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分子和原子(2个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
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
教学目标 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的模型,增加分子、原子的形象性。注重情境创设,运 教学策略选
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录像、实验)为学生提供大量宏 择与设计
观、微观、直接、形象、抽象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
觉、发现。
导入新课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
教学过程 什么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
问题。
推进新课
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
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助于学习本 学生学习能
课题知识。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微观粒子,之前只有一 力分析
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学生学起来会
感到难于理解。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
识,树立微粒的观点是我们的目的。
本节运用多媒体的图象和动感设计加上分子、原子
[回答]氨水使酚酞变红。 [提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 接触呀?氨长“脚”“跑”A 中去了? [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A 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 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象。 B 组实验:取温度计两支,一支放入冷水杯中,一 支放入热水杯中。 现象:A 组热水中红墨水扩散较快;冷水中红墨水 扩散较慢; B 组中热水中的温度计水银上升快,冷水中则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 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 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100mL 水+100mL 酒精混合 现象: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00mL。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 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 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 3.1.2 分子原子【引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三种微粒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子和原子【展示图片】大量氢气分子组成了氢气这种物质,大量水分子组成水这种物质,大量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大量的铜原子,组成了金属铜,大量的铁原子组成了金属铁,大量碳原子组成了金刚石【分析】由以上的图片我们能了解到,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者原子组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由这些微粒组成的物质,看不到这些微粒,这是因为这些微粒特别特别的小,小到我们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看不到,科学家们是通过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的。
那分子和原子到底有多小呢?我们如果把一滴水放大的地球那么大,一个水分子仅相当于一个乒乓球那么大,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1.48*10-10次方,如果把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小球相比,就相当于一个苹果与一个地球相比,分子和原子很小,那是不是没有质量呢?【学生】不是,有质量【教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次方kg,1滴的水中有1.7*10的21次方个水分子,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1亿个人,来数一滴水里面的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3万年,从上面的数据我们知道分子和原子,都非常非常小,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那么它们应该有微利具有的特性,就都能不停的运动和微粒间有间隙【板书】二、分子1、有微粒的基本性质体积很小,质量很小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教师】现在我们用微观的方法来复习下我们学过的水的电解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结合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66页的分解图【教师】大家根据这张图,能看出什么?【展示】将水分子模型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将氧气分子拆开成氧气原子【学生】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板书】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析】我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大家说说,水分子的性质和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的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氧气能助燃,氢气能燃烧,水能灭火【分析】大量的水分子构成了我们肉眼看得到的水,大量的氧气分子构成了氧气,在氧气和水中都有氧原子,而氧气能助燃,水能灭火,说明有助燃性质的是氧气还是氧原子呢?【学生】氧气【教师】氧气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不是氧气分子,所以助燃性质是氧气分子的性质,那么水灭火的性质是什么的性质,是水分子还是氧原子【学生】水分子【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一种微粒【板书】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一种微粒【分析】水电解是一个什么变化,物理还是化学变化【学生】化学变化,因为生产了新的物质【教师】现在大家分析下,在上述的变化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保持不变的,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学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变化,由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不变的是原子,反应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也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新的原子生成。
《分子和原子》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知识层次分析【学习目标】1.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概念。
2.能找出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
二、学生认知层次分析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我感知我明确:【实验探究】A组:固态碘使土豆变蓝。
B组:碘溶液使土豆变蓝。
C组:碘蒸气使土豆变蓝同种物质状态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引入新课。
环节二:我学习我探究:(一)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50-P51,完成以下填空。
1.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关系: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
如一个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_____可以分为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_____。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分类从微观角度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二)合作学习探究一:分子和原子的概念1.探究分子的概念播放电解水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感知分子的变化情况,继而得出分子的概念。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5.概念巩固(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什么是化学键?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鼓励学生之间合作讨论,帮助解决问题。
6.课堂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程度。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化学教程》第二册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学具:分子模型、原子模型
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向学生复习上节课讲授的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扩展
•可以使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亲身参与分子和原子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科素养。
参考资料
•《化学教程》第二册
•《化学实验教程》
•《化学知识手册》
2.概念解释(10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并解释其含义。
–逐步讲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点,如原子核、电子云等。
3.示意图解(10分钟)
–使用投影仪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示意图,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和结构。
–强调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4.实物展示(15分钟)
–分发分子模型和原子模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拼装模型来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题能力。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探究导学】一、几种分子模型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1、分子是由构成。
(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2、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种原子构成。
二、请从微观构成的角度观察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把以下总结出几点信息或结论补充完整。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而却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
2.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填“变”或“不变”)。
4.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5.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金属汞)记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1)金属,如铜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构成的;(2)金刚石和石墨(非金属)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3)稀有气体也是由_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氦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三、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知识拓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分子的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只由_______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_______构成;例子.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表示纯净物的是(),表示混合物的是()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5篇范例)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
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
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
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原子和离子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该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
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也能利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抽象思维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刚接触到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的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够到位;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和微观粒子的规范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宏观实验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
