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二物理第1章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1章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1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物质结构B. 物质运动规律C. 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D. 物质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A. 光的传播B. 电的产生C. 植物的生长D. 力的作用3. 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颜色D. 以上都是4. 以下哪个物体的重力最大?A. 一个苹果B. 一个篮球C. 一头大象D. 一个鸡蛋5.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什么有关?A. 质量B. 体积C. 形状D. 颜色6. 以下哪个公式表示重力的计算?A. G = mgB. F = maC. v = atD. P = IV7.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哪个方向?A. 向上B. 向下C. 向左D. 向右8. 以下哪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A. 正在上升的气球B. 正在下落的苹果C.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D. 正在跑步的人9. 平衡状态指的是什么?A.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加速运动C. 物体减速运动D. 物体做曲线运动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 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会改变D.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物理学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手段的自然科学。

12.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和方向。

13.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4.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________来计算。

15. 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________。

16.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________定律。

17.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点4.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作者: ————————————————————————————————日期: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态必须先变成液态才能再变成气态B. 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必须要用酒精灯加热?C. 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会放热 D.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2. 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 )A. 汽化 B. 液化 C.凝华 D. 升华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 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5. 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冰冻的衣服变干 B. 深秋大雾弥漫?C. 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D. 铁水浇铸成零件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薄雾飘渺?C.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雕渐小7.图中水的凝固图象是()A. B. C. D.8.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 36.6℃B. 39.6℃C. 3 ℃D.76.2℃9.如图所示是王浩同学用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图象,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A. C甲>C乙,其中甲是晶体 B. C甲<="">C. C甲>C乙, 其中乙是晶体D. C甲<C乙, 其中乙是晶体10.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A. 冰、水、水蒸气B. 铜、固态水银、石墨C. 玻璃、沥青、石蜡 D.萘、松香、海波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最终熔化成液体B.人类发明了各种机械,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些力或省些功C. 利用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D. 一段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阻越大12.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到晒得发烫的柏油马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爆晒,温度很高B.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了更多的热量C.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大,身上的汗较难蒸发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二、填空题13.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沸腾。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练习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练习题

运动的快慢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s C.s D.s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3、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B.0~2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C.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路程越短,运动的时间越长B.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C.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小D.速度的大小不受路程和时间的影响5、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过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最大B.褐海燕最大C.旗鱼最大D.三者一样大!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l0m,则这个物体在6s内的速度是()m/s s s s7、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A.3:1 B.3:4 C.5:3 D.4:38、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9、小明家距学校,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A.s B.5m/s C.s D.h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下列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保留整数):(1)K50次列车由建始到宜昌东需要多长时间(2)K50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中途K50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脚也感到痛。

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例3: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5: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了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7:(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与 有关(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如下图,分别从A 、B 两处推门,会发现A 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初二上物理第一章要点+练习题

初二上物理第一章要点+练习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

6km/h。

人步行速度约1。

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Ⅰ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Ⅰ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所假定的不动物体。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选取方便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通常选取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论,因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变化的过程,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常用后一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用公式v=s/t计算。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速度的单位有m/s和km/h,其中1m/s等于3.6km/h。

速度可以用速度计进行测量。

Ⅱ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其公式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如果要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则需要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可以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例如,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其上半段、下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和v,则有v2>v>v1.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速度约为5m/s,客运火车速度约为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约为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的速度为3×108m/s。

D、测硬币、球、圆柱直径和圆锥高的常用辅助方法包括使用直尺三角板、贴折法、滚动法和直尺测量法等。

对于无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物体,可以使用组合测量法。

6、使用刻度尺时需要注意以下规则:选择适当的刻度尺,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将尺沿着所测直线放置,避免使用磨损的零刻线,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知识清单考点一:长度、时间的测量1.长度用__________测量,时间用________________测量。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零刻度线、_____和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

(4)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3.误差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

