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乐学,教学相长

合集下载

教学相长结合实践(3篇)

教学相长结合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相长和结合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生学习效果。

一、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业成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

1. 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相互学习。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主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与学生相互学习:(1)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从学生的讨论中汲取灵感,改进教学方法。

(2)开展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指导。

2. 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相互促进。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则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促进教学相长的策略:(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

(3)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1. 开展实践活动(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乐教”促“乐学”_语文论文】乐教乐学

【“乐教”促“乐学”_语文论文】乐教乐学

【“乐教”促“乐学”_语文论文】乐教乐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尝试一提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

三年级学生尤其畏惧作文。

能否攻克这种心理障碍,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

为此,我把它视为教学重点加以研究。

我认定: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写作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作文教学就能获得成功。

我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先扶后放,练好写段。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三年级作文要侧重训练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地练好这个基本功。

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我的第一节作文课从听记训练开始:我讲述《刘源源练字》两遍,然后理清这段话的三层意思:(1)源源的字写不好;(2)爸爸(刘少奇)教导、鼓励她;(3)源源的字写好了。

学生先练习口述,再用笔记下。

只要文句通顺,能写清三层意思的都给高分。

啊,作文这么容易!孩子们不怕了。

我再让他们仿效着写了《我学钢笔字》、《我学作文》。

三次练习浅近易学,很快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我作画龙点睛的小结:作文就是用我手写我口,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一点也不难。

孩子们喜欢作文了。

接着,我教学生依照课文的重点段仿写,把中心意思写清楚,内容写具体。

例如:学《晨读》,仿第一段的时、地、人、事四要素写来校早读的欢愉;学《三味书屋》,仿写《我们的教室》训练有具体内容,又有亲身体验,学生易写、乐写,一改过去难写、苦写的状况。

我再言传身教,带领学生一起投入艰苦的劳动,去换取写作成功的喜悦。

二、循序渐进:组段成篇,写好放胆文。

在学生掌握了写段的方法后,我遵照从易到难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篇的训练。

(1)组段成篇。

写了片段《我睡不着了》、《啊,水族馆》、《快乐的一刻》,就教学生把若干个段组织起来,汇集成篇《快乐的秋游》。

定稿 好学乐教 教学相长

定稿    好学乐教    教学相长

好学乐教教学相长——长中创新部关于“培优补差”的教学点滴分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代表我们长宁中学创新部语文教研组在这里分享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培优补差”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好学、教师乐教我们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会为学生鼓劲,确定目标,对学生进行“洗脑”式的教育,只有驱动好学生的内需,让学生将内需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此才能转变学生的思想、学习意识,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我要学”。

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我们每一位任课的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因势利导,还要有针对性找孩子进行个别谈话(半学期至少要找我们的孩子谈话一次,有的甚至三次四次),如了解家庭背景、最近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慢慢地有针对性地才谈到学习,即“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怎样学习语文”进行指导,让孩子们能慢慢地增强“必须学好语文学科”这样的一种意识比如:初一的时候,我班有一学生语文成绩不是很好,我找他谈话,他居然说了一句让我顿觉尴尬的话,他说:小学的时候我就在一个地方看到过一句话——学自己想学的,一直我就不大喜欢语文,我不想学语文。

这名学生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这个时候不能任由他这样下去,我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也就是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语文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解读汉字,可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品读先秦诸子散文,可让我们体悟到诸子百家争鸣背后的意义;读诗,使人灵秀(读诗,就是自己去领悟诗的意境和精神,进而让自己的言谈举止都会变得“灵秀”。

)……。

当然如果说到学习语文有一个你不得不学的理由,那便是你“7-1=0”,即使你其他学科都好,但语文不好好学,你的总成绩可想而知,你看你现在的月考,如果语文能够提高20分,成绩是很可喜的。

找他谈完话后,平时上课他也变得更加努力了,甚至是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去读那些文学名著,听另外一位同学说:有一次看书入迷的他差点没赶上午休,最终他的成绩有了提高,他后来给我说:我语文成绩好了,我就更有兴趣,更有自信了,觉得语文其实并不难学。

