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1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a4a7fcda-6ea1-11ec-a3ba-7cb59b590d7d2021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十二月广东省2022所高中三百所重点学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商周时期,商人家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而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
商人通过买卖与国家交换货物,但买家有限——主要是国家、奴隶主和贵族。
这反映了a.不存在工商食官现象b.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c.商业经营权属于国家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25.以下是西汉主要思想流派著作所占比例的统计表。
图形现象反映了a.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b.研究儒家思想有利获取功名c.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d.儒学对社会基层形响力增强26.在古代中国,每当朝代更迭时,皇帝往往比任何人都更信任或依赖王室成员。
因此,王室成员往往被赋予重要任务,支持中央政府或保卫地方政府,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容易对皇权形成威胁B.亲属关系是维护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c.贵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父权制已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27.根据中国历史明代(明朝的某一时期),在各种辅佐中,第一任总理(内阁的第一辅佐)是最重要的。
在第一任总理的领导下,有第二任总理和其他部长。
虽然他们在禁地,但第一辅佐是独立的,地位更高,这与古代的再福没有什么不同。
“对该时期的实质性描述a.内阁代替皇帝决策b.首辅掌握了实权c.皇权专制程度下降d.首辅取代了相职28.一些学者认为“正是武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武装反抗君主专制的行动。
他们冒着杀害九个民族的危险,为新中国历史开了第一枪。
随后的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依赖于历史武昌起义的阴影。
《物质论》阐述了武昌起义的革命一面。
它具有群众基础和奋斗目标。
它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
D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开端。
29.下面是1932-1934年中国从德、英、日、美四国进口机器数额统计表(单位:元).此表信息反映了a、英国在机器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2021年高三第三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三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六校分别为:广州二中、中山纪中、东莞中学、珠海一中、深圳实验、惠州一中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2.《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13.“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1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15.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1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全国卷)(含答案)
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卷历史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见郑庄公久不来朝,打算分权给歌公,郑庄公因此质问周王,周王予以否定。
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
周以王子狐在郑国为人质,郑国公子忽在周王室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这体现了当时A.家国一体局面形成B,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C.宗法观念趋向瓦解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2.《管子》记载,“君臣父子之间事谓之义”;《商君书》记载,“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墨子》记载,“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
他们倡导“义”旨在A.维护社会秩序B.确立个体行为准则C.强化人伦关系D.建构儒学核心观念3.孟子曾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汉武帝时期的名士东方朔在其赋作《非有先生论》中却发出“谈何容易”的感叹。
士人面对君主的心态和气势产生的巨大落差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士人社会地位的下降C.官僚体系的完善D.皇权社会专制的本质4.《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太乐令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陈寅恪说:“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
”这反映出唐朝A.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C.燕乐舞蹈开始呈现民间化趋势D.士人显现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5.宋代城市中以女子命名的食品和食店不计其数,如李婆婆杂菜羹、王小姑酒店、王妈妈家茶肆、宋五嫂鱼羹、汴河岸卖粥妪等等。
这反映了当时A.城市规划有序B.商家重视品牌经营C.坊市制度规范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6.明初,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民事,按察使司负责地方法律诉讼和监察地方官员,都指挥使司负责地方军事。
后来,巡抚作为中央官被派至地方参与整顿与管理,逐渐成为地方“钉子户”,但跨省问题又使巡抚间“顶牛”,“总督”应运而生。
2021年高三历史12月第一次联联考试题
2021年高三历史12月第一次联联考试题12、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13、某班以“如何看待孔子的思想”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索出孔子不同形象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反映了现代对传统儒家思想要客观对待,批判继承B.②说明孔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C.③反映了欧洲启蒙运动以孔子为宗教对象批判,宣传启蒙思想D.④反映了孔子开创的儒学,被统治者所推崇,成为统治思想14、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那么你可以( )①乘火车去外地经商②发电报与亲友联系③用互联网下载电影《歌女红牡丹》④到《申报》上登载广告⑤喝着咖啡浏览《光明日报》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15、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做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
我们由此统计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16、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
然而,当时有的报纸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
