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课件
2024年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完整版
![2024年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8f34f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f.png)
2024年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与力第二节:速度与加速度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节:重力与摩擦力2. 第二章:能量与功率第一节:能量的守恒与转化第二节:功与功率第三节:简单机械第四节:机械效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原理,掌握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功率与机械效率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2. 教学重点: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机械效率的计算与提高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小车、滑轮、斜面、天平等投影仪、电脑、PPT课件等2. 学具:习题册、计算器、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机械运动与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介绍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讲解能量守恒、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验证理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框架图:展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方便学生记忆。
2. 关键公式:列出重要公式,标明适用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速度、加速度、功、功率的计算分析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实践题: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说明其工作原理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提供解题思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物理竞赛、科普书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实验操作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难点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应详细解释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分别为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如何判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初三物理《压强总复习》PPT课件
![初三物理《压强总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7c04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f.png)
1.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性的是( ) A 压力是由于物体的重力引起的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 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D 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2.你站在平地上,请你想一个办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你对平地的压强变为原来的两倍。
D
a.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中考链接
站在地面上的小明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 A.抬起一只脚 B.走动 C.坐在地面上 D.平躺在地面上
D
2.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 为P;当放在面积为S / 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 ,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P′,则P′与P的关系为 ( ) A. P′=4P B. P′=2P C. P′=P D. P′=P / 2
Pa > Pb
比比看
比比看
2、如图:在U形管中间放一薄塑料片, 在左右两边同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 食盐水,塑料片将 。
a.静止不动 b.向左边移动 c.向右边移动
析:两边加入等体积的水和食盐水后,由于食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同一深度塑料片右边受到的压强较大。
盐水
水
就是液体和气体的统称。
(1)、流体:
流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流体压强的特点:
飞机的升力、喷雾器 思考:1、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3)、流体压强的应用:
机翼的升力
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因而速度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秋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5.复习(共30张)
![秋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5.复习(共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bc43eb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1.png)
类型之二 电路 5.[2018·福建]小明为养鸡场设计报警电路。养鸡场的前、后门分别装有开关 S1、S2,动物闯入时开关会自动闭合。要求:只要动物闯入任意一个门,电铃都能 响起报警。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A )
6.如图所示为一台电压力锅。当电压力锅内部气压过大 或温度过高时,要求发热器停止工作,压强过大时S1自动 断开,温度过高时S2自动断开。如下图表示S1、S2和锅内 发热器的连接情况,其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 A )
16.[2017·四川木里]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如果 A1 示数为 0.5 A,A2 示数 为 0.4 A,A3 示数为 0.7 A,求:
(1)灯的连接方式? (2)通过灯 L1、L2、L3 的电流各为多少?
解: (1)由图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分成两支,一支通过 L1,一支通过电 流表 A1,通过 A1 的电流又分成两支,一支通过 L2 后与 L1 的电流汇合后通过 A2, 另一支通过 L3 后,三支电流汇合,经过开关,最后通过 A3 回到电源负极,所以 此电路中三灯并联。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本章复习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知识体系结构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类型之一 电荷 1.[2018·安徽]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9.[2019·湖南长沙]如图,当只闭合 S1 和 S3 时,L1、L2 为 并 联;当三个 开关都闭合时,电路会发生 短路 ,损坏电源。当只闭合 S1 和 S2 时,灯 L2 能 发光。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总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总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4927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2.png)
内能、热量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定义、单位、影响因素, 以及内能变化的计算方法 。
热量
定义、单位、计算方法, 以及热量传递的条件和方 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 的表现,以及应用热力学 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方法。
