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寓教于乐以情施教作者:张元强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9年第02期新课改要我们大力提倡、广泛推行快乐教学,让学生不受约束地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快乐成长。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情知交融,涉及到教师教学观,学生观、方法论等的根本转变。
尤其是要做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的地位转变,力求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秉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培育新的多面型人才。
一、以爱心育人,以诚心教书首先,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点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育者。
这种客观现实往往使人忘却或忽略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性的人,具有尊严有个性有长处的人。
因此,相互尊重、平等真诚相待、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真谛,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需要理论的角度讲,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最高层次的需求,中学生在这方面很敏感,如能审时度势、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将是推动他们不断向上的强大内驱力。
如果他们自尊心、自信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自弃、自负心理,甚至同老师顶撞对抗。
二、以快乐施教,以兴趣从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获取文化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是学生求知的第一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来自教材内容本身。
但是,有些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内在的需要,而是具有“外部强制性”的要求。
解决这一矛盾,把“外部强制性”需要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能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精心选择、巧妙讲授教学内容,使已定的内容组织成完全符合学生求知需要的东西,使学生产生新颖好奇之感,进而获得全新的知识、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
其次,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
学生进校求学总是希望学有所成。
而学生每一次成功获得满足,不仅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快乐感。
为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同时适度把竞争机制引进教学活动之中。
小学语文课“寓教于乐”教法探究
教改教研新教师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探讨“寓教于乐”语文教学方法已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限制,有些课堂教学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缺少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等现象。
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其先决条件寓教于乐,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使之由观众为演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的教学情境要想为学生成功地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以一个良师益友的姿态,放下身段,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用真心,用温情,用善意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使他们能够消除隔阂,解除戒备心里,能够敞开心扉,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不用恶语伤人,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错误,努力改正错误;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以及热情地鼓励。
对待学困生要采取鼓励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即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要帮助他们找到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一视同仁的真情实意,逐渐消除了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了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卸下包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教师应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小学生活泼好奇、善模仿,好交际,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以所使用的教材为切入点,挖掘教材潜在的快乐因素,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时,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师团队协作与教学相长总结
一、团队协作1.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幼儿园教师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要共同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同时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
通过共同制定教育目标,教师团队成员可以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协作开展教学工作。
2.分工合作,各司其职3.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幼儿园教师团队应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团队还可以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关注幼儿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幼儿园教师团队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之间要相互沟通,共同分析幼儿的需求,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合幼儿的发展。
二、教学相长1.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
同时,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实践教学,寓教于乐幼儿园教学应注重实践,将教育内容融入各种趣味盎然的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教师团队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
4.注重教师个人成长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发展,还要注重自己的个人成长。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幼儿园教师团队协作与教学相长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团队协作,发挥教师之间的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相长,关注幼儿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初中音乐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摘要:本文以初中音乐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
将趣味性融入音乐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趣味化1.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教材:音乐教材应选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入流行元素:将流行音乐、流行舞蹈等元素融入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创设情境:通过故事、画面等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趣味化1.游戏化教学:设计各种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合唱、合奏、即兴创作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趣味化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2.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创意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展示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将趣味性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的详细文档示例。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分子与原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及关系。
三个守住
“三个守住”(1)守住传统常识:魏老师认为老祖宗的那一套很管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古代如此,现在亦然。
(2)守住新中国经验:苏联经验的移植也好自己的经验也好,始终不变的是学习规律、教育规律,例如: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
