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近代史纲要(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1.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斗争。
答:错误。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答:错误。
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它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
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思想上的首次正面交锋是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答:错误。
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的: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4.《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答:错误。
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在1914年公然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所炮制了一个产物。
5.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答:1.54表现了反帝反封的彻底性;2.54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5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反击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中国脱胎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和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改造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湾改编参考答案:1927年9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之后,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资政新编》参考答案: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编》。
《资政新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参考答案: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明确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它的实施,使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三大战役参考答案: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154万余人。
三大战役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它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5、八一南昌起义参考答案: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章节知识体系概要】本单元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为止,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其中1949年至1952年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至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就职。
2、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帝国主义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残余部队、特务和土匪威胁着新生的政权;国民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人民解放军继续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到1950年夏,基本上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到1951年,除台湾和少数海岛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目的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1950年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 A )A.乾隆朝后期B.嘉庆朝中期C.咸丰朝后期D.同治朝中期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B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3.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D )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5.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警世钟》的是(C )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孙中山6.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举行了(B )A.惠州起义B.黄花岗起义C.七女湖起义D.镇南关起义7.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B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和森D.杨匏安8.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A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D.土地革命总路线9.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斗争是(C)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省港工人罢工10.中国共产党确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 A )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C.中共五大D.中共六大1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 D )A.护法战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五卅运动1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 C)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13.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D )A.中华职业教育社B.中国民主同盟C.中国青年党D.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4.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B )A.张作霖B.张学良C.阎锡山D.杨虎城15.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6.1927年,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的会议是(A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赣南会议D.十二月会议17.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策划建立的傀儡政权是(B )A.伪“华北自治政府”B.伪“满洲国”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8.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D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19.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领导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D )A.东北抗日义勇军B.东北抗日联军C.察哈尔抗日义勇军D.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0.1935年,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A.一二•九运动B.一二•一运动C.一二•三○运动D.五•二○运动2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 A)A.和平、民主、团结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爆发后的口号)C.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将革命进行到底2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地区是(A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陕甘宁解放区23.1946年,中共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24.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 C)A.战略防御的序幕B.战略转移的序幕C.战略进攻的序幕D.战略决战的序幕25.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C )A.合作社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6.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B)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届四中全会D.中共七届五中全会27.1955年,毛泽东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报告是(C )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2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D )A.加工订货B.统购统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2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围绕的基本方针是(C )A.独立自主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D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C.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多项选择题31.中国早期工人阶级产生于(ABCD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的企业B.洋务派官僚开办的军工企业C.洋务派官僚开办的民用企业D.本国民族资本企业32.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强占中国东北、西北1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有(ACD )A.《中俄瑗珲条约》B.《中俄尼布楚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3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3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AB )A.左宝贵B.邓世昌C.关天培D.史荣椿3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C )A.北京大学B.中山大学C.《新青年》编辑部D.《湘江评论》编辑部36.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体现在(ABCD )A.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B.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7.卢沟桥事变后,在北平南苑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CD )A.谢晋元B.张自忠C.佟麟阁D.赵登禹38.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是(ABD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消灭顽固势力D.孤立顽固势力39.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C.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D.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4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BCD )A.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三、简答题4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答:(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习题与解析】2023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与解析一、选择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民主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会。
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成()A.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 .正式批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A.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B.1953年6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C.1954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D.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年6月。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 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法是()A.和平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6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是()①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②成立互助组。
③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④建立初级农简要解析: 简要解析:业生产合作社。
⑤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⑥发展高级社。
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按顺序为()①主要实行初级形势的国家资本主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总路线的宣传
宣传学习总路线活动进入高潮
图为195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群众游行队伍高举标语
牌通过天安门(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
向人民群众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年画《农业生产合 作社小麦丰收》 这是群众在学习《人民日报》的总路线文章。
总路线的重要作用
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 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这条总路线的全面实行,开始于1953年。原来估计15年左右时间完成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际上1956年底就基本完成了。接着又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 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基本上结束了人 剥削人的历史,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历史 变革。
1
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 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 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 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 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问题
