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
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争论,大都与 实证主义相关。
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 科学。预先假定了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主义将科学看做是外在于科学之外的客观 存在的研究。即,对象不因为主体的介入而变 化——拒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解释学因素的发生。
实证主义五个特征:
范式的转移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的转移和创新。
C,“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新旧范式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差异到 无法相容的程度。
各范式里的科学家就象在两个不同的世 界里工作。
几个不同:研究方法、解答方式、知识 标准不同;两个世界里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可互相翻译。
第二,“语言”:既要命题由名称组成,一个 名称指谓一个对象。“语言图像论”——“精确 定义、理想、科学语言”。
第三,不可说的“神秘领域”。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可以 说这个世界,世界之外的领域我们没有语言去 说。
“对于可说的我们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说 的我们应当保持沉默”。
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 实证主义——孔德、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1,实证主义兴起:孔德、马赫
从近代实验科学开始至今,主宰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正统观念近400年。
孔德:16世纪开始在科学研究界占据主流。19世 纪孔德首先用“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词, 指称一种关于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论与世界观。
拒斥形而上“学”。(这个领域存在,但不可 说)
哲学就是语言命题意义分析。无意义的命题无 所谓真假。(如,“我说的话都是谎话”,属 于无意义命题)
影响:
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宣言书
1,科学界。如建构实在论。 2,文学界。如作品意义分析。 3,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界。如,摩尔的
科学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潮
科学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潮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的本质、方法和价值的学科,而实证主义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潮。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应该以实证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建立知识体系。
本文将探讨实证主义思潮的起源、核心观点以及其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实证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维也纳学派,该学派由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施利克创立。
维也纳学派强调科学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形而上学的干扰,以实证为基础进行研究。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科学结论。
实证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验证主义。
验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应该通过经验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只有那些可以被观察到或实验得到证实的理论才是科学的。
这种观点强调科学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摒弃主观偏见和信仰。
另一个核心观点是概括性原则。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概括性。
他们认为,科学理论应该能够解释和预测各种现象,而不仅仅是特定的情况。
只有那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理论才是科学的。
实证主义还强调科学应该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
科学研究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价值判断,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研究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追求个人或社会的利益。
实证主义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实证主义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
实证主义者强调科学研究应该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这促使科学家们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验证实验的设计。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原则。
其次,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形而上学的干扰,追求客观真理。
这对科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实证主义的思想使科学家们更加关注实证证据和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见和信仰。
然而,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实证主义过于强调经验观察和实验验证,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科学理论不仅仅是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还包括对现象背后机制的推测和解释。
此外,一些人认为,实证主义过于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忽视了科学研究中主体的主观参与。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种重视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的科学哲学思想,强调通过研究和实证验证来获得知识和理解世界。
在心理学领域,实证主义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运动。
本文将探讨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实证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实证主义强调观察和实证验证的重要性,这对心理学的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实证主义主张通过直接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得客观的知识,而不是依赖理论或推测。
这种观察和实证验证的方法在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行为主义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中。
实证心理学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以及对数据的量化和统计分析,致力于建立可靠和可重复的实证结果。
实证主义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只有可观察的事物才能被视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这一观点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实证主义主张只研究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而不是研究抽象或主观的概念。
在行为主义的框架下,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非常明显。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现象应该可以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解释和预测,因此他们强调研究行为的因果关系,并试图建立行为的定量模型。
