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音乐的美_到_纯诗_论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深层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试论“新月派”“现代诗派”诗歌的音乐性探索

试论“新月派”“现代诗派”诗歌的音乐性探索

试论“新月派”“现代诗派”诗歌的音乐性探索作者:李青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李青峰(晋中学院文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五四以来,新诗蓬勃发展,但新诗过于散文化,脱离了诗歌的本体。

新月派和现代诗派在借鉴了中西方诗歌特点的基础上,对新诗进行了反拨,尤其在音乐性的探索上成绩斐然,对新诗音乐性探索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新月派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现代诗派主要是强调音乐性“纯诗”,他们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诗;音乐性;新月派;现代诗派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67-03“诗的文体诗的节奏,诗的韵式诗的结构,包括诗的语言与诗的意象,它们构成了诗之为诗的本体属性”,“现代诗歌研究最薄弱之处突出反映在有关诗歌本体或诗歌形式方面。

作为文学门类中的诗歌,对其他文体形式而言,是一门更加形式化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诗歌本体艺术层面的各个环节,不然就制约我们对现代诗歌其它层面的研究”[1]。

本文着重对现代诗歌本体性研究,主要选取了“新月派”“现代诗派”在音乐性方面的探索,并且发现现代诗歌对因音乐性的强调和最后式微有其必然性。

一现代新诗是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过程。

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背景下,胡适、郭沫若作为主要倡导者实践者。

胡适以一种“尝试”的态度开创新诗的先河,他没有过多关注诗歌格律,只把诗歌作为宣传自由思想的武器,并且认为这种格律限制诗歌的自由。

因为反对旧体诗也是文学革命的主题,格律也成为忽视和否定的对象,新诗呈现一种散文化的倾向,格律以一种自然音节的形式出现,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注重格律和音乐性的本体特征已经消亡殆尽。

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主要表现的是火山爆发式的情感,情感的流溢,缺乏了一定的节制。

在汉字音与义的处理上,关注义,把义提高到非常高的地位。

他认为诗的节奏不是语音的铿锵变化,抑扬顿挫,而是情感世界波澜起伏的内在节奏。

“音乐”与“纯诗”:存在主义诗学上的建构与升华——兼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通约性

“音乐”与“纯诗”:存在主义诗学上的建构与升华——兼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通约性

“ 纯诗 ” 的艺术 内核 和美学本质 , 亦 即, “ 纯诗” 中的“ 音乐” 境界不 仅是 一种 生命存在 的最高境界 , 也是象 征主 义诗艺 的至高理 念。与此同时 , 不 同的文化语境 和艺术背景又使得两者的象征诗作呈现 出某些创作差异 。
[ 关键词 ] 象征主义诗歌 ;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诗学 ; 早期 象征诗派 ; 法 国象征主义诗潮 [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0—5 0 7 2 ( 2 0 1 3 ) 0 4—0 0 9 1— 0 6
“ 优美” 、 “ 韵 律 和和谐 ” 联系“ 密切 ” , “ 纯 粹 的 旋律线条 和一种 完美 地持 续着 的鸣 响” 。他 的 诗歌对音乐性 的创 造性 贡献 , 就在 他所创 造 的
心灵与 自然 的交感 中构成的一种和谐律动 的音
存在 的伟大的象征诗 , 艺术或“ 纯诗” 在宇宙旋律 及生命 节奏 的 的象 征 背后 蕴涵着 永恒 的意义 ; “ 纯诗” 中的“ 音乐” 境界不仅是一种生命存在 的
手并指出 , 两者在存在主义诗学的前提下进行 自 觉的创作实践和积极的理论建构 : “ 音乐” 是生命
音乐 相 同, 是一 种 “ 纯艺术” 。有研 究 者 已指 出, 坡的有关 “ 纯诗 ” 的理论直接 启迪 了法 国象 征主义诗人并在法 国象征主义诗歌 中呈现 了三
个 阶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发 展 : 一是 波德莱 尔 , 一是 马拉美 , 一 是 瓦雷 里。波德 莱尔认 为语 言 “ 纯粹” “ 有 力”
系则是存在 主义 诗学不可或缺的主题话语 , 一方面在存在 主义话语体 系 中音乐 ( 精神) 是 世界 的本 原和创 造 的原动力 , 另一方面“ 音乐是本 原性的艺术” 因而最 逼近象征诗 歌 的艺术特 质。法国象征 主义诗 潮和 中国早 期象征诗派 都在存在主义诗 学 的价值 层面 进行 自觉 的实践 和理论 的建 构 , 将“ 音 乐性 ” 或“ 音 乐精神 ” 视 为