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 A.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17、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 040张,其中同意票3 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
2021届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平民政治的发展B.社会转型的趋势 C.中央集权的确立D.军功爵制的影响2.汉武帝时期,曾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的“白金三品”,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
朝廷这种做法A.意图是稳定金融秩序B.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C.实现对铸币权的垄断D.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3.有学者指出,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就政体形式而言,中国经历了军事封建君主制(依靠军功地主力量建立起的君主专制)和宗法君主制(儒法合流,儒学独尊后的封建君主专制)两个大的阶段,这一转变在汉朝完成。
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B.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C.中外朝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流思想的重构4.唐初,“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
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政事堂)成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离,逐渐向“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救的机构”过渡。
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决策的随意独断B.三省运行机制的退化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三省地位的不断上升5.宋代,书法帖学兴起,出现新画种(版画和年画),印染工艺也获得发展。
这些新变化直接受益于A.古典科技的进步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核心精神的嬗变6.清初,有学者主张在中央设立“大司均”,由商人代表主管国家商业经济工作;还有学者提出主张扩大海外贸易,活跃沿海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和税收。
这些主张A.遭到政府的严厉禁止和抵制B.为“工商皆本”思想奠定基础C.推动了传统四民观念的转变D.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时代需求7.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多有“嗜奇好古”和“好奇尚诞”的性格与作风。
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春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春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I、必修II、必修III前三单元。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左传●闵公二十二年》记载:宋楚之争,因楚军未渡河、未成列,宋襄公不出击哪怕在两军交战之际,也坚持先礼后兵的传统。
这反映出宋襄公A.是正义战争的捍卫者B.尊崇和传承礼乐文化C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D.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2表1是关于西汉时期土地现象的相关叙述。
据表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西汉A.出现土地集中现象B重视控制土地兼并C.社会阶级矛盾尖锐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唐朝在中央工部之下设有水部司,“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
凡舟楫溉灌之利,咸总而举之”。
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由此可见,唐朝时A.传统农商政策发生变化B.政治统治基础得以巩固C.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发展D.水利建设促进国家统一4.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各司其职,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机构;谏院的主要职责是侍从规谏,为讽谏君主的机构。
宋建立以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谏官已有权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出现了“台谏合-”的趋势。
宋代”台谏合一”A.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B.说明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C.适应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D.表明宰相位尊传统开始改变5. 明清小说中描绘了很多外国的景象,如对日本的描写多用“倭寇”等词语,述及朝鲜多是中国平息朝鲜国叛乱的故事,对于越南的描写似乎少了些英雄主义的歌颂,更多的是描写广西与安南交界的边贸情况。
据此可知,明清小说A.摒弃了传统“天朝上邦”思想 B.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C流露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D.固化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6.乾隆曾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然为之计及久远,非野无旷士,家有赢粮,未易享升平之福。
名校联盟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信息卷(12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名校联盟●模拟信息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3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男每小题4分男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男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它在君主多妻制的情况下,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制、压缩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来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部和平过渡。
其评述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的家族性B.王位世袭制的必要性C.嫡长子继承制的进步性D.封建君主制的局限性25.下表是不同史书有关古代城市管理的记述。
这表明,我国古代已经A.加大城市司法监管力度B.关注城市市场环境建设C.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D.正视城市人口素质问题26.明清时期,潞安有著名的丝织业,但当地不养蚕巢丝;以织锦见称的成都,也是"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发展丝织业。
所以潞安、成都所需的丝织业原料都购自四川阆中。
这些情况是A.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映B.农耕技术衰退的体现C.小农经济瓦解的产物D.抑商政策改变的结果27.清朝雍正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
