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态氮和铵态氮对墨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

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

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引言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主要以两种形态为主:铵态氮和硝态氮。

本文将对这两种形态的氮素吸收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铵态氮的吸收铵态氮的来源铵态氮(NH4+)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硝态氮还原、有机质分解以及化肥施用等多种途径。

在土壤中,铵态氮往往与阳离子交换复合形成固定态铵。

铵态氮的吸收机制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主要通过根毛吸附和根细胞主动转运两个步骤进行。

根毛吸附根毛表面的负电荷使其能有效地吸附带正电荷的铵态氮。

根毛吸附对铵态氮的吸收提供了一个初级的屏障,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铵态氮丧失。

根细胞主动转运在根毛吸附后,铵态氮通过根细胞的质膜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消耗能量,并与质膜电位和pH的变化有关。

铵态氮的调控机制铵态氮的吸收可受到植物体内多种生理调控机制的影响。

其中,根毛表面的负电荷和神经介质的作用是两个重要因素。

根毛表面的负电荷根毛表面的负电荷可以阻止土壤中的阳离子进入根毛,从而增加铵态氮的吸收量。

植物通过调节根毛上负电荷的密度和分布来适应土壤中铵态氮的浓度变化。

神经介质的作用神经介质可以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钙离子浓度来调控根毛细胞对铵态氮的吸收。

铵态氮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铵态氮的供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铵态氮供应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增加产量,但过量的铵态氮则可能导致氮素过剩和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

硝态氮的吸收硝态氮的来源硝态氮(NO3-)是土壤中的主要氮素形态之一,它通常来自于大气中的沉降和土壤中的氧化亚氮。

硝态氮的吸收机制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细胞的主动转运和根毛对流两个过程进行。

根细胞的主动转运根细胞通过质膜上的硝酸盐转运蛋白将土壤中的硝态氮进入细胞内。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并与质膜电位和pH的变化有关。

根毛对流根毛对流是硝态氮进入根组织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安泰氮肥和硝态氮肥的鉴别实验 心得体会

安泰氮肥和硝态氮肥的鉴别实验 心得体会

安泰氮肥和硝态氮肥的鉴别实验心得体会铵态氮促进植物吸收阴离子,消耗有机酸;而硝态氮促进植物吸收阳离子,促进有机阴离子的合成。

一般来说,旱地植物具有喜硝性,而水生植物或强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则表现为喜铵性,这是作物适应土壤环境的结果。

如玉米、小麦对硝态氮偏好,在等氮量的供应条件下,硝态氮的增产效果会更突出一些;烟草和蔬菜,它们也是喜硝态氮的作物。

硝态氮极易分解,在土壤中活动性大,能迅速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同时,又易于流失、肥效较短,这种特性符合烟草的要求,叶片要生长快,在适当时候能能落黄“成熟”。

而且硝态氮有利于烟草体内形成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烤出的烟叶品质好,燃烧性好。

蔬菜施用硝态氮肥产量高,如硝态氮低于肥料全氮的50%时,产量会明显下降。

铵态氮和硝态氮施用后,在水田利用率一般只有30%-54%,在旱地里被作物吸收利用要好一些。

铵态氮肥施到水田里后,落在水下的泥层(氧化层)上,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通过亚硝酸菌把铵态氮氧化成亚硝酸,再通过硝酸菌把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水稻是嗜铵性作物,吸收铵态氮肥的能力较强。

亚硝酸和硝酸在水中成为带负电荷的离子,不仅很少被作物吸收,也不能被土壤吸附,很容易随水流失,或者渗透到泥土下层(还原层),由于缺氧而产生还原过程,经过反硝化细菌(或脱氮菌)的作用,将硝酸还原成亚硝酸,进而还原成气体状态的氮或氧化氮,往空气中跑掉了。

经过这样的“硝化-还原”过程,铵态氮肥的损失率一般达15%左右,高的则在40%以上,损失惊人。

硝态氮肥主要经流失和还原作用而损失。

尿素、石灰氮等酰铵态氮肥,本身不直接被作物吸收,它们在水中先转化为铵态氮,除被作物吸收一部分外,其余的也因发生上述“硝化作用”而损失,或随水流失。

氮素水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氮素水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氮素水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唐辉(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临安 311300)摘要:从氮素对植物叶片叶绿体结构、叶绿体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氮素水平与叶片含氮、磷量、叶片氮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与叶片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氮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介绍了植物氮素营养研究的进展。

关键字:氮素;光合速率;叶绿体;叶绿素氮素是调控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最有效因子之一,适量施用氮肥可增加叶片含氮量, 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 延缓叶片光合功能的衰老进程。

氮素是调控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最有效因子之一,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各个环节,包括影响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暗反应主要酶活性以及光呼吸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