新月派诗歌发展历程

新月派诗歌发展历程

新月派诗歌发展历程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一、新月派的起源。

1. 时代背景。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

一方面,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另一方面,新思想不断涌现,人们渴望在文学领域也进行一场革新。

这个时候,一些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接触到了西方的诗歌艺术,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开始尝试用新的形式和风格来创作诗歌,新月派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2. 早期成员与活动。

新月派的早期成员主要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他们大多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都曾留学欧美,对西方文化和诗歌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些人开始在文化领域活跃起来,他们聚集在一起,发表诗歌、开展文学活动。

例如,他们在北京等地组织诗会,互相交流创作心得,探讨诗歌的发展方向。

二、新月派的发展阶段。

1. 探索期 - 格律化的倡导。

- 闻一多的贡献。

- 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变化。

2. 兴盛期 - 新月诗派的形成与影响。

- 刊物与社团的推动。

- 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在兴盛期,新月派诗人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继续探索格律化诗歌之外,也有一些诗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饶孟侃的诗歌在保持新月派诗歌艺术特色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这个时期的新月派诗歌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在题材上也更加广泛。

3. 衰落期 - 内外因素的影响。

- 外部环境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30年代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关注那些反映社会现实、唤起民众抗日救亡意识的文学作品。

新月派那种相对注重形式美、艺术美的诗歌,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显得有些脱离现实。

而且当时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战斗性,这对新月派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 内部的分歧。

新月派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一些诗人开始转向其他的创作方向,比如徐志摩后来的创作虽然还保留着新月派的一些特色,但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风格;而闻一多则逐渐向革命文学靠拢。

现当代文学习题集

现当代文学习题集

第一讲概述—胡适1.中国现代诗歌诞生于何时?它与中外诗歌的关系是?答:①五四时期;②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诗的优秀传统,吸收了外国诗歌的有益部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2.新诗初期的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主要有谁?答: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

3.初期新诗在形式上和风格上的特点?答:做到了多样化,而统一于白话。

4.“被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的是?其作者是?出版于哪一年?答:①《尝试集》;②胡适;③1920年。

第三讲新诗的祭奠—郭沫若1.郭沫若原名是?举出其两个常用笔名?答:①开贞;②郭鼎堂、麦克昂。

2.开创“一代诗风”的新诗集是谁的哪部诗集?其艺术特征是?答:①郭沫若的《女神》;②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3.列举郭沫若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历史剧?答:《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

4.列举郭沫若建国后的历史剧?答:《蔡文姬》、《武则天》.5.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参与创办的文学社团是?答:创造社。

6.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风格是?答: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

7.全诗共29行,句句以“我”领起,显示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最强音的诗歌是?答:《天狗》。

8.《天狗》是“五四”时哪位作者抒情诗名篇?答:郭沫若。

9.《天狗》的风格?答:强悍、狂暴、紧张。

10.《天狗》的艺术特点?答:粗犷、率真、直抒胸臆,气势奔腾汹涌。

11.赏析《天狗》?P4答:这首《天狗》要表达出超出常态的强烈感情,诗人用天狗自喻,“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激情狂奔而来,要吞掉日月宇宙,要推翻一切约束人的旧的天地,这种“天狗”般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代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的体现。

