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完整word版)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卷(附答案)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2。
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D。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
②③① 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完整版)2019上海高考语文卷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含答案
浦信教育用心教育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
2019 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 10 分)1.填空题( 5 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堪;冷漠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邃;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 5 分)C)(2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备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但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知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知识;桌面是圆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缝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诱惑:理论和知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固守知识?②其实;理论和知识很难抽象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知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琐。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知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知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知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 “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知识称做“科学知识”。
本文要谈论的知识;是指来自平时经验的知识而非科学知识。
“知识” 这个词也不能够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我们以科学为标准;而以平时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实情信的东西不吻合平时经验;也就不再称之为“知识”。
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2019高考语文6月7日上午结束,对于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难易程度大家也是众说纷纭,以下是查字典高三语文频道为广大考生准备的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下一届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
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
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
最后,这类综述性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
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理所当然了。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_________________,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常识和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作“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强烈推荐】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七则》(2),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3)《琵琶行》中,“,”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另外,经历在记忆中的发酵..,也可以使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距离确实起到了某种作用。
③有人十分形象的将写作比喻为反刍:草料进入牛腹,只是储存,未及消化,营养尚未被吸收,而写作则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行反刍。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⑥促使你回忆起与父亲去河边钓鱼情形的契机,也许是你再次回到那条河边,也许是你再次见到一朵金银花或闻到一缕花香。此时,你是否会回忆起二十年前河边的金银花丛那醉人的幽香?回忆起温暖的阳光下植物卷曲的叶子?在这里,现实境遇的真实感让位于回忆中感觉的真实感。这些被感觉所唤起的内容,可能是已经被我们“遗忘”的记忆,这些内容其实仍然存在,只不过暂时沉睡在记忆之中,因此有人称之为“非意愿性记忆”。
2.按要求选择。(5分)
(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
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
③更为准确地说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⑦我们的理智总是希望将记忆简化成可以把握的内容加以储存、识别和归类,可实际上,写作有时就是要敞开一个理性无能为力的世界,呈现那些曾被省略的非意愿性记忆。构成文学作品真正质地的,也许不是可以被理智归类的现实“经验”,而是有待完成的诸多可能性。
2019上海高考语文卷
2019XX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X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导语】⽆忧考温馨提⽰2019⾼考考⽣,上海2019年⾼考将在6⽉7⽇开始举⾏,上海⾼考语⽂考试时间安排在6⽉7⽇9:00⾄11:30期间进⾏,请⼴⼤考⽣提前准备好准考证及考试需要的⽤品,顺顺利利参加本届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
为⽅便考⽣及时估分,⽆忧考⾼考频道将在2019年6⽉7⽇11:30考后陆续公布2019年上海⾼考语⽂试题及答案信息。
考⽣可点击进⼊上海⾼考频道《》查看上海⾼考语⽂试题及答案信息。
⾼考时间全国统考于6⽉7⽇开始举⾏,具体科⽬考试时间安排为:6⽉7⽇9:00⾄11:30语⽂;15:00⾄17:00数学。
6⽉8⽇9:00⾄11:30⽂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外语,有外语听⼒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
各省(区、市)考试科⽬名称与全国统考科⽬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致。
具体考试科⽬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备案后发布。
全国统考科⽬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语、法语、德语、西班⽛语等6个语种,由考⽣任选其中⼀个语种参加考试。