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科学认识学生发展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通过各种努力最终达到这样的三重理想境界:(1)在观念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并自觉地把教学相长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追求;(2)在教学实践上,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便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获得鲜活,不竭的源头;(3)在技术上,教师能娴熟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对话,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惟有如此,实现教学相长才有可能.建议本章学时为4学时.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陶行知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之下,教师通常把学生看成管教的对象,因而不重视也不愿意向学生学习,这使教师失去了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被看作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主体之间只有平等共事,相互学习,才能实现双赢.对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况且,教师专业理论的发展也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联系起来,而在其中,学生是最活跃,最有可能给教师提供一面反照自己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教师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并由此获得成长的动力和机会,推动自我专业发展.这种教师发展观,是一种良性的教师发展观,如果套用一种术语来说, "教学相长"可能够更为合适.第一节解读"教学相长"一,古代的"教学相长"(一)"教学相长"的历史渊源早在距今3500年前的商朝,教学相长的思想就开始初露倪端.商朝的宰辅傅说(音)在向其君主武丁献策时说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同时,还提出了"教学相长","学学半"的精辟见解. "何谓'学学半'呢我国古文中有二字同形却异音异意的情况.在'学学半'中,第一个'学'字读作(音效),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相当于现在的'学'字,读(音学),是学习的意思.这里的'半'字告诉人们'教'和'学'原本存在于同一事物——教学过程之中,'半'字揭示了'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可轻此重彼.""学学半"与"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个概念,对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都不生疏.但究其根源却不一定都清楚.距今3500年前,商朝的君主武丁举任傅说(音)为宰辅,总理百官,并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故当时人们都称傅说是"王者师".武丁亲自向傅说求教治国安邦之道.傅说在向武丁陈述治国方略时,也强调了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性.他向武丁建议"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同时,还提出了"教学相长","学学半"的精辟见解.这些话后来被收入《礼记·学记》之中."学学半"是什么意思呢我国古文中有二字同形却异音异意的情况.在"学学半"中,第一个"学"字读作(音效),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相当于现在的"学"字,读(音学),是学习的意思.这里的"半"字告诉人们"教"和"学"原本存在于同一事物——教学过程之中,"半"字揭示了"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可轻此重彼.具体地分析,"学学半"包含着如下几层意思:一是要因"学"而"教",要求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切实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接受能力出发去施教;二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要求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到"水涨船高",能游刃有余地运作教学过程;三是以"学"论"教",评价教师"教"得如何,不能孤立地就"教"论"教",而必须依据学生"学"得如何来评价"教"得好坏,始终坚持以"学"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可以说"学学半"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可谓言简意赅,精辟全面.从另一方面看,傅说提出的"学学半"还含有教学民主的思想.从唐朝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弟子闻道比教师早一些,深一些,多一些,教师就应当向自己的弟子学习.到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期倡导的"教学合一".以致今天讲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如果究其教学民主,教学相长思想的源头,都可追溯到3500年前傅说提出的"学学半"上来.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从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出了"双边性".即"从传统地重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的教学方法,改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采取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来从事教学活动.可见,古今中外的教学规律是一致的,也证实了我国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摘自马长庚:《"学学半"与"教学相长"》,载《河北教育》1999年第10期.作为正式概念的"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学记》中.这条不朽的教学原则诞生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教育思想的总结和升华.我们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不难发现一些记录在孔子及其弟子之间发生的相互磋商共同讨论,相互启发的故事,它们无不形象而深刻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阅读两则描写孔子与其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师生合作的材料之后,大家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一: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孔子晚期的学生子夏是孔门四科教学中的文学人才.有一次,子夏引用《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来请教孔子.