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力1

什么是力1
什么是力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外形.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力的概念非常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爱好.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熟悉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熟悉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把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建议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外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弹簧、锯条受力形变等事例来讲述的,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向学生展示各种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视频及动画,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

有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建议

可以向学生提问: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启发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再从回答中筛选出表现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写到黑板上.比如:人推车、人拉锯、人提水桶等.

然后对例子进行分析:人推车时,人施力,车受力;人拉锯时,人施力,锯受力;人提水桶时,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明确指出: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有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例一:让学生用力拍桌子,问学生:手有什么感觉?(感到痛)为什么手会感到痛?让学生思考. 分析: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力,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

例二:让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问其他学生:为什么这位同学自己会向后退?

分析: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力,同时人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

(2)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

(3)拖拉机拉犁时,拖拉机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

(4)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进,这是为什么?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

学生前来拿起铁块.

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

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力的概念教学

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

(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首先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必然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讲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第二,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2)进行必要的反复.

抓住本节课知识体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复论证一个概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从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等不同深度反复强化,使学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节教学难点,假如处理不好会给以后二力平衡的教学造成困难,因此对这段教学内容除应列举大量事例外,应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感性熟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板图或者投影,使学生初步熟悉什么是力.

2.通过观察磁块与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亲自体验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熟悉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观察并讨论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熟悉到力的作用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磁铁、铁块、大头针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

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

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人将大铁块拿到讲台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力最早的熟悉,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1.力的概念的教学

用投影仪打出人举起杠铃、人推车、人提物体的幻灯片.幻灯片表现了人用力举起杠铃,人用力推车,人用力提东西.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总结:人举起杠铃,人对杠铃用了力;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人提物体,人对物体用了力.在这里举、推、提……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 用投影打出的幻灯片,画面显示出压路机压路面,拖拉机牵引收割机,起重机吊起重物.

请同学们说一下,画面中是谁对谁用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压路机压路面,压路机对路面用了力.拖拉机牵引收割机,拖拉机对收割机用了力.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起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用了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提、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打开投影仪,打出前边的六幅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六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同学们总结六幅图的共同特点:有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

通过对力的概念的分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一样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六幅图总结归纳出: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在这六幅图中人、拖拉机、压路机、起重机的钢绳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铃、小车、收割机、地面、预制板,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 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地球四周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二:磁铁、小车相互吸引

步骤一:请同学观察磁铁吸引铁块,铁块也吸引磁铁的实验,先验证铁块无磁性.把铁块、磁铁都固定在小车上.

步骤二:手按住固定有磁铁的小车靠近固定有铁块的小车,小车向磁块方向运动过来.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指出:在第一步操作中,铁块被磁铁吸过来了.磁铁是施力物体、铁块是受力物体.在第二步操作中,手按住固定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向铁块运动过来.铁块是施力物体、磁铁是受力物体.

演示实验三: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桌子

在学生中找一名同学,让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桌子,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总结: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推.

教师对两个实验进行总体归纳:以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

引导学生举些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

用鸡蛋敲碗边,鸡蛋对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碗对鸡蛋的作用,所以鸡蛋就破了.

老师:这些现象说明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放映幻灯片,举一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实例.

老师:在这些现象中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实验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外形(形变)

请同学到讲台上亲自拉弹簧、用力握小橡皮球、用力弯锯条,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

在学生总坚固验现象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物体发生了形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外形.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作用,也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向对方施加了力,也同时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学方面的物理学家和力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知识的爱好.

