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描述运动的方法有常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概念。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通常用Δ表示,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量。

一般用v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很重要。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一般用a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都很重要。

4. 加速度的方向如果速度的大小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如果速度的大小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即F=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

第三章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方面。

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1/2mv^2。

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重力势能的公式为E=mgh,其中E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第四章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碰撞过程中物体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 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公式为p=mv。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第一章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方向。

2. 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3)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3. 弹力弹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会使物体恢复原状。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形变呈正比。

4.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主要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6.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原力的矢量和。

在平面上,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力相反但平行。

二、力学1.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量;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位移量;加速度指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2.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影响的运动。

水平速度不受重力影响,垂直方向上的速度会随时间变化。

3.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通过绘制力的图解来描述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及其相对大小和方向。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4. 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5.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在半径相等的圆轨道上运动的过程。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第一章:力的概念与测量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可以导致物体的运动、形状变化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力的定义与测量力可以通过测力计进行测量,测力计通过弹簧的变形或者液体压强的变化来测量力的大小。

常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N),1N等于1kg·m/s²。

二、力的分类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是一种质量的性质。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弹力:当物体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弹性体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3. 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称为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引力: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称为引力,是由质量产生的。

5. 推力:物体之间的推动或推动物体的力称为推力。

6. 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称为阻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通常分解为平行于坐标轴的两个分力。

四、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不会发生运动或形状变化。

当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会发生加速度运动或形状变化。

五、摩擦力的性质与计算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面积接触压力成正比,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无关,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性质和相互间压力的大小。

摩擦力可以通过公式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都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六、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物体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当合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规律1.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参考系:观察运动的参照物。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平均速度: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瞬间的速度,是在极短时间段内的瞬间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极短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

1.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1.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1.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总有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5 弹力和摩擦力弹力: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1.6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两个向量相加得到一个合力向量。

力的分解:一个向量拆分成两个分力向量。

1.7 重力重力: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上,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约为9.8m/s²,称为重力加速度。

1.8 牛顿定律在平面上的应用水平面上的运动:物体受水平方向的力,速度会发生变化。

倾斜平面上的运动:物体受摩擦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速度会发生变化。

垂直面上的运动:物体受重力的作用,速度会发生变化。

1.9 质量、重量和密度质量:物体所拥有的惯性的度量。

重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注:以上内容基于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具体知识点和公式可能更多,请参考教材学习。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引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门。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学以及力学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二、知识点总结1. 物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转换的自然科学。

本章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2. 物体运动学基础知识(1)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学公式:掌握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3)运动学图像:了解如何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图像、位移图像等。

3.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分类与性质(1)重力:介绍重力的产生原因、方向以及重力加速度等。

(2)弹力:介绍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胡克定律等。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种类、产生条件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

5. 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加速、减速以及变速运动。

三、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以及物体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于理解力的分类与性质,尤其是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习建议1. 夯实基础: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勤加练习:通过大量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原理: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1. 物质的基本单位在物理学中,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由核子(质子和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可以简化为核心和电子云两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则是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群。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氢气、氧气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由氢和氧组成)等。

元素和化合物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形式。

3. 三态和状态变化物质存在着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状态变化时,会产生相变现象,如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等。

相变过程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但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二、物质的运动1. 物质的运动形式物质的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

平动是物质以直线运动的形式进行移动,如小车在平地上行驶;转动是物质围绕一个中心旋转,如地球自转等。

2. 力的作用力是物质运动和形变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运动的状态。

3. 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第二定律则描述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则阐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是相等而方向相反的。

三、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作用或者变形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它是现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特性,是实现各种物理现象的基础。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引起物体的速度改变,这种作用称为功。

功即是力在距离上所作的功,当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并克服了物体的阻力,使物体发生了移动,即力和移动的点积。

功的单位也是焦耳(J)。

四、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量度,它的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热量。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1.1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换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础学科。

在人们的认识中,物理和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中独占一席之地。

1.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物理量、单位、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运算、物理规律的表述和应用等。

1.2.1 物理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因此,对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它们的大小、方向、性质和状态),进行的测量和计算,就是对物理量的研究。

1.2.2 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只有"多少"是无法表示出来的,还必须有单位。

用于表示物理量的大小的,是设计好的、已经公认的以及实际可以使用的数量值。

例如:量的单位、零的单位、时间的单位等,才能表示出多少。

1.2.3 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包括确定物理量的大小、不确定度和综合测量等。

