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汇率市场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汇率市场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但从2011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本文回顾了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从1996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以来,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而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出现小幅、双向浮动,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开始减少,中国国际收支正在向均衡的方向调整,这样,中国经济才有可能走上持续稳定增长之路。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一、关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从1998年到2011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直接投资;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至少也有两个: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带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二是中国经济主要靠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高耗费支撑。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从2011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现在中国经济又站在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面临着稳增长、促改革还是调结构的选择。笔者认为,从短期看,稳增长可能更迫切;从长期看,促改革和调结构肯定更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也就是促改革、调结构。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必须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为此,2011年年底以来,为了实现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三次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与此同时,为了实现促改革、调结构的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也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言,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更重大、更长远。利率市场化是内部经济均衡的条件;汇率市场化是外部经济均衡的条件。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才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来配置金融资源;中国的金融体系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二、关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6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式启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然后放开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其中,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顺序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到2011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以及“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最近,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

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0.8 倍。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降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 倍。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利率市场化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成效,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得到强化,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财务状况好转。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进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建设,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得到提高;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发展,金融基准利率体系初步建成。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建设,大力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和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渠道,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中更多地发挥作用。

三、关于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

1994年,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式启动。中国汇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则是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1994年以来,为了推动汇率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1994年4月1日,中国进行第一次汇改,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规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为0.3%。2005年7月21日,中国进行第二次汇改,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以篮子汇率为参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从0.3%扩大至0.5%。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重启汇改,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4月16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从0.5%扩大至1%。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小幅、双向浮动。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汇率弹性逐渐增强,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逐步扩大。从1994年1月至2011年1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7.6%。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作用逐步增大。虽然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没有改变经常项目顺差的格局,但是,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7年10.1%的历史高点上明显回落,2010年为5.2%,2011年进一步下降至2.8%。也就是说,最近一个时期,随着人民币汇率小幅、双向浮动,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开始减少,中国国际收支正在向着均衡的方向调整,这些对于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宇.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改革[J]. 经济研究,2001,(11).

[2]王宇.国际经济协调中宏观政策的可能失误——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J]. 经济研究参考,2004,(67).

[3]王宇.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路径和趋势[J]. 中国货币市场,2008,(8).

[4]王宇.危机后全球利率政策如何调整[J].金融发展研究,2010,(8).

[5]王宇.主要经济体2011年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走向分析[J].中国货币市场,2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