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发展历史
中国茶艺的发展史
中国茶艺的发展史大家知道很多有关茶叶的历史,但是茶叶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并且发扬光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茶艺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茶艺的发展史,希望你喜欢。
中国茶艺的发展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茶艺出自茶道,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可见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
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廷茶艺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
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
古代的中国茶艺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茶道,比如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虽然里面也蕴含着茶的道和艺,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偏重实用而非日本那种表演色彩很浓的“茶道”。
茶艺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艺。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
茶艺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叶在河姆渡文化中的意义河姆渡遗址的标志建筑,由重达数百吨的三块巨石叠成,仿佛是原始社会氏族的高大门楼、屹立在姚江北岸。
茶文化在中国民间的传承与发展
茶文化在中国民间的传承与发展茶,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饮品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在中国民间,茶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茶文化在中国民间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其对传统艺术、生活方式和社交活动的影响。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茶是中国人的发明,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
在茶的发展过程中,茶叶的栽培和制作方法逐渐完善,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初的砖茶和饼茶,到如今的绿茶、红茶、白茶等品种繁多的茶叶,中国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二、茶文化在中国民间的传承1.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茶文化在中国民间传承的一种形式。
茶艺师通过独特的动作和技巧,将沏茶过程变成一种艺术表演。
民间的茶艺表演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茶艺师会主动与观众对话,并介绍茶叶的种类和泡茶的技巧,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茶文化。
2. 茶馆文化茶馆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茶文化场所,承载着人们的交流和社交活动。
在茶馆里,人们可以品茗、谈天、下棋、听评书等,茶馆成为老百姓放松身心、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
茶馆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敬茶文化”,人们在茶馆里互相敬茶表示尊重和友好,这种文化观念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3. 茶具的收藏茶具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民间茶文化的重要传承形式。
许多民间艺术家和茶文化爱好者喜欢收集各类古代茶具,这些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民间艺术品的代表。
茶具的收藏和研究,使茶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三、茶文化对传统艺术的影响1. 书画艺术茶文化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品茗的同时写诗、作画,将茶意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艺术风格。
茶文化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2. 文学作品茶文化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文学巨匠如陆羽、苏东坡、陶渊明等都以茶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品茶、赋诗的情节。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一起来看看。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①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③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内涵。
本文将为您呈现中国茶道的历史时间表,从古代到现代,追溯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1. 夏朝至商周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 夏、商、周时期,人们开始饮茶,把茶叶用作药物。
茶叶首次被记载在古代文献中。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提升,茶的品种也逐渐增多。
茶饮的习俗开始在贵族阶层中流行。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茶文化开始在士人与文人之间流行,茶馆成为他们交流思想的场所。
4.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茶道的发展进入繁荣期,茶席文化得到普及,茶道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5. 宋朝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进一步改善,贡茶制度开始出现。
茶文化在民间生活中扎根。
6. 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茶叶的产地和制作技术得到进一步拓展,传统的泡茶方法开始流行。
7.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朝开启了茶叶贸易的黄金时代,茶文化迅速蔓延到各个社会阶层。
8.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清朝皇室对茶道的关注和推广使茶道在宫廷上得到更大的重视。
乾隆皇帝更是精通茶道,并留下众多有关茶的诗文。
9. 近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 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得到重新重视,茶道协会成立,茶文化节、茶赛等茶艺活动频繁举办。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中记录了茶道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茶道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与寻求内心宁静的方式。
茶道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扎根,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的历史中,不仅有了众多卓越的茶艺家,还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茶道文化,如四大名陶、茶具瓷器等,为中国茶道发展贡献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制茶发展简史
中国制茶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历史悠久。
以下是中国制茶发展的简史:1.早期的野生茶叶采摘和饮用(约公元前2000年):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距今约公元前2000年,古代中国的人们已经开始采摘和饮用野生茶叶。
当时的茶叶主要用于医药,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
2.唐朝的贸易和茶叶烹制(公元7-10世纪):唐朝时期,茶叶开始成为贸易商品,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烹制茶叶,将其烘干并制成茶砖,以方便贩卖和携带。
3.宋朝的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公元10-13世纪):宋朝是中国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创造新的茶叶加工工艺,如蒸制、揉捻和烘焙等,使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提升。
此外,茶艺也开始崭露头角,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得到了改进。
