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MapInfo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摘要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一、实习区概况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

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

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

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

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

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GIS实验指导书

GIS实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校内讲义)黄寿昌主编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六年二月目录前言 (1)实验一MapInfo栅格图像的配准 (2)实验二MapInfo表的建立及地图对象的编辑 (5)实验三MapInfo屏幕跟踪矢量化 (8)实验四MapInfo空间数据的查询 (10)实验五MapInfo专题图制作 (21)实验六MapInfo布局的设计与制作 (23)前言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独立完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森林资源信息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操作等,将林业知识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

上机实验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验证讲课内容或者自己所设计的程序正确与否,而是为了:⑴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仅靠课堂讲授是很难掌握和熟练应用的,但它们又很重要。

通过多次上机操作,就能自然、熟练地掌握它们。

⑵学会GIS的建立开发,善于积累与总结所学知识,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将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融为一体积累经验。

实验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⑴上机之前准备好上机操作设计思路与相关的材料、资料及相关理论,提高上机效率。

⑵按设计思路上机调试操作,对设计思路进行调整以完成所要完成的上机操作内容。

⑶上机结束后,整理出实验报告。

本实验指导书,本着使用计算机及高新技术将森林资源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为目标进行设计,共包括六个实验,每个实验中都有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详细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能促进学生将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各实验内容如下:实验一:MapInfo栅格图像的配准。

实验二:MapInfo表的建立及地图对象的编辑。

实验三:MapInfo屏幕跟踪矢量化。

实验四:MapInfo空间数据的查询。

实验五:MapInfo专题图制作。

实验六:MapInfo布局的设计与制作。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与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2月实验一MapInfo栅格图像的配准一、目的1、通过投影选择和控制点配准,了解GIS中投影的概念,图形配准的概念。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验指导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验指导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指导书海南大学农学院土壤教研室2008年12月目录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 (3)实验二航片基本要素的认识与量测 (9)实验三野外成土因素的研究 (13)实验四野外踏查路线的选择和典型样块的设置 (14)实验五航片上景观要素与土壤判读 (15)实验六野外校核 (17)实验七航片判读成果图件的转绘 (18)实验八土壤图的清绘 (20)实验九土壤调查成果应用设计 (21)实验十编写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技术规程 (22)附录 (23)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I、目的要求:地形图是用等高线和各种符号把地面上地理要素按比例尺缩小于图上的一种地图。

地形图是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最基本的资料,其判读又是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

善于判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调查区地理情况,对预判土壤形成、布设土壤剖面点、拟定调查路线、勾绘土壤界线和整理调查资料等均有重要帮助。

故要求首先熟悉使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其次能在地形图上认识地形和各种地形景观,初步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技能。

II、物品准备:1:10000,1:25000或1:50000地形图、罗盘、三角尺、分规、坐标纸、铅笔、橡皮。

III、内容与方法:(一)判读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图名、图号、比例尺、方位、等高线、图式、出版单位和日期等。

(二)细部判读1、测定距离:制订调查计划,常需得知两点间距离。

即直尺在图上量得两点间距离,再根据该图比例尺即可求得实地距离。

2、判定高度:确定某点的高度是判读地形和描述土壤形成条件所必需的。

其方法:若所求之点K恰在等高线上,则其标高既为该点的高度;若所求之点K不在等高线上,则要按比例求出。

如图1所示:设K位于X和Y两等高线之间,X至Y的图上距离为d,KY为d1,等高距为h,求K、Y间的高差l。

∵△XYX1∽△KYK1∴求出l值后,与已知Y等高线标高相加即得K高程。

3、判定坡度:地面坡度大小影响土壤利用改良方式与侵蚀的发展,也是判读地图形和描述成土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李道林专业:09农业资源与环境小组编号:第五小组小组组长:王家宝资料主管:车威财务主管:李玲玲全体组员:王家宝、车威、李玲玲、罗超、殷涛、王晓波、葛亚平、朱力毅、康英霞编写报告:李玲玲、康英霞报告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言一、大蜀山区简介大蜀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距合肥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8500亩,海拔283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

大蜀山系大别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等地质运动形成的残丘。

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

1962年,安徽电视台在山顶上建发射台,合肥市最高的标志物,成为游人参观游览的一个新景点。

此后,大蜀山周围相继建成了“雪霁山庄”、“玉兰大道”、“蜀山画廊”、“十二生肖园”、“合肥野生动物园”等新的景区。

80年代初,大蜀山南麓建成一座宏伟壮观的烈士陵园。

1989年,大蜀山东麓建成一个70亩的樱花园,栽植7个品种3500株樱花,其中日本久留米市赠送的有300多株。

1995年,“蜀山春晓”被评为新“合肥十景”之一。

二、实习内容(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是以1:10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根据大蜀山区的地形地貌进行的乡级土壤调查。

