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宽带城域网技术实验指导书电科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局域网与城域网实验2-网桥模拟实验指导书
电子科技大学-局域网与城域网实验2-网桥模拟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2:网桥原理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网桥的工作原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MAC地址的自学习机制。
2、MAC帧的转发。
3、MAC地址表的管理。
二、实验器材PC机4台,网桥模拟软件。
三、实验分组每组4人。
四、实验原理1、网桥的运行原理网桥是MAC层的转发设备,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透明转发MAC帧。
网桥的基本运行包含MAC地址自学习、MAC帧转发和MAC地址表管理。
网桥的每个端口都设置为“杂散”模式,接收所有MAC帧,记录每一帧的源MAC地址以及该帧到达的端口。
网桥将其学习到的内容添加到MAC地址表中,形成动态表项。
如果表项已存在,则初始化计时值。
网桥根据帧中目的MAC地址转发帧。
转发策略如下:当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时,从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转发该帧。
当目的MAC地址为单播或组播地址时,网桥先查找MAC地址表,若能找到匹配项且目的MAC地址与源MAC地址在不同端口,则按表中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转发;若能找到匹配项但目的MAC地址与源MAC地址在同一端口,则过滤该帧,不转发;若找不到匹配项,则从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转发该帧。
每个网桥都有一个MAC地址表,主要表项包括:目的MAC地址、目的端口和状态。
MAC地址表表项分两类:动态表项和静态表项。
动态表项由网桥自学习MAC地址建立,具有生命期。
当生命期到,老化的表项将被删除。
静态表项由人工设置,不会老化。
静态表项的创建、修改或删除只能通过人工进行。
2、本实验网桥模拟软件原理本实验模拟软件使用Windows应用程序模拟了网桥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帧的转发、MAC地址表的形成与管理等。
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主机端软件,定义了与实际非常接近的帧结构,并利用IP组播技术,在应用层上构建虚拟的以太网环境,提供可用于模拟网桥工作原理的实验平台。
只需在主机上安装模拟软件,就可以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构建虚拟以太网环境:包括模拟网桥/交换机与主机的互连,网桥/交换机之间的互连与组网。
宽带IP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注意事项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构建网络拓扑图,所用接口自己选择,但是接口上的IP地址应按要求配置。
2、实验完成后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每人一份。
特别注意要回答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问题。
3、实验指导书中只给出了关键步骤,其余的步骤自己完成。
1BGP实验1.1实验内容●BGP的基本配置●BGP的聚合●BGP的路由策略1.2BGP基本配置1.2.1实验目的●掌握BG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1.2.2实验环境●Quidway系列AR28-11路由器4台,PC4台1.2.3实验组网图图1.11.2.4实验步骤1、在四个路由器上配置BGP协议,关键指令如下:[R1]bgp 100//启动自治系统100的BGP[R1-bgp]group as300 external//设置外部对等体组,名称为as300[R1-bgp]peer as300 as-number 300//对等体组对应的自治系统号为300[R1-bgp]peer 1.1.1.2 group as300//设置1.1.1.2为EBGP邻居在R2上同样启动BGP协议:[R2]bgp 300[R2-bgp]group as100 external[R2-bgp]peer as100 as-number 100[R2-bgp]peer 1.1.1.1 group as100[R2-bgp]group as300 internal[R2-bgp]peer 2.1.1.2 group as300[R2-bgp]peer as300 next-hop-local在R3、R4上采用相同的方式配置。
查看R1和R4的路由表,是否有对方loopback的路由信息?为什么?2、通过以下命令注入路由信息:[R1-bgp]network 5.0.0.0[R4-bgp]network 4.0.0.0再次查看R1和R4的路由表,是否有对方loopback的路由信息?为什么?3、在R1和R4上运行如下命令:[R1]ping –a 5.5.5.5 4.4.4.4 //以5.5.5.5作为源来ping 4.4.4.4[R4]ping –a 4.4.4.4 5.5.5.5 //以4.4.4.4作为源来ping 5.5.5.5能够ping通吗?如果我们去掉[R2-bgp]peer as300 next-hop-local指令,能够ping通吗?为什么?peer as300 next-hop-local指令的作用是什么?在R1上运行ping 4.4.4.4能够ping通吗?为什么?如果不通,还需要作什么配置?4、在上述步骤基础上,禁用R1的1.1.1.1接口,在R2上观察邻居R1的状态变为了什么?将R1的1.1.1.1接口重新启用,在R2上观察邻居R1的状态变为了什么?在R1上取消BGP协议,在R2上观察邻居R1的状态变为了什么?【提示】使用dis bgp peer命令。