气体性质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性质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意义、气体状态方程等。
03
光学部分复习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及规律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 到障碍物可形成影子、小孔成像
等。
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界面
对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角
重要实验原理、方法及数据分析技巧讲解
密度测量原理及方法
01
通过测量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掌握不同物质密度测量的方
法。
压强测量原理及方法
02
通过液体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掌握不同深度下液体压强的变
化规律。
浮力实验原理及方法
03
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
应用。
误差来源分析及减小误差方法探讨
恒定电流基础知识及电路分析方法
总结词
基础知识、欧姆定律
电流的形成及方向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为电流的方向。
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及欧姆定律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 因,而欧姆定律则是描述电阻、电压、电流之间关系的定律。
秋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9.复习(共27张)
![秋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9.复习(共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23a27fb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7.png)
若闭合开关___S_1_和__S_2 __,吹出的是热风(两空均选填“S1”“S2”或 “S1和S2”)。一次洗完头后,小美想用电吹风来吹干头发,当她把 电吹风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的空气开关就“跳闸”了,原因可 能是电吹风插头内部发生了____短__路_______。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本章复习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知识体系结构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类型之一 家庭电路的组成 1.[2018·辽宁阜新]下列有关家庭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空气开关“跳闸”后,立即重新合上 B.选用插座时,所有家用电器都使用两孔插座 C.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应该是并联的 D.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5.[2018·辽宁大连]将图中的电灯和两个开关接入家庭电路中。要求:同时闭 合两个开关,电灯发光;只闭合一个开关,电灯不发光。
【解析】 由题知,只闭合一个开关,电灯不发光;只有两个开关都闭合时, 灯泡才能形成通路而发光,所以两个开关与灯泡串联,且开关应接在火线上,如 图所示。
6.[2018·贵州毕节]在图中虚线框内分别接入开关和电灯,并完成三孔插座的 连接,使电路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A.插排上的插孔与指示灯是串联关系 B.“跳闸”的原因一定是电路发生了断路 C.“跳闸”的原因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D.“跳闸”的原因可能是电路总功率过大
【解析】 插排上的插孔与指示灯是并联的,故 A 错误;小明家将切割机插 入插排,切割机工作时,家中的空气开关出现了“跳闸”现象,这说明切割机的 功率过大,造成干路中电流过大,故 D 正确,B、C 错误。
类型之三 安全用电 10.[2018·云南昆明]关于安全用电,图中错误的是( A )
秋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6.复习(共28张)
![秋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6.复习(共28张)](https://img.taocdn.com/s3/m/9a2ee64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4.png)
11.[2018·上海]如图所示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电路, 该电路中○处应为 电流 (选填“电流”或“电压”)表。按图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处于 断开 状态,并应使电流从电表的 负 接线柱流出,且滑片 P 应置于变阻
器的 右 (选填“左”或“右”)端。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本章复习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知识体系结构图】
归课 纳时 提作 升业
类型之一 电压 1.[2018·福建莆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只要电路中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通过 B.在电路中,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C.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D.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不能形成电流
2.[2019·河北衡水]如图所示,一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把电压表 与电流表的位置接错了。闭合开关后,电路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B )
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被烧坏 B.电流表被烧坏,电压表正常 C.电压表被烧坏,电流表正常 D.先烧坏电流表,再烧坏电压表 3.[2019·山东德州]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 1.5 V;为我们家里用的电灯、 电视机供电的电压是 220 V;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36 V 。
【解析】 A 中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在旋转滑片时,电路中的电阻 不变,故 A 错误;B 中滑片左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当顺时针旋转滑片时,接入 电路的电阻变大,故 B 正确;C 中滑片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当顺时针旋转滑 片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 C 错误;D 中选择了三个接线柱,故 D 错误。
(1)若 L1、L2 两灯是串联,则 甲、乙为电压表,丙为电流表 ; (2)若 L1、L2 两灯是并联,则 甲、乙为电流表,丙为电压表 。
(291页)适合全国中考物理复习精品课件(九年级全册知识点集合)
![(291页)适合全国中考物理复习精品课件(九年级全册知识点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2e68121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b.png)
景, 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1)___用__手__拿__砝__码_______ 、
将_被__测__物_体__放__在__右__盘_而__砝__码__放__在_左__盘_____ . (2)纠正错误后 ,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
单 位
常见值
测量 工具
基本单位:_千__克___(符号_k_g___),1 t=__1_0_*_3_kg,1 g=_1_0_*_-__kg,1 mg
=_1_0_*_-_3_kg 50__k一_g_元__硬一币个:3苹6果_g_:___2_00成__人_g_:__ 一
只鸡蛋:50__g____ 一只烧鸡: 2__k_g___
方法三
把物体__完__全__浸__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量筒承接溢出的水, 测出溢出水的体积V就是_____物__体__的_;体③积固体密度ρ=
V(m)
[点拨]测固体密度时 ,假如先测物块体积 ,使得物体外表有 液体残留 ,造成所测质量偏大 ,所以密度偏大 ,误差较大 .
14
14
第15时 │考点聚焦
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5_2_.4_____g .