探究活动

课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力的作用效果的网上信息;力的作用效果相关实验记录.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最新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 案精编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学生自备各种各样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由拉力器引出课题与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力的原因) 同学们,认识老师带来的物品吗?(是拉力器)谁会用?请两位同学来试一下吧。通过两位同学来拉拉力器,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位力气大一位力气小)?是怎么判断力气大小的?(弹簧拉伸的长短)<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看来弹簧的这个特点可以帮我们测试出力的大小<板书:测量力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 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专门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它的里面也有弹簧存在,所以叫它“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也常被叫做弹簧秤。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初步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组成与各部分的作用。 在我们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时,先来了解一下它吧。请同学仔细观察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猜想一下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提出观察要求:A、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观察任务。B、小组成员一起观 察,共同讨论。C、讨论结束放下手中的测力计,迅速坐 好,举手示意老师。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3)老师总结(出示课件) 2、重点讲解测力计中的刻度。 (1)观察测力计上面的数字与符号,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两个单位“牛顿”“克力”) 讲解: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的力(2)再观察:测力计中1小格代表多少牛?1大格代表多少牛? (3)学读测力计中的数据:1牛、2.5牛、4牛。 (4)感受测力计1牛与5牛的力大约是怎样的。 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演示使用方法,共同来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其中一位同学的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上。)

高中物理选修3-1(磁场和安培力)含解析

第六单元磁场和安培力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2.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引入了磁感线,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 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 a

小学科学课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且有兴趣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3、德育目标:在教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勤于思考、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 认识力的单位;建立“牛”的概念;认读和规范测量操作。 四、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直观性较强,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在问题中,逐步总结出正确的方法。本课还将用到实践法,通过亲身体验,使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测力计、钩码、小车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1、在上课前老师想问大家,你们班谁的力气最大?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吗?——弹簧测力计 2、讲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学生分别拉弹簧测力计,比一比谁的力气大,提问学生:你是怎么判断的? 3、老师的拉得长一些,说明老师的力气大(边说边演示)。老师加大拉力,弹簧就会逐渐拉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就会逐渐缩短。弹簧的伸缩就表示力的大小。聪明的人根据这样的特性,设计出了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看看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弹簧测力计? 2、引导学生看书,说一说都有哪几种弹簧测力计?(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手柄式弹簧测力计、圆筒式弹簧测力计、条形盒弹簧测力计)

选修3-1第二讲 安培力

安培力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磁铁能吸引、、等金属。 I2.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的.如图,Array 当导线中通有图示的电流时,小磁针N极将向转动。 3.磁感线与电场线的联系与区别: 4,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方向与方向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是: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的指向跟的方向一致,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表示的环绕方向.而在判断环形电流的磁感线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右手弯曲的四指和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的方向. 5.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用来描述,它是矢量,它的定义式为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大小为F=BIL sinθ(注意:L为有效长度,电流与磁场方向应.F的方向可用定则来判定.当电流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安培力等于.

知识点讲解 1.安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 让磁感应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问题: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通电直导线之间会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结论: 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2、安培力的大小 公式: F=ILBsin θ 3、在应用F=BIL 公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因F=BIL 是由B= IL F 导出,所以在应用时要注意: 1.B 与L 垂直; 2。L 是有效长度; 3、B 并非一定为匀强磁场,但它应该是L 所在处的磁感应度 例题分析 试判断下列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分别判断下列导线的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或受力方向. 同向电流 反向电流 090o θ=0 F =O θ=F IBL =I B

《力的合成》教案完美版

3.4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 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 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1、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 2、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尤其是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分力间夹角的关系。★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让学生体会并接纳等效观点,从而得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实践体验,实验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用具: 多媒体、总重力为200N的一桶水、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磁性黑板、带磁铁的滑轮、钩码、橡皮筋(带细绳套)、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用);方木块1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20cm细线1条(两端打好套)、白纸1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下面同学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 起提起水桶,请同学们一起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 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两位同学的操作,同时考虑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点评: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等效观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列举实际例子: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搬沙袋、打夯等。 点评: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领会合力、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二)进行新课 1、力的合成 教师活动:教师出具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 黄盖中学沈小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提环、外壳 使用方法:1.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准为止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完美版

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三角形定则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3.进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人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实录)