此外,实证主义的概括和归纳推理方法也对心理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实证主义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证验证来建立一般性规律和理论,这可以促进心理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通过观察和统计大量数据,心理学家可以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理论。
这种归纳推理方法在实证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帮助心理学家揭示了多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然而,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和质疑。
有人认为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提出了过于严格的要求,忽视了心理学中主观和非可观察的现象。
例如,实证主义要求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忽视了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这导致在心理学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弥补实证主义的不足并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心理。
社会学方法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
社会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方法和原理,是社会学理论的基础。
在社会学方法论中,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三种主要的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证据和事实为基础的社会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社会现象的客观事实,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提出了“价值中立”的观点,即社会科学家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主观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二、解释主义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和可能的意义。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客观事实,而是具有复杂的含义和内涵。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关注社会参与者的主观意义和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客观的事实。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客观观察。
三、批判主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的阶级、权力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通过批判分析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主要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的阶级、权力和不平等问题。
不同的方法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研究重点,但这三种方法论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家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论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重要方法。
借助这些方法,社会学家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进行实证研究、解释分析和批判反思。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这三种方法论的特点和应用。
四、实证主义的特点和应用实证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观察性。
实证主义
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结合实证主义中重经验的学说和符号逻辑学说,成为逻辑实证论。
符号逻辑就是将代数的方法和符号,应用在逻辑上。
这种理论运用逻辑,达成具有像数学那样明显和确实的结论。
什么是实证主义江怡:什么是实证主义--对它的一种史前史考察实证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中的重要传统。
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实证主义萌芽于17世纪的欧洲,18世纪后逐渐形成的所谓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表面对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刻的一致,即对关于世界的偶然知识与关于永恒之物的必然知识的严格区分。
在法国,由于受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19世纪的法国哲学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与法国哲学的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哲学传统,经验论,知识的区分,社会政治因素编辑本段更多理解综述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传统,“实证主义”通常是指关于人类知识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态度。
它不是去预先假设人类是如何得到知识的,也不提供关于知识的心理学或历史学的基础。
实证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套规则或评价标准: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陈述中的哪些内容是属于知识的范围,并为我们提供可以用来区分能够与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的准则。
因而,实证主义是一种规范的态度,关涉我们如何使用“知识”、“科学”、“认识”、“信息”等术语。
同样,实证主义的原则也区分了哲学和科学的争论中哪些属于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哪些又属于不可能得到解决或不值得考虑的问题。
[1] 起始时期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置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
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
西方传播学实证主义名词解释
西方传播学实证主义名词解释
通过对实证主义产生极其观点的论述,总结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然后以传播学的角度考察了实证主义的传播学研究。
关键词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传播学实证主义是一种以实际验证为巾心的哲学思想,它的创立者是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房椎隆£实证主义是对形而上学哲学的批判和反对,它注重用科学方法研究和探寻事实的变化,追本溯源。
一、实证主义哲学的观点实证主义义称实证论,中心论点是,要认识一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最关键的是观察事物,或者用感觉和经验。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开创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后,又在迪尔凯姆那里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并随之发展出逻辑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等。
实证科学是实证主义的根本基础,实证主义认为,尽管每个人的教育背景不一样,但他们验证感觉的经验和原则并没有过多差别。
孔德认为,实证科学必须要建立在事实之上,它的确认性得到广,泛认同,并且可以运用假说的手段把相关的所有事实关联起来。
二、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产生研究社会现象,方法十分重要。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产生,与经验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联系紧密。