《天狗》中运用幻想的夸张的形象,反映了“五四”青年要求个性解放,彻底改造旧世界和旧我,创造新世界和新我的社会理想。

和《天狗》一诗强悍、狂暴、紧张的风格相适应,在形式方面,它又表现出粗犷、率真和直抒胸臆的特点。

整首诗气势奔腾汹涌,显示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中国现代诗流派

中国现代诗流派
叶延滨王小妮王家新韩东丁当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小海伊沙中岛徐江侯马桑克戈麦万夏李亚伟郑单衣杨克南野祝凤鸣岩鹰叶舟唐欣
【第三代/新生代/新世代/后新诗潮】严格地说,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诗群的流派而是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这批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起来的;他们在方式方法上是受其前朦胧诗人的严重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他们往往以集团利益的群体出发尔后又反代、反集团,或努力在个体上趋于成熟后的独立和孤独,或游离于一切社会、文化意义,但他们的统一大旗一直是生命意识即强烈树立个体的趋于完全向内转的本体价值建构文学,是从反民族传统劣根性开始的深层次反文化的泛文学本体思想,是较之前朦胧诗人更加现代意识的本体论上的诗歌革命运动。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尔后牢固确立了终极生命边缘实验诗歌立场和态度,即先锋诗歌,因此他们是前卫诗人。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众多也就泯灭了典型人物的光辉。其实发动这场运动的领潮人包括“非非主义”、“他们”、“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现实主义等的一批具有社会实力的新生代诗人和评论家。
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简述闻一多三美诗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三美诗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三美诗论的主要内容
闻一多的“三美”诗论,是新月派的新诗主张之一。

闻一多认为,诗的“美”应该包括三个层面: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强调的是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以及音尺、平仄、韵脚等元素的运用。

也就是说,一首诗应该有良好的节奏感,让人读起来有抑扬顿挫、流畅动听的感觉。

绘画美则强调辞藻的选择。

诗人应该运用富有色彩、形象生动的词语,创造出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

每一句诗都应该能够独立形成一个画面,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意象。

建筑美指的是诗的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从整体外形上看,诗应该具有整齐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闻一多的“三美”诗论旨在使诗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美的境界。

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徐志摩正文

徐志摩正文

引言“五四”运动时期,在胡适先生“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的影响下,很多文人开始了白话诗创作,但是诗歌却暴露出过分散漫、缺乏诗意的弱点。

闻一多对新诗绘画美、建筑美与音乐美的倡导与成功实践,使新诗走出了“绝端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主将,其诗歌最富魅力的地方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通过强烈又舒缓的节奏感,形成一种优美的旋律。

他自己曾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拿来彻底的音乐,才取得诗的认识。

”故本文才以徐志摩诗歌为例全面分析新月派的音乐美特点,希望能够在研究新月派“音乐美”中增添自己的微薄之力。

人们对新月派诗歌的研究由来已久,有的研究其艺术主张中的思想根源,有的研究其诗人的翻译实践,有的研究该派的各种创作实践,还有的研究新月派与国内外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其文学观念,这主要呈现在对新月派作家运用“三美原则”创作实践的研究上。

我们将“音乐美”和“新月派”作为主题关键词输入知网进行搜索,发现与此相关的论文有75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音乐美进行理论研究。

第二,对音乐美的创作实践进行阐释,尤其是针对新月派的领军人物闻一多、徐志摩的作品进行分析。

第三,研究新月派“三美原则”的时候作为其中的主题之一进行分析。

第四,新月派音乐美对其他诗人、诗歌流派的影响研究。

作者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在学术论文中,将“音乐美”作为一个专门主题,能够将其理论主张,诗歌时间创作、理论地位和作用整合起来的学术研究并不多,所以本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音乐美新月派得名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个非常的诗歌流派。

