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摘要】本文围绕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阐释。

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简介,设计教学案例的原则,案例设计与内容安排,案例实施方法以及案例评估与改进。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案例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案例设计与应用的成效以及未来可行性教学案例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高职院校的“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课程的质量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高职、组态软件技术、教学案例、设计、应用、可行性、教学、设计原则、内容安排、实施方法、评估与改进、重要性、成效、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真实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设计并应用可行性教学案例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中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确定设计和应用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借助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提高学生对组态软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其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通过案例设计与应用的研究,为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如何构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一、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现状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以电气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主线,主要包括电工技术、PLC编程、自动控制原理、工业网络、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

还需要学习相关的数理基础知识和通识教育课程。

当前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

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上,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实践教学。

缺乏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项目实践和科研训练课程。

二、构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1. 课程整合与结构优化针对课程设置零散和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结构优化。

可以将电气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构建起一个清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

比如可以设置电气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与设备、工业网络与通信等模块化专业课程,从而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创新技术与实践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还需要引入一些最新的创新技术和实践教学。

可以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前沿研究专题、工程实践和工业项目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内容,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产学合作与项目实践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引入一些项目实践和科研训练课程。

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实际项目研究和应用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三、实践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构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我们以某高校为例,进行实践案例分析。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摘要】本文针对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案例进行设计与应用研究。

在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该课程的内容,然后提出可行性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接着给出了三个具体案例设计,分别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技巧。

在总结了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高职、组态软件技术、教学案例、可行性、设计、应用效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述、原则、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组态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发广泛和深入。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作为新兴技术领域,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渐凸显。

研究表明,教学案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设计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案例对于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中“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需求,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应用一系列可行性教学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研究和分析,将探讨这些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效果,并为未来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析和总结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和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也旨在促进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构建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具体可行的案例设计,为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为以后其它组态软件的深入学习及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建设目标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2021年争取成为院级精品课;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3~5年内争取成为省级精品课。

2.本课程的建设步骤1)利用已有的设备开发新的课题及实验实训项目。

2)增加企业广泛使用的新型控制设备,确保教学顺利实施。

3)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改进教学内容。

4)不断改进和更新课件,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方便。

3.在线课程资源计划上网计划:2021年底完成所有课件制作,2021年底前实现完全上网,同时完成所有课程授课录像,2021年底前实现所有课程授课录像的上网,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线资源名称列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象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书考核办法文献参考二、课程教师要求本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实践性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要求课程教学队伍具备鲜明的高职特色。

其基本构一课程标准成要求是:教学队伍中既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从事组态控制技术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多年的教师,又要有在工矿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从事多年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工程师”型实验、实训能力强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的获得,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师资配置基本合理。

形成老年人、中青年人梯队建设结构。

对于青年教师,要通过对老教师的传递、帮助和指导,加强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正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有必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研究,可以促进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本研究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以满足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

通过分析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课程体系的改进与实践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指导,并为相关从业者和教育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实践,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则是确保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研究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课程设置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也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本研究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和实践,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行业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慕课作为网络教育的一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本文将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基于微课慕课的教学方法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一、课程背景及教学目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组态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帮助学生掌握PLC程序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业网络应用等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需要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旨在通过微课慕课将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拆解和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并通过慕课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共享,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1. 微课制作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员,共同制作了一系列微课视频,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典型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微课视频的制作不仅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慕课平台建设接下来,我们在慕课平台上建设了相应的课程模块,将微课视频、课件资料、在线测试、学习任务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形成了一个在线学习的虚拟教室。

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和作业提交,并和老师及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

3. 教学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慕课平台中的微课视频与课件资料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以电气与自动化为主要学科内容,培养适应当前工业自动化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要以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与职业素养培育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其具备快速适应生产、设计、维护和科研等工作环境的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体现前沿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与内容、实践教学与科研等方面探讨和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设置与内容1. 基础课程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等。

2. 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电子技术、PLC技术、电机与传动、工控机器人、高压输配电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等。

3. 应用型课程电力系统分析、小型电力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电气安全监控、电工与电子拆装、工业实践等。

二、实践教学与科研1. 实习专业实习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企业实习、工厂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规模、生产流程以及工作环境和技术需求等内容,增强技术应用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学生科研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学生科研课题研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通过文献查阅、调研到实验现场并理性分析数据等多种形式的科研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