经验主义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发展的基础,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继承了经验主义的基本研究方式,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事物只能是现象学的东西。
实证的意思就跟现象类似,是精确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以现象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发起点一直是孔德和后来的实证主义者倡导的,实证主义者要求科学知识是可以实证的,同时,主张经验为先,而不是通过理性去感知和把握素材。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被实证主义广泛运用。
什么是实证主义
什么是实证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指一种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强调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主张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可靠途径。
实证主义对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实证主义的概念和意义。
一、实证主义的概念实证主义是指一种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以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和知识。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可靠途径,主张从实证事实中推导出普遍规律和原则,以此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二、实证主义的意义1. 推动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实证主义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贡献。
2. 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实证主义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建立了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3. 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观念: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可靠途径,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观念,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4. 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实证主义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5. 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实证主义强调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和知识,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推动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的结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如何理解实证主义1. 实证主义是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是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以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和知识。
2. 实证主义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实证主义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实证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实证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它们对世界和人类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实证和客观分析。
它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世界。
实证主义者倾向于将世界看作是一系列独立的现象,而科学的目的就是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
在实证主义者看来,人类的观念和信仰也应该通过实证方法来检验,以确保它们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
唯物辩证法,又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以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事物。
它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
此外,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综上,实证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存在显著差异。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分析和经验实证,而唯物辩证法则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
名词解释实证主义
名词解释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流派,强调科学方法和经验观察在获取知识上的重要性。
实证主义关注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实证,通过经验验证和重复实验来验证科学理论的有效性。
它强调科学研究应该是客观、可测量的,并且理论和假设的真实性应该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来验证。
实证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也纳学派,该学派由数学家和科学家组成。
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观察,人们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进行实验检验和验证的观点才具有科学意义。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科学应该依赖于可观测的现象和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信仰、主观意见或超自然力量。
实证主义者对于理论的真实性提出了一种验证的观点,即只有在经验观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的预测相一致时,才能认为该理论是真实的。
当理论得到验证时,它就成为科学的知识。
然而,如果观察和实验与理论的预测不一致,那么理论就应该被修改或废弃。
实证主义者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排除主观偏见和个人立场的影响,并且必须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重复来验证其有效性。
实证主义者还主张科学研究应该使用可量化的测量和统计方法来形成可靠的结论。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哲学流派在20世纪上半叶达到了顶峰,但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实证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实证主义过于重视观察和实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知识获取,如哲学推理、人类价值观和个人经验。
实证主义者也受到了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的反证主义观点的挑战。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不能通过经验观察来证明,而只能通过对其假设和预测进行批判性检验来验证其假设。
尽管实证主义在现代哲学中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但它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验证的重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证主义的思想仍然对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观察和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数据收集和综合的方法上。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等提出。