孔子说:"有酒窝的脸,笑起来才美丽,有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才能顾盼生情,美丽的花卉是画在洁白的底子上的".子夏由此引申到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你真是个能启发我的人,现在我可以和你进一步讨论《诗经》了.孔子的学生在各种场合都敢于用孔子的话反驳孔子,孔子也乐于接受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或做法.有一次,孔子到子游做县长的武城,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就笑着说:"割鸡也用牛刀" 意思是说,治理这种小地方,用不着教育.子游听后就反驳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了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治理,教育总是有用的吧."孔子听了这番话后很高兴,连忙对跟随的学生说:"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那句话不过是同他开个玩笑而已."孔子曾想应邀到晋国的佛处谋职,子路知道后,就出面阻止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如今佛盘踞中牟谋反,你却要去为他做事,这怎么行呢最后,孔子听从了子路的劝说,放弃了为佛做事的念头.孔子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对提不出不同观点的学生,反而有些不满.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的学生,孔子在许多场合称赞"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能做到"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还把颜回视为知己,曾感慨地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之,则做出成绩,不用,就藏起来,除了你我,还有谁能做得到呢尽管孔子如此器重颜回,但对颜回唯唯诺诺,从不提不同见解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不违如愚".子路虽经常顶撞孔子,但孔子内心还是对他爱护有加.当子路遇难的消息传来,孔子悲痛不已.可以说,孔子是教学相长的榜样.——摘自童富勇:《试论孔子温故知新与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载《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阅读材料二:孔子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合作"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这样赞誉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无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来由也已"(《论语·子罕》),这是孔子教学时师生合作的生动写照.孔子赞扬弟子子夏与子贡在学问上对自己的促进,"起予商者也"《论语·八修》,"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批评颜回"无所不说(悦)","非助予者也",孔子实实在在地充实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是"师生共济"的楷模,他主张"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且自己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典范,对于学生,认为"后生可畏",主张"当仁不让于师",这是荀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思想的萌芽,是陶行知"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思想的渊源.——摘自罗忠秀:《合作与合作学习》,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2期. 《学记》中对教学相长的描述是这样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般地,人们认为这段话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要因"学"而"教",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接受能力出发去施教;二是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三是以"学"论"教",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必须依据学生"学"得如何来评价;四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学习,实现"共生".在这种剖析的基础上,一些学者进一步认为,《学记》对教学相长的解释,揭示了一条重要的教学客观规律,"教学相长"是古今中外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2,两点质疑我们认为,上述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是表面化的,存在着一些想当然的成分.因此,将教学相长作为教学的普遍和客观的规律的理解是偏颇的.在通常的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中,这样两个问题未能引起大家的重视.(1)"教"必然能"知困"吗我们的答案是"教"然后不一定必然"知困".从实践经验来看,在这样几种情况下,教师的"知困"成为不可能.首先,如果教师只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授鱼),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渔),那么,教师就很难从自己的教学中获得认识自己的欠缺和问题,因为,这种"死知识"的传授很少激起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这一点说明了教师能否"知困"与"教什么"有关联.其次,如果教师用机械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他们同样也不会看出自己教学的困境和缺陷.因此,教师能否"知困"与教师"怎样教"也有关系.再次,教师能否"知困"与"师生两个主体的状态及其关系"相关联.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职业责任感,发展动机,问题意识,研究能力等,那么,他们就会不愿意或无能力主动查漏补缺,即使是错误的教学,他们也会浑然不知,而且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种错误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会处于一种消极,沉默的状态,即使教师拥有单方面的热情,也难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响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因素是师生关系问题.综合起来看,"教"只是"知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教师是否"知困"取决于"教什么","怎样教","师生关系"等因素.(2)即使教师能够"知困",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就一定能"自强"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仍然是"不一定".现实中,很多教师虽然能认识到自身发展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病,但他们接下来却没有改进教学的行动.这有几种情况.