4.减小误差的方法:(1)提高测量工具的__________;(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_;(3)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5.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_______________。

6.在描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

7.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往往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性。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8.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

9.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

速度的定义公式:v=_____。

10.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常用_____________表示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考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2.原理:_________,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1. 刻度尺停表(秒表)2. (1)量程分度值(3)垂直(4)分度值(5)数字单位3. 测量值真实值4.(1)精确程度(2)平均值5. 机械运动6. 参照物7. 相对8. 快慢9. 路程s t10. 匀速直线运动11. 平均速度12. v=s/t刻度尺停表复习练习题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2. 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卷一)一.选择题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第4题第8题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 、2.58 cm、2.58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A、2.58cmB、2.57cmC、2.576cmD、2.577crn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二.填空题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 ,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 . 10km/hB . 40km/hC . 70km/hD . 100km/h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B【详解】大客车的长度接近10m ,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运动的路程约为 10m ,小汽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v ===10m/s=36km/h ,故 ACD 不符合实际, B 最接近实际.2、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 金牌.以每 50m 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A .一B .二C .三D .四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A【详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由表可知,在第1 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 1 个赛段运动最快;故 A 符合题意.3、通村公路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通村公路上,当人们横过公路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 2m/s ,人急行穿过 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______ s ;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 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 ______ m 处开始穿越马路。

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330【详解】[1]人急行的速度v1= 2m/s ,通过的路程s1= 6m ,由知道,人急行穿过 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2]汽车的行驶速度v2= 10m/s ,时间t2=t1= 3s由知道,穿越马路时距汽车最小的路程s2=v2t2= 10m/s × 3s= 30m4、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 ,当火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座大桥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80s .求:(1 )此大桥有多长?(2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3 )火车完全在大桥上的运行时间?知识点:运动的快慢【答案】(1 ) 1600m (2 ) 90s (3 ) 70s【详解】(1) 火车速度是,根据可得,此大桥长:;(2)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时间:;(3) 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路程:;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时间:。

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

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

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的计算。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习题及其答案。

1. 一个物体的速度是2m/s,它在10秒钟内所走的距离是多少?答案: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t。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位移s = v × t = 2m/s × 10s = 20m。

所以,这个物体在10秒钟内所走的距离是20米。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每秒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案:匀速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所以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仍然是每秒2m/s。

3. 一个物体以每秒5m/s的速度运动,经过8秒钟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案:位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s = v × t = 5m/s × 8s = 40m。

所以,这个物体经过8秒钟后的位移是40米。

4. 一个物体以每秒10m/s的速度向前运动,经过6秒钟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案:同样地,位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s = v × t = 10m/s × 6s = 60m。

所以,这个物体经过6秒钟后的位移是60米。

5. 一个物体以每秒8m/s的速度向前运动,经过4秒钟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案:在匀速运动中,速度是不变的,所以经过4秒钟后,它的速度仍然是每秒8m/s。

通过以上的习题,我们可以看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速度、位移和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公式来表示。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除了上述的习题,还有一些其他的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这些知识。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并通过计算来验证上述公式的正确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二)重点、难点:1.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的方法。

3.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5.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分析(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 化曲为直:用无伸缩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如测地图上长江的长。

2. 化直为曲法(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长度为圈数×滚轮周长。

如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

3.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化零为整):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或总厚度,再除以个数或张数即可。

如测一本书纸张厚度。

4. 侧少算多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长度。

5. 平移法(等量代替法):将被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

如测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直径。

(二)误差1.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 产生误差的原因:(1)与测量工具有关;(2)与测量的人有关。

3. 减少误差的方法:(1)改进测量方法,选用先进而又精密的测量工具;(2)测量的人要细致、认真地进行测量;(3)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4. 误差和错误不同:测量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三)关于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1.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 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五)学会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与面积规则物体的面积:正方形:S=2a长方形:S=ab圆形:S=πr2三角形:S ah =12梯形:Sa b h =+()2平行四边形:S=ah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格法):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一格而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试题(含答案)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脚也感到痛。