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基本特征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中心论点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进化阶段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实证主义(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的概念解释如下:
实证主义,又叫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要是指“社会学研究者或社会科学家盲目模仿自然科学家(主要是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方法和语言,用自然实体、自然因素和自然规律来解释人类社会的思潮”。
传播学中的实证主义导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它是“以客观性、实证性、精确性为主导原则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
“实证即可检验、可验证、可证实、可重复。
”美国的主流传播学者(经验学派)大都沿用这种方法,把一切诉诸经验验证,强调归纳和经验,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推理验证,用此得出的理论或规律来解释一切传播现象,理论或假说只有被验证了才有意义。
实证主义的三个基本前提如下: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些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观性的科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够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实证主义的三个主要原则如下: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用于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不能随意变,以便为其他学者提供验证的手段。
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1实证主义
第一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一个声称以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哲学流派,也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所谓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最早的流派,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实证主义第一代代表主要是法国哲学家孔德、英国哲学家密尔和斯宾塞。
第二代叫马赫主义,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
一、孔德生平和著作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是实证主义创始人。
他生于法国蒙特彼利尔一个倾向保皇党、笃信天主教的税务官家庭,他的母亲比他父亲大12岁。
1807-14年(9-16岁)讀中学,14岁时宣布不再信奉天主教并在政治上由保皇派立场转向同情共和派,改采自由及革命的思想。
1814-16年(16-18岁) 就读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受到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教,就在这时,他已形成了社会要由杰出科学家来领导的信念。
1816年,因该校重新被保皇派控制,孔德被开除出校,但仍然留在巴黎学习,阅读了不少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著作,并曾一度担任家庭数学教师。
1817(19岁)年他成了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做了七年。
这时他的实证主义思想已开始形成,他在1822年写的《为了重新组织社会所必需的科学研究的计划》中就已勾画出了实证主义思想的轮廓,有些思想显然深受圣西门影响。
但两人在政治上和理论思想上又存在着严重分歧,后来终于决裂。
离开圣西门后孔德长期没有找到固定薪金的工作。
1818年(20岁) 和有夫之妇宝琳(Pauline)戀爱,并且可能育有一女露易丝(Louise)。
1825年 (27岁) 和Caroline Massin (马菘)结婚。
后來其妻數度離去。
他自认这次婚姻是「基于慈悲所作的判断」、「此生唯一的败笔」。
妻子首度離去。
孔德因而精神崩溃,住进療养院治療。
八个月后出院,但是并未痊愈。
曾跳塞纳河自殺未遂。
后來绝口不提此事,也不愿意和他的救命恩人見面。
1842年 (44岁) 和其妻子马菘终于离婚。
实证主义
本章概述
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第一节 实证主义概况
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
穆勒提出了著名的归纳四法,即求同法(契合法)、求异法(差异法)、剩余法、共变法,再加上求同求异并用就成了归纳五法。归纳五法是西方逻辑思想、特别是归纳逻辑发展的一个定社会的起源和性质的,是作为人性的体现的人的情感意志,也即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有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之分,个人本能表现为利己心,社会本能表现为利他心,前者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个人本能使人趋向保守,社会本能使人具有改革精神,因此应当使二者得到调和。
六 、实证的政治和宗教
五、社会学
孔德把按照实证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称为社会学,其任务是研究和发现社会现象的“不变规律”。社会学是最后出现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因为第一,实证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按照实证主义原则将各个科学部门统一起来,而只有建立了社会学,才能实现这种统一;第二,实证哲学还有实现社会重组的实践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关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知识,后者正是由社会学来提供的。孔德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实证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教育观名词解释:实证主义亦称“实证论”。
是一个在理性、科学和进步的旗号下宣扬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
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英国的斯宾塞也是主要代表之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乎同时产生于法英两国,50—70年代在法英两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得到广泛传播。
实证主义者宣称自己是“科学的哲学家”,只承认“实证的”(“确实的”)事实,即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认为它们是由人的主观感觉构成的,因此只承认主观经验,认为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也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列宁指出,实证论“就是哲学上的可鄙的中间党派,它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把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混淆起来。
在哲学上企图超出这两个基本派别,这不过是玩弄‘调合派的骗人把戏’而已。
”(《列宁选集》第2卷,第347页)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在教育上主张大量建立比较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义讲授的“实科中学”。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流派。
实证主义作为经验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
在这之前,I.牛顿D.休谟的经验论已涉及实证问题,而且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H.圣西门最初使用“实证主义”一词。
但严格地讲,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A.孔德。
从1830年开始,孔德陆续刊布其六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标志着实证主义的形成。
