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第一篇: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2、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答:(1)城市人口规模扩大;(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区域性城市不断成长;(4)市镇迅速发展,新兴城镇发展,城镇系统不断完善;(5)城市分布广。

3、简述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

答:(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

(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

(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

呈方格网布局。

(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

(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

(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刘秉忠)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4、简述曹魏邺城规划特点以及意义。

答:(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

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5、简述西汉长安修建过程以及建设特点。

答:1、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2、规划要点:(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3)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

(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6、简述宋东京规划要点。

答:(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城建史复习资料

城建史复习资料
——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
——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降杀以两,礼也。”《春秋左氏传》 ——三级城邑,天子居天下之中,诸侯为地区中心,采邑为基层据点。 2) 布局特点:
4、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都城形态与布局 5、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1) 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 防省”——选址 ? “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 ——选址 ? “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形制 ?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形制 ? “大城之地面,不可以平准”——形制 ? “凡仕者近公,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布局 ? “夫国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 守其城”——规模 ?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规模 2) 启示:
2)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规划特点:
封丹纳罗马改建的内容和特点? 1) 、封丹纳罗马改建的内容: 2) 、封丹纳罗马改建的特点: 5、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古典园林在造园思想和技术上有何区 别如?何如理何解理在解法其国不古同典的园艺林术和表城现市力中?提到的 “放射性道路和圆形广场 (交叉点) 的美学潜力?
田园城市——莱奇华斯。1920 年又开始建设离伦敦西北 36公里的第二座田 园城市——韦林。
4) 霍华德田园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
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 理论颇有思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实践经验, 直接导致了英国 1946 年颁布《新城法》,并组织了新城建设公司。

城市建设史复习

城市建设史复习

1、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

2、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出现。

3、精神的发展。

4、战争。

5、夯筑技术。

2、中国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一定规模(前提)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实质)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实质)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和保障)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基础和保障)。

3、简述西周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规定的内容?(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建筑师丈量提地及建设城市。

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个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为朝,后面为市,市与朝各方百步。

4、汉长安、曹魏邺城、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北宋东京、明南京、北京城市布局特点——综述题或简答题。

汉长安:布局特点:a)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

b)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

c)宫殿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1\2)曹魏邺城:城市平面呈矩形。

城南三座城门,北两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城门;城市中偏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宫城东部为曹操起居及办公的场所,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宫城以东是戚里,为王室贵族居住区,宫城以西为王室专用园林。

干道南面为一般居住区,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业作坊。

分区更为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

•1从权应变,富于创新,•2讲求实效,不事夸张•3结构严谨,格调新颖北魏洛阳:多重城墙;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形制;采用封闭的里坊制;集中市制;道路呈方格形。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分外廓城、皇城、宫城三部分;东西略长,南北略窄,左右对称的长方形面积84平方千米。

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

宫城位于全城北廓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廓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廓城的民德门之间的连线,也即承天门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为南北向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向左右展开;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城建史复习资料

城建史复习资料

城建史复习资料一、古代城市的产生1、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1)基本特征:1分布区域:西起川陕宁,东抵浙鲁,北至蒙辽,南达云贵两广2聚居环境:天然洞穴近水:湖滨、河谷、海岸方便渔猎居丘:防止洪水淹浸,洞穴口部一般距水面10~100米(多为20~60米)避风:避开冬季主导方向,洞口一般为南向通风:洞穴较浅,或生活在洞穴前部2)影响因素:1外部条件:2自身条件:2、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3、“城”与“市”结合的历史意义:“城”的文字内涵——“土地”+“鼎”+“戟”。

从“大同”到“小康”,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

从而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各易其退,各得其所。

”当具有了防御功能的“城”与专司商品交换的“市”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最早的意义较为完整的“城市”。

二、奴隶制社会的城市1、我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以及“四象”方位的源流2、“井田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影响1)“井田制”的特征:《谷梁传*宣公十五年》载:“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以八户农家为单位而集体配授农地,将土地分为井字形的九个单位,每单位百亩,中间位公田,周围是私田。

