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 分,每小题3 分)
一、(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
C.青荇(xínɡ)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凝重隽永(juàn)
D.瓦菲(fēi)浪遏飞舟(è)
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
【答案】D(A.溯:sù,B.彳:chì,亍:chù,C.荇:xìng)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激浊扬清磅礴五岭逶迤
B.碣石含蓄隐诲太息清澈晶莹
C.春惟中流击楫瓦菲意趣盎然
D.通缉风度翩翩邂逅苦闷诅丧
【答案】A(B.诲-晦,C.惟-帷,D.诅-沮)
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练习册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练习册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练习册一、选择题1. 在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是不同类的一组是______。

A. 北京(běi)山脉(mài)B. 棋子(qí)围棋(wéiqí)C. 机关(jīguān)步枪(bùqiāng)D. 乐器(yù)音乐(yīnyuè)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

A. 他们两个都是第一次参加灯笼节。

B. 这位青年士兵毫不畏惧,紧紧握住手里的枪。

C. 明天白天,我们将在这里开一个形式独特的操练会。

D. 这种病只有老百姓特别是残疾人才懂。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

A. 他从树上摔落下来。

B. 江水顺流而下,见到底都没有地方停下来。

C. 这些已经发黄的叶子慢慢地飘到了地上。

D. 校长先生明天会给我们做个读书报告。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

A. 这条马路真宽,如果跑丢了,真是无可奈何。

B. 吉他的琴弦很容易断的,得小心点儿。

C. 这个瓶子很奇怪,你见过这种奇怪的瓶子吗?D. 你可以把桌子搬到门边上。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

A. 他是学霸,无论什么题,都是分分钟出答案。

B. 爷爷和奶奶在屋子里笑哈哈地唠着嗑。

C. 如果你迷路了,不妨找一个准确可靠的人问一问。

D. 这个好看的能袋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礼物。

二、判断正误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符合的写“√”,不符合的写“×”。

1. ( ×)一个人有理想,就去为理想去奋斗,这是青年时期应该追求的。

2. (√ )再苦再累,她咬牙冲了上去,没有退缩的迹象。

3. ( ×)他现在讲了不类的话,还瞪我。

4. (√ )他落在后面,我赶紧把自行车停了下来。

5. ( ×)我费了好大的力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推开。

三、改错题下列各句中各有一处错误,请把错误的地方写在横线上,并在答题纸上将这个字的写法变正确。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要想将语文这门课学好,不进行一定的习题训练是不行的。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彷(páng)徨青荇(xìng) 遒劲(jìn) 颓圮(qǐ)B.长篙(gāo) 漫溯(sù) 青苔(tāi) 火钵(bō)C.愤懑(mǎn) 冰屑(xuè) 麦糟(zāo) 叱(chì)骂D.袒露(lù) 隽(juàn)永碣(jié)石忸怩(n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凄婉漂泊褒扬击浊扬清B.斑斓笙萧抨击剑拔驽张C.榆阴气概瓦菲意气风发D.讴歌扭扣寥廓天伦之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袁弘表示,世上没有天生或是一蹴而就的坏人,自己会在饰演的这一版本的杨康中加深刻画其心理变化的过程,将其内心的迷茫和矛盾展现出来。

B.中日双方首脑同时以更加明确清晰的语言表示,解决东海共同开发问题倚马可待,现在剩下的可能就是技术层面或者事务层面的问题了。

C.日本捕鲸者不顾国际社会谴责,把非法捕捉到的鲸鱼屠宰、清洗、销售,以牟取暴利,血腥的一幕令人惨不忍睹。

D.房地产市场对宏观调控“免疫”,更深层的原因是市场制度存在重大的制度缺陷,若不从制度改革入手釜底抽薪,恐怕再多的“组合拳”和“重拳”都难以“拳拳到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

B.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悠闲,让后世的学者在感叹中国人融入西方社会的艰难时,不得不叹服徐志摩是“最适应西方生活的中国文人”。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一、基础测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 佝偻(gōu1óu)荡漾(yàng)橘子洲(jú)B.笑涡(wō) 纤绳(qiàn)深邃(suì)岁月稠(chóu)C.屏息(bǐng) 眷属(juàn)青荇(xìng)怅寥廓(liáo)D.漪沦(yī) 火钵(bō)竞自由(jìng)答案:B2.下列诗句节拍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B.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D.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答案:D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立”以下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B.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铺垫了气氛。

然后,诗人激昂慷慨地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C.下阕先用“携”“忆”两字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想象中生活的回忆。

而一个“忆”字又引起下文八句的铺叙。

D.最后“记”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答案:C4.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B.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诗歌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富有特点的意象,避开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种清新感。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作者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勾当/勾通吐露/露破绽勒索/悬崖勒马B.着落/着想血迹/血淋淋挑剔/痛哭流涕C.削发/剥削关卡/卡脖子攒射/人头攒动D.血泊/停靠赠送/溃疡病跻身/济济一堂【解析】A项,分别读ɡòu/ɡōu,lù/lòu,lè/lè;B项,分别读zhuó/zhuó,xuè/xiě,tī/tì;C项,分别读xuē/xuē,qiǎ/qiǎ,cuán/cuán;D项,分别读pō/bó,kuì/kuì,jī/jǐ。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预定预订殒灭陨身不恤B.带领帅直惨淡残绝人寰C.和蔼暮霭大致大胆气慨D.缘由原由吭声引吭高歌【解析】A项,“陨”应为“殒”;B项,“帅”应为“率”,“残”应为“惨”;C项,“慨”应为“概”。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以糯康为首的犯法集团与极少数泰国不法军人相勾结制造了耸人听闻的“湄公河惨案”,今年9月,该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开庭审理,糯康等6名犯法嫌疑人接受了中国法律的公平审判。