4.明朝的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公元14-17世纪):明朝是中国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的时期。
茶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的茶叶开始出口到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并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商品。
5.清朝的茶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公元17-20世纪):清朝时期,中国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种植大规模的茶树园,并使用机械化的加工设备进行茶叶的烘干和加工。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茶道、茶歌、茶诗等茶文化形式开始盛行。
6.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文化的传承(20世纪至今):现代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茶叶的品种和加工工艺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各种茶文化活动和茶艺表演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总体而言,中国制茶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古代茶叶采摘和饮用、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茶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等不同时期。
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饮用需求,也在文化、经济和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
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
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
《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
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关于茶字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史前期,“荼”是泛指各种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独立的“茶”字则是在发现了荼的药用价值及饮用价值之后才产生的。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效。
然而,由药用汤剂发展为日常的饮料,还必须存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深处内陆,地势低凹、山岭环绕,一直是疾病和瘟疫多发的地区。
中国茶道从入门到精通
中国茶道从入门到精通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从初学者到行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从入门到精通茶道。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学习茶道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一、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在中国得到了长期的发展。
茶道则是在中国宋代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的。
中国古代的茶道以禅宗为基础,强调清心寡欲、修身养性。
茶人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借助茶香、茶汤和器物的美感,追求身心的宁静和和谐。
茶道的核心是在于“茶”,而不是茶具。
因此,茶道注重的是茶的品质和茶的味道,而不是茶具的金银制造。
茶道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初学者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逐渐了解和熟悉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中级阶段是指进一步深入学习茶道的修养和茶道文化的背景知识,探索茶道的深层次内涵。
高级阶段是指达到高超的茶艺水平,能够自由驾驭各种泡茶技巧,并能提供个性化的茶艺服务。
二、茶道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学习茶道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洗茶具、加茶、注水、闻香、品味、称茶。
准备是指准备好泡茶的器具、茶叶和热水。
洗茶具是为了清洗茶具,提高茶的品质。
加茶是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具中。
注水是指将热水倒入茶具中。
闻香是将泡茶后的茶香闻入鼻,欣赏茶的香气。
品味是品尝茶的口感和味道。
称茶是指通过称量器具将茶叶分开。
学习茶道的基本技巧包括:掌握水温和时间、掌握茶叶的选择和泡茶的力度、掌握以茶养茶具和以水养茶的技巧、了解茶道的礼仪和语言等。
三、茶道的精进之道要想精通茶道,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茶人应当坚持每天泡茶,不断地尝试新的茶叶和新的泡茶技巧。
应当多喝茶、多闻茶、多讨论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茶道修养。
此外,茶人还应当注重茶道礼仪的学习。
茶道礼仪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茶道礼仪,可以增强茶道的仪式感和庄重感。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下面将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介绍。
一、唐朝时期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得到发展,并在当时被广泛传播。
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
唐代著名的茶人陆羽所著的《茶经》成为茶文化的重要典籍,影响了后来几百年的茶文化发展。
宋朝时期,随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茶文化表现在茶艺的精益求精,茶具的多样化,以及茶文化在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宋代的茶经学派主张研究茶的理论和技术,探索茶的品质和效用,对茶文化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元朝时期,茶文化逐渐民间化,开始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特点是茶人精神的崛起和“饮客”文化的兴盛。
茶人精神是指茶文化爱茶的集体意识和理念,饮客文化则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建立的社交关系和交流方式。
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的茶道学派主张以茶道传承道德,崇尚自然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无间感。
清代的茶文化则更加注重茶的品质和艺术性,强调茶具的制作、茶艺表演和品茗习惯。
五、现代时期现代时期,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茶叶的品牌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商业化。
同时,茶文化也在文学、电影、音乐等领域融入现代元素,走向现代化。
茶文化在外交礼仪、科学养生、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千余年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系。
这一体系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追捧和认可,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饮茶的历史悠久,早从唐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到了唐朝更是形成了一种饮茶、品茶、赏茶、闻茶的普遍茶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
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
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
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
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
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与“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之间其实就是文化与器用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发展。
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几乎成为行内共识,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⑴茶饮的广泛盛行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比屋之饮",也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
