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及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青海湖,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璀璨明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
它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青海湖的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破坏。
青海湖环境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农牧业活动不断扩张。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了青海湖周边的生态平衡。
其次,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需求,大量抽取地下水和河流的水,导致青海湖的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再者,旅游开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青海湖的环境带来了压力。
游客数量的增多使得垃圾处理成为难题,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的改变等,都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破坏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湖水水位下降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周边湿地减少,许多依赖湿地生存的鸟类和其他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生态系统的失衡也使得一些物种面临濒危的境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面对青海湖环境所遭受的破坏,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渠道,向当地居民和游客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从内心深处树立起保护青海湖的责任感。
在农牧业方面,推行科学合理的养殖和种植方式。
控制放牧规模,实行轮牧制度,恢复草原植被。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对于旅游开发,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杜绝不文明行为。
同时,完善旅游设施,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能力。
加大对青海湖生态保护的投入。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研究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湖景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
青海湖景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位居世界第二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是一个有神奇色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深受世界关注的巨大宝湖,闻名中外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笔者有幸进行了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的一段实习工作,期间通过实地的观察和对游客的询问等方式,总结了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为主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青海湖旅游景区管理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
湖的四周被四座大山所环抱,海拔都在3600-5000米之间。
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但在笔者实习过程中,发现在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主要问题(一)门票价格青海湖目前有三个已开发成功的景区,分别是二郎剑景区、鸟岛景区和沙岛景区。
(1)二郎剑景区的旅游旺季为7、8月份,门票为100元,这个价格对普通大众来说偏高。
(2)鸟岛景区是由蛋岛和鸬鹚岛两个山组成,而鸟岛观赏的最佳季节为5月,但鸟岛景区直到7月蛋岛已经关闭后还按全票价110元收取门票,游客却只能进入鸟较少的鸬鹚岛进行参观。
(3)沙岛景区的旅游旺季为6-10月,在此期间为国际沙雕文化节,票价为70元。
但实际上沙岛是很小的一个景区,里面的沙雕作品为数甚少,反而需另花钱的游乐项目较多,这样70元的门票价格就偏贵。
(二)卫生环保2005年青海湖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
然而笔者观察到,在二郎剑景区地上也会有很多烟头等小杂屑,这些细节也影响了青海湖的形象美誉。
(三)景区内各部门的协作性这是笔者进入景区后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
(1)码头方面,开往二郎剑的游船与二郎剑的码头衔接不上,致使游客已经上岸但接客车未到达,大量游客滞留码头广场。
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首先,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
一方面,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职责涉及多个部门,导致管理权责不清,协作不畅,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较大,监测和巡逻力量不足,常常出现违法乱建、非法捕猎等现象。
因此,应当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大巡逻执法力量的投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其次,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相对较多,而北方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相对较少,甚至存在“空白区”。
这导致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不到充分重视,且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因此,有必要加大北方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优化保护区的布局,做到南北统筹发展,确保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还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污染排放、非法采矿等,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经济活动的监管,控制污染排放,制定相应的保护区规划,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并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最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依靠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而目前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科研和技术支持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提升技术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发展。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青海湖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
近些年,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文中阐述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以及主要的应对措施,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一、青海湖概况青海湖地处青海湖盆地,位于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合裂陷槽和中祁连地块这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是一个新构造断陷湖,湖面面积4265.3km2,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必要性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
二、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三、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气温变化:环湖地区1958~2002年的45年间,气温呈上升趋势。
降水量变化: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对周围的农田、草场、道路及农牧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草地生态退化四、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4.1自然原因4.1.1区域气候的冷、暖干变化有关晚第四纪青海湖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虽然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向冷干方向发展。
根据青海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资料序列,划分了流域近600年来气候的冷暖干湿期,并认为青海湖流域10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暖偏干为主要趋势。
4.1.2入湖水量减少,湖水量长期负均衡现状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降水补给15.57亿,地下水补给4.01亿,总补给为34.93亿,湖区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年均亏损4.37亿。
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
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全球最大的咸水湖泊之一、青海湖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
下面是我对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的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青海湖生态系统保护。
青海湖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区域,面临着水污染、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应该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湖岸带和湿地的保护,恢复和改善湖泊生态系统。
其次,改善青海湖旅游基础设施。
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但目前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因此,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路况和交通运输能力,建设更多的酒店和旅游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加强青海湖旅游产业的管理和监管。
青海湖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开发、乱建乱开以及文化侵蚀等。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旅游环境,应加强对旅游企业的资质审查和经营监管,限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密度,保护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促进青海湖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