1.2.4 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的运算包括直接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和间接的过程,还有其中的特殊形式。

1.2.5 物理规律的表述物理规律的表述包括必然性、集合性和形式性,还有应用性。

1.2.6 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规律的应用不仅包括下列方面,还有前面和后面的和许多其他的应用。

1.3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物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后的处理等。

1.3.1 定性实验定性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得到有关物理现象特征的实验结果。

例如:测量天地的大小,重力,惯性,种种力,电磁基础等。

1.3.2 定量实验定量实验是定性实验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通过测量来得到实验结果,由测量结果推论几种规律。

例如:测量天地的大小,重力,惯性,种种力,电磁基础等。

1.3.3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的准备涉及到实验系统,实验布置,实验仪器等方面,还有实验人员的职责。

1.3.4 实验的过程实验的过程是指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要求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总结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总结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总结在高三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涉及到力、质量、加速度、速度等多个重要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质量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它是外界对物体施加的作用。

2. 等效力: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等效力,其大小等于这些力的向量和。

3. 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程度称为质量,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比值,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

四、力的分类1.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在恢复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弹力。

2. 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产生的力称为重力。

3.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滑动时受到的力。

4. 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液体施加的向上的力。

5. 引力: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如地球引力、月球引力等。

五、运动规律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每个时刻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恒定。

2. 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每个时刻的位移增量相等,速度增加的数量相等。

3.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运动,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

4. 抛体运动: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和一定抛射角度做斜抛运动,分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量运动。

六、矢量和标量1.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功等。

2. 矢量:同时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高一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单位m/s m/s2 m/s 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t决定a不是由v、△v、△t决定的,而是由F和m决定。

由v与v0决定,而且,也由a与△t决定方向与位移x或△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方向一致由或决定方向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x-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v—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2) 位移—时间关系式:(3) 位移—速度关系式: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力学1.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加速度与减速度- 动力学方程- 自由落体运动2.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的描述- 角速度与角位移-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 受力分析- 弹力与弹性势能- 惯性与质量3. 力学中的能量- 功与功率- 动能与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力与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温度与热量- 冷热与温度的比较- 气体理论与状态方程2. 热学过程- 等温过程与等容过程- 等压过程与绝热过程- 对流、传导与辐射3. 热学定律- 热平衡定律- 热传导定律- 热辐射定律-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4. 热力学技术- 工作与热机效率- 热量测量与热量传递- 热泵与制冷机第三章:振动与波动1. 振动- 平衡位置与振幅- 周期与频率- 圆周振动与简谐振动- 受迫振动与共振2. 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的特征量:波长、频率和波速- 线性媒介中的波动- 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3. 声学基础-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 声的强度与音量- 声音的特征:音高、音质和音色- 共振和驻波4. 光学基础- 光线与视线- 光的行进速度与传播性质-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干涉与衍射第四章: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与带电体- 电场的定义与性质-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与电势差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电子流动方向- 静电场与恒定电流- 电阻与电阻率3. 电路- 串联与并联电路- 配分与戴维南定理- 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4. 电势与电容- 电势能与电位- 电容与电容量- 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势差5. 磁学基础- 磁场的特性与定义- 磁感线与磁场的切线方向- 磁场对电荷与电流的作用力第五章: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与磁能的转化- 楞次定律与电动机2.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互感与自感- 变压器与感应电动机- 电磁波和电磁振荡第六章:原子与分子物理1. 光电效应- 光电子的特性与发射原理- 照射光强度与阻挡电压的关系- 光电效应的应用2.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3.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与探测技术- 原子核能量与核反应的释放以上是高中物理主要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位移、路程、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等。

- 基本概念:物理运动、位移、路程、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匀速直线运动。

- 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合成、运动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重点内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在于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路径长度,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运动合成和运动分解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

- 拓展内容:本章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物理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

- 基本概念:力、合成、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 基本规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 重点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根据力的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 拓展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物理运动的重要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是有质量但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参考系是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坐标系是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速度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打点计时器可以测量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可以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进行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公式v=v+at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公式v2-v2=2ax表示。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速度乘以时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公式v2-v2=2ax表示。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物体自由下落时所受的加速度,大小为9.8米每二次方秒。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初速度为0,而加速度是恒定的。

这种运动可以用公式v=gt来描述,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²或10m/s²。

另外,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为x=vt+at²/2.___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者之一,他通过猜想和假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验证,最终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质点运动的描述1. 质点概念:用于简化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关注其位置和运动状态。

