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导言: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疾病进展快、预后不良、需要特殊监护和处理的婴幼儿。

对于高危儿的管理和治疗,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包括定义、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等方面。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定义高危儿是指在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行为、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异常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的婴幼儿。

2.管理目标高危儿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高危儿的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3.管理内容(1)特殊监护:建立高危儿特殊监护室,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和护理,确保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2)营养支持:根据高危儿的营养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婴幼儿获得充分的营养。

(3)早期干预:对于已知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缺陷等,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4)定期随访:建立高危儿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5)家庭教育:向婴幼儿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高危儿,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二、会诊转诊制度1.定义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在高危儿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患儿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或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以确保高质量的诊疗和干预。

2.转诊适应证(1)病情复杂、病因未明确的高危儿;(2)需要进行高风险手术的高危儿;(3)需要接受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的高危儿。

3.转诊步骤(1)确认转诊需求:主治医师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2)选择转诊机构或专科医师: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

(3)办理转诊手续:填写转诊申请表,注明详细的病情及转诊目的、需求等信息。

(4)转诊评估:转诊申请提交后,接收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会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接收转诊。

某医院高危儿管理制度

某医院高危儿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我院对高危儿的诊疗水平,保障母婴安全,降低高危儿死亡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高危儿患者及其家属。

第三条高危儿管理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高危儿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医疗质量。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高危儿管理小组,负责高危儿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高危儿管理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 儿科主任:负责高危儿管理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2. 儿科主治医师:负责高危儿的诊疗、随访和病情评估;3. 儿科护士:负责高危儿的护理、观察和记录;4. 儿科其他专业人员:负责高危儿的相关辅助检查和康复治疗。

第三章高危儿识别与评估第六条医院对出生后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新生儿,应视为高危儿:1.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或高于4000克;2. 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3. 出生后出现呼吸、心跳、体温、血糖等生命体征不稳定;4. 有遗传、感染、出生缺陷等高危因素;5. 家族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史。

第七条高危儿评估包括:1. 生长发育评估: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2. 神经系统评估:观察新生儿神经反射、肌张力、运动发育等;3. 呼吸系统评估: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等;4. 消化系统评估:观察新生儿喂养、大便、黄疸等;5. 其他系统评估:如心血管、泌尿系统等。

第四章高危儿诊疗与护理第八条高危儿诊疗:1. 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 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 对病情严重的高危儿,应及时上报上级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第九条高危儿护理:1.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室温适宜,做好保暖措施;2. 定期观察新生儿皮肤、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3. 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等情况;4. 对病情严重的高危儿,及时通知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第五章高危儿随访与康复第十条高危儿随访:1. 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2. 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3. 做好高危儿家庭指导,提高家长对高危儿的关注和护理能力。

2023年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2023年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2023年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科医疗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高危儿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的诊治难度大、医疗资源的浪费、家庭和社会的困扰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高危儿,并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案,建立高效的会诊、转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1 高危儿患者的识别与筛查针对高危儿群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筛查机制,加大对于高危因素的筛查力度,包括孕期疾病诊断、家族遗传病史、早产儿、低体重儿等。

通过系统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患者,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

1.2 高危儿诊断与评估对于被识别为高危儿的患者,需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诊断与评估工作,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通过全方位的了解病情,明确疾病的类型、病变程度,为之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基础,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

1.3 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高危儿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将治疗重点放在患者的主要问题上,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出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1.4 定期复查和长期随访对于高危儿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二、高危儿会诊制度2.1 建立高危儿会诊专家团队在医疗机构内建立高危儿会诊专家团队,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儿科医生、心胸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为高危儿提供个性化的会诊服务。

2.2 会诊流程确定高危儿会诊的流程和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案例信息的顺利传递。

同时,为会诊过程制定出明确的流程,包括会诊申请、会诊过程、会诊建议和会诊结果等,以确保会诊的质量和效果。

2.3 优化会诊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会诊方式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会诊。