其一,有些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无法针对自己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更谈不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其二,一些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责任感和内在动机,对自己的教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致使教学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其三,缺少解决教学问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由此可见,"知困"然后未必能够"自强","知困"只是"自强"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自强"既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解摆脱教学困境的责任感,动机,能力等素质,也需要外界能够外部条件和环境作为支撑.二, 对"教学相长"的新理解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教育的发展,"教学相长"的概念有了许多新的内涵.在新的时期下,我们倡导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就必须从"教","学", "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教学相长"进行新的理解.(一)新概念的"教"新概念的"教"应该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教学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固定不变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2,承认教师是"教"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取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教"的过程是一种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4,"教"是建立在"乐学"基础上的"乐教".古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苦学.古代的"教"字是这样写的" "其字形由三部分组成" "为"经典"之意;" "为"子"字代表小孩;" "是手中拿着一根树枝,有所扑打.把上述字形的各部分综合起来,古代"教"的涵义也就十分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边给孩子传授"经典",一边手中拿着树枝扑打着孩子.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苦学也就是理所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习的兴趣问题逐渐重视起来,强调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满足求知欲望,追求理想生活的快乐过程.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四时读书乐》中就抒发了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他提到,春季"读书之乐乐何知,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奏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明朝王守仁的弟子王心斋的《乐学歌》中也表达了他乐学观:"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为此学天下之学,何为此乐".这些生活事实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学习是一种"有乐可取"的活动,但关键是看我们能否从中体验到这种乐趣.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是否"乐"学,主要看教师的"教"是否是一种激发情感,开启智慧的"乐"教.为什么这样说呢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具有以下积极功能:动力功能调节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保健功能所谓的动力功能,就是指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便能达到调动学生满怀兴趣和热情地参与教学当中来.在学生积极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个体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功能,利用这个功能,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什么是疏导功能呢就是情感能提高或降低个体对他人言行的可接受性的效能.教师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教育内化.协调功能即情感具有促进或阻碍人际关系的效能.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情感的疏导功能,那么,师生关系便会得到很好的维护和改善.最后,保健功能是指情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能.教师利用情感的保健功能,可以有效地缓解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倦怠感,消除心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对于创造性人才来说,除了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人形象地将这种知识结构描述为"T"型知识结构.可见,创造性人才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其内涵相当丰富.正因如此,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教学活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学要在和谐,民主,开放,宽容,交流,对话中进行,这种教学就是一种"乐教"与"乐学"融为一体的教学."T"型知识结构"T"型知识结构,上面一横代表广泛的知识系统,下面一竖代表一领域中精深的专业知识,"T"型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总之,新概念的"教""是在乐学的基础上,注重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和心理情感的培养,旨在打破旧的教学模型,追求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新的教学方式."(二)新概念的"学"当前,人们对学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习观的变革涉及到多个方面.具体地说,新概念的"学"有以下几个特征.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2."学"是为了"不学",即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独立生存和创造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学"的中心任务不再是积累知识,而是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反思能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十分重视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他要求学生要"每事问"并提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此外孔子还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孔子看来,疑与思是学习的基本功.