该诗派前期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后期以上海的《新月》为阵地,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林徽因等人。

(一)新月派的三美原则“五四”运动时期,很多文人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了白话诗创作,但是诗歌却过于自由,很多诗歌出现了散漫无味的缺点。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一、谈新格律诗派的诗美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

新诗格律化理论上的积极建设者是闻一多,他以“诗歌三美”的主张进行建设,即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是对新诗发展的规范,是形式上的要求。

闻一多对推进新诗格律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月社在新诗格律化的创作实践中也有创作,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即是严格按照“三美”主张创作的,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的样子,起到了示范作用。

徐志摩更是以积极的创作对新诗格律化进行探索,在结构的完美、音韵的动听、节奏感的明显方面有完整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更好的局面。

闻一多严谨有余,鲜活不足;徐志摩轻飘有余,严谨不够。

新月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诗的规范化,对新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要求提出明确的积极的看法,这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除此之外,诗作采用的生动的口语,新颖的比喻,古诗中常用的顶针修辞法,丰富了新格律诗的内蕴。

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贡献:抒写性灵的率真、纯挚;追求意象的新颖、美妙;讲究和谐的音节、韵律;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意象美、音乐美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位和读者的欣赏水平。

二、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

艾青把现实主义精神当做自己诗歌创作的原则,同时也不拒绝其他文学潮流中的艺术精华。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艾青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创造性综合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想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为底色,而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从而形成了一种可称为现代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新月诗派的名词解释_发展历程_影响

新月诗派的名词解释_发展历程_影响

新月诗派的名词解释_发展历程_影响新月诗派的名词解释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

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新月诗派的发展历程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现在当代文学考试

现在当代文学考试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2、湖畔诗人: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是中国20年代新诗一团体。

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成立湖畔诗社。

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

3、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为探讨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4、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5、三美:“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6、新感觉派小说: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是新月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他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到一九三一年因飞机失事遇难为止的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涉猎多种文学体裁,其中以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

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对白话新诗及其格律所进行的有益的探索,为我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徐志摩的大部分诗作,收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这四个集子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代表他诗歌创作的全貌。

徐志摩诗歌艺术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腾挪自如;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

然而最能体现徐志摩风格之妙的,还在于他诗歌中浓浓的音乐意味,即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关于诗歌的音乐美,闻一多先生在《冬夜评论》中这样说:声和音的本体是文字里内含的质素;这个质素发之于诗歌艺术,则为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表象。

寻常的言语差不多没有表现这种潜伏的可能性底力量,厚载情感的语言才有这种力量。

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所以能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的充分的表现出来。

对这段话,我们可以作如下归纳:⑴诗歌的音乐美来自语言文字的内部,厚载情感的语言才能将这种潜在的美发挥出来;⑵语言文字内部潜在的音乐美须借助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语言形式才能表现出来;⑶只有厚载情感的语言才可能将诗歌内在的音乐美表现出来。

因此,诗歌的音乐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它既是诗歌总体美的不可分割的侧面,又在强调形式美的基础上促进诗歌主题情感的表达,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

不难看出,闻一多先生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诗歌音乐美的本质、表达途径和表现形态,可以作为我们解开徐志摩诗歌音乐美的“钥匙”。

一作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象《雪花的快乐》那样,表现对爱情对理想热烈追求的狂热,也可以象《我不知道风——》那样,为理想幻灭和前程迷茫流露出郁郁哀愁;他可以在俄国公使馆的红旗下,为正义事业高歌颂赞,却又冷不防从“西窗口”扔出几片污言秽语。