首先是由富有经验的李老师带我们了解地形地貌,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我们再分组实地考察,然后进行内业操作,由草图转绘地形图,再用透明纸描,最后制成图。

具体的工作安排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

第一阶段:(外业工作)包括踏查和详查,了解记录实习地的地形,成土母质,地表水、地下水,植被及农业生产活动等情况。

第二阶段:包括外业工作内容和材料的整理和内业工作,在这个阶段进行比土评土,制定土壤分类系统,确定上图基本单元,制作土壤草图定界勾绘,拼图,清图,并完成编写实习报告及土壤调查说明。

(2)实习目的:1、学会修复土壤剖面,认识和分析土壤结构和土壤分层。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资源与环境)绪论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岀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壤调查。

为研究土壤分类而进行的土壤考察。

为测绘或编制土壤图,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在进行制图方法的研究时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如为航片建立标准方案。

为进行专项土壤性质研究或某一单项目的而进行土壤调查二类:为宏观或区域上解决生产布局。

1. 全球资源评估进行全球发展决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 : 500万世界土壤图。

2. 为评价、估算全国土壤资源生产潜力,从全国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岀发,而进行的全国土壤调查。

3. 为国土整治,区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改良、培肥土壤,调整生产结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制图(区域)。

如为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为南方丘陵红壤利用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为沿海滩涂开发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

4. 为建设项目、进行的调查5. 为单项种植业或开垦荒地所进行的土壤调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关注土壤资源的同时,还须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

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2. 特点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土地资源,量大面广,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研究宏观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之于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研究。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
• 3、要客观地描述土体构型,特别注意发生学 层次、土壤质地层次和土壤障碍层次的组合特 征,描述土壤发生层次可用下列符号:
• 1)主要发生层 • O 枯枝落叶层
Ah 腐殖质层 A淋溶层 • B淀积层 • C母质层铁锰斑纹层 • R母岩层 • 2)发生层的形态或性状: b:被埋藏或重迭土层 Btb c:结核形式的积聚 Bck
• 二)室内GIS制图阶段(共4天)
• 每组完成精度合乎要求,质量较高的整个 调查区的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三、土壤调查技术要点
• 一)明确任务,做好准备工作 • 1、野外调查以1996年拍摄的,经过投影纠正的1:2.7万
的航片作为底图,室内成图以1:1万的地形图和1:1万的 经过投影纠正的航空影像图作为底图。 • 2、土壤分类按海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类方案,以土 种为上图单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进行。 • 3、以生产为中心,以查清障碍农业生产发展的土、肥、 水因素为重点进行。土壤调查的过程,要坚持质量第一, 坚持统一的技术标准。做到“资源查清、问题摸清、成果 齐全、精度合格、图表清晰、数量准确、规划合理、措施 得力。”最终完成调查区1:1万的土壤类型分布图与土地 利用现状图。
• 4、土壤边界的形状,一般多与等高线一致,且分布在 最高与最低的部位的土壤类型其边界多呈园滑的钝角, 分布在中间部位的土壤类型可以呈明显锐角。如出现异 样,要查明原因,有问题要及时纠正。但在农区土壤边 界有时可与田埂沟渠吻合而呈整齐的几何图形。
• 5、当土壤分布零星相互交错,根据精度要求不能在图 上划出图斑,可以按复区制图。
•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将不同土壤类型相对应的环境要素 和土壤要素建立土壤属性数据库
• 建立专题地图并输出:建立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 现状图等专题地图。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_农业资源与环境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1日一、实习地点: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崇州三、实习用具:土铲,普通土钻,土壤速测工具箱四、实习意义:所谓的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土壤调查制图意义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主要分清实习所在地的母质和气候、土壤、地形、总之,土壤调查对于研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自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土壤调查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就有可能使我们以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的发育和调节其性能,使其适合于农业生产.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有几千年耕作土壤的经验,通过土壤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培肥土壤的经验,以及载长期耕作下土壤肥力的发生、演变规律,土壤特性的变化,制定出农业土壤的发生分类系统,这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五、实习概况:1、温江区川农实验基地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主要分为:长期淹水——地表水下渗——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土属〕,灰潮油沙田〔土种〕.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等亚类.渗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地势较高地区,及丘陵缓坡地上,受地面季节性灌水影响.或种稻时间短的旱改水地区.土体构型为W-Ap2 -Be-Bg-C型,渗育层〔Be〕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有铁锰物质淀积.渗育层中铁的晶胶率比剖面中其它层次明显提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渗育水稻土相当于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2、寿安镇旺家湾村18组—金马河河漫滩主要是金马河河漫滩,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河漫滩,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分类:土育初育土〔亚纲〕,新积土〔土类〕,冲积土〔亚类〕,新冲灰沙土〔土属〕—沙土〔土种〕.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河漫滩草甸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河漫滩的平面和剖面结构河漫滩和低河漫滩.如中国黄河下游河漫滩共有3级,习惯上称为老滩〔高滩〕、二滩〔低滩〕和嫩滩.河漫滩表面常呈现微地貌起伏,从水边向里,分别有天然堤、鬃岗、废弃的汉道和背河湿地等3、石羊镇丰乐村11组主要为淹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短期淹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淹育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岗地坡麓及沟谷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周年淹水时间短,土体构型为W-Ap2 -C型,或W-Ap2 -B-C型.有耕作层,犁底层已初步形成,以下土层特性与起源土壤基本一致.为幼年型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淹育水稻土相当于简育水耕人为土.4、青城山脚母质为侏罗系紫色砾岩,地形为低山,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成土过程:自然风化——淋溶.土壤分类:石质初育土〔亚纲〕,紫色土〔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棕紫砾土〔土属〕,紫泥土〔土种〕.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基地此处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第四纪冰水沉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长期滞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潜育水稻土〔亚类〕,潜育黄潮田〔土属〕,黄泥田〔土种〕.6、土壤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除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将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剥夺,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再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从而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农业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六、实习心得:此次一天的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感触颇深,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解说,我们加深了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得出了新的体会,真正做到了"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是两方面的,一边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一边是实践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实践源于刻地理解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技能.要牢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技术技能的实践不可能成功.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我体会到了这门学科极强的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地貌学、测量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要想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内容,并能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本课程是一整套研究土壤的工作方法,只有善于联系各个环节,才能掌握全过程.。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南京东郊-紫金山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南京东郊-紫金山

