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有机化学试验教案参考模板
有机化学试验教案参考模板有机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乙酰苯胺的制备×××化学班×组:××××××××【实验原理】NH2+CH3COOHNHOCH3+H2O芳香伯胺具有较高的方环和氨基活性。
为了保护氨基,它通常被乙酰化生成乙酰苯胺,然后用于有机合成。
分馏是分离提纯液体有机混合物的沸点相差较小的组分的一种重要方法。
冰醋酸与苯胺的反应速度缓慢且可逆。
为了提高乙酰苯胺的收率,通常采用过量冰醋酸的方法,并通过分馏塔将反应中产生的水从平衡中去除。
由于苯胺容易氧化,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锌粉以防止苯胺氧化。
纯乙酰苯胺为白色片状晶体,熔点为114c。
它微溶于热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溶剂机,但不易溶于冷水,因此可以用热水重结晶。
【仪器和药品】仪器:50ml圆底烧瓶、烧杯、分馏塔、布氏漏斗、温度计、铅管、接收瓶、电炉、石棉网药物:苯胺、冰醋酸、锌粉、活性炭【实验过程和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②15毫升冰醋酸,10毫升苯胺,0.1克锌粉,用小火加热并稍微煮沸。
将温度计读数保持在105℃约1小时,以提取少量液体。
当温度下降时,反应完成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盛有250ml冷水的烧杯中,冷却,析出粗产品抽滤洗涤移至500ml烧杯中,300ml水加热溶解稍冷,过滤,滤液冷却结晶抽滤称重计算产率【注意事项】1.添加锌粉的作用是防止苯胺氧化,用量不易过多。
否则,它不仅会消耗醋酸(生成醋酸锌),而且由于醋酸锌水解生成Zn(OH)2,在后处理过程中很难溶解在水中,因此很难与乙酰苯胺分离。
当加入适量锌粉时,反应溶液呈淡黄色或接近无色。
2.反应温度的控制:保持分馏柱顶温度不超过105℃。
开始时要缓慢加热,待有水生成后,调节反应温度,以保持生成水的速度与分出水的速度之间的平衡。
切忌开始就强烈加热。
3.反应终点的判断:温度计的读数较大范围的上下波动或烧瓶内出现白雾现象。
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实验
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实验一、实验介绍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是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聚酯类高分子材料,探索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聚合反应简介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将单体分子无限地连接起来,形成长链或支链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
常见的聚合反应包括环氧树脂和硬化剂的反应、缩水醛和胺基树脂作用等。
2. 酯交换反应原理酯交换反应是指通过酯键断裂和形成来进行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在此过程中,酸催化剂通常被用于促进醇和羧酸之间的反应。
该反应通常需要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例如加热至80-120℃。
3. 高分子材料性质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强度高、耐热性好、抗腐蚀性强等。
这些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制品、纺织品以及涂层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仪器和药品,包括:醋酸乙酯、丁二酸、巴尔朴心盐催化剂(稀释于甲苯中)、玻璃反应器、磁力搅拌器等。
2. 反应操作a. 在玻璃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并加入适量的丁二酸。
b. 将巴尔朴心盐催化剂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c. 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反应体系,控制温度在80-120℃范围内进行反应。
d. 根据所需聚合时间,控制反应时间。
3. 聚合产物处理a. 取出聚合产物后,用溶剂进行洗涤,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和催化剂残留物。
b. 对洗涤后的产物进行滤干或真空干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合成了一种聚酯类高分子材料。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实验具有以下特点:1. 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的加入可以促进酯交换反应的进行,并加速聚合反应的速度。
2. 反应温度:根据不同的反应体系,选择适宜的温度是保证聚合反应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3. 反应时间: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反应时间,以充分完成聚合反应。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中需注意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和护目镜等。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选择数种已知熔点的纯化合物为标推,测定它们的熔点,以观察到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熔 点与已知熔点差值作横坐标,画成曲线,即可从曲线上读出任一温度的校正值。
常用标准样品(表 1)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熔点管必须洁净。如含有灰尘等,能产生 4—10OC 的误差。 2、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3、样品粉碎要细,填装要实,否则产生空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4、样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而且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6、升温速度应慢,让热传导有充分的时间。升温速度过快,熔点偏高。 7、熔点管壁太厚,热传导时间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8、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浴液颜色变深,有碍 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 用于测熔点在 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 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化曲线
图 1 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
图 2 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
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 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 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 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 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1-0.2g 样品,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棒研成粉末,装入熔点管中 , 至高度 2-3mm 注:①样品研得很细