我们要增强自信心。
(3)守住自己的优点:教师不仅要学会反思,更要学会正思,深挖自己的优点长处并发扬光大,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强、做大。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习惯。
切合实际来培养孩子的兴趣,还事物以本来面目。
每一位学生都有对于知识的渴求,要慢慢地去发现他们的好奇心,发掘他们的好学天性。
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品尝学习本身的快乐。
“学生本来可以自己学会的,你每次都硬塞,他就习惯了等你去教,就忽略了自己的潜能。
”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从出不穷。
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改得大部分教师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这实际上大可不比。
“守住新中国的发展成果,守住自己坚持的正确的东西,守住心灵的宁静”,“认准目标,不断前行”、“把工作向深里做,向细里做”,“不折腾”。
“只要上路,就有庆典”,“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认准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行,就会取得成功。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
科学的安排与调度、科学规范的制度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的潜能,增加了团体的凝聚力,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当你每做一件极小的事,都能做得如诗如歌,有滋有味,你就能够享受快乐!”对每个学生力争做到“生活上关心、情感上感化、人格上尊重”。
教学相长,乐享其中
教学相长,乐享其中
任何时候学习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特别是当你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这种体验会更为
美好。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学生能够从老师的知识和经验中受益,而且老师也能从学生的
反馈和问题中学到新的东西。
这种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过程被称为“教学相长”,它是
一种共同成长和进步的方式。
在教育领域,教师和学生常常被分为两个独立的群体。
然而,在“教学相长”的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他们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的关系。
教师应该努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开放心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在教育环境中,学生们是最重要的人物。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未来的希望。
因此,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的不同背
景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教师还应该提供实践性的学习机会,鼓励学
生学习和尝试新的事物,展示他们的才华和潜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
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并且更加投入学习。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相长”不仅意味着他们应该努力了解学生,还意味着他们应该
积极寻求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反馈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利用这
些信息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相互学习,发现新的教
学资源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终,这种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的过程将为教师和
学生带来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浅谈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与学广福中学谢祥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各种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致使许多语文老师对语文课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小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脱缰的野马,导致课堂效率不升反降。
正如苏联教育家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的那样:“在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是被不合理地浪费了。
”确实,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才能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走出,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和谐“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
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关心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顾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精美的教具,或利用电教手段,或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游戏、小竞赛活动,或采用故事等,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被老师讲课所吸引,对这门功课有兴趣,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角色定位,体现教学相长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要从“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能把自己所知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读、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
如教学《背影》一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如果一味由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是不会有深刻体验的。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以《穷人》剧本化教学为例
( 上接第 70 页 )
论培训班的形式,让专业的教育专家进行讲解,让理论知识武 装教师的大脑,提升其相关思想认知水平,不再受制于传统教 学理念和个人固执观点的束缚,为参与团队建设解放思想,做 好心理准备。
第二,利用团队活动来促进教师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拉 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比如,组 织开展集体备课,合作科研,协作教学,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 间的传帮带等活动,让老师们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的精神来激励与鞭策自己。
2.2 优化团队合作环境,建设团队合作水平 团队建设教师自身的提高是内因,学校的通过各种措施来 帮助是外因,只有内外因的正确结合,才能促成事物向着美好 的方向发展。 首先,学校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不能让其成为制约教师 合作的因素。因为在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师会因为自身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给别人留下教学能力欠缺的印象,一是在精 神压力更大,二是害怕影响职称评定使得收入下降 [4]。所以教 师评价不因该以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而是以教学质量和效果为 出发点,这样才能让团队成员之间开诚布公地交流。 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师团队培训的方 法论传授,让教师懂得如何与团队内部之间,团队之间进行交 流互动,是切实保障团队内部和谐共存,合力共融的有效方式。 2.3 改进团队评价机制,健全团队保障体系 学校要改变当前教师奖惩性质为主的评价机制,将教师从 自我为中心的教学价值论中解脱出来。通过建立发展性教师评 价机制,以教师整体教学目标的综合评估为衡量标准,实现对
也能让观众更好地看到演员的表演。 为 了 照 顾 到 所 有 的 观 众, 所 以 舞 台 得 设 计 成“环 绕 型 ”,
如图 1、图 2 所示: 自我案例剖析: 一次完整的课本剧实践课结束以后,不仅让学生对于文本
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
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内容摘要:本文将分析基于体验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培育核心素养策略,指导教学开展。
将从四个角度分析: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
2、设计活动,丰富课堂形式。
3、小组合作,强化团队意识。
4、重视体验,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既包含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也包含学生对各种事件的情感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实际开展时,要求教师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地突显出来,以学生为中心,培育学生的合素质及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但是,目前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大量存在。