《IPTV》实验指导书(模板)
实验三IPTV一、实验目的1、扩大通信技术的英语词汇量。
2、熟悉通信行业、广播电视、可视电话等专业术语。
3、了解科技文章的表达特点和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二、实验内容文章翻译IPTV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there has been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use of IP networks to deliver broadcast-quality TV. IPTV is a relatively recent buzzword having emerged only three or four years ago. In a nutshell, it means the delivery of television over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s. But for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which drives it to the market, IPTV means much more.For them, IPTV is an entirely new multimedia experience extending the borders of conventional broadcast television; it is an integrated, “all-embracing”media platform offering a bundle of diverse content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from a single provider over a single network to a single user device---all with a single payment. Why use 30-year-old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slow, unreliable, unicast communications to transport video? The answer is that IP is a magical platform to breed success and it has become totally pervasive. The second motivation is that IP can offer more functionality than traditional TV. The open, extensible nature of IP holds the promise of many more services in the future. IP infrastructure also can be leveraged to provide video telephony and remote monitoring, as well as new uses of video within applications that haven’tbeen thought of yet. The final factor that is emerging is cost savings.There are diverging views about what IPTV really means. To broadcasters, IPTV is simply a new emerging platform for distributing digital television channels to home consumers using a TV screen. To the telecom industry, IPTV is synonymous with a new broadband digital technology, offering voice, data and video. IPTV is complementary to existing satellite, cable and terrestrial systems, although in some cases it may become a vigorous competitor to them.So far, the telecom industry has merely been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such as voic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points. The telecom companies were not at all concerned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carried. They are now getting involved in IPTV as they facing decreasing subscriber revenues from their traditional voice and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They are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into the content-providing domain with