土壤资源与调查实验题目: 土壤调查报告所属小组资环132撰写人: 谢约翰熊艺孙文献课程名: 土壤资源与调查任课教师: 潘剑君成绩:2016年11月07日南京市东郊土壤调查报告1、总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对土壤资源的利用,土地承担着农、林、牧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国民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土壤资源调查是对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制编绘出土壤类型图和有关的生产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改良的实施方案。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实习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土壤调查与制图》的课程设计,调查时间为10月31日至11月10日,历时十一天。

以实习的方式对南京市东郊进行了土壤调查。

由潘剑君老师精心策划安排,我们专业的56个同学共分6个小组,每组9至10人,负责3~4张航片作业面积所覆盖的地区。

实习的进行实行组长负责制,分别进行小组内的各项事宜。

1.1调查区域简介调查区域西起美龄宫东侧公路包括钟灵街西侧部分地区,东至灵谷寺路,钟灵街地铁站西侧,北沿中山陵陵前路,向南至沪宁高速公路以南。

全区海拔10-65m左右,有左所村、西新村两个自然村,中山陵、明孝陵等风景区以及邵家山、西山头等低矮山丘。

见下图:图1 调查区域范围1.2调查方法及主要成果本次实习日程安排如下表所示:表1:工作安排本次实习,每小组参考所领取的3~4张1985年的航片及当年南京市部分地区的地形图及以东郊为主的地形图,对比小组自己搜集的南京东郊地图,在研究了地形地势并实际踏查后,综合分析实际的植被变化、土地利用和道路等影响,共挖土壤剖面60个。

mapinfo-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大纲

mapinfo-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大纲100101流体力学与机械100101流体力学与机械100103岩体力学100105矿物加工学100107爆破工程100109矿井通风与安全100113试验研究方法100203环境监测100204环境工程微生物100205水污染控制工程100206固体废弃物处理100207大气污染控制工程100303地理信息系统I 100304遥感原理与应用100314地图学与测量(含GPS)“地理信息系统I”(100303)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对象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学中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服务专业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

二、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许多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实验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课程讲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空间信息的描述、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标准化、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等内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四、实验课的考核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对其内容应全面掌握。

10%2.积极动手操作,操作步骤正确、严谨。

30%3.实验数据或指标符合要求。

20%4.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

10%5.实验报告格式符合要求,内容正确,字迹或图表清晰,规整。

30%五、实验指导(参考)书和实验报告主要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马劲松、汤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主编科学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汤国安、赵牡丹主编科学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边馥苓测绘出版社《ARC/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樊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实验报告编写要求按如下内容编写:实验名称:姓名:班级:成绩: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或方法: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存在问题、意见或建议:六、实验项目信息实验项目信息实验室名称:3S实验室实验项目名称:GIS演示与操作实习实验项目信息实验室名称:3S实验室实验项目名称:空间数据结构实验项目信息实验项目信息卡实验项目信息卡实验项目信息实验室名称:3S实验室实验项目名称:GIS产品输出实验项目信息“地图学与测量(含GPS)”(100314)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对象地图学与测量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姓名:叶照金学号:20104947班级:农资生10-2 指导老师:胡玉福目录1.前言 (2)2.实习概况 (2)2.实习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3)2.1温江公平镇 (3)2.2岷江 (5)2.3丰乐苑-水稻田(淹育水稻土) (7)2.4青城山-大观镇 (8)2.5枫楠村 (9)2.6大邑县 (10)2.7崇州(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 (11)3心得体会 (12)1.前言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其支撑着整个生物圈的运作。

