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习分析第一则。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
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2.学习第二则。
译:“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明确:这一则表明了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教案及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及学案人教新课标版一.复习:背诵前两则以及课下实词。
二.新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四,五则1.朗读,翻译这三则,教师在黑板上归纳重要实词。
2.老师:何为“温故”,何为“知新”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新知识的呢?3.学生:反复阅读,反复练习。
4.老师:在复习的时候要动脑思考,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融会贯通,迁移的能力。
提问:那为什么说温故知新之后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呢?如果只是一味的传授,而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归纳总结提炼的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思考的重要性)提问:如果一味的思考是否可以呢?我们来看下一则5. 老师:“学而不思”在学习生活中指什么样的人,“思而不学”指的又是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举例子学生:前一种是书呆子,不会动脑思考;后一种是梦想家,没有行动。
学生:一种是非常用功的学生,一种是不努力,不用心的学生。
6.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平时学习时有没有这两种状况呢?你觉得这两种情况哪种更有害呢?(后一种更有害)为什么“思而不学”更有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如果一味的空想,等着天上掉馅饼,就会一事无成。
学生:如果只想不做,总是异想天开,就会一无所得。
7. 老师: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思考什么问题呢?这两则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我们要反思自己,平时是否做到了这两点。
8. 朗读背诵三,四则。
语文9. 齐读第五则,考虑一下,这一则写了什么内容?是否有不懂的问题。
10. 学生:我想到了两小儿辩日,孔子也有不知道的时候。
学生:圣人也不是什么都懂,我们平常人就不用装懂了。
11. 老师:说的很好,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做人要具备什么品质?(谦虚,虚心,谦逊)一个人,总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要实事求是。
提问:在学习中,同学们有没有“不知为知之”之时?怎样才算是懂,才算是会?12. 学生: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向别人请教,多做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并理解其含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的教材及其他相关教辅资料;2. 复制好《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 引导学生谈谈对《论语》的了解,并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二、学习《论语》十则(30分钟)1. 教师出示《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篇章;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并向整个班级分享;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分享内容,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
三、思考与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每则经典语录对自己的启示和意义;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写出一段与之相关的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并展示给全班。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点评;2.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的价值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论语》剩余的篇章;2. 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思考和拓展。
同时,通过写作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论语》的深入思考。
但是,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了十则经典语录进行学习,可能会有其他经典语录被忽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在山的那边》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 十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一、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之称。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倡导施行“仁政”。
二、《论语》简介:《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学子的人生教科书。
《论语》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格言体),仅指明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对象。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一种是圣诞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的回答,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不写。
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
一种是什么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三、文意疏通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字词:⑴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教材注释)⑵学: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繁体字写作“學”,形声字,上部表示双手建造房屋,下部的“子”字,表示小孩在屋内学习。
因此学习的主体是小孩(学习者)。
联系《广雅》和《说文》的解释,前者说“学,识也。
”后者说:“学,觉悟也。
”可见,古汉字“学”的含义,明显指代通过脑力活动、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或经验的行为,绝不等同于我们现代的“学”概念——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⑶而:并且,而且。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则(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则(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法指导】1、这是同学们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2、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市)人。
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宋朝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自主学习】1、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你能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吗论.语说.愠.三省.传.不习罔.殆.诲女.是知.也凋.恕.业.亦.矣.已.己.【合作探究】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一)、第一则1、重点词语:时:习:说:朋:知:愠:君子:2、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为:3、翻译本则:(二)、第二则1、重点词语:吾:日:为:谋:忠:交:信:传:2、固定句式:“不……乎?”译为:3、翻译本则:(三)、第三、四则1、重点词语:故:新:知:可以:为:罔:殆:2、翻译三、四则:(四)第五、六和七则1、重点词语:⑤诲:女:①知之:②知:为:是:③知:⑥贤:齐:焉:内:自省:⑦三:行:必:焉:择:其:善者:从:改之:2、固定句式:⑤“……也”译为:3、翻译这三则:⑤:⑥:⑦:(五)第八、九和十则1、重点词语:⑧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可以:⑨然:凋:⑩其:恕:欲:勿:施:于:2、翻译这三则:⑧:⑨:⑩:【拓展延伸】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当堂检测】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
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导入法)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50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1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二、教学设计1、导入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2、板书课题。
3、介绍孔子及其《论语》4、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论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
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
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二)过程及方法目标诵读理解交流质疑教师点评全文背诵学以致用积累拓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
2.学生互相质疑法。
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
(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
3.归纳、总结法。
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
4.教师评点法。
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5.延伸应用法。
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运用POWERPOINT系统◆学生课前准备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用时3~4分钟。
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说明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
进行简单应用拓展。
◆教学步骤(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一、导语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课题论语主备人 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文章大意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点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 难点 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 书、教参 学生准备 书教 学 过 程自备 补充集备 补充一.,导入1,作者作品介绍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
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人。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很大。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导语: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
三、正课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4,请学生翻译课文 ⑴,翻译方法指导:要弄懂每个字的含义;把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学生讲自己所了解的孔子介绍各家学派代表人现代双音节词;弄清虚词的用法;补充适当词语;调整句子的语序;揣摩句子的语气。
⑵,指名翻译课文,教师纠正。
2023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优秀3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优秀3篇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篇一一。
教学内容:《论语》六则二。
教学目标1. 结合书下注解理解文章内容2. 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三。
教学重、难点1. 在反复诵读中作独立思考,联系本人的实际,以加深体会。
2. 学习精美的表达。
四。
知识分析(一)孔子简介:这里只从《史记#8226;孔子世家》中摘录几条:(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仓库管理员),料量平。
”(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8)“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志,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关联。
(三)课文分析:1.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子,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讲解: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他们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在积累词汇、疏通文意中各组自主抢答、讨论质疑,在交流体验、归纳拓展中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修身做人进行自我对照,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有欠缺,今后有何打算。
学生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探究反思,所有学习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最后学生自主发言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做到当堂成诵,学会整体感知浅易文言文。
2.了解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课文意思,学会质疑问难。
3.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究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诸子百家及其著作名称;查阅孔子、《论语》及儒家学说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整理一些成语、格言;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流程一、导入。
师:“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名字和著作。
【让学生课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先秦文化对我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现在我们共同学习探究《〈论语〉十则》,一起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出示课题。
)二、课前激励。
全班同学按座位分为四组,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比一比、赛一赛。
三、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
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四、朗读比赛。
出示下列词句,每组派一名学生回答三道读音测试题,其他同学说理由并正音(音义结合),教师出示正确读音,然后根据正确率评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小组合作翻译
朗读、背诵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
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
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把握重点字词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小组合作翻译
教法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二、作家、作 品简介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具 学具 Ppt
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 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 听记
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二章(第 1
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论语》十二章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详解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 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 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 小组合作翻译 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 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 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 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 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 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 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 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 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 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 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 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容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 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 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默写。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讲授新课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达标反馈
提问常识
朗读课文
小结
布置作业:掌握常识、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二、讲授新课
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
可针对《十则》而言,这种方法又是最恰当不过的。
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没有超过吧,我想。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