图15-1
[点拨] 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 项根本技能 ,也是考察重点 ,一般考察天平使用过程中调平、 测量过程、读数等细节问题 ,还会涉及测量准确程度的评估 以及在非正常情况下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
21
21
第15时 │归类例如
类型三 密度及其测量 例3 [2021·河南] 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但形状不规那么的固体 小颗粒物质的密度 ,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如下 .
中考物理总复习(全部)精品PPT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全部)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85c4bada38376bae1fae5e.png)
第一部分 考点扫描精讲练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光现象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 ●第八讲 力 运动与力 ●第九讲 压 强 ●第十讲 浮 力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十二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第十三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四讲 内能与热机 ●第十五讲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第十六讲 欧姆定律 ●第十七讲 电功率 ●第十八讲 生活用电 ●第十九讲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第二十讲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刻度尺的读数规则 和秒表大、小表盘的意义.第一问有两个地方容易出错: 一是起始刻度不是0刻度,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该为两端所 对的刻度值之差;二是在进行精确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第二问在读秒表的示数时,首先要清楚 小表盘表示分,大表盘表示秒.接着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 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帮你归纳]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 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经、纸张厚度.2.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体 的直径.3.化曲为直法: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 铁路长度、圆的周长.4.滚动法:用滚动法可以测量 操场的跑道长度.
[易错警示]①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 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切莫忘记实 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②刻度尺 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由图得出甲车追上
乙车的时间(20 s),再行驶30 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距
离。
学生随堂巩固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A.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 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 g D.初中生跑50 m所需时间约为3 s
人教版初三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运动和力 课件(共20页)
![人教版初三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运动和力 课件(共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ddcf1a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b.png)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受力物体作用在不同的两 个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例题一
如右图中,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 不动的杯子受到相互平衡的两个 力是( ) A.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
的支持力; B.杯子受到的重力与杯子对桌面
的压力; C.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和杯子对
桌面的压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
的支持力。
例题二
起重机的钢丝绳上吊着一个重物,
比较下面三种情况钢丝绳对重物
拉力的大小,正确的是( )
A.重物静止时,绳的拉力最大;
B.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的拉力
F
最大;
C.三种情况,绳的拉力一样大;
D.重物匀速降落时,绳子的拉
o
力最大;
G
1. 不受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运 动
受平衡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为
__3_0_0_N__。
F
o
G
F支=300N
o
F牵=150N
G=300N
分析3: 某人用绳提着一条鱼静止不动,此时鱼受到的 平衡力是绳子对鱼的拉力 鱼所受的重和力 这一对平衡力。而绳_子__拉__鱼__的_力___和鱼_拉__绳__子_的__力__是 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
和
力
的 受力
改变速度大小
关 系
改变运动方向 受非平衡力 改变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方
向都改变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中的力指的是
_非__平__衡__力___。
5. 思考:(1)实验中如果用轻质硬纸片 代替小车,有什么优点? (2)如何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两个力才能平衡?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全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9ff95f75ddccda38376baff5.png)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光现象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 ●第八讲 力 运动与力 ●第九讲 压 强 ●第十讲 浮 力
录
考点扫描精讲练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十二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第十三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四讲 内能与热机 ●第十五讲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帮你归纳]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 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经、纸张厚 度.2.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 球体的直径.3.化曲为直法: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 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4.滚动法:用滚动法可以 测量操场的跑道长度
[易错警示]①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 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切莫忘记实 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②刻度尺 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第一讲
★ 常考点一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常用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 是:千米(km)、分米( dm )、厘米(cm)、毫米 ( mm ) 、微米(um)、纳米( nm ) . 2.单位换算:1 m=103 mm= um=109 nm.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 分度值 .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 单位 组成,最末一位是 估读 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件
![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a05d72ba0d4a7302763ad1.png)
图17-3
大家好
图17-5
物理·新课标(R6J)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典例精析把方向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断__开_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应位于最__右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图17-4中甲、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正确 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乙______(选填“甲 ”或“乙”)图。该实验探究运用了控__制__变__量______法。
第十七章过关测试(基础)第15题针对训练
3.如图 17-19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 L1、L2 可能出现了断路故障,
闭合开关 S 后:(1)若两灯均不发光,则三个电表中示数一定大于零的电表是___V_____表。 (2)若两灯中有一灯不发光,则三个电表中示数一定大于零的电表是_V_、___A___表。
图17-6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断__开__,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0_~__3__A, 电压表的量程应选0_~__0__.6_V。
大家好
物理·新课标(R9J)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典例精析把方向
(2)图甲中,在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
___右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根据图甲提供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
大家好