2)对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影响:3、《营国制度》中关于都城营建的主要内容?图标并简述其形制与布局特点1)《营国制度》中关于都城营建的主要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天子之城的规模是长宽各为九里的正方形大城,每边各开三座城门,城中有九条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干道与城门相通。

每条干道的宽度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排行驶(轨宽八尺)。

王宫在城的中央,宫的前面是朝,后面是市。

左面是宗庙,右面是社稷。

每个“朝”和每个“市”的大小约为百步见方。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城建史复习

城建史复习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穴居及巢居的时间最漫长,以后才逐渐发展为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西安半坡村遗址已有一定的区分,居民点中首先有住宅和葬地的区分。

最普遍的手工业是制陶器,相应的便有窑地。

3、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这种情况与国外大部分城市产生的过程是一致的。

第二章殷商时代的城市1、夏代逐渐形成奴隶制社会,至公元前17世纪,黄河下游的商部逐渐强盛,终于灭了夏朝,奴隶制社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主要区域。

2、商代,约在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址,还有各种作坊。

3、商城(现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4、版筑墙概念:筑土墙及在甲板中填入泥土,用杵夯实。

意义:版筑墙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建筑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也是商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

5、商城附近有贾鲁河、金水河、须索河等,可见城市也河流有密关系,也说明早起的城市也农业有密切关系。

这种早起的奴隶社会的城市,与乡村还没有严格的分野。

6、殷墟(现安阳小屯):房屋的结构是由柱础支撑的高大木构架。

遗址尚未发现屋瓦,可能仍用草屋顶,也就是传说中的“茅茨土阶”。

古:指茅草屋顶,泥土台阶,今:指房屋简陋,生活简朴。

王宫的遗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

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为庭院,已发现四组,建筑轴线与磁针方向北偏东5度左右,可知当时已注意日照和朝向。

7、宫室与墓葬的工程规模宏大,可见当时奴隶主集中大量的奴隶进行长期的无偿劳动。

建筑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奴隶主使用的一些建筑上。

8、周代都城的名字,那个位置?周原,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

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及镐京。

遗址发现瓦片,当时屋顶已非草顶,比殷商时代有进步。

洛邑(王城),在东周时,曾是都城。

9、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设市,故称“有邑之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中国城建史资料

中国城建史资料

城建史复习资料:1.远古时期人类选择居住点的地理环境要求以及居民点空间特征及成因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一般范围较大,居住密集。

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一般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的地段。

(如在山坡时,一般位于向阳坡);一般靠近河湖水面,而且居民点大多位于沿河的第二台地上。

居民点遗址中的分区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分为居民区,墓葬区和烧制陶器的陶窑区。

村落布局同一规划,十分注重防御。

2.《周礼·考工记》中有关城市规划的记载《周礼。

考工记》关于都城布局的描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关于封建等级。

都城大小,道路宽度:“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关于规划定位:“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絷以县,以景为规,识日中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3.隋唐长安城的城市选址、规划布局、道路体系、坊里特点、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特征一.城市选址隋文帝在长安城建都时,决定放弃原来的汉长安城,在其东南另建新城,原因为:(1).汉长安历经破坏,难于修复,而且“风水”不利。

(2).汉长安已有多朝建都,不在新地建都不能体现新王朝的气象。

(3).“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解碱卤,不甚宜人”(4).汉长安宫殿与一般建筑杂处,分区不明,防伪和管理也不方便。

规划布局:隋唐长安城在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按照一定的意图去建造,成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

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坐北朝南,有南面为王的含义,也便于控制全城。

宫城南面是皇城,由文武官府、宗庙、社稷坛等,还有为宫殿服务的官营工作坊,还驻有军队。

皇城东西约2820米,南北约1843米。

皇城与宫墙之间,用一条很宽的道路分开,实际上是一个大广场。

宫城南北长约1492米,宽与皇城同,由太极宫、东宫和庭掖宫组成。

《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点●关于城市的理解: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换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了解几个古代城市的基本情况郑州商城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城市平面近似方形。