该课程体系通过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应用型课程相结合,落实核心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教育目标。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针对性和学习动力,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水平。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学分:4计划学时:72适用专业:光伏应用技术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其功能是通过典性的项目任务教学方式,采取情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项目任务的设计分析能力、对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较完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技术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与后续课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训、毕业设计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核心能力。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机拖动及控制》《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等。

1.2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电气智能工程师、装配电工、维修电工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本课程紧紧围绕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取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综合性的典型组态软件应用训练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实现组态软件应用操作的教学过程。

通过完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制作单一任务的组态画面到搭建组态应用任务项目的完整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结和提升,融理论学习于实践操作过程之中,综合训练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目标1.1总体目标以实践应用为主旨,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主线,知识点随着实际项目任务的需要引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确保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兼顾原有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 有效地达到对组态软件应用知识体系的构建。

1.2具体目标1.2.1知识目标了解目前常用组态软件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掌握常用组态软件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及设计流程,会有效地与前后工作程序相衔接。

高职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根据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性质 , 进
行 了 教 学方 法 的 多方 面改 革 , 灵 活 采 用 任 务驱动 法 、 项 目教 学 法 、 现 场 教 学 法 等 教
训部分 , 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组态软件
的应 用 。
学方法 ,有效地调 动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激发学生 的潜能 , 很好 地培养 了学生 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作人 员可 以在 控制室里 通过计 算机或 触 摸屏对现场进行控制 , 同时也 可以在计算 机或 触摸屏上查 看现 场的实时 生产数 据 和历史数据 , 这一切 的实现均离不 开组 态
高职课 程 的教学 内容 应遵循 从简单
到 复杂 、 从一般 到先进 、 从单 一到综合 的 原则 , 使学 生逐 步掌握所学课程 的教学 内 容 。因此 , 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 过程 中, 我们先 以一个简单实例 的建立 和 运行来引入组态软件的学习 , 依据这一思 路, 以一个 实例 ( 反应车间监控中心 ) 贯穿
高职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 教 学 改革探 索
口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覃贵礼
【 摘
笔 者越来越 深 要】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组态 技术课程 的教学过程 当中,
发展的产物 , 其先进性和实用性 已为工业 现场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认可 , 并得到 了 广泛的应用 。 课程内容选择 了当前应用较 为普 遍 的组态 王 K i n g v i e w 6 . 5 5组 态 软件
( 二) 注 重 学 生技 能 的训 练
适应 了这一要求 , 它是一个高度集成 的软 件, 只需要 简单 的编程和组态就可 以实现 远程 的控制和监视 , 获得动 画和实 时数 据 的记录 , 还 可以根据需要开发 出我们想 要 的功能 ,非常符合 当前高职教育 的要求 。 根据 当前科技发展 的形势与需求 , 组态软 件控 制技术 现已成为各 高职 院校相关 专 业 的一门必修课 。 但在从 事组态软件控制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组态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针对自动化领域组态控制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简单组态系统的设计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其所需求的组态软件的使用,组态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护、组态控制系统的开发等知识和技能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式学习方法,以深圳昆仑通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MCGS通用版和嵌入版软件为工具,以摇臂升降电机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机械手控制系统、交通灯控制系统为对象,使学习者通过5个项目的学习,熟悉MCGS通用与嵌入版组态软件的界面,各构件的使用与开发,与PLC等常用控制设备、I/O板卡连接, 能熟练地开发较简单的MCGS组态监控系统,并触类旁通,能自学并使用其他组态监控软件,了解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方法,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动化领域工业组态系统操作与维护、系统开发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成为自动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L熟悉组态控制技术的作用及系统构成。

4.掌握监控画面的制作5.掌握数据库对象设置6.掌握组态动画设置7.掌握常用策略工具的使用8.熟悉组态软件的指令9.掌握脚本的编写10掌握设备窗口的设置11掌握常用主控窗口的设置12.熟悉常用函数的使用(二)能力目标1.会利用元件库元件和自绘元件构建系统界面2.会根据系统要求建立数据对象并建立动画连接3.会编写简单的脚本程序4.会进行常用设备的连接5.能开发简单的监控系统6.会根据监控数据及曲线进行系统运行趋势分析,并正确操作7.能根据客户要求,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合理预算成本,保证项目质量(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律能力3.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6.培养学生安全责任等6S意识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信息技术基础》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