物理·新课标(R1J)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 思维感悟成体系
┃思维感悟成体系┃
大家好
物理·新课标(R2J)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 思维感悟成体系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 (2)实验电路图:如图17-1所示。
图17-1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 ;②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 (4)电阻上的电 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 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 (5)电阻上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压 一定时,导体 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全)
![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68f271270912a216147929aa.png)
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等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日常 描述
①俗称声音 的“粗”、“细”; ②同一音阶中的1、2、3、4 、5、6、7音调逐个升高
①俗称音量 的“大”、 “小”; ②“震耳欲 聋”、“引吭 高歌”、“声 音洪亮”均指 响度大
“闻其声知 其人”、“区 分乐器”都是 利用音色这一 特性
相关 说明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拓展] 乐器的三种主要类型:
①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鼓皮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②弦乐器:长而粗的弦振动较慢,音调低;短而细 的弦振动较快,音调高。绷紧的弦音调高,松弛的弦音 调低。弦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管乐器:管乐器内都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 气柱振动产生声音。长的空气柱振动较慢,音调低;短 的空气柱振动较快,音调高。
控制 途径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 声的利用
信息 。 1.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应用:回声测距、B超检查、双耳效应等。 能量 。 2.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应用:声波洗涤、超声碎石等。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知识纵横
声与光传播过程对比 传播条件 声 需要介质,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不需要介质,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速度 15℃空气中: 340 m/s 真空中: 3×108 m/s 传播特点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等级 划分
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 人们以________ dB 是________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 ________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 50 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为了保证工作学习,声 音不能超过 ________dB;长期生活在 ________dB以上的 70 90 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声源 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如排气管上加消 ①在________ 声器; 传播 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 ②在________ 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人耳 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如戴耳塞 ③在_______
初三物理复习课件.ppt
![初三物理复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5b3da458f5f61fb6366610.png)
甲
乙 (1)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便于读数 (2)木板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
说一说
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到 哪些物理知识?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 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情况?
作业: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同学们辛苦了
摩擦力
产生条件 种类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静摩擦
影响大小的因素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应用举例
1、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对一块各个侧面光
滑程度相同的木块进行了三次如图所示的
实验,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
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
F2、F3,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在 到—的一—拉定—的力—范成—正围—内比——,—弹—簧—的—伸—长量与受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3)小华作出了如图三个图象,其中正 确的是( )
2、如图所示,弹 簧秤A和B的自重 均为0.3N,砝码 重0.5N,则图中 弹簧秤A的示数 为_______,B的 示数为_____。
想一想
3、体育课上,小明和小宇发现不同运 动鞋底的花纹不同,他们猜测“鞋与 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否与鞋底的花纹 有关”,于是他们利用一块木板和一 只弹簧测力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与他们一起探 究。
(2)在研究此问题时,小明设计的 实验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 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下 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动长木板, 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 出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小宇看了 小明的实验后,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 优于自己设计的实验,对此,你能说 出其中的原因吗?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演示课件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0b3f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6.png)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物理教材第九章《电学基础》及第十章《磁学基础》,详细内容包括:1. 第九章:第1节至第3节,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第十章:第1节,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磁感线、磁极、磁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能正确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
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能识别磁感线、磁极、磁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分析,特别是串并联电路的计算;磁场性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磁场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磁场演示器。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池、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2. 新课导入:(1)讲解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
(2)通过实验验证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展示磁感线、磁极、磁化现象。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判断磁感线的方向,识别磁极。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测量电流、电压、电阻。
(2)让学生绘制磁感线,判断磁极。
六、板书设计1. 第九章:(1)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2)欧姆定律(3)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2. 第十章:(1)磁场的基本性质(2)磁感线、磁极、磁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电阻下的电流。
(2)分析题:分析一个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判断题:判断磁感线的方向,识别磁极。
2. 答案:(1)电流 = 电压 / 电阻(2)串联: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PPT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8dd2f62f60ddccdb38a0b7.png)
3
物态变化
•15 1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二)物质的三态及物态变化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3
•16 13
复习目标 重点解读
(三)分子动理论、内能
❖ 1.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2.了解内能和热量。 ❖ 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
•19 16
复习目标 重点解读
(一)质量和密度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会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