通过视频会议、图文资料传输等方式,将远程地区的专家资源与高危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专业的会诊服务。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一、对所有高危儿专册登记存档,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

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二、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3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1岁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健康训练指导。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经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七、高危儿管理程序筛查→登记→管理→结案附: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一)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

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7、自然流产≥3次。

妊娠次数≥4次。

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10、孕期使用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

如:链霉素、卡那、庆大、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激素、抗过敏药、镇静安定药、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抗滴虫药、麻醉药。

11、孕妇智力低下,发育畸形。

12、孕妇既往死胎、死产、围产儿死亡史。

(二)高危新生儿1、早产:孕期<37周。

儿童保健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降低高危儿死亡率,提高高危儿的健康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高危儿提供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的高危儿,包括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的新生儿、出生时缺氧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3分的新生儿、出生时患有严重疾病的新生儿等。

三、组织架构1. 高危儿健康管理小组:由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负责高危儿的全面健康管理。

2. 高危儿随访团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

四、工作内容1. 建立健全高危儿档案:对高危儿的基本信息、出生情况、疾病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跟踪管理和数据分析。

2. 定期随访:高危儿随访团队应定期对高危儿进行家庭访视,了解高危儿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3. 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对高危儿护理的认识和能力,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

4. 干预治疗:针对高危儿的特殊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

5. 转诊和急救:在高危儿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6. 数据分析与反馈:对高危儿的健康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为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提供依据。

五、工作流程1. 出生登记:对新出生的高危儿进行登记,建立高危儿档案。

2. 初访:高危儿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首次随访,了解高危儿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状况。

3. 定期随访:按照随访计划,定期对高危儿进行家庭访视,评估高危儿的健康状况。

4. 干预治疗: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5. 转诊和急救:在高危儿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6. 数据反馈:将高危儿健康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六、培训与考核1. 对高危儿健康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高危儿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高高危儿的康复几率,促进高危儿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学校、社区以及其他托管机构对0-3岁高危儿的管理。

三、高危儿的定义1. 高危儿是指0-3岁之间,存在着某些高风险因素,并可能导致患病或残疾的儿童。

2. 高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家族遗传病史、妈妈妊娠期间患有严重疾病等。

四、高危儿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设备1. 高危儿管理机构应该有符合儿童活动的环境设施。

2. 包括适宜的房间温度、光照、空气质量、卫生设施以及儿童安全设施等,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舒适。

5. 儿童康复护理区域应区分为不同区域,保证各个康复区域的活动空间和不同康复项目的实施条件。

六、高危儿管理制度的内容1. 高危儿的登记和档案管理(1)高危儿应该在出生后及时进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

(2)建立档案的信息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出生史、诊断及治疗情况等。

(3)档案应保密,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泄露个人隐私。

2. 高危儿的定期体检和评估(1)高危儿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例如身高、体重、头围等。

(2)定期进行康复能力评估,以制定个别化的康复计划。

3. 高危儿的康复治疗(1)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别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康复治疗应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其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4. 高危儿的饮食管理(1)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确保高危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2)根据高危儿的特殊情况,如过敏等,进行个性化的饮食管理。

5. 高危儿的心理支持(1)为高危儿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困境和压力。

(2)建立家长互助组织,提供经验交流和互助机会。

7. 高危儿的监护人责任(1)监护人应积极配合高危儿的康复治疗和发展计划。

(2)监护人要定期参加康复培训课程,以增强对高危儿的护理技能。

八、高危儿管理制度的执行1. 制度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出生时存在潜在风险的新生儿或儿童,制定的一套管理和监测措施,旨在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

高危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筛查和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收集相关的疾病风险因素和病史信息,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危儿范围。

2. 医疗团队组建:建立多学科医疗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协同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支持。

3. 监测与干预:建立高危儿的详细档案,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神经发育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干预。

4. 家庭支持: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包括喂养指导、护理技巧、心理疏导等,使家庭能够有效地照顾高危儿。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高危儿得到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医疗管理,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会诊是指由多名医生或医疗团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综合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会诊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当主治医生遇到难以确定的病情或需要进一步验证诊断
时,可以向其他医生发起会诊请求。

