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方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2020年底至2021年初,全球爆发了一场新冠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各国纷纷开展了疫苗研发工作,并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去推动疫苗的研制和生产。

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终于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

为了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国在疫苗上市前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并发布了严格的疫苗接种方案。

然而,由于个人体质和免疫系统的差异,少数人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可能会给个人带来健康风险和生命威胁,甚至可能出现传染病暴发的风险。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应对疫苗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标和原则目标:制定预案,提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确保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情况,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原则:科学性、及时性、灵活性、全面性、公平性、透明性。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1. 疫苗研发和生产阶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质量控制,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临床试验阶段:选取足够多样化的试验对象,对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的人群进行特别关注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3. 疫苗接种前的健康评估:在接种前,对接种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特别关注有过敏史、免疫系统异常等高风险人群,确保接种者的健康状态符合接种要求。

4. 接种现场的安全管理:接种现场要符合卫生要求,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确保疫苗的无菌状态;接种现场应配备专业医生和护士,进行接种操作,并设立急救设备和药品。

5. 接种后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接种后监测系统,对接种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反应。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处置(1)一旦发现疫苗接种者出现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接种,将接种者转移到安全区域,做好隔离和护理工作。

(2)在现场开展必要的检查和处理工作,包括测量体温、观察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呼吸困难、血压升高、休克等紧急情况。

疑似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要点

疑似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要点

疑似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要点疫苗接种是控制和阻断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鉴于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进行及时监测和处置。

本文将围绕疑似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其次,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工作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处理异常反应的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一支技术专业团队,专门负责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医疗机构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能力。

第三,要加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

对于疫苗接种后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应该及时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监测的重点是对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进行监测,对其他疑似病例也要进行跟踪和观察,并在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对于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暂停接种、停止使用该批次疫苗等。

同时,要进行疑似病例的详细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发生的机制和原因,以便进一步完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要加强信息宣传和公众教育。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工作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信息宣传和教育。

一方面,要加强对公众的疫苗接种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信心和支持。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接种人员的逐步监测和观察,及时告知他们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指导他们在接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遇到异常反应应该如何处理等。

总之,在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处置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加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加强信息宣传和公众教育,以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这些要点的贯彻和落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方案

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方案

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方案
针对新冠疫苗接种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以下是一些医疗救治方案:
1. 常规处理:对于一般的异常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等,通常采取常规处理措施,如冷敷、局部药物处理和对症治疗。

2. 过敏反应:对于新冠疫苗接种后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应立即停止接种并转送到医院。

医生会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物和肾上腺素。

3. 高热反应:如果接种后出现高热反应(超过38.5℃),可以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降温。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高热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就医咨询。

4. 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虽然非常罕见,但还是有可能出现严重副作用,如心血管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