其最大的功能是依据其物理性、化学性、与生物性,让植物的根立足,支称其地下部并供给植物或作物所需的营养份、水分及氧气。

土壤在整个生态之功能,主要有五大项,包括提供作物生产;提供水资源及其净化;工程施工介质 ;供土壤中各种生物及微生物生存空间 ;供土壤中各种养份及有机废弃物转变场所。

总之,土壤就人类而言,提供了人类需要的最密切相关的一切资源,特别是衣食方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但是又密不可分的关系。

或者这样说,没有土壤资源,就不可能有如今这样的一个生物圈,更不可能有如今这样的人类。

所以,土壤资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为了更好的了解土壤的现状,以便利用管理和治理好土壤资源,土壤调查至关重要。

土壤调查是对一定地区的土壤类别及其成土因素进行实地勘查、描述、分类和制图的全过程,是认识和研究土壤的一项基础工作和手段。

通过调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态、形成和演变过程,查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查清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合理规划、利用、改良、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1.在野外实地调查,对调查区域的土壤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现状深入分析,确定该区域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土地利用状况,绘制出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2. 掌握野外土壤调查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点观察记录的类容和一般方法。

了解野外调查的方法和程序。

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过程。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姓名:赵晴学号:0114130132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指导教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前言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的高低。

除此之外,土壤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土壤资源与人类健康、兴旺与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作为重要的课题,都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以此提出合理利用让与保护土壤资源的建议。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处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利用开发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对于我们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土壤调查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本任务之一。

而对于我们资环专业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知识也是必须的。

为了学好《土壤调查与制图》,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同时也从野外获取直观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识,学以致用;为培养我们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要求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我们对专业的兴趣,树立为资源与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探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探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中的问题。

在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将重点讨论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实践问题探索的方法与意义、土壤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制图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以及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

结论部分将探讨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该领域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和启示,促进学生对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土壤调查方案设计、制图技术应用、数据分析、学生影响、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土壤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掌握土壤调查和制图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的方法。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土壤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已成为迫切的问题。

由于土壤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土壤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开展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土壤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和施肥方案,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课程理论和实践,探讨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义,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土壤调查与制图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的调查、分析和利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进行土壤调查与制图的课程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实地调查与测量的技能,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为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四川农业⼤学⼟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学院:指导教师:胡⽼师⼀、实习⽬的:(1)加深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法的了解,为深⼊学习⼟壤地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对⼤家进⾏素质教育并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2)培养⼤家从事野外考察⼯作的实践能⼒,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技能,加深感性认识。

通过实习能够基本辨别我们⾝边的⼟壤类型,了解其成⼟因素,⼟壤基本理化性质,为⽣产做贡献。

(3)树⽴⼟壤地理的科学思维,提⾼⼤家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4)培养⼤家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树⽴正确的苦乐观、⼈⽣观、世界观。

班级集体实践,也是⼤家加深友谊,相互帮助的⼀个过程。

⼆、实习路线:川农新承包农场---寿安镇⾦马河---⽯⽺镇丰乐村11组---青城⼭---崇州市桤泉镇川农⽰范农场三、实习过程及内容1. 川农新承包农场:川农新承包农场⼟壤类型为渗育型⽔稻⼟,渗育⽔稻⼟多分布于平原中地势较⾼的部位及丘岗缓坡地。

剖⾯构型为Aa-Ap-P-C 型。

成图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灰⾊冲积物,⽓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候,植被为主要为⽔稻。

秋收后主要种植⼤蒜等经济作物,地形为成都平原地区。

地下⽔位深,灌溉条件好,受季节性灌⽔、⾬⽔的影响,⼟壤通透性良好。

有渗育层(P)发育,厚度在20厘⽶以上,以下为母质层。

上层为耕作层,第⼆层为犁底层,紧跟着为渗淯层。

PH为中性(7.0),质地为中壤。

⼟壤类型渗淯型⽔稻⼟,⼟属为渗育灰曹⽥。

⼟壤团粒结构为菱柱状,有灰⾊胶粒淀积。

该类⼟壤是⽔稻⼟中⽐较好的⼟壤。

犁底层在耕作层之下,呈块状,较结实。

所以⼟壤呈现的颜⾊为灰⾊,下层⼟⾊含有黄⾊。

黄⾊为铁锰锈斑的新⽣体。

且⼟壤内部含有⽡⽚等侵⼊体。

该⼟壤结构是⼀种质量较好的⼟壤类型,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较⾼,⽔稻亩产为600公⽄每亩。