适量施用氮肥可增加叶片含氮量,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延缓叶片光合功能的衰老进程。

Makino A等[1]研究发现叶片中超过一半的氮被分配到光合器官。

Field等[2]、Sage等[3]、Walcroft等[4]的研究还发现植物的光合能力和单位叶面积上氮的含量是相关的。

1 对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高等植物在捕获的光能超过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时,过多的能量会以非光化学猝灭(qN)形式耗散掉,以保护光合机构免遭破坏[5]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还以体内分子氧吸收的形式得以消耗,这种形式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各种活性氧分子(ROS)的大量产生[6],并直接引起细胞膜系统的伤害及膜脂的过氧化,甚至导致细胞的死亡[7]。

郭卫东等[8]研究的电镜结果直观地反映了这一变化历程,缺氮处理条件下,佛手叶片叶绿体内的基质区域肿大,片层结构疏松,片层间隙严重;极度缺氮处理中叶绿体结构进一步恶化,大部分的叶绿体出现肿胀,片层结构疏松,导致细胞质出现泡化,叶绿体外膜消解,片层结构紊乱并散乱地分布在胞质中。

2 对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氮素与光合作用具有密切关系,叶片氮含量影响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含量和活性。

企黑墨兰规模化栽培技术

企黑墨兰规模化栽培技术

企黑墨兰为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袁 株型挺 拔袁株高 45耀55 cm袁1 苗约 4 叶袁叶片秀长袁叶片正面 为墨绿色袁 反面为浅绿色袁 具明显的叶脉袁 长 60耀 70 cm袁花葶褐色袁高 50耀60 cm袁一枝花葶具多朵小 花袁一般 10耀15 朵袁小花直径 5.0耀6.0 cm袁萼片及花瓣 呈深褐色袁具有香味袁花期较长袁一般 12 月至次年 3 月遥 企黑墨兰是梅州市规模化栽培的国兰品种之 一袁已成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年宵花卉遥
墨兰生产技术主要以广东省地方标准 叶杂交墨 兰栽培技术规程曳作为指导[1]遥 但是袁墨兰的品种众 多袁有企黑尧企剑尧白墨尧金嘴等袁不同的墨兰品种在 特定的地理环境生长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遥 因此袁 针对不同的墨兰品种生长特性袁 在特定的气候环境 地区进行规模化种植袁细化总结栽培技术袁在生产实 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遥 本研究以企黑墨兰为研 究对象袁为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尧降低种植成本和提 高产品品质袁通过试验尧走访调查等形式袁研究其生 长特性袁 总结出一套适合梅州地区企黑墨兰的规模 化栽培技术遥
良种繁育尧增加种子数量袁以满足优质花生生产快速
发展的需求遥
参考文献 [1]汤丰收.花生高产与防灾减灾技术[M].郑州院中原农民出版
社袁2014. [2]陈铁保袁黄春艳.除草剂药害诊断及防治[M].北京院化学工业
出版社袁2013. [3]吴继华袁苗子胜袁张传忠.优质花生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 [4]廖伯寿.花生主要病虫害识别手册[M].武汉院湖北科学技术出
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尧推广和培训袁逐步提高种植户的 绿色防控水平遥
参考文献 [1]徐永忠,孙东海,薛玉峰,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长廊上的
明珠要 要要兴化龙香芋[J].长江蔬菜,2017渊18冤:25-26. [2]吴家浩,薛玉峰,刘翔.兴化龙香芋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兰花施肥

兰花施肥

饼肥主要是指油料作物加工后的残渣,如:豆饼、菜籽饼、棉籽饼、麻酱饼等等。

这类肥料蛋白质含量高,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磷,因此也是很好的有机氮磷肥料。

灰肥就是草本植物燃烧过的,为碱性,一般不含氮肥,有效成分主要为钾,并含有较多的钙和磷以及少量的硼、钼、锰等微量元素,具有肥效快、并有杀菌的作用。

在兰花的生长期给它们施肥叫作追肥,可施无机化肥肥,也可施有机肥。

以补充兰花的生长必须的营养。

追肥可分根系施肥和根外施肥2种。

二、兰花施肥注意事项兰花的施肥技术既简单又复杂,应掌握以下几点:(一)、要根据兰花生长特征来调整所施的氮、磷、钾的比例,一般在小苗初长的时候应以氮肥为主,进入开花期时应该减少氮肥,而增加磷钾的施用。

当兰株进入休眠期前,养分供应则选择高磷的肥料。

(二)、不能长期使用只含大量元素配方的营养液和肥料,应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菌肥。

有机肥和无机肥交替使用,以满足兰花的正常生长。

一种肥料(尤其是氮肥)施用过多,超过数量时,会使植料溶液浓度过高,从而形成盐害,影响兰花正常生长。

(三)、施用化肥时不要将他们干撒盆土中(缓释性肥料除外)否则因施肥量很难掌握,容易把兰花根灼死,应该事先把他们溶于清水,变成稀释液,一定要溶解完全,用到最后应再加清水稀释,以免肥料沉积造成浓度过高伤害兰株。