通过会诊,可以得到其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转诊是指将患者从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转移到另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继续治疗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如果当前医疗机构或科室的诊疗条件无法满足患儿的需求,或者需要进一步专科治疗时,可以将患儿进行转诊。

转诊需要经过医生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和决策,然后与患儿家属协商并安排转诊。

转诊过程中,需将患儿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及时转交给接诊医院,确保连续性医疗的进行。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儿保高危儿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高危儿保健工作。

三、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健康产生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婴儿。

四、工作原则1. 早期识别:儿保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标准,对疑似高危儿进行及时评估。

2. 早期干预:对确认的高危儿,应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

3. 全程管理:对高危儿实施从出生到成年的全程健康管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高危儿的管理,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度。

五、工作内容1. 筛查与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视听觉等功能方面的检查。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为高危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关于高危儿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

5. 转诊与协作:建立健全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

六、工作流程1. 筛查与评估: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评估。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实施治疗措施。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面对面或在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

5. 转诊与协作:发现需要转诊的高危儿,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助办理转诊手续。

高危儿 管理制度

高危儿 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儿指的是指在出生后的30天内需要严密观察和干预、照料的新生儿,他们可能因为早产、低体重、遗传疾病、出生时窒息等原因而面临生命威胁。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减少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存。

二、管理目标1. 提高高危儿存活率2. 提升医疗护理水平3. 减少高危儿并发症4. 提升高危儿生活质量三、管理范围高危儿管理制度范围涵盖以下内容:1. 高危儿的筛查和评估2. 高危儿的监护和干预3. 高危儿的护理和喂养4. 高危儿的家庭支持和康复5. 高危儿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四、具体措施1. 高危儿的筛查和评估(1)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包括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遗传疾病等风险因素的初筛和细筛。

(2)开展高危儿评估,对筛查出的高危儿进行全面的身体和精神发育评估,明确高危儿的风险程度和干预方案。

2. 高危儿的监护和干预(1)建立高危儿监护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和干预。

(2)制定高危儿的治疗方案,包括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和控制等干预措施。

3. 高危儿的护理和喂养(1)建立高危儿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体温监测、清洁护理、床位翻身等护理措施。

(2)制定高危儿的喂养方案,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特殊配方奶粉喂养等。

4. 高危儿的家庭支持和康复(1)为高危儿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应对高危儿的健康问题和生活困难。

(2)建立高危儿康复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康复训练、家庭照护、社会关怀等服务。

5. 高危儿的健康教育和预防(1)开展高危儿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高危儿的关注和关心。

(2)加强高危儿疾病预防工作,推广乳房疾病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等知识。

五、管理保障1. 建立完善的高危儿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高危儿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 加强高危儿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善高危儿的就诊条件和医疗环境。

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

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

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为了保障高危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建立健全的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制度包括对高危儿童的早期筛查、定期监测、全程跟踪、及时干预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可以提前发现高危儿童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的内容1、早期筛查:对新生儿和幼儿进行早期筛查,发现和评估高危儿童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定期监测:对高危儿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和发育评估,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处理。

3、全程跟踪:建立高危儿童的健康档案,将其健康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记录,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其接受持续的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

4、及时干预:一旦发现高危儿童出现健康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保障其健康和发展。

5、家庭指导:为高危儿童的家庭提供健康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管理和照顾高危儿童,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二、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的实施1、政府主导:政府要加强对高危儿童健康管理的领导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儿童的监测和干预。

2、医疗机构参与: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高危儿童的筛查、监测和干预工作,建立健全的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提高高危儿童的健康管理水平。

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可以在政府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高危儿童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服务,为高危儿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4、家庭参与:高危儿童的家庭要积极参与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合理管理和照顾高危儿童,配合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工作,共同促进高危儿童的健康发展。

5、评估监测:建立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的评估机制,对高危儿童的健康管理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价实施高危儿保健管理制度后,应当对其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登记管理
1.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贵州省母子健康手册》发现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儿童;或在健康检查、发育筛查等时发现生长发育偏异的儿童。

