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地学、遥感与制图学、资源评价等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制图学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对土壤资源作出评价来研究土壤的一门科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名词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自然湿地>沿海型:滨海盐土、潮滩潮土、酸性硫酸盐土(红树林)内陆型:沼泽土、泥炭土、表潜土、沼泽盐土、潜育草甸土人工湿地水稻土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故又称土坑。
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它们可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成为现在土壤发育的一种母质;它们也可以是因为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类型有:埋藏土、残余土、化石土和裸露土等径流系数: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数值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3 路线调查:技术要点::1)、在调查区选择一条或数条典型路线(以路线最短及所能观察到的内容最全面为原则)2)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挖掘土壤剖面,确定类型并取回比样标本。
《土壤调查与制图》总复习

总复习
考试题型
一、名词(7个14分) 二、填空(20个20分) 三、是非题(12个12分) 四、单项选择题(10个10分) 五、简答题(4个28分) 六、论述题(1个16分)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 1、论述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意义。 • 2、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遥感)复习思考题
• 1、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名称。 • 2、几个遥感定律和散射方式及其特点。 • 3、航片的直接判读标志有哪些? 。 • 4、熟悉TM图像和MSS图像所使用的波段。 • 5、简述火山、岩溶地形、黄土地形、 洪积母质、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和草 本植被的最主要影像特征。
• 1、为什么要进行成土因素调查和研究 • 2、简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发生发展的影响。 • 3、什么叫指示植物?茶树、侧柏、盐嵩、 泽泻分别指示何类土壤? • 4、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 举例说明。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
• • • • 1、简述土壤剖面性态研究的重要性。 2、土壤剖面的概念及种类。 3、土壤发生层的概念及基本发生层次。 4、请描述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 的特点。 • 5、举例说明土体构型的地理观点和作物 观点。 • 6、土壤颜色的三原色及其来源。
祝你取得
•优异成绩!
• 6、黑体、白体、灰体及选择、野外所取土壤样本包括哪几种? • 2、土壤肥力鉴定要分析哪些内容? • 3、怎样写调查报告?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名词:土地分类、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 、平差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大类名称和一 级类型名称。 3、 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4、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土壤调研与制图复习提纲

绪论1、什么是土壤调查与制图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程序第一、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围(2)制定技术规程(3)收集、分析有关资料(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第二、外业调查(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第三、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1)基础资料的整理(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第四、提交成果(1)成果图件(2)调查报告第一章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1、底图的精度及要求(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
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社区)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种或变种。
多用于乡(镇)和大型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壤制图单位土属、土种。
多用于县(市、区、旗)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区划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
(4)小比例尺:<1:20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亚类、土属。
多用于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资源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2、概查与详查概查概念: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围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队伍:需要多专业,综合性的调查队伍。
详查概念: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队伍:需要专业骨干和有经验的农民。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1、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关系:道库恰耶夫公式: S=f(C,O,R,P)T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含义: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
农综一土壤学复习资料提纲.

