等。
例如,对一个大城市的卫星城进行规划,要考虑到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功能分担等问题。
农业区域规划着重于农业生产的布局、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像规划一个大型的农业产业园区,要考虑种植品种的选择、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三、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区域规划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区域发展定位与目标明确区域在国家或更大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包括定义、目标、方法和协调等方面。
二、区域规划的定义和目标1. 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工作,旨在合理利用和开发区域资源,提升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水平。
2. 区域规划的目标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合理布局: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优化区域的空间结构。
- 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 社会公平: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公平和公正。
- 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三、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标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工作,旨在提升城市的功能、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2. 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宜居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 土地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 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城市交通: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相互影响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相互影响的,彼此之间的决策和规划会相互影响,需要协调一致。
例如,区域规划的空间布局会影响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城市规划的交通规划会影响区域规划的交通网络等。
2. 协同发展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需要协同发展,相互配合,形成整体规划体系。
区域规划提供了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框架,城市规划则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地。
3. 统一目标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
虽然在具体目标和方法上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区域规划是对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域进行综合性规划,包括城市、乡村、工业区等;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住宅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概念1. 区域规划的定义和概念区域规划是对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域进行综合性规划,旨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地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区域规划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内容,涉及到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2.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概念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住宅规划等,涉及到城市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和发展。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宏观的指导和框架。
区域规划中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会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方向。
例如,如果区域规划中确定了某个地区要发展成为经济特区,那么城市规划就会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计划。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支持城市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一部分,为区域规划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节。
城市规划中的各个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住宅规划等,都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将区域规划的目标和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规划方案,为区域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操作性的指导。
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
区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和特点,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城市规划要与区域规划保持一致,遵循区域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1. 促进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能够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区域规划区域布局规划
区域规划与区域布局规划什么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对于一个区域(如城市、城市群、省区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规划,制订出一系列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措施,以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的范围通常涵盖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迁移和分布、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规划前瞻、整体协调的管理体系。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在城市和城市群的美观、环境卫生、社会安全、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饮食和休闲场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城市或城市群的规划如果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和全局性,最终会造成以下一些严重的问题:1.城市病:城市规划不合理、缺失或短视,导致交通问题、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等问题的集中爆发。
2.资源浪费:缺乏综合规划和时限考虑,导致社会资源的缺失和浪费。
3.环境恶化:缺少环境保护措施和绿色规划,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失衡。
4.社区隔离:社区隔离和贫困等问题的集聚影响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进行有效的区域规划和布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推进城市跨越式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区域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区域布局规划是指在区域规划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分析和计划,旨在建立更科学、更完备、更具随时性和前瞻性的城市布局,以提升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竞争力。
区域布局规划涉及的内容通常有: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园林和绿化、市政设施、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等多个方面。
区域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资源的高效分配、交通的便捷性、社会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关键指标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城市布局规划,城市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区域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区域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规划层面来看,区域规划主要关注整个城市范围内的目标、战略和方向,即宏观层面。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规划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是指对城市内部进行规划。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二、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概念1. 区域规划的定义与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它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
它旨在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在制定城市规划之前,需要先进行区域规划,明确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需求等因素,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也会对城市规划产生直接影响。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实施。
在区域规划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后,城市规划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这些规划目标。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布局、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将反馈到区域规划中,为区域规划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作用1. 优化土地利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致力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避免土地浪费和不合理的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2. 促进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布局产业和商业区,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同时,规划中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如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相关挑战和解决方法。