后来,他的学生子夏又发挥了这一思想,提出"博学,笃学,切问,而近思"的学习方法,把"学-问-思"的三个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此话可谓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之非常科学而辨证的阐述.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有疑无疑,大疑小疑可说是一个人学习的分水岭.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也主张,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养成反思型思维习惯.美国哲学学会于1988-1989年特邀请了全美的当46位批判思维的专家就批判思维的性质及其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批判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疑问技巧,它是教育中的一股解放力量,也是每个人与公众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在这层意义上讲,批判思维不是专科的学问或技能,而是一种思维技能的人格品德的组合.作为一种思维技能组合,批判思维包括解析思维,分析思维,评估思维,推理思维,解释思想和自我调整六种元思维技能,且每一种元思维技能都有其进一步的亚思维技能.作为一种人格品格的组合,批判思维主要包括好奇心,自信心,信任感,谨慎性,敏感性,灵活性,心胸开阔和善解人意等人格品质.一个理想的批判思维者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惯于提问知识全面,相信思维,心胸开阔,思想灵活,公平待物,不带偏见,慎做结论,愿意重新考虑自己作过的结论,明确所面临的问题,善于面对复杂的判断,勤于寻找有关资料,理性地选择标准,坚持不懈地寻求答案.3."学"是学生主动思维发挥作用的过程.4."学"的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其空间可以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以及网络空间.(三)新概念的"师生关系"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从各自的视角构建出来的师生关系模式不一而足.我们认为,探讨新概念的"师生关系",应该首先需要弄清楚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模式新型师生关系主要有民主型,友爱型,对话型,期待型,合作型等多种模式.一,民主型师生关系传统师生关系以专制型最为典型,现代社会则以民主型为主要模式.心理学家勒温等人曾研究过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的师生关系.结果表明:专制型与放任型师生关系都有许多弊端,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各种障碍;而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较为愉快,并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从教师来讲,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思想民主,即要清除旧的思想,吸纳崇尚民主的现代教育观念;二是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三是作风民主,对学生要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风尚.二,友爱型师生关系现代师生关系更需要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能激发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它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内部心理机制.教师对学生的爱通过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利于调节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体验教师炽热的情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从学生方面来看,会形成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所爱的教师会伴有一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友爱型的师生关系拆除了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的藩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份温馨,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三,对话型师生关系这是在现代社会中诞生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所谓对话,即师生就有关教学主题共同交流,分享的过程,对话不仅仅是指两者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在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双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获得理解和沟通.在这种交往中,不仅仅是师生知识层面的交往,也涉及到人类普遍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表现了师生各自的人格魅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施予者,而是通过对话诱发学生思考,在对话的问答中把握知识,在对话中提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人格.四,期待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因教师对学生含有某种期待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的师生关系.早在!"世纪#"年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就得出了著名的期待效应:凡被教师预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实为随机抽取的%,若干月后他们的能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地发挥.教师对这些据说是"特殊"儿童的理智成绩期望的变化,导致这些随意选择出来的儿童的理智成绩实际的变化.期待型师生关系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期待效应,但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的确离不开一定的期待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向期待,从而产生师生互动.从性质上讲,期待型师生关系可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两种,积极的期待会引起学生行为积极的变化.因此,为维护期待型师生关系,教师应给学生以积极的期待,从而使学生的学业与行为产生良性循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应当客观,公正,避免因主观偏袒而产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抵触和对立,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期待和激励环境.。