测量力的大小 9:12开始上课 一、认识测力计 1.自己认桌上的测力计 2.任务: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提出你的疑问。(男生:弹簧挂钩……女生不知道怎样认识,很久以后才拉动弹簧。第二个问题不见讨论) 3.交流: (1)结构、测量单位 生1:测的单位是什么? 生2:克力牛顿师板书:牛顿克力 生3:测量单位是什么? 学生阅读P77 师: 生:牛顿用N表示,克力用字母表示:gf,这些是干嘛用的? 板书:力的单位国际上用牛顿表示力的单位 还有发现? 生:1牛≈100克力 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书上。师:刻度板上有发现吗?1牛和100克力的关系? (交流时学生要面对学生,问题,学生在回答老师,师生互动,关系太慢了,告知就行)9:24 (2)1小格是多少?(难点) 1小格是多少?(小组有效讨论了,发现测力计不一样,在数格子,0.5/10,0.1/10女生反复数格子,男生说0.01女生还不确认,4人集体确认了) 你们怎么找1小格是多少?(学生对了,教师不要再重复了,集体就是一种学习)(3)按测量范围编号(推进太慢了,学习进度不同,有小组很快,有小组不会,也结束,让别人教) 二、测量力的大小9:35

1.认材料。出示记录表:看懂了吗?(记录单解读太慢,等学生提出问题,孩子不会解读,老师就得用问题引导:测什么?一列一列解读。有序读表也是一种学习,解读图表是一种科学素养。) 生:划去线是什么意思? 估好后再去选择合适的测力计(要强化) 2.9:40取材料开始测量(推进太慢了,用了28分钟) 3.学生测量。(有的先估了,要交代先测量钩码,这是放4个钩码的用意) (课堂观察:1号男生用2.5牛的测水,不行,2号男生:水要用绿色的;1号男生又用了0.5牛的,不行;2号男生递给他5N的。1号开始用合适的测力计测量;2号男生水是 4.8N。——儿童的不同水平,小组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三、交流研讨 9:56结束实验。整理材料。 1.小组比较数据:大钩码,如果有不同,可能是什么原因? (小组交流数据是有效活动,学生参与度高,有意义) (课堂观察,小组重测了鸡蛋0.55N,用2.5N的,用5N的0.5N) 2.数据交流指向:选择合适的测力计,精度不同。 3.有什么经验要跟大家分享的?(归零、……) 四、课后任务: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0:05

1安培力

湖州师院 学校 311 条目的4类题型式样及交稿式样 (安培力) 1. 选择题 1. 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用细线悬挂一条水平导线。若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导线质量为m,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为L ,当水平导线内通有电流I 时,细线的张力大小为 ( ) (A )22)()(mg BIL +; (B )22)()(mg BIL -; (C )2 2)()1.0(mg BIL +; (D )2 2 )()(mg BIL +。 答案: 2.在同一平面上依次有a,b,c 三根等距离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通有同方向的电流依次为1A 、2A 、3A ,它们所受力的大小依次为c b a F F F ,,,则 c b F F 为 ( ) (A )4/9; (B )8/15; (C )8/9; (D )1。 答案:A 3.把轻的长方形线圈用细线挂在载流直导线AB 的附近,两者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AB 固定,线圈可以活动,当长方形线圈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时,线圈将( ) (A )不动 (B )靠近导线AB (C )离开导线AB (D )发生转动,同时靠近导线AB 答案:B 4.长直电流I 2与圆形电流I 1共面,并与其一直径相 重合(但两者绝 缘),如图所示。设长直导线不动,则圆形电流将( ) (A )绕I 2旋转(B )向右运动(C )向左运动(D )不动 答:B 5.如图:一根长度为ab 的导线用软线悬挂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 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中,电流由a 流向b ,此时悬线的张力不为零(即安培力与重力不平衡)。欲使ab 导线与软线连接处张力为零则必 须: (A) 改变电流方向,并适当增加电流强度。 (B) 不改变电流方向,而适当增加电流强度。 (C) 改变磁场方向,并适当增大磁感应强度。 (D) 不改变磁方向,适当减小磁感应强。 答:B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尹秀英 教材简析: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2、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4、课外拓展,做橡皮筋测力计。本教学设计试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最喜欢的实验方法去探究学习和总结。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开放性,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实在教学之中。 教学策略: 这节课主要用了三个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小组自主合作. 3..兴趣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技能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三、教学准备: 1、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沙、橡皮筋测力计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师:在上课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班谁的力气最大? 今天我们俩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掰手腕,举重,拔河}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吗?生答 师:他的名字叫拉力器。怎么拉呢?师讲述拉拉力器的方法。 师:你先来。学生拉拉力器,现在老师来,我们两个谁的力气