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flash动画、投影图片、拖动原子模型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以及了解分子的构成。
3.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艰难曲折的,并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2.分子的构成。
/ 8 【教学难点】分子的概念。
【课前准备】 1.课前作业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及联系,归纳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变化情况。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望,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1、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 你对分子的认识。
[提问] 分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呢?[引入] 请同学们回顾电解水实验并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二合作交流获取新知(一)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讨论] 水是如何变成氢气和氧气的?[播放动画] 水分子分解过程[分析] 水的分解过程,学生互相交流。
[归纳] 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二)原子的性质[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宏观),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 氧化汞是如何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呢?[学生活动] 利用氧化汞分子模型(自制)模拟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
[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微观),学生对比各组的模拟过程,教师并评价。
[归纳]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讨论]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用体温表测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三)化学变化的实质[讨论] 结合氧化汞分解动画讨论化学变化之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原因。
[讲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是原来的原子,只是这些原子按新的方式重新组合成其他分子或其他物质。
[归纳] 化学变化的实质。
(四)原子与分子的比较[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1.分子有那些性质?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预习自测】课本P52第3、4题【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情境导入】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二、自主探究:知识点3:分子可分为原子1、分子【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并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一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①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氢气+氧气;③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性质的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2.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 粒子。
⑵原子的性质:①(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②运动;③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 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 3+HCl=NH 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2.下列各项推断合理的是( )A .水滴到烧红的炭火上时,一瞬间火苗更旺,所以水分子中有氧气B .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所以液态氧气中有氧气分子C .加热高锰酸钾能分解出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中有氧气D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所以二氧化碳中有氧气分子3.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分子 原子备注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微粒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否 特征 “小、 、间”;相同的微粒,性质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掌握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的基本原理。
2.能够运用分子与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如水的沸腾、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这些过程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设计一道家庭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在家中利用简单的材料观察和记录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如醋与小苏打的反应,并尝试用分子与原子的知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3.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为“分子与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求结合生活实例,阐述分子与原子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4.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水分子的性质与生活应用”,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分子与原子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但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仍然停留在表面现象,未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增强自信心。总之,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2.认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概念。
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提问】分子有那些基本性质?【抽生回答】(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导入】分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再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和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二、探究新知【提问并讲解】1.水蒸发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
)既然如此,水的化学性质是当然就没有改变。
2. 品红溶于水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品红分子和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
)既然如此,水和品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各自保持不变。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提问并讲解】1.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
)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过氧化氢分子。
)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水分子、氧分子。
)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
)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
)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氢分子、氯分子。
)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氯化氢分子。
)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
)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其化学性质也就不能保持。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导学设计()含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一节课为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第二课时内容。
这个单元是学生微观世界的开始。
通过第一课时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将化学学习由从宏观转向微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和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空气和氧气的性质,初步从宏观上建立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能用一些宏观现象证明分子的性质。
但是难以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
宏观的现象及概念不能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加以解释。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学会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3.学习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用磁扣组装常见分子,展示氧化汞和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并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实质(二)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实质。
五、资源准备课件、六组学生实验磁扣,磁性黑板六、学习策略1.主要以启发式、体验式教学为主。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动手机会。
3.应用典型物质、典型反应为例,降低理论学习难度。
第2课时 分子与原子
第2课时分子与原子第2课时分子与原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4)了解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5)知道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6)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结合的方法,用教材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4)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5)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板书】一、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在不停的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讲解】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交流讨论【提问】氢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的粒子,它能不能再进行分割了呢?如果能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阅读66页)【交流】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参赛选手11号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从空气、氧气这些宏观物质的学习进入到微观世界——物质构成的奥秘,在学生拥有了物质性质的感性知识后回归学科特点,这一个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学生在学习中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知其所以然,又要对第四单元水的组成在结构分析方面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从微观来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这“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二、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空气和氧气的性质,初步从宏观上建立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分子的一些性质。