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

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

西安是著名的古都,周王城丰京和镐京、秦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等先后在此建都。

清代的票号的总号均设在山西,以平遥、太谷、祁县为突出,这三座城号称山西票号“三帮”。

●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井田的基本单位是“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中等规模的邑才设置市。

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有的内外两重,有的并列。

●古代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几个文献理解《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周朝城市建设经验的总结。

周代城制对中国古代城市有很大影响,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如城市的规模、形制等要按礼制的等级进行建设,城市布局方正严整,讲求秩序、体制、等级、尊卑等,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心性质城市的城制有深远影响。

●了解我国当前规划法规的基本情况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古代规划相关文献阅读、释义●《考工记》中的王城规划制度:(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和建设城市;方九里指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横街和九条竖街;经涂九轨指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祖右社,即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市朝一夫,市与朝各占地一百亩。

《城建史》复习资料(规划考研必备)

《城建史》复习资料(规划考研必备)

《城建史》复习资料(规划考研必备)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2003年一、填空题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中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2、我国城郭之制起源于夏代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早期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山东曲阜鲁城;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雁下都、齐临淄、韩故城;城郭分设,如赵邯郸。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约2000-2100年,成中间有其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其同时使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希波丹姆在希波战争之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最先在米利都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客人建设的特奥迪瓦坎城的中心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千米的大道两侧,主要建筑物有太阳神庙、月亮神庙、羽蛇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卧儿王朝在首都阿各大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泰姬玛哈尔陵墓被称为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天守阁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李冲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宇文恺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要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对称布局。

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千米的中轴线构筑了由南到北的重要的节点有:永定门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殿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平遥和太古,手工业中心城市景德镇,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12、公元89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学习。

日本以我国的唐长安成为样板建设了几代都城,如飞乌地区的藤原京、今京都地区的平安京、奈良地区的平成京。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与城市的产生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血缘家族”到“定居文明”。

新石器时代中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使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固定居民点产生。

公元前7000——4000年,产生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地点: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流域。

国家: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选择基址:山之阳,水之阴,地势高亢,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条件好。

布局特点:有简单分区,一般包括居住区,制陶工场,公共墓地,公共活动场所,有防御工事、壕沟和围墙。

二、城市的产生金属工具的使用,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

不从事生产的“商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

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三、城市的形成条件•经济条件:有广大的农村,提供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

•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条件和制度。

•自然条件: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基址、物质资源。

•技术条件: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规划条件: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建设。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的远古城市四千多年前,当父系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中,我国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城堡。

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 “聚”、“邑”的形成《史纪·五帝记》:“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城”的产生《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城”----土地、鼎、戟. “城”与“市”的结合从“大同”到“小康”,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1原始居民点的形成:流动的原始群落——固定的居民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2原始居民点的特点:①位置: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在二级阶地上,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②规模:大小不等,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比较密集;③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④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3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

4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②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③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④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5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①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前提)②需要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如宫殿、宗庙、祭祀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实质)③需要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实质)④需要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⑤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保证)6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座宫殿遗址7商朝城市偃师尸沟乡商城、郑州商城、殷墟8西周城市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得到较快发展、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建设高潮的朝代。

原因:分封诸侯、周王朝自身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建设。

9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①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②形成三级城邑网,天子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③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④建设城市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我国后来的城市尤其是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10城市蓬勃发展的背景: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频繁战争、水陆交通发展等11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①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②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③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④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管子乘马);⑤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一.名词解释1.四水贯都:指城和四周有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都通过护城河互相沟通。

2.三横四直:南宋平江府中城的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朝向,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

3.关厢:中国古代的时候由于城区不断扩大,城桓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

4.藩坊:南宋时期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5.九边重镇:明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镇这就是"九边重镇〞——辽东、蓟、宣府、、、、、、。