如果出现这些反应,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救治。

总结起来,针对新冠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首先应立即停止接种,然后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于一般反应,常规处理即可;对于严重副作用,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的救治。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处置要点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处置要点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监测处置要点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4月2主要内容一、定义与分类二、报告三、调查与诊断五、处置原则•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方案3●新冠病毒疫苗AEFI 定义−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发生的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或者其他反应•任何症状、体征、疾病、异常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三个要素−可能的时间关联:接种在前,AEFI 发生在后−有明确的临床损害−临床损害与疫苗可能存在因果关联:评估后也可能没有关联AEFI 定义及分类●AEFI 按原因分类−疫苗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分类待定●非严重AEFI−常见、轻微的AEFI−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等−全身反应: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或者轻微的皮疹等症状●严重AEFI,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死亡−危及生命−需住院治疗或者延长已在住院治疗的时间−持续的或者显著的人体伤残/失能−先天性异常或者出生缺陷(怀疑受种者母亲孕期接种疫苗所致)−如不干预或者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形的●一般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措施,包括需要临床治疗的重度疾病严重AEFI,举例如下:−怀疑与疫苗接种可能相关严重/重度疾病−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局部过敏坏死反应等过敏反应−减毒活疫苗的疫苗株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相关严重疾病以及其他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尚无证据有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病、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尚无证据有相关性?−怀疑与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等相关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等−由上述疾病导致的残疾和死亡−其他疾病……疫苗不良反应−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疫苗管理法第五十二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一般反应•非严重的不良反应•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非严重,常见−异常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严重、罕见•严重AEFI 经调查诊断或鉴定后为异常反应的,即为严重异常反应●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因受种者接受注射时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等所致,与疫苗成分无关−年长儿童或者成人出现轻微头疼、头晕、口周和手部发麻等症状,严重者可晕厥−在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群体性癔症,要做好防范处理●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常由感染等其他因素导致,不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因接种单位在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健康损害−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实施接种后,受种者出现健康损害的,不属于接种差错相关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健康损害8新冠病毒疫苗AEFI 监测处置流程接种单位县级疾控机构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医疗机构疫苗生产企业中国疾控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省级疾控机构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市级疾控机构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①死亡②危及生命③持续或显著的人体伤残或失能④先天性异常/出生缺陷(怀疑病例母亲孕期接种疫苗所致)⑤必要时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直报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药监局省级疾控中心调查诊断专家组异常反应;不排除异常反应;不属于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偶合症●心因性反应●怀疑接种差错相关反应怀疑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市级疾控中心调查诊断专家组县级疾控中心调查诊断专家组国家/省级药监部门药品检验机构省级医学会鉴定专家组对省级异议市级医学会鉴定专家组对县/市级异议国家级技术指导专家组:中华医学会,中国疾控中心医学会鉴定疾控机构调查诊断报告范围9●任何怀疑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关的反应或者事件,均应进行报告,特别是严重的或者群体性AEFI●参考:全国AEFI监测方案、既往其他同类疫苗安全性监测情况、疫苗说明书、WHO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监测指导手册等−报告参考列表:供AEFI监测人员参考,不一定与新冠病毒疫苗有因果关联−对轻度发热、局部疼痛和红肿等预期内常见的、轻微的反应,可不进行网络报告;但对发热≥38.5℃、红肿或者硬结直径>2.5cm等情形,以及出现相同或者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AEFI明显增多时,应当进行网络报告10AEFI接种至发病时间间隔参考备注注射部位局部反应接种部位疼痛2天内接种部位红肿(直径>2.5cm)3天内接种部位硬结(直径>2.5cm)3天内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1-3周主要由含吸附剂的注射疫苗引起感染性脓肿14天内可能由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偶合症引起蜂窝织炎14天内可能由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偶合症引起全身反应或者其他AEFI发热(腋温≥38.5℃)3天内(减毒活疫苗可1-2周)热性惊厥3天内(减毒活疫苗可1-2周)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等)3天内多形性红斑2天内血管性水肿2天内变应性喉头水肿1小时内,个别1天内过敏性休克1小时内,个别1天内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7天内可能由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偶合症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3天内可能由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偶合症引起晕厥(晕针)1小时内心因性反应癔症1天内心因性反应疫苗说明书所列接种禁忌相关疾病或者AEFI见疫苗说明书见疫苗说明书怀疑与接种有关的死亡、残疾、住院30天内重点关注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或者群体性事件,包括其他需要关注的其他不良事件(AESI)任何时间内参见相关文献等材料AEFI报告参考列表(待更新)•监测报告用:供AEFI监测人员参考报告•AEFI不一定与新冠疫苗有因果关联•对AEFI个案,需经调查、诊断或鉴定后判定相关性1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应加强培训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疫苗生产企业)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怀疑发生AEFI 的,可向以下机构报告−接种单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受种者姓名性别(1男;2女)出生日期疫苗及接种情况(疫苗名称、上市许可持有人、批号)接种日期反应发生日期主要临床发病经过及初步诊断初步分类(1一般反应;2待定)是否需要报告*(√)AEFI 登记表参考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监测相关模块报告单位:-接种门诊-医疗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县/市级疾控机构填写个案报告卡疾控管理/药监共享•AEFI 个案调查表•AEFI 群体性登记表•调查报告•调查诊断/鉴定书•因果关联结论13AEFI 个案报告卡网络直报:监测报告管理模块•企业报告AEFI•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县级疾控报告AEFI•新增AEFI 个案卡14AEFI个案报告卡AEFI:一般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2小时内报告15AEFI 个案报告卡—基本信息填写“是否上报新冠疫苗AEFI ”请填“是”,并填写新冠疫苗AEFI 专用人群分类点击:自动关联接种信息,正在开发中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县级疾控:发生地区默认为接种单位所在地区填写受种者身份证件号码,如新生儿、儿童等暂无身份证件号码,填写母亲或父亲的身份证件号码。