农综⼀⼟壤学复习资料提纲.南农专硕农综⼀考研⼟壤学复习资料部分第⼀章⼟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矿物种类及⼀般特性1)⾼岭组:1:1型的晶层结构、⾮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2)蒙蛭组:2:1型的晶层结构、张缩性⼤、电荷数量⼤、胶体特性突出3)⽔化云母组:2:1型的晶层结构、⾮膨胀性、电荷数量较⼤、胶体特性⼀般4)绿泥⽯组:2:1:1型的晶层结构、同晶替代较普遍、颗粒较⼩2、⾮硅酸盐粘⼟矿物种类1)氧化铁:针铁矿、⾚铁矿2)氧化铝:三⽔铝⽯3)氧化硅4)⽔铝英⽯3、我国⼟壤粘⼟矿物的分布规律1)⽔云母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原西部、柴达⽊盆地、青藏⾼原⼤部2)⽔云母—蒙脱⽯区:包括内蒙古⾼原东部、⼤⼩兴安岭、长⽩⼭地、东北平原⼤部3)⽔云母—蛭⽯区:包括青藏⾼原东南边缘⼭地、黄⼟⾼原、华北平原4)⽔云母—蛭⽯—⾼岭区:包括秦岭⼭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狭长的过渡地带5)蛭⽯—⾼岭区:包括四川平原、云贵⾼原、喜马拉雅⼭东南端6)⾼岭—⽔云母区:包括浙、闽、湘、赣⼤部和粤、桂北部7)⾼岭区:包括贵州南部,闽、粤东南沿海,南海诸岛及台湾第⼆章⼟壤有机质1、⼟壤有机质的来源1)⾼等植物的根系、残茬、根系分泌物2)动植物残体3)⼟壤中的微⽣物4)⼯业和⽣活废⽔,废渣,微⽣物制品,施⽤的有机肥农药等有机物2、有机质的三种形态1)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3)腐殖质3、有机质对植物⽣长的作⽤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是⼟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壤物理性质3)提⾼⼟壤的保⽔保肥能⼒,增强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理活性,能促进作物⽣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有助于消除⼟壤污染4、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1)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2)秸秆还⽥,轮作倒茬3)调节⼟壤⽔热状况5、腐殖质分解和转化过程1)腐殖质经过物理化学作⽤和⽣物降解,使其⽅向结构核⼼与其复合的简单有机物分离,或是整个复合体解体。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一、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土壤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土壤资源调查的资料搜集与整理;
4.土壤资源图件的制作与应用。
二、土壤资源的分类与分布:
1.土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土壤分类的原则、方法和体系;
3.土壤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
4.土壤类型划分的标准与方法。
三、土壤质量评价:
1.土壤质量的定义和意义;
2.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3.土壤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4.土壤质量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四、土壤利用与保护:
1.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利用方式;
2.合理土壤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3.如何合理利用有机肥料与化肥;
4.土壤污染与土壤治理的基本知识。
五、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1.可持续土壤利用的概念和内涵;
2.土壤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合理施肥与耕作措施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4.土壤保育和水土保持的措施与技术。
六、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实践应用: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
还要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参加实地考察、查阅真实的土壤资源调查报告等。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土壤资源调查
与评价的核心内容。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 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在一定的 自然或人为条件下产生独特的成土过程及其相 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同一土类的土壤, 成土条件、主导成土过程和主要土壤属性相同。 每一个土类均要求:①具有一定的特征土层 或其组合,如黑钙土它不仅具有腐殖质表层, 而且具有CaCO3积累的心土层。②具有一定的 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区域。③具有一定的成 土过程和物质迁移的地球化学规律。④具有 一定的理化属性和肥力特征及改良利用方向。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引 言
•
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
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
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 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
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因此,在土壤调 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 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研究工作至20世纪30年代才 开始。当时,在美国土壤学家梭颇(J·Thorp) 的帮助下开展了土壤调查,引进了当时美国土 壤分类——C.F.Marbut分类,建立了2000多个 土系,并出版了《中国之土壤》,对我国近代 土壤分类有启蒙作用。
• 2.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 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 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 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现将 各级分类单元的划分依据分述如下:
• 土纲:为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是土壤重 大属性的差异和土类属性共性的归纳和概 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 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的差异。如 铁铝土纲,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硅富铁 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 石和三二氧化物为主的一类土壤。把具有 这一特性的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和黄壤等)归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土纲。我 国共分12个土纲。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调查:其旬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自身的属性和肥力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