“纯诗”美学与“纯诗化”写作的现代纠葛——从20世纪上半叶说起

“纯诗”美学与“纯诗化”写作的现代纠葛——从20世纪上半叶说起

“纯诗”美学与“纯诗化”写作的现代纠葛——从20世纪上半叶说起柴华【摘要】20世纪上半叶,“纯诗”观念与“纯诗化”写作步调并非一致,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与悖论,呈现出新诗现代性追求的复杂历程.初期象征派诗人大胆探索“纯诗”审美之路,但其实践创作与“纯诗”美学相背离;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在“纯诗化”写作中融入“非纯”因子,其具有悖论色彩的诗学探索,使中西诗歌文化在矛盾中获得统一;“九叶派”诗人穆旦以其对新诗口语化和散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崭新创造,超越了现代“纯诗”传统,使“纯诗化”写作在回返中实现了新质跨越,“纯诗”审美与“纯诗化”写作之间走向统一.【期刊名称】《文学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10页(P74-83)【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纯诗”美学;“纯诗化”写作;新诗现代性【作者】柴华【作者单位】黑河学院【正文语种】中文20世纪20年代以来,受法国象征主义“纯诗”观念影响,“纯诗”成为新诗革弊求新的艺术理想,为现代诗人营造了崭新的写作空间,逐渐成为中国新诗发展的一脉潮流,为新诗的艺术精进做出重要贡献。

具体说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象征派和现代派诗人努力探寻“诗本体”的艺术规律,注重诗的内在特质,把相应的社会历史责任置于远景状态,醉心于诗歌语言与音韵的推敲锤炼,重建诗歌“自我”,开辟通向“纯诗”的艺术之路;40年代以后,由于战火硝烟的现实需要,“九叶诗派”受西方意象派和知性论的影响,在反思基础上,赋予“纯诗化写作”新的艺术风貌。

事实上,文论思想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把握。

虽然在新诗现代性的追求上,现代“纯诗”观念和“纯诗化写作”具有同质性,但审美诉求和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却颇为复杂,当我们面对二者关系时,往往是“诗人创作的审美追求,并不是按照一种已有的理论模式进行自我的实现。

套用任何一种理论范式进行印证性的创作探求,都会使研究走入误区”①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25页。

新月派是现代古诗史上一个主要的诗歌派别[整理版]

新月派是现代古诗史上一个主要的诗歌派别[整理版]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诗派有着很大影响。

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关于新诗“三美”的理论集中见之于他的《诗的格律》一文。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闻一多注重音节在造成诗歌音乐感中的作用,注重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错,以及双声叠韵字的运用。

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

《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

全诗五节二十行。

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

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很强。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闻一多注意选择用词,再某些诗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浓烈的词语,以加强内容的表达,他的诗注重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

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

《色彩》中,将绘画中色彩的表现与意蕴,引入诗歌,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从而让人们阅读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不尽的遐想。

绿色(发展),是小草发芽的颜色;红(热情),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心脏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的热情、执着、温暖;黄色(忠义),是高贵、宁静的色彩,是君王喜欢的颜色,与忠诚密不可分;蓝色(高洁),是大海、天空的颜色,象征宽广、博大、高洁;粉红(希望),是花蕾的色泽,象征灿烂、美好和希望;灰白(悲哀),是枯木、冷铁的色泽,象征失意、冰冷、悲哀;而黑色(死亡),是灰烬、煤炭的色泽,它肃穆、庄重,通常象征死亡和结束。

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闻一多的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他既注重诗句的整齐,也注意诗句的变化。

如《发现》中,全诗12行,格式整齐,富有赤诚和激情,气势磅礴、浓烈鲜明。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一、引言在现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下,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

其中,徐志摩、闻一多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以其精湛的笔法、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而在这些经典作品中,“三美理论”的运用,更是为诗歌的艺术价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鉴赏三位著名诗人的现代诗歌,探寻其美学价值。

二、三美理论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在《诗经》的研究中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他强调诗歌的美学特征应该包括形式美、音乐美和意境美。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形式美:诗歌的形式应该简洁、整齐、有节奏感,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2.音乐美:诗歌应该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3.意境美:诗歌的意境要深远、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三、鉴赏作品1.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

