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礼记》二则课件(共40张PPT)

《礼记》二则课件(共40张PPT)

3.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而不闭
“大同”
4.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一方面,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 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 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1.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论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 阐述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教 学相长。
2.多用对偶,增强气势。
文章多用对偶句,第一句,以两个“虽有……弗 ……”的类比,引出论点;第二、三句,分别用两个 “……然后知……”“知……然后能……”的句式 ,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句式,两两对 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不仅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 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文章开头由“嘉肴”写起有何作用?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 ”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 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试分析其论 证思路。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知识梳理
通假字
(1)学学半(同“ 敩”,教导) (2)选贤与能(同“ 举”)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 鳏” ,老而无妻)
一词多义 学学半(动词,同“ 敩”,教导)
学 学学半(名词,学习)
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只、只是)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形容词,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

表示猜测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 己学习的一半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
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 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 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 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 自我
今义:虽然) 今义:主旨) 今义:穷苦,艰难)
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
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动词,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 其此之谓乎( 副词,表示推测 )
是非君子之道 ( 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结构梳理
比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教和学 相辅相成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 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艺术特色
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 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 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益处”。
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育别 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 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 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礼记二则教学PPT课件

礼记二则教学PPT课件

家庭生活中传统礼仪传承
家庭称谓礼仪
正确使用称谓,尊重长辈和家庭成员。
家庭餐桌礼仪
遵守餐桌规矩,不随意插话,不浪费食物,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家庭聚会礼仪
提前通知,按时赴约,尊重主人,注意言行 举止。
家庭拜访礼仪
提前预约,注意时间,尊重他人隐私,不乱 动他人物品。
网络虚拟空间中的礼仪要求
网络语言规范
当代国际交往中礼仪融合趋势
尊重文化差异
在国际交往中,越来越强调尊 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差异

礼仪简化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礼仪逐 渐趋向简化,更注重实用性和 效率。
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国际交往中,具备跨文化交 流能力的人才更受欢迎,能够 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礼仪要求。
融合创新
在保持传统礼仪的基础上,不 断融合创新,形成适应当代社
03
未来学习计划与展 望
激发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并展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如何更 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教师点评及建议
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回应
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设性的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对课堂互动的总结
回顾课堂互动环节,点评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文本解读与赏析
重点回顾文本中的关键语句、段落大意及艺术 特色。
礼仪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深入剖析礼记二则所体现的礼仪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扬。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01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与感悟
鼓励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对礼 记二则及礼仪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
02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 客观评价,并反思在学习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ppt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ppt课件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强,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即《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篇。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 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 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而选举的标准是“贤”“能”,即品德 高尚的人和才能出众的人。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要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礼记》中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从哪几个方 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相对应的原文是什么?
(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假字
选贤与能( 同“举”,推举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同“鳏”,老而无妻 )
古今异义
男有分,女有( 古义:女子出嫁 ) 今义:返回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一词多义
今天下三分(动词,分裂)
分 男有分(名词,职分,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动词,讨厌、憎恶)
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 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 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 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 长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书 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 警句,精辟而深刻。
嘉肴( yáo ) 弗学( fú )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礼记二则》ppt课件

《礼记二则》ppt课件
文本选读意义
通过《礼记二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礼仪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儒家思想对于礼的阐述和重视。同时,通过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本选读原因及意义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以《礼记》中的两篇文章为例,分析其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探讨其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礼记二则》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文本解读与赏析 知识拓展与延伸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CHAPTER
引言
礼记背景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篇章结构
介绍《礼记》的写作特点,如注重礼仪制度的阐述、强调道德教化、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等。
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选取《礼记》中的关键句段进行解读,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技巧,如“礼之用,和为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再选取另一关键句段进行解读和赏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帮助学生领略文本的深刻内涵和优美语言。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礼记》与《周礼》的关联
探讨两部经典在礼仪制度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礼仪描写
选取一些代表性文学作品,分析其中对礼仪的描写和反映,以及这些作品对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礼记》与《仪礼》的比较
分析两部儒家经典在内容、形式和思想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2024《礼记二则》优质PPT课件

2024《礼记二则》优质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礼记概述与背景•礼记二则选文解读•礼仪制度在古代社会应用•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礼仪差异与融合•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目录礼记概述与背景礼记定义及历史地位礼记定义历史地位《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四书五经”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与成书年代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主要内容《礼记》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礼仪规范、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篇章。

篇章结构《礼记》的篇章结构较为灵活,各篇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儒家礼学思想体系。

文化价值与影响文化价值影响礼记二则选文解读原文展示礼仪要点现实意义030201原文呈现丧葬礼仪文化背景文字注释与翻译难点解析针对选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逐句翻译对选文进行逐句翻译,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境分析结合上下文语境对选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思想内涵。