教学相长,还学生一片天空

教学相长,还学生一片天空
四、 讲 台 就 是舞 台 。 演 员是 教 室 里 的所 有 者

主 动权 还 给 学 生
记得) L m i - 的我 们 , 语文书 、 笔 记 本 摆 在课 桌 上 , 大家在教室安安静静地听老师念教案或 者是重点 , 节课下来 , 老பைடு நூலகம்的嗓子讲 沙哑了, 同学们 的手写酸 痛了。 久而久之 , 大家的笔记功夫练出来 了 , 可是 , 在 和 别人 交 往 的 时候 就变 得 结 结 巴 巴 、语 无 伦 次 。现 在, 新课改的教学是 以学生为主体 , 把 主动权还给了 学生 , 结 合 学生 实 际 的表 达 和应 用 能 力 , 让学生亲 自 动思考 、 动手实践 、 动 口表达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实践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力。 老师不再说而说 , 学生写 而写 , 学 生成为课堂教学 的主角 、 课 堂的主人 , 完完 全全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死气沉沉地听 的 老模式。 学 生 成 为课 堂主 人 的 学 习 过程 , 既 是教 学 的 基础 , 又是主体 能力培养 的过程 , 还他们那 片本就该 属于他们 的天空 。

在《 石壕吏》 中, 新课改 教学 的思路我是这样来 实施的 , 用 接龙 式 的翻 译 方法 过 后 , 对 那 些 还 有 疑 问 的 同学 把 问题 写 在黑 板 上 ,再 让 学生 把 懂 的 古 文 意 思大胆说 出来 , 经过小组交流总结过后 , 老师进行补 充总结 , 然后让学生来讲台表演 “ 吏” 、 “ 妇” 、 “ 老翁” , 台下的所有学生都是小评委 ,要找出他们表演的优 点和缺点 , 如果他们表演 的有不足之处 , 再上 台做示 范 。参与互动式教学中 ,学生成为学习舞 台上 的主 人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 性, 热烈地参与讨论 、 表演和总结 , 达 到投 身于学习 活 动 中的 目的 。学 生 在小 组 中交 流 时 的心 情 是 愉 快 的, 在讲 台表演的动作是实在的 , 在同学的眼光 中是 闪耀 的 , 这种“ 互动式” 的教 学 方式 , 学 生成 为真 正 的 主人 , 让学生参与和投入教学过程 , 肯定了小组发言 是有价值的 , 即使 他们 组 推 荐 的 人 不是 他 , 他也 会 想 到 自己肯定 是有不足之处小组才会不推荐他 的 , 这 样一次次的积累和总结 ,学生不断地提高认识并学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东兴区永福乡中心学校2013年6月8日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永福中心校熊德智我有幸拜读了《点击陶行知》一书,受益匪浅。

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肤浅的认识,特别对他的“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情有独钟。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只有交给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也是他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学生掌握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的因素。

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加以引导和实施兴趣教学,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一、用恰当的导言,诱发学习兴趣语言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学中起着传授知识和感染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创设新颖别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磁力,有了这种力量,学生就会闯进知识的殿堂,就会在知识的探索中自觉的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用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

我在教《繁星》一课的时候使用了这样一段导言:“同学们,你们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吗?你们善于观察吗?在那晴朗的夜晚,群星闪烁的时候,你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否油然而生?月光如水的夜晚固然可爱,但繁星密布的星空更令人神往。

现在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思绪来共同体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观看星空时的不同感受。

”二、加深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教学相长的三个含义

教学相长的三个含义

教学相长的三个含义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教学相长”这个话题,它可有三个特别有意思的含义呢!第一个含义呀,就是老师教学生,自己也能学到新东西。

你想啊,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聪明可爱的小脑瓜,孩子们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有时候能让老师也眼前一亮。

说不定老师就从学生的独特视角里,发现了自己以前没注意到的知识角落,然后也跟着进步啦。

再来说说第二个含义。

教学的过程就像一场师生共同的冒险,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努力吸收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得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

这就逼着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变得越来越厉害!学生呢,也因为老师的引导,变得越来越聪明。

大家一起成长,多棒呀!第三个含义就更妙啦!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还是情感和心灵的交流。

老师关心学生,学生敬爱老师,这种温暖的互动让彼此都变得更加有爱和包容。

老师从学生的信任和依赖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学生也在老师的鼓励和关爱下勇敢前行。

这可不就是教学相长嘛!稿子二嘿,小伙伴们!咱们今天来好好唠唠“教学相长”,它有三个含义,可有趣啦!先说说这第一个。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学生。

可别以为这只是老师单方面的输出,学生的反应和提问,能让老师发现自己还有可以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比如说,学生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老师可能就会想:“哎呀,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这样一来,老师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说说第三个。

教学不仅仅是关于书本和知识,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老师给学生温暖和鼓励,学生给老师带来活力和快乐。

老师看到学生的进步会开心,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会努力。

这种相互的情感支持,让大家的内心都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教学相长总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教学相长总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教学相长总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教学相长是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而是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思维创新的主体。

教学相长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传递,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践行。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让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教学相长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将成为教学的核心,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提供更为丰富的价值和机遇。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每个部分的主题内容的简要介绍。

具体可以描述如下: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概括和概述。

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教学相长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介绍;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强调师生互动的价值,并展望未来教学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清晰,主题内容贯穿始终,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了解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关系。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文的总结和讨论,旨在探讨如何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希望通过双向互动、积极合作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的理念,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培养创新能力":{}}},"3.结论":{"3.1 总结教学相长的重要性":{},"3.2 强调师生互动的价值":{},"3.3 展望未来教学发展方向":{}}}}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榜样。

教学相长的教学实践(3篇)