一、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追求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
区域规划是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对城市和乡村地区进行整体规划,以实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是对城市规划的有机扩展,旨在实现城市与乡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目标1. 合理的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致力于优化土地利用,将不同功能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和规划,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规划将人们的需求和福祉置于首位,通过合理布局城市设施、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产业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4. 创建可持续城市: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发展,通过增加绿地、改善交通系统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原则1. 统筹协调: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实现各项规划的统一协调。
2. 公众参与:规划的制定需要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能够反映大众的需求和意愿,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3. 灵活适应: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和地区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规划措施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4. 可持续发展: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概述: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在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域规划关注的是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而城市规划则专注于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包括定义、目标、方法和实施等方面。
一、定义: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管理,旨在实现该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
区域规划考虑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交通等各个方面。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设和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
城市规划关注的因素包括城市功能、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
二、目标:1. 区域规划的目标:a. 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 保护和改善区域的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c. 优化区域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提高区域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d. 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差距和不平衡。
2. 城市规划的目标:a. 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效率。
b. 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c. 保护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d.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方法:1. 区域规划的方法:a. 综合分析: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区域的发展潜力和问题。
b.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制定适合该区域的发展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c. 实施和监督: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措施。
2. 城市规划的方法:a. 调查研究: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b.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城市的发展规划方案,包括城市扩展、城市更新、交通规划等方面。
区域规划定义与内容
1、研究探索:(1).当前世界区域发展格局(2).我国未来空间区域格局演化趋势(三大战略,一路一带)2、结合上课以及区域规划书以及时政和自己家乡,阐述区域规划内容,结合时政,做个专项发展地方区域规划——以天长市城市为例1.区域规划1.1.区域规划相关定义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
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1.2.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规划是描绘区域发展的远景蓝图,是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涉及面十分广,内容庞杂,但规划工作不可能将有关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问题全部包揽起来,区域规划的内容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也有空间的开发战略。
制定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指标,一、二、三产业大体的就业结构,实施战略的措施或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
规划工作中有三个重点:(1)确定区域开发方式。
如采用核心开发方式、梯度开发方式、点-轴开发模式、圈层开发方式等。
开发方式要符合各区的地理特点,从实际出发。
(2)确定重点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有多种类型,有的呈点状(如一个小工业区),有的呈轴状(如沿交通干线两侧狭长形开发区)或带状(如沿河岸分布或山谷地带中的开发区),有的呈片状(如几个城镇连成一块的开发区)等等。
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区域规划是在⼀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程设施进⾏全⾯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络更加合理,各项⼯程建设能够有序进⾏,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
简⾔之,区域规划是在⼀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总体的战略部署。
(2)区域规划特征:是⼀项具有⾼度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作。
(3)区域规划的任务:就是促使⽣产⼒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①全⾯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针;
②搞好区域⼯农业⽣产的合理布局;
③拟定区域⼈⼝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
④统⼀规划区域性公⽤基础设施;
⑤重视环境保护,建⽴区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⑥统⼀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的社会经济发展。
(4)区域规划的类型
①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为: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矿地区的区域规划、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河流综合开发利⽤的区域规划。
②按各级⾏政管理的区域划分为: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
区域规划基本概念以及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基本概念以及主要内容区域规划,又称作地区规划、区域发展或区域发展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制定的指导当地空间发展的一系列策略性文件。
它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特定时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存在的问题,解决特定城乡功能空间布局、人口合理分布、高效利用地理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的一种手段。
区域规划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首先,它包括资源识别,即确定区域内可开发资源,以及可能存在的环境约束。
其次,它包括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确定区域规划的发展方向,制定实施措施,在现实情况和资源限制下谋求区域发展的最佳状态。
最后,它还包括预测和评价研究,即探讨实施本规划后,区域发展的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此外,区域规划还将政策、经济、技术、自然以及其他因素互相结合,运用多种空间模式和计算技术,研究区域发展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和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策略。
在使用范围上,区域规划可分为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
城市规划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某个城市内,根据该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发展状态和发展潜力,根据它的不同发展水平,对它的发展方向、发展层次和发展方法进行设计重新调整,以实现城市更好发展的目标。
乡村规划是指根据乡村自身的客观条件,挖掘乡村潜在经济价值,以期实现乡村振兴的大局和目标,考虑到当地自然、经济、人口、历史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乡村空间布局、人口流动性、经济发展模式、科技立法、社会建设等制定指导性的规划文件。
区域规划的目的有三大方面:一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平衡,通过调整城乡空间布局状况,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和社会的要求;二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三是环境友好,根据资源承载量和环境恢复时间,制定区域环境保护政策,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都是为了实现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关注的是一个更大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发展,而城市规划则侧重于城市内部的规划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包括定义、目的、相互影响以及协同发展等方面。
