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第一章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第一章(《老子》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详解1】阐释“有”与“无”的关系:“有”要产生效用,得靠“无”起作用。
“有”指显性的物质,“无”指隐性的虚空。
相应的论题:物质与精神,信仰的力量务实与务虚,如,考试前的动员、考试后的反思,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修养提升与建功立业,《左传》“三不朽”首列“立德”【详解2】阐释“局部”与“整体”(辐与车毂,户牖与)的关系:只有牺牲局部(“无”),才能成就整体(“有”)相应的论题:个人与集体自我价值与集体利益(或团队、家庭利益)如:球星个人突出,会损害团队战斗力。
女明星怕体型受损拒绝生娃,造成人生的不完整。
……均是不肯“无”,故不能“有”。
第二章(《老子》第二十四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译文】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详解】此章阐述“有道者不处”的6种处世行径的危害,表达老子谦恭柔顺、遵依自然的处世态度。
“企者”“跨者”急功近利,随意改变生活本来的状态,结果事与愿违。
“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浮躁自夸、轻薄骄傲,自然难以成就事业、受人敬重。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只追求和谐,而不遵循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五章文言文翻译分别从学习、为政、礼、仁、君子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见解。
以下是这五章文言文的详细翻译: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翻译
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翻译第一章道名有无众妙之门帛书经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64个字】经文今译:道是可以被言说的,但可以被言说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名是可以被表达的,但可以被表达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无名是创生万物的起始,有名是孕育万物的根源。
无欲时能观察体会到道及万物的隐微之妙即原理,有欲时会探索道及万物的应用及边际。
两者同出于一物,名称虽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事物,一体及两面的相互关系非常深奥,是认识万物的神妙之门。
第二章无为不言弗居弗去帛书经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本章94个字】经文今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丑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有是由无生成的,难是由易变成的,长是由短对照的,高是由下增长的,音是由声应和的,先是由后跟随而显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所以圣人以无为自然的方式行事,以不言的方式来教化百姓。
万物开始生长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万物有为时也没有感觉到依赖于他;万物成功时,他也不居功。
正是因为他一直在无为自然而作,并且不言有功,万物反而离不开他。
第三章弗为而已无不治矣帛书经文: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
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本章67个字】经文今译:不推崇权力和财富,则能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把稀奇难得的财货视为宝贝,则能使民众淳朴而不起盗心;不宣传展现可欲的东西,则能使民众心智不被妄欲迷惑而作乱。
《中庸》:第一章原文翻译
《中庸》:第一章原文翻译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解释翻译】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注释】(1)天命:天赋。
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
见(xian):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大学章句集注之第一章》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第一章》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一章》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智慧的根本所在,这就是智慧的最高层次。
《围城》第一章 翻译
《围城》第一章一.比喻1.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围城》第6页译文:2.海风里早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炎风吹干了,蒙上一层汗结的盐霜,仿佛刚在巴勒斯坦的四海里洗过澡。
(第6页)The ocean breeze carried with it an arid heat; the scorching wind blew dry the bodies of fat people and covered them with a frosty layer of salt congealed with sweat, as though fresh from a bath in the Dead Sea in Palestine.3.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P8)…and when she rose from t he canvas lounge chair, one could see how slight she was. Moreover, the outline of her figure was perhaps too sharp, as if it had been drawn with a square-nibbed pen.4.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过新派女人的年龄好比旧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订学家所谓外证据来判定真确性,本身是看不出的。
(P8)She could be twenty-five or twenty-six, but then the age of modern women is like the birthdates traditional women used to list on their marriage cards,whose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what the experts call external evidence, since they meant nothing in and by themselves.5.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象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得脸。
论语第一章原文和翻译
论语第一章原文和翻译《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第一章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英汉互译第一章
32
7)对联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说人非。 Think of your own faults when speechless sitting. Never refer to others’ demerits while chattering.
Morning after morning I don't see the sun,
Year after year, not a sign of spring.
▪
21
▪ 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Drear, drear the waterside so chill. Chirp, chirp, I often hear the bird; Mute, mute, nobody says a word. Gust by gust winds caress my face; 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hine; From year to year no spring is mine.
----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ly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翻译 第一章
错译:第八,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 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
解析:“spiritual” 在此译成 “精神上”只是在寻求对译 译者没有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理解选择词义,spiritual在 更多的情况下,应理解并翻译成 “宗教信仰”。
回目录
词义的选择
例2:After a four-year relationship with a major fortune 100 company beginning as a sales trainer and ending as a regional sales manager, I left the company at the height of my career.