测量力的大小(1)

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能够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笔袋等几种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玩具小车,是这样吗?你们的小车是依靠什么运动的呢?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也是玩具车的车谜,今天我也带来了我心爱的小缆车,让我们以车会友吧!2、出示小缆车。 老师的这辆小缆车是我自已组装的哦!大家觉得我做得怎么样?(给老师一点掌声鼓励吧!) 3、老师的这辆小缆车可没装有电池,下面我就为大家展示一下它是怎样运动起来的。 3、那么这2个、3个、5个垫圈产生的拉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呢?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理解弹簧测力计 1、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种类很多,图片上这些就是不同形状的弹簧测力计,其中条形 盒测力计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 3、幻灯显示,这就是条形盒测力计的示意图,认真观察,看看条形盒测力计是 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观察: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4、老师出示条形盒测力计,学生拿出小组内的条形盒测力计,指一指各部分在 哪里,你能简单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吗? 5、认真观察测力计上的刻度版,上面的数值是表示力的大小的,看看左右两边 的数值是分别是用什么做单位,那么牛顿和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简单介绍牛顿和克力的关系)出示: 1牛=100克力 6、刻度版上一个大格,一个小格分别代表多少克力,多少牛顿? 7、老师讲一讲牛顿的故事 8、用手拉一下,感受一下1牛,2牛的力有多大,什么感觉?弹簧发生了什么 变化?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理解了弹簧测力计,你会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高一物理(上)--力的合成与分解 全面的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通常会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比如两个同学可以共同提起一桶水,也可以让一个同学提起这桶水,我们可以说两个同学提水桶的力与一个同学提水桶的力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在“改变运动状态”效果上可以等效替代。只要效果相同,都可以进行代换。由于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并非是简单的代数相加,而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这个定则。 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若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为F1+F2,若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取值最小为F1-F2的绝对值,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分力方向相同。当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O和1800之间,则合力的大小在上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变化,即其合力F的变化范围是:|F1-F2|≤F≤F1+F2。比如5N、8N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可以是3N,最大值可以是13N,在这个例子中,合力显然可以比任一个分力都小。 若三个力合成,合力的大小变化范围会更复杂些,可以先将其中任意两个力合成,则这两个力的合力有个范围,若第三个力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则三力的合力最小值为0,若第三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三力的合力最小值为第三个力与前两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之差。比如2N,4N,5N三力的合成,若先将2N,4N 合成,它们合力的范围在2N和6N之间,第三个力5N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当前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正好为5N,方向与第三个力的方向相反时,三力的合力为0。若三力的方向相同,它们的合力最大值为三力的代数和11N。又比如2N,4N,7N三力的合成,若先将2N,4N合成,它们合力的范围在2N和6N之间,第三个力7N并不在这个范围内,当前两个力的合力取最大值6N,第三个力7N与之方向相反时,三力的合力最小值为这两者之差1N。若三力的方向相同,它们的合力最大值为三力的代数和13N。

高中物理选修3-1磁场 安培力 洛伦兹力

选修3-1 磁场练习 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B. C. D. 2.如图,长为2l的直导线拆成边长相等,夹角为60°的V形,并置于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当在该导线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时,该V形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A.0 B.0.5BIl C.BIl D.2BIl 3.在以下几幅图中,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4.对确定磁场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根据关系式B=F/IL得出的下列结论中,说法正确的是() A.B随I的减小而增大; B.B随L的减小而增大; C.B随F的增大而增大; D.B与I、L、F的变化无关 5.如图所示,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1与I2.与两导线垂直的一平面内有a、b、c、d四点,a、b、c在两导线的水平连线上且间距相等,b是两导线连线中点,b、d连线与两导线连线垂直.则