主要是扩大了撰写密奏的人的范围,先后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可达1000多人。
由此可见,密折制度A.加强了皇帝对官吏的监管B.继承了明朝厂卫制度的传统C.激化了各级官员间的矛盾D.完善了古代监察制度的职能28.1900年,梁启超指出:"吾中国有最可怪一事,则以数百兆人立国于世界者数千年,而至今无一国名也。
2021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21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24.(原创)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25.(原创)“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
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古代“镇”的演化可以看作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 B.重农抑商解体的例证c.物质生产进步的反映 D.市民社会兴起的标志26.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二十二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等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这些措施在本质上体现出A.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C,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异变 D.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27.(原创)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A.走向成熟的轨迹 B.集权体制的根源C.因循反复的特点 D.天下私有的本质28,读《清代中叶全国耕地和人均耕地表》(资料来源:《清代的垦田与丁口的记录》),关于清朝中叶的社会发展,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人口总量急剧增加 B.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D.租佃经营方式盛行29.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
道咸新学的开创者之一是A.顾炎武 B.魏源 C.康有为 D.严复30.以下是陈独秀通信答问的部分问题辑录,所涉内容集中于“工人教育与工作时间”、“妇女、青年、劳动问题”、“工人底时间工资问题”、”劳动专政”等。
2021年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因为当时战乱,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阶级矛盾尖锐。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是因为当时需要强化君主的权力,巩固国家的统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则是因为当时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答案】C【解析】考点:人文主义;程朱理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中西方古代思想主张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观点,得出这样的认识:“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体现的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即“人文主义”可以作为论据;“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即“存天理,灭人欲”可以作为论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
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2021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2. 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来源,这是很危险的。
为了杜绝此现象带来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B.盐铁专营C.废分封行郡县D.抑制兼并3. 汉初的刺史和明朝的巡抚最初都是皇帝临时委派的巡察地方不法行为的官职,后来兼管了地方行政、民政,演化成地方行政长官,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制度A.具有较强的随意性B.逐渐地方化和制度化C.权威性不断加强D.确保了中央控制地方4. 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本来就十分荒唐,因为雅典公民奉身知识的素养根本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障,它的全体民主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民主,其乱哄哄的投票场面难以反映出真正的民意,产生正确的决策为此,苏格拉底主张A.公民治国 B.精英治国C.抓阄选举D.部落政治5. 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
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B.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D.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6.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7.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2021年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卷
2021年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 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2.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
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3.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君主专制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4.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
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
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5.《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A.划分田地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优选种子6.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因为当时战乱,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阶级矛盾尖锐。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是因为当时需要强化君主的权力,巩固国家的统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则是因为当时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答案】C【解析】考点:人文主义;程朱理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中西方古代思想主张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观点,得出这样的认识:“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体现的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即“人文主义”可以作为论据;“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即“存天理,灭人欲”可以作为论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