no real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 in providing television services to the general public, simp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balance sheet and bring the customers back. Indeed, IPTV is beginning to look like a promising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for telecom operators.However, telecoms will have to resolve some major technical challenges. One problem is the end-to-end transmission quality due to limited network bandwidth which decreases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exchange cabinet. New modul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ADSL2+ and VDSL are being introduced, but the cost concerned is relatively high.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 may be quite a challenge, even if advanced cod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ITU/MPEG 4 or Microsoft VC1 are used. Furthermore, Telecom networks do not generally serve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and even millions of simultaneous users. A lack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which is currently the main obstacle to establishing horizontal markets and equipment inter-operability, is now being addres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PTV can potentially offer a myriad of new innovative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ser, many of which are already possible with digital television. The main differences come from the fact that IPTV uses a two-way communication channel, so the user can interact directly with the content and service provider. The interactive link between the provider and the user enables sending individual video streams to individual devices in the home at the user’s request, in contrast to the broadcast model where all channels are sent to all users all the time. Such personalized servi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particularly with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While the technical issues are not easy, they are not insurmountable.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issues, however, are a real nightmare. One of the outstanding issues is to determine which national regulatory body isresponsible for the regulation of IPTV services. This depends on the very definition of IPTV. Some countries consider IPTV a broadcast service and some a telecom service. Not only do the legal regimes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they are also different for telecoms and broadcasters.IPTV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ts market size is still small but it is growing rapidly. The prospects for the commercial success are great. The principle drivers for IPTV are the incumbent telecom and Internet companies. So far, broadcasters have been marginally involved in the IPTV process. It is now time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broadcasters, so that they can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the IPTV developments.三、实验步骤及要求1、首先,打开手机,在应用市场上搜索可以翻译文档的软件,然后将翻译软件先下载到手机上,然后打开软件。