★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获得的水汽凝结物的统称。
表示方法: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等★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前,相对高度在100m 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丘陵:山地与平原的过渡类型。
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地形起伏缓和,绝对高度在500m以内,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
有高、中、低三丘之分。
★平原:指地面平坦而稍有起伏的广阔地,绝对高度在200m以内,相对高度在10m以内。
★河漫滩:高出于中水位以上,又能为洪水淹没的平垣谷地。
★自然堤:由于下流河面宽广,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便在河床两侧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堤坝。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和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岩溶。
★风蚀地形: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丘、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地表水: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的水资源,大部分可供土壤灌溉利用的淡水。
★地下水:地面以下各种状态的水分,分自由地下水和压力地下水。
★泉水:从地下自然流向地面的水分。
★升泉:地下水因静压力而上升到地面。
★降泉:地下水因重力作用而流向地面。
★径流总量:指某段时间通过河流某一出品断面的总水量为该段时间的径流总量★平均径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又称径流率,是指流域内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径流量。
★径流变率或模比系数:指各年的径流模数和历年平均径流模数的比值★径流深度:指某时段流域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
径流深度=径流总量/1000F e(F表示受水面积)★径流系数:指某时段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土壤学复习题纲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与大气圈。
土壤空气水圈。
土壤溶液岩石圈。
土壤矿物生物圈。
土壤生物人类智慧圈。
土壤肥力(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①再生速度缓慢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③退化破坏严重2.土壤的概念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3.土壤退化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xx县土壤6.土壤学概念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②改良中低产田(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3)合理开垦新耕地8.土壤学研究方法(1)调查法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①乱占滥用耕地②土壤退化③土壤污染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2.岩石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 复习提纲+补充内容

土壤地理学复习提纲+补充内容第一章一.概念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3.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4.土壤的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二、其他1、单个土体图解(P4):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第二章一、概念1、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分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2、粒级: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3、土壤质地: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4、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后,将经历化为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因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5、土壤腐殖质: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6、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重排的一种物理样式7、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8、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9、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所占容积的分数。
二、其他1、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P22)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2、铝硅酸盐类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示意图(P31)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若干硅氧四面体连接形成的硅氧片和若干铝氧八面体连接形成的水铝片构成的。
3、层状次生铝硅酸盐矿物的构型和代表矿物(P32):(1)1:1型:高岭石类矿物(高岭石、埃洛石)(2)2:1型:蒙脱石类矿物(蒙脱石、绿泥石、拜来石)水云母类矿物(水云母、伊利石)蛭石类矿物4、部分染色次生氧化物(P31):氧化铁、褐红色的赤铁矿(Fe2O3)、黄棕色的针铁矿(Fe2O3·H2O)、棕褐色的褐铁矿(Fe2O3·nH2O)、氧化锰5、土壤结构类型(P58):单粒状结构、粒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大块结构6、土壤颜色的表示方法(P63)土壤颜色采用国际通用的门塞尔色卡来表示命名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亮度、彩度来表示的门塞尔色的完全表示方法:(色调-空格-亮度-斜杠-彩度)例如:7.5YR 5/6 7、土壤矿物的物理风化类型(P25)冰楔作用、冷热剧变、盐晶生长、生物作用、植物根系作用8、随着土壤颗粒的变化,土壤各种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P37):一般来说,随着颗粒的减小,土壤颗粒的孔隙度、吸湿量、持水量、毛管含水量、比表面面积、膨胀潜能、吸附性能、塑性和黏结性将增加,而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土壤密度将降低。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0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 概念与作用