2:寿安镇⾦马河寿安镇⾦马河,地处于河漫滩。

成⼟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候,植被为⼩麦,⼤⾖,⽩菜,胡⾖等农作物,地形为河漫滩。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MapInfo实验指导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MapInfo实验指导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指导书软件名称:MapInfo Professional 6.5,实验内容:实验一、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实验二、MAPINFO的空间数据录入实验三、空间数据查询、分析与数据转换实验一、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熟悉桌面GIS软件MapInfo的界面环境(2)初步掌握MapInfo主要工具、菜单命令的使用(3)理解GIS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熟悉MapInfo的界面环境1、在地图窗口打开MapInfo表a、选择“文件>打开表”或从“快速启动”对话框中选择“打开表”,出现打开表的对话框。

b、在“文件类型”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要打开的文件类型,可以选择打开dBASE DBF(*.dbf)文件、分界ASCII(*.txt)、Excel电子表格(*.xls)、以及栅格图像文件等。

要打开MapInfo表,则在文件类型中选择MapInfo(*.tab)。

小技巧:按住Shift键,可同时打开连续的多张表,按住Ctrl键,可同时打开不定顺序的多张表。

c、设定要打开的表名称、目录和驱动器。

本实验中打开data目录下的China.tab 表、Chinahwy.tab表和Chincaps.tab表。

你会看到一个显示中国地图的窗口,该窗口叫做地图窗口。

浏览屏幕上部的菜单条,将发现其中多了一个“地图”菜单。

2、在浏览窗口中查看数据a、选择窗口>新建浏览窗口(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条上的新建浏览窗口按钮)b、出现“浏览表对话框”,选择China表,按“确定”。

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窗口,即浏览窗口,显示出与China表相关的表格信息。

观察屏幕上部的菜单条,Browse (浏览) 替换了 Map (地图) 菜单。

这是因为浏览窗口当前是活动窗口。

3、布置屏幕:为更加有效地布置屏幕,选择窗口>平铺窗口重新布置屏幕。

如果选择窗口>层叠窗口 (Cascade Windows)会怎样?4、创建数据集的子集:MapInfo提供了操作数据集中的全部数据或部分数据的功能。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可编辑).doc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可编辑).doc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可编辑)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出发前往目的地进行路线测量。

在每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仔细解释了如何在地图上识别他们的位置以及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

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

我们的队伍被划分到了最远的区域,刘周围的土地,并且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划分成几个部分,这对于我们进行分布调查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首先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熟悉了调查技术。

然后我们从最远的到最近的开始调查。

利用熟悉的调查技术,我们完成了全村典型区域的调查。

下午,我们画了村庄的边缘。

由于该村南部有几栋新建筑已经扩建,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工作底图绘制了上图。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把刘立庄村的内、东、西北边界定在东边界。

由于地形和地图,我们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经过仔细的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的位置,并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器的帮助下绘制了上面的地图。

第四天星期四早上:我们在马殷河参加了一个补充测试。

截至昨日,工作基本完成,其余的是测量北头的边界,其余的检查和复测。

我们完成了在左右两边画上图的所有工作。

室内镶嵌图总结了过去几天各组的调查情况,并拼接了各组完成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

在绘制每张图片之前,现在在每组胶片上确定控制点,以便于合并。

相框可以精确匹配。

我们首先根据控制点将四组图片分开。

后者在一部更大的电影上画出每组的照片。

拼接完成后,应对画框进行装饰,并绘制图例、比例尺和画框名称。

5.实践总结和经验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实践活动,我们对本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巩固了课堂上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引用、丰富了我们所学专业课程的内容,提高了我们调查研究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土壤调查和评价的理解,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土地资源调查实验指导书(朱雪欣)

土地资源调查实验指导书(朱雪欣)

实验一地形图的缩放、复制一、目的与要求在土壤调查规划使用地形图的过程中,由于野外调查与最后成果图的要求不同,在一个地区需要使用不同的比例尺的地形图。

1、一般野外调查所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都比最后成果图大,所以在绘制成果图时,需要进行缩图;2、在省、区或大的流域范围内,进行农业区划及综合治理规划,必须综合已有的土地调查及科研成果,编制成同一比例尺的土壤图幅,也需要进行缩图;3、在进行调查时,收集到的地形图,往往不能满足土壤调查的要求,故有时需要将原图进行缩放。