这不仅学生基本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道德素养目的也无法实现,学生也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甚的产生厌倦情绪。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度。
在实际应用中,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及具备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此种情境中体验、探索,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特征方面看,体验式教学具备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并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学生自主性更加突出,使学生更为关注自身在体验过程中的成长;第三,让学生对“需将情感融入体验”有深入、准确的了解。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后,学生将真正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会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基础上创设各种体验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应用体验式教学是纵深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而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是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的推力,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实现更良好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容易上热门的标题学古筝
最容易上热门的标题学古筝
1、筝爱唯一,筝情无限。
2、专业筝乐,舍我其谁。
3、古韵流芳,全靠“筝”功夫。
4、乐动我心,高情远意。
5、教学相长,“乐”在其中。
6、古筝·艺术·家专注筝乐,寓教于乐。
7、考级轻松过,知音最难得。
8、筝筝琴声,谆谆教导。
9、学的是筝,养的是心。
10、梦寻古筝神韵,心泊陈蝶乐馆。
11、学会古筝之时,便是收获之时。
12、感受音乐生活,专业成就选择。
13、花香蝶引,乐美筝传。
14、携手陈蝶筝,步入音乐殿堂。
15、陈蝶筝乐馆蝶蝶不休,乐理无限。
16、专业经典,蝶筝乐馆。
17、一琴一世界,一弦一卓越。
18、专业古筝之音,陈蝶与您共响。
19、陈蝶筝乐馆,知音还专业。
20、名师指导,因材而教。
21、蝶因乐舞,“筝”待人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意思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意思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
出处: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选段: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义: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在《论语先进篇》中,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人物思想成就: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教学相长,乐享其中
教学相长,乐享其中教学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教与学,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学习、成长和进步,这是一次美好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启示,学生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创新。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教学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变得更为有效和高效。
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最终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逐渐成长,增加自信,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提升。
通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自律、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思考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他们会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相长,让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快乐和幸福的地方。
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将这些感受带回家庭和社会中去。
教师也因为教学的成果而感到高兴和满足。
在这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学校变得更加美好,教学更加有意义。
教学相长,让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地方。
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表现。
每天的教学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成长和进步。
教学相长,让我们一起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通过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看到教师和学校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相互帮助和鼓励,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幸福的学校环境,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和快乐。
教学相长,乐享其中
教学相长,乐享其中教育是一项无比重要的事业,它能够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而教学相长则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同时,教学相长也可以让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在欢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相长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则是单纯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但是在教学相长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迎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教学相长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取新的知识和想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这种互动和成长的过程,可以让教师更加自信和积极地进行教学工作。
教学相长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和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和讨论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见识,让他们更加开阔的眼界。
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学生可以在激发兴趣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而教师也可以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与学生互动。
这种愉悦的氛围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加喜欢上课,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最后,教学相长是学生和教师达到“双赢”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而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并且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教学相长让教育成为了一项美好的事业,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作者:王敏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纵观语文课堂,学生的评价有可能更过的是沉闷、无聊、没有趣味性。
如何将语文课堂变得活跃、引起人注意,成为了一代代教育者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穷人》这篇小说进行剧本化教学的探究,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趣味性、知识性、系统性的课堂。
关键词:小说剧本化;自主学习我发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小说教学有其独特性,并且学生们更加喜欢这个体裁的文章,因为小说本身就是靠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取胜,所以在这点上,更具有操作性。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进去,并且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小说的要素,这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专业,课本剧这个教学形式跳入我的脑中,以前只是课堂上表演一下人物说话和动作,如何让初中小说教学系统化,我也只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浅显的探究,未来小说化教学的路还需要大家一起探讨。
下面就以部教版六上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穷人》为例,呈现部分教学内容:(见表1)在课本剧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很多学生都想参与演员的竞争中来。
