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 诗词五首《行路难》教学参考素材 语文版
《行路难》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就象满天星斗一般,在璀璨的群星中,我摘取了一颗,请大家读对联,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李白。
教师:(出示李白画像)没错,他就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次走进诗仙李白,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播放配乐诗朗诵。
(要求学生注意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岐、沧等字并以课件的形式显示标注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要求读准、读顺、读熟)4、个别学生朗读。
5、以小组活动形式,争取短时间内能背诵,小组派代表试着背诵(二)品一品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
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师:上课之前我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多媒体:xxxxxx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白板:刮奖刷)师:同学们猜一猜,杜甫笔下这一位酒仙的名字? 生:李白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看来李白“酒仙”的称号可真是深入人心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来自诗歌界泰斗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多媒体:课题及教学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要做两件事,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学了他老人家多少名篇名句呀。
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学生齐诵李白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月下飞天镜,去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通过李白的诗这些诗歌,你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学生自由介绍李白,师作板书并补充。
)(白板书写: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师补充:大家的发言让我想到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行路难》课文讲义
《行路难》课文讲义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关于文体: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3、解题: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4、重要注音、实词:叱咄(chì duō) 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媵(yìng)人衾(qīn)容臭(xiù)烨(yè)然(yùn)袍敝衣嗜(shì)硕(shuò)皲(jūn)裂绮(qǐ)冻馁(něi)谒(yè)撰(zhuàn)贽(zhì)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买)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汇(借)3.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4.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5.尝趋百里外(曾经)6.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7.俟其欣悦(俟:等待)8.以衾以覆(衾:被子)9.寓逆旅(旅店)10.右备容臭(这里指香气)11.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12. 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13.走送之走:跑)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快步走)1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赠送)1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5、主旨: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行路难》优秀教案
《行路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在《行路难》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象征、用典等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象征、用典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仍积极进取的精神,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会觉得前途一片黑暗。
但是,总有一些人,他们在困境中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看看他在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2、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 年),李白离开长安之时。
当时,李白在长安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被召入宫中供奉翰林。
但不久后,他因得罪权贵而被排挤,被迫离开长安。
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李白心情苦闷,写下了这首《行路难》。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请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诗歌,赏析词句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几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课)教案
《行路难》(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2. 激发学生对《行路难》这首诗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欣赏《行路难》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好奇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行路难》的题目,提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期待和好奇心。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行路难》。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行路难》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行路难》的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2. 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李白创作《行路难》的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李白创作《行路难》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李白创作《行路难》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并进行讨论。
第四章:诗歌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行路难》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与人生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行路难》的主题,并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将诗歌主题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联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行路难》的主题,并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将诗歌主题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联系,并进行分享。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行路难》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拓展学习。
教学内容:1. 与学生一起总结《行路难》的学习成果,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拓展学习,推荐其他李白的诗歌或其他古典诗词。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总结《行路难》的学习成果,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9篇)
《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9篇)《行路难》教学设计篇1一、预习《行路难》二、正课1.朗读《行路难》。
