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二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案教学设计2篇 (2)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 了
1.师出示视频。
(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2.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3.生分组讨论。
4.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5.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6.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7.师:找不到“小伙伴” 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
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板书设计小雨和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 了
“学、议、测”约定助学课堂教学设计
累计教案数二
“学、议、测”约定助学课堂教学设计
累计教案数。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知道整理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2.学生能够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和学习材料。
3.学生能够培养整理习惯,懂得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学习将整理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1.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培养整理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整理的概念,提问学生整理的经验和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通过示范,介绍自己整理的经验和好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
二、讲解提高: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整理、标签整理等,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使用场景。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三、练习巩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等物品,并对整理结果进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整理教室的物品,学会团队合作。
四、拓展延伸:1. 教师通过讲解整理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联系,强调整理对于个人和集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整洁程度,并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五、总结反思: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整理习惯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对整理的兴趣和意识。
板书设计:让我自己来整理整理的重要性:- 有助于更高效的学习和生活- 培养整洁的习惯- 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整理的基本方法:- 分类整理- 标签整理- 整理清单培养整理习惯:- 坚持每天整理一次- 鼓励自我激励- 合理分配时间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与整理的联系:- 整理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基础- 整理可以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出贡献评价方法:- 评价整理结果的干净程度- 评价整理的过程是否合理和高效- 评价整理的效果和持续性。
道法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教案

1.讲述游戏规则
请大家看一下游戏规则,1.请同学们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放在桌子上。2.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并把它们整齐的摆在桌面上。
2.开始游戏
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如果有速度较慢的同学,提醒他请不要着急,身边的同学帮一帮他。)
3.整理完后展示
谁愿意把你整理的展示给大家看?他整理的怎么样?你是怎样整理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谁还有与他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互相看一看整理好的书本,交流一下你的整理经验吧。(小组交流)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生:交流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生活自理、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实施策略
1.游戏体验、2.竞赛
教学准备
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储物箱、文教用品、衣服、图书角、卫生角。学生:书包、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修改
活动一: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整理物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物品。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整理物品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整理物品道具:如玩具、书本等。
3.计时器:用于记录整理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混乱的书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的书桌乱吗?你想不想把书桌整理干净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整理物品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说出整理物品的方法。
如:按照类别整理、把常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整理物品的场景,如:整理书桌、整理书包等。
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整理计划,然后进行实际操作。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前言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1课,课题为“让我自己来整理”。
本次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
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重要性;2.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3.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重点1.整理的重要性;2.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非常乱的照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这张照片里面的东西乱吗?你们认为一个人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习(20分钟)从书包、桌面、卧室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1 整理书包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整洁的书包,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
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书包比较,谈一谈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书包的方法:首先将书包里的书和笔记本整理好,再把文具、零食等小物件放到袋子里。
最后检查一下书包是否有垃圾需要清理。
2.2 整理桌面教师出示一张乱七八糟的桌面照片,让学生看看这样的桌面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桌面的方法:首先将桌上的书本、笔记本等物品摆放整齐,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处或丢弃。
