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合集下载

科学认识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

科学认识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

科学认识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根据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将氮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氰氨态氮肥。

随着人们对硝态氮肥施用效果的肯定,近两年,肥料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硝基复合(混)肥的热潮,许多肥料厂家及商家对硝态氮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事实,无论是铵态氮还是硝态氮都可以作为植物生长和高产的良好氮源,究竟哪种肥料施用效果好,有发展前景,需要根据作物、土壤、肥料的性状来确定,更需要深入解读植物吸收铵态、硝态两种形态氮素营养的生理性质。

A: 植物中氮素的主要来源植物可以利用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也能少量吸收一些简单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如尿素)等。

空气中含有近79%的氮气,只有某些微生物(包括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大多数植物没有这一本领。

而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它们生存的介质——土壤。

土壤本身存在的氮素并不多,而且土壤中的氮素并不能被植物全部利用,植物能利用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即土壤中存在的铵态、硝态氮,而一些有机氮素,如简单的氨基酸、酰胺等也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其数量很少,又会被微生物转化成其他形态,难以在土壤长期存留;植物对其吸收也远不如无机氮容易,这些有机氮只能使植物存活,而不能使其丰产。

B: 形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

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

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单纯施用硝态氮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单纯施用铵态氮则会发生铵盐毒害,在水培条件下更易发生。

植物为什么不按其需要有计划地吸收,而要奢侈地吸收硝态氮,并“贮备” 于液泡中呢?研究表明,硝态氮在营养器官生长时期大量累积是一切植物的共性随着植物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越来越少。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许多朋友微信留⾔让我给出葡萄幼果期的施肥建议,我并没有直接给出,⽽是从原理出发,让⼤家更加明⽩⼀些作物营养的知识,昨天我们讲了氮素形态的分类,今天我们聊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区别。

⽆论是何种氮肥施⼊⼟壤中,我们作物最终主要吸收的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氮素形态的氮肥,我们常见的复合肥⾥,有的氮肥是直接以铵态氮和硝态氮形式存在。

我们常见的尿素,则是在⼟壤中经过分解之后,主要以铵态氮形态的氮肥被作物吸收利⽤。

那两种形态的氮肥有什么区别呢,⼩编⼿⾥掌握的资料主要为以下⼏点:1、硝态氮快,铵态氮慢:许多听过农技知识培训的朋友应该知道,硝态氮我们常常把他⽐作成飞机,见效快。

铵态氮我们常常把他⽐作成轮船,见效慢⼀些。

2、不同作物对氮源的需求不同:栽培在⽔淹环境中的⽔⽣作物吸收的氮源主要为还原态的铵态氮,⽣长在旱地的旱作物,则见多利⽤氧化态的硝态氮。

3、硝态氮与铵态氮在⼟壤中移动和存储⽅式不⼀样:较⼩的⼟粒⼀般呈负电性,能吸持铵态氮,所以铵态氮施⽤后在⼟壤中移动范围⼩,连年单⼀使⽤铵态氮容易使氮肥集中在上层⼟壤累积,这也是上层⼟壤盐渍化严重,下层⼟壤根系发育不良的原因之⼀。

硝态氮因为呈负电性,⼟粒难以吸附,在⼟壤中移动范围较⼤,在不同⼟壤层分布相对均匀,有利于作物不断伸展的深层根系吸收,但也容易流失。

4、作物吸收利⽤不同:作物吸⼊体内的硝态氮可还原为铵态氮,硝态氮也可直接被作物叶⽚等器官储存,⽽铵态氮被作物吸⼊,在作物体内不能存储,⼀旦超过作物忍受量,尤其在苗期,会引起叶⽚的斑点、黄化等氨中毒。