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
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 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齐桓公称霸后- -度想攻取鲁国,但齐国谋臣以“鲁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鲁不弃周礼”为由劝阻桓公取鲁,此后,终齐桓之世,齐鲁关系一直密切。
材料表明2.汉初X邦严厉打击商人,后人评论道:“高帝初定天下,禁贾人衣锦绮、操兵、乘马,可谓知政本……贾人之富也,贫人以自富者……民安得而不靡?高帝生长民间而习其利害,重挫之而民气苏。
”据此可知,汉初这一政策3.《后汉书X弘传》记载:“X弘曾祖父本齐国临淄人,官至蜀郡属国都尉,汉武帝时选强宗大祖不得族居,将三子移居山阴(今某某),因遂家焉。
”汉武帝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4.宋代思想界的疑经变古之风十分浓烈,统治者的理论基础经常被讨论、批评,一些激进者曾对经书发起全面的进攻,甚至将个人观点凌驾于经典之上,且猛烈指责孔孟之说,致令其门人以夫子之道反究夫子。
材料旨在强调宋代5.烟草在明朝中期由美洲传入中国,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烟于岭南、江东诸州及齐鲁秦晋间往往……黄甫川市口比他处较盛,昔年行茶者与烟并至,每岁额课千余金,不数年,边口既众。
”据材料可知清朝6.“朝贡贸易使明清海洋经略方式具有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性,也注定其存在的短暂性,以致X和之后,中国远洋船队再未越过马六甲,甚至南海一带也少见中国舟迹帆影。
”据此可知,朝贡体制产生的后果是7.清代御用瓷器要求很高,生产时只能“以量保质”,结果是留下大批次品瓷器,这类次品瓷器不能上供御用,不能投入市场,督陶官无权擅自处理,只能“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送,交贮内府,以供赏赐之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齐桓公称霸后一度想攻取鲁国,但齐国谋臣以“鲁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鲁不弃周礼”为由劝阻桓公取鲁,此后,终齐桓之世,齐鲁关系一直密切。
材料表明A.宗法制有效维护了周的统治B.列国之间普遍遵守礼乐制度C.鲁国忠诚于西周的分封体系D.西周的礼乐制度仍具约束力2. 汉初刘邦严厉打击商人,后人评论道:“高帝初定天下,禁贾人衣锦绮、操兵、乘马,可谓知政本……贾人之富也,贫人以自富者……民安得而不靡?高帝生长民间而习其利害,重挫之而民气苏。
”据此可知,汉初这一政策A.顺应了大一统的政治需要B.体现了无为而治治国思想C.符合汉初的社会发展要求,D.沉重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3. 《后汉书郑弘传》记载:“郑弘曾祖父本齐国临淄人,官至蜀郡属国都尉,汉武帝时选强宗大祖不得族居,将三子移居山阴(今绍兴),因遂家焉。
”汉武帝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郡国势力便于实施推恩B.防范宗族势力强化中央集权C.限制门阀士族加强君主专制D.分化地方事权实现政治一统4. 宋代思想界的疑经变古之风十分浓烈,统治者的理论基础经常被讨论、批评,一些激进者曾对经书发起全面的进攻,甚至将个人观点凌驾于经典之上,且猛烈指责孔孟之说,致令其门人以夫子之道反究夫子。
材料旨在强调宋代A.不再以儒家经典为是非评判标准B.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思想相对自由C.商品经济活跃推动儒学思想发展D.新儒学在论争中推动社会的变革5. 烟草在明朝中期由美洲传入中国,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烟于岭南、江东诸州及齐鲁秦晋间往往……黄甫川市口比他处较盛,昔年行茶者与烟并至,每岁额课千余金,不数年,边口既众。
”据材料可知清朝A.商税收入已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B.政府正试图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C.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D.区域间贸易发展推动了边疆开发6. “朝贡贸易使明清海洋经略方式具有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性,也注定其存在的短暂性,以致郑和之后,中国远洋船队再未越过马六甲,甚至南海一带也少见中国舟迹帆影。
”据此可知,朝贡体制产生的后果是A.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B.致使中国逐渐丧失远航动力C.直接导致闭关锁国政策出台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 清代御用瓷器要求很高,生产时只能“以量保质”,结果是留下大批次品瓷器,这类次品瓷器不能上供御用,不能投入市场,督陶官无权擅自处理,只能“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送,交贮内府,以供赏赐之用。
”这一做法造成的深远的影响是A.使皇权的尊严得到极大提高B.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极度浪费C.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和进步D.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8. 鸦片战争刚结束后,在如何处理清朝与英国关系这一问题上,两广总督耆英曾向道光帝上疏:“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通盘筹算,以为永绝祸根之计。
”耆英的这一-外交理念A.已具有较明确的近代外交意识B.为近代的屈辱外交埋下了祸根C.仍未突破“天朝上国”的理念D.具备相当务实的近代外交特征9. 下图是1825-1885年间中国的茶叶出口值与鸦片进口值统计图,从图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结论是(注1856~ 1867年数字原缺)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的白银外流现象十分严重C.中国的小农经济已经被迫解体D.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维持平衡10. 1918年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极大转折,“始则相尚以讲求富强,乃不期一转而唱打倒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矣!始则艳称人家的商战,今则- -转而咒骂经济侵略以为恶德”,“昨日之所是”已成“今日之所非,国民革命于此种其因”。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罪恶的本质B.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C.俄国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新的方向D.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11. 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漫画《唯我独存》(画面上的文字:商品中国市场,中国造棺材,美国商品,《唯我独存》,《生活报》1948年9月1日等),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A.国人抵制洋货的爱国热情高涨B.民族资本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C.官僚资本严重排挤了民族资本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绝境12. 1964 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仅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内迁工厂400 多个。
中央财政也重点投向内地,仅1965~ 1967年,国家对四川省的投资就占到全国的14.5%。