802.16d宽带无线接入试验-实验室测试方案
802.16d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试验第一部分:实验室测试方案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2005年9月目录1. 概述 (1)2. 测试配置和环境要求 (1)3. 测试仪表和测试软件 (1)4. 测试项目列表 (2)4.1 基站(BS)设备 (2)4.2 用户站(SS)设备 (3)4.3 系统测试项目 (4)5. 测试方法 (1)5.1 无线收发器测试 (1)5.1.1 发射功率和功率容限 (1)5.1.2 功率动态范围及调整步长 (2)5.1.3 占用带宽 (3)5.1.4 发信频率容限 (3)5.1.5 发射机杂散发射 (4)5.1.6 频谱模板 (5)5.1.7 接收机门限电平特性及动态范围 (6)5.1.8 接收机杂散发射 (7)5.1.9 同道干扰 (8)5.1.10 邻道干扰 (9)5.1.11 自动功率控制(ATPC) (9)5.2 上联和下联接口测试 (1)5.2.1 10/100BaseT接口 (1)5.3 系统IP层传输性能测试 (1)5.3.1 吞吐量 (1)5.3.2 时延 (1)5.3.3 单载波吞吐量 (2)5.3.4 多用户站吞吐量 (2)5.3.5 IP层长时间传输性能 (3)5.3.6 V oIP业务性能测试 (3)5.4 系统功能测试 (1)5.4.1 带宽控制 (1)5.4.2 业务QoS (2)5.4.3 自适应调制功能 (3)5.5 IP/Ethernet协议功能测试 (1)5.5.1 VLAN功能(基于端口/优先级/用户) (1)5.5.2 组播功能 (2)1. 概述本测试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802.16d宽带无线接入设备进行测试。
本测试方案由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编写。
本测试方案由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对外泄漏。
2. 测试配置和环境要求测试环境:220V交流电源、48V直流电源测试试验室:MTNet机房。
3. 测试仪表和测试软件表 1 测试仪表名称要求测试项目备注SmartBits FE卡板、GE卡板系统性能和功能测试Agilent 86400 --- 射频收发器特性测试RF组件(电缆、可变衰减支持2~5GHz频段射频收发器特性测试器、连接头、分路器等)表 2 测试软件名称要求测试项目备注SmartWindows -- 系统性能和功能测试SmartApplication -- 系统吞吐量和延时测试系统吞吐量和延时测试SmartFlow --Chariot -- VoIP业务QoS测试第 1 页共 29 页第 2 页 共 29 页4. 测试项目列表4.1 基站(BS )设备BS 无线收发器测试项目见表 3。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实验指导
第12章《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实验指导实验一熟悉网络产品一、实验目的该实验通过访问Internet搜索有关介绍网卡、集线器和交换机的站点,了解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ATM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类型、功能、特点和价格。
二、实验环境已安装好的WIN 98或WIN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并可访问因特网;三、实验内容1、通过Web查询三类网卡的功能、特点和价格,并至少选择一种型号;讨论三类网卡所适用的局域网类型,以及各种局域网的特点2、上网查询集线器(Hub)的类型、功能、特点和价格,列出至少三种;3、上网查询交换机(Switch)的类型、功能、特点和价格,列出至少三种;4、上网查询路由器(Router)的类型、功能、特点和价格,列出至少三种四、实验步骤:1、通过Internet搜索查询网卡、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的功能、特点和价格,并至少选择一种型号;2、讨论上述产品所适用的网络类型,以及各种局域网的特点;实验二Windows2000的安装一、实验目的:1、掌握安装Windows2000时所需要的硬件条件;2、掌握安装Windows2000时安装方式的选择;3、掌握安装Windows2000时的相关知识点;4、掌握安装Windows2000时安装步骤。
二、相关理论:1、Windows2000的安装准备:(1)系统需求和硬件兼容性CPU:Pentinum133MHz或更快的处理器,并且每台计算机最多可以支持4个CPU;内存:建议至少256M,系统最小支持为126M,最大支持为4G;硬盘: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至少为1GB;显示器:VGA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网卡:一块以上的网卡。