除了"两都并荆渝"之间以外,饮茶之风也是同样盛行,这种情况以《封氏闻见录》中记载的最为典型,"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可见,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
茶叶文化的通俗和高雅,代均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
在大众茶饮和宫廷茶饮之外,还有一个僧侣圈。
这些人中有不少是陆羽的师友,如智积,怀海和尚,灵一和尚,及皎然、齐己等。
是陆羽的茶艺老师,由于陆羽的烹茶技术提快,烹出的茶汤滋味有自己的特色,智积和来到了非陆羽烹煮之茶不喝的地步。
这也说陆羽从智积和尚的高超烹茶艺术中得到了精髓并有了新的发展。
茶与佛教的缘份很深,到了唐代这种缘份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近年来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时期的金银茶具,也反映出唐代佛的茶饮之间的特殊关系。
⑵文人介入,诗文吟颂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在唐诗中,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
比较著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等。
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
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中国茶艺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艺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因此,又有称其为茶道、茶礼的。
那么中国茶艺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茶艺的起源与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茶艺的起源茶道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
从《封氏闻见记》中可知,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
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廷茶艺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
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使用的金银茶具、秘色瓷茶具以及琉璃茶具等,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整,而史料又未曾作过记载的茶珍贵历史文物,它更帮助人们了解了唐代皇宫饮茶的豪华与饮茶的具体方式。
所以,茶艺(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茶艺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茶艺的发展茶艺在中国古代,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茶会、宋代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
以及现代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里面都蕴含着茶的"道"和"艺",但与生活紧切结合,所以比较接近实际,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过于程式化。
我国关于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非物质文化方面,茶文化在我国也有着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我国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一、茶文化的历史传承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关于茶的记载。
自唐朝开始,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二、茶艺的独特技艺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茶艺包括采摘、制作、冲泡等多个环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在茶艺传承中,许多传统的制茶、泡茶技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但仍有不少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这些技艺不仅体现了制茶、泡茶者的技艺水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茶馆文化的独特魅力茶馆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茶馆不仅是人们休闲、交流、品茗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发扬茶文化的平台。
在茶馆中,人们可以品味各种名茶,学习茶艺、茶道等传统文化,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茶馆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茶文化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传统茶文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艺术家等人士开始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和需求的茶叶、茶具、茶食品等产品,让传统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我国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也有独特的技艺和精神内涵。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那么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如何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1.传说时期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2.形成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朝齐世祖下令祭品只用蔬菜、干果、茶。
文人学士力纠奢华之风,恢复勤俭社会风气。
以茶养廉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丝绸之路使茶传播到国外:陆路、海路。
该时期巴蜀之地成为中国茶叶的摇篮。
西汉王褒《僮约》记载“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
前句反映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茶具﹔后一句反映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这样的专门茶叶市场。
3.兴盛时期:唐代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佛教兴盛,禅茶一味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茶马古道茶叶种植面积大大提高,茶市交易繁荣中国茶道传向日本、高丽及东南亚各国4.鼎盛时期:宋代①茶叶种植面积比唐扩大2~3倍,出现御茶园和官营茶园,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②民间斗茶兴盛,技艺精湛,器具讲究。
③专业的茶师、茶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涌现:苏东坡、范仲淹、蔡襄、宋徽宗等著名茶人。
④北方气候转寒,茶叶经济中心由长江中下游南移至闽南、闽北、岭南一带。
政府设立专门的茶榷管理市场,茶商业活动更加繁荣。
⑤宋代制瓷业、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茶文化进步提供必要条件。
5.成熟时期:明清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改为散茶,烹煮茶道发展为泡茶道。
明清茶叶对外贸易加强,郑和7次下西洋,茶叶输出量大大增加。
欧洲文献中最早提到中国茶的是1559年(明世宗嘉靖38年)意大利著名作家拉马司澳《中国茶》、《航海与旅行记》。
16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纷纷到中国贩茶。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形成期
(唐代的茶文化)
进入唐代以后,茶叶生产迅 速发展,茶区进一步扩大。据史 料统计,唐代已有80个州产茶, 茶区面积增大,饮茶习俗也随之 迅速普及,茶文化向外传播有了 一定的发展。
唐代《宫乐图》
比较精细加工的蒸 青饼茶,出现在隋唐时 期,是在原始散茶原始 饼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陆羽《茶经》称: “饮有粗茶、散茶、末 茶、饼茶者。”说明唐 代蒸青茶已有四种。
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
内容
•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 中国茶器发展演变史 • 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