1、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2、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跟体积之比不变,它跟质量和体积无关。 3、对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跟体积之比一般不同。
3 ❖ 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不改变。
空气 水
法线 入射点O
•9 7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四)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解读
❖ 凸透镜 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光路可逆 。
3❖ 凹透镜 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光路可逆。
•11 8
•25
复习目标 重点解读
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2.知道动能、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七)功和机械能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与 做功的多少是不同的。
做的功多,做功不一 定快,即功率不一定大, 因为这个功可能在较长的 时间内完成;功率大,做 的功不一定多,因为做功 的时间可能很短。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PPT课件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6f9cf7fd0a79563c1e72fd.png)
-
3
专题三 常见隐含条件 1. 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 悬浮: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 变(同一物体) 5. 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
4
6. 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 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 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 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 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 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 虚线 10. 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
13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 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 位换算:1 cm2 = 10-4m2 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 跟液体深度有关。深度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 点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 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 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 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 通用)
-
25
57.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 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 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 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 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8.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 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
2
6. 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 7. 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 4Pa; 大气压强10 5Pa 8. 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 5m/s
小汽车40m/s 9. 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最新精品课件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32张
![最新精品课件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63eb6edff12d2af90242e6e2.png)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再见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33
O
L
L F
最小力作法归纳:力最小, 力臂要最长,当为直杠杠 时,以杠杠为力臂时力臂 最长,垂直于杠杠的力最 小
3、滑轮组的装配
n=2 F
图16
n=3
F
作法归纳:奇动偶定 ,注意绳子拉力的方
向, 由 内 到 外 ,绕线不 重复 .
最省力时,先绕 动 滑轮
力学作图练习:
1.用力的示意图画出下列各球静止 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如果小球下沉应该怎样画?
作图时要注意:
(1)用铅笔、直尺作图,力求做到规范、准 确。如:同一图中不同大小力的长短应区分; 电路图中导线要横平竖直等。 (2)分清虚线与实线,保留作图痕迹(辅助 线)。如:力臂可画虚线,也可画实线;力与 光线一定画带箭头的实线;辅助线(包括法线) 画虚线;虚像一定画虚线。 (3)根据题目要求,既不要多画,也不要少 画。
F浮
●
G
2.用力的示意图画出下列斜面和墙 面受到的压力。
●
F
F
●
3: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 升水桶,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 法。
F 提醒:看清省力要求,先内后外,不 重复绕。
4.如图所示,在杠杆A0上挂了一个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 在杠杆上A点画出最小的动力F和它的方
通常也作在物体的重心上
v
f
2、简单机械(画杠杆的力、力臂)
注意: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是作用在杠 杆上的,注意不要画错力的作用点
如图,画出人对杠杆的力 怎样画力臂呢?
F1
F2
画杠杆力臂的方法(三步骤): 一、找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复习课件一、引言初三物理复习课件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和整合初中物理知识,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考试做好准备。
本复习课件将涵盖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主要物理学科领域,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复习目标通过本复习课件,学生将能够:1、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2、提高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熟悉物理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4、提升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三、复习内容1、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摩擦力、压力和压强、功和能等;2、电学:包括电荷、电流、电阻、电源、电功率、电磁感应等;3、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能、热机等;4、光学:包括光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
四、复习方法本复习课件将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熟悉物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3、问题解决:通过问题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互动,提升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复习计划本复习课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力学复习(1-2周);2、第二阶段:电学复习(3-4周);3、第三阶段:热学和光学复习(5-6周);4、第四阶段:综合复习和模拟考试(7-8周)。
六、结语初三物理复习课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复习课件,学生将能够熟悉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理解和应用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考试做好准备。
本复习课件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一、欧姆定律的定义欧姆定律是初三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 I = U/R。
这个公式表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不变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值,计算出电流值;或者通过已知的电流值和电阻值,计算出电压值。
欧姆定律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电路、优化能源消耗等。
三、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为了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和电源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阻增大时,电流会减小;当电压增大时,电流也会增大。
这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四、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1、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阻,即电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
对于非线性电阻,如二极管、LED等,欧姆定律不适用。
2、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流和电压的方向会随时间变化,因此欧姆定律需要使用复数形式。
3、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路中可能存在电源内阻、导线电阻等因素,因此欧姆定律计算出的电流值可能存在误差。
五、欧姆定律的解题思路在解决与欧姆定律相关的题目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1、识别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2、根据欧姆定律建立数学方程;3、解方程求出未知量;4、考虑实际情况对解进行修正。