(2)安装方式:1)升级安装2)全新安装三、实验内容:安装Windows2000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检查硬件配置是否符合要求;2)规划安装过程;2、安装Windows2000:1)将计算机的BIOS设置为CD—ROM启动;2)将Windows2000安装盘放入CD—ROM,重启机子;3)计算机先检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检测完后出现“欢迎使用安装程序”对话框,选择安装Windows2000这一选项。
《局域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局域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局域网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配置和管理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实验环境1、硬件设备若干台计算机、交换机、网线等。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1、网线制作学习并亲手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了解两种网线的用途和区别。
在制作过程中,掌握网线的排线顺序、剥皮、剪线和压线等操作技巧。
2、网络设备连接将计算机与交换机通过制作好的网线进行连接,形成简单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3、 IP 地址配置为每台计算机配置静态 IP 地址,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 服务器地址。
通过配置,使计算机能够在局域网内相互通信。
4、网络共享设置在局域网内设置共享文件夹和打印机,实现资源共享。
掌握共享权限的设置方法,保障共享资源的安全性。
5、网络故障排除模拟常见的网络故障,如网线接触不良、IP 地址冲突等,通过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和排查方法,找出故障原因并解决问题。
四、实验步骤1、网线制作(1)准备好网线、RJ-45 水晶头、网线钳等工具。
(2)根据需要选择制作直通线(两端线序相同)或交叉线(一端为 T568A 线序,另一端为 T568B 线序)。
(3)用网线钳剥开网线外皮,将网线中的 8 根线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
(4)将排好线序的网线插入水晶头,确保线芯顶到水晶头的顶端。
(5)使用网线钳将水晶头压紧,制作完成后使用测线仪测试网线是否连通。
2、网络设备连接(1)将制作好的网线一端连接计算机的网卡接口,另一端连接交换机的端口。
(2)按照相同的方法,将其他计算机也连接到交换机上。
3、 IP 地址配置(1)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
(2)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找到本地连接,右键选择“属性”。
Removed_电子科技大学局域网与城域网实验报告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交换机配置与测试实验课程名称局域网与城域网指导教师马立香学生姓名学号报告时间年月日分组实验是( √ ) 否( )同组成员姓名同组成员学号评分评阅老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了解通过console 口和telnet 两种方式访问交换机的方法,了解交换机端口各种工作情况和配置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测试,加深对交换机工作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1、通过 Console 口或 Telnet 访问以太网交换机2、关闭与开启交换机端口配置与测试3、交换机端口速率和链路模式配置与测试三、实验器材PC 机 3 台,锐捷以太网交换机一台,Console 口配置电缆一根,网线 4 根。
四、实验原理1 、交换机的配置方法配置交换机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包括:控制台、拨号、Telnet、TFTP/FTP、Web 和 SNMP。
本实验涉及通过控制台(console 口)进行本地配置,另一种是通过网络上的主机运行 telnet 进行配置。
下面是对这两种方式的描述。
(1)通过 console 口对交换机进行本地配置第 1 步: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 PC 机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 Console 口连接。
第 2 步:配置串口通信参数在 PC 机上运行“SecureCRT”仿真软件(进入 SecureCRT:“开始”→“SecureCRT Application”),设置具体的通信参数为:比特率9600bit/s、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无校验、无流控。
第 3 步:启动并进入配置命令行界面SecureCRT 参数设置好后,终端上将显示以太网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稍等片刻,出现命令提示符“xxxx>”(不同的交换机 xxxx 为不同的字符,),表示交换机启动完成。
之后可键入命令进入需要的配置模式,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或查看相关信息。
浙江传媒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全校课表