但是,在学生眼里,微观的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宏观的现象及概念不能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加以解释。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和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能应用微粒观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2. 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3. 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2.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初步建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2.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1.用微观粒子的运动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对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问题导思、探究活动、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回顾旧知】1.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2.分子的基本特征(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的定义、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2 分子的定义、分子可分为原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模型,初步认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物质由、等微观粒子构成2.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1个氢分子的质量约为3.3×1027kg——分子的质量很小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的一些基本性质,那分子到底是什么呢?【板书】一、分子的定义【播放视频】水蒸发的微观过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____姓名____ 教学——学习目标: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通过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教学——学习重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学习过程:新课引入:1.写出氧化汞(HgO )加热生成汞(Hg )和氧气(O 2)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变化,属于____反应2.已知:表示氧原子,表示汞原子(1)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1个氧化汞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请根据下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回答:在该反应中发生了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是否发生改变?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汞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____在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一、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1.分子、原子的概念(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性质的____粒子。
(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变化中的____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会说话:根据p50图3-5完成下题:(注意划线部分)(1) 1个氧分子(O 2)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2)1个氢分子(H 2)是_______________。
(3)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是_______________。
(4)一个氨分子(NH 3)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1个过氧化氢(H 2O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
(上述5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过程和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对实验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
2. 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提问】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50-51有关内容,从图中看出氧化汞分解时,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气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生成声称氯化氢分子,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因此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时由图示可见原子在整个化学变化中并没有改变,从而得出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问】如何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小组讨论,后展示。
【教师评价并与学生一起归纳】1.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同种分子构成则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则是混合物。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 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3.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 大小和质量不同B.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A. 氧化汞制氧气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D. 碘升华为碘蒸汽6.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D. 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 品红扩散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9. 距地球15~35km处有一处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臭氧是一种单质B. 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C. 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 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0.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
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
构思巧妙合理,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物质可分解为分子,分子课分解为原子。
2.认识多种原子的形象,对原子有一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大小,形状。
3.认识常见的原子,了解这些原子的大小,形状。
4.认识原子组成分子(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原子直接组成物质(金属晶
体中原子的堆积),组成其他化合物。
5.了解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微粒。
认识到化学反应时机是原子组合的改变,但
原子本身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构建完善物质可分的科学哲学思维。
三.教学程序:
复习分子概念
分子可分,“观察”原子
认识多种原子:形状、直接、质量。
原子构成分子、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在原子概念的基础上对化学反应的在认识,说明化学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
反应中原子微粒不变,分子组成改变。
给原子下定义。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师]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了分子,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一起
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首先,什么是分子?它的定义是怎样的?
[学生]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分子他有哪些性质呢?
分子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十万倍,1.672*1021 个水分子才是一滴水的质量,这些说明
了分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 直径小,质量小
[教师] 分子还有哪些性质呢?同学们能按老师这样通过例证归纳出分子的其他性质吗?
[学生] 通过桂花香味的飘散和品红的扩散知道分子式不断运动的。
通过酒精和水的实
验知道分子之间有空隙。
(根据学生的回答查漏补缺,在此不做赘述)
新课导入:
[教师] 同学们,我们大家再来看一下分子的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这里有个限制条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换句话说,我们如果去掉这个前提限制条件,
不要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否还可以找到比分子更小的微粒呢?
[学生] 讨论此问题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五十页的内容,观察图3-5,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氧分
子是由两个相同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我们称为氧原子。
同样的,一个氮分子也是由
两个相同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我们称作氮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
个氧原子组成,氨气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内容——原子。
[板书] 原子
[教师] 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看大家能否归纳出原子的共同特征,演示ppt。
大家注意一下原子的形状、大小、质量。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队原子是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呢?
[板书] 1.认识原子
1)原子是一种直径很小,质量也很小的微粒。
2)原子是一种球形的微粒。
3)不同的原子,大小不同,质量也不一样。
[教师] 现在我们从原子的角度来认识一些化学反应: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演示ppt)
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两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他们两两重新组合,生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从上面我们看到,由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不复存在了,但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在之后生成的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中各自存在,他们没有消失,也没有发生变化。
原子的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反应后分子的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化。
2.氧化汞受热分解:(演示ppt)
通过上面的两个反应,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如水、氢气、氧气,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例如汞,所以,我们不难得出: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在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板书] 4)原子是构成分子或物质的微粒。
2.原子时在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
[小结] 至此,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化学的方法认识物质及物质的组成。
即:
①物质是可分的,物质可分为分子,分子式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的微粒。
这就是说分
子再往下分,分出来的微粒就不再是这种物质了。
②分子可再分成原子。
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化学变化是组成物质的原子
组合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不变。
从这个层面凯说,任何物质都是有由原子组合而成,原子不同的组合方式可形成不同的物质,有次我们就解决了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个
问题。
③在化学反应中个,原子不会变成其他原子,因此可以说原子时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板书设计:
二、原子
1.认识原子
1)原子是一种直径很小,而且质量也很小的粒子
2)原子时一种球形的微粒
3)不同的原子,大小不同,质量也不一样。
4)原子也是构成分子或物质的微粒。
2.原子是在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①物质是可分的,物质可分为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最小的微粒。
②分子可再分成原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变成其他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