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就是把某地区 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 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 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 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 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 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 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 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二、本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1、调查准备 2、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 3、土壤剖面性态的观察研究 4、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5、以遥感为基础的土壤调查制图 6、以GIS为基础的土壤调查成果的整理
与总结
7、土壤资源评价
本课程要掌握的主要技能 1)地学分析 2)航片应用 3)GIS制图
三、主要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2)土壤调查资料陈旧。 (3)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 (二)对策思考 (1)采用新技术,实现快速更新和提供现势土壤调查与评
价资料
(2)采用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土壤专题调查资料。 (3)采用新观念,补充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土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 具有四方面特点
①对象宏观性。 ②实践应用性。 ③技术技能性。 ④专业综合性。
土壤地理学 第七章 土壤调查与制图

在野外土壤剖面的记载,应根据调查目的而加载着不同内 容。一般按下面所附的土壤调查记载表进行记载。
在描述和记载了土壤剖面以后,为了对土壤肥力性状及发生学特点有 全面深入的了解,还应分层采取土样进行定量分析。取样的正确与否 ,关系到对土壤的认识及判断是否正确。否则,无论分析化验进行得 多么精细和准确,都将是徒劳无益的。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厚 中 薄
直径(mm)
>20
20——10 10——1 1——0.5
20——10 10——7 7——5
5——3 3——1 1——0.5
>30
>50 50——30
<30
5——3 3——1
<1
实物比较
大于拇指
胡桃 黄豆——胡桃
小米
小栗子 蚕豆 玉米粒
高粱米——黄豆 绿豆——小米 小米
大于二指
第3页,本讲稿共24页
3)为了大面积开垦荒地,建立大型的农牧场而进行的土 壤调查和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4)为了建立林场、苗圃、果园、橡胶种植场、农、林、牧科学 实验站等特有目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及相应的农用土地规划。
5)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改良土壤、控制“废水、废气、废渣 ”的污染,搞好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地制造和推广农业机械而进行 的农业机械化规划,以及全面规划的土壤调查。
第20页,本讲稿共24页
五、室内资料整理
为了绘制最后的土壤图和评价调查区的土壤,在野外工作中 收集的全部材料都要进行室内整理,并编写调查报告。
(一)资料的标本和整理
(二)土壤样品分析 (三)土壤图的整理和清绘
第21页,本讲稿共24页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壤调查与制图期末复习试题答案.doc

土壤与土壤调查I (A)答案2002级土管专业一、名词解释1、有效肥力: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肥力在当季生产上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
2、腐殖化过程:矿质化过程的同时,由于微生物活动的作用,产生复杂腐殖质的过程。
3、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
4、土水势:即土壤水在各种力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就称为土水势。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将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含水量做成相关曲线来反映土壤水的基本特性,这种曲线称为水分特征曲线。
6、土壤重量热容量:单位质量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 °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7、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浸提土壤,与土壤胶体发生代换作用,代换下来的H+、A13+ 进入土壤溶液中所表现的酸度为水解性酸度。
8、土壤呼吸:土壤从大气中吸收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
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体。
10、粘化过程:成土过程中,土壤中粘土矿物形成和聚集的过程。
一、填空题1、0.01〜1;2、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3、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的解离;4、增加;5、小;6、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7、吸湿水;8、高于;低于;9、时间;10、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三、简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作用。
答: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土壤有机质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
土壤有机质富含各种矿质养分,它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全面的养分。
(2)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土壤保肥力,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
土壤有机质胶体可吸附大量的矿质养分离子,以提高土壤的保肥力,同时有机酸及其盐类则为土壤提供了一个伏良的酸碱体系,提高了土壤的缓冲能力。
(3)土壤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具有较好的物理性状。