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例3: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5: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了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7:(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与 有关(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如下图,分别从A 、B 两处推门,会发现A 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初二上册物理每章节练习题

初二上册物理每章节练习题

初二上册物理每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一、填空题1.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3.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4. 物质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

二、选择题1. 水分子是由下列哪几种原子组成的?A. 氧原子和氮原子B. 氧原子和氢原子C. 氮原子和氢原子D. 氢原子和碳原子答案:B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沸水B. 空气C. 二氧化碳D. 铁丝答案:C三、解答题1. 用科学名词解释物质的定义。

答案: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举例说明物质的分类方法。

答案: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等。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一、填空题1. **位置**是物体所在的地点。

2.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3.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二、选择题1. 小明在10分钟内跑了1000米,他的速度是多少?A. 1000 m/minB. 1000 m/hC. 100 m/minD. 100 m/h答案:C2. 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位置B. 时间C. 质量D. 体积答案:B三、解答题1. 简述位置、位移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位置是物体所在的地点,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 举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相同距离,例如汽车以恒定速度匀速行驶。

变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走过不同距离,例如自由落体运动。

(文章长度超过1500字,继续编写下一章内容)。

初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b)物体的构成和组成。

c)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d)物体的重量和体积。

答案:c)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2.下图所示是物体的哪种运动?(图略)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曲线运动。

d)静止。

答案:a)匀速直线运动。

3.当物体的速度越大,则位移越大。

这是正确还是错误的?a)正确。

b)错误。

答案:b)错误。

4.一个物体,经过1秒的运动,速度由10m/s增加到20m/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多少?a)10 m/s^2b)20 m/s^2c)10 m/sd)20 m/s答案:a)10 m/s^25.下列哪个选项中涉及到速度和时间?a)速度和路程。

b)速度和加速度。

c)速度和力。

d)速度和时间。

答案:d)速度和时间。

二、填空题1.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

答案:m/s^22.速度的单位是____。

答案:m/s3.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

答案:a = (v - u) / t4.力的单位是____。

答案:牛顿(N)5.力的计算公式是____。

答案:F = ma三、解答题1.请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而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增加相同量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0;而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不为零,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

2.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初速度为8m/s,经过2秒后速度变为14m/s。

求其加速度大小。

答案: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a = (v - u) / t,其中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将相应的数值代入计算公式中,得到 a = (14 - 8) / 2 = 3m/s^2。

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

3.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为零,是否一定表示其处于静止状态?为什么?答案:不一定。

初二物理前三章练习题

初二物理前三章练习题

初二物理前三章练习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与研究题目一:运动的描述和运动定律1.现象:是什么样的运动?解答:(回答问题)2.体态: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是多少?解答:(回答问题)3.规律: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是什么?解答:(回答问题)题目二:力与匀速直线运动、动力与动量1.问题: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有哪些力?解答:(回答问题)2.问题:什么是动力?动量守恒定律是什么?解答:(回答问题)3.问题: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是什么?解答:(回答问题)题目三:质量、重力1.问题:什么是质量?质量与物体的性质有什么关系?解答:(回答问题)2.问题:重力是什么?如何计算重力?解答:(回答问题)3.问题:地球上的物体如何受到重力的作用?解答:(回答问题)第二章: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题目一:力的概念与性质1.问题:力是什么?力有哪些性质?解答:(回答问题)2.问题:力的刻画是什么?解答:(回答问题)3.问题:力的三要素是什么?解答:(回答问题)题目二:力的效果与力的分类1.问题:什么是力的效果?有哪些力的效果?解答:(回答问题)2.问题:怎样分类力的?举例说明。