形式上,诗句整齐、有节奏感;音乐美方面,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美方面,诗人通过金柳、艳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柔美、浪漫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

2.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身旁,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这首诗以江南小巷为背景,通过营造阴雨、油纸伞等意象,展现了一种哀婉、迷离的情感氛围。

形式上,诗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音乐美方面,诗歌采用了双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具韵律感;意境美方面,诗人通过描绘姑娘的形象,展现了情感的深沉和复杂。

3.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

论新月诗派文学院中文10A班曹桂龙(104030002)摘要: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徐志摩、孙大雨、闻一多、梁实秋、朱湘、饶孟侃、刘梦伟、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等。

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秋实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关键词:新月诗派、新月社、发展、特点、代表人物、作品新月诗派是1926年至30年代初常在《晨报·诗镌》和《新月》诗刊发表诗作风格相似的作家群。

1926年春徐闻在《北京晨报》创办《诗镌》,使新月诗派成为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其成员来自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1921年成立的“清华文学社”。

刊物有1928年春创办的《新月》月刊,1923年创办的《诗刊》季刊。

代表及主要诗人有徐志摩、孙大雨、闻一多、梁实秋、朱湘、饶孟侃、刘梦伟、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等。

一、新月诗派的形成“新月”二字出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

1926年4月到6月,徐志摩与闻一多、饶孟侃等人编辑北平《晨报》副刊《诗镌》,撰稿人有刘梦伟等,共出刊11期。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2010第39卷第3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Vol.39No.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音乐的美”到“纯诗”———论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深层理论与实践程国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

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

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

《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

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月诗人;音乐的美;情感诗化;诗歌美学建构;纯诗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0)03-0057-09收稿日期:2009-11-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XJA751004)作者简介:程国君,男,甘肃武威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月诗派及其新诗格律化运动,主要是针对初期新诗尝试者的打破格律,“作诗如作文”和“皈返自然”口号之下的自由体诗歌创作的弊端而来的。

他们的诗学实践,也有相应的学理基础。

新月诗人认为,最佳的艺术是内容和形式和谐的艺术。

形式可以帮助更加完美的表现内容。

自然也在模仿艺术,不能“偶然在言语里发现了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言语就是诗,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它变得和言语一样”,否则,“这真是诗的自杀政策了”。

他们反对五四浪漫诗人天天唱着“自我表现”的做法,认为他们“只认识了文艺的原料,没有认识那将原料变成文艺所必须的工具”的价值。

在此理论引导下,新月诗人引领了新诗格律化运动,从而把新文学从革新初期的新旧之争引领向了美丑建设的新途径。

进一步说,虽然胡适是现代汉语诗歌的第一个书写者,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的诗歌艺术美追求者却是新月诗人。

把音乐美作为诗美的重要艺术构成,并把它当做诗歌情感“诗化”(音节化)的一种途径,新月诗人对于现代汉诗的美学建构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其中,他们把诗歌的“音乐的美”当做情感“诗化”的途径的实践,由于有文学审美论思想的引领,对于新诗美学建构具有示范性的意义,对于当代诗学美学建构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节奏:诗美的重要艺术构成音乐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型类。

音乐是展示心灵过程的时间性艺术,诗歌是展示心灵结构的时空交错的艺术。

但在艺术创作中,这两类艺术中相通的地方很多,音乐把诗的意境作为最高的美学追求,诗歌借助音乐手段拥托意象,表达情感,使诗意鲜明。

尽管从源头、演变上看,古代诗、乐不分又各自两分,但这种融合还是显示了艺术的相互比照75而发展的前景。

因为至少这种“型类的混杂”的结果,开拓了各自的审美空间,又丰富了各自的审美蕴含。

就“新月”诗人而言,他们的这种融合的超越前人的地方,在于他们自觉地把音乐美作为诗歌美的艺术构成,把音乐美作为一种诗歌美来追求。

闻一多认为,诗歌的“四元素”(情感、绘藻、节奏、幻象)里音节是重要的元素之一。

饶孟侃说:“我们知道一首诗,无论它是中国诗或外国诗,新诗或旧诗,除了皮面已附着的不相干的‘题目’以外,里面只包含得有两件东西:一件是我们能够理会得出的意义,再一件是我们听得出的声音。