土壤调查制图

土壤调查制图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详查——也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复合比例尺复区比土评土路线调查法典型区调查法典型样片MSS——多光谱扫描仪TM——专题制图仪土壤剖面——是指从土表到母质的垂直切面,它始于地表,终至母岩。
土壤剖面性态主要剖面——是为了研究某个土壤类型的全面性状特征,用于确定某一土壤类型的“中心概念”而开挖的垂直断面定界剖面复区土壤发生型土体构型诊断层——所谓“诊断层”,是用以识别土壤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障碍层制图综合比样标本绘制土壤草图平差二、填空题1.不同精度的调查,所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同,一般详细比例尺用于小型试验地等的土壤调查,上图单位是;1:1万~1:2.5万比例尺用于的土壤调查,上图单位是土种;对于县一级或中、小流域的土壤调查,所用的比例尺是。
2.土壤调查中应搜集的资料有哪些?4.土壤剖面点定点到地形图上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5.地下水的调查研究方法有?。
6.土壤剖面可分为剖面和人工剖面,其中人工剖面通常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
7.确定剖面点数目的因素有哪4个方面。
8.设置土壤剖面时,要考虑3条原则。
8.由于调查目的不同,要求土壤调查中采集的土壤标本种类不同,但通常要注意采集如等3种标本。
9.假如要做土壤发生分类的鉴定,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的项目是:1.进行土壤矿物全量分析、测定土壤胶体的硅、铁、铝的含量。
2.鉴定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及组成。
3.土壤腐殖质类型。
4.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定量指标项目的测定。
5.土壤微形态观测。
假如要做土壤肥力的鉴定,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的项目是: 1.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速效钾。
2.测定土壤水分、结构、机械组成、容重及沉降容重、胀缩性和可塑性。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pptx

学海无涯
绪论
1、什么是土壤调查与制图 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
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 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 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程序 第一、准备工作 1 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范围 2 制定技术规程 3 收集、分析有关资料 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 第 二、外业调查 5 自然条件 6 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 1 基础资料的整理 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 第 四、提交成果 3 成果图件 4 调查报告
第一章 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
1、底图的精度及要求 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多用于小型试验地 、各 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社区)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2大比例尺:1:1 万-1:2.5 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种或变种。多用于乡(镇)和 大 型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3中比例尺:1:5 万-1:20 万,土壤制图单位土属、土种。多用于县(市、区、旗)或 中 、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区划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 4小比例尺:<1:20 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亚类、土属。多用于全国、大区或大的河 流 流域土壤资源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2、 概查与详查
环境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污染的特点:①隐蔽性与滞后性②积累性与地域性③不可逆性④治理周期长⑤后果严重性
土壤污染源:污水灌溉(城市污水、工业污水或混合污水处理率和排放达标率低)
固体废弃物(尾矿、矿渣、污泥和城市垃圾,通过扩散、降水、淋滤)
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农药生物、光解和化学降解缓慢如有机氯;化肥的①合理 施用和过量施用②含有毒物质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的生命力、生产力和清洁度(土壤质量的保持与提高。)
土壤质量的评估:A土壤肥力质量(a土壤性质 b作物 c灌溉水水质)
B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 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是土壤环境“优劣”的一种概念,它与土壤遭受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
pH值在5.30--5.60之间, 酸雨率是10--40% ,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30--5.60之间, 酸雨率是10--40% ,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4.70--5.00之间, 酸雨率是50-80%, 为较重酸雨区;
pH值小于4.70, 酸雨率是70-100%, 为重酸雨区。
酸雨率: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法(多采用,如简单指数法、叠加指数法、带有权重的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等)、模糊判别法、灰色聚类法、T值分级法。如何将总量与可提取态相结合是重要研究内容。
计算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
环境土壤学
①环境土壤学是研究自然因素在认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以及调控的一门学科
