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教师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总第课时授课人:授课日期:班级:姓名:学号:【课前学案】目标:掌握相关知识及其写作背景,掌握本课基础知识。
1.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伟大的词作家,新中国的创建者。
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他善于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写现代人的精神风貌,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他的诗词记录了人生的心路历程,展现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风起云涌、瞬息万变,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二)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片段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的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工人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定,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生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2012.8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领悟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体会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
3.理解作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词句品读,感受本词阔大的意境。
2.通过分析上下阕巧妙回答,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导学过程一、资料补充《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锡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事后作了此词。
二、课前预习1.请默写一首我们初中时所学的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
2.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
3.词相关知识。
(1)词又名、、。
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代,盛行于宋。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到90字)、(91字以上)。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它决定词的、和。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长沙是词的。
(4)词按照创作风格又可分为:、两大类。
三、课堂学习1.朗读全诗并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下阕:2.上阙中有一个领子,是。
它所领的词句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景物:特点:顺序:感慨:3.上阙中哪些词特别富有表现力?例如:遍——写出了红之广;染——用拟人写法,写出秋色之深。
4.深入品读下阕思考:词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革命战友?答:5.下阕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作用是什么?答:6.这首词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三、课后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预习案【知识链接】(一)关于词的常识1、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2、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
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
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二)背景介绍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题目简介】“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为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自主预习】①沁园春(qìn)②峥嵘岁月(zhēngróng )③百舸争流(gě )④怅寥廓(liáo )(kuò)⑤挥斥方遒(qiú )⑥浪遏飞舟(è )课堂案【整体感知】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分别找到统领上下片的关键字词。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新知导学【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字词,了解词的文学知识。
2、把握词作所用意象,感悟词作阔大的境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作情与景的结合。
4、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及使命感【学习重点】1、把握词作所用意象,感悟词作阔大的境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难点】把握词作所用意象,感悟词作阔大的境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知识清单】1、辨识加点字音、关注画线字形:百舸.(gě)沉疴.(kē) 层林尽.染(jìn) 尽.管(jǐn)尽.量(jǐn)尽.早(jǐn) 寥.廓(liáo)绸缪.(móu) 方遒.(qiú)遒劲..(qiújìnɡ)酋.长(qiú)浪遏(â)飞舟遏(â)制拜谒(yè)寥(liáo)廓惆怅(chóu chàng)万户候(hóu)尽染百舸竞自由寥廓苍茫沧.海书生意气江湖义气2、词语释义:①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②击水:引用了祖逖(tì)的“中流击楫( jí)”典故。
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光[恢复(已亡的国家),收回(失去的领土)]之志。
……(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
祖逖仍旧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
这里指用桨敲击水面。
③意气:意志与气概3、了解词:(1)、定义:词,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因句式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导案主备人:冯亮、宋亚静使用时间:第一周(9月1日)【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信息。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写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难点】1.把握词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晚秋。
1925年春天,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
后来他离开韶山,去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经过长沙,重游了橘子洲。
其时,毛泽东欣赏着湘江上美丽动人的秋景,回忆起昔日的革命好友,又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旨在深入领会词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豪放情感。
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把握词人对长沙秋景的细腻描绘,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要通过品味词人的语言风格,体会其豪放中不失细腻、激越中蕴含深沉的艺术特点。
最后,要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所表达的革命豪情和爱国情怀,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词中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这需要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其次,词人的豪放风格与深沉情感交织,需要通过细致品读来体会其艺术魅力。
此外,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的革命豪情和爱国情怀,也是学习的重点,需要深入理解和感受。
最后,对于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也需要进行学习和掌握,以便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这首词的艺术价值。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词中展现作者对国家命运深沉思索的句子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出万千山峰被红色覆盖,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景色壮丽迷人。
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写了秋水澄澈,江面上千帆竞发的场景,充满生机活力。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奋飞、迅猛有力的气势,“翔”字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二、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一)立志远大1、毛泽东在15岁左右,读到了一本谈到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那本小册子的头一句话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它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缅甸、越南等地的主权的丧失。