假如一首诗里只有意义,没有调和的声音,无论它的意义多么婉曲,多么新颖,我们只能算它是篇散文;反过来说,一首诗里面只听得出和谐的声音而没有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多么动听,也只能算是一个调子。

因为一首完美的诗里面所包含的意义和声音总是调和的恰到好处,所以,在表面上虽然可以算它是两种成分,但是其实还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现在我们所要讨论的诗的音节。

”[1]饶孟侃说得最清楚不过的就是两层意思:一是声音(节奏)是诗歌美的不可或缺的艺术构成。

二是一首完美诗歌里意义与声音存在有机的关系。

由于论题所限,饶孟侃没有具体阐述,或者饶孟侃认为,诗歌本来就是表达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所以他只特别强调新诗的音节,力图通过他们的鼓吹和实验,为诗美探寻一条新路。

在这一新路中,音乐美被当作重要的因素而着力强调了。

胡适在《〈尝试集〉再版自序》里说他愿意《尝试集》再版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认为这本书再版有点历史的兴趣,二是认为“这几十首诗代表二三十种音节上的试验,也许可以供新诗人的参考”。

他认为他的《送叔永回四川》可以使“懂音节的自然觉得有一种悲音含在写景里面”,他还认为,双声叠韵的法子可以造成音节的谐婉,“这种双声叠韵的玩意儿,偶然顺手拈来,未尝不能增加音节上的美感”。

“凡能充分表现诗意的自然音节,自然轻重,自然高下的,便是诗的最好音节”。

“下三字的声母又都是‘齐齿’一类:故‘几次细思量’一句,读起来使人不能不发生一种‘咬紧牙齿忍痛的感觉’。

这是一种音节上的大胆实验。

”[2]406“新月”诗人的探索直承它们领袖胡适的探索。

他们认为,使诗神美起来,就得给这位安琪儿插上音乐的翅膀,才能使它高翔在想象的天际。

朱湘说:“无音乐的诗!这决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出来的。

诗而无音乐,那简直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了,那时候如何能成其为诗呢?”[3]174分析美学家H.帕克认为,“每一种艺术经验首先包括感觉,而感觉也就是表现媒介。

在一幅绘画中,有色彩和线条;在一曲乐曲中,有乐意;在一首诗中,有字音。

其次,在这种材料上附丽有朦胧的感情。

我们已经说过,审美表现的特点就在于,它们的感官媒介,离开它们所可能指出的或描绘的任何事物,也可以表现情调———一幅绘画的色彩就有一种情调。

有节奏的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乐音和词也是这样。

最简单的审美经验,像单独的乐音或色彩,其复杂的程度就仅至于此。

然而,差不多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包含着更多的要素。

因为感官要素照例都不单是为了自身的意义而存在,总还有一种功能———去象征事物、事件或一般概念。

一幅风景画的色彩和形状不仅作为美丽的色彩和形状使我们发生兴趣,而且作为树木、彩云、山岭、房屋等等形象符号而使我们发生兴趣。

一首民谣的词所以能魅惑或刺激我们,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音乐性,而且也是因为它们在想象面前展开了情节或事件。

这就要求,某些观念———绘画中的彩云和树木的观念,诗歌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行为的观念———同感官因素发生联想并构成它们的意义。

这种观念和意义就是审美经验中的第三种要素。

这些观念反过来又刺激情绪,不但刺激感官要素所具有的那种不明确的情绪,而且刺激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所激起的情绪相类似的明确的情绪。

……这第四种要素就是来自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温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形象。