经缩放的图幅还必须经过复制,以供使用或推广、介绍。

因此掌握缩图和复晒技术是土壤调查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一)地形图的缩制:一般用网格法、缩放仪法和照相法等。

1、网格法:是一般常用的方格先在原图上画出同样的方格,另在绘图纸上按缩小比例,划出相等数量的正方形网格,而缩小图上方格的边长可以按下式求出:原方格长度×(缩小比例尺 原图比例尺)=缩图的方格边长。

方格编绘好后,两张图的方格均在纵横方向标上号码,然后把原图上各所有地物、地形、边界等都用目估法转绘在相同号码的缩图纸上的方格内,有些地貌、地物可按要求取舍,在缩小图上不需要表示或不绘出来,显而易见,所转绘的格子愈小则缩放愈标准。

2、缩放仪法:缩放仪主要由支架和四根连成平行四边形ABCD的秆子组成。

各秆子都用铰链连结起来,这就使得可能改变各秆子的相互位置,而同时又保持平行四边形形状,A为一起的极点,起固定作用。

缩放仪能围绕地图而转动,F 是描针,供描摹所绘的图形之用。

Z点装置铅笔,当描针沿原图移动时,铅笔就在绘图纸上绘出相似的缩小的图形。

如欲放大图形时,只要将原图与图纸、铅笔与描针互换位置即可,放大及缩小的倍数可根据要求调节D、Z、C的位置。

3、照相法:利用照相的方法缩放地形图,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缩放图。

比缩放仪的精确度高,速度快,不过要有一套照相设备。

这种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照相缩放仪,另一种是复照仪,前者只能绘图,不能放大,后者为可兼作放大和缩小的大型照相机。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姓名:赵晴学号:0114130132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指导教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前言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的高低。

除此之外,土壤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土壤资源与人类健康、兴旺与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作为重要的课题,都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以此提出合理利用让与保护土壤资源的建议。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处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利用开发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对于我们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土壤调查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本任务之一。

而对于我们资环专业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知识也是必须的。

为了学好《土壤调查与制图》,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同时也从野外获取直观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识,学以致用;为培养我们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要求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我们对专业的兴趣,树立为资源与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探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探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讨论了土壤调查方法、土壤质地测定、土壤pH值测试、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以及土壤调查与地图制图技术应用。

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技术应用与未来展望,对课程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了解到土壤调查与制图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实践问题探索,土壤调查方法,土壤质地测定,土壤pH值测试,土壤养分含量分析,地图制图技术应用,未来展望,课程实践总结,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是该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技术,为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对不同地区的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和制图,从而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土壤质地、pH值、养分含量等重要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土壤的研究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而土壤调查与制图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土壤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

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意义重大,可以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知识储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实践问题的探索,深入了解土壤调查方法、土壤质地测定、土壤pH值测试、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以及土壤调查与地图制图技术的应用。

通过这些实践,旨在提高学生对土壤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科学调查与分析的能力,为未来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指导书软件名称:MapInfo Professional 6.5,实验内容:实验一、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实验二、MAPINFO的空间数据录入实验三、空间数据查询、分析与数据转换实验一、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熟悉桌面GIS软件MapInfo的界面环境(2)初步掌握MapInfo主要工具、菜单命令的使用(3)理解GIS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熟悉MapInfo的界面环境1、在地图窗口打开MapInfo表a、选择“文件>打开表”或从“快速启动”对话框中选择“打开表”,出现打开表的对话框。

b、在“文件类型”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要打开的文件类型,可以选择打开dBASE DBF(*.dbf)文件、分界ASCII(*.txt)、Excel电子表格(*.xls)、以及栅格图像文件等。

要打开MapInfo表,则在文件类型中选择MapInfo(*.tab)。

小技巧:按住Shift键,可同时打开连续的多张表,按住Ctrl键,可同时打开不定顺序的多张表。

c、设定要打开的表名称、目录和驱动器。

本实验中打开data目录下的China.tab 表、Chinahwy.tab表和Chincaps.tab表。

你会看到一个显示中国地图的窗口,该窗口叫做地图窗口。

浏览屏幕上部的菜单条,将发现其中多了一个“地图”菜单。

2、在浏览窗口中查看数据a、选择窗口>新建浏览窗口(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条上的新建浏览窗口按钮)b、出现“浏览表对话框”,选择China表,按“确定”。

