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范爱农》教案 北京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北京版必修一《范爱农》优秀教学设计(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培养阅读和鉴赏写人记事散文的能力。
3、探讨范爱农的人生悲剧的意义及其成因,触摸范爱农及作者鲁迅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选材、组材的特点,刻画人物的本领,学习鲁迅写人叙事的方法。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态,思考范爱农悲剧的社会意义。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诵读,画出生字词,并作整理。第二遍
诵读,结合课文旁批,记下自己的疑问。
(二)导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
横渠)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铭文。
范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徐锡麟(光复会重要成员)的学生,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才生,也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
鲁迅笔下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位知识分子?
(三)课文理解
1、回顾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是《野草》。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初中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范爱农》是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写于1926年11月18日(范爱农死于1912年7月
间),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
2、请学生诵读课文,并找出本文所写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诵读后,学生交流后回答。
时间地点事件
清末东京同乡会争执
辛亥革命前一年绍兴酒楼叙旧
辛亥革命爆发绍兴报馆案风波
辛亥革命失败绍兴范爱农之死
文中所写四件事,取材辛亥革命社会大背景下。
(四)作业
1、巩固词语练习(学案第三题)
2、诵读课文一遍,写一篇短文《我眼中的范爱农》,字数不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展示交流学生的作业。
(二)课文理解
1、《范爱农》写了鲁迅和范爱农相识到永诀中的四件事,其中表达了他对范爱农的感情,很明显,感情是变化的。请同学用简单的词语概括。
憎恶—相知—怀念
2、读到哪些文字让你能感受到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的变化。
学生自读课文并画出这样的词语或句子。小组交流并总结发言。
眼睛(肖像描写)
“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用鲁迅的话说:看人总像在渺视。先说“白眼看鸡虫”,是指范爱农不随波逐流,藐视那些争权夺利而非为人民着想之辈。正如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善作“青白眼”,每遇“礼俗之人”即“以白眼对之”。而当鲁迅猜测两人误会的缘由,问到那引起误会的弓鞋时,范爱农那多白的眼,将他坦白、直率的品性表露无疑。
喝酒(细节描写)
“他又告诉我们他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一到冬初,我们的情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他很困难,但还喝酒”
“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当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冲撞而无法实现,社会秩序依然如故时,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显得苍白无力。他那原先拥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也逐渐降温消褪。于是乎,范爱农变得爱喝酒了,“酒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其实,“疯话”不疯,而是纵论天下时势的言论,爱喝酒的习惯是在受封建势力排挤、压迫后的借酒浇愁,尽管“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复愁”,而且日后的不幸溺水身亡,据说也因为是喝了点酒的原因,但对当时政治上、经济上饱受打击的范爱农而言,也许酒是他排遣郁闷心情的唯一方法。鲁迅理解范爱农为何从“小酒人”变得常饮常醉,是对朋友的相知、同情与悲悯。
抓住人物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细节描写
报馆案风波与同乡会争执(对照)
写“同乡会争执”是为了突出范爱农的清醒,表现一个革命者的“世故”和看不到前途的绝望,反衬留学生的无意义的口头革命——包括当时的鲁迅在内,揭示当时革命队伍的真实现状。而鲁迅对范爱农的理解,正是在“报馆案风波”一事中体现出来。今日的少年就是昨日的鲁迅,今日的鲁迅也正是昨日的范爱农。
报馆案风波这件事叙述详细,照应了同乡会争执,既是彻底地解除了鲁迅对范爱农的误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进步思想,有鲜明立场,同时也是清醒的革命者——范爱农。
3、从以上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冷,内热,耿直,率真,思想进步的觉醒的知识分子。
(三)作业
1、读课文一遍,读《哀范君三章》,再写短文《我眼中的范爱农》,字数不限。
2、练习
第三课时
(一)导入:“好人一生平安”,从大家再写的《我眼中的范爱农》,我们能看到范爱农是个好人,这位好人的命运不见“平安”二字。
(二)根据课文,勾勒范爱农的命运走势,并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孤独——困窘、无奈——失望、凄凉——困穷、凄苦——死去
(三)讨论:范爱农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文中有没有明确的答案,你是怎么理解的?
比较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环境。
文中写范爱农又回到了革命前的状态,岂止是范爱农,而是中国社会,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中国彻底的变革,而是“换汤不换药”。愚昧腐朽的社会是不会给觉醒的知识分子以立锥之地。所以说范爱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
(四)作业:
这篇回忆文章写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正是初冬时节
..
....、作者
....,想象一下书房氛围
心境
..,写短文《初冬时节》,150字左右。
第四课时
(一)点评作业短文《初冬时节》。充分理解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和范爱农悲剧
命运的社会意义。
(二)学生查阅预习时记下的疑问,教师进行个别答疑。
(三)处理学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