解答:(回答问题)3.问题:力有什么作用?解答:(回答问题)题目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1.问题:什么是力的合成和分解?能举例说明吗?解答:(回答问题)2.问题: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在物体上表现为什么样的状态?解答:(回答问题)3.问题:力的平衡条件是什么?解答:(回答问题)第三章:功率与机械能题目一:功率和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问题:功率是什么?有哪些计算功率的公式?解答:(回答问题)2.问题: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有哪些计算公式?解答:(回答问题)3.问题:功率和机械能有什么关系?解答:(回答问题)题目二: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1.问题: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计算?解答:(回答问题)2.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机械能守恒?解答:(回答问题)3.问题:举例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测量机械运动一、测量的初步知识1、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理量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72m;新铅笔的长度是1.8dm;教室的长度是850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mm;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2、长度的测量(1)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三看”、“五会”。

“三看”: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五会”:会选:先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会放: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放正。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与尺面。

会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数据的记录是真实值+估计值+单位。

(2)特殊测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①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②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③用替代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④用滚轮法测量较长的路程。

3、时间的测量停表的读数:小表盘的读数(读出整分)+大表盘的读数(秒)= 分秒4、误差(1)误差的理解: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搞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侧脸供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机械运动1、利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解释生活的物理情景。

(1)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所选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3)判断方法: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利用频闪照相判断物体的运动特点。

(1)频闪照片有两个隐藏信息:①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②两个相邻的像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

(2)方法归纳:根据物体像间隔的个数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个数越多说明运动时间就越长。

间隔越大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

3、理解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并用其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可以获取的信息:①该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它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②该图像的总左边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③可以通过图像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④可以通过图像得到该物体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⑤如果是两条图线在同一个图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⑥如果某段时间内图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是静止的。

另外,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它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由图线可以直接得到物体的速度,同一物体的s-t图像和v-t图像形状不同。

4、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速度公式:v=s/t 变形可得:s=vt t=s/v(2)测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重点难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三、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四、特殊运动题型中的隐藏条件※易错点一、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一、估测1、2.4m=__________km=__________mm=____________nm;1m/s=__________km/h。

2、火车的速度是72km/h,合_________m/s;自行车的速度是5m/s,合_________km/h,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________。

3、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大约是24.58cm,则他测得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A、24cm和0.58cmB、24.5cm和8cmC、24.5cm和0.8cmD、24.5cm和0.08cm4、长度为1.75×105μm的物体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一支铅笔的长C、一座楼房的高D、一页纸的厚度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6、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二、误差1、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大约是24.58cm,则他测得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A、24cm和0.58cmB、24.5cm和8cmC、24.5cm和0.8cmD、24.5cm和0.08cm2、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C.测量值没有误差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三、运动的相对性1、歌曲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2、出租车奔驰在街道上,车内有乘客和司机,相对于车来说,司机和乘客都是________的;相对于路边站立的小孩来说,司机和乘客都是________的;相对于司机来说,乘客是_______的,车是_________的。

3、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4、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5、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6、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7、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人行道上也向东行走,如以汽车为参照物,这个人的运动状态是()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处于静止D.不能确定9、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月球绕着地球转动B。

鱼在水里游动C。

学生在操场上跳绳D。

太阳光射到地球上10、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

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C。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1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13、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14、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四、频闪1、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1/1000秒的不同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运动时间长,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第1题图第2题图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3、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五、s-t图像和v-t图像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图3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如图中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5、(2012玉林)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经过5s,甲乙两车相距 m。

六、测量和计算1、如图是直尺和直角三角板配合测圆柱体直径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7 cm,5.36 cm,5.36 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A、5.36 cmB、5.363 cmC、5.3633 cmD、5.36333 cm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9∶4B、4∶9C、1∶1D、3∶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 、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小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30s的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A 0.5m/sB 1.5m/sC 2m/sD 3m/s8、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A、正在起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9、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经过一座100m的涵洞,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总共需要()A 60sB 40sC 50sD 80s10、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30s,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时间()A、50sB、10sC、12sD、20s11、如图6停表的读数是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