如果将两种以上混合施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总的溶液浓度不能超过0.2%;二是溶解化肥时应当先把一种化肥全部溶解完时再投放第二种化肥熔化,切勿两种同时投入水中。

应该现配现用,不能存放,否则会氧化、光化而失效。

(四)、在施用有机肥料时,无论固体肥料还是液体肥料都必须在施用前进行发酵腐熟,否则会在盆内发酵分解,产生热能,并释放氨气等有害气体,不但会灼伤兰根,而造成烂根,导致兰花死亡。

而还会散发浓烈的臭味并招来蝇蛆,有碍环境卫生。

(五)、清代《第一香笔记》云:“瘦兰切勿骤施,肥兰切勿久瘦”。

前人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新种兰株、老弱兰株、有病兰株勿施;雨天亦忌施肥,33℃以上15℃以下不施肥为好。

铵态氮和硝态氮测定方法!!!---副本

铵态氮和硝态氮测定方法!!!---副本

铵态氮和硝态氮测定方法---副本铵态氮测量方法(2mol•L-1KCl浸提—靛酚蓝比色法)1)方法原理2mol•L-1KCl溶液浸提土壤,把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NH4+及水溶性NH4+浸提出来。

土壤浸提液中的铵态氮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作用,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溶液的颜色很稳定。

在含氮0.05~0.5mol•L-1的范围内,吸光度与铵态氮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

2)试剂(1)2mol•L-1KCl溶液称取149.1g氯化钾(KCl,化学纯)溶于水中,稀释至1L。

(2)苯酚溶液称取苯酚(C6H5OH,化学纯)10g和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100mg稀释至1L。

此试剂不稳定,须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3)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称取氢氧化钠(化学纯)10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化学纯)7.06g、磷酸钠(Na3PO4•12H2O,化学纯)31.8g和52.5g•L-1次氯酸钠(NaOCl,化学纯,即含10%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5mL溶于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4)掩蔽剂将400g•L-1的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化学纯)与100g•L-1的EDTA二钠盐溶液等体积混合。

每100mL 混合液中加入10 mol•L-1氢氧化钠0.5mL。

(5)2.5µg•mL –1铵态氮(NH4+—N)标准溶液称取干燥的硫酸铵[(NH4)2SO4,分析纯0.4717g溶于水中,洗入容量瓶后定容至1L,制备成含铵态氮(N)100µg•mL –1的贮存溶液;使用前将其加水稀释40倍,即配制成含铵态氮(N)2.5µg•mL –1的标准溶液备用。

3)仪器与设备:往复式振荡机、分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1)浸提称取相当于10.00g干土的新鲜土样(若是风干土,过10号筛)准确到0.01g,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氯化钾溶液100mL,塞紧塞子,在振荡机上振荡1h。

不同氮源对作物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作物的影响

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差异铵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 NH3)或铵离子(NH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硝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硝、铵态氮肥: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酰胺态氮肥:主要有尿素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的氮,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少量有机态氮,如尿素和结构比较简单的氨基酸。

铵态氮是还原态,为阳离子;硝态氮是氧化态,为阴离子。

它们所带的电荷不用,在土壤中的行为以及对植物的营养特点也不一样。

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形态好,哪种形态不好。

它们的好坏与施用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有关。

铵态氮在带阴离子的土壤胶体中容易被吸附,而硝态氮则不能被吸附,具有更大的移动性。

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铵态氮后,才能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不同作物施用两种形态氮的反应往往不一。

水稻施用铵态氮的效果比硝态氮好。

因为水稻幼苗根中缺少硝酸还原酶,对硝态氮不能很好利用。

除水稻本身原因外,水田中施用硝态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损失的原因。

因此,在水稻田施用硝态氮肥,有资料认为其肥效只有铵态氮肥的60%—70%。

而与此相反的是烟草和蔬菜,它们是喜硝态氮的作物。

硝态氮肥极易溶解,在土壤中活动性大,能迅速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同时,又易于流失,肥效较短。

这种特性符合烟草的要求,叶片要生长快,在适当时候又能落黄“成熟”。

而且硝态氮有利于烟草体内形成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烤出的烟叶品质好,燃烧性好。

蔬菜施用硝态氮产量高,如硝态氮低于肥料全氮的50%,产量明显下降。

因此,生产烟草、蔬菜专用肥时,氮肥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硝态氮。

但由于在土壤水分、温度、通气条件适宜时,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氧化成硝态氮。

所以,烟草、蔬菜也不是绝对不能施用含铵态氮的肥料。

另外,施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作物生长不好,往往不是由于铵态氮肥不宜,而是由于生理酸性造成的。

