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实验前必须预习,了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程,确保安全。
(3) 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与体会。
二、实验原理及材料1. 实验原理(1) 介绍本实验涉及的主要有机化学反应原理。
(2) 阐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现象。
2. 实验材料(1) 列出实验所需的化学品、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规格和保存条件等进行说明。
三、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 实验步骤(1) 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步骤。
(2)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2. 操作方法(1) 介绍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 说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 预测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和产品。
(2) 描述实验后废物的处理方法。
2. 实验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
(2) 引导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报告结构(1) 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分析等部分。
(2) 报告要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了。
2. 实验数据处理(1)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单位转换。
(2) 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如光谱图、色谱图等。
3. 实验总结与体会(1) 概括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表达对实验的感想和建议。
六、实验安全及应急处理1. 安全注意事项(1) 讲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
(2) 强调实验室着装、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要求。
2. 应急处理(1) 介绍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2) 明确实验室急救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七、实验仪器及设备1. 仪器设备介绍(1) 对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名称、型号、功能等。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 熟悉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操作。
2.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加热、搅拌、滴定等。
3.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保护实验室安全。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操作。
2. 有机化合物的简单制备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
三、实验步骤1. 了解并熟悉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如显微镜、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
3. 学会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方法,如熔点、沸点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2.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讲义,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3. 实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 实验结果要真实可靠,实验讨论要能反映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一、实验目的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技巧。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如醇的氧化、卤代烃的水解等。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如蒸馏、结晶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三、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讲义的要求,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利用提纯方法对制备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
3. 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验证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如防止气体泄漏、溶液溢出等。
2. 实验过程中要准确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等。
3. 实验中要用到有毒化学品,要熟悉其安全使用和处理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 实验报告要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数据准确。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内容: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鉴别技巧。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相关原理。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掌握测定技巧。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结构分析。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鉴定技巧。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多场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2024鲜版
2024/3/27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
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创新意 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要求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 真完成实验报告,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
6
02 实验基础知识与 技能
2024/3/27
7
实验室安全规范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禁止饮食、禁 止吸烟等规定。