六、例题解析例题: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电阻R1的阻值为5Ω,R2的阻值为2Ω,求电路中的总电阻R和总电流I。
解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即 R = R1 + R2 = 5Ω + 2Ω = 7Ω。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 I = U/R = 10V/7Ω≈1.4A。
七、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复习,我们再次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了解了实验验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了解决与欧姆定律相关题目的解题思路。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言电功率是初三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
通过对电功率的复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能、电热等相关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复习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物理量的关系;3、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及其关系;4、掌握电能和电热的计算方法。
三、复习内容1、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单位是瓦特(W)。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物理量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t,其中P为电功率,W为电能,t为时间。
电功率也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P = I²R或P = U²/R,其中I 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及其关系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一般情况下,实际功率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4、电能和电热的计算方法电能是指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计算公式为:W = Pt。
电热是指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 I²Rt或Q = U²/R×t,其中Q为电热,I为电流,R为电阻,t为时间。
四、复习方法1、通过例题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物理量的关系;2、通过图表和动画演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3、通过实验演示电热和电能的关系;4、通过练习题巩固复习内容。
五、复习计划1、第一部分: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10分钟);2、第二部分: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物理量的关系(20分钟);3、第三部分:讲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及其关系(15分钟);4、第四部分:讲解电能和电热的计算方法(25分钟);5、第五部分:进行练习题巩固(10分钟)。
一、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中考物理命题遵循“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试题中对于与基础知识相关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在中考物理复习中,一定要以课本为根本,通过看书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具体做法: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是认识和掌握物理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基础,必须对基本概念和规律做到“准确表述”和“深刻理解”。
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对比、归纳,掌握各个概念的区别和。
例如:功和功率的比较、电功和电热的比较等。
2、理解规律。
在梳理物理知识的同时,要理解规律。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等,对于这些规律要反复读、思考、理解。
掌握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规律的适用条件,注意规律中的条件要求。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情况下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惯性系,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到的。
3、课本中的各种插图。
插图是课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中乐音的特性一节的插图介绍了音叉、音调、响度等概念,演示了如何进行声学实验探究。
这些插图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
4、课本中的各种实验。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规律,探究物理现象。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中的光的折射实验,可以观察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从而验证了光的折射规律。
5、课本中的各种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和练习题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复习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例题和练习题,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同时练习规范解题过程。
二、专题复习,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专题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做法:1、根据初中物理内容分专题进行复习。
可以按照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板块进行复习。
对于每个专题要把握重点、难点和疑点,注重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例如:力学部分可以分为运动和力、压强和浮力、功和能等几个专题;电学部分可以分为电路的连接、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等几个专题;热学部分可以分为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比热容等几个专题;光学部分可以分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几个专题。
2、根据中考题型进行专题复习。
中考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几种类型。
对于每种题型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和技巧。
例如:填空题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数据;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代入法等方法进行解答;实验探究题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计算题要掌握基本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理解公式使用的条件和范围等。
3、根据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复习。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要社会热点问题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和应用。
例如:环保问题中的能源利用和污染防治;安全问题中的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等。
三、模拟测试,检验复习效果模拟考试是中考前备考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模拟考试可以检验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中考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具体做法:1、认真完成历年中考真题。
历年中考真题是中考复习的重要资料之一,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中考的命题思路和命题特点,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建议选择近几年的中考真题进行练习,注意练习的方式和方法,确保练习的效果。
2、进行模拟考试。
可以选择一些模拟试卷进行模拟考试。
模拟试卷的难度和题型与中考相近或相似,通过模拟考试可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和发现不足之处。
同时要注意控制时间,按照中考的要求进行答题。
3、对模拟考试进行分析总结。
模拟考试结束后要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
分析错误的原因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复习做好准备。
同时也要根据模拟考试的成绩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策略。
一、引言初三语文复习课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考试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工具。
它以系统化的方式呈现了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熟悉考试形式,掌握考试技巧,提高考试成绩。
二、课件内容1、基础知识复习:包括字、词、句、修辞、标点符号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阅读理解复习:选取了各类文体的典型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理解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
3、写作技能复习:通过分析历年中考作文题目,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并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练习机会,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4、古文复习:古文是中考语文的重要部分,课件中包含了古文字词、句式、修辞等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5、综合复习:通过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自主选择复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练习,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