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能力

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能力

植物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品质好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营养意义来讲,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吸收两种矿质氮源,即铵态氮和硝态氮。

一般认为NO3-的吸收是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而NH4+是与H+进行交换吸收的。

NH4+与NO3-吸收到作物体后,除硝态氮需先还原成NH4+ (NH3)以外,其余同化过程完全相同。

据研究,作物对NH4+、NO3-的吸收量因作物特性、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铵、硝态氮的营养生理性质铵、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

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

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

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态氮以NH3的形态通过快速扩散穿过细胞膜,氨系统内的NH4+的去质子化形成的NH3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

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硝态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都发生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会消耗净尽,至少会大幅下降。

这是一切植物的共性。

因此单纯施用硝态氮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单纯施用铵态氮则会发生铵盐毒害,在水培条件下更易发生。

植物吸收铵、硝态氮的能力植物对铵、硝态氮吸收情况除与植物种类有关外,外界环境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溶液中的浓度直接影响吸收的多少,温度影响着代谢过程的强弱,而土壤pH影响着两者进入的比例:在其他条件一致时,pH低,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pH高,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同时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往往能获得作物较高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同时施用两种形态氮,植物更易调节细胞内pH值和通过消耗少量能量来贮存一部分氮。

两者合适的比例取决于施用的总浓度:浓度低时,不同比例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浓度高时,硝态氮作为主要氮源显示出优越性。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关系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关系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关系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关键元素之一。

在土壤中,氮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是硝态氮和铵态氮。

这两种氮形式对植物的吸收和利用有着不同的影响。

硝态氮是一种水溶性的无机氮化合物,它在土壤中很容易被水分带走,因此在雨季和灌溉期间,硝态氮往往会被带走,从而减少了植物可利用的氮的数量。

另外,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为氮气,这会导致土壤中氮的丢失。

但是,由于硝态氮可以被植物根系迅速吸收,因此它是一种高效的氮肥。

铵态氮是一种有机氮化合物,它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土壤中形成。

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的溶解度较低,因此不会那么容易被带走。

此外,铵态氮还能够在土壤中与矿物质质地和有机质质地结合形成铵型矿物,这样就能够长期留存在土壤中。

由于铵态氮在土壤中稳定性较高,因此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从而减少了氮的损失。

不过,铵态氮在土壤中会容易转化为硝态氮,因此过多的使用铵态氮肥会导致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

综合来看,硝态氮和铵态氮都是植物所需的重要氮源,但它们的表现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当土壤条件较为干燥或者需要快速增加氮素时,硝态氮是更为适合的选择;而当土壤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或者需要长期保持土壤中氮的供应量时,铵态氮则更为适合。

在施肥时,应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的情况来选用适当的氮肥,以达到最佳效果。

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比较

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比较

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比较展开全文硝态氮和铵态氮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他们施入土壤后的行为以及进入植物体内的代谢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植物氮源也各有利弊。

一、农业化学性质肥料施入土壤,与土壤、植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常被称为农化性质。

首先,硝酸根带负电荷,不易被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土壤胶体吸附;铵离子带正电荷,容易被土壤吸附,不仅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还可进入粘土矿物的晶格中,成为固定态铵离子。

因此,硝态氮主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移动性大,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也容易随水流失。

而铵态氮主要被吸附和固定在土壤胶体表面和胶体晶格中,移动性较小,比较容易被土壤”保存”。

其次,不同形态的氮在土壤中会相互转化。

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为铵态氮,铵态氮氧化为硝态氮。

因此,早春低温季节尿素和铵态氮的转化比较慢,夏季高温季节转化快。

在旱地土壤中硝态氮往往多于铵态氮,而在水田土壤中硝态氮很少。

第三,在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和有新鲜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硝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成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这种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铵态氮从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

因此,硝态氮肥适宜于气候比较冷凉的地区和季节,在旱地分次施用,肥效快而明显,但不宜在高温、多雨的水田地区施用;铵态氮肥适宜于水田,也适宜于旱地施用,但施用于土壤表面或撒施于水田,氨挥发的损失较大。

二、植物营养生理性质植物在吸收和代谢这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

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对植物本身是有毒的。

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积累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即硝态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实际上是氮素”贮备”。

这是作物营养生长期间的共性。

第二,植物吸收铵离子时分泌H+,而吸收硝酸根时会释放OH-和HCO3-,因而影响根系环境的pH值,这在溶液培养时更为明显。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许多朋友微信留言让我给出葡萄幼果期的施肥建议,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从原理出发,让大家更加明白一些作物营养的知识,昨天我们讲了氮素形态的分类,今天我们聊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区别。