这使毛泽东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他与朋友们常常自认为栋梁之才,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没时间谈情说爱。
他们认为时局危急,应当抓紧时间求知与砥砺自己的意志。
毛泽东在此时雄心勃勃,要改造中国。
他说:“吾尝虑吾中国之将亡,今乃知不然。
改建政体,变化民质,改良社会……无忧也。
惟改变之事如何进行,乃是问题。
吾意必须再造之,使其如物质之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
国家如此,民族亦然,人类亦然。
各世纪中,各民族起各种之大革命,时时涤旧,染而新之,皆生死成毁之大变化也。
”(二)求学刻苦15-17岁,于东山学堂就读,结交了好友萧三。
开始读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也开始了解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并崇拜这两个人。
阅读《世界英雄豪杰传》,十分赞赏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王、威灵顿、林肯、卢梭等,并对萧三感慨地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文本解读《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春季所作,分前后两篇,前一篇“沁园春·雪”是在北平所作,后一篇“沁园春·长沙”则是在湖南长沙所写。
本文主要分析《沁园春·长沙》。
1. 诗歌基本信息《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篇,下篇原题“沁园春·雪次韵”,共分五句,每句十一字。
整篇诗歌形式为“词章”,即类似于辞章,结构比较严谨,采用什么叫什么的手法对情感和思想宣泄具有显著作用。
2. 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的主旨为表达作者爱国之情,感慨祖国民族加速崛起,同时表达自己理想远大,准备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3. 诗歌思想内容(1) 雄心壮志。
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提出独立于俗俗之中,秋晨时思侣、联想江北,那是秀美壮阔的地方,再将思绪放回到长沙橘子洲。
表明作者雄心壮志,心系家国,既非流俗,又有情怀远异。
(2) 振兴中华。
第二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展现了祖国秀美多彩的山水景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景。
(3) 对民族意识的认同。
第三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达自主意识、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了解、自由的范围的思想。
(4) 反对封建制度。
第四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感到震撼,并对旧世界和新兴世界的对比现状深感慨叹,表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思乡,生活的期望。
(5) 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最后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深深吸入霜冷的空气后,回首往事,有思归之意。
去年这个时候,与那些志同道合,有过较好的时间,有过思想共鸣,所以称为“百侣”,寓意着美好的伙伴关系。
最后强调自己一只小小的,曾在红旗看台上跃跃欲试,今天要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事和自己工作的事,成为社会、国家和民族需要带头的人材。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第01课时《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经过剖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2.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感觉诗人的广博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诵、自主、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词”这类文学式样流行于五代,成形于唐,流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依据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由于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迈派两种。
(二)走近作者毛泽东不单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并且仍是一位优秀的圣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期间都有诗作,或抒怀或怀古或咏物,显现那汹涌澎拜、瞬间万变的世界。
有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走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足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弘大志向。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走开韶山前去广州,门路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烂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想往昔的战斗光阴,不由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河山的词.。
【预习检查】1.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百舸()怅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沉浮:峥嵘:挥斥:第1页共5页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击水:遏:【品读文本】(一)品读上阙,研究以下问题。
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光景(意象)来写的吗?意象:依据什么次序来描述的?5.试归纳上阙描述的光景的特色:、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同样,你能调整好并谈谈它的粗心吗?(二)品读下阙,研究以下问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_长沙 》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温故知新】1、词又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兴盛于。
2、词根据字数可以分为(≤58字)(59-90)(≧91字)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为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它决定词的、、和、《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长沙”是词的。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但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心潮起伏,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默字纠错】子头江碧透百争流击长空鱼翔底万类天自由怅寥茫大地往昔岁月书生气挥斥方土当年万户浪飞舟【问题探究】1.上阙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有什么写景手法?2.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怡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试从上阙炼字方面分析写景的特点和效果。
3.请试着概括“同学少年”的群体形象。
这群像有什么特点?【链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登观信亭司马光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
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
【板书设计】【作业练习】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素材积累】毛泽东经典语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立、看、怅、问。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头、流、由、浮押ou韵(二)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命制人:李珊审核人:刘艳波备课组长:李珊使用时间:2017年9月8日——9月11日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字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熟读并背诵全诗。
【资料积累】1、背景介绍1925年是中国革命异常激烈的年代。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
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领导权,排挤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
在共产党内,陈独秀认为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提出“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同志则针锋相对,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回到家乡湖南湘潭韶山冲,组织农民协会,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8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冲,经过长沙,准备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10月深秋季节,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文体知识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进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1.训练同学诵读力量。
2.着重训练同学抓准词中意象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喜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日的一切,激发同学奋勉向上的热忱。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妙的。