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
方案
以下是一份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示范:
1. 应急响应计划:
a. 建立应急响应小组,包括疫苗接种专家、流行病学专家、急诊医生、感染控制专家等。

b. 确定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快速响应、调查和处理异常反应的程序。

c. 制定沟通计划,确保及时向公众和相关机构发布信息。

2. 异常反应识别和报告:
a. 培训接种人员和监测小组成员,以便及时识别可能的异常反应。

b. 建立良好的监测系统,包括完整和准确的病例报告和数据收集。

c. 所有可能的异常反应都应及时报告给相关机构。

3. 紧急反应流程:
a. 对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接种者,立即将其转移到指定的救治中心。

b. 在救治中心,接种者将接受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包括实验室检测、药物治疗等。

c. 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和报告治疗情况。

4. 追踪和监测:
a. 建立追踪系统,跟踪接种者的治疗进展和结果。

b. 监测所有疫苗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识别和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c. 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5. 公众沟通:
a. 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包括疫苗接种的风险和益处,以及可能的异常反应。

b. 回应公众的关注和疑虑,提供专业的解释和建议。

c. 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总之,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积极准备、及时识别、及早干预、精确监测和有效沟通都是确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的关键。

这份工作方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更新。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及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及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1,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2.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3.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应急预案4.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预案1.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为有效应对新冠流行,指导全县开展新冠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保护重点人群,降低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减少新冠的传播,维护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优先接种的重点人群根据国家应对新冠联防防控工作机制有关通知精神,确定优先接种的重点人群为:(一)全县公安司法干警;(二)交通、电网、殡葬等关键岗位公共服务人员;(三)一线医疗卫生人员:1、县人民医院与新冠病例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其他医院可能接触新冠病例的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儿科以及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

2、县疾控中心负责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样、检验的人员,疫情处理机动队员,疫情处理车辆司机;直接为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

3、乡镇卫生院以及乡村医生、私营诊所中负责新冠病例居家隔离观察、治疗、访视的医护人员。

(四)中小学学生及教师中优先安排已发生疫情的中小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以及托幼机构教职工。

有疫情的乡镇优先安排。

(五)适宜接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二、新冠疫苗分配原则全县均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疫苗分配主要依据疫苗的实际供应量、各乡镇人口数等因素确定,同时侧重于新冠疫情较重、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

根据疫苗每批次实际到货情况,按相应比例下发疫苗(第一批疫苗分配数量见附件1)。

三、加强人员培训,做好接种服务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要认真组织开展对疫苗接种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培训的重点内容包括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免疫程序、目标人群和接种禁忌、接种点设置与管理、疫苗和冷链管理、安全注射、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等。

***月**日前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对乡镇级专业人员的培训,各乡镇卫生院对各接种点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务必于**月上旬完成。

县疾控中心负责对各乡镇培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及处置工作要求(新..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及处置工作要求(新..

一、AEFI监测二、AEFI处置工作要求三、异常反应补偿四、预防接种风险防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概念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概念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3全国监测方案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或其他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任何症状、体征、疾病、异常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能是疫苗或接种操作所致,也可能与接种疫苗无因果关系。

新冠病毒疫苗AEFI定义: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发生的怀疑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或者其他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任何症状、体征、疾病、异常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类6Ø疫苗不良反应p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p一般反应:常见,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p异常反应:严重、罕见,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Ø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Ø接种差错相关反应Ø心因性反应Ø偶合症Ø非严重p常见、轻微p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p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等p全身反应: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或者轻微的皮疹等症状Ø严重p死亡p危及生命p需住院治疗或者延长已在住院治疗的时间p持续的或者显著的人体伤残/失能p先天性异常或者出生缺陷(怀疑受种者母亲孕期接种疫苗所致)p如不干预或者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形的p一般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措施,包括需要临床治疗的重度疾病(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8医疗机构接种单位CDCADR疫苗生产企业(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上述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9 2021年4月7日23时12分24h •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5d •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15d •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____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

为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仍然有可能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因此需要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针对____年预防接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反应事件,降低患者伤害和社会影响。

三、应急处置预案1.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在预防接种活动开始前,政府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医院和社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包括协调部门、信息部门、医疗救援部门、宣传部门等,确保各部门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

