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原理。
2. 熟悉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方法。
3. 了解物理常数测定对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意义。

讲授提纲:
1. 熔点测定方法及操作演示(20分钟)
2. 沸点测定方法及操作演示(20分钟)

重点:蒸馏装置
难点:熔点测定中初溶点的判断
基本内容:
1. 熔点测定
(1) 封管
将直径1~1.5mm,长约60~70mm的毛细管的一端封口,作熔点管。
(2) 装样
将少量干燥待测的有机化合物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匙研细成粉末状;堆成绿豆

大的小堆,将熔点管的开口端插入堆中数次,样品即被挤人管内,将熔点管的开口端向上
竖立,让熔点管在一支长约40cm的干净玻管中自由落下,直到装入样品的高度约3mm为止。
(3) 装置
倒液体石蜡至50mL小烧杯容量的2/3处,用铁夹固定温度计上端的软木塞,让温度
计悬置于油浴正中(水银球距杯底约1cm),环形玻璃搅拌棒套在温度计外可上下搅动,
以保持传热均匀。利用液体石蜡的粘附作用将装有样品的熔点管贴在温度计上,其封闭端
位于温度计水银球中部并使温度计的刻度正对着观察者。
(4) 测定
用小火缓缓加热油浴,同时不断搅拌。开始,升温速度可以快一些,每分钟控制在5℃
左右。当浴温在该样品熔点下10℃~15℃时,将火焰调小,控制每分钟升温在1℃~2℃。
仔细观察熔点管内样品的变化情况和温度计读数,记录下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
(初熔)和样品完全变为液体时(全熔)温度读数,即为该样品的熔点范围。
2. 沸点测定
(1) 装置
常压蒸馏装置由100mL圆底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接液管、温度计导管、
接受瓶等组成。整个装置要求准确端正、排列整齐。
(2) 操作
将约30mL水通过玻璃漏斗沿蒸馏瓶壁倒入蒸馏瓶中,加入2~3粒沸石助沸,塞上带温
度计的套管。检查仪器各连接部位是否紧密。常压下蒸馏,接液管处必须保证与大气相通。
由冷凝管下端缓缓通入冷凝水,由上端流出引向水槽。然后开始加热蒸馏,并逐渐升
温使之沸腾,通过控制加热方式,让蒸馏速度达到每秒馏出1~2滴,当温度计读数恒定时,
记录下第一滴馏出液流出时的温度。
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切断冷凝水,再小心拆卸仪器。拆卸仪器与安装的程序相
反。认真清洗蒸馏瓶内残余物质。

教具与设备要求:
50mL小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带软木塞的200℃温度计、表面皿、玻璃管、毛细管。
液体石蜡、苯甲酸、尿素、不纯苯甲酸。
蒸馏烧瓶、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接液管、接收瓶、温度计套管、温度计、水浴锅、
铁架台、冷凝管夹、玻璃管、橡皮管、酒精灯、双凹夹、沸石、玻璃漏斗、蒸馏水。
思考题、作业:
1. 蒸馏时为什么要加沸石?若忘记加沸石,应如何处理?
2. 蒸馏时,加热速度太快或太慢对沸点有何影响?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薄层色谱
课时安


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
2. 了解色谱的原理。

讲授提纲:
1. 薄层色谱的原理(20分钟)
2. 薄层色谱的操作(20分钟)

重点:点样操作

难点:点样操作、铺板
基本内容:
1. 铺板
将加有粘合剂(CMC-Na)的硅胶加蒸馏水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用手左右摇
晃,使表面均匀光滑且厚度为0.21~1mm,把铺好的薄层板放于试管架上室温晾干。
2. 点样
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插入样品溶液中吸取少量样品液,轻轻接触到距离薄层下端
1~1.5cm处,如一次加样量不够,可在溶剂挥发后重复滴加,斑点扩展后直径不超过
2~3mm。样品的间隔为0.5~1cm,而且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展开
将展开剂5mL倒入层析缸中盖上盖子让层析缸内蒸气饱和5~10分钟,将点好试样的
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点样位置保持在液面之上。当展开剂升到薄层前沿或各组
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并尽快在展开剂的前沿用铅笔轻轻划出前沿线,然后将薄板
于空气流通处晾干。
4. 计算Rf值

教具与设备要求:
载玻片、点样毛细管、层析缸、毛细吸管。
氧化铝、硅胶G、样品溶液、展开剂、显色剂。

Rf =
化合物由原点移动的距离
展开剂由原点移动的距离
思考题、作业:
1. 根据本次实验,在展开剂(四氯化碳:氯仿=7:3)比例条件下进行偶氮苯和对-二甲
氨基偶氮苯薄层色谱时,若增加展开剂中四氯化碳的量,你认为二者的Rf值将有何变化?
为什么?
2. 在薄层色谱法中,主要有哪些显色方法?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氨基酸的纸色谱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纸色谱的操作方法。
2. 了解纸色谱的基本原理。

讲授提纲:
1. 纸色谱的原理(20分钟)
2. 纸色谱的操作(20分钟)