英语词汇中含有感情色彩的词是少数,大多数词在感情色 彩方面是中性的,汉译时应根据上下文将褒贬色彩表达清 楚;汉语中有时出于政治、社会或习惯上的原因,对一些 带有褒贬之义的词弃而不用,改用中性词语,英译时一般 应把褒贬之义补译进去,以求译文准确。
回目录
词义的选择
例1: He has combined with others to subject us to a jurisdiction foreign to our constitution, unacknowledged by our laws. 译文:他同某些人勾结起来把我们臵于一种不适合我们的 体制且不为我们的法律所承认的管辖之下。
第一章 词语的翻译
目
总括
录
一 词义的选择 二 词类的转换
三 增词与省略
四 四字词组的翻译
五 直译与意译
总括
词语包括词和短语,是积句成篇的基本语言单位。英 汉或汉英翻译中,词语的处理首先需分析这两种语言的词 语间存在的差异,然后,透过语言现象探讨翻译对策和技 巧。 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对 应词语,如反映人民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词。但 是,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 同,两种语言中还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语。从语法分析 的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划分也不尽相同。汉语 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实与虚、动与静、具 体与抽象等;英语的词类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子成分有 严格的对应关系。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如下:《大学》第一章全文。
创作者: 曾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然后有定,定然后能静,静然后能安,安然后能虑,虑然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依次,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地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产其家;欲产其家者,先修自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义;欲诚其义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然后知至,知至然后意诚,意诚然后心正,心正然后身修,身修然后家齐,家齐然后国治,国治然后天地平。
自君王以致于麻人,青是皆以修身养性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翻译:大学的服务宗旨取决于发扬正大光明的品行,取决于便人弃旧图新,取决于使人做到最健全的人生境界。
了解应做到的人生境界才可以理想坚定不移;理想坚定不移才可以镇定不躁;镇定不躁才可以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可以忧虑周祥;忧虑周祥才可以有一定的获得。
每种物品都是有压根有枝末,每一件事儿都是有刚开始有结束。
古时候这些要想在天地发扬正大光明品行的人,先要整治好自身的国家;要想整治好自身的国家,先要管理方法好自身的家中和大家族;要想管理方法好自身的家中和大家族,先要涵养本身的品性;要想涵养本身的品性,先端正自身的思绪。
根据对天地万物的了解、科学研究后才可以得到专业知识;得到专业知识后潜意识才可以真心实意;潜意识真心实意后思绪才可以摆正;思绪摆正后才可以涵养品性;品性涵养后才可以管理方法和谐家庭和大家族;管理方法和谐家庭和大家族后才可以整治好国家。
若这一压根被搅乱了,家中、大家族、国家、天地要整治好是不太可能的。
分不清分清主次,舍本逐未却想搞好事儿,这也一样是不太可能的!。
孟子三章翻译八年级上册
孟子三章翻译八年级上册
孟子三章是孟子一书中的精华之一,下面是三章的翻译:
第一章:天下之至公,无以大爱比之。
爱之至,亲之端;智之至,知之终。
终而不捷,民其舍之;爱而不涉,民其亲之。
翻译:天下最伟大的品德就是大爱。
爱到巅峰,就像亲人一般无微不至;智慧到极致,就能了解万物。
虽然有些人不善于学习,不会有所成就,但不会有人拒绝这种大爱;如果不爱涉足,人们会慢慢疏远你。
第二章:人之可使为善也,其性具足焉。
所以不能者,其心无全也。
人之可使为恶也,其性具足焉。
所以不能者,其心无他也。
翻译:人天生具备善良的本性,可以被引导做好事。
不能做好事的人,是内心没有完全善良。
同样,人天生也有可能去做坏事。
不能做好事的人,是没有其他内在因素支配的下所做坏事。
第三章: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有不贤也,而后可以有贤。
其在天地间也,犹箭在弦上也,志也者正也,气也者盈虚也。
翻译:人之所以能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去做到某些事情,是因为天生有潜力未被激发而存在。
人的正直与积极,就像箭在弦上拉得紧紧的状
态;情感和行动的力量与弱点之间,就如同一个被盈涨和虚弱的气体一样。
自考翻译第一章
•
他是我父亲。 He is my father. 这姑娘是漂亮。 This girl is really beautiful. 此人是书就读。 This man reads every book he can reach. 是可忍,孰不可忍? 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not ? 是古非今 praise the past condemn the present.
一、翻译基础知识讲解
一、翻译基础知识讲解
• • • • • • • 例1:kill 1)They killed a bottle of whisky between them. 【译文】他们两人喝完了一瓶威士 忌酒。 2)He killed ten good years on that job. 【译文】他在那件工作上浪费了整 整10年。 3)Her bright red hat killed the quiet colour of her dress. 【译文】她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 这和她一身的素装很不相称。 4)These flowers kill easily. 【译文】这些花很容易枯死。 5)The funny play nearly killed me. 【译文】这出有趣的戏几乎把我笑 死。 6)That bus ride every day kills off allued)
• • • • • • • 看 看电视 watch TV 看黑板 look at the blackboard 看电影 see a film 看地图 study a map 看小说 read a novel 看朋友 visit a friend
Exercises
Adv into adj.