通过观察质谱图中的离子峰位置、强度 和相对丰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的分 子量和可能的碎片结构。同时,结合已 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进一 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此外,还可 以通过多级质谱技术对复杂分子进行更 深入的结构解析。
2024/3/27
22
06 综合性与设计性 实验项目选讲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 鉴定方法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学习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方法的选择、产 物的分离和纯化等
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新的合成方法 和应用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
2024/3/27
红外光谱的解析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 型和官能团,如C=C、C-H、C=O等。同时,结合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可以 进一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20
核磁共振(NMR)解析方法
2024/3/27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结构和官能团。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有机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出醇和酚的概念。
2. 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a. 醇的结构特点:碳链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b. 醇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c. 酚的结构特点:苯环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d. 酚的性质: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a. 醇的化学反应: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b. 酚的化学反应: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仪器与药品: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恒温水浴锅等。
2. 实验步骤:a. 醇的性质1. 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3. 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4. 醇的氧化。
5. 多元醇与Cu(OH)2作用。
b. 酚的性质1. 酚的酸性。
2. 酚的氧化。
3. 酚的亲电取代。
(四)实验总结1. 总结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差异。
2. 总结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024教案有机化学实验课时计划
教案有机化学实验课时计划•课程介绍与实验目标•实验内容与步骤详解•试剂仪器与使用方法介绍•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提示目录•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指导•课堂互动与课后拓展活动01课程介绍与实验目标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本课程将涵盖基本有机实验操作、合成实验、性质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内容。
采用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030201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如加热、冷却、搅拌、萃取、蒸馏、结晶等。
掌握基本有机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新性尝试,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实验目标与能力培养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品安全急救与医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禁止在实验室吸烟、饮食、嬉戏等。
学生应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正确储存和使用化学品,避免化学品泄漏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实验操作时应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按照规范进行实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学生应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措施,如遇到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教师并寻求医疗救助。
02实验内容与步骤详解实验一:常压蒸馏操作实验目的学习常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不同沸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通过加热、汽化、冷凝、收集等步骤实现分离。
实验步骤搭建蒸馏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待蒸馏液体,控制加热速度;收集馏分,记录沸点范围;拆卸装置,清洗并整理。
注意事项加热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液体暴沸;冷凝水流向要与蒸汽方向相反;收集馏分时要及时更换接收瓶。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开展。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实验的根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别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预备-实验-记录-”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才能。
二.有机化学实验的根本规那么: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平安地进展,必须遵照以下规那么:1、熟悉实验室的平安规那么,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
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平安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假设有征询题应立即停顿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平安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展。
假设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展。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细心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防止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防止搞错瓶塞,污染药品。