时间6⽉7⽇6⽉8⽇上午语⽂(09:00:00-11:30:00)⽂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选择题:必须⽤2B铅笔按填涂⽰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修改答题时,应使⽤橡⽪轻擦⼲净并不留痕迹,选择题: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选择题:必须⽤0.5毫⽶⿊⾊墨⽔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选择题: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效。
如修改答案,就⽤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或下⽅写出新的答案;或使⽤橡⽪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图:须⽤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加粗。
作图:选考题:先⽤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然后⽤0.5毫⽶⿊⾊墨⽔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选考题: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 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 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七则》(2),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3)《琵琶行》中,“,”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2分)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另外,经历在记忆中的发酵..,也可以使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距离确实起到了某种作用。
③有人十分形象的将写作比喻为反刍:草料进入牛腹,只是储存,未及消化,营养尚未被吸收,而写作则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行反刍。
最新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⑥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母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会变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算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⑦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感往往很重;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同舟共济.使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⑧这两种情况不是有点矛盾?其实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是人在处理情感时的精致细微处;朋友是一时的;父母是永久的.因此在小利小害上;可以以朋友为重;牺牲父母家人;在长远的考虑上;当然还是要呵护父母家人的权益.⑨由此可見;对于情感的运用;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地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人不是情感的动物;而是成本效益的动物!不是情感役使着理智;反而是理智在驾驭、节制着情感!⑩喜怒哀乐这些情感;值得仔细琢磨;追根究底;这些情感都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结晶.⑾在粗浅的层面上;生物有基本的生理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生物体自然发出讯号.胃里塞满食物之后;会有“饱”的感党;身上有衣物之后;会有“暖”的反应.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生物体面对或经历情境时的一种生理反应.在河里捕着了鱼;会觉得欣喜;到嘴的肥肉丢了;会觉得愤怒…如此等等;都是生理上自然而然的反应.⑿更重要的是;这些生理上的反应;除了宣泄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看成是多回合的赛局;这一回合所发生的事;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喜怒哀乐既是对已然之事的反应;对未来也有刺激、诱发、提醒、警示的作用;让人追加或停止新的成本投入.譬如;学习达成目标;得到嘉勉;有了“喜悦”的情绪;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状态;会诱发后续的行为;从而带来更多的类似情感.再如讨价还价;相持许久不能成功;再耗费心智也是徒增烦恼;一气之下转身而去;这时;情感等于是一种叫停规则;指示生物体放弃眼前的道路;转换到另一条轨道上.情感同理智互补合作;以保障和增进生物体的福社.⒀原始社会里的仪式举措;有其背后的逻辑;同样;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也有隐藏其下的逻辑.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 (有删改)3.第②段的“境况”在文中具体指的状况.(2分)4.下列选项推理的过程与第⑤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有缺席;所以他没生病.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情感的运用与原始部落的仪式举措有相同的行为逻辑.B、人类的理智能够对人类自身的某些生理反应加以节制.C、朋友和家人有冲突时;在家人面前替朋友说话成本高、效益低.D、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的社会化会导致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疏离.6.用本文的“成本效益”的观念;对第⑿段“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错位之思凸凹①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②她自己都笑;自嘲说:“这是人手吗?”③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④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⑤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⑥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⑦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过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不动反而不自在.⑧从母亲身上;我似乎懂得了;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随着阅历的增长;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如此;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捡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个中意味.⑨虽然她对此浑然不知;但我知.⑩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有我在;您会省不少力气.”⑾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神经有一种莫名的兴奋.⑿“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啦.”她说.⒀待我把下巴笑酸了;眼皮重的再也睁不开了;我极想睡上一觉.