资料组态软件课程标准1

资料组态软件课程标准1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代码:课程类型:建筑电气专业课适用专业: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法教学模式,计划学时:,60,学,分:3分制定人:,,,,,,,,,,,,,,,,,,,,,,,,,,,批准人:,制定时间:第一部分前言一、背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组态软件作为智能化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着。

特别是近几年,组态软件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在组态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从事楼宇智能化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了解掌握组态软件是必须的。

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设备显然对从事维修工作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

故传统的企业培养经验型技师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许多紧缺的、新的、技术技能含量较高电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类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具有高级技能、具备很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行为引导模式。

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实践为中心。

行为引导式职业教育课程从“实践性”的角度,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

行为引导式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它的目标是“会做”,这一目标决定了:(1)以工作任务划分为课程门类划分的主要依据,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工作结构。

(2)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让学习者在一定程度的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所需的理论知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

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并能够设计和调试简单的工业控制过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4. 能够进行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4.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例。

5. 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方法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MCGS 组态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态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具体评价方式包括: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

“组态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讨论

“组态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讨论

“组态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讨论作者:陆丽李建国陈国初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3期【摘要】“组态软件应用技术”是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程,基于西门子公司的组态软件WinCC,注重示例,强调应用,使学生掌握组态软件在数据采集与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我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针,分析了我校开设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组态软件应用技术;教学改革;自主学习能力0 引言作为上海电机学院的优势专业和重点专业之一,自动化专业紧扣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需求,依据“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略,着力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突出、能适应工作变化并具有创新素质的国际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组态软件应用技术》是我校自动化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介绍西门子公司的组态软件WinCC,注重示例,强调应用,使学生掌握组态软件在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该课程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体系合理、层次清楚、示例丰富并且实用,是自动化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目前我们学校自动化专业获得了上海市试点专业资助建设,作为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组态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也迎来了改革建设好机遇。

1 存在的问题上海电机学院作为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相对于985和211重点高校,生源质量较低,特别是近几年各高校大幅度扩招,学生整体素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很多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从大一开始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爱学习。

本人从事组态软件应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有三年之久了,以本人教学经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原因除了与生源质量有关,还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首先组态软件应用技术课程主要是基于一款软件进行学习,但是大纲中只安排了六次实验,大多数课程还是在教室中学习,教师用PPT或演示来讲解这门课程,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

组态软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组态软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组态软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摘要:在高职机电控制课程的教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情形下,研究以组态软件为手段的项目式教学提高机电专业学生针对控制课程的综合职业能力,讨论了实施项目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关键词:组态软件高职项目式教学机电控制技术0 引言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一方面希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高职机电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是目前高职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严重制约。

本文则希望通过组态软件在机电专业中的项目式课程帮助改变这一现状。

1 机电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学生通过亲自调研,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

最后,学生还要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互相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等。

[1]这种教学方法称为项目教学法,或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刘延申,2001)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他将传统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训练融合进一个个的教学项目,而且这个项目一定是来自实际的工作现场和工作岗位的。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突出技术技能的专业符合人才,而技术型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是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并应用在工作过程中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业教育需要培养具有直接以工作过程组织知识结构的技术型人才。

[2]而项目式教学就是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形式,它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任务为研究对象,培养真正适合将来就业领域的具体工作岗位的合格技术型人才。

根据机电专业领域的岗位需求,通过典型的机电项目的工作过程整合机电专业结构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必将极大的提高机电专业的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

2 基于组态软件的项目式教学分析2.1 组态软件的特点和教学功能分析组态软件是原本主要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实现机电设备监控的一个应用软件。

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一、《组态软件控制技术》教学现状分析《组态软件控制技术》是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成为了自动化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包含了组态软件的原理与技术、PLC编程、触摸屏操作、工业网络等多方面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二、基于微课慕课的教学模式介绍微课慕课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拆分,形成短小精悍的教学微视频,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慕课技术,将一些理论知识点、实际操作技能等进行精细化拆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教学微视频,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三、基于微课慕课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教学改革探索1. 制定微课慕课教学计划针对《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可以制定一套微课慕课教学计划。

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细化拆分,通过制作微视频,将每个知识点、操作技能等进行细致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学习。