②装样品要迅速 ③样品结实均匀无空隙 3.熔点测定方法 ①先快速加热,测化合物大概熔点。 ②细测 测定前,先待热浴温度降至熔点约 300C 以下,换一根样品 管,慢慢加热,一开始 50C/min,当达到熔点下约 150C 时,以 1-20C/min 升温,接近熔点时,以 0.2-0.30C/min 升温,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和 有湿润现象,出现下滴液体时,表明样品已开始熔化,为始熔,记下温度, 继续微热,至成透明液体,记下温度为全熔。 熔点测定,至少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都必须更换新的熔点管 (为什么) 4.实验结束处理 把温度计放好,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用废纸擦去硫酸,才可用水冲洗,浓 硫酸冷却后,方可倒回瓶中。 六、问题讨论 1. 若样品研磨的不细,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对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可 靠? 2. 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在什么情况下加热可以快一些,而在什么情 况下加热则要慢一些? 3. 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有机化合物再做第二次测定 呢?为什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内容: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鉴别技巧。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相关原理。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掌握测定技巧。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结构分析。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鉴定技巧。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2024鲜版
2024/3/27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
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创新意 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要求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 真完成实验报告,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
6
02 实验基础知识与 技能
2024/3/27
7
实验室安全规范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禁止饮食、禁 止吸烟等规定。
通过观察质谱图中的离子峰位置、强度 和相对丰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的分 子量和可能的碎片结构。同时,结合已 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进一 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此外,还可 以通过多级质谱技术对复杂分子进行更 深入的结构解析。
2024/3/27
22
06 综合性与设计性 实验项目选讲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 鉴定方法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学习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方法的选择、产 物的分离和纯化等
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新的合成方法 和应用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
2024/3/27
红外光谱的解析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 型和官能团,如C=C、C-H、C=O等。同时,结合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可以 进一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20
核磁共振(NMR)解析方法
2024/3/27
大学有机化学的教案
1. 知识目标:(1)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2)掌握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熟悉醇和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2.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醇和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醇和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实验操作技巧。
1. 讲授法:讲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方法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掌握醇和酚的性质;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1)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2)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实验操作(1)醇和酚的溶解度实验;(2)醇和酚与金属钠的反应;(3)醇和酚与酚酞指示剂反应;(4)醇和酚的氧化反应。
4. 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醇和酚的性质。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参与度等;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建议关于甲烷的教材分析: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知识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材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
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
教材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学生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给后一类有机化合物下了定义。
在初中化学里简单介绍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化学基础。
教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列举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对于这些内容,只需要学生有个粗略的了解,在教学中不宜引申扩展。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结构和官能团。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有机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出醇和酚的概念。
2. 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a. 醇的结构特点:碳链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b. 醇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c. 酚的结构特点:苯环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d. 酚的性质: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a. 醇的化学反应: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b. 酚的化学反应: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仪器与药品: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恒温水浴锅等。
2. 实验步骤:a. 醇的性质1. 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3. 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4. 醇的氧化。
5. 多元醇与Cu(OH)2作用。
b. 酚的性质1. 酚的酸性。
2. 酚的氧化。
3. 酚的亲电取代。
(四)实验总结1. 总结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差异。