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单调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防止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搜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平安关闭。
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平安知识:有机化学实验特别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假设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损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1)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实验二薄层色谱分离法(4学时)实验三萃取(3学时)实验四1-溴丁烷的制备(4学时)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4学时)实验六甲基橙的制备(4学时)实验七卤代烃的性质(2学时)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意义2、学习并掌握蒸馏操作3、学习并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沸点(boiling point, b.p.)——液态物质的蒸汽压与其所处体系的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物质处于沸点时:液态物质沸腾液态与气态平衡纯净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沸点沸程范围反映液态物质的纯度2、蒸馏(distillation)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过程常用术语:沸程始馏温度~终馏温度馏分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出液前馏分某一馏分之前的馏出液残留物最后没有蒸馏出来的物质蒸馏的用途:液体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测定化合物的沸点回收溶剂或浓缩溶液蒸馏方法:常压蒸馏适于沸点较低且比较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减压蒸馏适于沸点较高或较不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分馏适于沸点较为接近的液体化合物水蒸气蒸馏适于沸点较高(但有一定蒸汽压)、容易分解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样品:60 mL工业酒精,采用100 mL圆底烧瓶做蒸馏瓶。
沸程的记录:初沸温度:第一滴样品馏出的温度。
末沸温度:记录蒸馏结束前温度计显示的最高温度。
由于沸点受大气压力影响很大,因此沸点的记录一般需在后面记录当前的大气压力。
如水的沸点:100℃/760 mmHg。
(1) 100 mL圆底烧瓶中+30 mL工业酒精+磁石(2) 蒸馏装置搭建从从左到右、自下而上,拆除反之(3) 温度计位置,水银球上端与冷凝管下口相切(4) 先通冷凝水再加热、注意下进上出(5) 加热器温度95 -85℃,保持每秒1-2滴(6) 加热到温度计75 ℃时移开烧杯,接锥形瓶(7) 当圆底烧瓶内只剩0.5-1.0mL液时停止加热(8)记录初沸温度、末沸温度、量出体积数、计算产率注意事项:蒸馏装置的搭建顺序:从下到上,从左至右——即先固定蒸馏瓶的位置,再依次装蒸馏头、冷凝管、蒸馏尾管及接收瓶。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高中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高中教案
课程等级:高中
课程时长: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原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3.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观看有机化学实验的视频教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巧
3.教师演示常用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搅拌、加热、过滤等
4.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练习,如制备简单的有机物或进行有机物的鉴定实验第二课时: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根据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4.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评定学生在实验中展示的创造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
1.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视频教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3.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方案
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通过设立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一学期)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教学目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力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试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的产品的能力。
2.了解红外光谱等仪器的使用。
3.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此,我们首先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部分内容。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1-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哟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宾白感保持整洁。
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
1-2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
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①火灾的预防②爆炸的预防③中毒的预防④触电的预防三、事故的处理和急救①火灾的处理②玻璃割伤③烫伤④药品灼伤⑤中毒四、急救用具1-3 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装置一、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普通玻璃仪器二、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三、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四、仪器的装备1-4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一、玻璃器皿的洗涤二、玻璃仪器的干燥三、常用仪器的保养1-5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有机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有机合成,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合成路线的选择或设计。