5、硝态氮与铵态氮对于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铵态氮因为呈正电荷形态存在,硝态氮呈负电荷形态存在,⽽中微量元素离⼦⼀般以正电荷形式存在。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铵态氮会抑制中微量元素的吸收,硝态氮能促进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6、对⼟壤PH影响不同:长期使⽤硫酸铵等铵态氮为主的⽣理酸性肥料,特别是南⽅⼟壤,严重会引起⼟壤酸化。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一些区别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一些区别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一些区别复合肥硝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特点:1、易溶于水,溶解度大,为速效氮肥。

2、吸湿性强,易结块,吸水后呈液态,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3、受热易分解放出氧气,是体积聚增,易燃易爆,运中不安全的。

4、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水田不易用的。

铵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 NH3)或铵离子(NH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特点:1、易溶于水,肥效快,作物直接吸收。

2、容易吸收不易在土壤中流失。

3、在碱性土壤中容易挥发。

4、在通气好的土壤中可以转化成硝态氮,易造成氮的淋失和流失。

硝、铵态氮肥: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尿素: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

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

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硝态氮不宜用于水田是因为硝态氮极易溶于水,造成流失很大(特别是放水后)。

特别是湖塘改田,流失很严重。

所以硝态氮更适用于干旱地。

而且冬天温度低时硝态氮也能发挥作用。

铵态氮在大棚蔬菜里是禁止使用的,铵态氮挥发时会对作物造成伤害的,硝态氮责不会。

铵态氮是还原态,为阳离子;硝态氮是氧化态,为阴离子。

铵态氮在带阴离子的土壤胶体中容易被吸附,而硝态氮则不能被吸附,具有更大的移动性。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有什么区别?如何选用?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有什么区别?如何选用?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有什么区别?如何选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都是常见的两种氮肥,那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有什么区别?该如何选用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氮肥是农业生产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肥料,按其中所含氮素养分的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如碳铵、硫酸铵、氯化铵等)、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钠等)、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氰氨态氮肥(如石灰氮)等类型。

硝酸铵含有硝态氮和铵态氮各半,称为硝铵态氮肥;硝酸磷肥和硝酸磷钾肥等复合(混)肥料,其中的氮素养分也有硝态氮和铵态氮,连同硝酸铵在内,可统称为硝态氮肥料。

在生产上,一般同时施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往往能使作物获得较高的生产速率和产量。

同时施用两种形态的氮肥,植物更易调节细胞内pH值和通过消耗少量能量来贮存一部分氮。

两者合适比例取决于施用的总浓度,浓度低时,不同比例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浓度高时,硝态氮作为主要氮源显示出优越性。

如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二者均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残留极少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

而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在生产上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

作种肥时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但用量也不宜多。

它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在酸性土壤长期施用,会进一步增强土壤的酸性,破坏土壤结构;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硫酸铵中的铵离子被吸收后,硫酸根离子残留在土壤中与钙发生作用,会使土壤板结变硬。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往往不按其需求有计划地吸收,而是更多地吸收硝态氮,并“贮备”于液泡中呢?研究表明,硝态氮在营养器官生长期大量累积是一切植物的共性,随着植物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越来越少。

据了解,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大量吸收营养物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前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供后期生长需要。

硝态氮在植物体中累积是植物的“贮备”措施,也是适应逆境的需要。

营养生长期积累的硝态氮多,即使后期土壤供应养分不足,植物仍能很好地生长和发育。

硝态氮和铵态氮

硝态氮和铵态氮

硝态氮和铵态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定义和特点
2.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转化关系
3.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环境的影响
4.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监测和管理
5.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农业中的应用
正文
硝态氮和铵态氮是氮循环中的两种重要形态。

硝态氮指的是氮元素在硝酸根离子 (NO3-) 形态存在,而铵态氮指的是氮元素在铵离子 (NH4+) 形态存在。

硝态氮和铵态氮在环境中的转化关系十分复杂。

在自然环境中,硝态氮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铵态氮,也可以通过硝酸盐的还原作用转化为氮气。

而铵态氮在土壤中可以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也可以通过硝酸盐的氧化作用转化为氮气。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

硝态氮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过量存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而铵态氮在土壤中是植物的养分来源,但是过量的铵态氮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