思想内涵探讨道德教化礼仪观念分析古代礼仪制度在道德教化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礼仪教育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文化传承礼仪制度在古代社会应用宫廷礼仪规范及其实践意义宫廷礼仪的种类与特点宫廷礼仪的实践意义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中礼仪体现民间习俗中的礼仪节庆活动中的礼仪儒家思想对礼仪制度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儒家思想对礼仪制度的影响儒家思想将礼仪制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

同时,儒家学者还通过著书立说、开办私学等方式,推动了礼仪制度的普及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仪传承与变革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变革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出处二《礼记·学记》。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重点探究
而课文中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 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 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 学习、体验,知道不足,并自我反省,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 地方,并努力改进。
重点探究
2.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试结合学习 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继而引入“___虽__有__至__道____”,进而又以“教” 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教__学__相__长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学习引导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即使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因此
困惑
自我反思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古义:____代_的__政__治__制__度____
(2)男有分,女有归 。
古义:_____女__子__出__嫁______
(3)矜、寡、孤、独。
为两个字。“孤”指幼 而无父的人;“独”指
古义:____老_而__无__子__的__人____
今义: _____宽__阔__的__路______
《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探讨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
预学检测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礼记》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
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 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 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语言简洁生动,具有 一定的文学价值。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需要保持的良好习惯。只有 通过学习,你才能发现不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那 么,“教”与“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二者中到底谁 更重要呢?让我们前往《虽有嘉肴》中寻找答案吧!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

》,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
是西汉学家
编纂的。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虽有嘉肴( ) 弗( )食 教学相长( )
学( )学半
3.用“/”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1)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其此之谓乎
点拨: 1.礼记 戴圣 2.jiā fú zhǎng xiào 3.(1)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其/此之谓乎
主旨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 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文章结构
虽有嘉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我勉励
自强也。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 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 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
增长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
相互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 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 最后得出结论。
4.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 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 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教学课件精品PPT优秀公开课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教学课件精品PPT优秀公开课1

思考问题 初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
精读课文
梳理文章
美味的肉食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好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困惑
自我反思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通假字
文言知识积累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
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疲乏
3.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同“敩”,教导 学 学学半 学习
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 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 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 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6.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 相长”?
7.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第一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论证,导出议题 第二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情境
第三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板书设计

2024年度《礼记二则》PPT课件速优秀课件推荐

2024年度《礼记二则》PPT课件速优秀课件推荐
2024/3/23
文本内涵
分析《礼记二则》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如“礼制”、“仁义”等 。
思想意义
探讨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学生个人成长的 启示。
10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3/23
11
பைடு நூலகம்
情境导入法
创设历史情境
通过展示古代礼仪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将学生带入 到古代礼仪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分析教学效果
2024/3/23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礼记二则 》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细节和深 入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件中丰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学目标达成度
22
收集反馈信息
收集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 收集学生对课件和教学的反馈意
见。
分析反馈信息
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 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
改进课件和教学
根据反馈信息,对课件和教学方 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教学效
果和质量。
2024/3/23
23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2024/3/23
100%
合作探究
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0%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 本组的讨论成果,锻炼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024/3/23
1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PPT课件
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丰 富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礼 仪的相关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 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四、评价与反馈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 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 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就要 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多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不断充 实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中国梦” 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添加绚丽的一笔!
现代意义 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 教学相长 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
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拓展延伸
1.观察图表,与本文内容做比较,看看两者有无相似性。
2.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本文带给你的 启示。
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教导学生的教 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因而,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 并自我反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深 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并努 力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虽有嘉肴》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1.句首关联词之后要停顿。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故/外户而不闭
2.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货/恶其弃于地也
虽有/嘉肴
3.需要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学/学半
使/老有所终
4.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选贤/与能
诵读文本
听老师范读,标注读音,划分停顿节奏,把握文章语调。
天下为公——政权(包括财富)公有化 选贤与能——选举民主化 讲信修睦——社会风气良好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社会

初中语文《礼记》二则 课件 (共27张PPT)

初中语文《礼记》二则 课件 (共27张PPT)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的呢?
归纳: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 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 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 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 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 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 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 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 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 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 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 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 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1.类比手法的概念: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
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 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 理形式。
2.类比手法的作用: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 征,让读者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或加 强作者的某种感情、气氛的烘托。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 的学习。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 著作的选集。它与《周礼》《礼仪》 合称“三礼”。《礼记》相传为西汉 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 “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 名,即对“礼”的解释。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礼记》二则【第1课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礼记》二则【第1课时】