一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茶之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 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 响很大。自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 买茶”记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自陆羽《茶经》系统总结形成的茶文 化,发展至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 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 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 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 悦目,别有风趣
三、 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
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 术。 “道”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有道无艺,道是空洞理论。 有艺无道,艺则没有精神
从古代粗放的粗陶到现 在发展、演变成陶制茶具、 瓷质茶具、紫砂茶具百花齐 放,陶质茶具已经由原来单 纯的使用功能向实用、收藏、 鉴赏等多元化发展。
古 代 陶 质 茶 具
竹木茶具
一开始是穷人们无奈 的自制器皿,现在成为一 些茶人彰显个人性的收藏 品,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甚至大于实用价值。
金属茶具
在古代,金属茶具和 珍珠宝石一样昂贵,由于 其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是 无法享用的。它是我国最 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尤 其是锡制的贮茶茶器,其 防潮、防氧化、避光等性 能比其他材料的器具有很 大的优越性。到了现代, 金属茶具基本销声匿迹。
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的简介一、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我国神农氏时期。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啖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说明茶的药用价值在很早就被发现了。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茶从药用逐渐转向饮用。
2. 茶的发展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秦汉时期:茶从药用转向饮用,逐渐成为民间饮品。
(2)魏晋南北朝:茶文化开始形成,茶道、茶宴、茶诗等逐渐兴起。
(3)唐宋时期:茶文化达到鼎盛,茶道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茶宴成为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明清时期:茶文化逐渐普及,茶馆兴起,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二、茶的分类与特点1. 茶的分类根据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1)绿茶:绿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2)红茶:红茶经过发酵、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红亮,滋味醇厚。
(3)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经过半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4)黄茶:黄茶经过特殊的“闷黄”工艺制作而成,色泽黄绿,口感醇厚。
(5)白茶:白茶经过简单的晾晒和干燥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白嫩,香气清雅。
(6)黑茶:黑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色泽黑亮,口感醇厚。
2. 茶的特点(1)独特的口感: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茶多酚、茶碱、氨基酸等,使得茶叶具有独特的口感。
(2)丰富的营养价值: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3)悠久的传承: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茶道与茶艺1. 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中心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包括茶具、茶艺、茶宴、茶诗、茶画等。
茶道强调“和敬清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 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品茶的一系列技艺,包括茶具选择、泡茶方法、品茶技巧等。
中国茶道文化知识
中国茶道文化知识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茶道文化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茶道文化的知识,深入了解茶道艺术的精髓和魅力。
第一部分: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
当时,茶不仅仅被用作药物,还被作为仪式的一部分来享受。
在宋朝时期,茶道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逐渐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第二部分:茶道的精神内涵茶道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平衡和纯净。
茶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完美统一。
茶道倡导尊重、谦逊和内心的净化,通过茶艺的表演和品味茶叶的过程,表达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敬畏。
第三部分:茶道的器具与礼仪茶道的器具是茶艺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壶,茶杯,茶道具,以及茶席等等都是茶道表演中必备的工具。
茶道中的礼仪非常重要,从采摘茶叶到沏茶到品尝茶水,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步骤和礼仪。
第四部分:不同类型的中国茶及其特点中国茶种类繁多,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国茶以及它们的特点。
例如,龙井茶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其嫩绿的色泽和馥郁的花果香气深受人们喜爱。
第五部分:茶道在现代社会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茶道的兴趣和认可也在不断增加。
茶道讲究的生活方式、和谐的精神和健康的益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茶道之中。
茶道也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分享茶道经验,交流茶道心得。
结语:中国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茶道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并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茶道不仅是品茶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它给予人们平和宁静的时刻,让人们远离喧嚣和繁忙的生活,享受心灵的抚慰和放松。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将中国茶道文化的知识传达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茶道的美妙。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简介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其在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中的地位。
一、茶的起源与传入中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西南地区,传说是中国神农氏发现了茶树的香气和独特效用。
茶叶的使用和种植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公元6世纪初,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的其他地区,开始在更多人中间流行起来。
二、茶的品饮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茶叶饮用方式曾经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革。
在最早期,茶叶通常被煮沸后直接饮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将干茶叶研磨成粉末,使用茶器搅拌与煮沸的方法能够提取更多茶叶的味道。
这一方法成为了茶饮的主流,直至宋代。
宋代是中国茶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代,茶的煮沸和品味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礼仪。
茶人们开始强调品茶的仪式感和礼节。
茶具的研发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瓷器制作工艺的进步极大影响了茶艺的发展。