对于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监测和管理,我国有严格的标准和方法。

对于水体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我国采用化学方法进行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对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我国采用土壤检测方法进行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农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硝态氮和铵态氮都是植物
的养分来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通常通过施用化肥的方式来补充硝态氮和铵态氮。

但是,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过量积累,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不同氮源对作物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作物的影响

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差异铵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 NH3)或铵离子(NH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硝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硝、铵态氮肥: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酰胺态氮肥:主要有尿素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的氮,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少量有机态氮,如尿素和结构比较简单的氨基酸。

铵态氮是还原态,为阳离子;硝态氮是氧化态,为阴离子。

它们所带的电荷不用,在土壤中的行为以及对植物的营养特点也不一样。

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形态好,哪种形态不好。

它们的好坏与施用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有关。

铵态氮在带阴离子的土壤胶体中容易被吸附,而硝态氮则不能被吸附,具有更大的移动性。

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铵态氮后,才能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不同作物施用两种形态氮的反应往往不一。

水稻施用铵态氮的效果比硝态氮好。

因为水稻幼苗根中缺少硝酸还原酶,对硝态氮不能很好利用。

除水稻本身原因外,水田中施用硝态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损失的原因。

因此,在水稻田施用硝态氮肥,有资料认为其肥效只有铵态氮肥的60%—70%。

而与此相反的是烟草和蔬菜,它们是喜硝态氮的作物。

硝态氮肥极易溶解,在土壤中活动性大,能迅速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同时,又易于流失,肥效较短。

这种特性符合烟草的要求,叶片要生长快,在适当时候又能落黄“成熟”。

而且硝态氮有利于烟草体内形成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烤出的烟叶品质好,燃烧性好。

蔬菜施用硝态氮产量高,如硝态氮低于肥料全氮的50%,产量明显下降。

因此,生产烟草、蔬菜专用肥时,氮肥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硝态氮。

但由于在土壤水分、温度、通气条件适宜时,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氧化成硝态氮。

所以,烟草、蔬菜也不是绝对不能施用含铵态氮的肥料。

另外,施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作物生长不好,往往不是由于铵态氮肥不宜,而是由于生理酸性造成的。

硝态氮和铵态氮

硝态氮和铵态氮

硝态氮和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两种氮素形式。

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性质、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式却有所不同。

一、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定义及区别硝态氮,又称硝酸态氮,是指植物可吸收的硝酸盐形态的氮。

它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硝酸盐矿物和有机物的分解。

硝态氮在土壤中移动性强,易被植物吸收,但同时也易流失。

铵态氮,又称氨基态氮,是指植物可吸收的氨基形态的氮。

它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氨基酸和氨态氮。

铵态氮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但不易流失。

二、硝态氮的性质和作用硝态氮是一种快速作用的氮素形式,能迅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被植物吸收,对提高植物的早期生长速度和叶面积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硝态氮还能促进植物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

三、铵态氮的性质和作用铵态氮是一种慢速作用的氮素形式,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

铵态氮在土壤中不易流失,可以保证植物长期稳定的氮素供应。

此外,铵态氮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的生长。

四、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应用各有侧重。

硝态氮适用于作物生长初期,可以迅速提高作物生长速度,为高产打下基础。

铵态氮适用于作物生长中后期,可以保证作物稳定的氮素供应,提高作物品质。

五、如何合理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要实现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合理施用,首先要了解不同作物的氮素需求特点。

对于需氮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可以适当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施用量。

其次,要掌握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施用时机,一般在作物生长初期施用硝态氮,生长中后期施用铵态氮。

最后,要注意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施用比例,避免过量施用导致环境污染。

总之,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铵态氮和硝态氮都能很快被作物吸收利用。

但这两种形态的氮对植物营养和生长的影响不一样。

铵态氮是还原态的,在铵营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还原能力较强,形成还原性有机物较多,如能使薄荷植株体内挥发油含量增加。