2. 总结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开展。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实验的根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别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预备-实验-记录-”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才能。
二.有机化学实验的根本规那么: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平安地进展,必须遵照以下规那么:1、熟悉实验室的平安规那么,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
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平安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假设有征询题应立即停顿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平安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展。
假设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展。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细心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防止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防止搞错瓶塞,污染药品。
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单调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防止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搜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平安关闭。
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平安知识:有机化学实验特别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假设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损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
大学化学教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大学化学教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大学化学课程中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有机合成和分离技术。
二、实验目的1.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结构2.学习常用的有机反应及其反应机理3.掌握基础的有机合成和分离技术4.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三、实验设备与试剂实验设备:•反应烧杯•钢针/玻璃棒(搅拌)•热水浴/油浴•恒温槽常用试剂:1.无水乙醇(浓度可根据需要调整)2.氢氧化钠(NaOH)3.硫酸(H2SO4)4.碘溶液(I2)5.氯化钠(NaCl)6.氢氯酸(HCl)7.甲醇(CH3OH)8.醋酸(CH3COOH)9.苯胺(C6H5NH2)10.硝基苯(C6H5NO2)四、实验步骤实验1:有机溶剂的提纯与干燥1.准备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并加入一小部分氯化钠。
2.使用蒸馏设备进行提纯,收集干净的乙醇。
3.将分离得到的乙醇放在恒温槽中进行干燥。
实验2: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1.选取一个未知有机化合物X,并利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2.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碳、氢和氧的含量。
3.根据质谱和元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有机化合物X的结构式。
实验3:石油醚制备1.在反应烧杯中加入适量硫酸和甲醇。
2.加热反应混合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并生成石油醚。
3.过滤得到石油醚。
实验4:氯化苯的合成1.取适量苯,加入恒温槽中。
2.在乙醇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3.将氯化亚铜和苯溶液同时滴加到恒温槽中,搅拌反应15分钟。
4.分离得到氯化苯。
实验5:硝基苯的合成1.在反应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和硫酸。
2.加入苯胺,并充分搅拌反应2小时。
3.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几次,得到硝基苯晶体。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验证实验目的是否达到。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1)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实验二薄层色谱分离法(4学时)实验三萃取(3学时)实验四1-溴丁烷的制备(4学时)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4学时)实验六甲基橙的制备(4学时)实验七卤代烃的性质(2学时)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意义2、学习并掌握蒸馏操作3、学习并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沸点(boiling point, b.p.)——液态物质的蒸汽压与其所处体系的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物质处于沸点时:液态物质沸腾液态与气态平衡纯净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沸点沸程范围反映液态物质的纯度2、蒸馏(distillation)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过程常用术语:沸程始馏温度~终馏温度馏分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出液前馏分某一馏分之前的馏出液残留物最后没有蒸馏出来的物质蒸馏的用途:液体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测定化合物的沸点回收溶剂或浓缩溶液蒸馏方法:常压蒸馏适于沸点较低且比较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减压蒸馏适于沸点较高或较不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分馏适于沸点较为接近的液体化合物水蒸气蒸馏适于沸点较高(但有一定蒸汽压)、容易分解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样品:60 mL工业酒精,采用100 mL圆底烧瓶做蒸馏瓶。
沸程的记录:初沸温度:第一滴样品馏出的温度。
末沸温度:记录蒸馏结束前温度计显示的最高温度。
由于沸点受大气压力影响很大,因此沸点的记录一般需在后面记录当前的大气压力。
如水的沸点:100℃/760 mmHg。
(1) 100 mL圆底烧瓶中+30 mL工业酒精+磁石(2) 蒸馏装置搭建从从左到右、自下而上,拆除反之(3) 温度计位置,水银球上端与冷凝管下口相切(4) 先通冷凝水再加热、注意下进上出(5) 加热器温度95 -85℃,保持每秒1-2滴(6) 加热到温度计75 ℃时移开烧杯,接锥形瓶(7) 当圆底烧瓶内只剩0.5-1.0mL液时停止加热(8)记录初沸温度、末沸温度、量出体积数、计算产率注意事项:蒸馏装置的搭建顺序:从下到上,从左至右——即先固定蒸馏瓶的位置,再依次装蒸馏头、冷凝管、蒸馏尾管及接收瓶。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1-溴丁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练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三、药品和仪器药品:正丁醇3.6mL,溴化钠(无水)4.2g,浓硫酸5mL,10%碳酸钠,无水氯化钙仪器:5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25ml蒸馏瓶。
二、实验原理:主反应:NaBr + H2SO4 → HBr + NaHSO4n-C4H9OH + HBr → C4H9Br + H2O副反应:2C2H5OH → C2H5OC2H5 +H2OC2H5OH → CH2=CH2 + H2O2HBr + H2SO4 → Br2 + SO2 + 2H2O 实验室制备卤代烷的方法多用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与氢卤酸作用发生SN1取代反应。