6.邑:泛指所有居民点。

7.都:奴隶主居住地。

8.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9.城与郭:三里之城,七里之廓,为之城,外为之廓。

10.租借:条约中被迫同意开放"外人居留地〞。

二.填空题1.夏代对后世城市开展最大的奉献是完成了对国土的第一次全面勘测。

2.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是。

3.清朝时期城市建立反面的、停滞不前,但园林和民居取得了更大的开展。

4.唐和元大都的作者分别是宇文恺和秉忠。

5、唐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分别是、、汴州。

6.宋东京城并非严格的坊里制度,整个城市共 80 个坊,设八厢来管理。

7.地区曾屡次被不同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分别是辽、金、元、清。

8.南朝都城是建康。

9.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10.南北朝时期非常崇尚佛教,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11、"形胜〞的含义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

12.夏商周是城市规划思想开展的萌芽阶段,开展了相土规划的方法。

13、明初定都,明成祖〔朱棣〕时迁都。

14.代城市建立主要受到象天法地影响。

15.中国古代城市中被屡次定都的有长安、、、、。

16近代是由民族资本家謇规划的。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主要)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主要)

(个人解答,仅供参考——城规092班)1.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

2.营寨城:有方整的城墙、十字交叉道路东南西北四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后期居民住在据点附近随着演变久居民点。

3.郭:是外城,劳动人民住的地方.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

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5.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

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

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6.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在农业革命时期把农业与畜牧分离开来。

7.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8.四水贯都:开封城内的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通过三套护城河相互贯通,利用河道将整个开封贯通。

①城市政治强于城市经济,城乡差别不大; ②没有完善的城墙防御设施,一般均为版筑夯土墙;③城内有完整的宫殿、宗庙及小型公建,公建占有一定的比例;④城市功能不完全,公建、宗庙、居住地段之间有空白地段,无建设;⑤市场在城市中不明显,手工业规模小,水平低。

1)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 2)城市规划庞大3)城与廓有明确分工,城—政治中心,廓—经济中心;4)城市的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5)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 6)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护城河,未来分区。

7)不同形式体现了“宫”为中心,中轴线主导,后朝后市等传统布局。

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①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 ②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③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④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 ⑤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 ⑥出现了礼制建筑;⑦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 。

(百度)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百度)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1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4000-3000年)?2、《建筑十书》。

维特鲁维于公元1世纪的建筑论文集,是全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3、古希腊城市格局。

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格局。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4、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为巴洛克时期。

5、对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政治背景的分析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古罗马: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

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保护,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6、巴黎的城市改建a.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λ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b. 拿破仑帝国时期λ军事独裁、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皇帝和宣传对外战争胜利服务;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建设凯旋门广场之后,由于交通阻塞在它周围开拓圆形的明星广场。

城建史复习

城建史复习

1.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基础)2私有制、阶级出现(直接原因)3精神文化发展(文字、宗教、礼仪)4战争(王权作用)5夯筑技术2中国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一定规模(前提)2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实质)3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实质)4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和保障)5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基础和保障)4.西周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规定的内容:(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 (2)“……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叁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辙叁个。

”(3)“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 (4)“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推,城隅之制九雉。

(5)“经纬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5.春秋战国时期齐都临淄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特点1.宫廷区占地比例大,而经济性分区占地比例小,可看出小城规划结构的一些主要且这类分区基本上均属官府工商业2.城是采取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布局的。

宫廷区是全城规划结构的中心,置于城之规划主轴线上。

其他分区则环宫布列。

3.各分区布局,基本上是本营国制度的据功能分区性质结合方位尊卑的礼制制度来安排的。

因而体现了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礼制规划秩序。

原因1.齐临淄城市经济所达到的高度发展水平2.由于齐临淄既是齐国国都,又是海岱之间一大都会。

3.城市总体布局仍继承了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

4.改革旧的“宫市”,建立颇具规模的城市公共集中商业区,以繁荣城市交换经济。

5.城市用地比例发生了变化,工商业及居住用地比例陡增,而宫室用地比例则有所降低,旧营丘城之中、北部基本上为宫室作占用,仅城南一部分划为市里作坊用地。

6.廓城布局打破了传统的礼制规划秩序观念,7.齐临淄道路网布局虽仍沿用传统的经纬涂制,但与井田阡陌式道路布局,判然有别。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一、中国古代城市体系1、都(京,陪都)、州(府)、邑、镇(关镇,集镇)、村落等概念辨析都:邑与都都是奴隶主的住地。