硝态氮使氧化态的,在硝酸盐营养条件下,细胞汁液的氧化势占优势,有利于形成氧化性有机物,使植物体内有机酸含量增加。

例如,施用硝态氮时,有大量苹果酸在叶片中积累;而施用铵态氮时,叶片中苹果酸含量却很少。

此外,施用硝态氮时,柠檬酸的含量也比施用铵态氮的高,总的有机酸含量显著增高。

这说明硝酸根营养引起作物体内大量有机酸的积累。

1.水稻是典型的喜铵作物,施用铵态氮较硝态氮效果好
2.烟草施用硝态氮效果较好,有利于促进苹果酸和柠檬酸的积累能增强烟叶的燃烧性。

3.甘薯、马铃薯也适宜施用铵态氮。

甜菜施用硝态氮效果好。

4.蔬菜一般喜硝态氮。

5.其他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都可施用这两种形态的氮肥,其肥效大体相等。

铵态氮和硝态氮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还取决于许多外部条件,如介质ph、介质中阴阳离子和通气状况等。

硝态氮和铵态氮都是同样好的氮源,但是由于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其营养效果有一定差异。

施用时,必须根据当地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分配选用。

硝态氮铵态氮区别

硝态氮铵态氮区别

硝态氮铵态氮区别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一、硝态氮与铵态氮的特性(一)硝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1、易溶于水,溶解度大,为速效氮肥。

2、吸湿性强,易结块,吸水后呈液态,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3、受热易分解放出氧气,是体积聚增,易燃易爆,运输不安全。

4、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硝态氮极易溶于水,用于水田会造成很大流失(特别是放水后)。

硝态氮更适用于干旱地。

冬天温度低时硝态氮也能发挥作用。

(二)铵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 NH3)或铵离子(NH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1、易溶于水,肥效快,作物直接吸收。

2、容易吸收,不易在土壤中流失。

3、在碱性土壤中容易挥发。

4、在通气好的土壤中可以转化成硝态氮,易造成氮的淋失和流失。

铵态氮在大棚蔬菜里是禁止使用的,铵态氮挥发时会对作物造成伤害的,硝态氮则不会。

(三)硝、铵态氮肥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四)酰胺态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酰胺态。

例如尿素。

1、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

2、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

3、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无有害物质残留。

4、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

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5、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三种常见氮肥的类型和特点

三种常见氮肥的类型和特点

三种常见氮肥的类型和特点目前在生产应用较多的氮肥主要有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三大类型:一:铵态氮肥:肥料中的氮素主要以铵(NH4+)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氨。

氨态氮肥的特点是:1、氨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均形成铵离子(化学符号为NH4+,右上角加号表示铵离子带一个正电荷),铵离子能被作物根部直接吸收利用;2、铵离子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因而不容易随水流失,适宜用在水田;3、氨态氮肥在土壤中,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样能被作物吸收利用;4、氨态氮肥遇到石灰、草木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时,铵会变成氨气挥发损失。

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5、高浓度铵离子对作物,尤其是对幼苗产生毒害;6、对钙、镁、钾等吸收具有拮抗作用。

二:硝态氮肥:硝态氮肥中的氮素,以硝酸根离子(NO3-)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铵、硝酸钠。

硝态氮肥的特点是:1、硝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硝酸根离子(化学符号为NO3-,右上角的减号表示硝酸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2、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所以不宜用在水田,一般用在旱地;3、硝态氮肥在土壤缺氧的条件下,会产生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氧化亚氮或氮气损失;4、硝态氮肥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助燃性,易燃易爆,在运输中要注意防潮防火;5、硝态氮肥含氮量较低;6、硝态氮肥能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

三、酰胺态氮肥:氮素以酰胺基形态存在,常见的酰胺态氮肥是尿素。

尿素(化学式CO(NH2)2含氮量46%),特点是:1、含氮量高,含氮量46%。

2、易溶于水,呈中性,与绝大部分肥料可以混用;3、在土壤中溶解后,大部分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需要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在温度低的季节使用,其肥效较铵态氮和硝态氮迟缓,应适当提前使用。