综艺娱 乐主持 人才艺 训练◇ 118(5,6 节)◇第 二实验 楼二楼 219◇刘 力军【 综艺娱 乐类】 [12人] 新闻播 音主持 ◇23(5,6 节)◇第 二教学 楼南402 ◇邱蔚 【新闻 社交类 】[62 人] 新闻播 音主持 ◇1,418(5,6 节)◇第
新闻播音主持◇ 1,4-18(7,8节)◇ 第二实验楼二楼 220◇陈蕾【新闻 社交类】[人] 综艺娱乐主持人 才艺训练◇118(7,8节)◇第二 实验楼二楼219◇ 刘力军【综艺娱 乐类】[12人] 新闻播音主持◇ 1,4-18(7,8节)◇ 第二实验楼四楼 420◇王一婷【新 闻社交类】[人] 新闻播音主持◇ 2-3(7,8节)◇第 二教学楼南402◇ 邱蔚【新闻社交 类】[62人]
09音表本1班
09导本 1班
现代舞 编导2◇ 118(5,6 现代舞编导2◇ 节)◇艺 1-18(7节)◇艺术 术楼 楼C103◇代琪【 C103◇ 无方向】[26人] 代琪【 无方向 】[26 人] 音乐剧 剧目排 演4◇118(5,6 音乐剧剧目排演 节)◇艺 4◇1-18(7节)◇ 术楼A五 艺术楼A五楼剧场 楼剧场 ◇罗颖【无方向 ◇罗颖 】[14人] 【无方 向】[14 人]
广电宽带 城域网技术 A◇1-18(3 节)◇第二 教学楼南 207◇陈柏 年【无方向 】[72人]
09文产本1班
09文产本2班
09制片本1班
音乐录音(实 践)◇1-18(1,2 09音乐编辑班 节)◇第一教学 楼南304◇石蕾 【无方向】[21 人]
音乐录音 ◇1-18(3,4 节)◇第一 教学楼南 505◇石蕾 【无方向】 [21人]
09英汉双语本 2班
口译◇4(7,8节) ◇第一教学楼北 220◇钱毓芳【无 方向】[34人]
广电宽带城域网技术试验指导书电科
《广电宽带城域网技术》实验指导书(电科)广电宽带城域网技术》实验指导书(电科版)陈柏年编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2012年6 月实验一 有线电视网络认知见习( 3 学时)、目的与要求1、掌握 CATV 网络的基本组成。
2、了解 CATV 网络的播出控制机房的基本 组成。
3、了解双向 HFC 网络的光链路。
4、掌握 HFC 接入的基本设备。
1、有线电视前端实验室 熟悉有线电视模拟前端的基本组成, 主要设 备的功能和信号流程。
2、HFC 网管实验室熟悉双向 HFC 光纤链路的组成,主要设备 的功能和信号流程。
3、数字电视前端实验室熟悉 HFC 接入的基本设备 CMTS 和 CM 的 功能和信号连接。
、实训场所1、有线电视前端实验室 2、HFC 网管实验 室三、实训内容和步骤3、数字电视前端实验室4、有线电视接四、实验报告及要求1、画出有线电视模拟前端的组成框图,简要说明主要设备的功能。
2、画出双向HFC 光纤链路的组成框图,简要说明光发射机和光工作站的功能。
3、画出双向HFC 简要框图,简要说明CMTS 和CM 的功能。
五、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1、课前预习:有关有线电视课程和HFC 网络的知识要点。
2、课后思考:进一步归纳总结HFC 网络的主要特点。
实验二数字电视前端实验( 3 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基本设备组成和配置连接。
2、掌握复用器及网管系统的操作与应用,了解PSI 信息的结构、PID 再映射等相关内容。
3、掌握CAS 系统加解扰、加解密的原理。
4、了解EPG 系统的操作与应用,SI 信息中主要表的原理与作用。
二、实验设备1、数字卫星接收6、混合器机7 、数字电视机顶2、MPEG-2 编码盒器8、监视器3、复用器4、加扰器5、服务器三、实验原理(一)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前端实验室的设备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主要由信源编码压缩、码流复用、信道编码、QAM 调制、网络传输及接收等几部分组成。
电子科技大学局域网与城域网实验报告四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VLAN配置与测试实验课程名称局域网与城域网指导教师马立香学生姓名学号报告时间年月日分组实验是( √) 否( )评分评阅老师一、实验目的通过在交换机上实际配置 VLAN 并进行测试,熟悉基于端口划分 VLAN 的基本配置方法,理解划分 VLAN 的目的以及 VLAN 的作用。
加深对 VLAN 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单交换机 VLAN 的配置与测试2、跨交换机 VLAN 的配置与测试三、实验器材PC 机 6 台、锐捷以太网交换机 2 台、配置(Console)电缆 2 根,网线 9 根。
四、实验原理为了解决广播风暴和安全问题,IEEE802 委员会推出了VLAN(虚拟局域网)的规范。
通过划分 VLAN 可以将原来处于一个广播域的 LAN 从逻辑上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广播域,每个广播域彼此独立,这样就避免了出现广播风暴而导致全网瘫痪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要组建VLAN,必要用支持VLAN协议的交换机组网,具有相同 VLAN 标识的站点可以直接通信,而不同 VLAN 标识的站点间不能通过交换机进行通信。
划分VLAN 时,交换机给端口指派一个 VLAN,没有指派的端口默认 VLAN ID 为 VLAN 1,因此,在给某个端口指派 VLAN ID 时,不能指派为 VLAN 1。
同一个端口可以属于不同的 VLAN,即同一端口的一台主机可以属于不同 VLAN 。
在实现VLAN时,交换机的端口可以配置成不同的工作模式,通常有三种:即“access”模式、“multi”模式和“trunk”模式。
当端口模式为“access”模式时,此端口只能连接站点或非 VLAN 设备;为“trunk”模式时,只能连接支持 VLAN 的交换机。