一、区域规划的定义和目的: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地理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促进区域内各个城市和地区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竞争力。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各项规划,区域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二、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城市规划是指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和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提供良好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布局规划、建筑物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各项规划,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配置、城市形象的塑造、交通拥堵的缓解、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目标。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影响: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首先,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区域规划确定了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工,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发展的框架和指导。
城市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实现区域规划的落地和具体实施。
其次,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城市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和发展,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城市规划的实施成果也反过来为区域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概述: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领域。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进行规划。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一、定义与概念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规划的过程。
它旨在协调和整合区域内各个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的过程。
它旨在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相互依赖关系: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是相互依存的,区域规划提供了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框架,而城市规划则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地。
区域规划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而城市规划则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具体手段。
2. 相互促进关系: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相互促进,通过区域规划可以合理引导城市的发展,避免城市过度集中和资源浪费。
同时,城市规划的实施也能够为区域规划提供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持,为区域规划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差异1. 规划范围:区域规划的范围相对较大,包括了一个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涵盖了多个城市和乡村。
而城市规划的范围相对较小,仅限于一个城市的内部。
2. 规划内容:区域规划主要关注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交通网络等方面的规划。
而城市规划则更加关注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建造布局、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3. 规划目标:区域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而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资料整理
区域规划介绍区域规划是指根据城市、乡村或自然地理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区域的发展布局、功能结构、空间组织和资源开发利用,旨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过程。
本文旨在整理区域规划相关的资料,以便了解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经验。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在城乡规划和国土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可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区域规划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区域规划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保证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整体性原则:区域规划要考虑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注重整体规划,避免部分规划导致整体失衡。
4.协调性原则:区域规划应当注重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性,确保各项规划的实施不会相互冲突,形成合力。
区域规划的实践经验1.制定规划方案:在区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发展目标、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内容,为规划实施提供指导。
2.开展社会评估:在制定区域规划方案之后,应当开展社会评估,听取各方意见,建立参与机制,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民意参与。
3.加强监督管理:在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规划的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方案。
4.不断优化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变化,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区域规划,保持其符合实际需要,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区域规划是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经验,为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区域规划重点
区域规划重点一、背景介绍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的重点是确定该区域的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重点和优先发展项目。
二、发展目标1. 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2. 社会发展目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环境保护目标: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重点内容1. 发展产业:确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鼓励投资和创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 示例数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吸引投资额达到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
2.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 示例数据: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农业用地占比不低于50%,保留适量的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
3. 交通网络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运输效率。
- 示例数据: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改善交通流动性,缩短通勤时间。
4. 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示例数据:新建多所学校、医院和文化活动中心,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5.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 示例数据: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中心,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四、实施措施1.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投资和创业,提供税收和财政支持。
2. 资金投入:增加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发展项目。
3. 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竞争力。
4. 人才引进: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5. 宣传推广:加强对外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五、评估与监测定期评估和监测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措施。
1. 经济指标:监测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 (1)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各个部门的各个方
• • 面。区域是由自然、社会、经济组成的开放复杂巨系 统。 (2)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 (3)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的比 较结果(一个区域有多个蓝图从中优选以发挥区域优 势)。“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 (4)规划队伍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成员组成(经 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环境学、法学、管理学、建 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 (5)是综合规划和部门规划的结合。 (6)是空间规划和非空间规划的结合(非空间性如: 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
(一)规划的共同特点
• 1.目的性:明确方向和目标并进行规划的。 • 2. 前瞻性:构想和安排未来。 • 3. 动态性:规划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 展的,规划不断随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计划跟不上变化”—规划应有弹性。
(二)区域规划特点
• 1.综合性—是区域规划对象的复杂性和 多目标的多样性的体现 • 2. 战略性—解决方向问题具有粗线条特 征 • 3.地域性(区域性)
2.战略性—解决方向问题具有 粗线条特征
