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012) 第二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01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012)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与历史中的个人

“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 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 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 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 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 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 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 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 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72页、第88页。
第二章 人生在世:人学思考的出发点
人生在世,既是个体生命的起点,也是人学研究的源 点:不同的时代风貌与文明特征,造就了各异的人学 研究理路;然而,无论何种理路,其思考的出发点都 应是历史与现实双重交织之中从事生命活动的活生生 的人。

引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历史与现实的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人类的解放集 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目的与实践方向。 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组成部分。另一方 面,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点与唯物史观紧密结 合在一起——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 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恩格斯)。

新唯物主义的崭新之处

“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 性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
章),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页。

这种新唯物主义的崭新之处就在于它所考察的“物”不再孤立于人、 自绝于人的活动,正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创造了其“身外”的“物 的世界”。 通过诉诸于具体的、历史的人类感性实践活动,新唯物 主义将整个对象世界与现实个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勾连起来。因此, 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必须着眼于现实的人及其感性活动。 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是指不能脱离人及其活动孤立地看待物 质世界和人类历史进程。 就此而言,马克思从生存论的角度思考人的存在,立足于人的现实生 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立足于 “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来 探讨人的现实而非臆造的实际生活过程, 从而揭示这种实际生活过 程的起源和历史地形成的现实本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体化为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布局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

这就是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和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

社会科学 方法论?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 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 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 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 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 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什么是 方法论?
15
(3)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 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 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 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以立论的 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要不断总结经验。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进行 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总结 经验不是满足于经验,不是停留经验,而是要超 越经验,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和思想。 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的经验。我们既要总结过 去的,也要总结现在的;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 更要总结自己的;既要总结成功的,也要总结失 败的。
13
按照高低层次,我们可以把方法区分为如下 三类:
一是具体方法,指各门具体科学所使用的方法,如数 学中的微积分法、物理学中的光谱分析法,地质学中 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法等。 二是一般方法,指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普遍方法, 如系统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数学方法等。 三是哲学方法,它具有最大的普适性,抽象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等。 本课程所涉及的方法主要是第二、三层次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习题与答案文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习题与答案文库

导论1.什么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什么?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

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2.什么是方法?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有所差异,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包含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

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

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四)人口系统
2) 人口系统要素
人口数量
人口质量
人口系 统
年龄构成 性别构成
区域分布 人口发展 人口变化
社会存 在和发 展的必 要物质 条件
作用 不可 忽视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二、社会是个源自杂的大系统(五)自然环境系统
1) 自然环境系统定义
(三)何谓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首先要求把客观的认识对 象作为一个有层次、有结构的整体看 待,然后根据一般系统特性和原则对 其进行分析和认识。 显然这种认识方法是与那种把事物 看成是互相孤立而无联系的个体,因 而可以进行分割处理的机械方法根本 不同的。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意识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方式
(三)上层建筑系统
2) 上层建筑系统要素
影响制约
指导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四)人口系统
1) 人口系统定义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 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人 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 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人们在生产中地 位和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指的是生产资 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不同 分工的劳动者在生产中所 处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 的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2)生产关系要素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2)生产关系要素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系统论奠基人,著 名美籍奥地利生物 学家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导论》上,裁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一 九七九年二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导论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但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了解人 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以 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 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演变 远古时代,神话传说。 语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交往及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普及化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错误的思想、观念,也 是来自于实践和实际生活。 邓小平:“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 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 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 成功的经验,失败的经验;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自己的 经验、现实的经验。 毛泽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总结经验,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毛泽东:“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
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 动的想到。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 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 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社会历史的几个前提,批判以往的一切哲学。 列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 “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它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 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基本内容: 以马克主义哲学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 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 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 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 会历史问题研究,今儿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列宁:“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 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毛泽东:“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 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赵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本课教学目标:•本课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选修课程(文科)。

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

•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导论•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

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人们正确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1.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

那时的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不久,认识能力很低,主要是借助于原始思维对社会进行认识,其认识成果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以神话传说等方式流传。

• 2.语言文字符号•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

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古代的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

只不过早期的关于政治、伦理、军事、经济、史学、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与数学、天文、地理、水文、农耕、畜牧等有关自然的思想是混合在一起的,尚未分化为独立的学问。

• 3.中世纪的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领悟上帝的旨意成为社会认识的主导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