2. 建立预警机制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通过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和社区的网络,收集、分析和跟踪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事件,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3. 疫苗接种人员培训对参与疫苗接种的医疗人员,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其熟悉疫苗接种的操作规程、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

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

4. 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在预防接种活动中,相关单位应设立异地监测点,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监测点应立即向上级疾控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向医疗救援部门求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5. 应急救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异常反应,应急救援部门应制定具体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

常见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道梗阻、休克等。

对于症状轻微的异常反应,应先停止接种,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患者送往指定的医院进行救治。

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

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

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

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制定了监测和处置方案。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方案:
1. 监测:建立病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通过对接种者的监测和报告来收集数据。

监测内容包括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时间和地点、疫苗类型、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

2. 报告:接种者、接种单位和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报告应包括相关的病例信息和描述,以及接种者的基本信息。

3. 评估:接种者报告的异常反应事件需要经过专业医疗专家的评估。

评估包括对该病例的病理学、临床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与已知的病例进行对比。

4. 通知和沟通:根据评估结果,政府机构和疫苗生产商应及时发布通知,并与公众沟通。

通知应包括异常反应的病例信息、风险评估和建议。

5. 处置:如果评估结果确认病例与疫苗接种有关,相关措施应立即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停止使用相关疫苗,调查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监测和病例管理。

6. 进一步研究:对于异常反应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包括病毒疫苗的成分和制作过程,接种者的特征和病史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典型的方案,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有不同的细节和措施。

在制定和实施疫苗监测和处置方案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AEFI 监测处置要点

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AEFI 监测处置要点

一般反应 . 指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 常见、非严重
异常反应
.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 功能损害, 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在预防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 主要因受种者接受注射时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等所致, 年长儿童或者成人出现轻微头疼、头晕、口周和手部发麻等症状, 严重者可晕厥(晕针) 在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群体性癔症 ,要做好防范处理
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健康损害
4
报告的一般反应诊断名称举例?
1 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扁桃体炎、银屑病、急性 化脓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感染性发热、腮腺炎、 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病毒性疱疹、细菌性面瘫、 胸闷待查、细菌性肺炎、细菌性尿路感染?下颌感染、 EB病毒感染至肝脏受累、脓血症、偶合急性咽炎、偶 合肺部结节、绿脓杆菌感染、肺感染……
血小板减少、 多形红斑、 晕厥、癔病 …… 1 未写疾病诊断名称
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 …… 1 可能有争议性的疾病
病毒性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头晕头痛待查/急性 扁桃体炎 ,肺部感染,胆道感染, 右上肢蜂窝织炎 , 右下肢软组织感染,急性皮炎伴感染,静脉曲张,酒 精中毒性脑病, 症状性癫痫,自身免疫性脑炎/继发性 癫痫, 自身免疫性脑炎/胆囊息肉/肾结石/甲状腺功能 减退 ,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慢丙肝/肺结核/ 海洛因药物瘾,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原发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胸腺瘤/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型脑梗死,重症肌无力, 头晕,头痛头晕待查 ,,
轻微反应
. 接种局部反应,全身性一般反应,可给予一般的处理指导,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实施方案

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实施方案

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实施方案随着新冠疫苗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种疫苗。

尽管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接种疫苗时,仍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反应。

由于疫苗生产和接种的速度之快,疫苗异常反应的出现也非常正常。

因此,在疫苗接种时,实施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方案非常重要。

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常见的异常反应包括:•轻微不适,如疼痛、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轻度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水肿、过敏性鼻炎等。

•中度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急促、面部水肿、喉咙紧缩等。

•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呼吸衰竭等。

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实施方案一、应急处置1.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可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口服扑尔敏或安诺福辛、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2.对于中度过敏反应,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情加重,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射,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

3.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药物注射,并迅速给予抢救措施,包括注射肾上腺素、大剂量氢化可的松、血容量扩充剂等。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二、加强宣传教育为降低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接种疫苗的人员,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告知其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

三、加强监测和反馈在接种时,接种医生应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流程操作,每个接种者的相关信息都应进行登记。

并应建立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反馈体系,对于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个案,进行及时记录,并对异常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不断完善处置方案,为后续接种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结为了确保接种疫苗后的健康安全,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实施方案非常重要。

在接种疫苗时应该注意自身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确保身体健康和安全。

同时,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反馈体系,不断完善处置方案,为后续接种提供更好的保障。