青海湖周边地区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青海湖旅游开发可以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青海湖旅游与当地农牧业、手工艺等产业的融合,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青海湖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青海湖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关的志愿活动,共同推动青海湖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等多个因素。
通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管理和监管、促进旅游与当地经济的融合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可以实现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汇报人: 2023-12-07
contents
目录
• 青海湖环境破坏现状 • 青海湖环境破坏的原因 • 青海湖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 青海湖环境保护措施 • 青海湖环境保护的成果与展望 • 青海湖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01
青海湖环境破坏现状
环境污染
工业污染
青海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 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环境中,对湖 泊的水质和周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防止沙漠化
青海湖周边地区是沙漠和半沙漠环境,保持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对于防止 沙漠化、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沙尘暴等具有重要作用。
03
水资源保护
青海湖是重要的水源地,保持其生态平衡有助于保障周边地区及整个青
藏高原的水资源安全,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
青海湖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是重要 的旅游资源。保护好青海湖的环境可以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 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修复取得成效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青海 湖周边植被覆盖率提高, 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 湖泊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可持续发展前景
坚持绿色发展
青海湖环境保护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 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
水量减少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的水量逐渐减少,湖泊水位下降,进 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许多珍稀物种的数量 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青海湖生态保护对策建议
青海湖生态保护对策建议摘要青海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治理的措施应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措施;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纬36°15′~37°20′,东经99°02′~100°59′,东西长,南北宽,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不仅是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和珍稀鸟类、鱼类等自然景观保护区,同时又是高原湖泊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日趋严重,青海湖裸鲤资源锐减,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地环境恶化。
1青海湖资源现状及问题1.1水位下降,湖面萎缩由于受暖干化气候的影响,近100年来,青海湖地区年降雨量、入湖水量出现下降趋势,而蒸发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造成湖水入不敷出。
从1908~1959年,51a间湖水水位下降了8.45m,平均每年下降0.165 7m,蓄水量减少409.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8.02亿立方米;从1959~2004年,45a间水位下降3.78m,平均每年下降0.084m,蓄水量减少178.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减少3.97亿立方米,湖面面积缩小362.3 km2,年均缩小8.05km2 [1]。
由此可知,近100年来,青海湖水位总体下降12.23m,平均每年下降约0.122 3m,蓄水量减少587.6亿立方米,年均减少5.876亿立方米。
目前,湖面面积4 186km2,湖水海拔3 192.77m。
青海湖蓄水量约为690.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6.85m[2],如果按照以往的下降速度,可以预见,再过100a青海湖将干枯。
此外,由于湖水下降造成湖面退缩、湖底凸现,青海湖相继分离出尕海、新尕海、海晏湾和耳海4个子湖,最终形成了四小湖伴一大湖的格局。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治理模式完善
口 王 妍
a然 保 护 区 的 出路 是 “ c 保 护 和 发 展” 。 我 国 的大 部 分 自然 保 护 区 是创 立 在经济落后 的一些区域 . 当前 , 在 发 展 较 好 的 区 域 ,施 行 社 区共 管 这 一 创 新 方 案 以顺 利 开 展 自 然 保 护 区 的 管 理 , 针 对 经 济 发 展 落 后 的 区域 .必 须 兼 顾 本地经济 的发展 . 此 模式 的引入 . 必 须
一
2 . 1部 分 自然 保 护 区 工 作 投 入 经 费欠缺 , 运 转 较 难 。自从 自然 保 护 区 快 速 发 展 以来 , 保护 区越来越多 , 但 是 得 到 的 政 府 下 拨 资 金 却 没 有 相 应 的 提 高. 也 就 够 给 职 工发 工 资 , 基 本 没 法 开 展 科 研 和管 护 工 作 。原 因 一 是 经 费 来 源 渠 道 不 畅 造 成 经 费 不 够 . 自然 保 护 区 的主要 经济来 源 在政 府 的拨款 。 而 没 有 其 它 的 渠 道 得 到 经 费 投 入 。 二 是 没 有 把 费用 使 用 到 必 须 的 地 方 , 大 部 分 资 金 投 入 到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而关 键 的保 护 和 检 测 却 投 入 不 够 。三 是 经 费 使 用缺 乏体 系监督 , 常有侵 占、 挪用 、 管 理 不 善等 情 况 的 发 生 。 2 . 2管 理 体 制 不 健 全 。 “ 综 合 管 理
规定 。 2 . 3 自然 保 护 区 与 社 区 经 济 发 展 的矛 盾 。 主 要 矛 盾 表 现 在 自然 保 护 区
护 区 ,政 府 有 关 部 门必 须 打 造 保 护 区
青海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研究
青海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研究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和中国西部内陆地区最大的咸水湖,也是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区域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因此,青海湖保护与治理已被列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青海湖生态现状、问题及其原因、保护与治理方法、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青海湖生态现状青海湖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环境驱动机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区域之一。
它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础,同时也是全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质严重下降,湖面面积减少,湖泊底部沉积物大量累积,湖区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不稳定和容易破坏。
许多污染物质的排放和各种类型的污染问题导致湖泊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产生严重的生态危机。
二、问题及其原因青海湖的生态破坏是由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与青海湖污染的协同作用所造成的。
首先,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导致了青海湖水资源的变化。
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得更加干燥。
加上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青海湖的水位下降,水量减少,这也加剧了水质污染。
其次,青海湖周边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也给青海湖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青海湖周边地区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湖水中,对湖泊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三、保护与治理方法青海湖的保护与治理需要在政策、技术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协同作用。
政策上,要加强湖泊环境保护、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
技术上,要建立完善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体系,采用绿色环保技术来治理青海湖污染问题。
社会上,要强化社会监督力度,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保护与治理指导思想是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干扰,使青海湖的生态系统达到自然平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和管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资源开发压力大我国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涵盖各种自然资源,很多地方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往往忽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进行非法采矿或者砍伐森林等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2.监管不力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加之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监管任务繁重。
一些地方政府和保护站的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导致难以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管理。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存在着腐败问题,对违法开发自然保护区的企业采取不作为的态度,甚至包庇纵容,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3.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我国法律法规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定非常严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得到落实。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漏洞或者附加条件等方式,绕过这些法律法规,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资源开发。