缘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全都中突出了剧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亮,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教导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精确精当。
【解决方法】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同学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学问。
【同学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预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老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争论。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同学朗读,老师点评。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一、【课前预习案】预习内容:1、了解毛泽东,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
2、熟读《沁园春长沙》,掌握基础字词.一、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题材开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
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1590多首,凭记忆手书117首,多为长篇叙事诗。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有《毛泽东书信选》《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选》等。
二、写作背景——毛泽东在长沙的活动1、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的概念,能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其意象,品味意境。
2.体会小说在情节展开中塑造人物的特点,学习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于表达效果的作用,品味小说语言。
3.学习伟人先辈们爱国为民的精神,思考青春的价值,体会青春之美。
1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能正确背诵默写全词,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和体会蕴含的情感。
2.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品味关键字词、意象的妙处。
3.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品味关键字词、意象的妙处。
课前预习案一、预习指导诗词文体知识:1.形式特点(句式整齐,讲求韵律,反复等)2.表现手法(起兴、比喻、通感、拟人、用典、借代,象征、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等)3.意象特点:意象选取(核心意象、意象组合方式、中心意象+密集的意象群),意象赏析的方法(修饰语、动态美、象征意义)4.语言特点:语序倒置、虚词成分省略、词性转变、语句凝缩、反常搭配(以不同于日常的逻辑思维进行“陌生化”处理,使语言具有新意)。
二、文化常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组成:1.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2.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沁园春:词牌名长沙: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三、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本词创作于1925年12月。
1925年2月,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精品学案
【学习指引】
《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开始高中学习的时间节点密切相连,与高中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时间段紧密相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紧扣“青春”的主题,将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中,号召生命的崭新活力。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素养目标】
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写景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学习方法】
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
2.点拨法:抓关键词语,点拨学生理清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作品:他(毛泽东)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
他还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此时也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基本确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了解文体知识
⑴定义:词,又称,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或“”,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
⑵特点:词有,句有,字有。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在《沁园春·长沙》里面,“”就是词牌。
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⑶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⑷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58字以内)、(59—90字)、(90字以上)。
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
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
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三、初读课文
1.字词正音
百舸.()怅.()寥廓
..()
峥嵘
..()方遒.()浪遏.()
2.朗读技巧指导:
●节拍:是由义脉联系决定的。
①四字句,二二式。
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但“橘子洲头”,则需三一式,即橘子洲/头
②五字句,一四式。
如:恰/同学少年(不可读成:恰同/学少年),问/苍茫大地
③七字句,二五式。
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以……为粪土”,前后关系不可破坏)
④七字句,四三式。
如:万类霜天/竞自由
⑤八字句,三二三式。
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重音:
①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
②强调性重读:红、尽、碧、争、击、翔、竞、主、峥嵘、挥斥、激扬、粪土、击、遏。
●呼应:
上片“看”字领起的七句,下片“恰”字引发的七句,一气相应,渐快渐高,“竞自由”、“万户侯”须收缩有力。
任务:根据指导,边读边标划整首词的节拍和重音。
四、文本研究
➢思考1.在朗诵的基础上,请学生们概括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并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几幅图画。
思考2.请同学们齐读上阙“看”领起的七句,看看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大美体现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⑴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⑵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⑶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思考3.品读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思考4.试概括上片主要内容。
➢思考5.请同学们齐读下阙“恰”字引起的七句,说说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
“同学少年”的精神风貌如何?
➢思考6.总结下阕是怎样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
➢思考7.试概括下片主要内容。
五、技法点拨—巧用对比
【技法指引】在景物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把感情蕴含于景物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景物抒情能够达到景生情,情生景的效果,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彰显出作者伟大的胸怀。
这样的写法能使文章含而不露,深切动人。
这首诗的景,富有吞吐古今的伟大气魄,写到搏击长空的雄鹰,翱翔水中的小鱼,极力地表现出一种要冲破牢笼的力量。
诗人在景物描写中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自己的伟大的救国救民的胸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六、明晰主旨
试概括本词的主旨。
七、素材积累
毛泽东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忆秦娥·娄山关》
(3)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
(7)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1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八、作业
课下诵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交流自己想到的景、情、人、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