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窗口,即浏览窗口,显示出与China表相关的表格信息。

观察屏幕上部的菜单条,Browse (浏览) 替换了 Map (地图) 菜单。

这是因为浏览窗口当前是活动窗口。

3、布置屏幕:为更加有效地布置屏幕,选择窗口>平铺窗口重新布置屏幕。

如果选择窗口>层叠窗口 (Cascade Windows)会怎样?4、创建数据集的子集:MapInfo提供了操作数据集中的全部数据或部分数据的功能。

通过仅仅选择所需的数据,可以创建China表的选择结果 (selection) 。

在浏览窗口中,单击表格前的方框(如黑龙江省);若同时按住Shift键,可以同时选择多个省。

观察屏幕上地图窗口的变化。

所选择的省被放入称作为selection (选择结果) 的临时表里。

5、在统计图窗口中查看数据为刚才创建的 China表的选择结果 (Selection) 创建统计图。

a、选择窗口>新建统计图窗口(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条上的新建统计图窗口按钮)。

b、出现“创建统计图”向导框。

在“图类型”中选择“柱状图”,并在模板中选择所需要的样式。

点击“下一步”。

c、在统计图表的缺省选择是Selection (选择结果),在“从表”下拉栏中选择“年底总人口”并按“增加”按钮,在“标注使用列”下拉菜单中选择“年底总人口”,再按“确定”。

在菜单条上,“统计图”替换了“浏览”菜单。

当前统计图称作Query 1。

一旦你对 Selection 进行了操作, MapInfo就将其重新命名为 Query N。

不能对统计图的数据集作任何改动,统计图只是数据的一种可视化表达。

6、保存工作空间MapInfo提供了工作空间,可以将多个窗口保存为一个工作空间,待下次使用MapInfo时可迅速打开所保存的工作空间,即可启动工作空间中所包括的窗口,不必重新打开和设定,节省使用者工作时间。

选择“文件>保存工作空间”,出现“保存工作空间”对话框,给工作空间取一个新文件名,并选择保存路径。

7、关闭所有的文件:保存工作空间之后,选择文件>全部关闭,关闭已打开的所有文件。

8、打开工作空间:选择文件>打开工作空间。

选择刚才保存的文件。

显示出刚才保存的工作空间。

注意到统计图没有显示,这是因为它是为Selection创建的,Selection是临时表,工作空间不保存对临时表的任何操作。

二、掌握MapInfo主要工具、菜单命令的使用主工具条是MapInfo提供的最丰富的操作工具,可对地图进行各种操作,是菜单命令不能代替的。

1、点选按钮可利用此工具在地图、属性及配置窗口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对象。

小技巧:按住Shift键不放,可同时选择多个对象。

注意:要将所选取的对象的图层属性设为可选取。

2、矩形选取按钮可在地图窗口中选取矩形范围内的所有对象。

只要选取对象的距心点落在矩形区域内,都会被选取。

注意矩形框是对位于上面的可选择图层进行选择。

(此处是Chincaps)3、圆形选取按钮可在地图窗口中选取圆形范围内的所有对象。

只要选取对象的距心点落在圆形区域内,都会被选取。

4、多边形选取按钮可在地图窗口中选取多边形范围内的所有对象。

5、边界选择按钮可以搜寻并选择给定区域(市或县的边界、警察巡逻区、销售区域等等)内的所有对象。

6、放大按钮可以获得地图或布局更近的视图。

使用放大工具可创建一个矩形区域的放大显示:a、单击主工具条上的放大按钮。

b、在需要放大的区域的一角单击,按住鼠标键并拖动鼠标,一个点状线构成的矩形显示出来,在创建矩形之后,释放鼠标按钮。

矩形内的区域被放大到填充整个地图窗口。

7、缩小按钮可以获得地图或布局的较广的视图。

同样可以创建一个矩形区域的缩小显示。

8、改变视图按钮可以设定地图窗口的宽度、比例、大小和中心。

单击改变视图按钮,显示改变视图对话框,在“视野”提示框内键人5000。

9、漫游器按钮许多情况下,通过改变地图窗口的缩放水平并没有显示出你想研究的区域,使用漫游器按钮,你可以将地图重新定位在地图窗口中,以便显示出所需要的区域。

10、信息按钮使用信息工具显示与对象相关的表格数据。

信息显示在“信息工具”显示框中,如果同一地理位置处有一个以上的对象,信息工具窗口中显示出该处有多少对象,它们分别用于哪个表。

选择某一项,便显示出与该对象相关的所有信息。

11、标注按钮使用标注工具可将相关对象数据库的信息标注到对象上。

所有的标注都放于装饰图层中。

a、单击标注工具。

b、单击一些城市,MapInfo将用数据库中的第一个字段值标注对象。

12、拖动地图窗口按钮使用拖放按钮工具可以将整个MapInfo地图窗口拖动到OLE容器应用程序中,例如Microsoft Word或Microsoft Excel。