这种现象同观念或概念一起产生,是观念和概念具体完备起来。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我们对于风景画的经验,我们就会知道,有些色彩不仅会使我们得到那里有阳光的概念,而且会激起朦胧的温暖的形象,使这个概念更为鲜明。

”[4]47-48H.帕克在谈论了美的元素之一是“字音”后又从词的结构性特征出发,论证了“声音”是诗歌美的元素:“既然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就只有通过研究它的媒介———词———才能理解它。

一个单个的词很少是言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我们完全可以说,单个的词是基本单位,是言语的根本组成部分。

而一个词是有四重复杂性的结构,第一,它是一种声音和运动的现象———是一种我们听见或说出的东西。

他的声音或伴随声音产生的来自唇舌的运动感觉,是词的感官外壳。

第二,它有它的意义,在讲话人讲85出它时,这一意义体现在这种外壳中,在听话人理解它时,这一意义同这种外壳发生联想关系。

意义是一件具体事务或情况的观念,或者是一种抽象。

……因此,一个词是有声音的和吐发出来的,是有意义的,是表现感情的,并且能唤起形象的。

要全面理解诗歌,就必须对一个词的这些方面的作用有所了解,并能加以适当估价。

”[4]155H.帕克认为,诗歌的美,主要体现在词的这四个要素中,或者说,诗歌的美学,就建立在词的基础上。

词的四个要素———声音、意义、感情和形象———各自对于诗美的建构作出了贡献。

白居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其实也把“声音”作为诗歌美的重要元素。

美学家朱光潜《诗论》研究诗歌,也把诗分成了“情趣”、“意象”和声律诸多要素。

他的《诗论》基本上以诗的声律研究为中心(《诗论》共13章,其中声律研究占了7章多篇幅)。

这显然并不是偶一为之的行为,而有他的学理判断依据:诗歌这种特殊文体,应该以节奏研究为中心,从不同元素出发来系统看待与研究。

“新月”诗人把声音或者音乐当做诗美的元素看待,与现代“分析美学”的理论与观点完全一致,与中国古典诗论也一致。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通过新诗人的写作体会和自己的实践为诗的格律辩护,为其诗美观念辩护,认为诗人没有写好一首诗歌,那是他们自己没有“做好”,“这种格式的本身不负丝毫的责任”,因为格律是诗美的元素之一。

在闻一多影响下,新月诗人大多接受了这种诗歌美学建构的理念,一场旨在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新格律诗运动”也便蓬勃开展起来了。

“音节化”:情感“诗化”的一种途径基于音节①是诗美的重要元素的思想,也基于诗歌艺术四元素有机构成的理论,所以,诗人诗论家认为,“吹律胸臆,调钟唇吻。

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割弃支离,宫商难隐”[5]365。

如上所述,朱光潜在《诗论》中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声与韵建构诗歌的音乐美实践有系统的研究。

他认为,“诗讲究声音,一方面在节奏,在长短、高低、轻重的起伏;一方面也在调质,在字音本身的和谐以及音与义的协调。

在诗中调质最普通的运用在双声、叠韵。

……中国字尽单音,所以双声字极多,例如《国风》第一篇里就有‘关雎’、‘之洲’、‘参差’、‘辗转’等双声字。

……双声叠韵都是要在文字本身见出和谐。

诗人用这些技巧,有时除声音之外便别无所求,有时不仅要声音和谐,还要它与意义调协。

在诗中每个字的音和义如果都互相调协,那是最高的理想。

……中国字里谐声字在世界中是最丰富的。

……音律的技巧就在选择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

比如形容马跑时宜多用铿锵疾促的字音;形容水流,宜多用圆滑轻快的字音。

表示哀伤时宜多用阴暗低沉的字音,表示乐感时宜用响亮清脆的字音。

”[6]130“自由诗大半仍用韵,据音韵学家格拉芒的意见,自由诗容易散漫,全靠韵来联络贯穿,才可以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