在“trunk”链路上转发 MAC 帧时,除了默认为 VLAN1的 MAC 帧为非标记帧外,其余 VLAN 经过主干链路的 MAC 必须加上 VLAN ID 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电宽带城域网技术》实验指导书(电科版)陈柏年编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6月实验一 有线电视网络认知见习 ( 3 学时 )、 目的与要求三、 实训内容和步骤1、 有线电视前端实验室流程。
2、 HFC 网管实验室熟悉双向 HFC 光纤链路的组成 , 主要设备的功能和信号流程。
3、 数字电视前端实验室熟悉 HFC 接入的基本设备 CMTS 和 CM 的功能和信号连接。
四、 实验报告及要求1、 画出有线电视模拟前端的组成框图 , 简要说明主要设备的 功能。
2、画出双向HFC 光纤链路的组成框图,简要说明光发射机和 光工作站的功能。
二、 1、 2、 3、 4、 掌握 CATV 了解 CATV 网络的基本组成。
网络的播出控制机房的基本组成。
了解双向 HFC 网络的光链路掌握 HFC 接入的基本设备。
实训场所1、 有线电视前端实验室3、 数字电视前端实验室 2、 HFC 网管实验室4、 有线电视接入实验室 熟悉有线电视模拟前端的基本组成, 主要设备的功能和信号3、画出双向HFC 简要框图, 简要说明CMTS 和CM 的功能。
五、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1、课前预习: 有关有线电视课程和HFC 网络的知识要点。
2、课后思考: 进一步归纳总结HFC 网络的主要特点。
实验二数字电视前端实验( 3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基本设备组成和配置连接。
2、掌握复用器及网管系统的操作与应用, 了解PSI 信息的结构、PID 再映射等相关内容。
3、掌握CAS 系统加解扰、加解密的原理。
4、了解EPG系统的操作与应用,SI信息中主要表的原理与作用。
二、实验设备1、数字卫星接收机5、服务器2、MPEG-2 编码器6、混合器3、复用器7、数字电视机顶盒4、加扰器8、监视器三、实验原理(一)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前端实验室的设备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主要由信源编码压缩、码流复用、信道编码、QAM 调制、网络传输及接收等几部分组成。
编码及复用模拟图像和伴音经过取样、量化、编码成为基本码流( ES ) , 经过压缩成为传送码流( TS ) , 再进行复用、调制和传输。
一般, 从信号流程来看,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可分为信号输入、信号处理、信号输出及系统管理四个部分。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实验室的结构是: 六功分器是把高频头接收下来的信号分成六路( 取其四路使用) , 三路连接到数字卫星综合解码器( TS 流输出) , 另一路送至数字卫星接收机( 视音频输出) 再经MPEG-2 编码器编码压缩( TS 流输出) , 将各路信号送至复用器进行复用, 复用后的信号经QAM 调制器调制后输出, 再经过混合器混合送至光发射机, 经HFC 网络传输, 在用户端经过机顶盒便可收看到有线数字电视节目。
( 1) 卫星传输信号源利用卫星的一个转发器传送多套数字压缩电视信号有单路单载波SCPC( Single Channel Per Carrier) 方式和多路单载波MCPC( Multiple Channel Per Carrier) 方式。
SCPC 方式的每个载波只传输 1 套广播电视信号, 一个转发器内同时存在多个载波, 特点是各套节目可在不同地点上星。
MCPC 方式的每个载波可同时传输多套广播电视信号, 特点是1个转发器只有1个载波, 频带和功率的利用率较高, 多套节目要经复接后在同一地点上星。
( 2) 数字卫星接收机( SCOM 共40 台)数字卫星接收机, 又称QPSK 综合接收解码器IRD( Integrated Receiver Decoding) , 主要完成频道调谐、QPSK 解调、信道编码、解复用、MPEG-2 解压缩和PAL 编码形成全电视信号等功能, 对有条件接收功能还需加有系统控制和用户智能卡。
高频头对于C/Ku 频段的卫星电视节目可设置不同的本振频率,C频段为高本振而Ku频段一般为低本振; 因此要求IRD 具有频谱倒置功能以便接收不同频段的电视节目。
另外,还要求IRD既能接收SCPC信号也能接收MCPC 信号。
( 3) MPEG-2 编码器( V-SHINE8 台, Harmonic1 台)MPEG-2编码器是将模拟音视频(A/V)信号按照MPEG-2标准进行压缩编码, 然后转换成数字传输流( TS) 的一种设备。
模拟电视节目可用MPEG-2编码器压缩为2~15 Mbps, 一般采用6 Mbps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编码器具有视频实时数字预处理、时基校正等功能, 对各种类型和不同图像质量的PAL/NTSC 模拟电视信号按MPEG-2 的标准进行数字化编码, 产生标准的数字电视节目传输流。
( 4) 复用器( V-SHINE8 台, 汇视源EVRM MULTIPLEXER) 复用器是将不同来源如MPEG-2 编码器和其它多路单节目码流( SPTS) 或多节目码流( MPTS) 经过时分复用的形式复接成一路多节目码流( MPTS) 。
同时, 可对所有的PID 进行过滤和映射, 可对PSI/SI 表进行重新编辑和生成。
复用是数字前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所有接收到的信号以多个ASI 传输流的方式加到复用器的输入, 再将所需要的节目从传输流中提取, 然后再将提取的所有节目建立一个新的TS 传输流, 再加上附加信息以便引导机顶盒的正常接收和解码。
复用处理能够重新组织与更新它所取得节目的服务信息( SI) , 它可实现在1个物理频道上传输4~8套数字电视节目。