2.登记、转诊与追访:填写“高危儿童登记表”,转诊至上一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追访转诊结果和是否结案转回。

3.健康指导:告知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的重要性及社区资源,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自我监测,为家庭提供营养喂养、心理行为发育、家庭养育等预见性指导。

(二)专案管理
1.专案登记: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接诊高危儿童,建立档案,收集信息,填写“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纳入专案管理进行高危儿童随访。

2.生长发育监测:在基本公共卫生儿童健康检查基础上,结合高危因素和生长发育状况酌情增加监测频次。

进行常规生长发育监测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生理及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和评估。

3.咨询和预见性指导:依据儿童健康状况、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结果,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社会能力发展的预见性指导。

4.早期干预:为生长发育偏异的儿童提供家庭内早期干预指导和/或机构内早期干预,并定期开展干预效果评估。

5.转诊与结案:对筛查异常者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评估、诊断和治疗,如机构无诊疗条件,可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将达到结案标准的儿童转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高危儿管理科工作制度

高危儿管理科工作制度

高危儿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在门诊工作中,对高危儿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门诊发现的所有高危儿建立电子专案,并进行系统管理。

二、接受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负责接诊乡镇卫生院及社区转入的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及治疗方案。

三、对一般高危儿且发育正常者给予家庭早期干预方案,教给家长训练儿童;对发育落后或可疑、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的患儿进行发预评估,制定门诊干预治疗方案,并实行专案管理。

四、开展高危儿定期监测与干预,并对每位高危儿进行系统化健康管理,并跟踪与随访,高危儿转归正常后,转诊到其所在社区进行系统化管理。

五、建立高危儿转诊机制,对所有随访过程发现的高危儿建立科室间的协调机制,必要时进行转诊。

六、做好宣传动员,使家长了解高危因素对孩子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七、工作认真负责,对高危儿童检查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态度和蔼可亲,不推诿病人。

1。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危儿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高危儿管理、会诊、转诊的医疗人员。

第三条高危儿按照医疗风险的大小分为一般高危儿和特殊高危儿。

一般高危儿指体格、生长发育、心理、行为等有一定问题或可能有一定问题的儿童。

特殊高危儿指有严重生理或病理问题的儿童。

第二章高危儿管理制度第四条医院应设立高危儿管理中心,并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和专业医护人员,负责高危儿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定期组织高危儿筛查活动,并对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的儿童进行圈养。

第六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制定高危儿的管理方案,明确管理目标、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并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

第七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建立高危儿档案,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

第八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定期对高危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第九条对于特殊高危儿,高危儿管理中心应与相关科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会诊。

第三章会诊制度第十条当高危儿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超出高危儿管理中心的能力范围时,应进行会诊。

第十一条会诊应由高危儿管理中心负责发起,并确定会诊科室和专家。

第十二条会诊应及时进行,确保高危儿能够尽早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第十三条会诊专家应提供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与高危儿管理中心进行充分沟通。

第十四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及时将会诊结果反馈给高危儿的家长,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第四章转诊制度第十五条当高危儿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或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时,应进行转诊。

第十六条转诊应由高危儿管理中心发起,并与接诊单位进行协商和沟通。

第十七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提供详细的病历和转诊原因,并确保高危儿能够顺利转诊到接诊单位。

第十八条接诊单位应及时对高危儿进行接诊,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概述高危儿是指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环境自然因素、生活习性等原因导致患有某种疾病风险较高的儿童。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高危儿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制定的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旨在提供系统细致的服务,有效帮助管理高危儿。

二、高危儿管理范围1. 早产儿:早产儿是指孕期小于37周的婴儿,因为早产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需要进行精心照料。

2. 低体重儿: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由于体重偏低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如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低下等,需要特殊管理。

3. 先天性心脏病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儿在出生时即患有的心脏畸形,对患儿的身体发育和心脏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接受定期的专业治疗与监护。