疫苗接种异常事件处置方案

疫苗接种异常事件处置方案

疫苗接种异常事件处置方案一、背景新冠疫苗的接种是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特制定本疫苗接种异常事件处置方案。

二、预防与监控1.加强疫苗宣传教育,提高接种意识和知情率;2.确保疫苗的质量,加强疫苗生产和供应的监管;3.完善疫苗接种管理系统,建立疫苗接种数据监控机制;4.设立疫苗接种异常事件报告渠道,及时获取异常事件信息。

三、异常事件分类与处置方案1.疫苗过敏反应症状:呼吸急促、喉咙紧塞、过敏性休克等。

处置方案:a.立即停止接种,清晰记录疫苗接种过程;b.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治疗;c.及时报告并跟踪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疫苗注射部位异常反应症状: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瘀斑等。

处置方案:a.观察症状是否加重,如有必要,将患者转至医疗机构就诊;b.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如疼痛和红肿可进行局部冷敷、适当活动;c.记录并上报异常情况,跟踪处理过程。

3.心脑血管事件症状:心慌、胸闷、昏厥、脑供血不足等。

处置方案:a.立即停止接种,休息患者,尽可能保持呼吸道畅通;b.立即送患者至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c.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跟踪与处理。

4.其他异常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发热、头痛、乏力、恶心等。

处置方案:b.及时记录症状和处理过程;c.上报异常情况,持续跟踪和监测患者病情。

四、处置机构和人员1.处置机构:设置疫苗接种异常事件处理中心,包括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以及相关监管部门。

2.处置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疫苗管理人员、公共卫生专家等。

五、处置流程1.接到异常报告后,处理中心立即启动处置流程。

2.核实接种情况,了解患者病史、疫苗信息等。

3.根据症状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处理,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措施。

4.持续跟踪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5.及时向上级报告异常情况,协助上级进行调查处理。

2023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案

2023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案

2023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的新冠疫苗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对于控制疫情和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所有疫苗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调动全社会力量,我们制定了《2023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案》。

2. 监测范围和对象本工作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包括公民、从业人员等所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个体。

3. 监测内容和方法3.1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新冠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品种和批次、接种者基本信息等相关内容。

3.2 监测方法3.2.1 主动监测通过建立定期报告系统,接种新冠疫苗的个体可以主动报告新冠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相关部门和机构会根据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和汇总。

3.2.2 主动追踪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的个体将被登记并留下联系方式,监测部门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主动追踪询问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及时记录。

3.2.3 被动监测监测部门会定期收集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和报告,如住院率、就诊率、不良反应报告等,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4. 数据收集和分析4.1 数据收集通过定期报告系统、主动追踪和被动监测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建立数据库。

4.2 数据分析监测部门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疫苗品种和批次的相关性等。

5. 信息共享和反馈机制监测部门将对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机构和公众发布信息和反馈结果。

6. 应急处理和措施一旦发现新冠疫苗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安全问题,监测部门会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紧急调查和处理。

7. 监测结果的利用监测部门将利用监测结果参与制定疫苗接种政策、进行疫苗安全评估、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

8. 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本工作方案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 预期效果和评估通过建立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案,我们将及时了解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情况,为疫苗接种政策制定、疫苗安全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方案为做好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监测处置工作,按照《疫苗管理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一)规范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二)调查核实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评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新冠疫苗接种的因果关系,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补偿提供支持;(三)分析评价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情况,发现异常信号,为开展调查、评估和处置提供信息支持;(四)及时发现新冠疫苗接种差错,为改进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和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五)支持公众交流与沟通,妥善处理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二、定义与分类(一)定义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的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或者其他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任何症状、体征、疾病、异常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能是新冠疫苗或者接种操作所致,也可能与疫苗或者接种操作无因果关系。

(二)分类1.按照严重程度,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以下类型:(1)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常见的或者轻微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不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临床措施。

如发热和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结块,以及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或者轻微的皮疹等症状。

(2)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延长已在住院治疗的时间、持续的或者显著的人体伤残/失能、先天性异常或者出生缺陷(怀疑受种者母亲孕期接种疫苗所致),以及如不干预或者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情形。

一般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措施,包括需要临床治疗的重度疾病。

如怀疑与疫苗可能相关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病、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减毒活疫苗的疫苗株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或者怀疑与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等相关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等疾病,以及由这些疾病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2.按照发生原因,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以下类型:(1)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