采用浓硫酸和溴化钠(或溴化钾)作为溴代试剂有利于加速反应和提高产率,但硫酸的存在会使醇脱水而生成烯烃和醚 。
三、实验装置(略)四、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3g研细的溴化钠、6.2mL正丁醇和1—2粒沸石。
用小火加热至沸腾,保持回流30min.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25mI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
油层依次用10mL水、5mL10%碳酸钠溶液和10 mL水洗涤。
将下层的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1—2g的无水氯华钙,间歇震荡锥形瓶,直到液体澄清,产量1-2g。
五、思考1、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如何减少副反应?2、反应时浓硫酸的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结果?3、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实验二 正丁醚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2C4H9OHC4H9-O-C4H9 + H2O副反应 CH3CH2CH2CH2OHC2H5CH=CH2 + H2O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正丁醇,浓硫酸,无水氯化钙,5%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钙仪器:100ml三口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蒸馏瓶。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2. 学会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共价键、分子轨道理论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醚、酮、羧酸、酯、胺、酰胺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立体化学、电子效应、反应活性等。
4.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5.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保护基的使用、立体选择性的控制、多步骤合成等。
6.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有机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3. 实验法: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4. 讨论法:讨论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4学时,共计16周。
2. 实验教学:每周2学时,共计16周。
3. 课堂讨论:每周1学时,共计16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的理解。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有机化学》。
2. 参考文献:《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有机化学实验》等。
3. 网络资源:有机化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科研论文等。
七、教学建议1. 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机实验教案5篇
有机实验教案5篇第一篇:有机实验教案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仪器的识别、安装蒸馏和回流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明白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的内容及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仪器的清点和玻璃仪器的清洗。
3、掌握实验室中用生石灰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
4、练习回流及蒸馏操作。
了解干燥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学时:8学时三、教学内容:1、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2、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1)玻璃仪器(见仪器库)(2)金属用具(P.9)(3)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P.9—10)(4)其它仪器设备(P.10—12)(5)有机实验常用装置回流装置蒸馏装置气体吸收装置搅拌装置仪器装置方法(在相关实验中介绍)(6)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P.18—19)1、2、3、仪器的清洗仪器的干燥塞子的配置(见图1.13)和钻孔(7)简单玻璃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已作训练,某些操作训练在相关实验中进行)(8)加热和冷却1、加热(水浴加热、油浴加热、沙浴加热、空气浴加热、电热套加热等)2、冷却(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剂)(9)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按照实验预习要求进行,并备一专用本,以备教师抽查)2、实验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不应追记、漏记和凭想象记。
实验记录本可与实验预习本公用,每次实验结束后连同实验产品交老师审查)3、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成,备两个实验报告本轮流使用)(10)实验产率的计算(11)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化学文献简介蒸馏及回流操作一、仪器、药品圆底烧瓶 250毫升 1个球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直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吸滤瓶 250毫升 1个温度计150 ℃ 1支量筒 100毫升 1个接液管 1个干燥管(装无水氯化钙)1个乙醇(95%)工业 100毫升高锰酸钾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工业 20克二、实验步骤在250毫升的圆底烧瓶中,放入100毫升95%的乙醇20克生石灰,装上球形冷凝管,冷凝管的上端接一干燥管,通上冷凝水,用电加热套加热回流1.5小时。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作业:
1.根据本次实验,在展开剂(四氯化碳:氯仿=7:3)比例条件下进行偶氮苯和对-二甲氨基偶氮苯薄层色谱时,若增加展开剂中四氯化碳的量,你认为二者的值将有何变化?为什么?
2.在薄层色谱法中,主要有哪些显色方法?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原理。
2.熟悉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方法。
3.了解物理常数测定对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意义。
讲授提纲:
1.熔点测定方法及操作演示(20分钟)
2.展开
向色谱缸中加入25展开剂,盖上盖子约5分钟,将点样后的滤纸悬挂在缸内,使纸底边浸入展开剂约0.3~0.5,待溶剂前沿展开到约8~10,取出,划出前沿线。
3.显色
将展开完毕的滤纸,用电吹风吹干,使展开剂挥发。然后,喷上0.5%的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再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即出现氨基酸的色斑。
4.计算值
教具与设备要求:
毛细管、色谱缸、喷雾器、色谱用滤纸(新华1号滤纸)、普通铅笔直尺。
丙氨酸、氨酸、丙氨酸亮氨酸混合溶液(1:1)、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5:1)、0.5%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
思考题、作业:
1.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纸色谱中,为什么样品起始线不能浸泡在展开剂中?