• (3)具有较大的弹性: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 性因素,规划时只勾画大体轮廓,目标具有一 定的幅度、具有较大的弹性。包头钢城—铝城、 绒城—稀土城。 • (4)规划的实施对区域各方面发生深远的影 响:一旦建成将发生长久性的影响。说明规划 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规划是一定要处理好: 整体与局部、国家与地方、长远与近期各方面 的利益,使区域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几个国 家特大项目落户包头就奠定了包头的工业基础 至今仍然深受影响。
3.地域性(区域性)
• (1)地方特色:每个地区自然、经济、 社会诸要素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系统, 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 • (2)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区域规划是 对一个完整区域的整体规划。
区域规划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名词解释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进行有计划的发展和利用。
在区域规划中,会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会考虑到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发展需求,从而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区域规划名词的解释。
1. 区域规划委员会:指负责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的机构,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组建,由相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组成。
2. 区域规划目标:指区域规划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效果,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3. 区域规划方案: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规划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4. 区域总体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基础和框架,能够指导和协调各个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总体规划一般包括区域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区域、发展规模、发展方式等内容。
5. 混合用地规划:是一种将不同性质的用地混合在一起,以提高用地效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规划方式。
例如在住宅区中加入商业用地或公共设施。
6. 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一种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互动关系,旨在实现长期的平衡发展的规划方式。
可持续发展规划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平。
7.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的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8. 交通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包括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规划。
9.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序的发展和改造的规划。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
10. 保护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自然、历史、文化等重要资源进行保护的规划。
保护规划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及自然的重要遗产。
总之,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发展和利用,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
区域规划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规划是人们以思考为依据,安排其行为的过程。
规划与计划近义,经常被替换和混用。
许多国家把区域规划称为区域计划。
规划与计划一样,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
任何一个区域,不论它地处发达富裕的城市地区,还是位居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不论是在高原沼泽,还是在荒漠草地,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都不是唯一的。
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
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由此而言,区域规划就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
地区的生产布局,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
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质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法国则称为领土规划。
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规划是人们以思考为依据,安排其行为的过程。
规划与计划近义,经常被替换和混用。
许多国家把区域规划称为区域计划。
规划与计划一样,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
任何一个区域,不论它地处发达富裕的城市地区,还是位居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不论是在高原沼泽,还是在荒漠草地,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都不是唯一的。
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
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由此而言,区域规划就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
地区的生产布局,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
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质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法国则称为领土规划。
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1.区域规划是指一定的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规划含义:①描绘未来一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②行为决策一实现未来目标和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决策。
《专科》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战略部署。
2.主要任务(1明确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对区域社会、经济、经济等方面作出总体安排。
(3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
(4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三个效益的统一。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一规划的共同特点1.目的性:明确方向和目标并进行规划的。
2.前瞻性:构想和安排未来。
3.动态性:规划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规划不断随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计划跟不上变化”一规划应有弹性。
(二区规划特点1.综合性一是区域规划对象的复杂性和多目标的多样性的体现2.战略性一解决方向问题具有粗线条特征3.地域性(区域性三、区域规划的内容(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二工业生产的布局规划(三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四基础设施规划(生产性;社会性(五土地利用规划(六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七区域发展政策第二节区域规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一、区域规划的依据一般所谓区域规划的依据,指的是规划的前提与技术经济条件,也就是地区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因素:1.地区资源条件这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地区自然条件主要指农业生产和其它经济部门所要求的自然条件。
3.地区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现有基础及其构成、水平和术特点等。
4.国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一全国“一盘棋”的原则(二承认和自觉地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四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五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六国防安全原则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略、自己读二、区域规划的由来第一是工业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大提出的规划要求。
区域规划稍祥版
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的范围。
所谓特定的,是指人们依照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所划分出来的。
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是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协调各区域之间关系而采取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进行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
(课本)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课件)一是一定的地域范围。
显然是把区域规划作狭义理解,是指区域内部的总体部署二是国民经济建设部署。
区域规划着重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而不是一般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或者单纯是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编制区域规划,必须描绘区域未来的建设蓝图。
三是总体部署。
区域规划不仅要进行区域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还要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安排,包括生产性的建设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都要作出规划。
区域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不是某一单项的建设规划。
(二)区域规划的基本形式区域规划有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种基本形式。
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是整体与部门的关系,密不可分。
综合规划是把规划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总体的、全局的规划。