最后用湿布擦拭一下桌面。
2.3 整理卧室教师问学生谁会自己整理卧室,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整理卧室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卧室的方法:首先将衣服叠放整齐,然后将垃圾清理掉。
最后收拾杂乱的物品,按照类别归纳放置,比如彩笔和铅笔放在笔筒中,书放在书架上。
3. 操练(20分钟)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整理好书包、桌面、卧室。
整理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是否有遗漏的或者整理不好的地方。
4. 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
5. 总结(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教案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做游戏需要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的脑子比较灵活,猜得对。
师课件出示两个谜语。
生抢答,师生共同分析谜底。
师:我们猜的这两件物品是做什么用的呢?生答。
师:这些物品我们每天都要用,缺少了哪一个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它们就是我们的“小伙伴”。
我们还有哪些“小伙伴”呢?同学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小伙伴”。
生纷纷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重要的朋友。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想让你们认识到这些小伙伴的存在,重视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身边都有哪些“小伙伴”,明白这些“小伙伴”的重要。
】二、初步感知师:出示小笑脸。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笑脸,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将得到老师赠送的小笑脸,你们想要吗?师课件出示视频。
(视频播放一间杂乱无章的房间,一个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在让妈妈帮他找橡皮)师问: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生1:他在找橡皮。
生2:他的房间太乱了,东西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
生3:告诉他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师:你们总结得真棒,希望你们不要像视频中的小男孩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一塌糊涂,给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小伙伴”的家在哪里吗?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师课件出示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下册-[教学设计]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2课时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下册-[教学设计]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ca1d6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c.png)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掌握整理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初步形成自主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整理自己的用品,掌握整理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初步形成自主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东西乱放、遗失带来的麻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整理物品呢?我们先通过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吧。
1.出示一些无序摆放的物品,教师说一件物品,请学生在屏幕上迅速找出来。
找到后,看一看自己用了几秒钟,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开始游戏。
师: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可以更快地找到相应的物品呢?(稍停顿。
)我们可以将物品按照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进行分类,摆放整齐。
3.将物品分类后继续组织学生做游戏。
师:同学们用的时间越来越少,找得越来越快了。
把物品分好类,摆放整齐,这样找东西既方便,又节省时间。
看来,分好类、摆整齐是整理物品的好方法。
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帮助豆豆送“小伙伴”回家吧。
二、探究学习探究(一)送“小伙伴”回家1.出示教材第44页的图片,创设情境,请学生将左图中的物品分类摆放到右图中的两个生活场景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先判断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个房间中,再分别摆放。
(2)师生核对答案。
2.师小结:我们在整理物品时,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把物品分好类、摆整齐,用完的物品放回原位。
探究(二)养成整理的好习惯1.出示整洁的书桌和房间的照片。
2.请学生交流:看到干净整洁的房间,你有什么感受?预设:生1: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感觉很舒服。
生2:找东西很快,能节省时间。
3.师小结:整理的好处真是太多了,不仅找东西方便,不会给家长添麻烦,还能够节省时间,让自己心情愉快,提高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出示教材第45页上方的两张图片,请学生分析图中人物的做法。
预设:生1:我觉得第一幅图中小男孩的做法不对,我们应该主动整理自己的物品。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明确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整洁意识,体会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整洁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整理物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具:笔、黑板、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打开教学PPT,呈现一些杂乱不堪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看到的图片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整理物品。
2. 观察和思考(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整洁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整齐摆放的,询问学生对整洁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作用。
3. 学习整理方法和步骤(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清除垃圾、整理物品的摆放位置、归类整理等内容。
通过教学PPT和示范,具体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4. 实践练习(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需要在教室内选择一个区域的物品进行整理,按照之前学到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完成整理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整理的过程和体会,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书桌、书包或者衣柜,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下节课上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了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通过实践练习和分享交流,学生对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体会到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部编版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今后,我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整理习惯培养,让整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整理书桌最有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操作。学生们将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桌,体验整理的过程和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整理成果,分享整理的经验和感受。