一些法律法规本身也存在着不够完善和周密的问题,难以对各种复杂的资源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4.公众意识不强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多为偏远地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意识普遍较低。
一些居民为了生计,往往通过非法捕捞、砍伐等方式获取资源,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一些居民对保护区存在着误解,甚至有时候会对保护区的监管人员进行暴力抵抗,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难度增大。
二、对策探讨1.加强监管力度针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监管不力问题,需要逐步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大对违法资源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开发行为。
2.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对于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资源开发方面,要加强对各种漏洞的堵塞,确保相关法律得到有效执行。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自然环境的破坏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刻不容缓。
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措施,其管理现状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不明确。
相对于建设数量的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具体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不少难题。
2.保护区内生态保护效果不佳。
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由于开发和人类干扰过度,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同时,保护区内的生物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现象逐渐加重。
3.管理机构缺乏专业化人才,资源匮乏。
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内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导致管理措施不够科学或缺乏及时性;同时缺乏维护保护区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等优势资源,也限制了保护区管理的实力。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1.完善法律体系,划定管理责任边界。
应加大立法、监管、执法力度,完善与其他法律法规联动,工委等政策。
对不同保护区内的管理责任,加以明确和界定。
同时完善预算投资体系和清晰的资金预算来源。
2.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撑,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科学阐述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
构建空间信息数据平台,综合运用TELS、RS等技术支撑生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安全性。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加强对保护区教育和科普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共同维护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与社区和企业的合作,推进共建共护。
鼓励社区参与保护区监测、管理、科普宣传等各种领域,根据不同保护区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自然保护区合作项目。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保护区保护投入,共同打造绿色发展模式。
三、结语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其管理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基础建设、科研和技术支撑、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益和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阐述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治理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青海湖现状对策2、现状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
据统计,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为65.67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76.89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40.86%。
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2000年的TM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2.48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5.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1.15万公顷,占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0万公顷,占0.54%;潜在沙漠化土地4.64万公顷,占1.56%。
与1986年7.565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5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5.0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4.63%。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39米,平均以每年8.5厘米的速度下降。
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5.73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14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0.8万公顷。
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
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
青海湖渔业资源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3、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但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者无法有效地监管和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
人为干扰频繁,包括非法砍伐、盗猎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资源调配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使得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加强资源调配,保证自然保护区有足够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应该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问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加强管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初衷,让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维护。
2. 正文2.1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许多保护区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监督不到位,规章制度不明确等问题普遍存在。
许多保护区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分工不清晰,管理流程不透明,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一些保护区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等问题。
部分保护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管理行为不够规范,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为解决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区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管理规划和制度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切实加强对各类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严格规范管理行为,明确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青海湖北岸湿地荒漠化现状及保护措施
青海湖北岸湿地荒漠化现状及保护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青海湖北岸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直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近年来,青海草原面临着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青海草原的生态恢复面临着过度放牧的问题。
由于生态经济效益较低和市场需求下滑等原因,许多牧民过度放牧,导致青藏高原草原退化严重。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可以是采取科学的牧畜数量管理措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牧民进行集约化养殖,提供就业机会,减轻牧民对草原资源的压力。
青海草原存在着水资源的问题。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淡水资源库,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青海湖的水量减少,湿地退化加剧,水资源供应短缺。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青海湖周边湿地的恢复力,建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调配机制。