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比较

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比较

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比较展开全文硝态氮和铵态氮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他们施入土壤后的行为以及进入植物体内的代谢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植物氮源也各有利弊。

一、农业化学性质肥料施入土壤,与土壤、植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常被称为农化性质。

首先,硝酸根带负电荷,不易被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土壤胶体吸附;铵离子带正电荷,容易被土壤吸附,不仅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还可进入粘土矿物的晶格中,成为固定态铵离子。

因此,硝态氮主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移动性大,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也容易随水流失。

而铵态氮主要被吸附和固定在土壤胶体表面和胶体晶格中,移动性较小,比较容易被土壤”保存”。

其次,不同形态的氮在土壤中会相互转化。

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为铵态氮,铵态氮氧化为硝态氮。

因此,早春低温季节尿素和铵态氮的转化比较慢,夏季高温季节转化快。

在旱地土壤中硝态氮往往多于铵态氮,而在水田土壤中硝态氮很少。

第三,在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和有新鲜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硝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成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这种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铵态氮从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

因此,硝态氮肥适宜于气候比较冷凉的地区和季节,在旱地分次施用,肥效快而明显,但不宜在高温、多雨的水田地区施用;铵态氮肥适宜于水田,也适宜于旱地施用,但施用于土壤表面或撒施于水田,氨挥发的损失较大。

二、植物营养生理性质植物在吸收和代谢这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

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对植物本身是有毒的。

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积累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即硝态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实际上是氮素”贮备”。

这是作物营养生长期间的共性。

第二,植物吸收铵离子时分泌H+,而吸收硝酸根时会释放OH-和HCO3-,因而影响根系环境的pH值,这在溶液培养时更为明显。

土壤中氮的形态

土壤中氮的形态

土壤中氮的形态引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中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然而,土壤中的氮并不是以单一形态存在的,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

本文将从氨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三个方面介绍土壤中氮的形态,并对其特点和作用进行阐述。

一、氨态氮氨态氮是指氮以氨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料的分解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氨态氮具有以下特点:1. 溶解性强:氨态氮在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

2. 易挥发:氨态氮容易在土壤中挥发,从而损失掉一部分养分。

3. 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氨态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氮源,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硝态氮硝态氮是指氮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料的分解和土壤中硝化作用的产物。

硝态氮具有以下特点:1. 较稳定:硝态氮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不容易被微生物和植物根系迅速吸收。

2. 易淋失:硝态氮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容易随水分流失,造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3. 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硝态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原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有机态氮有机态氮是指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粪便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有机态氮具有以下特点:1. 不溶性:有机态氮在土壤中一般以固体形式存在,不容易被水分溶解。

2. 长期供应:有机态氮在土壤中分解速度较慢,可以长期供应植物的氮需求。

3. 与土壤有机质紧密结合:有机态氮与土壤有机质紧密结合,稳定性较高,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释放为氨态氮或硝态氮。

结论:土壤中的氮以氨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三种形态存在,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氨态氮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易损失;硝态氮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容易淋失;有机态氮能够长期供应植物的氮需求,但分解速度较慢。

合理管理土壤中的氮素形态,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增加,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教你1分钟读懂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教你1分钟读懂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教你1分钟读懂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一、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的来源产品来源铵态氮铵态氮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等硝态氮硝态氮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

酰胺态氮酰胺态氮——尿素[CO(NH2)2],含氮46.7%,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料。

二、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的特点产品特点铵态氮1、铵态氮为正电荷,而土壤是负电荷,容易被土壤胶体易被吸附,从而不易流失(比如雨水多、漫灌等)。

2、植物吸收铵态氮的途径分为2种:①直接以铵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②氧化转化成硝酸盐,以硝酸根形式被植物吸收。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硝态氮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易随水流失。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酰胺态氮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

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酰胺态氮属于有机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水解前,土壤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20%被土壤吸附,要注意深埋。