会组合多个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精选例题,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合成人们需要的物质,使知识为人类服务,达到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求实、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重点、难点学会寻找有机合成题的突破口。
学会利用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寻找合成路线的'最佳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有机物合成有关的重要反应规律有哪几点呢?【追问】每一规律的反应机理是什么?(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后,提出问题)【投影】①双键断裂一个的原因是什么?②哪种类型的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醛或酮?③哪种类型的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烯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⑤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成环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补充。
学生活动思考、回忆后,回答:共5点。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②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醇的氧化反应;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⑤有机物成环反应。
讨论后,回答。
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踊跃发言。
答:①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
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②跟-OH相连的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③所在羟基碳原子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不饱和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非化学专业学生使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p ^p 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守则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有机化学必须做好有机化学实验。
为了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 试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的全部内容,并做好预习笔记和安排。
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有关的操作技术,熟悉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和装臵,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方能开始实验。
3. 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中不大声说笑,不擅离实验岗位,不乱拿乱放,不将公物带出实验室,借用公物应自觉归还,损坏东西要如实登记,出了问题必须及时报告。
4. 试验进行中,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5. 遵从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若有疑难问题或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报请教师及时解决和处理。
6. 应自始至终注意实验室的整洁。
做到桌面、地面、水槽和仪器四净。
7. 公用仪器、药品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用完后立即归还原处并保持其整洁。
节约水、电和药品。
严格控制药品的规格和用量。
8. 实验完毕,必须及时做好后处理工作(包括清洗仪器、处理废物、检查安全等),将记录(合成实验要上交产品)交教师审阅。
待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9. 每次实验后,必须尽快地、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10.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清倒废物,并协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和关好水、电及门窗。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1-溴丁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练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三、药品和仪器药品:正丁醇3.6mL,溴化钠(无水)4.2g,浓硫酸5mL,10%碳酸钠,无水氯化钙仪器:5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25ml蒸馏瓶。
二、实验原理:主反应:NaBr + H2SO4 → HBr + NaHSO4n-C4H9OH + HBr → C4H9Br + H2O副反应:2C2H5OH → C2H5OC2H5 +H2OC2H5OH → CH2=CH2 + H2O2HBr + H2SO4 → Br2 + SO2 + 2H2O 实验室制备卤代烷的方法多用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与氢卤酸作用发生SN1取代反应。
采用浓硫酸和溴化钠(或溴化钾)作为溴代试剂有利于加速反应和提高产率,但硫酸的存在会使醇脱水而生成烯烃和醚 。
三、实验装置(略)四、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3g研细的溴化钠、6.2mL正丁醇和1—2粒沸石。
用小火加热至沸腾,保持回流30min.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25mI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
油层依次用10mL水、5mL10%碳酸钠溶液和10 mL水洗涤。
将下层的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1—2g的无水氯华钙,间歇震荡锥形瓶,直到液体澄清,产量1-2g。
五、思考1、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如何减少副反应?2、反应时浓硫酸的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结果?3、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实验二 正丁醚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2C4H9OHC4H9-O-C4H9 + H2O副反应 CH3CH2CH2CH2OHC2H5CH=CH2 + H2O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正丁醇,浓硫酸,无水氯化钙,5%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钙仪器:100ml三口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蒸馏瓶。