无论是何种氮肥施入土壤中,我们作物最终主要吸收的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氮素形态的氮肥,我们常见的复合肥里,有的氮肥是直接以铵态氮和硝态氮形式存在。

我们常见的尿素,则是在土壤中经过分解之后,主要以铵态氮形态的氮肥被作物吸收利用。

那两种形态的氮肥有什么区别呢,小编手里掌握的资料主要为以下几点:1、硝态氮快,铵态氮慢:许多听过农技知识培训的朋友应该知道,硝态氮我们常常把他比作成飞机,见效快。

铵态氮我们常常把他比作成轮船,见效慢一些。

2、不同作物对氮源的需求不同:栽培在水淹环境中的水生作物吸收的氮源主要为还原态的铵态氮,生长在旱地的旱作物,则见多利用氧化态的硝态氮。

3、硝态氮与铵态氮在土壤中移动和存储方式不一样:较小的土粒一般呈负电性,能吸持铵态氮,所以铵态氮施用后在土壤中移动范围小,连年单一使用铵态氮容易使氮肥集中在上层土壤累积,这也是上层土壤盐渍化严重,下层土壤根系发育不良的原因之一。

硝态氮因为呈负电性,土粒难以吸附,在土壤中移动范围较大,在不同土壤层分布相对均匀,有利于作物不断伸展的深层根系吸收,但也容易流失。

4、作物吸收利用不同:作物吸入体内的硝态氮可还原为铵态氮,硝态氮也可直接被作物叶片等器官储存,而铵态氮被作物吸入,在作物体内不能存储,一旦超过作物忍受量,尤其在苗期,会引起叶片的斑点、黄化等氨中毒。

5、硝态氮与铵态氮对于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铵态氮因为呈正电荷形态存在,硝态氮呈负电荷形态存在,而中微量元素离子一般以正电荷形式存在。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铵态氮会抑制中微量元素的吸收,硝态氮能促进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6、对土壤PH影响不同:长期使用硫酸铵等铵态氮为主的生理酸性肥料,特别是南方土壤,严重会引起土壤酸化。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通信作者] *高文远,Tel/Fax:(022)87401895,E-mail:pharmgao@1934年,White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

1939年,White和Gautheret首次用实验方法建立了植物组织和器官的人工无菌培养技术。

1940—1976年,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进行培养基的筛选和培养方法的探索,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发展成一门精细的实验科学,在选材消毒、接种培养、诱导筛选、继代保存、分离鉴定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的操作程序。

1956年,第一个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产物的专利诞生了。

到目前为止,通过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研究过的药用植物超过400种,从培养细胞中分离到的次级代谢产品在600种以上,其中60多种药用植物代谢物含量超过或等于原植物的含量。

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研究的大部分内容是通过高产组织或细胞系的筛选与培养条件的优化等,以期降低成本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或者通过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来达到相同的目的[1]。

同时,许多科学家向药用植物工业化培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优化1.1 药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中物理因素的优化对于药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来说,环境中的许多物理因素对细胞的生长、目标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温度、光照、pH、电场、磁场、电磁辐射、机械力以及超声波等在药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常培养温度控制在20~28 ℃,最适温度为(25±2)℃[2],但不同植物的最适温度不同,且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所需的温度很多时候并不一致,因此选择合理的培养温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控对于细胞生长以及产物合成十分关键。

Hoopen等[3]曾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细胞的培养过程,Takeda等[4]对草莓细胞的培养过程分别进行温度的阶段性调控,结果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物的产率。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机理简答题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机理简答题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机理硝态氮和铵态氮是作为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元素,它们的吸收机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在植物根系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离子通道的调节来实现的。

下面,我们将针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

1. 背景介绍硝态氮和铵态氮是植物所需的两种主要氮源,它们在土壤中是以无机形式存在的。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这两种氮元素,并将它们转化为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形式的氮物质。

这一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2. 硝态氮的吸收机理硝态氮是大多数植物的主要氮源之一,其吸收主要通过硝态氮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和硝态氮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来实现。

根系内的硝态氮还原酶能够将硝态氮还原为亚硝酸盐和氨,而硝态氮转运蛋白则能够将硝态氮离子从土壤中运输到根系内并转运至细胞内。

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使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硝态氮。

3. 铵态氮的吸收机理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的吸收机理相对简单。

植物根系表面的离子通道可以通透铵态氮离子,使其进入根系内,并被转运至细胞内。

铵态氮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膜载体蛋白被主动转运至植物细胞内。

这些过程共同促使植物对土壤中的铵态氮进行高效吸收和利用。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精密的生物化学过程。

植物通过调节硝态氮还原酶和硝态氮转运蛋白的活性,以及根系表面的离子通道和膜载体蛋白的功能,来实现对两种氮元素的高效吸收。

这一过程不仅对植物自身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氮素循环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总结和回顾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机理是一个综合了许多生物化学过程和蛋白功能的复杂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对氮素的需求和土壤中氮循环的机理,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墨兰的生长特点和重点月份管理事项(好)