②环境土壤学从环境科学和土壤圈物质循环的角度与观点出发,着眼于土壤质量的保护、利用和改善,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协调关系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1.12.23.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确定比例尺的影响因素航片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土壤测定的方法两种酒精燃烧法的步骤土壤剖面的生产评价,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指示植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严格的植物。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2017-08-01 06:00:39 | #1楼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定义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四个特点3、土壤资源与评价的作用第一章1、土壤调查工作程序以及准备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2、确定比例尺的影响因素3、航片的划分标准第三章1、单个土体、聚合土体、2、土壤剖面的种类自然剖面、人工剖面(按其用途和特点可以分为()、()、())3、土壤剖面点的常规布点法的原则4、统计抽样布点的优越性5、土壤剖面的野外原则6、土壤剖面的挖掘应注意事项7、土壤颜色的基本色调,色调、明度、彩度的概念8、土壤新生体、土壤入侵体的概念、线性系数的概念9、土壤PH测定的方法两种10、酒精燃烧法的步骤11、土壤剖面的生产评价12、蒙金土在南北方的评价差异及原因第四章1、土壤分类单元、土壤实体、制图单元和图斑的概念及区别2、一个制图单元或图斑内,并非只包括用来命名该制图单元的土壤分类单元所定义的土壤,可能还包括符合其他土壤分类单元定义的土壤或非土壤的东西,其原因3、优势制图单元的概念4、野外草图绘制的概念及其精度要求5、野外勾绘中比例尺土壤的方法6、典型区的设置原则7、地形图上定点的方法8、大比例尺土壤草图测绘的特点9、野外土壤制图的工作程序10、实体界线和映像界线11、工作底图的绘制第六章1、土壤草图审核的三方面2、清图中,以求保证质量,只允许缩制,不允许放大3、土壤调查报告单编写格式第七章1、土壤调查成果在土壤改良规划上的原则2、废弃物处理用地的等级划分第八章1、湿地类型2、矿山土壤第九章1、土壤资源评价的概念、实质、遵循的原则2、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程序3、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原则4、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R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和国家级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期末复习重点2017-08-01 06:01:01 | #2楼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是土壤调查与制图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程序第一、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范围(2)制定技术规程(3)收集、分析有关资料(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第二、外业调查(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第三、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1)基础资料的整理(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第四、提交成果(1)成果图件(2)调查报告第一章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1、底图的精度及要求(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
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社区)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2)大比例尺:1:1万-1: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种或变种。
多用于乡(镇)和大型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壤制图单位土属、土种。
多用于县(市、区、旗)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区划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
(4)小比例尺:<1:20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亚类、土属。
多用于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资源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2、概查与详查概查概念: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队伍:需要多专业,综合性的调查队伍。
详查概念: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队伍:需要专业骨干和有经验的农民。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1、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关系:道库恰耶夫公式:S=f(C,O,R,P)T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含义: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
2、分析各种成土因素的影响第三章土壤分类1、中国目前的土壤分类体系的情况(一)从古迄今,中国土壤分类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①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②早期马伯特分类③近代土壤发生学分类发展阶段(以成土学说为指导);④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阶段(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二)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级次划分:《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设立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等7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为高级单元;土属土种和变种为低级单元。
(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级次: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六级制: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高级分类单元;土族和土系为基层分类单元。
①土纲(Order):最高分类级别,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性质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
②亚纲(Suborder):土纲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影响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水分、温度、岩性)划分。
③土类(Group):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
④亚类(Subgroup):根据是否偏离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有母质残留的特性划分。
⑤土族(Families):主要反映与土壤利用管理有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分异的续分单元。
⑥土系(Series):由单个土体的聚合体特征反映。