2.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1.情境导入。
设计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是谁的诗句?这是杜甫称赞李白的诗句,只有李白才能当得起这样的称赞。
诗句的意思是说李白写起文章来,才华横溢,笔力万钧,诗作写成后,连天地、鬼神都为之惊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也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其在《行路难》中的心境。
设计二:播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及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及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
“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2.解题。
(1)《行路难》中的“路”是什么意思?明确:道路,仕途之路,人生之路。
(2)“难”字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3)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李白以此为题创作了三首诗。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3.作家作品。
(多媒体出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少年时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背景资料。
(多媒体出示)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3篇)
《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3篇)《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路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提起李白大家会想起那些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的经典诗歌不胜枚举。
李白最大的爱好是喝酒!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预习展示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背景资料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九年级语文下册《行路难》备课资料素材 苏教版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⑴,玉盘珍羞直万钱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⑶,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⑷,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其三】有耳莫洗颍川水⑸,有口莫食首阳蕨⑹。
含光混世贵无名⑺,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⑻。
子胥既弃吴江上⑼,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⑽?李斯税驾苦不早⑾。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⑿?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⒀?[9]注释译文【注释】⑴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闲来垂钓: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⑷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济,渡过。
⑸晋朝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篇:“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⑹《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索引》:“薇,蕨也。
”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⑺《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行路难》等(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诗词五首《行路难》等(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教课目的知识教课点1.进一步认识诗歌朗诵的技巧,并运用朗诵知识频频朗读五首诗歌。
2.经过咀嚼诗歌的语言,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必定的体裁知识。
能力训练点1.经过对诗词知识的认识,和语言文字的斟酌品尝,既培育必定的阅读能力,也为学生遣辞造句供给经验。
2.经过对诗歌境界的再加工,培育学生必定的想像能力以及鉴赏诗句能力。
德育浸透点1.经过诗歌的学习,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经过领悟诗歌的语言,培育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美育浸透点1.经过诗歌的朗读,培育提升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经过品尝诗歌的境界美、韵律美,以提升学生审美情味和创建美的能力。
学法指引朗读品尝、点拨指引要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经过频频吟咏,领悟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境界,并做到畅达地背诵诗歌,为加深领会诗歌感情内容供给靠谱的基础。
2.五首诗中,《行路难》艺术境地较难掌握。
《喝酒》艺术成就很高,故安排要点理解,其余三首相对浅易,略加点拨即可。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四人小组谈论诗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出反应诗歌境界的绘图。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诵训练:模拟广播电视播音员的朗诵,尽量读出平仄、缓和、仄急,并评出前三名。
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2.课前部署:任选一名诗人,采集他的诗文并尽量多地背诵该诗人诗文名句,教师略评诗人的风格。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32页PPT
谢谢!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7篇)
《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7篇)《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 3学习难点:学习目标2学习方法: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时支配: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
出示大屏幕。
我们来瞧一瞧这首诗的背景。
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伴侣举荐来到长安,预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理想的机会,不久李白患病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
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简单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比一竞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准下列字的音樽箸塞歧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篇2《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同学的古诗鉴赏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盼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简单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乐观追求抱负的坚韧精神。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盼望的思想境界。
四、教学过程1、老师课件展现下列诗句,引导同学复习旧知,过渡到新学问:(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行路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行路难》是唐代诗歌李白元代的组诗作品,共包含三首诗作。
此组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又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了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以下是整理的行路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行路难》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多马尔坦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抄写全诗。