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最后,孔德从早期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倡导 者跌落到了晚年时期的人道宗教的鼓吹人。虽然 他一再声称“我的实证主义从真正意义上讲就是一 种宗教。”但是他以宗教代替科学最终会妨碍他对 社会的研究.可惜他对这一点并未觉悟。尽管如 此,我们认为,孔德开创的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影 响与功绩将载人社会学发展的史册。
(五)社会历史视域中的实证主义与赫 伯特·斯宾塞的策略
• 斯宾塞运用进化论来反思人类社 会,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类似于 自然进化的变化及发展过程。他被 誉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是进 化论的先驱,在C.R.达尔文《物种 起源》(1859)发表之前7年就提 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进化是 一个普遍的规律。
赫伯特·斯宾塞

斯宾塞在《社会静力学》 中首次反思了人类社会,提 出了普遍的进化框架。他认 为社会进化是不断个性化的 过程。在从无差别游牧部落 向复杂的文明社会的发展过 程中,劳动的不断分化促进 了人类社会的进化。从社会 学的角度来看,基本的社会 分类是军事社会和工业社 会,在前者中人类的合作是 通过暴力,而在后者当中, 合作是自愿、自发的。

任何以不可见 的力量去解释世 界的努力都是徒 劳的,我们不能 为以无法清楚地 表达的东西去解 释自然过程而留 下地盘。
笛卡尔
莱布尼兹
• 3、复兴阶段 • 19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 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在德国哲学中占主导 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以及对它的反对, 一种是在英国和法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 经验论哲学以及对它的反对。
Sociology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Astronomy mathematics 数 物 天
社会学 生物学 化 理 文 学 学 学 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二章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二章ppt

四、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这部分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 方法深入挖掘和对系统科学思想成果提炼基 础上做出的总结,提出了整体性、结构性、 层次性、开放性的社会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
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 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 • 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 • 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
整体非加和性 系统整体的功能不是各孤立的
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如果我们把数学上整体等于它各部分的 总和这一原理应用于我们的主题上,那就是 错误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96页。
2008年1月19 日,胡锦涛总书记 到钱学森同志家中 看望。锦涛同志对 钱老说:
1.社会有机体

为什么把社会有机体思想作为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 社会有机体所体现的辨证法的发展和联系的原则 列宁对社会有机体思想作为辨证方法本质的揭示



为什么说社会有机体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 重要体现
系统研究方法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有机体的 研究。这是因为有机体不同于无机物,更为鲜明地 体现了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 系,更为鲜明地体现了系统在要素这种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关系下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更为鲜明生
有而为系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社会系统层
次研究能够避免简化还原论的片面认识,达到系统各 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如社会经济系统,只有 在宏观经济层次上管住管好,微观经济层次上放开放 活,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优化。
4.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分类 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能量信息 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 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

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

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

一方面。

在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解剖结构”中。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社会,而社会只能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

(三)社会科学的特点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

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

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四)社会科学的功能第一,社会描述与说明功能。

第二,社会理解功能。

第三,社会反思功能。

第四,社会预见功能。

第五,社会批判与规范功能。

第六,社会创新与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哥们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主客体同体性、价值关涉性和理解建构性等独特的方法论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3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 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 • • • • •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向实际做调查,向群众做调查; 向文献做调查; 全面调查、总体调查,也可以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会议调查、访谈调查、蹲点调查,书面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
• 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并不否认其他的东西: • 其一,我们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现实性丝毫不意味 着放弃甚至排斥学术性,真正具有现实性的思想必 然具有学术性,真正的学术也应该体现现实性。我 们的要求是将学术能量释放到学术之外;我们的限 度是在现实性中实现学术性,在学术性中彰显现实 性。 • 其二,我们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现实性丝毫不意味 着否定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表面上远离现实,但从 其最终的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基础研究都指向现实, 而且往往是因为现实的问题反映出我们在基础理论 上的不足。 • 其三,我们强调学术关照现实,但不是粉饰现实, 追逐时尚。学术研究不能整齐划一为应景式的研究, 尤其不能逾越学术底线,昧着学术良知去为丑陋的 现实充当辩护士。
• 认识的基础既不是纯粹的感性直观,也不是抽象 的理性思维,而是现实的实践活动。 •
•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 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概念、定义或主观想象出 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和唯心主义研究方法的 本质区别。 • 恩格斯: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 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 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 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 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 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真正的原则产生于 社会科学研究的末尾,是它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三)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
学科研究的区别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差异: 研究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 个性事件、难以模拟、难以 控制、复杂性、难以简单化、 难以量化、认识对象反作用 等,它意味着社会科学研究 需要抽取更多的样本,而且 难以作出准确的长期预测, 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小。 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 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 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 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 时空环境等因素。
2、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
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实证性、客观性和
清晰性等特点。 实证性:必须通过经验数据和资料的 验证,说明资料的来源及其获取方法。 客观性:研究结果不因研究者本人的 身份、观念而变,只要采取同样的方 法便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清晰性:可理解性。
3.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的原则
生物等诸类自然现象有很大的不同。概括地说,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复杂程度不同。不能把研究自然现象的方
法直接搬进社会现象研究领域中来。