墨兰的生长特点和重点月份管理事项(好)

墨兰的生长特点和重点月份管理事项据观察,墨兰的生长发育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2~3月(新历计、下同)新芽萌发;4~5月新芽出土6~7月新叶伸长;8~9月新叶继续伸长,形成新兰株;萌发生长新根,形成独立根系;10~11月新兰株渐趋成熟,芦头增大,花芽分化;12~翌年1月花菖伸长;2月开花期。

墨兰1、新变伸长,生长最快据笔者在1987—1988年对墨兰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定点调查,6—9月四个月,新菖的生长高度占成年株高的比例,企剑白墨70%,企黑68%,金咀墨兰6时6,银边墨兰52%,平均65%2、新兰株形成独立根系当新变出土未展叶以前,主要靠母株提供水肥营养;七月底八月初新菖已抽齐叶片一形成新兰株时,便萌发大量新根;至八九月为新兰株形成独立根系的时期,此时根与时同步生长,既要促进新叶长高长阔增厚,也要培育健康的根系。

3.易受暑热及病虫侵害六、七月份当新叶开叉口时,易受红蜘蛛为害,使心叶出现小红斑。

红蜘蛛是一种螨类害虫,个体通常肉眼看不清,一年约发生10个世代,当夏季温度达30度时,5~7天可形成一个世代。

去年夏季,由于高温多雨,红蜘蛛为害比较普遍,据六月份调查企黑种,新菖受害率为3~8%,严重者高达12%。

八、九月份高温酷暑,如遮阴不够,供水不足,容易被烈日灼伤,造成叶片“烧边”或焦尖,尤以徽州、金咀等阔叶种易受其害。

此为生理病,完全可以人为避免。

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暑热虽过,但秋后翳热天气时有发生(俗称“秋老虎”),中午高温常达30℃以上,且极干燥,使人猝不及防,如过早揭去遮光同,或淋水不足,或根系不良,便诱致黑斑病大爆发,三五天之内青绿的兰叶出现点点黑斑(以嫩叶为重),大有全年功夫一朝丧之危险。

此时为栽兰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段,万万不可以粗心大意。

硝态氮铵态氮比值

硝态氮铵态氮比值

硝态氮铵态氮比值硝态氮和铵态氮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两种氮肥形态。

硝态氮(NO3-)是植物主要吸收的形态,而铵态氮(NH4+)则需要通过微生物转化为硝态氮后植物才能利用。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值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作物吸收、土壤转化和施肥管理等方面,探讨硝态氮铵态氮比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作物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差异作物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硝态氮是植物较为主要的氮素形态,大多数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能力较强。

而铵态氮则需要通过微生物转化为硝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因此,在施用氮肥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吸收特点,合理调整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二、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转化过程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之间存在着动态转化过程。

一方面,铵态氮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成硝态氮,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

另一方面,硝态氮也可以通过还原作用转化为铵态氮,这个过程被称为反硝化作用。

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转化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温度、湿度、pH值、有机质含量等。

合理施肥管理可以促进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平衡转化,提高土壤氮素利用效率。

1. 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对作物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适当增加硝态氮的供应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干物质积累,从而增加产量。

然而,过高的硝态氮供应也可能导致作物生长不平衡,易发生氮素过量和营养失衡的问题。

因此,在施肥时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调整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以获得最佳的产量效益。

2. 影响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值也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过高的硝态氮供应会导致土壤酸化、有机质流失和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进而影响土壤肥力。

同时,硝态氮也容易溶解于水中,造成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科学施肥管理应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控制硝态氮铵态氮比值,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样是氮肥,使用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尿素却各有讲究

同样是氮肥,使用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尿素却各有讲究

同样是氮肥,使用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尿素却各有讲究氮肥,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大的一种肥料。

它是以氮元素(N)为主要成分,施用到土壤之后为作物补充氮元素营养。

氮肥是化学肥料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截至目前,我国使用氮肥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

在这几十年中,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氮肥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

从最早的硫酸铵到硝酸铵,再到尿素、碳铵等。

这些氮肥产品由于制备方法及成分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理化性质。

因此在施入土壤之中,为作物补充氮元素的方式以及对土壤的影响有所区别。

今天,老王就为大家讲一下常见氮肥的一些常识,供大家借鉴。

氮肥对作物的作用在以前没有氮肥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农家肥产品。

农家肥含有丰富的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而氮元素比较匮乏。

加之土壤中也含有磷钾等营养,氮肥的缺乏限制了作物的产量。

尿素氮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大的一种肥料产品,是作物所需三大元素氮、磷、钾中最多的养分。