(A)I2受到的磁场力水平向左 (B)I1与I2产生的磁场有可能相同 (C)b、d两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必定竖直向下 (D)a点和 c点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可能都为零 6.带电为+q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洛仑兹力就相同 B.如果把+q改为-q,且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则洛仑兹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C.洛仑兹力方向一定与电荷速度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 D.粒子只受到洛仑兹力作用,其运动的动能可能增大 7.边长为a的正方形,处于有界磁场如图所示,一束电子以水平速度射入磁场后,分别从A处和C处射出,则v A:v C=__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之比t A:t C=___________ 8.一电子以垂直于匀强磁场的速度v A,从A处进入长为d宽为h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发生偏移而从B处离开磁场,若电量为e,磁感应强度为B,弧AB的长为L,则 A.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v A Array B Bev h? C.洛仑兹力对电子做功是 A D.电子在A、B两处的速率相同 9.如图所示,水平直导线中通有向右的恒定电流I,一电子从导线的正下方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进入该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中,此后电子将 A.沿直线运动 B.向上偏转 C.向下偏转 D.向纸外偏转 10.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则()

初中物理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

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 教材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对于一种未知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说明资料、动手实践等方法去学习掌握。但是对于学习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检验。而人们检验认知的办法往往是通过继续实践,但是在继续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已经认识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发现问题。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汇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 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

测量力的大小(详案)

测量力的大小(详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力的单位:牛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自己带来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对比的实验:体验两种健身器材 发现:重力有大有小,物体都有重力。 师:原来重力也是有大小的,那么它可以测量吗? 2、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师生交流: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生活中你用过怎样的测量物体重力的工具呢?

2、明确认识:介绍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3、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并用手轻轻地拉一拉: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构造(各部分的作用) 刻度不同(发现新的单位)起重要作用的部分:弹簧 引出:弹簧受力会伸长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一个有误差有待调整的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学生一定会胸有成竹)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测一个50g的钩码重力的大小 发现问题:读数不正确、拿测力计的方法不正确、读数没有平视指针;引导学生发现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再请一位同学来测量一个书包 再次发现问题:不估计,直接就测,容易损坏测力计。 怎样做才能不超过最大测量值:(1)估计;(2)提重物时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提起重物,就应停止测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高中物理选修3-1安培力习题及答案

安培力练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A.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一种物质 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表现磁场的强弱与方向 C.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北极出发,到南极终止 D.磁感线就是细铁屑在磁铁周围排列出的曲线,没有细铁屑的地方就没有磁感线 2.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上方,并与磁针指向平行,能使磁针的S极转向纸内,如图1所示,那么这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 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束D.问左飞行的负离子束 3.铁心上有两个线圈,把它们和一个干电池连接起来,已知线圈的电阻比电池的内阻大得多,如图2所示的图中,哪一种接法铁心的磁性最强[] 4.关于磁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在磁场中某点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点的磁感强度一定为零 B.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强度,根据公式B=F/I·l,它跟F,I,l都有关 C.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该点的磁场方向 D.磁场中任一点的磁感强度等于磁通密度,即垂直于磁感强度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磁通量 5.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A.放在该点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 B.放在该点的正检验电荷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 C.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D.通过该点磁场线的切线方向 6.下列有关磁通量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磁感强度越大的地方,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越大 B.磁感强度越大的地方,线圈面积越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的地方,磁感强度一定为零 D.匀强磁场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越多,则磁通量越大 7.如图3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央正上方固定一根直导线,导线与磁铁垂直,并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 A.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不受桌面摩擦力的作用 B.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受到桌面摩擦力的作用 C.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个受桌面摩擦力的作用 D.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受到桌面摩擦力的作用 8.如图4所示,将通电线圈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处于水平位置和线圈在同一平面内,且磁铁的轴线经过线圈圆心,线圈将[] A.转动同时靠近磁铁B.转动同时离开磁铁