第二,因果联系方式不同。
第三,受认识主体的影响程度不同。

第四,在自然现象中,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发展,
大都是一些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在起作用。然


(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 的产生原因,它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 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 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 2、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 人文主义学科,其涉及到的是涉及人类活 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3、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 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 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 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导论一、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

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人们逐步产生了政治、军事、伦理、经济、历史、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但是尚未分化成为独立的学问。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

资本主义的出现呼唤着理性的觉醒,文艺复兴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要求人们对抗神权,以人权取代神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主义成为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实证性方法扩展到人文领域,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人士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人士的一种重要思潮。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一定地位作用,但因狭小生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一旦踏入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

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

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

一方面。

在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解剖结构”中。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社会,而社会只能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

(三)社会科学的特点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

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

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四)社会科学的功能第一,社会描述与说明功能。

第二,社会理解功能。

第三,社会反思功能。

第四,社会预见功能。

第五,社会批判与规范功能。

第六,社会创新与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哥们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主客体同体性、价值关涉性和理解建构性等独特的方法论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2(阅读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2(阅读版)

绪论 1、科学主义认识方式与人本主义认识方式科学主义认识方式:实证思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由孔德创立,经涂尔干发展,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倾向。

坚持基础主义本体论,倾向于定量研究,注重测量和实验,找出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

人本主义认识方式:对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的关注。

出自狄尔泰和韦伯,主要关注社会行动的意义。

坚持阐释主义传统。

在本体论上,反对基础主义,倾向于定性研究,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不是找出唯一存在的因果关系,而是阐释社会建构的意义,把这些意义再现为人类行为的理论。

“移情式理解”。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其要求1、客观性原则⑴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⑵坚持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⑶坚持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2、主体性原则⑴从人自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内在要求出发,全面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客体;⑵在观念中能动地创造和建构起社会历史发展的未来理想图景,指导实践;⑶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1)社会与自然(2)个人与社会(3)社会现象与社会有机体(生产方式)4、具体性原则(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历史分析、阶级分析5、发展性原则(1)在社会的相对稳定中(运动变化¡ª¡ª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2)在社会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交互作用中(社会发展的动因与条件)(3)历史、现实与未来4、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1、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目录前言............................................................................................... 导论. (3)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3)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4)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5)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6)三、层次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4)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14)一、矛盾与问题 (14)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14)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14)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5)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15)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15)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6)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6)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6)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6)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6)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7)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8)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8)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1)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31)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31)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3)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34)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35)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35)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35)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7)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38)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39)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39)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40)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41)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42)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42)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42)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3)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45)神话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

课程章节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3. 社会矛盾研究法4. 历史主体研究法5. 社会过程研究法6.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7.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第一章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

1.1社会科学简介科学词源:1. 古汉语:指的是“科举之学”。

2. 英语:science来自于拉丁语,指有系统的知识,现在指自然科学。

3. 现代中文:来自日文,“science”翻译为科学。

维基百科: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的系统。

而探寻知识的途径必需依靠科学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可以分为纯科学与应用科学。

应用科学把学术研究运用到人类具体的需求中。

科学的方法论∙遵循自然界规律∙根据自然界的规律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解释∙在经验世界里是可以被检验的∙其结论是暂时的,不必是最终结论∙是可证伪的科学主义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