它是作物形成蛋白质、叶绿素、酶的主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氮长叶子磷长果,钾肥没事长柴火”。

当氮肥充足的时候,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充足,光合作用增强,作物生长旺盛,特别是茎叶生长速度快枝繁叶茂,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物缺乏氮肥的症状上面已经说了,由于氮肥的特性,除了豆科植物自身具有一定的固氮作用对氮肥需求量较低,其他作物的氮肥主要靠人工补充氮肥。

当植物缺乏氮肥的时候,植株生长缓慢,新叶长势缓慢叶片发黄,下部的叶片渐渐发黄枯死。

氮元素是叶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植物严重缺氮的情况下,会导致作物缺乏光合作用死亡。

特别是禾谷类作物譬如小麦,缺氮会导致小麦分蘖急剧减少,严重的情况下不会分蘖,作物穗小粒少容易早衰呈现早熟性,产量下降。

玉米苗期缺氮玉米缺氮时候下部叶片黄化,叶尖枯萎呈“V”字形。

而蔬菜类作物缺氮叶片小、色泽淡绿、厚度降低,容易导致纤维素增加口感下降。

果树缺氮新梢瘦弱,叶片色淡,果小皮硬减产严重。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氮肥缺乏对作物产生危害,当氮肥过量的时候,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水溶肥料硝态氮与铵态氮对土壤的影响秘密

水溶肥料硝态氮与铵态氮对土壤的影响秘密

⽔溶肥料硝态氮与铵态氮对⼟壤的影响秘密⽔溶肥及铵态氮⽔溶肥为作物重要的两⼤氮源,但不同的氮源适⽤于不同的作物,温度,⼟壤环境等。

以下就两种氮硝态氮⽔溶肥源的适⽤条件做简要对⽐。

不同的温度影响硝态氮⽔溶肥及铵态氮⽔溶肥的吸收利⽤较低温度时更利于施⽤铵态氮⽔溶肥。

当作物⽣长温度较⾼时,更利于硝态氮⽔溶肥吸收,且⾼温环境下施⽤铵态氮⽔溶肥易造成作物根中铵浓度过⾼内烧根。

(作物体内的糖分在叶内合成,⼀部分储存起来,另⼀部分转运到其它部位完成其它代谢功能)铵态氮⽔溶肥在作物根部与糖类进⾏反应完成代谢过程,铵态氮⽔溶肥的代谢过程⽐硝态氮⽔溶肥消耗更多的氧。

⽽硝态氮⽔溶肥则由根部吸收后运输到叶⼦部位,转化成铵态氮后与糖在叶内完成代谢。

当⾼温条件下,植物呼吸作⽤增强,消耗更多的糖,向下运输到根部的糖减少,铵态氮⽔溶肥在根部的代谢不能正常完成,造成⼤量铵浓度增加,容易引起根部铵中毒。

⾼温条件下,植物体内溶氧量减少,造成有效供给铵代谢的氧⽓量不⾜。

对于叶菜类作物,叶⼦部位⽣长及代谢⽐较旺盛,糖分⼤部分在叶内被消耗,不易转运到根部参与铵态氮⽔溶肥的代谢。

所以多数叶菜类作物施⽤硝态氮⽔溶肥后⽣长⾮常旺盛,⽽对铵态氮⽔溶肥效果反应较慢。

不同⼟壤PH值选⽤不同的氮源,以及不同氮源对作物根际及⼟壤PH的影响。

作物⽣长过程中必需保持⾃⾝体内电荷平衡,因此,当作物向体内吸收⼀个带正电荷的阳离⼦时,同时会向体外排放⼀个带正电荷的阳离⼦,如作物吸收⼀个NH4+时,同时向⼟壤中释放⼀个H+,⽽过多的H+释放会使⼟壤向酸性⽅向转化。

也就是说,长期施⽤铵态氮⽔溶肥可以降低⼟壤PH值,使⼟壤酸化。

所以,铵态氮⽔溶肥更适宜于碱性⼟壤(磷酸⼆铵除外,DAP 的PH值属微碱性)。

同样,当作物吸收⼀个NO3-,同时会向⼟壤中释放⼀个HCO3-,长期⼤量施⽤硝态氮⽔溶肥,如硝酸钾,有助于提⾼⼟壤PH 值,改善酸性⼟壤。

另外,不同的作物种类对氮源的喜好各异,⼀般情况旱地作物及叶菜类作物更喜硝态氮⽔溶肥料。

墨兰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墨兰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墨兰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墨兰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在花卉市场中有很高的价值和需求。

墨兰的养殖方法不是很难,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墨兰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养殖方法1.土壤要求墨兰的土壤要求不高,只要排水良好、肥沃湿润即可。

墨兰比较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可以在土里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水分过多,就容易导致墨兰的根部受到煤烟烤的损害,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浇水墨兰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喜欢过度浇水,所以在浇水时要注意掌握好度。