明代是茶道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明代以后,随着手工工艺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完善,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茶叶的香气和茶汤的色泽。
此期间,越来越多的茶具被发明和使用,茶道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
三、茶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茶道的文化传承非常注重师徒相传的方式。
茶艺师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后辈,并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区和门派的茶道流派。
各流派注重不同的茶道细节和礼仪,同样的一道茶,不同的流派会有不同的表演和仪式。
同时,茶道也与中国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茶艺表演中常常会有文人雅集、诗词歌赋等艺术元素的融入,增强了整个茶道仪式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中国茶道不断吸纳外来的文化元素,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同时,茶道也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茶馆到茶楼,从传统茶席到现代茶餐厅,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去体验和品味茶道文化。
简述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简述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一、茶的发源与最初的神奇说到茶,大家都知道它可是中国的“国饮”,你随便走进一个中餐馆,点一杯茶,老板都会给你倒上一杯热茶,简直就是招牌!茶的历史可不止是这几百年啊。
茶可是从神农时代就开始“安家落户”的。
这个神农大帝你听过吧,那个传说中尝百草、治病救人的英雄人物。
听说他有一次不小心把茶叶掉进热水里,然后一喝,竟然感觉神清气爽!于是,茶就这么神奇地诞生了。
可见,古人可真是活宝啊,光是无意中一尝,茶就成了整个中国的“标配”饮品。
茶不止是个解渴的饮料,它对健康有好多好处呢。
尤其在古代,没啥药物可用,喝茶成了“救命神器”。
很多人为了养生,拼命喝茶,差点把“养生茶”喝成了“生命茶”。
茶一开始并不是用来泡着喝的,最早的时候,茶叶是用来嚼的,嚼一嚼,唇齿之间那叫一个清香。
你说古人可真有意思,光顾着嚼,根本不担心茶叶入嘴后的“后遗症”。
二、茶文化的渐渐成熟茶逐渐在古代社会中发展开来,可不止是在宫廷里喝着茶。
到了唐朝,茶就开始“红遍大江南北”了,诗人们都拿茶当灵感来源,写出了不少关于茶的诗篇。
李白、杜甫这些大咖都是茶迷,他们都深知,茶不仅能提神,还能助兴。
李白喝了茶之后,一边品着,一边吟诗作对,那画面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
你看,那时的茶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饮料,而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品位和精神追求的方式。
到了宋朝,茶文化更是迎来了一个高峰。
茶道渐渐地开始形成,尤其是在文人圈子里,茶成了聚会的必备。
那个时候,大家喝茶不仅是为了提神,更多的是为了沉淀自己,感悟人生。
你看,唐代的茶叶大多是粗放的,到了宋代,茶叶的制作工艺就变得细致起来,茶艺也开始渐渐“有模有样”,一杯茶,可能就是一个“茶道”小世界,讲究的是温度、茶叶、气氛和心情。
那时候,喝茶简直成了品味生活、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不得不提的是,宋朝的茶文化真的有点儿“讲究”,茶具的选择可是讲究的很。
那些紫砂壶、瓷器杯,甚至每一片茶叶的采摘、处理都有专门的讲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发展历史
茶艺发展历史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
”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
苏轼有《和蒋夔寄茶》一诗:“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
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解除烦腻。
而古可喜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
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茶。
内涵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
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
茶艺多姿多彩,
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
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
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
茶艺在融合汉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第六,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
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
分类
表演型茶艺是指一个或多个茶艺师为众人演示泡茶技巧,其主要功能是聚焦传媒,吸引大众,宣传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
这种茶艺的特点是适合用于大型聚会、节庆活动,与影视网络传媒结合,能起到宣传茶文化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艺重在视觉观赏价值,同时也注重听觉享受。
它要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借助舞台表现艺术的一切手段来提升茶艺的艺术感染力。
待客型茶艺
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艺师与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茶艺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都直接参与茶艺美的创作与体验,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艺,以及探讨茶道精神和人生奥义。
这种类型的茶艺最适用于茶艺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普通家庭。
修习这类茶艺时,切忌带上表演型茶艺的色彩。
讲话和动作都不可矫揉造作,服饰化妆不可过浓过艳,表情最忌夸张,一定要像主人接待亲朋好友一样亲切自然。
这类茶艺要求茶艺师能边泡茶,边讲解,客人可以自由发问,随意插话,所以要求茶艺师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茶艺知识具备较好的与客人沟通的能力。
营销型茶艺是指通过茶艺来促销茶叶、茶
具、茶文化。
这类茶艺是最受茶厂、茶庄、茶馆欢迎的一种茶艺。
演示这类茶艺,一般要选用审评杯或三才杯(盖碗),以便最直观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这种茶艺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说词,而是要求茶艺师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看人泡茶,看人讲茶。
看人泡茶,是指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生活地域冲泡出最适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叶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韵)。
讲好茶,是指根据客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巧妙地介绍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贵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内涵等),以激发客人的购买欲望,产生“即兴购买”的冲动,甚至“惠顾购买”的心里。
养生型茶艺包括传统养生茶艺和现代养生茶艺。
传统养生茶艺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
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佛教、道教的养生功法,如调身、调心、调息、调食、调睡眠、打坐、入静或气功导引等功法,使人们在修习这种茶艺时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现代养身型茶艺是指根据现代中医学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据不同花、果、香料、草药的性味特点,调制出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口味的养生茶。
养生型茶艺提倡自泡、自斟、自饮、自得其乐,深受越来越多茶人的欢迎。
茶艺用具
1.置茶器
①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
散落壶外。
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
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
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它
①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
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壶垫:纺织品。
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