盛行于现代西方。

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社会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大学制度的建立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科学是以社会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社会科学的本质在于其整体性,在于其整体话的研究意向、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功能1. 是现代社会秩序赖以形成的前提2. 是现代社会中国家和政府民主科学决策的信息、知识、和职能基础3. 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专家系统,是人们关于社会的公正、民主和进步等新年形成的精神基础4. 是一种现代化的规范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社会科学建制∙单独的学科∙跨学科的研究社会科学“科学”吗1. 强客观性阶段(自然主义)1. 实证主义2. 生物学主义2. 中客观性阶段1. 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2. 韦伯的“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三大学科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课件)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人文学
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总和。一
般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
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人文学科
包括如下研究范畴:现代与古典语言、语言学、 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法学、艺术史、 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实践以及具有人文主 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严格地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区别。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了分 目注释:人文学科系指涉及人类及人类文化的诸学 科,亦指涉及研究此类学科的各种分析方法与评价 方法的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是人类在社会和 文化方面的行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教育分类国际标准》中, “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 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未来学等12个门 类,而哲学、史学和文学等则被划入“人文科学”。 世界各国大都基本上参照这一国际标准界定人文科 学和社会科学。
亚里士多德
培根 罗素
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 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而所谓“确切地知识”是 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围的知识。 1)科学就是发现人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事物,在本质上 是无法预知的。 2)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 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 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大势力之一。
社会科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对象以客观的物化的东西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精神的主观的东西作为研究的对象表达手段以精确的语言严谨的推导以至形式化特别是数学化的手段来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模糊的语言解释性的语句体悟的抒发来表达内心世界的认识认识的结论或成果的公认度一般具有共识性通常是个别性的认识结论的判别标准要根据实验或实践来判别很难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判别社会现象与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诸类自然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 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 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 生产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68页。
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与历史中的个人
“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 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 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 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 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 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1.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1)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 人是理性主体
“思想”确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人类之 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此。所有在感觉、知识和认识 方面,在我们的本能和意志方面,只要是属于人类 的,都含有一种 “思想”。(《历史哲学》)
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 西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 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 的时代。(《法哲学原理》)
第二章 人生在世:人学思考的出发点
人生在世,既是个体生命的起点,也是人学研究的源 点:不同的时代风貌与文明特征,造就了各异的人学 研究理路;然而,无论何种理路,其思考的出发点都 应是历史与现实双重交织之中从事生命活动的活生生 的人。
引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历史与现实的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人类的解放集 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目的与实践方向。 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组成部分。另一方 面,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点与唯物史观紧密结 合在一起——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 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恩格斯)。
就此而言,马克思从生存论的角度思考人的存在,立足于人的现实生 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立足于 “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来 探讨人的现实而非臆造的实际生活过程, 从而揭示这种实际生活过 程的起源和历史地形成的现实本质。
2.“我们的出发点”:现实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第一卷 第一章“费尔巴哈”中多次提到“我们的出发点”,由此可见这一 问题对于唯物史观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 点:“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 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 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 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 66-67页)
在人里面而又超乎个别的人之上的属神的三位一体,就是理 性、爱和意志的统一。理性、意志、爱或心,并不是人所具 有的力量;因为,没有了它们,人就等于乌有,只是凭借它 们,他才成其为人,它们是……属神的、绝对的权力,这种 权力是人所不能违背的。(《基督教的本质》)
(3)马克思的双重扬弃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新唯物主义的崭新之处
“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 性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
章),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页。
这种新唯物主义的崭新之处就在于它所考察的“物”不再孤立于人、 自绝于人的活动,正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创造了其“身外”的“物 的世界”。 通过诉诸于具体的、历史的人类感性实践活动,新唯物 主义将整个对象世界与现实个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勾连起来。因此, 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必须着眼于现实的人及其感性活动。 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是指不能脱离人及其活动孤立地看待物 质世界和人类历史进程。
(2) 费尔巴哈(L. Feuerbach, 1804-1872)论人的自然与社会性
观念只是通过传达、通过人与人的谈话而产生的。人们获得 概念和一般理性并不是单独做到的,而只是靠你我相互做到 的。人是由两个人生的——肉体的人是这样生的,精神的人 也是这样生的:人与人的交往,乃是真理性和普遍性最基本 的原则和标准。我所以确知有在我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存在, 乃是由于我确知有在我以外的另一个人的存在。(《未来哲 学原理》)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 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 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 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72页、第88页。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在马克思看来,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从思维中抽象出来并进而 固化而成的物质出发,因此忽视了人的因素;唯心主义则是从理性反 思创造出来并进而灵动起来的概念出发,将人抽象为主观精神。马克 思在“双重扬弃”的基础上,亦即从主体与对象两个维度扬弃了旧唯 物主义与思辨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特质,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 创建了新唯物主义。
这里所说的“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从事活动,进 行物质生产的人;显然,马克思与恩格斯极为强调人的实践活动, 首先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不仅如此,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物质 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离不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的生产活动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 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 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