4. 遗传病儿:遗传病儿是指由于父母携带遗传性疾病基因而导致的遗传病,需根据患者基因型进行个性化治疗,避免疾病发生。

5. 早产儿后遗症:早产儿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后遗症,如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等,需要特别关注及时干预。

6.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炎等,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及呼吸困难,给孩子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需及时干预。

7.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减等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需要规范治疗,保证患儿的健康。

8. 周产儿:由于母亲怀孕期间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要及时干预。

以上为高危儿管理的主要范围,高危儿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些高危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提供全方位的照顾。

三、高危儿管理制度内容1. 健康教育和宣传高危儿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为家长提供健康知识,使他们了解高危儿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喂养方式,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水平。

2. 个性化管理根据高危儿的具体病情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饮食管理、睡眠管理、健康监测等,定期对高危儿进行全面体检、检测,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本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本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本高危儿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对高危儿的管理,提高高危儿的健康护理水平,确保其健康成长。

高危儿是指由于身体或心理发育的异常而面临潜在健康风险的儿童。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高危儿的管理。

三、高危儿的定义及分类高危儿是指出生时存在一定异常或有潜在异常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遗传疾病儿等。

四、高危儿管理制度1. 高危儿登记1.1 高危儿的登记应在出生后尽早进行,包括高危因素的记录和评估结果的登记。

1.2 高危儿的登记信息应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家族史、父母状况、出生史等。

1.3 高危儿的登记信息需要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和管理。

2. 高危儿评估与筛查2.1 高危儿应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筛查,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2 高危儿评估和筛查应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3. 高危儿的护理3.1 高危儿的护理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健康指导、营养指导等。

3.2 高危儿在医疗机构内应有指定的护理区域和专人负责护理工作。

3.3 高危儿的护理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五、会诊、转诊制度范本一、引言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需要专科医生参与诊疗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转诊和会诊服务。

二、会诊制度1. 会诊申请1.1 医生在初步诊断无法确定病因或治疗方案时,可以向专科医生提出会诊申请。

1.2 会诊申请应通过书面形式提交,并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初步诊断、需要会诊的专科等信息。

1.3 会诊申请应由医院相关部门协助确保申请的及时处理。

2. 会诊安排2.1 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科医生的安排,及时安排会诊。

2.2 会诊应在双方医生的共同协商下确定时间和地点,并通知患者。

3. 会诊报告3.1 会诊后,专科医生应及时撰写会诊报告,并将报告传达给申请会诊的医生。

3.2 会诊报告应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等内容。

幼儿园高危儿管理制度

幼儿园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确保幼儿园内高危儿(指具有潜在危险因素的儿童)的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高危儿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儿的关注和关爱,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针对高危儿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幼儿园的各个环节。

2. 严格规范,责任到人。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 科学评估,动态管理。

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措施,确保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家园共育,协同合作。

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高危儿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三、管理内容1. 高危儿识别与评估(1)建立高危儿信息库,包括高危儿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

(2)对入园幼儿进行全面筛查,识别高危儿,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2. 高危儿分类与管理(1)根据高危儿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对轻、中、重三类高危儿分别进行重点关注、重点监护和重点救治。

3. 安全教育与培训(1)对全体教职工进行高危儿安全管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2)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安全设施与措施(1)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建设,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2)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家园共育(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高危儿管理制度,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健康成长。

(2)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高危儿的成长。

四、责任与考核1. 各部门、各岗位要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 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安全管理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和处罚。

3. 对高危儿的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 19 分。

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

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

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两种类型的文言文文体有什么区别?【基本分析】传记类阅读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在 2006 年以前基本上是独霸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材,此后,古代散文、小品文甚至古小说异军突起,但传记类的“浅易”和取材广泛的特点,使得它仍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考生阅读传记类的文章,要注意古代史传文叙事、写人的特点,还要注意高考试题往往对原文有删节的特点。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考查史专体的有全国卷Ⅰ、Ⅱ、广东卷、湖北卷、天津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西卷、海南宁夏卷、上海卷等,纵观这些试卷发现:1.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2.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3.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4.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史传体【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4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4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有一定危险性的儿童进行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高危儿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特定疾病等原因,或在儿童期患上重大疾病,存在较高风险的儿童。