• He routinely radioed another agent on the ground. • 他跟另一个地勤人员进行了例行的无线电 联络。
高中伦语十二章译文
高中伦语十二章译文摘要:一、介绍论语和伦语的概念二、翻译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翻译第二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翻译第三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五、翻译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六、翻译第五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翻译第六章:子曰:三十而立八、翻译第七章:子曰:四十而不惑九、翻译第八章: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十、翻译第九章:子曰:六十而耳顺十一、翻译第十章: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二、总结与反思正文:【提纲一】介绍论语和伦语的概念《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而伦语则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
它主要阐述了人生哲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纲二】翻译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章的翻译是:学习之后要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只有不断温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提纲三】翻译第二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章的翻译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这里强调了友谊的可贵,也表达了孔子的热情好客之道。
【提纲四】翻译第三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的翻译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表现吗?这里强调了为人处世的修养,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误解而生气。
【提纲五】翻译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一章的翻译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这里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反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提纲六】翻译第五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一章的翻译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这里强调了立志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及早立志,为人生奋斗。
【提纲七】翻译第六章:子曰:三十而立这一章的翻译是:孔子说:三十岁要有所成就。
这里强调了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告诉我们到了三十岁就应该有所成就,有所作为。
【提纲八】翻译第七章:子曰:四十而不惑这一章的翻译是:孔子说:四十岁要不再迷茫。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翻译:
道可以言说,却不是普通的道;名可以称呼,也不是常见的名字。
没
有名字的时候,是天地开创的起点;有了名字,是营造万物的母亲。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丽是美丽,是有害的;大家都明白善良是善良,是不
好的。
第三章: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塵,是谓“无为”。
翻译:
要把锐利的东西磨慢,复杂的纠缠解开,把辉煌的光芒与灰尘相等,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
第四章:
吾南有丹田,结约多年,中无仁义,强淫盗夺;有时得以自救而利之,有时失之于桑榆:今且为之,毋责于非分。
翻译:
我有一个丹田,契约订购了很多年,里面没有仁慈,只有强行侵占抢夺;有时候我能自救,从这里获利,有时候可能也会失去收获,被桑榆拿走:然而我仍不责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过错。
道德经第一章翻译
道德经第一章翻译
一、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译文:道可被感觉但感觉只是过去未来变化不是当下永恒,可被认识但理论不等于实际。
无知无觉是天地本源,所有感受来自万物生命。
观察客观事物了解大自然奇妙,反观自己内心感受万物变化。
客观空间与主观时间皆来自于人,时空变化拉动人心弦,头脑与内心之间时空对比打开人类智慧之门。
英汉翻译第一章
1.2 翻译的分类
分类的角度类型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翻译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小 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包括科技、 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的翻译
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 节译、改译 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 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
泰特勒( Tytler)(英国):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 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 和文体;(3)译文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3 (1) A translation 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鲁迅:宁信而不顺(直译)vs.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Milky Way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一面 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 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 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 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的地方, 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陈福康。P299)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sun set. “山背后太阳落下去了”,虽然不顺,也决不改作“日落山 阴”,
翻译第一章教案
[译文]An ancient pagoda frowns on the mountainside.
[分析]“阴森森地”不能再译出,因为它已包含于动词之中。
例:他摸索着把门打开。
[译文]He fumbled the door open.
例:暴风雨狂袭了一阵后停了。
[译文]The storm raved itself out.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译文]Our primary task at present is to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s of living.
[分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译为“to improve (better) the lives of the people/to improve (uplift) the quality of the lives of the people/to improve the texture of the lives of the people/to improve (raise) standards of living都是符合英语惯用法的。如译成“to raise the level of the lives of the people”则成了中国式英语。
英语重形合,词形变化明显,语法形式多样,组词造句多用连词、关系词、分词、动名词及不定式等。
英语的形合手段:
1.关系词和连接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副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
在汉译英时,应该把必要的连词补出来以使句子更有逻辑性。
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结果:She was so excited that tears came to her eyes.
《老子》十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十章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老子》简介
- 道家经典
- 原作者老子
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第三章:不尚贤
-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第五章:天地不仁
- 第六章:谷神不死
- 第七章:天长地久
- 第八章:上善若水
-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正文: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原作者为道家创立者老子。
该书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为《老子》前十章的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翻译:能够用言语表达的道,并非真正的道。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翻译:当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时候,丑陋的事物就出现了。
第三章:不尚贤。
翻译:不推崇贤能之辈。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翻译:道是虚空的,但使用起来却无穷无尽。
第五章:天地不仁。
翻译:天地对万物并无特别的恩爱。
第六章:谷神不死。
翻译:虚空中的道是永恒不灭的。
第七章:天长地久。
翻译:天地长久存在。
第八章:上善若水。
翻译:最美好的品质就像水一样。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翻译:保持满盈,不如适可而止。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论语第一章翻译
论语第一章翻译
第一章: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
在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为人处世的准则。
孔子开篇的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
他认为,对于学习,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热情和兴趣,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接着,孔子谈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一种乐趣。
朋友可以互相交
流经验、分享快乐,这样的交往是一种充满欢乐和快乐的体验。
最后,孔子谈到了如何处理他人对自己的不了解和不认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认为,一个君子不会因为他人对自己的不了解或不认同而生气或愤怒。
相反,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始终保持自己的稳定和从容。
通过这一章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的重视和他对待人际关系的理解。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快乐,而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为外界的困扰所动摇。
这一章为《论语》的后续章节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