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为以后其它组态软件的深入学习及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建设目标
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2004年争取成为院级精品课;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3~5年内争取成为省级精品课。
2.本课程的建设步骤
1)利用已有的设备开发新的课题及实验实训项目。
2)增加新型的、企业应用广泛的控制设备,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 3)与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并完善教学内容。 4)不断完善、更新课件,使授课更加生动、直观、方便。
3.本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上网计划:2005年底完成所有课件制作,2006年底前实现完全上网,同时完成所有课程授课录像,2007年底前实现所有课程授课录像的上网,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象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书考核办法文献参考
二、课程师资要求
本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实践性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课程教学队伍具备鲜明的高职特色。其基本构成要求是:教学队伍中既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从事组态控制技术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多年的教师,又要有在工矿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从事多年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工程师”型实验、实训能力强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和专业技术技能的
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的获得,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要合理,师资配置基本合理。形成老中青梯队建设结构。对青年教师,要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等措施加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课程教学队伍人数按开设课程的专业规模设置。
三、教学与管理的要求
(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考核与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课堂教学规范,建立了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及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评委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成绩作出评价。同时,我们严格执行考评制度并公示学生的平时成绩,强化课堂纪律,坚持不定期听课制度,不定期检查教学大纲落实情况和教案内容,严把考试关,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积极创新大胆尝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授课程质量评价优秀。实践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本课程组成员实行统一备课,在教学中布置统一教学内容,理论内容和实际动手能力分开考核。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开发和实践能力。
3、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质量好。课程组各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热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严谨,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
4、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安排合理、内容充实。
充分利用每周一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理论够用、重视实践、突出技能”的原则下,制定了《组态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考核知识点》,加强了试题库与试卷库的建设。把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使梯形图、语句表及对应电路的通、断电情况更直观形象,学生易接受。开发了《组态控制技术》网络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性资料,使学习灵活。
5、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
为了定量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应改革考试命题方式,建立起标准化试题库,首先试题库中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题型要全面,应包括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计算题,作图题,简答题和问答题等,在选题上应注重概念性灵活性技巧性和综合性。
严格教学环节,规范课程考试工作。包括统一考试题型、范围、分值;指定教师出卷,由课程负责人和院系教学主任把关;命题质量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统一阅卷、流水作业,统一登分。
改革考试形式:结合项目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应知应会考核、技术考证等相结合;在闭卷考试合格后,上机考试,检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实训的要求
(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目标、实训条件建设)
2004年至今我院投资近200万元建立了MCGS组态实验室和ROCKWELL实训中心等,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物质保证。加大了组态技术的实训的力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
建议开设的实验实训内容与课时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