主旨归纳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引 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 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第四板块 拓展延伸 理解观点
1.结合自身实际,从学习角 度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 看法。
第四板块 拓展延伸 理解观点
启示:
学生的学习虽然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但教师的作用也具有局限性,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教师虽然以教人为主,但遇到 困难时也需要学习新知以求精进,所以教师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 学相长”的道理是极为宝贵的见解,值得重视。在学习中倘若我们仅 仅依赖教师的教授而不肯主动思考、努力钻研,教师也抱着故步自封 的态度闭门造车、自以为是,那么我们便无法学到新知识,教师的教 学素养也无法得到提升,这是不可取的。
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 古义:教与学
教学相长(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 ) 给学生的过程
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
一词多文
学 学学半
学学半
(动词,同“敩”,教导) (动词,学习)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其 其此之谓乎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
许)
词类活用
第四板块 拓展延伸 理解观点
2.请你说几句教学相长的名言。
第四板块 拓展延伸 理解观点
名言: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陶行知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
这样,他必定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陶行知
第二板块 读懂文意
美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课文句式上的特点。 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男: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男: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齐:故曰:教学/相长也。 师:《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多用对举句式,句式整齐,节奏分明,朗朗上口 句末五个“也”字,舒缓语气,读起来有谆谆教诲的感觉

2024版年度部编版《《礼记》二则》PPT优秀课件

2024版年度部编版《《礼记》二则》PPT优秀课件

经典诵读
通过诵读《礼记》等经典文献,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礼仪实践
将传统礼仪融入日常生活中,传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引导
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024/2/3
25
现代教育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义
2024/2/3
德育为先
01
借鉴儒家德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礼记》二则》PPT 优秀课件
2024/2/3
1
目录
CONTENTS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 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意义 •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2024/2/3
2
01
2024/2/3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3
《礼记》简介及地位
29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在阅读和理解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 生消除疑惑
通过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文本内涵和价值
2024/2/3
30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经典篇目
推荐与《礼记》二则相关的经典篇目, 如《论语》、《孟子》等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拓宽视野,增强文 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前后呼应、过渡自然
文章采用分篇、分章、分节的形式,使内容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文章在篇章布局上注重前后呼应和过渡自然, 使整篇文章更加连贯和流畅。
2024/2/3
20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ppt课件两课时PPT部编本

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ppt课件两课时PPT部编本

2.自由朗诵课文。
【注意】首句,除了对偶的结构之外,要注意读出各分句内部的层次感 【虽注有意 /(至】道转首,句弗折,学除、,了不假对知偶/其设的善结)也构。之,外两,要个注意结读句出各要分句读内出部的惋层次惜感、(转遗折、憾假的设)感,两情个。结句第要读二出句惋惜,、遗“憾是的感故情。” 海人市不蜃 学后楼,当:不①知作蜃义景”一告(一诉顿种我自们,然要“现勤象于学)钻的研通”;称“。 教”后亦当作一顿,“不足”“困”应重读,语速
作品简介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 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包括 《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 《大学》《中庸》等篇,是研究我国古代社 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记”的意思是记 载、记述。“礼记”的意思是关于礼仪制度 的各种资料记述。
《礼记》全书内容广博,门类杂 多,多用短小生动的文章阐明某一 道理,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 警句,精辟而深刻。全书气势磅礴、 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比“故如曰本”目之文前提的,出全的、都“教是学教对相偶长育句”。,内从现容代教、育学教的观学点看原仍然则值得、重视教。 学方法、学校制度乃至师生关
总体而言,这篇作文写得还不错,全文叙事清晰,中心鲜明,较好展现了题目要求。
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阐述。其中许多看 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
总体而言,这篇作文写得还不错,全文叙事清晰,中心鲜明,较好展现了题目要求。 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人不学法,不和知义认”告诉识我们,要勤至于钻今研;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本文提出的
“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仍然值得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 有 嘉 肴
作者简介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 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戴圣,字次君,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西汉 时期官员、经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 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成 就卓著,史称戴德为“大戴”,戴圣为“小戴”, 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作品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 籍,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 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仪礼》《周 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 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 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 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仅 存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本叫《小戴礼 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 两本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 汉时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做了 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 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 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 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
本文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 肴,弗食,不知其旨” 引申出“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讲 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最后点明观点 “教学相长”。文章短小精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 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 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 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 “教学相长”的道理。
通假字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古义:即使
虽有至道
今义:虽然 不知其 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古义: 困惑
教然后知困
今义:困难 古义: 推动,促进 教学相长也
今义: 增长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初 步感知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 停顿,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音律美。
配乐朗读
虽有 /嘉 肴 , 弗 食 , 不 知/ 其旨也; 虽 有/至 道 , 弗 学 , 不 知/ 其善也。 是 故/ 学/然 后 知 不 足 , 教/然 后 知 困 。 知 不 足 , 然 后/ 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 /能 自 强 也 。 故 曰 : 教 学/相 长 也 。 《 兑 命 》 曰 “ 学/ 学 半 ” , 其/ 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 和工具书集体讨论文章的大意。
结果汇报
解释词语
用鱼、肉做的菜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 好
最好的道理 吃 味美 好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因此,所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困惑 反思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分析课文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 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 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 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 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 作用?
类比论证,引出“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的道理。
本文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 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第6单元
22 《礼记》二则 第一课时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 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 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 “五经” 指的是《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和《春秋》,简 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