非严重的不良反应称为一般反应,主要是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

严重的不良反应称为异常反应,主要是指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

(2)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是指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健康损害。

疫苗质量问题是指疫苗的鉴别试验、纯度、滴度、效价测定、无菌检查、抗生素残留、热稳定性试验等检验指标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等情形。

(3)接种差错相关反应:是指因接种单位在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健康损害。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实施接种后,受种者出现健康损害的,不属于接种差错相关反应。

(4)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

主要因受种者接受注射时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等所致,与疫苗成分无关。

年幼儿童常见呕吐,可能发生短暂意识丧失或者尖叫;年长儿童或者成人偶尔发生轻微头疼、头晕、口周和手部发麻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晕厥。

有“恐针症”者反应可能会加重。

在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群体性癔症。

(5)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偶合症常由感染等其他因素导致,不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

三、报告(一)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接种单位、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怀疑发生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当向接种单位进行报告,也可向区疾控中心或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进行报告。

(二)应报告的范围任何怀疑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的反应或者事件均应当进行报告,特别是严重的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范围,应当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既往其他同类疫苗安全性监测情况、疫苗说明书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冠疫苗安全性监测指导手册等资料。

对轻度发热、局部疼痛和红肿等预期内常见的、轻微的反应,可不进行网络报告。

对发热≥38.5℃、红肿或者硬节直径>2.5cm等情形,以及出现相同或者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明显增多时,应当进行网络报告。

(三)报告程序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包括接到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的报告)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当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做好相关信息记录。

对属于应当报告的或者其他认为需要报告的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发现后48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子系统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相关模块)填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

发现怀疑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在2小时内通过信息系统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暂无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按照上述时限要求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以传真或者邮寄等方式报至区疾控中心,由其进行网络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怀疑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区疾控中心应当立即向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新冠疫苗质量问题相关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同步向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部门和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按照各自职责立即逐级报至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过程中,发生新冠疫苗安全事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区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对属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范围的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信息系统维护与信息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信息的管理。

对信息系统报告的以及直接接到的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进行审核,包括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初步临床诊断、疫苗及其接种情况等。

发现信息错误或者不完整等情况的,应当及时与报告单位进行核实并订正。

四、调查与诊断(一)调查范围区疾控中心对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核实、评估,分类为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均需要开展个案调查。

对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不需要开展个案调查,由区疾控中心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审核、分类;对受种方要求调查诊断的,应开展个案调查。

(二)调查机构与时限区疾控中心对需要调查的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住址开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怀疑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调查、处理。

参与现场调查的人员原则上应当不少于2人。

对复杂、疑难的严重病例,应当组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展调查。

对不在本区接种疫苗,但在本区医院就诊的病例,区疾控中心应当在接到报告后根据工作需要协助收集相关资料,并及时转报至接种单位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三)资料收集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受种者就诊的医疗机构等相关各方,应当按照调查就诊的要求,向负责组织调查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1.临床资料。

通过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就诊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等途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例的既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史、既往健康状况(如有无基础疾病等)、家族史、过敏史,掌握病例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资料。

必要时调查人员应当对病例进行访视和临床检查。

对于死因不明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检查的病例,原则上在病例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尸体解剖检查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2.疫苗资料。

通过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或者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等途径收集疫苗的购销和储运资料,包括:疫苗的种类、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包括分发、供应或者销售情况)、领取日期、同批次疫苗的感官性状;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疫苗购销记录;疫苗送达接种单位前的储运情况、接种单位疫苗储存条件和冰箱问题记录等。

3.预防接种资料。

通过相关接种单位收集预防接种资料,包括:本次接种服务组织形式、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苗何时用完;稀释液情况、注射器材情况、安全注射情况、注射操作是否规范;接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等。

4.其他相关资料。

怀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当地发生或者流行的疾病可能有关时,可通过区疾控中心、接种单位或者医疗机构等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当地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接种前受种者的既往暴露史等。

怀疑由新冠疫苗质量问题造成健康损害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相关疫苗质量进行检验,出具检验结果报告,并应当在2日内尽早将检验结果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进行反馈。

(四)撰写调查报告对新冠疫苗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组织调查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在调查开始后7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根据进展情况更新调查报告,并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上报。

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描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疫苗和预防接种组织实施情况,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初步判定以及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