不仅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且在竞选当中,学生的创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课文的理解,人物的把握都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穷人》的课前分析中,学生对于渔夫打渔归来这个情节尤其感兴趣,所以以本情节为例,关注一下学生的二次创作。
原文:“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改文:桑娜(边搓着衣角边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哦,是你!渔夫(边收拾渔具边心有余悸地指了指窗外,摇了摇头。
屋外闪电、雷声频现。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桑娜(脸色苍白,眼神飘忽不定,一会看看孩子,一会望向丈夫):我嘛......缝缝补补......風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戏剧和教学有一种明显的隐喻关系,因为他们都要运用语言、姿态、标记、符号等手段创造交流和参与的情景。
教育观教学相长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并从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教学相长”教育观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相长的内涵“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这种教育观念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者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相长的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 促进教师成长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质。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相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互动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教学相长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互动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三、教学相长的实践1. 改变教学观念要实现教学相长,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互动课堂教师应创设互动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激发学生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建立反馈机制教师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孔子十六字教育原则
孔子十六字教育原则咱聊聊孔老夫子那十六个字的教育大法,那可是真金白银的智慧,放到现在也是顶呱呱的。
孔子啊,他老人家不光教书厉害,还琢磨出了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十六字真言,听着就让人心里头热乎。
首先说“有教无类”,这话啥意思呢?就是不管你是谁家的孩子,富贵也好,贫贱也罢,只要你想学,孔子就乐意教。
搁现在,就像是咱们小区里的那位退休老教师,周末开个小课堂,不管你是隔壁老王家的淘气包,还是楼上小李家的学霸娃,只要踏进那扇门,都是他的好学生。
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温暖的包容,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能找到发芽的地方。
再来说说“因材施教”,孔子这招儿可高了!他看学生,就跟咱们看自家孩子似的,一眼就能瞅出谁是啥脾气秉性,适合学啥。
比如子路吧,性子急,孔子就教他多想想再行动;而颜回呢,稳重得很,孔子就鼓励他多提问,别藏着掖着。
这就像咱们给孩子报兴趣班,得挑他们喜欢的、擅长的,不然孩子学得累,咱们看着也着急不是?因材施教,就是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接下来,“寓教于乐”,这词儿听着就让人开心。
孔子教书,可不光是板着脸讲大道理,他还带着学生们春游、唱歌、跳舞,甚至一块儿种田。
为啥?因为他知道,学习这事儿,得让孩子觉得好玩儿,有兴趣才行。
就像咱们现在陪孩子玩游戏、做手工,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学会了新技能,还收获了快乐。
寓教于乐,就是让学习变成一场场欢乐的探险,让孩子在笑声中成长。
最后,“教学相长”,这可是个大学问。
孔子说,当老师和学生是相互成就的。
老师教学生,自己也在不断进步;学生从老师那里学知识,也能给老师带来新的灵感和思考。
这就像咱们和孩子一起读书、讨论问题,有时候孩子的一个奇思妙想,反而能让咱们眼前一亮,觉得世界原来还可以这样看。
教学相长,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咱们和孩子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共同成长。
总而言之,孔子的这十六字教育大法,真是既实用又贴心。
它告诉我们,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心灵的触碰和启迪;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递,而是温暖的情感交流。
寓教于乐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感
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感耒师附小刘爱民【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赏析】《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
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孔子提到的"乐之者"就是对"它"感兴趣,第一篇《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习”字就是要“好之”。
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了解了。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
这样可以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更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做法:????首先,做个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在具备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典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这是双方交流的基础。
一个美国教育学家作过一次有趣的调查,想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结果显示,有如下缺点的老师都不受学生的欢迎:1、经常训人;2、过严;3、情绪不稳定和不好;4、留做不出来的作业;5、没有耐心和同情心;6、不和学生在一起;7、讨厌学生;8、服装不整齐;9、不笑;10、爱说坏话;11、体罚学生;12、不公平;13、一名学生出事,责备大家;14、偏爱;15、教学方法不好;16、不易接近。
论“寓教于乐”
论“寓教于乐”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经常强调文艺陶情冶性、移风易俗的作用。
孔子提出的所谓“兴观群怨”的原则,就很清楚地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美感作用。
西方的贺拉斯最早在著作《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
贺拉斯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具有“教”与“乐”双重功能。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贺拉斯对艺术欣赏中人的审美心理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所谓艺术快感,实际上是人们通过欣赏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
艺术首先要给人以这样的满足,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这就是贺拉斯所说的“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这个词极其准确地概括了诗的认识、教育作用与美感作用的辩证关系。
周恩来同志曾经谈到:“有人问我: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同一的?是辩证的统一。
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
”①这可以说是对“寓教于乐”的最简单明了的解释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中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中国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规定了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这就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规定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
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就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运用直观教具,引发学习兴趣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收集的教具,一般是指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而且层次较高,大都是名家之作和民间工艺精品。
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
但这些精妙的工艺品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心理,所以,教师在传授除“欣赏”以外的课题时,要配有另一形式的教具进行教学活动,即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教具有图片等所没有的“真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
如讲授《立体构成———纸塑》,我自制了《傣族少女》,学生马上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
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矗再则,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那么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