这一历史现象A.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B.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正在有序进行C.巩固了国防安全调整了工业的布局D.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特点13. 下表是按时间顺序记载的有关古代雅典政治中某些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以及不同时期雅典的宪法特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结论是A.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日渐衰微B.古雅典在渐进中实现了民主政治C.公前6世纪是雅典民主黄金时代D.人民主权是雅典民主的主要特征14. 《十二铜表法》规定,“除非没有办法抚慰被害人,绝对不判处报复刑;在定罪之后,罪犯可以支付损害赔偿金,这样,肉刑就变做罚金了。
但谁若打断人们的手足而调解又不能成立,则应以手足抵偿。
”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A.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彰显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D.遵循了司法的公正和公平精神15. 截至1550年,从新世界运到塞维利亚(西班牙)的黄金多达66.4吨, (相当于708.5吨白银)。
与此同时欧洲中部的银矿和铜矿也兴旺了起来,在16世纪40-50年代达到了最高点。
这一现象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A.大西洋沿岸变成了新的商业中心B.成为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主要动力C.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地主的势力16. 传统基督教义认为世上只有两种贷款:一种出于“基督徒的善心”,是为上帝之爱的缘故自愿借出的,另一-种出于贪婪之心一对贷款收利息无异于盗窃。
但1520年,教皇却宣布贷款利息只要不违反高利贷法,即属合法。
这种变化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顺利开展B.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C.是人文主义初步胜利的外在表现D.表明理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17. 16到17世纪出现的自然和以往的自然完全不同,这时的自然是丰饶之角,它的多样性使得它在概念上、方法论上和制度上都不可能被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所理解的科学所涵盖。
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B.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科学的进步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飞跃D.理性主义解除了宗教对科学的束缚18. 对于什么是自由这一问题,18世纪有学者曾指出“所谓的自由,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你想做的事。
”这一思想A.表明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B.证实自由放任时代业已到来,C.突显了启蒙时代的核心理念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 据统计,在1721-1832年的22位英国首相中,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是贵族之孙; 19 世纪的其他10名首相中,7人是上院贵族,1人是贵族之子,1人是从男爵。
这一现象表明19世纪的英国A.封建化的大贵族仍然控制着政权B.政治制度的贵族化特征十分明显C.民主进程缓慢议会改革势在必行D.君主立宪制政体需要进一步完善20. 德国统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已能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其它邦国反对,在俾斯麦劝说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地位不高于其他邦国国王)这一方案,各邦国基本同意。
俾斯麦的这一做法A.确立了普鲁士在德国的统治地位B.旨在推动德意志统- -市场的形成C.有利于巩固德国统--的历史成果D.极大推动了德国统--的历史进程21. “往昔热情拥护者的反叛使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深为震惊。
苏维埃政权在1921年夏使用了大规模武力来镇压农民暴动,数千名农民被枪毙,几万人被送进劳改营。
但是,单靠大棒是不够的。
”为此,苏维埃政府A.实行按需分配制度取消商品贸易B.取消自由贸易制实行按劳分配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给农民一定自主权D.建立集体农庄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22. 二战后法国的重建理想是既可保证法国得到德国的煤炭和焦炭,又能永久性地削弱德国的国力。
但1948年法国被迫改变政策,在德国的燃料资源和钢铁产出的分配方面采取合作的态度。
法国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B.直接导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促进了法德之间的和解D.实现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23. 二战后的二十年间欧洲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靠的是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生产力、积聚已久的需求和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人们从“一-战”后只靠市场力量恢复经济的做法中汲取了教训。
据材料可推知A.混合经济促进了西欧经济的进步B.新经济是西欧经济繁荣的保证C.技术创新有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D.凯恩斯主义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24. 1914年军旅画家奧托迪克斯用战争致残者作为素描的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他素描的人物周围散落着剪成碎片的报纸和钞票,象征着现实生活的破碎。
奥托迪克斯的画A.突出理性以历史和现实为题材B.注重表现人的感情不拘泥细节C.较好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D.反理性反传统的特征较为明显二、材料分析题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五代则是草市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的草市上除农户出售自用有余以调配余缺之外,城市市场出现的珍玩宝器等奢侈品亦充斥其间。
草市的数量和种类与前代相较也有增加。
一些草市则分布在茶山附近,形成所谓茶市。
与茶市类似者还有“鱼市、药市、桔市、莱市”等类。
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大量涌现。
以特殊商品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草市也较为普遍。
伴随这些专门化草市的繁荣,其经营范围突破了单一产品的限制,交易范围不断扩大。
隋唐时期草市发展的特点之一为江南草市发展迅速,北方草市兴起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城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内部泾渭分明的坊市界线被突破。
商业活动范围由市伸展至坊,坊内店铺不断增加,营业不再受时间限制,夜市出现并迅速扩张。
城市内部坊市店铺林立,发展为商业中心。
——摘编自冯兵《草市:隋唐五代乡村市镇化的历史典型》材料二 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江南工业在江南市镇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19世纪初,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过农业。
据统计,1679-1833年的155年,中国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中国生丝出口量突破10万担,主要来自江南的市镇。
江南市镇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的精良,使得欧洲国家的手工棉纺织业相形见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