⒁“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⒂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⒃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⒄现在的我;不仅身形伟岸;气壮如牛;而且还得到了许多额外的声名;在外人看来;是有力量、有分量的人了;是可以傲然挺立;纵横左右.但那空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上的生命暗示却从未离我远去.苍鹰之小、人力之微;是无声的天启;让人懂得敬畏;懂得了内敛.(有删改)8.第②段和第⑤段是如何塑造母亲的形象的?请加以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⑦⑧两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文围绕“错位”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从军行唐·崔国辅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 分)周鼎传①公讳鼎;字实甫;自为童子时即以言动自持;趋立多中礼.早岁善属文;补邑诸生;坚意嗜读;贯综今古;而范诸先行;常倾.其伦辈.②葵丑;成进士;为晋宁司理.居官廉正;吏惮其守;一切馈遗不敢入.治狱多平反;即疑案滞讼;一讯辄得其情.老胥巨猾皆咋舌退;周敢鬻法以上下其间.时有巡盐使者送犯拘罪;公讯无实;辄释之.其公方不阿类如此.③典试山东;持鉴朗察;所得皆知名士.方在闱中;薛韩城时为莱郡司理;手一卷力荐之.公视其文疵谬不可入穀.比至再;乃与同事者搜阅得一卷;共为击节;及发牍;为郝君名晋者;实宿寒名士.既复捷去;公方以得人为慰.④以左布政使调巡嘉湖;湖地剧难治;又多势家豪仆;飞舸肆掠;略无所忌.公一日过乌镇;见拥噪千人;号泣震远迩.询之;曰:“朱家奴掠人也.”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公弗顾;益尽法惩之;民距.跃称快.自是豪强屏.息;终公之任;无敢暴掠为非.⑤公孝友出于至性;廉于其身;而处人唯恐不厚.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居家垂.二十年;敦伦赈乏;居德正俗;不出户庭而系天下之望;人以比之范文正云.(节选自《孙光祀集》)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常倾.其伦辈(2)居家垂.二十年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自是豪强屏.息()A、屛住呼吸B、收敛行迹C、退避迁徙D、抑止打压(2)多意沮而寝.()A、睡觉B、丑陋C、隐蔽D、停止17.第④段画线部分短剧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B、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C、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D、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18.将第⑤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礼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描写“吏”“胥”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驳拒谬文”和“搜得佳作”分别反映了周鼎和的特点.(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心源亭记(明)李贤①邓1之儒学;在古城巽隅2;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②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③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3而已矣.④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⑤于是乎记.(李贤《古穰集·卷三》)【注】1邓:地名.邓州 2巽隅:东南角 3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哉B、也C、焉D、耳22.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C、御史将当地官员修建的井命名为“心源”.D、州守崔富吩咐李贤的同乡去邀请李贤作记.2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恢复本性.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D、“学问之道”在于让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居是学者;睹心源之明;宁不惕然有所警哉?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2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 70分26.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积累应用 10分1.(5分)(1)小人穷斯滥矣(2)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评分说明:答对一空给一分.2.(2分)D (2)(3分)B二阅读 70分(一)(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4.(3分)B5.(3分)B6.(4分)答案示例:在“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中;学习中的付出是成本;获得的喜悦情绪是效益;已获得的效益;会诱发新的成本的投入;从而带来新的效益;学习达成目标带来的喜悦;会诱发新的学习;从而带来新的喜悦.评分说明:①准确识别成本要素;②准确识别效益要素;③正确分析成本、效益的关系;④正确得出对未来的影响.1点1分.7.(4分)答案示例:本文先根据事例对“情感驾驭理智”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然后给出“情感运用受成本效益考量的支配”的观点;再通过解释更多复杂现象进一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最后从生物演化角度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持.评分说明:①先根据事例对“情感驾驭理智”这一观点进行反驳;②给出“情感运用受成本效益考量的支配”的观点;③通过解释更多复杂现象进一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④从生物演化角度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持.1点1分.(二)(15分)(《错位之思》凸凹》8.(3分)答案示例:这两段写母亲以“自嘲”“打趣”的话语面对因生活重负而变形的手和身姿;写出她对生活的体悟;塑造了乐观、豁达的母亲形象.评分说明:“以‘自嘲’‘打趣’的话语面对因生活重负而变形的手和身姿”“写出她对生活的体悟”“塑造了乐观、豁达的母亲形象”为3个点;1点1分.9.(4分)答案示例:第⑦段记录母亲和儿女的对话;体现了平实、质朴、自然等口语特点;符合人物特点和生活情境;第⑧段写作者对母亲生活态度的认识;语言凝重而厚重;与作者的思考相一致.对象不同;要达到的效果不同;两个段落便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评分说明:第⑦段语言特点“平实、质朴、自然等口语特点”、第⑧段语言特点“凝重而厚重”为必要的两点;1点1分;共2分;其他要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两分为止.10.(4分)答案示例:作品将某些生活现象归结为“错位”;选材、组材都围绕“错位”来展开.先以母亲手与身姿的“错位”;写出母亲面对“错位”时的心态;进而引出作者对母亲为什么拥有顺生乐生这种态度所做的思考;并以“我”经历的“错位”加以呈现.这种构思;新颖独特.评分说明:“将某些生活现象归结为‘错位’;选材、组材都围绕‘错位’来展开”“先以母亲手与身姿的‘错位’”“写出母亲面对‘错位’时的心态”“引出作者对母亲为什么拥有顺生乐生这种态度所做的思考”“以‘我’经历的‘错位’加以呈现”为5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11.(4分)答案示例一:作者认为要怀着敬畏之心、持重内敛处事;这种态度对当下人有警醒的作用.