高危儿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筛查和评估:对出生儿进行筛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儿,并确定其具体危险因素和风险等级。

2. 监测和追踪:对高危儿进行定期监测和追踪,包括生长发育、体格检查、心理发育、功能评估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等,以预防和纠正潜在问题。

4. 家庭支持和教育:向高危儿家庭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包括照护技巧、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照顾高危儿。

会诊制度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患儿,通过会诊的方式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的制度。

会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选择会诊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确保能够全面评估和提供专业意见。

2. 会诊内容:会诊医生集中讨论患儿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并提供会诊报告。

3. 会诊协调:负责协调会诊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专家能够及时参与和表达意见。

转诊制度是指将患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诊至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制度。

转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转诊标准:确定转诊的标准和条件,例如病情复杂、需要特殊设备或专业技术无法提供等。

2. 转诊流程:明确转诊流程和步骤,包括申请转诊、评估和安排转诊、转诊反馈等。

3. 转诊协作:转诊医疗机构和接诊医疗机构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确保顺利进行转诊,并在转诊后及时汇报和协助治疗。

高危儿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

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

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

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高危儿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婴幼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迟缓儿、心脏病儿等。

为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和有效的管理,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本制度旨在规范高危儿的管理工作。

二、管理目标1. 确保高危儿在出生后及时进行一系列的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 提供符合高危儿特殊需求的特别护理和康复训练。

3. 加强对高危儿家庭的指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

三、管理内容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1)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对所有婴儿进行常规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和体温等,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进行更加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如观察呼吸、心跳、肌张力、吮吸反应等。

(3)根据婴儿的体格检查结果和家族病史等,提供风险评估,并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和治疗。

2. 高危儿的特别护理和康复训练(1)建立高危儿特别护理团队,由儿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等组成,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2)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适宜的护理措施,包括喂养、冷疗、按摩、运动治疗等。

(3)定期评估高危儿的康复进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符合婴儿特殊需求的康复训练。

3. 高危儿家庭指导和支持(1)为高危儿家庭提供儿童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喂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等。

(2)定期组织高危儿家庭学习班,邀请专家讲解相关知识,解答家长的疑惑和问题。

(3)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与高危儿相关的生活问题和困扰。

四、管理流程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流程(1)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对所有婴儿进行常规体检,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进行更加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3)根据婴儿的体格检查结果和家族病史等,提供风险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一、对所有高危儿专册登记存档,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

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二、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 3 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 6 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 1 岁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健康训练指导。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经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七、高危儿管理程序
筛查f登记f管理f结案
附: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

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V 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7、自然流产》3次。

妊娠次数》4次。

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10、孕期使用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

如:链霉素、卡那、庆大、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激素、抗过敏药、镇静安定药、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抗滴虫药、麻醉药。

11 、孕妇智力低下,发育畸形。

12、孕妇既往死胎、死产、围产儿死亡史。

(二)高危新生儿
1、早产:孕期V 37周。

过期产:孕期〉42周。

2、低出生体重v 2500g。

高出生体重》4000g。

3、双胎或多胎儿。

4、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5、病理性黄疸,核黄疸,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母乳等黄疸除外)。

6、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7、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新生儿期出现持续性低血糖。

8、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

9、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三)高危婴幼儿:(教会家长观察高危因素)
1、护理婴儿时手脚常打挺,用力屈曲或伸直“很有力”。

2、满月后头总后仰,扶坐时头竖不起。

3、3 个月不能抬头;眼睛不能跟随移动物体,眼球震颤。

4、4 个月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

5、5 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6 个月扶立时,足尖、足跟不能落地。

7、7个月不会发ba、ma音。

8、8 个月不能独坐。

9、头和手频繁抖动。

10、整日哭闹或过分安静,喂养困难。

11、大运动落后 3 个月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