夏季要保持土壤相对湿润,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就足够了。

而在冬季,由于空气湿度大,可以减少浇水次数,但要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3.光照墨兰喜欢光照,但也不能暴晒。

春季和夏季的阳光强烈,要避免直接暴晒,可以将墨兰放在通风良好、半阴凉的地方。

而在秋季和冬季气温较低时,可以将墨兰移至室内或阳台室内,保持较低的光照强度。

4.施肥墨兰的生长期比较长,需要一定的营养补给,因此要经常施肥。

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尿素、鸡粪或熟鸡粪等有机肥料来施肥,一般每一个月施一次即可。

二、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肥料即便是好的肥料,如果用得过多,也会导致墨兰的叶子变黄、根系病害等状况。

因此在施肥时要注意量的掌握。

2.防止虫害墨兰比较容易受到虫害侵扰,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叶蚧和卷叶蛾等。

出现虫害时,可用乙醇水或肥皂水轻轻擦拭植株,或使用农用药剂等方法进行杀虫。

另外,要常常清理落叶、枯枝等杂物,防止虫害滋生。

3.注意保暖墨兰的生长喜欢高温和湿润环境,通常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如果气温太低,就要注意多给墨兰保温,可以将植株移至室内或阳台室内避免受到寒冷气流的影响。

4.注意适时修剪墨兰在生长过程中,叶、花、枝、根都需要适时地修剪才能保持植株的整体美观和健康。

剪除花叶可以帮助植株更好地抵御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

总之,墨兰是一种养殖比较容易的观赏植物,只要给予适当的条件,就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全氮硝态氮铵态氮作用

全氮硝态氮铵态氮作用

全氮硝态氮铵态氮作用全氮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氮化合物,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土壤和植物体内。

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是两种常见的形式。

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硝态氮(NO3-)是植物的一种重要氮源。

当硝态氮存在于土壤中时,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根毛主动吸收硝酸根离子。

硝态氮在植物体内参与了氨基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壁的形成。

此外,硝态氮的吸收也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铵态氮(NH4+)也是植物的重要氮源之一。

当土壤中存在铵态氮时,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将土壤中的铵离子吸附到根系表面,并通过根毛吸收。

铵态氮被吸收后,它经由转运蛋白载体进入植物体内,然后在细胞质中合成氨基酸、蛋白质和其他氮化合物。

植物体内的铵态氮还可以用于补充细胞内的阴离子平衡。

在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之间进行转化。

一方面,硝态氮可以还原为铵态氮,这个过程称为硝化还原作用。

硝化还原作用由硝化细菌和还原细菌共同完成。

硝化细菌将硝态氮氧化为亚硝酸盐(NO2-),然后再由还原细菌将亚硝酸盐还原为铵态氮。

另一方面,铵态氮也可以被氧化为硝态氮,这个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通常由厌氧和好氧硝化细菌完成。

硝态氮和铵态氮虽然都是植物的氮源,但它们的利用方式和效率略有不同。

硝态氮的吸收速度相对较快,但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相对较慢。

相比之下,铵态氮的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但它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更快。

因此,在肥料应用和农业生产中,适当调整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氮需求,提高氮肥利用效益。

总的来说,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是植物的主要氮源,参与了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过程。

此外,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也调节了土壤氮的循环和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含硝态氮肥料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含硝态氮肥料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含硝态氮肥料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农业中氮肥的来源有三种: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

硝态氮不挥发,铵态氮挥发
硝态氮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不需要任何转化,铵态氮和脲态氮被植物吸收之前必须经过转化
使⽤硝态氮肥不会导致⼟壤酸化硝态氮转化为氨基酸的过程在叶⽚上发⽣,以太阳能为能源,是个节能过程。

铵态氮必须在根部转化为有机氮化合物。

这⼀过程需要消耗碳⽔化合物,会影响植物的其他⽣理过程
⼟壤中氮的转化⽅式
施⽤硝态氮肥注意事项:
1. 不要⼀次性过量的投⼊含硝态氮的肥料
2. .遇到连阴天,最好减少硝态氮肥料的⽤量
3. .当肥料中硝态氮的含量⾼于7时,最好在低浓度下使⽤,否则容易烧伤根系
4. 硝酸铵钙禁⽌与⽔溶肥及复合肥混合冲施
为什么硝态氮过多容易出现肥害?
硝酸根离⼦可以在根组织中被还原,但当硝酸根过多时则⼤部分被运⾄叶⽚中被还原。

当⼟壤中存在⼤量硝酸根离⼦时,如果不能及时把硝酸根离⼦运送⾄叶⽚中,根系中硝酸根离⼦必然过多,就会出现烧根现象,植株就会出现萎奄,黄叶,顶端⽣长缓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肥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