力的合成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共点力的概念 2、知道合力和分力是从力的效果的角度区分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法则 4、会用图示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5、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请同学阅读P12,回答下列问题(出示投影片) (1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_____________ 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 一样,那这个力就是这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相交于同一点, 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2、如何进行力的合成呢?请同学看下面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帮忙) (1 )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定字再生放木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 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 套。 (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地拉 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让学生记下0' 的位置,用铅 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0'点沿两条细纸的方向画线,记 下F1、F2的力的大小。 (4)放开弹簧秤,使结点重新回到0点,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 条的结点拉到0',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R、 F2和R的力的图示。 (5)用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在误差范围内,F几乎是F1、F2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经过前人们很多次的、精细的实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也就是说,对角线就表示合力。F1、F2的

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能够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理解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理解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所以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力的合成》教案1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教学建议 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 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 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 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 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 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启发式教学、归纳分析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钩码、三角板、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两条、刻度尺、图钉(几个)。 课时安排:1课时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1)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阜康市第一小学鲁新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自己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拔河图片,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出力的大小吗? 2、揭示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1(牛)= 100(克力) 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4、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一个有误差有待调整的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学生一定会胸有成竹)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测一个50g的钩码重力的大小 可能出现问题:读数不正确、拿测力计的方法不正确、读数没有平视指针等;引导学生发现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再请一位同学来测量一个重物 再次发现问题:不估计,直接就测,容易损坏测力计。 怎样做才能不超过最大测量值:(1)估计;(2)提重物时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

基本概念和安培力

第1单元 基本概念和安培力 Ⅰ基本概念 一、磁场和磁感线(三合一) 1、磁场的来源:磁铁和电流、变化的电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矢量) 方向的规定: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磁针静止时N 极指向。 4、磁感线:切线~~磁针北极~~磁场方向 5、典型磁场——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6、磁感线 特点: ① 客观不存在、② 外部N 极出发到S ,内部S 极到N 极③ 闭合、不相交、④ 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二.磁通量(Φ 韦伯 Wb 标量) 通过磁场中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称为磁通量,或磁通 二.磁通密度(磁感应强度B 特斯拉T 矢量) 大小:通过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叫磁通密度。 S B Φ = 1 T = 1 Wb / m 2 方向:B 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意义: 1、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2、由场的本身性质决定 三.匀强磁场 1 、定义: B 2、来源:①距离很近的异名磁极之间 四.了解一些磁场的强弱 永磁铁――10 -3 T ,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中――0.8~1.4 T 超导材料的电流产生的磁场――1000T ,地球表面附近――3×10-5~7 ×10-5 T 比较两个面的磁通的大小关系。如果将底面绕轴L 旋转,则磁 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 通电环行导

通量如何变化? Ⅱ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 一.安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四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流向,这时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向里和向外的表示方法(类比射箭)) 规律:(1)左手定则 (2)F ⊥B ,F ⊥I ,F 垂直于B 和I 所决定的平面。但B 、I 不一定垂直 安培力的大小与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两者夹角为900时,力最大,夹角为00 时,力=0。猜想由90度到0度力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二.安培力的大小:匀强磁场,当B ⊥ I 时,F = B I L 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所受的安培力等于磁感应将度B 、电流I 和导线的长度L 三者的乘积 在非匀强磁场中,公式F =BIL 近似适用于很短的一段通电导线 三.磁感应强度的另一种定义 匀强磁场,当B ⊥ I 时,IL F B 练习 1、 有磁场就有安培力(×) 2、 磁场强的地方安培力一定大(×) 3、 磁感线越密的地方,安培力越大(×) 4、 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Ⅲ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和等效长度 一.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I 不受力 F 同向吸引 F 同向排斥 F 转向同向, 同 时靠近 转向同向, 同时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