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复习重点复习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思想史复习重点
重农学派:
重农主义是 18 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其主题和宗旨是尊重重视农业,提出了自然秩序、纯产品理论、社会阶级结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哥等。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的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流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证明,马克思称其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关于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以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本身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研究他们的产生、发展、相互的联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研究任务:(1)以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及其各种规律和范畴产生、发展的规律来揭示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和发展规律(2)探讨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产生、发展同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斗争发生的关系。 3)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法、历史的方法、逻辑方法。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36
⑴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即金银:重金主义),货币就是财富。
⑵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⑶重商主义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会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
⑷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⑸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2.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比较。37-42
早期重商主义又叫重金主义,货币主义,他们把货币看作一种作为财富宝藏的财富。恩格斯称之为“守财奴”的观点。早期重商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威廉。史密斯,法国的孟克列钦。
晚期重商主义者开始真正用资本家的眼光去看待货币,开始懂得单纯贮藏的金银不会增多,只有将其投入流通领域,进行对外贸易,才会带来增加的金银。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把货币理解为一种资本,而不仅仅是单纯用于储藏的财富。晚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曼和米塞尔顿。法国的柯尔培尔。
总之,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特点都是混淆了货币与财富,以货币积累为目的。区别在于: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前者为“货币主义”,后者为“真正的重商主义”。后者反映成熟的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
5.配第的地租学说。56
地租学说是配第分配论的中心问题。
⑴总收获物=种子+工资+地租,地租实际上是全部剩余产品。
⑵他在《政治算术》中把总收获物的价值分成了工资和地租两部分。工资与地租是互相对立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这也是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一面。
⑶缺点:他把地租同全部剩余价值等同起来了。
8.斯密方法论的二重性。
斯密在方法论方面有许多二重性的表现。他一方面在其“经济人”的假定下,赞美“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现象的描述。一方面,他又力图从事物内在逻辑上进行本质的探讨。
9.斯密的三个阶级和三种基本收入。128
⑴斯密关于三个阶级的划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⑵三种收入。依据阶级划分,斯密也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并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的基本收入。
10.“斯密教条”137(重要)
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11.斯密关于国家和政府职能的观点
斯密认为,在自然而自由的制度下,国家的职能是:第一,“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即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这些,就是所谓“守夜者”的国家观念。
1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156
李嘉图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他在《原理》中一开头就说明:商品的价值或这个商品所能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量,取决于生产这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的相对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一劳动的报酬多少。
12.李嘉图价值论体系的矛盾。160
⑴是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原因:他未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⑵是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相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利润平均化规律或生产价格规律的矛盾。
1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基本思想: ①各国条件(尤其自然条件)不同,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和投资不同。
②由于怕担风险等原因,使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像在国内一样自由转移,造成劳动价值论的失败,使贸易地域分工原则发生变化。③各国之间最有利的国际分工一方面是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另一方面是生产成本比较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为贸易双方带来利益。
评价:一·合理性①其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设计了国际价值规律,认识到了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失败,但是未给出解释。②揭示了比较优势原理,从实证经济学角度证明,无论生产率高低,只要在各自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生产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比不参与获得更多产品和物质财富。③他解释了如何有效地、经济地分配劳动和利用自然条件来形成合力的生产力布局。二·局限性①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存在着不足之处,没有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混淆价值和生产价格,从而认为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失败。②李嘉图把自然条件和劳动生产率所造成的成本差异作为国际分工的唯一依据,这是不正确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各国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涌互通有无的办法来解决各自稀缺的资源。 1) 历史作用①反映了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得到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