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论文-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键

陈健 21125078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关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一些重要的发展思想及战略,并由此讨论了在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时的关键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0 前言

人类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她一边不停地吞噬着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一边向自然界排泄形形色色的垃圾。地球本身具有一定生产物质和分解转化废物的能力,我们把她所具备的这种能力称之为环境承载力,当人类社会的活动没有超越环境承载力时,就会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反之,就会变得不和谐。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种状态:原始文明时期低层次的和谐状态;农业文明时期的相对和谐状态;工业文明时期的不和谐状态。人类社会通过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已经能够较理性地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再次变得和谐己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回避的问题,但不可能再回到原始被动地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正是在种背景下,需要我们良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 重要发展思想及战略

1.1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坚持的发展性原则,指明了中国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坚持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人的思考,在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上都体现出独到的见解。我们通过对邓小平做出的论断进行分析,揭示其可持续发展思想。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他指出:“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1】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他还号召全民开展绿化活动,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2】资源、环境状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邓小平所提倡的经济建设是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相结合的,不仅体现当代人的需要,也为着后代打算,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他指出,“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3】“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4】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起来。

1.2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国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正式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三个方面解释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战略。人口战略:计划生育,人才强国;资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环境战略: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江泽民在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继承基础上有所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与“发展”两个方面,可持续依赖于发展,只有通过发展,消除了贫困,才能在发展中实现持续: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只有这样,国家或民族才能永葆生机。可持续发展要关注的主要内容,是争取经济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垦待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除此,他还强调依法管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2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键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对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先进理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新时期重要的奋斗目标,目的是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根本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困境,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本质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综合规划,设计社会经济活动,使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永续利用,从而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一种环境和谐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达到这一目标,应努力实现以下三个层面的循环:第一,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层面的循环。第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区域层面的循环。第三,发展“静脉产业”,实现社会层面的循环。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是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它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微观领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活动。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国家应该改善环境保护的投入政策,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能及时到位。第三,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包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在内的各项法律制度,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推进自主创新,建立绿色科技支撑。形成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科技进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应采取各种有效的税收、财政、金触与人才等政策,培育提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技支撑能力。

培育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单要依靠经济和技术等“硬实力”的增强,还要依靠一种新型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因为它们是法律、政策、管理等“软实力”生存的土壤,温家宝2005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他强调的就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培育。

以上几点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键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3 落实关键思想的关键问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都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