教学相长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

它强调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还能从学生身上学到东西。

教学相长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教学相长的定义、教学相长的意义、教学相长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相长的定义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说,教学相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教师通过教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相长的意义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相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进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学相长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四、教学相长的实践1. 教师角度(1)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 学生角度(1)积极参与课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自主学习。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与教师互动。

学生应敢于向教师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4)培养团队精神。

学生应学会合作,与同学共同进步。

3. 师生互动(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_结合教学实践(3篇)

教学相长_结合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强调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相长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相长的内涵、实践策略以及实际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相长的内涵1. 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素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3.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相长的实践策略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生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开展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5. 优化评价机制教学相长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四、教学相长的实际效果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相长名词解释

教学相长名词解释

教学相长名词解释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对教学相长的名词解释。

1.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效果。

2. 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通过问题引导、讨论、合作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共享教学:共享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学的责任和任务,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并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共享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索知识,并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造,获得新的学习成果。

学生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师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6. 反馈评价:反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和反馈,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反馈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潜力,激发学习动力和努力意愿。

7. 教学创新: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工具,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效果,创造新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观教学相长心得体会(3篇)

教育观教学相长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并从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教学相长”教育观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相长的内涵“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这种教育观念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者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相长的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 促进教师成长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质。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相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互动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教学相长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互动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三、教学相长的实践1. 改变教学观念要实现教学相长,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互动课堂教师应创设互动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激发学生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建立反馈机制教师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相长春风化雨乐在其中桃李芬芳的意思

教学相长春风化雨乐在其中桃李芬芳的意思

教学相长春风化雨乐在其中桃李芬芳的意思“教学相长春风化雨乐在其中桃李芬芳”这句话表达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教育过程。

具体来说,“教学相长”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春风化雨”则形象地描述了教师如春风般温暖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乐在其中”表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感到快乐和满足,也暗示着教育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桃李芬芳”是一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在良好的薰陶和教育下,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如同芬芳的桃李,数不胜数,遍布各地,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下获得了知识和成长。

总的来说,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教育状态,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以及教师在教育中所获得的满足感。

教学相长 (2)

教学相长 (2)

论教学相长作者:石油工程学院张卫东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11-24 16:50:2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困惑。

学者知不足后而自省,教者知难后而自强。

因此,教与学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在向老师学习中得到提高。

学生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甚少到知识渊博,老师就像蜡烛,把光和亮、知识与力量无私地传给学生,学生拥有了知识便拥有了搏击翱翔的力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尤为重要———究竟是为学分而学还是为追求真知而学。

为学分而学者,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为追求真知而学者惟恐漏掉老师的半句话,仔细理解讲过的每一个知识点,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

老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做人之道,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教师品德高尚方能为人师表,教师业务精通才能授业,教师责任心强才能满腔热情地解答问题。

因为教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方法来取得好的效果。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科学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等。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难点而尽力化解难点。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教学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填鸭式的课堂是不管学生听不听都要满堂灌,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去学。

为此,有条件的课堂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笔者在讲授“石油工业概论”时针对学生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开设了“石油论坛”,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做课件,然后选出优秀作品让学生上台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也从学生搜集的资料中丰富了讲课内容。

教学相长的理念一旦确立,将改变教师只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也将成为获取知识的受益者;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范文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范文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范文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话题是“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一句含义深刻的四个字。

从字面上看,教学相长的意思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然而,教学相长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首先,教育者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育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教育者应该秉持着一颗爱心,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育者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学生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只有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才能推动教育者教育的深入发展。

教学相长不仅仅是单向的教育过程,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

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教育者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教育者进行积极的互动。

只有双方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在教学相长中,教育者和学生应该相互鼓励和支持。

教育者可以通过赞扬和奖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及时帮助和指导。

学生们也应该给予教育者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以促进教育者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双方间的鼓励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新时期的“教学相长”

新时期的“教学相长”

新时期的“教学相长”作者:刘红玉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6期在《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以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自己的钻研,就领会不了其中的奥妙。