三、肥效、持效期、安全性比较:肥效(作物吸收速度)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持效期(土壤吸附时间)铵态氮>酰胺态氮>硝态氮安全性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

硝态氮铵态氮缩写

硝态氮铵态氮缩写

硝态氮铵态氮缩写硝态氮和铵态氮是土壤中两种重要的氮素形态,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缩写,分别为NO3-N和NH4-N。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这两种氮素形态的特点和作用。

一、硝态氮硝态氮是指土壤中以硝酸根离子(NO3-)形式存在的氮素。

硝态氮的来源主要是土壤中的有机氮和氨态氮经过微生物作用后转化而来。

硝态氮的优点是吸收速度快,能够迅速被植物吸收利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但是,硝态氮也有一些缺点,如易被淋失和挥发,容易造成土壤酸化等问题。

二、铵态氮铵态氮是指土壤中以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素。

铵态氮的来源主要是土壤中的有机氮和氨态氮经过微生物作用后转化而来。

铵态氮的优点是不易被淋失和挥发,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同时还能够提高土壤的pH值。

但是,铵态氮也有一些缺点,如吸收速度较慢,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三、硝态氮和铵态氮的作用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植物生长发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硝态氮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够增加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铵态氮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吸收其他养分。

四、硝态氮和铵态氮的适用性硝态氮和铵态氮的适用性因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硝态氮适用于生长迅速的作物,如蔬菜、水果等,而铵态氮适用于生长缓慢的作物,如树木、草坪等。

此外,在土壤pH值较低的情况下,铵态氮的利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硝态氮和铵态氮是土壤中两种重要的氮素形态,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氮素形态,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要注意土壤的肥力和环境保护。

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能力

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能力

植物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品质好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营养意义来讲,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吸收两种矿质氮源,即铵态氮和硝态氮。

一般认为NO3-的吸收是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而NH4+是与H+进行交换吸收的。

NH4+与NO3-吸收到作物体后,除硝态氮需先还原成NH4+ (NH3)以外,其余同化过程完全相同。

据研究,作物对NH4+、NO3-的吸收量因作物特性、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铵、硝态氮的营养生理性质铵、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

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

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

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态氮以NH3的形态通过快速扩散穿过细胞膜,氨系统内的NH4+的去质子化形成的NH3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

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硝态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都发生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会消耗净尽,至少会大幅下降。

这是一切植物的共性。

因此单纯施用硝态氮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单纯施用铵态氮则会发生铵盐毒害,在水培条件下更易发生。

植物吸收铵、硝态氮的能力植物对铵、硝态氮吸收情况除与植物种类有关外,外界环境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溶液中的浓度直接影响吸收的多少,温度影响着代谢过程的强弱,而土壤pH影响着两者进入的比例:在其他条件一致时,pH低,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pH高,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同时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往往能获得作物较高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同时施用两种形态氮,植物更易调节细胞内pH值和通过消耗少量能量来贮存一部分氮。

两者合适的比例取决于施用的总浓度:浓度低时,不同比例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浓度高时,硝态氮作为主要氮源显示出优越性。

硝态氮与氨态氮的区别吸收作用成分反应都不同

硝态氮与氨态氮的区别吸收作用成分反应都不同

硝态氮与氨态氮的区别吸收作用成分反应都不同两种肥料的区别主要是:吸收不同,作用不同,成分不同,反应不同,效果也不同。

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上使用,就是人们熟知的化肥。

具体需要用哪一种,需要看植物的种类。

近些年在市场上出售的都是复合肥,相对比较硝态氮,更受农民的欢迎。

1、吸收不同植物能够充分的利用氮素的形态是因为含有硝态氮,能够吸收很多的有机物和氧化物。

铵态氮和硝态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其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氨态氮吸收的能力比硝态氮要差,硝态氮能够将微生物进行转化,而铵态氮只能使植物存活,吸收较差。