复用器能够经过前面板设置参数, 单独使用, 也能够由前端系统主控机经过以太网进行控制。
( 5) 加扰器( V-SHINE6 台, 汇视源EVSCR SCRAMBLER) 数字加扰器是DVB 广播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设备, 能够按照DVB 标准加扰算法对将来源于复用器的多节目码流( MPTS) 或其它单节目码流( SPTS) 进行DVB 同步加扰。
与条件接收系统( CAS) 相配合使用, 经过接收CAS 系统发出的密钥对输入的TS 的节目进行加扰, 实现数字电视节目的有偿广播和收视管理。
同时, 将其所连接的CAS 下传的ECM、EMM 等信息复用进码流中。
支持同密, 兼容多个条件接收系统, 允许多家的CA 系统同时接入。
( 6) 条件接收系统( CAS)条件接收系统是数字电视接收控制的核心技术保障系统。
条件接收系统的功能是只允许具有授权的用户使用相对应的业务, 而未授权或权限受限制的用户不能使用相关业务。
它经过对各项数字电视广播业务进行授权管理和接收控制来实现各项功能。
一般采用加扰控制字( CW) 加密传输的方式, 接收端利用智能卡进行解密。
CAS 能够按不同情况对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按时间、频道和节目进行管理控制。
( 7) QAM 调制器( V-SHINE8 台, QAM860-A 射频输出)QAM 调制器实际包括基于DVB-C 标准的信道编码和QAM 调制两部分功能, 有些也包括上变频。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QAM 调制是对经过信道编码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调制, 输出中频信号, 使其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 便于在有线电视模拟网中传输。
上变频主要是将调制器输出的数字中频( IF) 信号变为射频( RF) 信号后输出。
( 8) 电子节目指南( EPG) 系统电子节目指南EPG ( Electronic Program Guid) 是指在符合MPEG-2的TS传输流中插入DVB标准定义的业务信息SI ( Service Information) , 使机顶盒( STB) 的综合接收解码器( IRD) 能够从TS 流中提取出节目提供商播出节目的列表和播出参数, 以直观的形式显示给数字电视用户, 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接收、选择数字电视节目。
基本EPG 信息是指完全能够用《数字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Y/Z174- ) 》中的网络信息表( NIT) 、业务群关联表( BAT) 、业务描述表(SDT)和事件信息表(EIT)进行描述的EPG信息。
在数字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能够加入辅助的SI信息,供机顶盒解码器的开发者来实现不同的电子节目指南的导航功能。
利用机顶盒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用户经过EPG不但能够接收普通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或图文电视节目, 而且, 还能够查看感兴趣的信息。
( 9) 用户管理系统( SMS)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SMS( Subscriber Management System) 是数字电视建设及业务开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是有线电视发展、直播卫星系统建立、数字付费电视业务开展中必须建立的运营管理系统。
SMS 系统应能实现用户资料管理、收费管理、业务设置、维护受理、统计分析、工单管理、客户服务、代理商管理等运营支撑功能。
除上述设备外, 实验室还配置了16路混合器1台( 使用9路) , 1 分8的码流分配器2台, SDH 网络适配器2套等。
( 二) 主要概念1、传输流( TS)传输流TS( Transport Stream) 是MPEG-2 规范的系统层提出的、对多路节目进行复用的两种方案之一( 另一种方案是针对可靠信道传输的节目流PS) , 主要针对非可靠信道的传输, 比如卫星信道、微波信道和CATV 信道。
传输流这种机制可将多路节目复用成一个流, 而且, 同一节目还能够包含多个视频和音频流。
组成传输流的是一系列连续的数据包, 简称TS 包。
TS 包的长度固定, 一般是188字节。
如果在这种TS包的尾部加入16字节的RS纠错码, 则包长为204 字节。
传输流的形成过程是: 组成节目的视频流和音频流经过基础流编码器之后, 形成基本流( ES) , 每一路视频流或音频流对应一路基本流。
基本流经过打包, 形成打包基本流( PES) 。
每一个PES包都有流标识、用于视、音频解码和播放同步的时戳。
PES包和其它的数据、控制信息经过复用器,形成TS包。
每一个TS 包都有一个包标识PID, 同一基本流对应的TS 包, PID 的值相同。
TS 流就是经过对各个基础流分配不同的PID 号来唯一的标识各个不同的基础流、信息表和其它数据。
每一个TS包最多只能传输一路基础流的内容。
为了实现众多编码器与解码器直接的时钟同步,防止解码器的缓冲发生上溢或下溢,在系统流中加入了一个精确的系统级时间参考值,在TS流中,时间参考值称为节目参考时钟(PCR)。
在解码器端,当检测到本地系统时钟和PCR所表征的时钟不一致时,解码器将调整本地系统时钟。
2、网络(network)一个传输系统,能够传输一组MPEG-2码流。
网络使用network_id 来进行标识,不同运营商所运营的网络,对应的network_id 不同。
3、业务(service)在广播者的控制下,能够按照时间表分步广播的一系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