有机实验教案5篇
有机实验教案5篇第一篇:有机实验教案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仪器的识别、安装蒸馏和回流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明白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的内容及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仪器的清点和玻璃仪器的清洗。
3、掌握实验室中用生石灰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
4、练习回流及蒸馏操作。
了解干燥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学时:8学时三、教学内容:1、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2、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1)玻璃仪器(见仪器库)(2)金属用具(P.9)(3)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P.9—10)(4)其它仪器设备(P.10—12)(5)有机实验常用装置回流装置蒸馏装置气体吸收装置搅拌装置仪器装置方法(在相关实验中介绍)(6)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P.18—19)1、2、3、仪器的清洗仪器的干燥塞子的配置(见图1.13)和钻孔(7)简单玻璃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已作训练,某些操作训练在相关实验中进行)(8)加热和冷却1、加热(水浴加热、油浴加热、沙浴加热、空气浴加热、电热套加热等)2、冷却(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剂)(9)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按照实验预习要求进行,并备一专用本,以备教师抽查)2、实验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不应追记、漏记和凭想象记。
实验记录本可与实验预习本公用,每次实验结束后连同实验产品交老师审查)3、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成,备两个实验报告本轮流使用)(10)实验产率的计算(11)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化学文献简介蒸馏及回流操作一、仪器、药品圆底烧瓶 250毫升 1个球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直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吸滤瓶 250毫升 1个温度计150 ℃ 1支量筒 100毫升 1个接液管 1个干燥管(装无水氯化钙)1个乙醇(95%)工业 100毫升高锰酸钾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工业 20克二、实验步骤在250毫升的圆底烧瓶中,放入100毫升95%的乙醇20克生石灰,装上球形冷凝管,冷凝管的上端接一干燥管,通上冷凝水,用电加热套加热回流1.5小时。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实验二薄层色谱分离法(4学时)实验三萃取(3学时)实验四1-溴丁烷的制备(4学时)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4学时)实验六甲基橙的制备(4学时)实验七卤代烃的性质(2学时)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意义2、学习并掌握蒸馏操作3、学习并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沸点(boiling point, b.p.)——液态物质的蒸汽压与其所处体系的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物质处于沸点时:液态物质沸腾液态与气态平衡纯净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沸点沸程范围反映液态物质的纯度2、蒸馏(distillation)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过程常用术语:沸程始馏温度~终馏温度馏分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出液前馏分某一馏分之前的馏出液残留物最后没有蒸馏出来的物质蒸馏的用途:液体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测定化合物的沸点回收溶剂或浓缩溶液蒸馏方法:常压蒸馏适于沸点较低且比较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减压蒸馏适于沸点较高或较不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分馏适于沸点较为接近的液体化合物水蒸气蒸馏适于沸点较高(但有一定蒸汽压)、容易分解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样品:60 mL工业酒精,采用100 mL圆底烧瓶做蒸馏瓶。
沸程的记录:初沸温度:第一滴样品馏出的温度。
末沸温度:记录蒸馏结束前温度计显示的最高温度。
由于沸点受大气压力影响很大,因此沸点的记录一般需在后面记录当前的大气压力。
如水的沸点:100℃/760 mmHg。
(1) 100 mL圆底烧瓶中+30 mL工业酒精+磁石(2) 蒸馏装置搭建从从左到右、自下而上,拆除反之(3) 温度计位置,水银球上端与冷凝管下口相切(4) 先通冷凝水再加热、注意下进上出(5) 加热器温度95 -85℃,保持每秒1-2滴(6) 加热到温度计75 ℃时移开烧杯,接锥形瓶(7) 当圆底烧瓶内只剩0.5-1.0mL液时停止加热(8)记录初沸温度、末沸温度、量出体积数、计算产率注意事项:蒸馏装置的搭建顺序:从下到上,从左至右——即先固定蒸馏瓶的位置,再依次装蒸馏头、冷凝管、蒸馏尾管及接收瓶。
要做到“横看一个面,竖看一条线”。
蒸馏装置不可密封。
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的体积的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圆底烧瓶容积的1/3~2/3。
液体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宜。
冷凝水的使用:下方进水,上方出水。
若被蒸馏液体沸点高于140℃可不通冷凝水。
沸石的使用:蒸馏必须使用沸石,可以防止液体暴沸。
一般加入2粒左右沸石即可。
如中途加热中断,重新加热时需加入新的沸石。
加料:装置装好后,应使用长颈漏斗进行加料,漏斗下口处应低于蒸馏头支管。
蒸馏过程需密切注意温度计温度。
液体在接近沸点时蒸气增多并上升,当蒸气到达温度计水银球后,温度计温度会快速上升直达沸点;而蒸馏完毕后,温度计温度会下降,这也是某一组分液体蒸馏完成的标志。
蒸馏时馏出液流出速度以1-2滴/s为宜。
蒸馏时液体一般不用蒸干。
特别是蒸馏低沸点液体(如乙醚)时更要注意不能蒸干,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却水。
拆卸仪器的程序和安装时相反。
实验二薄层层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初步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
2.学习薄层层析的一般操作及定性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脂肪类、糖脂和生物碱等多种物质的分离和鉴定的层析方法。
由于层析是在吸附剂或支持介质均匀涂布的薄层上进行的,所以称之为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的主要原理是,根据样品组分与吸附剂的吸附力及其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
当展层溶剂移动时,会带着混合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并不断发生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