第四章土壤剖面形态的观测研究1、土壤剖面与土壤剖面形态土壤剖面:从地表至母岩的土层(含母质层)的垂直序列。
土壤剖面形态:是诸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性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表现,是成土过程的客观记录。
土壤剖面构造: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2、单个土体与聚合土体单个土体:作为空间连续体的土壤三维实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
聚合土壤:性质上属于同一种类相邻“单个土体”的组合,为一个制图单位。
3、土壤剖面的种类人工剖面:根据土调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
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主要剖面(基本剖面或骨干剖面):为了研究某个土壤类型的全面性状特征,用于确定某一土壤类型的“中心概念”而开挖的垂直断面。
检查断面(对照断面或次要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中所观测到的土壤属性的变异性和稳定性,确定某一土壤类型的“边缘概念”而设置的剖面。
作用:一是检查主要剖面所确定的土壤属性变化程度,补充与修正主要剖面所确定的土壤类型的分类指标;二是确定地鉴定剖面所在地段的土壤类型,研究土壤分布规律,为土壤定界提供推理依据。
定界剖面:是为确定土壤界线而设置的土壤剖面,剖面只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定界剖面一般只在大比例尺土壤制图中采用,在中、小比例尺土壤制图中应用较少。
自然剖面:因各种工程建设,使土壤的垂直断面裸露出来,并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调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4、土壤剖面点的设置原则①地区分级原则②精度要求原则③底图质量原则④因人制宜原则5、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方法(一)常规布点法(注意代表性和均匀性原则)①中、小比例尺的土调:因制图单位是亚类或土属,在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设置主要剖面。
②大比例尺的土调: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设置剖面时,在不同地貌类型中,要考虑地形部位的变化。
(二)统计抽样法优越性:减少剖面点数量、说明土壤分类的可靠性和制图的精度水平。
操作步骤:(1)划分类型:按地面差异划分若干类型,减少土壤类型内的变异系数。
(2)确定数量:剖面点计算公式:n=C2*t2*K/E2n :剖面点数量C:样本的变异系数t:可靠性指标E:允许误差限K:安全系数(3)计算点距:L=(A/N)1/2L:点间距A:总面积N:总样点数(4)剖面布置:分层机械抽样法。
6、土壤剖面点的地表状况的描述①地貌和地形②母质类型、岩石露头与砾质状况③土壤侵蚀与排水状况④植被状况⑤土地利用状况7、土层、土壤发生层、我国土壤的基本发生层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土壤发生层:通过淋溶—淀积、氧化—还原和人为耕作等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层我国土壤的基本发生层:O层(有机质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R层(基岩)8、土壤质地分级(1)砾石与岩屑:①丰度(占所在土层的体积%):无0;很少0-2%;少2%-5%;中5%-15%;多15%-40%;很多40%-80%;极多>80%。
②大小(单位:mm):很小2-5;小5-20;中20-75;大75-250;很大>250。
③形状:扁平;角状;次圆;圆形。
(2)细土颗粒分组(粒径:mm):极粗砂;粗纱;中砂;细砂;极细砂;粉粒;粘粒<。
(3)细土质地分级:砂土;粉砂壤土;砂壤土;粘壤土;壤土;粘土(三角图示法)。
7、土壤pH测定方法:混合指示剂瓷盘比色法和混合指示剂薄膜比色法。
分级:极酸性:pH<;较强酸性:;强酸性;中酸性:;弱酸性:;中性:;弱碱性:、中碱性:;强碱性:;极强碱性:pH>8、土壤分析标本的采集(一)全量分析标本:研究土壤的生成、发育,土壤剖面中的物质移动以及影响肥力的主要化学性质。
采样方法:典型取样法和柱状取样法。
(二)农化性状分析标本:查清调查区耕层土壤的养分状况,或绘制土壤农化图,为肥料分配、土地利用、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采样方法:随机采取混合样。
(三)物理性状测定样本:研究物理性状采样方法:1、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样品。
2、莎纶树脂包封法采集测定线性系数、持水差的样品。
第五章土壤图的调绘1、土壤分类单元、土壤实体、土壤制图单元、图斑土壤分类单元:概念性的,指的是土壤分类系统中不同级别的土壤个体。
土壤实体: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土壤分类体系而独立存在。
制图单元:反映土壤分类的理论观点,有不是土壤分类的重复。
图斑:是制图单元在图上所表示的有区界的空间范围。
2、图例系统(1)优势单元图例:在一个制图单元内,完全一致的土壤类型是很少的。
当其主要土壤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85%~90%时,称为优势制图单元。
(2)复区图例:在一个制图单元内几种土壤相互穿插分布。
表示方法:主要土壤/次要土壤或主要土壤—次要土壤。
(3)土壤组合图例:有两个以上非类似单元有规律组合出现。
(4)无差异图例:土壤类型是2个或多个,但在利用和管理上相似,而划分在同一制图单元内。
(5)土相图例:用来表示土壤的非发生学特征,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地面现象或底土层的变异状况的制图图例。
3、中、小比例尺土壤草图的勾绘基本工作方法:(一)掌握调查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①从地形图分析调查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大中小地貌乃至微地貌特点、区域水文特征,再结合一定的气象,植被和农业利用现状,找出调查区所处的生物气候带和垂直生物气候带,进而分析、推断调查区内可能出现那些显域性土壤。
②从地质图、地层断面图、地质构造图等图件,分析内营力如何影响调查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岩性,岩层产状与组合方式,进而决定母质的类型和分布。
③研究调查区域自然植被类型图、森林分布图、农作物布局图等图件。
(二)路线调查特点:①土壤界线通过路线网的调查,了解和掌握了调查区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之后,由推理勾绘出来的。
②土壤图的制图单位,一般是亚类或土属。
方法:①路线制图法:即分组定线,控制调查区,齐头并进。
采用选点,挖坑、观察剖面和定界等工作程序同时完成。
②定位移点放射线调查法:即划片进行制图工作,完成一片再转移到另一片。
片与片之间的距离根据制图比例大小和交通工具而定。
(三)典型区调查典型区设置原则:凡是土壤类型(主要是指地带性土壤或大面积的隐域性土壤)和土壤利用改良方向有明显差别的地区,均需设置典型区。
典型区的调查内容:1)典型区的土壤分布图;2)拟订出调查地区的土壤工作分类。
典型区的调查方法:因比例尺大小不同而异。
在典型区调查的比例尺,通常要比原调查任务所定的比例尺稍大。
因此,凡属于大比例尺调查的典型区,就采用大比例尺土壤制图法(见本章内容七),凡属于中比例尺调查的典型区,就采用路线调查法。
4、大比例尺土壤草图的调绘基本步骤为:路线调查、详查制图和评土拼图。
5、遥感应用在土壤界线确定中,通过地理景观要素和土壤类型进行判读。
6、遥感影像土壤解译(一)拟定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定制图单元。
(二)遥感影像土壤解译①从已知到未知②先易后难:先清楚后模糊;先山区后丘陵和平原;先整体后局部;边判读边勾绘。
6、GIS概念、组成、基本功能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