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导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上-《论语》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上-《论语》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选读三:《论语·八佾》
总结词
阐述礼乐文化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详细描述
该篇主要讲述了礼乐文化对于道德修养的影响,强调了遵循礼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03
《论语》的解读与思考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仁”
总结词
深入探讨《论语》中“仁”的内涵,理 解其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含义和价值。
VS
详细描述
在《论语》中,“仁”是一个核心概念, 涵盖了道德、人格和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它涉及到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同情, 以及自我修养和内心的平和。通过深入解 读“仁”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 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 活和人际关系中。
如何正确看待《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
批判性继承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应以批判性思维看待《论 语》中的思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促 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以开放的心态面对《 论语》等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应 对《论语》等文化经典进 行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需求。

《论语》在现代社会的争议与挑战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论语》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存在冲突,引发关 于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讨论。
文化保守主义与多元文化
《论语》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面临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如 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实现文化创新成为重要议题。
曲解与误读
《论语》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曲解或误读,导致一些人对儒家思想 产生负面印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 级上• 《论语》选读 • 《论语》的解读与思考 •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 《论语》的争议与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环节三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请你谈谈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学习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法
指导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论语(lún) 说(yuè)愠(yùn)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ɡ) 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ɡ)
笃志(dǔ) 逝者如斯夫(fú)三省(xǐnɡ)
2.词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结合课下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结合课下注释正确翻译课文。

3.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体会《〈论语〉十二章》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习重点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结合注释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资料《论语》简介:《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首创语录体。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的意思。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而且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方法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朗读。

我们现在也应该重视朗读,文言文的学习更应该重视这个过程。

反复诵读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也唤起了情感,这是不争的事实,诵读有助于记忆,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曾子等古代先哲,“子”是他们的名字吗?你知道“子”的含义吗?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论语》 见贤思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论语》 见贤思齐

阅读《论语》见贤思齐教学设计邢台县将军墓中学高晓伟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论语》的阅读兴趣。

2、初步积累一些阅读传统经典的方法。

3、在阅读中,通过对比正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于《论语》的阅读兴趣教学难点:在阅读中,通过对比正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

教学过程一、导入借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导入,阅读就是利用书籍这个阶梯攀登的过程,攀登的高度取决于书籍也取决于阅读,要多读经典,才能攀得更高。

引入《论语》。

二、了解常识多媒体出示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常识,学生朗读提取信息。

教师点拨经典阅读常识了解的“名、时、地、评、作”。

三、共同阅读,解读分析明确孔子是大教育家,《论语》很多都是对于学习的论述。

1、分析学习的原因多媒体出示有关的三则,指导学生重音朗读的方法。

扣住一个“说”字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好处。

2、明确学习的态度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四则,学生重音朗读。

教师点拨:第一则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生思考:学习应有什么态度,发言。

3、了解学习的方法多媒体出示有关的三则,学生重音朗读。

学生思考:学习应有什么方法,发言。

教师点拨第三则,重点扣住“愤”和“悱”两个词以及老师启发的时机,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要自主,要肯于钻研。

利用一个“复”字,分析出要扎实。

4、明确学习的精神多媒体出示有关对话一则,教师重音朗读。

教师点拨“一以贯之”,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四、见贤思齐,反观自我对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章?为什么?孔子说“见贤思齐”,结合你平时的学习,写一写自己平时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和大家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向贤者看起。

学生反思,发言。

教师点评。

五、拓展引导,激发兴趣一部《论语》博大精深,不只是论述学习,还设计“修身”“处世”甚至于“治国”,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六、回顾主题,总结赠言出示于丹的话,把“多阅读经典在名家的经典中品味人生,完美人生!”送给学生。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人教版】2015-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5课《论语十二章》(共64张PPT).

【人教版】2015-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5课《论语十二章》(共64张PPT).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 者七十二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 体会,做到这样的程度,(就)可以凭借这一点成 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掌握知识的必要性。
子曰:“学而转不折思则罔,迷思惑而不转学折则殆。”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学习方法 第1、2、4、5、12章
学 习
论 学习态度 第7、9章



》 十
修身做人
第1、2、6、8、11、12章
了 更
二 章
珍惜时间
第10章
好 地
自我报告 第3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经典著作《论语》导读教学目标:《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清楚名著导读的结构安排: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教师补充介绍孔子的十大贡献第一、文化上的贡献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

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

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

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

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

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

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导读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一——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

2、了解孔子身世、经历、思想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2、通过幻灯、视频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基本情况2、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教学设想《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学生会有一定畏难情绪,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故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二、孔子身世及生平1、出生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

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

《论语》导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论语》导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从矣。”
名著导读《论语》
——汉 董仲舒 56
1、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 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
……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
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
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 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0/9/27
名著导读《论语》
22
二、孔子思想
2020/9/27
名著导读《论语》
23
《论语》是一部 __语_录体散文集, 是孔子的__门_人和 ___再_传_弟_子所辑
录的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录。宋儒把
《论语》和《__
②设有孔庙却无孟庙
③同样出身贫贱,父亲皆早亡, 但人们却赋予孔子“高级”的出 身。
当仁不让 仁者无敌
姓 名
相同点
不同点
个性 社会 原因 原因
孔 子
① 儒家圣人 宗旨相同 生
轻松 愉快