-强化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法治观念。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物品,不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培养法治观念。
2.教学难点
(1)整理方法的灵活运用。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分类、摆放、归位的具体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教案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教案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活动三: 1、赛一赛课件展示(课件中苹果被点击时,能落下):“我能行”快乐果园中的六种苹果内容: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刨铅笔、叠被子。
六人小组讨论决定推选组员参加各项比赛。
每项比赛选出前三名奖励“自理能手果”。
2、说一说请每项比赛的优胜者当当小指导,教教大家做事的方法窍门等。
给讲得好的小朋友予以表扬,评选为“生活智多星”。
活动四:演一演小精灵(课件中苹果被点击时,能落下):小朋友们摘到了这么多苹果了,真了不起。
现在,还剩下树顶的苹果了,这些苹果要会为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们做事的小朋友才能摘到,谁是家长的小帮手呀? 1、说说为长辈做过哪些事。
2、课件指示大苹果上的内容要求,请小朋友分组上来表演。
“妈妈下班回来了”(同时播放歌曲〈妈妈下班回来了〉)“爸爸生病在床上” “我为爷爷捶背讲故事” “我给奶奶绕毛线”……3、小精灵:呀,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我能行”快乐果园的苹果全都被大家摘完了,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这甜美的快乐果吧。
(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只苹果,看学生情况随机采访:①你吃着这个苹果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②你为什么还不肯吃呢?③你想怎么安排这个苹果?④为什么你会想把它送给妈妈呢?…… 活动五:展示台(课外延伸)小精灵:小朋友还想摘苹果吗?别担心,如果大家能在平时做好这些事,请爸爸妈妈为小朋友在做得好的方面打上★,我们的快乐果园里会重新结出大苹果等着我们去摘。
(课件演示树上长出苹果)小精灵:我想悄悄地告诉大家,以前我从没帮父母做过事,只有家长为我服务。
今天,我从我们班的小朋友这儿学到了好多东西,感到很难为情,我也要向大家学习,做一个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孩子,还要为长辈们做一些能做的事。
让我们一起努力,希望下次我能加入你们的摘苹果队伍,好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自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图片,如衣服、书本、玩具等。
2.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实物,如衣物、书本、玩具等。
3.准备一个整理箱,用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物品,并提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里吗?怎样才能让它们整齐有序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整理好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整理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衣服应该叠放整齐,书本应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巩固(5分钟)学生个体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展示和评价,巩固学生所学的整理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整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 一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学习分类摆放、物归原位、及时就位的整理技巧,2.通过比较的方式,感受整理好习惯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愿意去尝试自己动手整理,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通过表彰的方式,感受体验学会整理的成就感,更加有动力坚持整理,养成整理好习惯。
1.重点:懂得整理的技巧,并能运用与生活中去。
2.难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自觉整理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榜样学生的照片、整理奖章、小组活动材料、模拟房间及物品、给家长的信、找茬图教学过程:师:小朋友,瞧,我们的老朋友又来了。
听——嗯——我们的小伙伴真多!有一天,它们聚在一起,说悄悄话呢。
2、小伙伴遇到了麻烦,我们可以怎么帮他们?(1)听小伙伴悄悄话他们都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好伙伴,那我们怎么帮他们呢?二、练一练,习得整理好办法(图画上有沙发,沙发上扔着书、衣服,沙发旁边有书柜,书柜里跳绳、书本;书桌上有摊开的作业本,文具盒,铅笔尺子乱放在外面;一个衣柜立在旁边;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一只玩具箱放着玩具)鞋子的家是鞋柜,我们应该送他回家,还要把它们放整齐。
鞋子的家是鞋柜,书本的家是书柜,衣服的家是柜,同一类的物品要放在一起,这就是分类整理有序放嗯,铅笔用好了及时放回文具盒,书看完了及时放到书架上,用的时候就好找了,这也是整理的好法宝——送回原位不乱扔。
我们就用刚才学到整理秘诀帮图图理一理房间吧,请小组长把图图的家请进来——(2)小组合作,教师巡视(请一小组上台交流)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3)反馈交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图图好开心哦----小朋友,谢谢你们,帮我把房间里的东西物归原位,还分类进行了整理,让我家变得整洁有序了。
以后我要向你们学习啦。
1.发现问题——一只拉链没拉好的书包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图的小伙伴,你发现什么问题啦?好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有问题的小伙伴,书包真是太乱了。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认真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活动区域”,旨在通过学习让孩子养成认真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认真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意义和重要性;2. 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方法并亲自动手实践;3. 能够分析认识到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好处并愿意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1. 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方法;2. 思考认真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意义和好处。
教学难点:1. 让孩子能够真正理解并愿意养成摆放整齐的好习惯;2. 如何让孩子按要求完成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练习。
教法与学法:1. 采用讲解、演示、亲自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2. 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师生对话: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家里乱不乱?乱的理由是什么?2. 列举示范: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没有摆放整齐的物品,并向学生解释物品没有摆放整齐会造成什么问题。