按照孔德的观点,实证主义从广义上说是由哲学和政治体系构成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一个庞大体系的目的;狭义地说,实证主义即是孔德创立的实证哲学。
孔德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从迷信或玄学到科学的过程。
当社会由科学家管理时,人们进入了现实的阶段。
科学本身是关于描述、推论和控制和问题;科学家从观察到的一些事件着手,通过描述,精确地推断出自然规律的规则,一旦那些规则被掌握,便可以反过来推测这些事件。
最后,当目标为描述和推断所操纵时,科学规则便对自然的可能性作出了控制。
所以,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把可以观察到的事件作为参考实体,而对那些无法观察到的事件避免作出为什么发生的解释。
如果对无法观察到的事件进行解释,那就可能使人回复到宗教或形而上学的迷信寿为,这是与实证主义背道而驰的。
后来,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对孔德的实证哲学加以修订,剔除了一种认识论的教条,提倡一种新的科学哲学体系,出现了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E.马赫认为,真正的科学是一种精细的现象学,即某人感觉的精确描述,包括这个人从那里发现的一些规律。
他反对把原子引入物理学和化学,并以一个实证主义者的口吻说:“你究竟看到了它吗?”到了20世纪,实证主义与B.罗素和A.N.怀特海的基础数学相结合,成为维也纳逻辑实证主我学派。
所以,历史上把实证主义分为两种:早期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又称新实证主义。
自孔德时代以来,实证主义者已分级对各学科加以组织。
从最古老和最基础的物理学到社会科学,每门科学都被认为可以还原到次一级水平,这样几乎所有科学都是物理学的分支。
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的关系
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的关系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验证和证实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
实证研究则是基于实证主义的理念,以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观点,强调只有通过观察和实证才能获得真实和可靠的知识。
实证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只有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才能得出客观和可验证的结论。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真实的观察和实证,才能确立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实证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观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强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实际观察到的数据,来验证或证伪某个理论或假设。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和客观的结论。
实证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实证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实证主义提供了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获取知识,而实证研究正是基于实证主义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证主义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得实证研究能够更加系统和可靠地进行。
实证研究也为实证主义提供了实证的依据和验证。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观察到的数据,从而验证或证伪某个理论或假设。
这些实证的结果可以为实证主义提供实证的依据,进一步验证实证主义的观点和理论。
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和支持实证主义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巩固实证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哲学的地位。
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循环的过程来描述。
实证主义提供了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的结果为实证主义提供实证的依据和验证。
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和进步。
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实证主义提供了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的结果为实证主义提供实证的依据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德进一步为历史研究的改进开出了药方。他指出, 历史研究的专门化倾向实际上把“历史降低到一大 堆互不连贯的描述,此外什么都没有的进步,在这 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描述中各种事件真正的来源全都 不见了”,这样的历史研究是不科学的。要改变这 一现状,就要让“想像系统地、直接地、持续地服 从观察这个办法,使被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去占领阵 地”。这样就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而历 史学家只要从得出的一般规律出发就可以推演未来。 他断言在社会科学和历史学领域内,也可以得出像 几何学结论那样可靠的结论来。
孔德的实证主义是在考察人类思辨历史的基础上建 立的。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思辨都经历了三个不同 的理论阶段,即神学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或抽象 阶段、科学或实证阶段。第一阶段是临时的和预备 的阶段,第二阶段是过渡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唯 一完全正常的阶段,人类理性的定型体制的各个方 面均寓于此阶段之中”。
古朗治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思想: 其一,历史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人类精神变化及人 类的进步”。他认为,哪里有人类生存,哪里就有 人留下的并烙上其精神印记的细微痕迹,哪里就有 历史;所谓历史就是描述人类精神变化及进步的正 统记录。
其二,历史研究应当涵盖所有的世纪。历史学要想 彻底了解不断变化的人,就不许将人放到人类生活 的所有时期去考察。 其三,史料不仅指档案文献的官方记录,也包括神 话寓言的虚幻的事物。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也是实证主义信徒,他师从兰 克,但在史学旨趣上却与客观主义史学有很大区别。 兰克史学注重政治军事史的研究,而布克哈特大多 是从艺术、宗教、建筑等文化视角来展现人类精神 的演变,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文化史家的代表。 布克哈特信奉实证主义哲学,但并不将历史学看做 是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学科,他说:“历史学科与自 然学科并不是同一回事,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逐 渐衰落都是以与自然科学不一样的方式进行的”, 历史研究的对象,即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精神及人 类社会的文化,是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解析 的,
实际上,孔德的实证哲学中,历史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 位置。在他看来,自然科学的各个部分都已进入实证状 态,唯独人文科学仍游离在实证科学之外。所以他的任 务就是要“把社会现象作为不可避免地遵循那能赖以进行 合理预见的真正的自然规律的东西来把握”,从而建立起 一套完整的实证科学体系,用自然科学来说明人类社会。 孔德认为,人只是生物界的一个类,同样受制于自然法 则;人类社会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延伸、一部分,同样 也收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这样一来,人类社会秩序本身 也就是自然秩序的“延续”而已,是与自然科学一样的科 学。此外,他认为研究人类历史必须依赖于自然科学原 理,并借助自然科学方法,历史研究的目的与自然科学 一样,就是寻求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规律。