3.感悟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思想觉悟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猛烈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常常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教学实录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克敌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齐齐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诵读,把握感情波澜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吟唱。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一生读,师带头鼓掌,全班掌声。
)师:字正腔圆,掌声是中学生对你的赞赏。
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应该应还可以再长一点。
(一生积极主动朗读课文,全班掌声。
)师:我觉得节奏有点小问题。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下《诗词五首》之《行路难》教学课件(74张PPT)
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行 路 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 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 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 物的事业。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写器皿贵重
写酒馔佳美
“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 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 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可见“巧铸灵运”之妙。
行 路 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 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 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李白醉酒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家仙。
教学目的
⒈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⒉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⒊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导入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学 习古诗词要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
思,记住其中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
诗句,能够背诵。
李白图片
太 白 醉 酒 图
朗读课文: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闲来: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复:忽 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 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教学参考
真正的难过是不可言说的,说出来了就不是情而是理了。
本诗藏有辞之韵味,不妨在“地、命、宽、石、躅”后各加一“兮”字,然后品读之。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的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
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
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
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
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
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诗开头两句以倾水于平地而水流的方向各不一致来比喻人生贵贱与遭际的各不相同。
这虽然是从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而来,但究其本,却与当时玄学与佛学争论中的说法相通。
《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刘尹曾以泻水于平地各自流漫来回答为什么人都承受天地的禀受而人性又有善恶不齐的问题,这在玄学清谈中一时谓为绝答,表现出高度的智慧。
而当时的思想家范缜在其著名的文章《神灭论》里,为驳斥佛学神不灭论以及有关命运的有关问题时,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飘茵堕溷”的比喻,他认为人生的命运为什么有区别,就如一棵树上的花同开在一枝,随风而堕,花飘
落在茵席上就有了富贵的好运,而坠落在粪坑里则有了低贱的命运。
第三、四句承接前面的说“命”而来,但却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反叛与抗争。
既然人生有命,各相殊异,但为什么就不可改变呢?难道就只有认命而长吁短叹并愁苦终生了吗?人不应该服从于命,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写命运,这正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一种呼喊。
《南史•鲍照传》中记载,鲍照曾拜谒临川王刘义庆,知道他赏识有才之士并正在网罗人才为自己服务,就想向他献诗言志,有人以鲍照地位卑下为由要阻止他献诗,鲍照勃然大怒,说“大丈夫岂能藏着掖着自己的才智,是兰是艾让人辨不清楚,从而终日碌碌无为呢?”于是大胆献诗,终于因展示其才能得以冒头。
从此诗不能叹愁怨愁的描述当中我们可看到鲍照在宣泄这种为出身所困的闷愁。
五、六句是写自我的宽慰,但酒亦不能宽愁,举杯之时高歌《行路难》时也因愁闷塞胸而无法再唱下去了。
这就更反映出要有志之士认命是难的,以酒浇愁也是无用的,这种出自心底的痛苦又是谁能了解的呢?
七、八句继续着泻愁的路子写下去,再次表达他对不公正现实的愤怒。
为什么不能自宽,正是人不是没有生命感觉的树木与石头,他有生命就有感情,就有悲愤,就要呼喊。
“心非木石岂无感?”浸透着诗人的悲辛酸苦,是一种久积心底悲愤与不平之气的爆发与发泄。
但在诗的结尾他却强将怒火压下去,轻轻地道出一句“踯躅不敢言”,要言愁而不敢言愁,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政治是多么压抑。
李白在遭受谗毁而被挤出长安时,也仿鲍照写作了三首《行路难》,其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行动描写以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呼喊,也饱含着不可压抑的愤激之情,层层叠叠的感情变化也如鲍照一样展示出诗人强烈的苦闷和倔强的性格。
鲍照生活在一个讲求门第出身的时代。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末出现的选官论族性的思想,经历曹魏、西晋的发展,在东晋、南北朝初期达到鼎盛,并于南北朝末期开始衰败,于唐末彻底消失。
门阀制度下,选拨官员不依据才干品德,而门品的高下,血统的贵贱成了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出仕的人限于门第特别高的家族。
因而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奇特现象。
出身名门的势族,
无须努力、无须才华便可坐致公卿,而寒门庶士极少有获得高官的机会。
门阀制度成为寒族通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堵高墙,难以翻越。
当时士人依旧沿袭东晋士族“清望”的风气,讲求一种雍容优雅的生活态度。
即使心中对功名有热切的渴求,也要装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气度。
而鲍照低微的出身没有充“清望”的条件,他不能也不愿虚伪的掩饰自己,而是主动“贡诗言志”,表达自己强烈的进取之心,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干谒躁进”的方法。
鲍照在深知这样的做法被士族们所不耻,但他仍直率地表达其对功名怀有的近乎于飞蛾扑火般的热情。
他不顾世俗的偏见,竭力地张扬自己,展现个性,“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六首,主要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外形动作来表现内心的焦虑不安。
尤其是第二句中三个连贯一气的动作非常精确而传神地刻画出壮士失意的内心痛苦。
接下去的“丈夫生世”二句,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倾泻出来。
一个“几时”、一个“安能”,说得分外沉痛,分外激愤。
以上四句写诗人备受压抑的精神状态和内心反抗。
下半段则用亲切的语调描绘“弃檄罢官去,还家自休息”的情景。
最后诗人由古代圣贤的厄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扼腕长叹:“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激愤中又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怅恨,显得异常沉痛。
此诗不以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
诗歌的格调悲怆而不颓唐,失望而不消沉,沉郁中有关洒脱,悠闲中透出不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自尊而孤做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