二者区别“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州:多为省下一级的行政管理区划的中心,规模较大,为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官府衙门也较多,一般均有设防的城垣。

邑:邑不仅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是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是小邑。

镇:关镇,多从军事防御要求出发,供驻军或屯戍之用。

集镇,一般是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由于交通条件较好、商业和工业的发达而扩展,从农村居民点中分离出来的。

有的为不定期或定期的集市贸易中心,设有一些一般居民点所没有的商业服务设施,或一些政府、税务等机构。

镇是城乡的联系纽带。

村落:一般的农村居民点村落2、城与市的功能、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

“城”是指有防御性围墙的地方,能扼守交通要冲,防守军事据点和军事要塞。

“市”是商品交换之地。

有的城不一定全是市,有的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3、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有何异同?同:1、都是在农业居民点的基础上产生的。

2、异:南方城市特点:1)河道为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2)水网地区,城市布局不规则3)没有严格的坊里制,多是不规则街巷北方城市的特点1)2)平原地区,城市形状布局方正3)有严格的坊里制,多为规则的街巷4、中国古代都城,秦汉、隋唐都城、两宋、明代都城建设(1)○秦朝都城咸阳咸阳的城址在今咸阳以东约20 公里处,长陵车站附近的渭水北岸;孝公初建咸阳城,主要以咸阳宫为主,限于渭水之北,以后逐渐向渭南发展;渭南部分于昭王时开始拓展,建兴乐宫,始皇时又建了信宫,阿房宫,诸庙、章台,上林也位于渭南,渭北咸阳主要向东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秦咸阳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

(2)○西汉都城长安汉袭秦制,长安城的建设也是为巩固中央集权服务,刘邦入关后在建国之初,曾利用一处秦代名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不久又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二宫及长安城的修建均有军将出身的杨城延主持,长安城墙是在宫殿等已造成后,在惠帝时三次发动民工在冬闲时修筑,汉武帝时又在城西修建章宫,还修城内桂宫,明光宫. 为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

城建史复习重点

城建史复习重点

考点:1.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城市迁移的特征原始居民点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生产方式转变及氏族公社的形成——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原始居民点布置特点①位置:一般都位于较高爽向阳坡上,靠近河流水面。

②规模: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较密集③房屋建造方式:都是成群聚落及穴居组合,后期多为地面建筑。

代表形式:木骨泥墙房屋-北方黄河流域杆栏式桩上建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2.《周礼考工记》的内容和影响春秋晚年齐国宫书《考工记》。

《考工记·匠人》涉及城邑建设的有“匠人建国”及“匠人营国”两节。

《匠人建国》专述建设城邑求水平定方位的测量问题《匠人营国》专述周代城邑建设制度《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总意思为:匠人建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南北向、九条东西向干道,每道路宽为车轨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前为朝,后为市场,朝和市场各为一百方步大小。

①城市建设体制王城——奴隶制王国首都诸侯城——诸侯封国的城邦国家采邑城——宗室和卿大夫采邑②王城布局特点a.宫城择中b.轴线对称c.道路系统等级分明③历史价值和意义周礼考工记内容全面而丰富,它包括了王城、宫城、庙社、市里、道路规划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推动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奠定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对后世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后的几千年中,我国封建城市布局大多以此为基础发展变革。

3.曹魏邺城城市规模:据《水经注》载“东西七里,南北五里”。

大约东西3087米,南北2205米。

布局特点:(1)明确分区(2)布局严整,中轴线对称(3)方格网道路系统(4)宫苑结合(5)宫室与坊里不相参城市建设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曹魏邺城是继东汉洛阳、西汉长安以来城市建设史上一件大事,有人称之为古代城建史上第一个完整规划的城市,它继承秦汉以来城市规划内容,进一步进行革新,立足于现实,又发展了营国制度传统特色,从而为秦汉以后城市建设树立了样板,对后代城市规划影响较大。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一.名词解释1.四水贯都:指城和四周有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都通过护城河互相沟通。