重点:点样操作

难点:点样操作
基本内容:
1. 点样
在长16cm宽6cm的中速色谱滤纸距离底边2cm处用铅笔划起始线,在起点处分别点
上标准品及混合样品溶液,点样直径控制在2~4mm。
2. 展开
向色谱缸中加入25mL展开剂,盖上盖子约5分钟,将点样后的滤纸悬挂在缸内,使
纸底边浸入展开剂约0.3~0.5cm,待溶剂前沿展开到约8~10cm,取出,划出前沿线。
3. 显色
将展开完毕的滤纸,用电吹风吹干,使展开剂挥发。然后,喷上0.5%的茚三酮无水乙
醇溶液,再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即出现氨基酸的色斑。
4. 计算Rf值

教具与设备要求:
毛细管、色谱缸、喷雾器、色谱用滤纸(新华1号滤纸)、普通铅笔直尺。
丙氨酸、氨酸、丙氨酸亮氨酸混合溶液(1:1)、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5:1)、
0.5%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

思考题、作业:
1.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Rf =
化合物由原点移动的距离
展开剂由原点移动的距离
2. 纸色谱中,为什么样品起始线不能浸泡在展开剂中?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及鉴定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熟悉从植物中提取生物碱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3. 了解咖啡碱的性质。

讲授提纲:
1. 提取原理(10分钟)
2. 提取流程(20分钟)
3. 鉴定方法(10分钟)
重点:过滤

难点:萃取

基本内容:
1. 咖啡碱的提取
(1)在250mL烧杯中,加入茶叶5g和热水60mL,煮沸15分钟(保持水的体积)。在玻
璃漏斗中用棉花过滤去茶渣,在搅拌下向热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约10mL 10%Pb(Ac)2溶液,
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2) 将上述混悬液加热5分钟后,减压过滤,滤液转到蒸发皿里,直火加热蒸去二分
之一的水分,放冷,如此时有沉淀析出,可用减压过滤除去。
(3)将上述浓缩液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5mL氯仿和10mL饱和食盐水,振摇(注意:
由于氯仿易挥发,因此,在振摇过程中应常将活塞打开使过量氯仿蒸气逸出),静置片刻,
待液体分层后,将下层氯仿溶液分出,注入小烧杯中,在水浴上蒸去氯仿,即得咖啡碱。
2. 咖啡碱的鉴定
(1)紫脲酸铵反应
在小磁匙内放入数粒咖啡碱粗制品结晶,加入绿豆大小的氯酸钾晶体和2~3滴浓盐
酸。在酒精灯上使液体蒸发干,放冷,加入氨水1滴,有紫色出现,则有咖啡碱存在。
(2)碘化铋钾试剂反应
取剩余的咖啡碱粗制品结晶溶于5%H2SO4溶液1mL中,搅拌使其溶解。取此溶液
0.5mL加入碘化铋钾溶液4滴,有桔黄色沉淀生成,则有咖啡碱存在。

教具与设备要求:
烧杯、蒸发皿、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磁匙、玻璃漏斗、棉花、玻匙、木夹。
茶叶、10%Pb(Ac)2 、氯仿、NaCl、浓盐酸、氯酸钾晶体、浓氨水、5%H2SO4、碘化铋钾
试剂。

思考题、作业:
液-液萃取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5)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及组成鉴定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从动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操作。
3. 了解卵磷脂水解后的产物,巩固对卵磷脂组成结构的认识。

讲授提纲:
1. 提取原理(10分钟)
2. 提取流程(20分钟)
3. 鉴定方法(10分钟)
重点:过滤

难点:提取,水解成份的鉴定

基本内容:
1. 卵磷脂的提取
(1) 将1个熟鸡蛋黄置于研钵中研细,加入15mL 95%乙醇溶液研磨,搅拌均匀。减压
过滤,收集滤液。残渣自漏斗移入研钵内再加15mL 95%乙醇研磨过滤,两次滤液合并于
蒸发皿内。
(2) 将蒸发皿置于沸水浴上蒸去乙醇至干,得到黄色油状物。
(3) 冷却后,加入氯仿2~3mL,搅拌使油状物溶解。
(4) 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15mL丙酮,即有卵磷脂析出,搅动使其成团粘附于玻棒上,
溶液倒入回收瓶内。
2. 卵磺脂的水解及组成鉴定
(1) 水解
取一支干净试管,加入提取的卵磷脂和5mL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分
钟,并用玻棒加以搅拌,卵磷脂即水解。冷却后,在玻璃漏斗中用少量棉花过滤。
(2)脂肪酸的检查
取棉花上沉淀少许加水5mL搅拌,有无泡沫生成?滤出清液。以浓硝酸酸化后加入
10%醋酸铅溶液数滴有何现象?
(3)甘油的检查
取小试管一支,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1滴,10%的氢氧化钠2滴,振摇,有氢氧化铜
沉淀生成。加入水解液,沉淀溶解后,得深蓝色甘油铜溶液。
(4)胆碱的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