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族与遗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已明确一定表现型特征与 黑色素瘤易患度有关。这些表现型包括:浅色 皮肤,易于晒伤,金色或红色头发,皮肤苍白, 起雀斑,蓝色或绿色眼睛。因而,白人恶性黑 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
相关病因
亚洲和非洲地区MM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 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 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尚不明确。
现病史
患者于2016.03月份因“发现右足底黑痣1年余, 进行性增大伴破溃3月”就诊于武汉市陆军总 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右足底软组织结节 考虑恶性肿瘤,右腘窝淋巴结肿大不排除转移。 遂在该院行右腘窝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检提 示:淋巴结转移性黑色素瘤。于2016.03.20行 右足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右足底恶 性黑色素瘤,浸润至真皮深层。2016.08月份复 查提示:肝门、腹膜后、胰头周围广泛淋巴结 转移,右侧锁骨头转移,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 大。于2016.08.30开始行
9号染色体短臂的p16或CDKN2A的基因 突变是黑色素瘤高遗传易感性的主要原 因。50%以上的家族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中检测到了抑癌基因P16突变。
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MM的发生是 否有影响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 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 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
1.3% ,但是增长迅猛。 占皮肤癌的发病率5%,但是占死亡率75% 北京市2000年发病率为0.2/10万,2004年已达1/10万。 中位发病年龄51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3%。
相关病因
日光暴晒 : 日光中的紫外线(UA)灼伤皮肤诱导DNA突
变。黑色素瘤集中于间断性曝光位置,在持续 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
少见类型有上皮样、促纤维增生性、恶性无色 素痣、气球样细胞、梭形细胞和巨大色素痣恶 性黑色素瘤等。
治疗原则
手术: 广泛的局部切除+引流区淋巴结 清扫,手术切缘距肿瘤3-5公分
放疗: 局部复发、转移灶
化疗/免疫治疗: 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 手段
病情介绍
床号:抢2床 姓名:宋凤姣 年龄:70岁 医保:铁路医保 诊断:右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 主诉:右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年余,
恶性黑色素瘤ppt
一、概述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是起源于神经嵴黑 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由痣或色素斑 发展而来。
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 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 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 道和眼内。
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恶性黑色素瘤 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
腹胀、乏力5月余
家庭背景
患者铁路医保,有一个儿子。并且自己有 退休金,家庭经济一般。
体格检查
体温:36.6℃,脉搏:89次/分,规则,呼 吸:20次/分,规则。血压:112/67mmHg, 轮椅推入病房,贫血貌,消瘦,慢性病容。 右腘窝及右足底分别可见长约6cm陈旧手 术疤痕,愈合良好。右乳腺缺如,右胸壁 可见陈旧手术疤痕长约25cm,愈合良好, 右腹股沟可见一巨大包块大小约 14*12.5*7cm,固定,质地硬,压痛,表 面皮肤呈充血红紫色,右腘窝可触及大小 约4*3cm大小质质韧包块,固定,无压痛。 腹水Ⅱ度。
好发于背部和女性的下肢。通常由痣或皮肤的 色素斑发展而来。出现局部浸润、结节、溃疡、 出血。预后相对较好,约占70%。
结节型(nodular malignant melanoma) : 是侵袭性最强的一型黑色素瘤,身体任何部位
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足底。开始为隆起的斑 色,呈黯黑、蓝黑或灰色结节,有时呈粉红色, 周围可见散在的棕色黑瘤踪迹。以后很快增大, 可发生溃疡,或隆起如草状或菜花样。
现病史
DTIC+DDP联合化疗2周期,化疗后2016.10评 估病情提示:以上病灶较前进展,并出现肝内 多发转移。2016.10.19给予PTX+洛铂+恩度联 合化疗一周期,耐受差,2016.11月份再评估病 情较前进展。后未再继续化疗,于2016.12.中 旬开始口服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因服药后出现 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症状,体力较前明 显下降,开始卧床,遂停药。后右腹部沟包块 逐渐增大。于2017.04月份出现腹胀、纳差、乏 力、消瘦等症状较前明显进展,在武锅职工医 院就诊B超提示腹腔积液。对症处理后出院。
二、流行病学
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 美国男性第五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 女性第六位,
占所有肿瘤的4%,每年年发病率增长7% 。 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
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 亚洲(我国)发病率低。男性比例占1.7%,女性
性别与年龄: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 男性。幼年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好, 45岁以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较 年老患者好。
病灶部位 :发生于躯干的预后最差,位 于头颈部者次之,位于肢体者较好。
病理类型
浅表扩散型 (acromelic freckle-like nevoid melonoma) :
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 移(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 节,通过淋巴管转移)
远处转移: 常见于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
位,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
预后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病 灶部位、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情 况及手术切除范围等相关:
病理类型
恶性雀斑样 (lentigo maligna melanoma) :
约占10%。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面部等常暴 露于日光下的部位,预后相对较好。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acromelic freckle-like nevoid melonoma) :
位于手掌、足底或甲下这些无毛发被覆部位的 皮肤黑色素瘤,常发现较晚,是有色人种最常 见的黑色素瘤类型,亚洲人高达58%,黑色人 种占6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