2.三横四直:南宋平江府中城的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朝向,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

3.关厢:中国古代的时候由于城区不断扩大,城桓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

4.藩坊:南宋时期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5.九边重镇:明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镇这就是“九边重镇”——辽东、蓟、宣府、、、、、、。

6.邑:泛指所有居民点。

7.都:奴隶主居住地。

8.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9.城与郭:三里之城,七里之廓,为之城,外为之廓。

10.租借:条约中被迫同意开放“外人居留地”。

二.填空题1.夏代对后世城市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对国土的第一次全面勘测。

2.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是。

3.清朝时期城市建设反面的、停滞不前,但园林和民居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4.唐和元大都的作者分别是宇文恺和秉忠。

5、唐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分别是、、汴州。

6.宋东京城并非严格的坊里制度,整个城市共80 个坊,设八厢来管理。

7.地区曾多次被不同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分别是辽、金、元、清。

8.南朝都城是建康。

9.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10.南北朝时期非常崇尚佛教,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11、“形胜”的含义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

12.夏商周是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发展了相土规划的方法。

13、明初定都,明成祖(朱棣)时迁都。

14.代城市建设主要受到象天法地影响。

15.中国古代城市中被多次定都的有长安、、、、。

16近代是由民族资本家謇规划的。

17、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公共园林是曲江。

18.战国时期按照《管子》思想修建的主要有哪三个城市齐临淄、楚郢、吴阖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建史
注:红色为重中之重。

先复习红色部分,再复习其他,切记。

城市的产生(主要掌握与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关系)
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
乌尔城、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
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时期。

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
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
《建筑十书》的作者与其主要论述
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并能结合某一具体城市实例阐述
中世纪俄罗斯城市特点:克里姆林建筑群
中世纪伊斯兰城市特点
阿尔伯蒂的理想城市
文艺复兴时期三个城市的改建(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
文艺复兴时期几个著名广场的特点(圣马可广场、市政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建设特点
绝对君权时期巴黎改建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
大量的贵族府邸;
兴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
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
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凡尔赛宫的布局特点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的原因。

(1760-1860年前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导致城市的近代化:
工业化带来人口城市化
改变生产力布局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资本与科技高度集中
不断产生新的工业区和新城市)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的内容。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能大略画出图)
阿姆斯特丹的旧城改建
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特征
华盛顿的郎方规划特征
田园城市理论(结合简图)
工业城市理论、带形城市理论的主要观点(简单了解,不做论述)
田园城市的实践:莱切华斯、韦林、威森肖维,三者的变化(简单了解,不做论述)
盖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简单了解,不做论述)
格利芬的堪培拉规划
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观点
佩里的邻里单位概念
雅典宪章
广亩城市、带形城市的论点(简单了解,不做论述)
19世纪30年代的莫斯科规划
40年代艾勃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英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新城的比较
50’s商业区类型
50’s新建大城市特点及评价(昌迪加尔、巴西利亚)
50’s欧洲古城古建筑保护的主要做法
50’s城市集聚区荷兰兰斯塔德的特点
60’s以来主要城市总体规划(伦敦、巴黎、华盛顿、东京、莫斯科)
马丘比丘宪章(以及与雅典宪章的比较)
中建史
(1)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制度出现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极其影响。

(2)春秋战国时代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掌握“城与郭”、“城与市”的概念。

(4)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5)《管子》中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理念。

1.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2. 曹魏邺城规划布局的特点及意义
3.隋唐长安城的规模与规划布局特点
4.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要点
1.宋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
2. 宋代城市内部结构有何重大变化?
3.和唐、宋都城相比,南宋临安城在规划布局方面有何特点?和哪些因素有关?4.隋唐长安城与宋东京的比较分析
5.元大都规划设计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综述元大都规划的成功之处及主要特点?
1.综述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
2. 试述明代南京城建设的特点和总体布局特征。

4.明代北京城改建要点和布局特点。

6. 试述明清时期众多小城镇兴起的原因。

2.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

3.和西方国家城市相比,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