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 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3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 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也 创造了条件。
“一五”计划的制定
根据周恩来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 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等6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制定。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 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 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篇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标志是_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标志着我国初步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中国近代史常考简答及论述题:为创新新中国而奋斗
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原国统区)3亿多贫苦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2)意义:●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 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
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4、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必要性)1.确定且从未动摇过的奋斗目标。
完成民主革命,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就没有动摇过。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没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根据当时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国民经济亟待恢复的具体情况,决定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至于中国到底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当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2.对社会主义过渡步骤的认识发生变化。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
这种认识上的改变,首先在于实践性质本身,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有三方面的事实依据和经验:一是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二是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三是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与互助合作的道路。
其次在于实践的发展引起的变化。
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其一,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的了。
其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建国到现在的三条总路线
建国到现在的三条总路线徐沫涵 18090909从1949年建国以后,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这近30年之中,中国共产党又三次提出党的总路线:即1952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1962年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
这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形成之前的一波三折。
建国后的头三年,党主要致力于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权,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镇压了反革命,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打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到1952年,全国工农业生产已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2年9月以后,毛泽东主席多次讲到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
这一条总路线实际上是放弃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张社会主义建设和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是以实现国家工业化来带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是其中心内容,当时曾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只鸟儿的身子(工业化)和两个翅膀(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总路线中所说的“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当时是设想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即十八年内实现。
后来实践表明,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我国的国家工业化取得了较大成就。
这五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9%;兴建和扩张了一万多个工矿企业单位,其中有156项重点工程,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和手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建国前夕的30%提高到56.5%。
而“三改”,由于当时党的极高威信和大力领导,由于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及其形成的强大声势,竟奇迹般地大大提前完成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1.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有赔款、设使馆、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等。
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有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免税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
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3.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4.资政新篇《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是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主要内容有统一政令、发展工商、兴办学校和平等外教等四个方面。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也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重点知识点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单选题】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来到,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2.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掀起土地改革运动。
6.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7.七届三中全会(恢复元气第一会):1950年6月,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
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8.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1)1951年底至1952年春,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2)1952年1月,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9.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0.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11.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12月,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1950-1953年,中国政府抗美援朝,彭德怀为总司令。
13.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标志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14.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15.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原则:自愿和互利。
(2)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由低至高):①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
依据“一五”计划的要求,“三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工作全面展开。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通过合作化的方式进行的。土地 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 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为了进一步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对农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 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 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 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 五年计划。
• “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 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 初步基础;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 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议一议 “一五”计划在为什 么强调优先发展重工
2、 社会调查。 选取“一五”计划建设成果中的一项,可以是工业建设中有代表 性的工厂,也可以是交通运输方面的建设成果。查找相关资料, 简述这一工厂或公路(铁路、大桥)的历史发展变迁过程。
谢谢
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
•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遭受严重 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 展。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 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的。
私营商业庆祝公私合 营
工业的初步成就
•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 务超额完成了,其中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成就尤为突出。
关于近代史的论述题(初中)
1、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意义:(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2、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2)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考点速查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节毛泽东思想4.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理论上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0.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1.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12.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也是党的思想路线。
15.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6.毛泽东在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7.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十三)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十三)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了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
同时,它赋予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致性②前途有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③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①: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具有一致性,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①正确切题。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赋予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有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②正确。
③: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但未能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③排除。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但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在于()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得到初步确立②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④标志着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①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初步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①②排除。
③④: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
2019年秋川农大《近代史纲要》期末笔试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课程代码 261016)一、名词解释1、三湾改编参考答案:1927年9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之后,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资政新编》参考答案: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编》。
《资政新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参考答案: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明确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它的实施,使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三大战役参考答案: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154万余人。
三大战役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它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5、八一南昌起义参考答案: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