因此,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只有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有不懂之处。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便能督促自己学习;懂得不透,便能督促自己努力提高。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通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相长”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也发现了其中更新、更广的时代内涵。

它和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可以完全等同起来,即“素质教育”。

可以这样说,素质教育是我们今天新的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教学相长”形式,是我们要创造的一种境界,即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

这里充分体现了未来教育的两重性,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教师方面教师应从“教书匠”转化为“教育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人、成材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

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一身的正气与强烈的责任心。

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的自我超越。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从刚踏上讲台的“激情燃烧”到现在的“沉着面对”,其间经历了许多实际问题,有成功也有失败,我的人生在这一进程中似乎发生了一次蜕变,并不是变得更加乏味、苍白,而是更加的丰富和理性。

具体来说,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系统,教学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加成熟、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
——浅谈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与学
广福中学谢祥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各种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致使许多语文老师对语文课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小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脱缰的野马,导致课堂效率不升反降。

正如苏联教育家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的那样:“在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是被不合理地浪费了。

”确实,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才能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走出,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和谐“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

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关心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顾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精美的教具,或利用电教手段,或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游戏、小竞赛活动,或采用故事等,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被老师讲课所吸引,对这门功课有兴趣,才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角色定位,体现教学相长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要从“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能把自己所知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读、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

如教学《背影》一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如果一味由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是不会有深刻体验的。

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再联系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去研读,去讨论,体会父亲在生活极为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亲自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从这类平凡小事中,体会父亲关心、体贴儿子的至爱之情。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能领悟文中作者深深自责、愧疚之情,实则是反衬对老父亲与日俱增的思念之情。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互助提高。

当代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教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只有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才能共同成长。

三、方法导航,引领学生入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师傅如何“授之以渔”,把学生领进门是关键。

教师引领学生入门,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帮助学生确立预习的内容,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自学:①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略知大意;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记忆字形;②根据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练习题,细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③品析精彩语句,提出疑难问题。

④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完成对应的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可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学,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扶”到“放”,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动机,适时启发诱导。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

当学生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再给以及时的启发诱导,指引“思维”的途径,导以“思维”的方法。

针对教材文体的不同,应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特点、规律,掌握阅读的方法。

如:读写人的文章,就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刻画,去了解人物的品质;读记事的文章,就引导学生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读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学”。

“书山有路‘巧’为径”,学生学习得法,自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语言实践,实现“文道统一”
《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阅读教
学中的感悟结合起来,我在教学中把读、悟和练笔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促进学生进一步深读文本、内化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如: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后,我让学生联系我国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大洪水灾难,说说造成98洪水大灾的原因:“长江流域生态破坏严重”,“盲目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造成的负面生态效应”……然后让学生拟写一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学完《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让学生进行《我和某体育明星畅谈奥运》的小练笔。

这些语言实践设计,既是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又是文章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五、创设情境,拓宽教学领域
叶圣陶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种教学情景:“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研究。

”语文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融于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体验,让语文活动成为生生、师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真诚对话的过程。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开展配乐朗诵、课本剧表演、情景对话、知识竞赛、课文改编、拓展运用等活动,激活课堂,但要忌形式化、作秀化,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活动的主人,切切实实地在活动中进行读写创造。

如教《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先上网查找、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文录、图片,观看《屠城血证》电影片;教学中,我再运用音乐、图片来营造沉重而伤感的氛围。

这样,图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结合朗诵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
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学生的心情发表自己的读后感,于是,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文章便孕育而出:《告日本同胞书》情真意切,《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激情洋溢,《真诚相待——中日关系破冰的基础》有理有据……
课堂教学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语文教学领域,讲课时要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大信息量。

如学《沁园春•雪》,让学生收集毛泽东诗词;学《背影》,让学生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并说说它的感人之处,然后用100字左右刻画描绘这们父亲的形象,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刻画描述的能力;学《南京大屠杀》,引导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了解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段不光彩历史的丑恶嘴脸,不断把学生引向广阔的天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授予学生巧妙的学习方法,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互助,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海无涯‘乐’作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才是语文教学的绝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