孟 子


关注教育 度
言传身教
凡事 紧张
对 人 性 的 看 法
性恶 来自 先天
人性 本善
对 礼 的 看 法
高度 重视
❖五.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 道德理性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 地守礼或合乎礼。
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孝悌之道 孝亲尊长
“仁”为根
以德
基,内核 忠恕之道 严己宽人
服人
(德治) “礼”为 君臣之义,父子之道,
形式,外化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论语》简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简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简介一、《论语》的命名《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⑴“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⑵“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他的。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二、《论语》的篇章及作者《论语》是由20篇断片的篇章集合而成,每一篇章以开头两字为本章题目。

篇章之间的排列没有一定的道理,即便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从整体看来,这些篇章绝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因为在仅仅20篇章中,出现了多次重复的章节。

其中有字句完全重复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又重出现于《阳货篇》;又有基本重复的,如“君子不重”一章,同是讲君子之德,先见于《学而篇》,后《子罕篇》载“主忠信”以下十四个字,《颜渊篇》又载为“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这种现象的出现盖是因孔子对不同品性的提问者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

至于最后的编定者,学者们多疑心是曾参的弟子编定的,具体理由可参考杨伯峻先生所撰《论语译注》之导言。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6-30.)三、内容阐释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主要阐释如下:1、《论语》论“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

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

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

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
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孔 庙
祭 祀 孔 子 的 地 方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
专用墓地
孔 子
孔 府







为什么要学习《论语》呢?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 的内容,例如为学之道和修身之道,在今天都是可 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意义。
与孔子有关的典故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 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 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 地方,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 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 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
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
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
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正当手段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几个 走 一定
选择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学习
❖ (17)学而不思则罔()
❖ (18)思而不学则殆( )
❖ (19)人不堪其忧( )
❖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词语解释
❖ (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22)饭疏食饮水( ) ( )( ) (23)曲肱而枕之( ) ❖ (24)于我如浮云( ) ❖ (25)必有我师焉( ) ❖ (26)逝者如斯夫, ( ) () ❖ (27)仁在其中矣 ()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 (29)博学而笃志( ) ❖ (30)切问而近思(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品味语言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16.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生字新词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边)
贤:高尚 陋巷:简陋的住所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忍受
段落结构
《论语》十二章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论语》十二章谈的是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 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因此,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 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子:孔子 而:进而,然后 亦:也 说:通“悦”愉快
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词,它
乎:语气词,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知:了解
而:但是
愠:愤恨、恼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教学简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

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

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

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7. 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8. 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八、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 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 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为所欲为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3.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 在启发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 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 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如知而为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因此愤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论语〉十二章》,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导读一——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

2、了解孔子身世、经历、思想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2、通过幻灯、视频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基本情况2、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教学设想《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学生会有一定畏难情绪,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故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二、孔子身世及生平1、出生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

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

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2、生平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

艰难的童年: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

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青壮年时期: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

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

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

周游列国时期: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晚年时期:58岁,孔子回到鲁国。

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但政治上得不到重用。

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

三、孔子思想及贡献影响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用,乃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仰望着那高耸的山峰啊,真让人向往!放眼那通天的大道啊,不禁也要迈步前行!”即使自己到达不了那么高那么远的地方,然而心里却是向往着它!我读了孔子的书,想象他的为人也是这样的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33、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

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

”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

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四、介绍《论语》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介绍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文化不高,从贫贱之时就跟着赵匡胤混.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而赵普为相.赵匡胤就勉励赵普要多读书长见识.赵普当时已经四五十岁了,他还真认真去读.据说他把书藏在一个小箱子里,每天都读,读完依旧藏在箱子里,还不让人看,家里人都很奇怪.一段时间之后,赵普处理问题又快又好(政治能力显著提高).赵普死以后,家里人打开他的箱子,一看,原来里面的书只有半部<论语>.3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4出自《论语》的成语∙巧言令色一言以蔽之三十而立温故而知新既往不咎一以贯之∙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三思而后行是可忍,孰不可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举一反三五、关于孔子的故事六、播放视频《孔子的一生》七、结束语孔子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

他的伟大贡献在于他把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加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提出"仁"的理念,高扬仁爱与和谐的思想,用以提升和深化已有的礼乐文化,在这种文化影响之下,中国成为讲文明、守信义的礼义之邦。

孔子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内部多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不断融合,为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和互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论语》导读二——孔子的弟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弟子的有关背景资料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2、了解孔子的弟子的身世、经历、作品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孔子弟子的有关背景资料,学习孔子与学生相处的情景片段2、通过幻灯、视频引发学生对《论语》对儒家学派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的弟子的身世、经历、作品及影响。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你知道其中的几个?二、孔子重要弟子介绍1.颜渊 --(前521年—前481年),名回,字子渊。

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门生。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

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

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

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

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少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

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

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

子路有较强的行政能力,曾做过鲁国季氏的宰臣,协助孔子“堕三都”,后来又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

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三十八次,是孔门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

3、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

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

《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

子贡对孔子的颂扬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孔子去世,子贡为孔子守墓长达六年之久。

子贡晚年居齐,直至终老。

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的学生。

为人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比较迟钝,孔子曾评价他说:“参也鲁”。

但孔子的“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是他首先揭示出来的。

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扬毅。

曾参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据说传世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汉代和《论语》一起升格为儒家经典。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

5、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战国初期鲁国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子思是孔子之孙,《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

伯鱼生及,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

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而《中庸》一篇亦为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渊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