根据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和吸附剂对样品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的斑点。
如果把标准样品在同一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便可通过在同一薄板上的已知标准样品的Rf值和未知样品各组分的Rf值进行对照,就可初步鉴定未知样品各组分的成分。
薄层层析根据所支持物的性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包括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等。
糖的分离鉴定可用吸附剂或支持剂中添加适宜的黏合剂后再涂布于支持板上,可使薄层粘牢在玻璃板(或涤沦片基)这类基底上。
硅胶G是一种已添加了黏合剂——石膏(CaSO4)的硅胶粉,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与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羟基数等有关,经适当的溶剂展开后,糖在硅胶G薄析上的移动距离为戊糖>已糖>双糖>三糖。
若采用硼酸溶液代替水调制硅胶G制成的薄板可提高高糖的分离效果。
如对已分开的斑点显色,而将与它位置相当的另一个未显色的斑点从薄层上与硅胶G一起刮下,以适当的溶液将糖从硅胶G上洗脱下来,就可用糖的定量测定方法测出样品中各组分的糖含量。
薄层层析的展层方式有上行、下行和近水平等。
一般常采用上行法,即在具有密闭盖子的玻璃缸(即层析缸)中进行,将适量的展层溶液倒于缸底,把点有样品的薄层板放入缸中即可(如图1所示)。
保证层析缸内有充分展层溶剂的饱和蒸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与纸层析、柱层析等方法比较,薄层层析有明显的优点:操作方便,层析时间短,可分离各种化合物,样品用量少(0.1至几十向微克的样品均可分离),比纸层析灵敏度高10~100倍,显色和观察结果方便,如薄层由无机物制成,可用浓硫酸、浓盐酸等腐蚀性显色剂。
因此,薄层层析是一项实验常用的分离技术,其应用范围主要在生物化学、医药卫生、化学工业、家业生产、食品和毒理分析等领域,对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也已广泛应用。
三、材料与试剂1.实验材料:麦芽糖、葡萄糖、蔗糖、混合样品、硅胶G2.实验试剂(1)1%糖标准溶液:取木糖(或棉子糖)、葡萄糖、蔗糖各1g,分别用75%乙醇溶解并定容到100mL .(2)1%糖标准混合溶剂:取上述各种糖各1g,混合后用75%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
(3)0.1mol/L硼酸(H3BO3)溶液。
(4)展层溶剂:氯仿:甲醇=60:40(V/V)。
(5)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剂:1g二苯胺溶于由1mL苯胺、5mL 85%磷酸、50mL丙酮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四、实验器材①烧杯;②玻璃板(8cm×12cm);③层析缸(ø 15cm×30cm);④毛细管(ø 0.5mm);⑤玻棒;⑥喷雾器;⑦烘箱;⑧尺、铅笔;⑨干燥器。
五、操作方法1.硅胶G薄层板的制备将玻璃板预先用洗液洗干净并烘干,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滑。
称取硅胶G粉6g,加入12mL 0.1mol/L硼酸溶液,用玻棒在烧杯中慢慢搅拌至硅胶浆液分散均匀、黏稠度适中,然后倾倒在干净、干燥的坡璃板上,倾斜玻璃或用玻棒将硅胶G 由一端向另一端推动,使硅胶G铺成厚薄均匀的薄层。
待薄板表面水分开干燥后置于烘箱内,待温度升至110℃后活化30min。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备用(注意:避免薄板骤热、骤冷使薄层断裂或在展层过程中脱落)。
制成的薄层板,要求表面平整,厚薄均匀。
2.点样:取制备好的薄板一块,在距底边1.5cm处划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每隔1.5~2㎝作为一记号(用铅笔轻点一下,不可将薄层刺破),共4个点。
用0.5mm直径的毛细管吸取取糖样品量约5~50μg,点样体积约1-1.5μL,可分次滴加,控制点样斑点直径不超过2mm。
在点样过程中可用吹风机冷热风交替吹干样品,也可以让样自然干燥。
3.展层:将已点样的薄板点样一端放入盛有展层溶剂的层析缸中,展层液面不得超过点样线,层析缸密闭,自下向上展层,当展层溶剂到达距薄析顶端约1cm处时取出薄板,前沿用铅笔或小针作一记号。
60℃烘箱内烘干或晾干。
4.将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剂均匀喷雾在薄层上,置85℃烘箱内加热至层析斑点显现(如六、结果计算薄层显色后,根据各显色斑点的颜色相对位置,测量各各层析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计算各层析点的Rf值。
不同的糖与苯胺-二苯胺-磷酸试剂反应呈不同颜色,如木糖(戊糖)呈黄绿色,葡萄糖呈蓝绿色,果糖呈棕红色,蔗糖呈蓝褐色。
水果中可溶性糖提取液的制备取洗净的苹果(或其他水果)削去果皮,称3g果肉在研钵中研成匀浆后,倒在双层洗净的纱布上.包起置于漏斗,用干净玻璃棒将果汁压出.取果汁1ml 于离心管中,加无水乙醇3ml,充分混匀后,在3000转/分下离心20分钟,上清夜即为可溶性糖提取液.实验三萃取(本章与实验指导书略有不同)一、实验目的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利用萃取的方法可将各组分逐一分离。
正确掌握液-液萃取及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掌握蒸馏乙醚装置的安装及其操作。
学会干燥剂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定义: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具有固定的分配比的特征来达到分离、提纯目的的基本操作。
分配比:K=CA/CB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可以用有机溶剂将有机化合物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萃取一般采用“少量多次”原则。
三、分液漏斗使用注意事项振摇前应密闭上下磨口塞,特别是上口处磨口上的“孔”和“槽”要错开,以免振摇时液体漏出。
为避免振摇时液体漏出,加入液体前可在活塞处涂抹真空脂。
振摇完毕应把分液漏斗竖直架在铁圈上,静置分层。
将下层液体放出时要使上端通大气,需将上口处磨口上的“孔”和“槽”对齐。
上层液体需从上口倒出。
乙醚蒸馏需水浴加热,绝不可蒸干!实验四1-溴丁烷的制备了解由醇制备正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回流和有害气体吸收装置的安装和操作。
掌握阿贝折光仪的操作方法。
巩固分液漏斗的使用、液体化合物的干燥、蒸馏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实验中正溴丁烷是由正丁醇与溴化钠、浓硫酸共热而制得溴化氢的来源:实验用试剂正丁醇,7.4 g (9.2 mL, 0.1 mol)溴化钠,13 g (0.13 mol)浓硫酸,18 mL无水氯化钙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实验步骤24mL硫酸+9.2mL正丁醇+13gNaBr+磁子放入100mL(或50mL)圆底烧瓶(不能带水)电热套回流(连有毒气体吸收漏斗,吸收液NaOH稀溶液)回流温度大约120℃(微沸),以达到2/3球形管蒸气注意溴化氢吸收装置,玻璃漏斗不要浸入水中,防止倒吸回流半小时后改用蒸馏,用弯管,接受瓶用锥形瓶,蒸馏完毕判断用表面皿盛水,接蒸出液,分层有油继续,不分层表明油已蒸完,得粗产品正溴丁烷粗产品倒入分液漏斗,加5mL浓硫酸,分出下层,留上层(硫酸液1.84,C4H9Br1.28) 上层加10mL水,分液得下层倒入烧杯,上层从上口倒出下层加10mLNaHCO3,分液的下层(1.10)下层加10mL水,分液得下层加无水CaCl2颗粒半勺,棉花塞住漏斗口,玻棒挤压,过滤到量筒得体积数注意事项稀释浓硫酸时要缓慢并保持振摇,投料时应严格按顺序,投料后,一定要混合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