也可以在MapInfo里拖动地图窗口。

在MapInfo中拖动地图的效果如同以下操作:“编辑”>“拷贝地图窗口”,然后在适当的应用中“编辑”>“粘贴”或“编辑”>“选择性粘贴”。

13、图层控制按钮使用图层控制按钮工具,(或者在地图窗口中按鼠标右键,选择图层控制,)将出现“图层控制”对话框。

在图层控制对话框中尝试以下操作并注意地图窗口的变化:a、删除一个图层b、增加一个图层c、将China图层移到最上层,观察地图窗口的变化d、设置图层可显示功能项、可编辑功能项e、选择China图层,单击标注按钮,显示“标注选项对话框”在标注项下拉菜单中选择Chinese_Char_Name,改变样式和锚点位置,再选择主菜单条上的标注按钮,在地图上对China图层的区域进行标注。

f、选择China图层,单击显示按钮,进入“显示对话框”单击样式替换复选框,替换图层的缺省样式,修改区域的填充颜色、边线的宽度和颜色。

g、单击确定, 退出图层控制对话框。

h、选择Chincaps图层,单击显示按钮,进入“显示对话框”,设置图层缩放。

选中“在缩放范围内显示”复选框,在Max Zoom (最大缩放) 框中输入3000,单击确定,退出对话框。

Chincaps图层不再显示在地图中,要使该图层重新显示出来,可用放大镜工具使地图窗口的比例尺变大。

14、标尺按钮a、单击标尺工具。

b、单击测量起点、中间各点(若有的话)及终点。

标尺窗口中显示标尺当前测量的距离,以及在当前使用标尺工具过程中所有测量距离的总和。

c、测量结束时,双击即可。

d、单击标尺窗口的控制菜单框 (标尺窗口左上角的框),关闭该窗口。

15、图例按钮使用图例按钮显示与地图或统计图相关联的图例。

16、统计按钮使用统计按钮可以显示统计窗口。

统计窗口计算当前选中对象/记录的所有数值字段的总和及平均值。

选中记录数也被显示出来。

当选中结果变化时,数据重新计算,统计窗口自动更新。

a、利用选择工具选择“青海省”和“西藏”b、点击统计按钮,将显示统计窗口。

17、设置裁剪区域按钮用选择工具选择要裁剪的区域,然后单击此按钮,这时该地图重画,只显示所选区域。

18、裁剪区域开/关按钮使用这个按钮,可以方便地在裁剪地图和整幅地图之间切换。

三、专题地图1、创建一个专题地图,用来比较各省的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值。

a、选择地图>创建专题地图。

b、选择直方图,单击“下一步”。

c、从“表”下拉列表中选择China。

d、从“表中的字段”下拉列表中选择Total_Pop_1982,单击增加,Total_Pop_1982字段显示在“饼图/直方图中的字段”文本框中。

e、从“表中的字段”下拉列表中选择Total_Pop_1990,单击增加,Total_Pop_1990字段显示在“饼图/直方图中的字段”文本框中。

单击下一步。

f、显示预览对话框。

点击“样式…”按钮,可以修改直方图的样式。

g.点击“图例…”按钮,出现“自定义图例”对话框,在“标题”栏中输入“人口分析”,在“子标题”栏中输入“1982年,1990年”,单击确定。

2、修改专题地图选择“地图>修改专题地图”。

3、删除专题图层a、进入图层控制对话框。

b、选择“直方图按Total_pop_1982,Total_pop_1990”图层。

c、单击删除。

d、单击确定。

地图以缺省的样式重新显示。

4、按以下要求创建专题地图。

a、用“范围”类型专题地图反映1990年各省的居住人口数。

b、用“独立值”类型的专题地图反映出生率大于15或小于15的省份。

四、创建输出1、将地图配置到布局窗口中。

a、选择窗口>新建布局窗口,或者点击常用工具条上的“新建布局窗口”按钮。

新建布局窗口对话框显示出来。

b、选择“一个窗口的框架”。

c、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无”。

d、单击“确定”,显示布局窗口。

e、单击布局窗口最大化按钮。

注意没有将框架放大,而是将整个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增加了。

因此下一步是必要的。

f、选择布局>查看整个布局。

g、单击绘图工具条上的框架工具。

在布局窗口中拖出一个矩形。

h、显示“框架对象对话框”,从window下拉列表框中选择“Chincaps,Chinahwy,China地图”。

i、单击“确定”,专题地图出现在布局窗口上。

j、再利用框架工具将专题图例放置在布局窗口上。

k、为了增加框架的显示,创建点状阴影。

用主工具条上的选择工具选择布局窗口中的地图框架,选择布局>创建阴影,在水平和竖直框中输入0.2,再单击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