2. 参考系:选择作为参考的物体,用于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

参考系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3. 标量和矢量:标量描述物体运动的量值大小,如路程;矢量描述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等。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分为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对应质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对应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

篇2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1. 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用来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它的质量。

2. 参考系:是用来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

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常见的参考系有地面、惯性参照系等。

3. 坐标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基准。

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来描述空间中的位置。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等于末位置向量减初位置向量。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三、运动学的基本公式1.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s/t。

平均速度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

2.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极限法求得,即当时间趋近于零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描述了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即a=(v-u)/t。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四、抛体运动1.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平抛、斜抛和竖直上抛三种类型。

2.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1.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篇一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篇二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日地距离可忽略不计,地球可看作质点;但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不能看作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特点: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考系,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乘客是运动的。

3. 坐标系。

-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 直线运动一般建立直线坐标系(x轴),平面运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 - y 轴)。

4.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如第3s末、第4s初(这两个时刻是同一时刻)。

- 时间: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前3s内、第3s内(前3s内是指从开始到第3s末的时间间隔,第3s内是指从第2s末到第3s末的时间间隔)。

5. 位移和路程。

-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例如一个物体从A点沿曲线运动到B点,位移是从A指向B的有向线段。

-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上述例子中,物体从A到B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就是路程,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6.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速率是标量。

例如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

- 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s)/(Δ t),是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③v=ts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率是标量。

②v=ts 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 例题评析【例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v =2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 t t s +=+=+=12m/s[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 0=5m ,当t=2s 时,对应x 2=21m ,当t=3s 时,对应x 3=59m ,则: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021x x v -==8m/s 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32x x v -==38m/s [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例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 ,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 对声音:h=v 声t对飞机:3h/3=v 飞t解得:v 飞=3v 声/3≈0.58v 声[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方程求解。

【例4】如图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 和v 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 .设v S <v p ,v A <v p ,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 '.(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图1-1-1【分析与解答】: (1)如图所示,设为声源S 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 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且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 、A 两点间的距离为L ,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所示.可得由以上各式,得(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 ,这样,由以上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 的周期T'为 。

由此可得,观察者接受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声波频率间的关系为f v v v v f s p Ap --=' ⑤[点评]有关匀速运动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多,如宇宙膨胀速度、超声波测速等,物理知识极其简单,但对理解题意、建立模型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本题时,通过作图理解和表述运动过程最为关键。

例4图专题二.加速度◎ 知识梳理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3.公式:a=tv v t 0-,单位:m/s 2是速度的变化率。

4.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

5.注意v,t v v ∆∆∆,的区别和联系。

v ∆大,而tv ∆∆不一定大,反之亦然。

◎ 例题评析【例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 1=4m/s ,1S 后速度大小为v 2=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tv v a t 0-=题中v 0=4m/s ,t=1s 当v 2与v 1同向时,得14101-=a =6m/s 2 当v 2与v 1反向时,得14102--=a =-14m/s 2 [点评]必须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v 1、v 2的方向。

【例6】某著名品牌的新款跑车拥有极好的驾驶性能,其最高时速可达330km/h ,0~100km/h 的加速时间只需要3.6s ,0~200km/h 的加速时间仅需9.9s ,试计算该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和0~200km/h 的加速过程的平均加速度。

【分析与解答】:根据tv v a t 0-= 且 s m h km v t /78.27/1001≈= s m h km v t /56.55/2002≈=故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2211011/72.7/6.3078.27s m s m t v v a t =-=-= 故跑车在0~200km/h 的加速过程2222022/61.5/9.9056.55s m s m t v v a t =-=-=专题三.运动的图线◎ 知识梳理1.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像。

图像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图像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

2.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s —t 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 一t 图)。

3. 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像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截距代表什么意义都要搞清楚。

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

4.下表是对形状一样的S 一t 图和v 一t 图意义上的比较。

S 一t 图 v 一t 图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t l 时刻物体位移为s 1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⑤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在O ~t 1时间内的位移)◎ 例题评析【例7】右图为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1)该物体3s 末的速度。

(2)该物体的加速度。

(3)该物体前6s 内的位移。

【分析与解答】: (1)由图可直接读出3s 末的速度为6m/s 。

(2)a -t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加速度为22/1/639s m s m a =-=。

(3)a -t 图中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位移为m m S 36)39(62163=-⨯⨯+⨯=。

[点评]这部分内容关键要掌握速度-时间图象及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包括载距,斜率,相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