二、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命题场景,设计并完成作业。
比如:讲授《装饰色彩基椽——色彩渐变》,上课时我挂出用色彩渐变构成的挂图,先布置“装扮海底世界”这一作业,然后讲授知识点,请学生欣赏、总结、归纳鱼的外形、鱼身的装饰图形,再做作业。
这几大步骤全都处在我所设计的场景中。
不仅激发起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吸取知识。
三、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审美情趣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求新心理。
他们注重学习中的一切新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新的东西,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那么,美术教学就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寓教于乐营造氛围,师生互动智慧课堂——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营造学习氛围寓教于乐
student Parent society226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家孔子意在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传授知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打造和谐开放有趣而轻松的课堂,师生要打造一个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成绩,但不是填鸭式的灌输,不能以损坏学生的身心为前提去应试得到一个表面好看的分数,这样必然会以剥夺学生的创造力为代价。
我们需要寓教于乐的方式去营造良好氛围,但是我们也不能偏离文本来一味地讨好学生,否则,课堂就只剩下热闹的外表,学生定会学无所获。
课堂气氛能不能活跃,是能否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能不能在有趣的氛围里积极有效地参与合作探究,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关键。
只有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才能有效地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教师的教学理念,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就能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那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智慧高效的课堂呢?首先,良好的教态是名片,教师以最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微笑开启语文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教师能面带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走向讲台,不虚假,不造作,学生内心会因为老师的真诚而敞开心扉听课,并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积极参与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
微笑有种先入为主之功效,因为微笑里带着亲和力,还带着老师愉悦的心情,学生自然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有些老师面无笑容,神情严肃,对待所有同学都是声色俱厉,学生就是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会懒于举手,疏于回答。
我认为老师的微笑并不是平常人的微笑,那微笑里有老师看过的书,走过的路,有老师修炼的学问所散发出来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那微笑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你的信任与依赖,当你微笑对学生说:“你的颁奖词时透出超乎常人的洞察力。
”学生就会听得心花怒放,听得他的灵魂会慢慢向你靠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一、运用直观教具,引发学习兴趣
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收集的教具,一般是指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而且层次较高,大都是名家之作和民间工艺精品。
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
但这些精妙的工艺品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心理,所以,教师在传授除“欣赏”以外的课题时,要配有另一形式的教具进行教学活动,即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教具有图片等所没有的“真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
如讲授《立体构成———纸塑》,我自制了《傣族少女》,学生马上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
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矗再则,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那么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
二、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命题场景,设计并完成作业。
比如:讲授《装饰色彩基椽——色彩渐变》,上课时我挂出用色彩渐变构成的挂图,先布置“装扮海底世界”这一作业,然后讲授知识点,请学生欣赏、总结、归纳鱼的外形、鱼身的装饰图形,再做作业。
这几大步骤全都处在我所设计的场景中。
不仅激发起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吸取知识。
三、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审美情趣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求新心理。
他们注重学习中的一切新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新的东西,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那么,美术教学就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比如:我教他们做《工艺人物》,启发他们的扩散思维,帮助他们做成各具特色的精美工艺人物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再如:教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精美的立体卡片,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师长。
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实用知识用于美化自己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课题的设计首先就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作业制作过程中通过思索、体验、尝试之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了更多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他们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激动、自豪,教与学双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四、活跃课堂气氛,升华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一般重视讲解、学生练习,而不重视学生智力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不能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而机械地练习又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时时调配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来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竞争心和自尊心都很强,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我上《立体构成———累积结构》这堂课时就相对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们的作业处于竞争状态,我要求每个同学完成三个立方体,然后分八组进行累积造型,制作建筑模型,看哪个组的建筑模型重心最稳,造型最新,结构最美。
这种竞争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加强了技能训练,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创造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
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
例如传授《装饰色彩基椽——色彩的感情与印象》一课时,让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从欣赏音乐到回忆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自然环境,以及启发学生归纳和指导学生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全处于一曲《秋日的私语》伴奏的欢快游戏状态中。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
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及时评价反馈,巩固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学习动力。
教师评价学生作业,要做到及时,恰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立体构成》的作业空间大,所以,我采取了下课前十分钟开始为已完成作业的学生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及时指出优缺点,并且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学生可以根据我的评价保持优点,改掉缺点,重新制作,作业效果相当理想。
加强美术课兴趣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在这里只是提出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