2、反应不同两种肥料作用在植物上的形态有很多不同,氨态氮能够很好的融合有机酸,形成了氨基酸,对植物有一定的伤害,而硝态氮不会出现植物的不良反应。

硝态氮在作用到植物上之后,能够在植物的细胞中代谢,而氨态氮做不到。

3、成分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同时使用,能够促使植物更好的生长,但是二者的成分完全不同。

相对比较硝态氮含有的氮成分较多一些,硝态氮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在使用时应该选择高浓度,会更加显现出肥料的优越性。

4、效果不同硝态氮的反应比较活跃,并且见效快。

然而氨态氮,但相对比较要差。

但是农民在对于不同的作物要选择不同的氮源,一般生长在水里的植物要选择氨态氮。

而长在泥土里的植物大多都选择硝态氮。

5、作用不同氨态氮能够与有机酸相结合,并且能够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而硝态氮需要在还原之后才能够更好的被吸收。

在使用氨态氮时应该以酸性土壤为主,这样对植物的生长才能够更加旺盛。

而选择使用硝态氮的土壤为碱性。

三种常见氮肥的类型和特点

三种常见氮肥的类型和特点

三种常见氮肥的类型和特点目前在生产应用较多的氮肥主要有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三大类型:一:铵态氮肥:肥料中的氮素主要以铵(NH4+)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氨。

氨态氮肥的特点是:1、氨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均形成铵离子(化学符号为NH4+,右上角加号表示铵离子带一个正电荷),铵离子能被作物根部直接吸收利用;2、铵离子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因而不容易随水流失,适宜用在水田;3、氨态氮肥在土壤中,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样能被作物吸收利用;4、氨态氮肥遇到石灰、草木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时,铵会变成氨气挥发损失。

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5、高浓度铵离子对作物,尤其是对幼苗产生毒害;6、对钙、镁、钾等吸收具有拮抗作用。

二:硝态氮肥:硝态氮肥中的氮素,以硝酸根离子(NO3-)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铵、硝酸钠。

硝态氮肥的特点是:1、硝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硝酸根离子(化学符号为NO3-,右上角的减号表示硝酸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2、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所以不宜用在水田,一般用在旱地;3、硝态氮肥在土壤缺氧的条件下,会产生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氧化亚氮或氮气损失;4、硝态氮肥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助燃性,易燃易爆,在运输中要注意防潮防火;5、硝态氮肥含氮量较低;6、硝态氮肥能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

三、酰胺态氮肥:氮素以酰胺基形态存在,常见的酰胺态氮肥是尿素。

尿素(化学式CO(NH2)2含氮量46%),特点是:1、含氮量高,含氮量46%。

2、易溶于水,呈中性,与绝大部分肥料可以混用;3、在土壤中溶解后,大部分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需要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在温度低的季节使用,其肥效较铵态氮和硝态氮迟缓,应适当提前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的氮素营养
学习目标
1.掌握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 2.掌握作物氮的营养特点。 3.掌握氮素的吸收。
一、植物体内氮的质量分数和分布
1.质量分数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0.3%-5%,而含量的多少与 植物种类、器官、发育阶段有关。含氮量多的是豆科作物,例如大豆 茎秆含氮嚣是2.49%;非豆科作物一般含氮量较少,例如禾本科作物 一般干物质含氮量在1%左右。作物的幼嫩器官和成熟的种子含蛋白质 多,含氮也多,而茎秆特别是衰老的茎秆含蛋白质少,含氮量也少, 例如小麦的籽粒含氮量为2.0%~2.5%,而茎秆含氮0.5%左右
有时小分子的有机态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和酰胺态氮等也能被植 物吸收利用。
无机态:NH4+-N、NO3--N(主要)
吸收的形态
有机态:NH2 -N、氨基酸、 (少量) 核酸等
(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植物主动吸收NO3--N
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旱地农 田中,硝态氮是作物的主要氮源。由与土壤中的铵态 氮通过硝化作用可转变为硝态氮。所以,作物吸收的 硝态氮多于铵态氮。
4. 氮是酶的成分(酶本身是蛋白质)
5. 氮是多种维生素、植物激素、生物碱等的成分
(维生素B1、B2、B6、IAA、CK )
供氮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含量(µmol) 天
连续供氮
连续不供氮
0
196
196
3
420
26
6
561
17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
植物吸收氮素的形态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
结论:只要在环境中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创造出各自所需要的 最适条件,它们在生理上是具有同等价值。