二、讲解(15分钟)1. 让孩子理解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意义和重要性:老师向孩子们讲解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对生活的重要性,如提高生活品质,避免事故等。
2. 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方法:老师向孩子们讲解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方法,如分类整理,层次分明,使用收纳箱等。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自由练习:老师让孩子们到课室中央的杂物堆旁边,每个学生自由选择一件自己的物品,并将其整理摆放到自己的座位上。
2. 教师反馈:老师逐一检查每位同学的整理结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四、总结(10分钟)1. 思考问题:老师让孩子们思考,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好处在哪里?2. 学生回答:让孩子们在思考之后,回答整理物品和活动区域的好处,如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事故等。
教学评价:1. 整齐划一:通过学习和练习,达到了物品摆放整齐划一的效果。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乐于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
2.道德修养:掌握小学生正确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提高自理能力,体会成长的快乐。
3.责任意识:关爱父母,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庭责任,知道感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微课学习和情景辨析等活动,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爱整理的生活习惯。
(重点)2.通过竞赛等系列学会整理的实践活动,知道主动分担家庭责任,感恩父母,增强主人翁意识。
(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书包等学习用品。
学生完成最喜爱的“小伙伴'家庭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认识小伙伴的家1.送“小伙伴”回家(1)出示:出示一组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照片。
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家庭成员最喜爱的“小伙伴”,前两天,很多同学给我看了他们和“小伙伴”的合影,(2)提问;仔细观察,你找到了哪些生活中,学习中亲密的“小伙伴”?预设1:毛巾、鞋子、袜子外套、水杯、牙刷、红领巾。
预设2:跳绳、七巧板。
预设3;书本、铅笔、剪刀。
(3)实践:“小伙伴”们可调皮了,就喜欢在小主人家里到处跑。
请同学们用你的爱心,帮助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①出示:出示教材第44页插图。
请学生在课件中以拖动的方式,把物品放到合适的位置。
②追问: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放吗?预设1;毛巾放在洗脸架上,牙刷放在漱口杯中。
它们都是洗漱用品,放在洗漱间。
预设2:衣服放在衣柜里。
预设3;书本、红领巾、剪刀放在书桌上。
2.找一找“小伙伴”的家(1)辨识:请同学们找出图中“小伙伴”的家。
①铅笔的家是_________。
(书包铅笔盒、地板上)②衣服的家是_________。
(书柜、鞋柜。
衣柜洗漱间)③足球的家是_________。
(玩具箱、厨房、房间)④鞋子的家是_________。
(书柜、鞋柜,客厅地上)(2)小结:同一类物品,要摆放在一起,这就是分类摆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整理,怎样整理,以及整理的好处。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整理物品的认识和能力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整理物品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处。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整理经验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整理物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和图片。
2.准备一些整理工具,如收纳盒、抽屉分隔器等。
3.准备时间管理表,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整理?怎样整理?整理的好处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效果。
引导学生讨论:整理后的物品为什么会更整齐?怎样才能保持整理后的状态?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整理主题(如书桌、衣柜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整理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11 让我自己来整理2-部编版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小伙伴”是什么呢?(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2、生答,并说说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4、书上2个谜语分别请一名学生朗读之后学生思考,猜出谜底。
5、老师另外补充两个谜语。
活动二:送“小伙伴”回家1、观察课本中小男孩为什么那么着急?2、生答后,教师小结:找不到“小伙伴”很麻烦。
并追问:那要怎样做可以很快找到“小伙伴”呢?3、生答,并说说小伙伴“橡皮”的家是什么?4、学生依次将课本许多“小伙伴”找到家并送回家。
5、师小结:把“小伙伴”送回家的好处就是下次用的时候方便,所以小朋友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活动三:养成整理的好习惯1、学生观察课本图中两个小男孩做法对吗?2、生答,并说说原因。
3、学生观察课件中笑笑与淘气的房间,你更喜欢谁的房间呢?4、生答,并说理由。
5、学生自己整理课桌和书包(1)师规定整理期间几点要求。
(2)学生整理(伴着音乐)。
(3)师给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学生发一个笑脸,并给没完成的学生发一个加油的爱心,希望下次努力。
6、学生说说整理完的感受。
7、师: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8、生答师板书(定时整理、天天整理、物归原位),师强调这三种整理习惯都是送“小伙伴”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完它们送回家,有空也给洗个澡。
3.学生分组整理。
五、小组讨论
1.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说说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用自己的方式爱他们)
2.录像:学生在家整理物品的实录。
3.评选“棒棒小当家”,学生采访录像中的主人公,问技巧也可以,问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
4.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自理能力也是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
电子教案模板
课题
让我自己来整理
授课时间
课时
2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
表现出料理自己Βιβλιοθήκη 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教学重点
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
观察法、兴趣式指导法
教具
图片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与各民族同学之间也要像爱护小动物一样,相互爱护,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
四、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师:书本上这样做对吗?
生:我不整理,反正妈妈会整理的。
生: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
2.师: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
我的“伙伴”真不少,它们都是我的宝。
师生互别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与后记:必须手写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教务处/教研室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