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应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错位”;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尊大;这样才能坦然、乐观地生活.答案示例二:作者认为面对生活中的“错位”要怀着顺生乐生的态度;不哀叹;不抱怨.这种观点总体而言有正面的意义;但是;面对生活中的“错位”;作为青年;我更愿意直面困难;改变现状;为之做出最大努力.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1分;评析的过程3分.(三)(8分)《从军行》 (崔国辅)12.(2分)C13.(2分)D评分说明:选D给2分;选A 给1分.14.(4分)答案示例:“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两句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很有感染力.评分说明:“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两句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为4个点;1点1分.(四)(18分)(《周鼎传》)15.(2分)(1)胜过(2)将近16.(2分)(1)B (2)D17.(2分)C18.(6分)答案示例:周鼎和别人交往;无论贫穷富贵、年老年幼;都整肃仪容以礼相待.有时别人有不合理的请托;即便是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周鼎也一定会用正直的言辞拒绝他;不随意屈从.评分说明:“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礼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为7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19.(4分)答案示例:通过描述“吏”“胥”敬畏周鼎;不敢胡作非为;从侧面表现了周鼎廉洁正直;办案能力强.评分说明:“敬畏周鼎;不敢胡作非为”“从侧面表现”“廉洁正直”“办案能力强”为4点;每点1分.20.(2分)答案示例:坚持原则爱才识才评分说明:两空分别评分;每空1分.(五)(13分)(《心源亭记》)21.(1分)A22.(2分)D23.(3分)D24.(3分)C评分说明:选C给3分;选D给1分.25.(4分)答案示例:第②段论述了“心”和“源”的相似处;指出两者在本性及其变化上是相似的.第③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心”和“源”的不同处;强调了“心”的由昏复明;除“静”之外;还必须有“主敬之功”.评分说明:“第②段论述了相似处”;1分;写出“相似处”是什么;1分;“第③段指出不同处”;1分;写出“不同处”是什么;1分.。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④其实,我 早就应该想到,在 干燥的沙漠,如 果没有水,没 有河流,我 们的
记忆与写作
①我们一旦将 “经验 ”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 ,记 忆在写作中究竟扮 演何种角色 ,就 不难理解了。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 无法使之客观化。我 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我们无法 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 边将
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 以这样说, 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
边,也 许是你再次见到一朵金银花或闻到一缕花香。业型生工盗垦玉蹉逝型乙鱼三
L 土~勤迎
:咝篮l佥 :缇 i∶∶∶~查!~匚::!鲤达盥
幽
壑
∶∶匾 壁 :座 :!∶ l:∶1it∶
:圜:望
还 :撞!塑 :鱼 !她 ~四 :至
2019高 考语文 第2页 (共 8页 )
厂 ^^^^
在这里,现 实境遇的真实感让位于回忆 中感觉的真实感 。这些被感觉所唤起 的 内容,可 能是 已经被我们 “遗忘 ”的记忆,这 些 内容其实仍然存在 ,只 不过暂 时沉睡在记忆之中,因 此有人称之为 “非意愿性记忆 ”。
C.作 家对记忆 的选择和召唤是无意识的。 D.被 “遗忘 ”的记忆是文学 的主要 内容 。
7.“ 河边钓鱼 ”的事例在文 中重复 出现 ,请 对其在论述 中的作用加 以评析 。(5
分)
(二 )阅 读下文,完 成第 8-11题 。(15分 )
流沙中的弱水河 ①蒙语中的巴丹吉林,意 为 “绿色深渊”。这片名叫巴丹吉林的沙漠,古 称
(完整word版)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 70分1(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
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
“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
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
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
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
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
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
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学.科.网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
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
(2分)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
(3分)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3分)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18分)湖殇熊久红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学科.网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
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
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
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学.科网(有删改)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3分)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
(3分)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1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3分)11.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5分)(三)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1)非独贤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
(2)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5)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6)知足不辱,__________。
(《老子》第四十五章)(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
(陶渊明《移居》)(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
(纳兰性德《长相思》)(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