孔德进一步指出,单纯的事实并不能构成科学,而 只能是科学的材料;真正的科学,也不是仅仅凭观 察就能完成;要认识科学,就需要构成实证精神主 要特性的“合理的预测”的引导。换言之,所谓实证 哲学就是在实证精神的引导下,对单纯的事实进行 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其规律,然后依据所探寻 的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就是实证主义哲学研究 的全部过程。
巴尔克是19世纪第一位将实证精神引入历史研究的 史学家。他认为历史知识是人类最高级别的知识, 对这一知识进行研究的史家绝不能把自己的任务仅 仅限定在琐碎的材料收集、考订上。
在他看来“历史学家的责任就是说明各民族的历史 进程都是有规律的,只有通过揭示因果关系来阐明 这种规律才能把历史上升为科学”,因此必须注重 对人类历史中规律的认知。
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规律,这符合19世纪的历史学 家渴望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的愿望,也适应 了史学科学化的进步要求。于是,史学家自觉或不 自觉地把实证主义思想引入历史研究中。在西方史 学界形成了名噪一时的实证主义史学流派。大体而 言,实证主义史家忽略了孔德哲学里的思辨部分, 而专注于他所倡导的方法。他们强调历史研究者必 须从文献与文献说揭示的事实入手,然后去依据科 学范形归纳出普遍的结论。他们主张,谨慎收集文 献,耐心研究比较,逐渐累积信息,这样就能揭示 出决定历史发展的法则。
巴克尔认为,人类社会也和自然世界一样,有着一 定的发展轨迹,具有特定的规律性,而要认知历史 中的发展规律,历史学家应当将历史看做自然科学, 并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需找规律。
他认为,历史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对研究对 象观察得越仔细,材料收集得越丰富,对历史事物 的认知就有可能更深入。对所搜集的材料,历史学 家应当进行必要的鉴定,区别其真伪,务必保持材 料的精确性。 巴尔克对单纯编辑历史事实和资料的著作非常不满, 他在《英国文明史》第一章开头就这样写道“叙述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人类活动的规律性证明,这些活 动受精神和自然规律的支配,因此必须对此两种规 律进行研究”,表明他的著作就是要寻求人类历史 发展中的规律,而不是单纯的资料汇编。他认为, 正统史学在材料收集、整理发面确实做出了很多贡
布克哈特强烈反对客观主义史学将史料考证当做史 学研究的唯一目的,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精 神及人类社会的文化,不应停留在史料考证层次, 而是要在史料基础上寻找蕴含在人的精神及人类社 会文化之中的“一个更高的必然性”。
特别要指出的是,布克哈特对历史哲学家所谓人类 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观点持怀疑的态度,他只承认 历史变化及历史变化的因果关系,不认可历史时代 有所谓先进、优劣之分。在他看来每个时代的精神 生活都是值得赞美的,都是人类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就此而言,布克哈特对历史所做的反思比当时盛行 的历史哲学思想要更深刻一些。
历史学科经历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的洗礼, 已经具有把握具体历史事实的真伪的能力;而依据 孔德的观点,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是有 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与自然学科的规律一样,是 可以被认知的;而历史学科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 考察就能像自然科学一样揭示人类历史之中的规律。 这是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对历史学科发展 的启示与影响。
背景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进步、科学实验和抽象规 律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使得人文科学 不满于西方古典哲学中那种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和 思辨的唯心主义,渴望通过对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 进行新的哲学概括与总结,从而摆脱近代西方哲学 思维方式的影响,实现自身的科学化、确定化。以 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应运 而生。
献,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多少见识,这其中最 关键的原因就是单纯的史料考证和收集没有揭示历 史发展的规律,无法给人类带来新的知识。 巴克尔认为历史研究只要从观察、考证具体事务出 发必然会导向历史之中的必然性----规律,即“观察 应当在发现之前,收集了事实才能发现规律”。
不足:他将某一学科的理论生搬硬套在历史资料上, 而溢出某种解释,结果使复杂生动的历史现象简单 化和僵硬化。这也正是当时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时代 局限性的最显著体现。
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实证主义史学无疑具有拓 新意义,它把史学从考核史实,记叙历史现象之学 引向探索规律,研究历史本质之学。英国史学家巴 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指出,20 世纪的史学有两大趋势,一是从研究个别和具体转 向研究普遍规律,把历史同社会科学作为最终以人 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二是历史学家的视野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扩展。追根溯源,这些都是以实证主义 史学为理论源头的。
与泰纳相似的是,法国史学家古朗治也主张将历史 看做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学科,但古朗治更以注重精 神研究著称。早期的古朗治相信历史研究就和数学 研究一样,只要把数学论证形式和逻辑原理运用于 史料分析,历史研究过程实际上就以完结。但在研 究古代精神史的过程中,他的史学观念发生了一些 变化,他认为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不会随着岁月 的流逝而发生变化,只需要简单的观察记录即可; 而历史学所面对的是在每个时期其所思所想都不一 样的人,历史研究需要不断地在历史长河中考察其 精神变化与发展。
溯源
实证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的重要传统,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 实证主义的思想在17世纪开始呈现最初形态,最主 要的代表作实笛卡尔的《方法论》、《第一哲学沉 思录》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到18世纪,休谟在西方近代实证主义思想的形成起 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实证主义哲学的真正鼻祖”。 而对实证主义哲学传统进行系统论证的则是19世纪 的哲人们。
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史学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 西方哲学派别,有称实证哲学。它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 孔德提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 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 成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 成为新实证主义。
孔德关于人类思辨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描述本身就表 明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曾明确指出, 实证精神代表着一种进步的精神,实证精神发展的 历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辨发展史,体现了进步的观念 和历史的规律。
孔德认为,实证主义科学研究包括两个步骤,首先 是确定事实,其次是发现规律。实证科学的事实必 须通过合乎科学纪律的严格观察才能够被确定,通 过对现象的观察,就可能发现事物诸现象之间经常、 重复出现的规律。实证科学的任务就在于此。因此, 作为“科学中的科学东西”的实证主义,也就需要对 各种实证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规律进行比较和 分析。
法国史学家泰纳也是实证主义哲学的信徒。他一生 醉心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确定历史学科的地位,把 历史学看做是一个机械学问题,而历史研究这是” 心理解剖学“。
而泰纳最大的史学贡献在于他突破了传统史学,尤 其是倡导政治军事史传统的兰克史学的影响,阐明 了“历史关心的不只是政治史,而是各个民族整个 的社会生活”。其史学研究的范围从古希腊到当代, 从文艺到政治军事等,涉猎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