青海草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旅游开发的挑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草原成为了旅游目的地,但旅游业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车辆负荷过重、垃圾污染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可以是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建立旅游活动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鼓励游客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青海草原存在着草原生态恢复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政府和社会对草原生态恢复的投入不足,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资金来源不稳定。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可以是加大对草原生态恢复的经济投入力度,提高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草原生态恢复项目,建立草原保护基金等。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青海湖,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美丽湖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之上。
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家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曾经,青海湖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平衡。
湖水清澈湛蓝,周边的草原郁郁葱葱,无数的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
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给青海湖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过度放牧是导致青海湖周边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牧民们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过度增加牲畜的数量,使得草原不堪重负。
大量的牧草被啃食,土地逐渐裸露,土壤的肥力也不断下降。
这不仅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也间接影响了青海湖的水源涵养能力。
农业的发展也对青海湖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一些不合理的开垦行为时有发生。
这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对青海湖的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青海湖的环境带来了考验。
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
一些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如随意践踏草地、破坏植被等,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此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规划不当,也可能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工业的发展同样不能忽视。
一些工厂的废水、废气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对青海湖周边的大气和水体造成了污染。
面对青海湖环境所遭受的破坏,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合理控制牲畜的数量,实行轮牧制度,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同时,推广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减少对草原的过度依赖。
对于农业发展,应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
加强对土地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垦和水土流失。
在旅游业方面,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设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但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加强立法和监管、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
加强立法和监管可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有助于科学决策和有效资源配置;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可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提高保护区跨界管理效率。
结论指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展望未来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建议政策为加强监管、科研和教育力量,共同守护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对策、立法、监管、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宣传教育、国际合作、总结、展望、建议政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不仅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
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开发活动、人类活动干扰等,导致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发挥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涉及内部管理机制、资源保护能力等方面,还涉及到外部环境、社会参与度等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和对策的提出,旨在为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本研究,也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共同致力于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青海湖,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美丽湖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
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众多生物的家园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青海湖的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破坏。
首先,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青海湖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青海湖地区。
游客数量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乱扔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量的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散落在湖边和周边的草地,不仅破坏了景观的美观,更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其次,过度的放牧也给青海湖的生态带来了压力。
周边地区的牧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地逐渐沙化。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青海湖周边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水土流失加剧。
再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不合理的取水方式导致青海湖的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这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依赖水域生存的生物面临着生存危机。
另外,气候变化也给青海湖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青海湖周边的冰川面积逐渐缩小,这直接影响了青海湖的水源补给。
同时,气候异常使得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多,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面对青海湖环境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青海湖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破坏青海湖环境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
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保护青海湖的关键。
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旅游活动,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青海湖景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
青海湖景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
青海湖景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位居世界第二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是一个有神奇色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深受世界关注的巨大宝湖,闻名中外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笔者有幸进行了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的一段实习工作,期间通过实地的观察和对游客的询问等方式,总结了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为主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青海湖旅游景区管理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
湖的四周被四座大山所环抱,海拔都在3600-5000米之间。
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但在笔者实习过程中,发现在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门票价格
青海湖目前有三个已开发成功的景区,分别是二郎剑景区、鸟岛景区和沙岛景区。
(1)二郎剑景区的旅游旺季为7、8月份,门票为100元,这个价格对普通大众来说偏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及理顺体制的建议李广东*方创琳 杜云艳 王振波 孙思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9.07.011*通讯作者修改稿收到日期:2019年6月27日智库观点Think Tank Viewpoint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亚洲水塔”建设的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广东、方创琳和杜云艳等在开展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和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项目的深度实地调研后发现,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清、体制不顺、竞相开发、利益分配不公等严重问题,急需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高度理顺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协调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确保自然保护区永续发展。
1 理顺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特殊重要性(1)青海湖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最大的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宝库。