2.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搭建适合学生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观看教学微视频,进行线上讨论和交流,提交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3. 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助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不同,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助。

制定学习计划、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跟踪和评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4. 加强实践环节《组态软件控制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通过微课慕课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际操作的学习。

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相应的仿真软件、远程实验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工业控制系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单纯的硬件控制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组态技术,也称为程序编程技术,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软件开发技术。

其中,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究目前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现状及教学改革。

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是以PLC、触摸屏、HMI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

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掌握控制技术、编程技术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般而言,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开设在工程技术类专业中,如: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技术与自动化、工业控制技术等。

目前,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实验授课,学生需要通过多次实验,从理论到实践深入学习该课程。

尽管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多样,但是,在实践教学的应用模拟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应用模拟仍然过于简单:目前教学应用模拟仍然过于简单,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且实验内容大多是以开发板作为实验平台,不利于学生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2.缺乏适当的课堂互动与交流:目前,许多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讲授理论的层面,缺乏适当的课堂互动与交流。

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光放远,遵循时代发展趋势:将高职组态软件技术课程与产业时代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教学掌握行业动态,建立对行业的全面认知,培养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技术能力。

2.教学手段拓展,开发实际应用案例:除了传统的实验授课方式,还需要开发更多实际的应用案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使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3.增加课堂互动和交流:适当增加课堂互动和交流,改善现有教学收效不佳的问题。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和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需求分析、框架设计以及实践探讨等方面。

通过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研究发现,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该继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该专业的长足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改革、实践探讨、需求分析、框架设计、发展方向、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快速更新,传统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必要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现有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可以找到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框架和进行实践探讨,可以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思路。

总结这些实践经验,思考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指导未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和更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意在探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深入探讨现有课程框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通过构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设计,探讨如何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实现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科交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探讨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探讨

( 一) 教 学方法 针对不同 的学 习情境 , 选 用不 同特点 的教 学方 法 , 主要教 学 方法如表 2 所 示。

匠圉殂咽固
表1 组态软件 控制技术课程 内容表
项目 名称 学习情境 知识 、 技能 内容与要求 教学 活动设计 参 考学时 情境 1 : 简 单 工 程 的 了解组 态软件 界面 ; 掌 握组 态工 程 的建 以一个 简单组态工程 为例 , 在组态王 应用实训室 里使用计算 机、 组态 王软件 等设 2 建立与运行 立; 掌握组态工程 的运行 备来 学习并掌握 组态软件 的基 本操作 , 掌握工程 的建立与运行全过程 情境 2 : 反 应 车 间监 掌握 反应 车 间监 控 中心工 程建 立; 掌握 以反 应车间监 控中心 控制系统为例 反应 车间监 控 中心 主画 面绘 制 在组 态王应用 实训室里使用计 算机 、 组 态王 控中心 控制 系统 组态 ; 掌 握反 软件等设备来完成 整个工程建 立 3 应车间监 控 中心变量的定义 各 变量 定义、 主画面绘制 等工作
和术语 ;( 2 ) 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 , 通过工程 实例 , 学会制 作组态相关工程 ;( 3 ) 对组态控制技术 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 . 能力 目标 。( 1 ) 具 备组态软件编 程的基 本能力;( 2 ) 具 备
与运 行维护 等, 后 续课 程有 自 动化 生产线 安装与调试等 。 二、 课程设计思路
合设 3 . 素质 目标 。( 1 ) 具 备 自我 管 理 、 团队 精神 、交往 能 力 ; ( 2 ) 诚 实守信 , 具 有 完成任 务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3 ) 具 备 创 新能力 和 自我学 习能力 ;( 4 ) 具 有吃苦精 神和责任心, 勇于承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
准设计探讨
随着当前工业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管控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中的开设,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

笔者根据多年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该课程标准展示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第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第四,以相关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第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具备工业自控系统组态、控制软件编程、参数设置调整能力,为从事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注重职业素养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

(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3.素质目标。

(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
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情境、要求以及对应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表3所示。

(三)师资条件
组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课程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主讲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综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强;辅助教师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条件。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组态王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组态王6.55网络版软件(50用户)一套。

(五)其他说明
1.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同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小结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自动化类专业中经过多年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当然,该课程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软件的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来适应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来课程标准会得到逐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