实验报告要求:
2.沸点测定
(1)装置
常压蒸馏装置由100圆底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接液管、温度计导管、接受瓶等组成。整个装置要求准确端正、排列整齐。
(2)操作
将约30水通过玻璃漏斗沿蒸馏瓶壁倒入蒸馏瓶中,加入2~3粒沸石助沸,塞上带温度计的套管。检查仪器各连接部位是否紧密。常压下蒸馏,接液管处必须保证与大气相通。
2.薄层色谱的操作(20分钟)
重点:点样操作
难点:点样操作、铺板
基本内容:
1.铺板
将加有粘合剂()的硅胶加蒸馏水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用手左右摇晃,使表面均匀光滑且厚度为0.21~1,把铺好的薄层板放于试管架上室温晾干。
2.点样
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插入样品溶液中吸取少量样品液,轻轻接触到距离薄层下端1~1.5处,如一次加样量不够,可在溶剂挥发后重复滴加,斑点扩展后直径不超过2~3。样品的间隔为0.5~1,而且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
2.蒸馏时,加热速度太快或太慢对沸点有何影响?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薄层色谱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色谱的原理。
讲授提纲:
1.薄层色谱的原理(20分钟)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及鉴定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从植物中提取生物碱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3.了解咖啡碱的性质。
由冷凝管下端缓缓通入冷凝水,由上端流出引向水槽。然后开始加热蒸馏,并逐渐升温使之沸腾,通过控制加热方式,让蒸馏速度达到每秒馏出1~2滴,当温度计读数恒定时,记录下第一滴馏出液流出时的温度。
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切断冷凝水,再小心拆卸仪器。拆卸仪器与安装的程序相反。认真清洗蒸馏瓶内残余物质。
教具与设备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氨基酸的纸色谱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纸色谱的操作方法。
2.了解纸色谱的基本原理。
讲授提纲:
1.纸色谱的原理(20分钟)
2.纸色谱的操作(20分钟)
重点:点样操作
难点:点样操作
基本内容:
1.点样
在长16宽6的中速色谱滤纸距离底边2处用铅笔划起始线,在起点处分别点上标准品及混合样品溶液,点样直径控制在2~4。
50小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带软木塞的200℃温度计、表面皿、玻璃管、毛细管。
液体石蜡、苯甲酸、尿素、不纯苯甲酸。
蒸馏烧瓶、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接液管、接收瓶、温度计套管、温度计、水浴锅、铁架台、冷凝管夹、玻璃管、橡皮管、酒精灯、双凹夹、沸石、玻璃漏斗、蒸馏水。
思考题、作业:
1.蒸馏时为什么要加沸石?若忘记加沸石,应如何处理?
2.沸点测定方法及操作演示(20分钟)
重点:蒸馏装置
难点:熔点测定中初溶点的判断
基本内容:
1.熔点测定
(1)封管
将直径1~1.5,长约60~70的毛细管的一端封口,作熔点管。
(2)装样
将少量干燥待测的有机化合物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匙研细成粉末状;堆成绿豆大的小堆,将熔点管的开口端插入堆中数次,样品即被挤人管内,将熔点管的开口端向上竖立,让熔点管在一支长约40的干净玻管中自由落下,直到装入样品的高度约3为止。
(3)装置
倒液体石蜡至50小烧杯容量的2/3处,用铁夹固定温度计上端的软木塞,让温度计悬置于油浴正中(水银球距杯底约1),环形玻璃搅拌棒套在温度计外可上下搅动,以保持传热均匀。利用液体石蜡的粘附作用将装有样品的熔点管贴在温度计上,其封闭端位于温度计水银球中部并使温度计的刻度正对着观察者。
(4)测定
用小火缓缓加热油浴,同时不断搅拌。开始,升温速度可以快一些,每分钟控制在5℃左右。当浴温在该样品熔点下10℃~15℃时,将火焰调小,控制每分钟升温在1℃~2℃。仔细观察熔点管内样品的变化情况和温度计读数,记录下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样品完全变为液体时(全熔)温度读数,即为该样品的熔点范围。
3.展开
将展开剂5倒入层析缸中盖上盖子让层析缸内蒸气饱和5~10分钟,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点样位置保持在液面之上。当展开剂升到薄层前沿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并尽快在展开剂的前沿用铅笔轻轻划出前沿线,然后将薄板于空气流通处晾干。
4.计算值
教具与设备要求:
载玻片、点样毛细管、层析、毛细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