青海湖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同时又是全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和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保护青海湖有助于守住青藏高原最大的国际重要湿地,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2)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目前数据统计显示青海湖周边长期超载放牧,草地退化日益严重,青海湖的水位受到气候影响而明显下降,由原来的最大水深 32.8 米下降到现在的 26 米,致使保护区内的鸟岛、沙岛变成半岛,海晏湾也即将成为新的子湖。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生态恶化、人为活动的增加和建设开发活动频繁,导致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小北湖湿地因沙化和旱化导致鸟类数量逐渐减少。
生态保护压力不断增大,急需遏制青海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3)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
青海湖作为青藏高原最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先行先试探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可以将其作为全国样板加以推广,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2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紧迫问题(1)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地方政府管理权限错位,导致管理执行难度大。
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的直属机构,行政级别低,主要承担青海湖景区内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实质性管理权限。
而环湖两州三县政府①虽具有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管理权限,对相关事项担责,但是并不具有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权力。
从而导致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地方政府管理权限错位,进而导致管理执行难度大。
例如,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自然保护区内环保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现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为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地方政府希望新建相关设施,但新建处理设施项目受制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限制很难上马,进一步加剧了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从而形成环境污染难以治理与环保设施无法上马的不良循环。
(2)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缺乏统筹规划,仅用旅游规划取而代之,导致管理无序。
目前统领性的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多规合一”规划缺失,通过旅游景区规划来取而代之,片面强调青海湖的旅游功能,将无法真正实现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职责,这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要求停止实施《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和《青海湖风景名胜区五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将青海湖作为主要旅游景点,是与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和管控要求明显不符的。
同时,目前实施和编制的各类规划容易导致“相互打架”问题,从而也为管理实践带来了挑战,严重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统筹保护。
急需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统一起来。
(3)青海湖旅游收益分配严重不公,导致地方政府“保湖”积极性大大降低。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青海湖的旅游收益是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矛盾的核心,也是环湖两州三县竞相参与旅游开发的深层原因。
对环湖两州三县政府而言,旅游产业均是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良多。
如果完全禁止地方政府的青海湖旅游活动,割断其旅游收益,势必将使部分地区的地方财政难以为继。
目前地方管理与旅游收益“两张皮”现象,导致地方政府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淡薄,保护积极性大大降低。
3相关建议(1)尽快理顺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强化协同保护能力,建立权责利明确的管理制度。
建议提升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级别,将其作为省政府派出的正厅级机构,而非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的直属机构;协调好旅游景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第一位,在资源环境①青海省海南、海北两个藏族自治州,以及共和、刚察、海晏三县。
承载力范围内适度开展旅游开发。
要实现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无法依靠单一的管理机构来实现,必须理顺不同主体的管理体制问题,构建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实现协同保护。
建议赋予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多的实质性管理权,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国土、林业和生态环境执法等有机结合,同时对具体管理权限内的事务担责。
同时,建议弱化环湖两州三县政府属地管理职责,协助做好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事务,构建自然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的协同保护机制。
建议将自然保护区管理纳入所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
(2)尽快启动编制《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多规合一”规划》,实现自然保护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协调。
为应对规划类型多、管理无序等问题,急需尽快编制并出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规合一”规划》,实现《青海湖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2017—2025年)》《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多规合一”,切实协调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实事求是地核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界限、面积,明确不同空间的功能定位,落实空间规划管制要求,明确旅游开发范围与重点,将旅游景区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降至最低。
(3)合理分配旅游收益,提高地方政府的“保湖”积极性。
处理好旅游收益分配问题是处理好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牛鼻子”。
根据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和管理难度,建议将旅游收益的 20% 留给地方政府,作为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投入。
给予地方政府一定比例的旅游收益分配是提高其生态保护积极性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重要途径。
将地方政府的收益与责任制度化,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从而避免地方政府竞相开展旅游开发活动对青海湖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李广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效应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在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框架下,提出了多尺度-多要素动态耦合模型,揭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过程、驱动机制、耦合机理,从空间视角阐释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阶段和类型、相互作用规律与空间效应。
主持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共同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
参与完成重大咨询报告3份。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SSCI期刊收录论文26篇。
E-mail: ligd@LI Guangd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GSNR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M.S. supervisor, Deputy Director of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Development Lab. Li has mainly been engaged i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teractiv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Under the framework of human-nature coupling system, a multi-scale and multi-element dynamic coupling model is proposed. The spatial-temporal process, driving mechanism and coupling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examined. The coupling stages and types, interaction laws and spatial effects in the coupled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elucidated from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He has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n 10 key research programs funded by CA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etc. He has completed 3 important consulting report submitted to the State Council. Li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50 academic papers including 26 of them are indexed by SCI/ SSCI. E-mail: ligd@■责任编辑:文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