他的主要任务是论证规划区的地位及其与外区的关系,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目标、开发的总方针、区域发展的基本轮廓,建设的主题框架,协调区内外各部门的关系,进行总体的布局,确定规划实施方案,分析规划实施效益。
专项规划是按区内的产业或门类所进行的规划,如工业规划、农业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科技教育规划等。
某一专项规划是根据该产业或该门类在区内的功能和地位,对其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开发步骤、保护措施等进行的规划。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1、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区域规划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两者性质相同,在区域里有一个以上的城市为其核心,周围有若干中小城市或城镇,核心城市有发达的工业、商业,具有高度的行政或金融势力影响周围的城镇和郊区继续扩大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探索:
(1).当前世界区域发展格局
(2).我国未来空间区域格局演化趋势(三大战略,一路一带)
2、结合上课以及区域规划书以及时政和自己家乡,阐述区域规划内容,结合时政,做个专
项发展
地方区域规划
——以天长市城市为例
1.区域规划
1.1.区域规划相关定义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
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1.2.区域规划的内容
区域规划是描绘区域发展的远景蓝图,是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涉及面十分广,内容庞杂,但规划工作不可能将有关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问题全部包揽起来,区域规划的内容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也有空间的开发战略。
制定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指标,一、二、三产业大体的就业结构,实施战略的措施或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
规划工作中有三个重点:(1)确定区域开发方式。
如采用核心开发方式、梯度开发方式、点-轴开发模式、圈层开发方式等。
开发方式要符合各区的地理特点,从实际出发。
(2)确定重点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有多种类型,有的呈点状(如一个小工业区),有的呈轴状(如沿交通干线两侧狭长形开发区)或带状(如沿河岸分布或山谷地带中的开发区),有的呈片状(如几个城镇连成一块的开发区)等等。
有的开发区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有的开发区则跨行政区分布。
重点开发区的选择与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互相衔接。
(3)制定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
着重研究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步骤、对策、措施。
综合评价区域发展条件,正确认识区域的战略地位,明确区域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区域内部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和区域外部的环境都对区域的发展和建设产生影响,发生作用。
区域发展条件有着十分广泛的内容。
对于影响区域未来发展的各种条件,应尽可能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进行量化分析,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便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为制定战略目标提供依据。
布局规划
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区域产业布局规划的重点习惯上放在工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上。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科学布局生产力,是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
区域规划要对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照当地生产发展的条件,揭示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和行业,以及重点的发展区域。
规划中要大体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远景发展目标,根据产业链的关系和地域分工状况,明确与主导产业直接相关部门发展的可能性。
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的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也常常在工农业生产布局规划中一并研究,统筹安排。
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在地域空间组合的具体反映。
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生产力综合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和协调各项专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由于农村居民点比较分散,点多面广,因此区域规划多数只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研究城镇体系演变过程,现状特征,预测城镇化发展水平。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拟定区域城镇化目标和政策;
(2)确定规划区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
(3)原则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经济联系;
(4)原则确定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各阶段主要城镇的人口发展规模、用地规模;
(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各级中心城镇的分布,新城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分布;
(6)提出重点发展的城镇地区或重点发展的城镇,以及重点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建议;
(7)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议。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用性等特点。
基础设施对生产力和城镇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或者超前发展。
基础设施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
生产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行直接提供条件的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仓储设施等。
社会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运行间接提供条件的设施,又称为社会服务事业或福利事业设施,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商业、金融、贸易、旅游、园林、绿化等设施。
区域规划要在对各种基础设施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未来对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确定各种设施的数量、等级、规模、建设工程项目及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
准确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组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对各类用地在空间上实行优化组合并在时间上实行优化组合的科学安排,是实现区域战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以达到区域最佳预期目标的目的,对土地利用现状加以评价,并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可突出三种要素:枢纽、联线和片区。
枢纽起定位作用;联线既是联结(如枢纽之点的联结),又是地域划分(如片区的划分)的构成要素;片区则是各类型功能区的用地区划(如经济开发区,城镇密集区,生态敏感区,开敞区,环境保护区等)。
区域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主要是:
(1)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质量评价;
(3)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4)未来各类用地布局和农业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等各类型用地分区规划;
(5)土地资源整治、保护规划。
可持续
规划区域应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谋求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使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政策
区域政策可以看作是为实现区域战略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总和。
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企业布局区位的政策,属于微观政策范畴,如补贴政策、区位控制和产业支持政策等;另一类是影响区域人民收入与地区投资的政策,属于宏观政策范畴,可用以调整区域问题。
区域规划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侧重于微观政策研究,并且要注意区域政策与国家其他政策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彼此间的矛盾。
2.以天长市为例
2.1天长市概况
天长市安徽省滁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之一,位于安徽省东部,除一面与本省来安县接壤外,三面被江苏五县市区(高邮、仪征、金湖、盱眙、六合)环抱,地处江苏腹部,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双翼”产业格局的两翼之一,是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
天长市在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面积177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14个镇,共有63个社区、121个村,4190个村(居)小组,市政府驻天长街道。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11.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0%;财政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21.5%;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亿元,同比增长16.5%;人均GDP33284元(折合5296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3.5:66.1:20.4调整为13.1:66.7:20.2。
截止2012年底,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约63.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35.5万人,其中市区28.5平方公里,人口23.5万人。
该市综合实力连续10年位居全省十强县之列,连续5年进入中部百强县行列。
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2013年1月,获安徽省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2.2天长市区域规划方案
天长市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