转氨基作用
种 新 的 氨 基 酸
2.NH4-N的同化
3. 酰胺形成的意义(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 ①贮存氨基 ②解除氨毒
(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尿素(酰胺态氮) 吸收:根、叶均能直接吸收
同化:①脲酶途径:尿素 脲酶 NH3
氨基酸
②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
尿素
氨甲酰磷酸 瓜氨酸
精氨酸
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出现受 害症状
NO3-N的吸收
逆电化学势梯度的主动吸收; 介质pH显著影响植物对的吸收。 pH值升高的吸收减少; 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也可直接 通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 硝酸根在液泡中积累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NO3-N的同化
NO3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O2_
硝酸还原成氨是由两种独立的酶 分别进行催化的。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 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还原酶可 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
NH3
大多数植物的根和地上部都能进行NO3-N的还 原作用,但各部分还原的比例取决于不同的因素:
1.硝酸盐供应水平 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 在根中还原;
2.植物种类 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 强度顺序为: 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 3.温度 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 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
4.植物的苗龄 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 高;
5.陪伴离子 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 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 时则相反;
6.光照 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温室或塑料大棚 中的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
(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 机理:
①被动渗透
(Epstein,1972) ②接触脱质子
(Mengel,1982)
膜外 NH4+
H+
膜 膜内 ATPase
NH4+ H+
NH3
外界溶液
NH4+
H+
细胞质
NH3
质 膜
质膜上NH4+脱质子作用的示意图

酮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还原性胺化作用

酰胺
不能简单的评判哪种形态好 或是不好,因为肥效高低与各种 影响吸收和利用的因素有关。
作物生长期不同,对氮肥形态的喜好不同。 水稻根部呼吸作用
中末端氧化酶前期 以细胞色素氧化酶 (对氧亲和力高)
不同阶段NH4+-N或NO3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前期施用 后期施用 水稻产量
为主,吸收NH4+-N 较多;后期黄酶占
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2. 分布:
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
生长点>非生长点
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氮的生理功能)
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含氮16~18%)
2. 氮是核酸的成分(含氮约7%)
3. 氮是叶绿素的成分
(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
优势,吸收NO3--N 较多。
NH4+-N NO3--N NH4+-N NO3--N
NH4+-N NO3--N NO3--N NH4+-N
一般2 一般3 最高 最低
(二)原因
1. 植物的遗传特性 2. 环境因素
介质反应:酸性:有利于硝的吸收 中性至微碱性:有利于铵的吸收
陪伴离子、介质通气状况、土壤水分状况
2. 氨基态氮:可直接吸收,效果因种类而异
四、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一)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喜铵植物: 水稻、甘薯、马铃薯 兼性喜硝植物:小麦、玉米、棉花等 喜硝植物: 大部分蔬菜,如黄瓜、
番茄、莴苣等 专性喜硝植物:甜菜
NO3--N和 NH4+-N营养作用的比较
NO3--N是阴离子,为氧化态的氮源, NH4+-N是阳离子,为还原态的氮源。
种类: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高产品种>低产品种 器官:叶片>子粒> 茎秆>苞叶 发育: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含氮量也不相同。
注意: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 期的影响。通常是营养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 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
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 生长点>非生长点
表 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 (沈明珠,1982)
级别 硝酸盐含量 污染程度 参考卫生性
(mg/kg鲜重)
1
≤432
轻度 允许生食
2
≤785
中度 允许盐渍,熟食
3
≤1440 高度 允许熟食
4
≤3100 严重 不允许食用
因此,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 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 元素供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