B.当听说积攒了多年的储蓄被丈夫一夜输光后,她从来没有触目惊心到这样的地步,一下子晕了过去。

C.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险被网友骂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很受伤”的河南人更是出离愤慨,要求郭德纲给个说明。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在语文的紧张复习时刻里,认真对待好每一张语文试卷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因为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欢迎阅读!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晕车(yùn) 勾当(ɡōu) 兴奋剂(xìnɡ) 叱咤风云(zhà)B.答理(dā) 针砭(biǎn) 奔小康(bēn) 望风披靡(mí)C.翘首(qiáo) 紊乱(wěn) 撒手锏(sā) 自怨自艾(yì)D.毗邻(pí) 模具(mó) 露一手(lù) 影坛绯闻(fě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贤惠料峭守本份要言不繁B.倾圮荆棘副作用礼尚往来C.缔造宣染黄粱梦义气风发D.倩影布署发祥地单精竭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稳重,但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这一技术。

(3)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司母戊鼎”的名字被某些专家错改的现象屡见不鲜,先是“后母戊”,后又“司马戊”,使一般群众不知所措。

B.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物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13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C.1821 年济慈去世,1822 年 7 月,雪莱溺海身亡,两年后拜伦死在希
腊。英国浪漫诗人的第二代就此落幕,渐渐江.郎.才.尽.。 D.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们一贯赞同忠实原作,然而
伴随着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读者意.兴.阑.珊.。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C.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 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D.雪莱写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如《云》《致月亮》《悲歌》等,雪莱 最后一部封笔之作是献给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希腊人民的抒情诗剧《希腊》。
答案 B
解析 A 项,语序不当,应先说人品,再说诗作。C 项,搭配不当,“担 当”不能与“文化精神”搭配,可在“文化精神”前加“传承”。D 项,语 意重复,“封笔之作”就是“最后一部作品”,删除“最后一部”。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
解析16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 B 解析 “诗人和云雀物我合一,是完全一致的”说法过于绝对。诗人和
云雀只是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但二者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即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
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
解析11
的灯光下调整好
的心情。
(2)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单元测试卷1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单元测试卷1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

“扶贫先扶智”理论认为,通过人的智力帮扶,赋能于人,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在此过程中活化、开发和培育多方面的潜能,形成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低,由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迁移支出等形成的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持续性发展,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

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包容性增长、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途径。

包容性增长即机会平等的“益贫式增长”,旨在彻底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和两极分化的发展格局。

当前仍然存在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遭到挫折的结果。

从社会的角度看,对穷人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不足是贫困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根源之一;从家庭的角度看,父母对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不足是导致下一代继续陷入贫困的原因之一。

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是收入低下,更应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

他将可行能力定义为,个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组合。

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求我国扶贫战略由“脱贫”转向“防贫”,即防止贫困的生产和再生产,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代际传递涉及两个群体——儿童和父母,贫困代际传递不仅仅是贫困现象的继承,还包含导致贫困的不利因素在代际传递。

世界银行在《公平的进步——世界各国代际经济流动》报告中,基于代际流动的全球数据库总结了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之间的三个渠道。

一是父母教育会影响子女教育,进而影响其收入,如受过教育的父母会更倾向于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二是父母教育会影响子女的非教育特征,如受过教育的父母会帮助其子女获得更好的非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子女的收入水平;三是父母的非教育特征对子女收入也存在持续性影响,如相对富裕的父母所居住的地区以及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都更好,可以为其子女提供更好的经济机会。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项,“挥斥”,在句中的意思是“纵放、奔放”。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跨过鸭绿江》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③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

④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眺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⑤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⑥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使用正确。

③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使用正确。

④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⑤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使用正确。

⑥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此处用来形容骏马,适用对象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周考一、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3)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4)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5)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6)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7)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8),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二、基础(每小题3分,共9分)2.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A.岁月稠(chóu)遏(è)止漫溯(shuò)B.彳亍(chì chù)瓦菲(fēi)寥廓(kuò)C. 凄婉(wǎn)火钵(bō)惆(chóu)怅D.凌侮(wǔ)漂泊(bó)跫(qióng)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D.今天来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甲】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带答案解析)

洞等细节描写,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
猎》中通过“

”两句细节描写,写出随从将士们
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也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
10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答案 (1)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6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 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 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答案 B
解析 A、C 两项都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且 C 项还有“具备”与“有 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D 项“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且“思想” 与“精神”的语序不当。
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
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
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
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
2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前•情境学习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
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题及答案高一,新的开始,同样地做题。

下面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题及答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chì)遒劲(qiú)橘子洲(jú)B.逶迤(yí)看守(kàn)沁园春(qìn)C.磅礴(pánɡ)中肯(zhōnɡ)XXX(chànɡ)D.遏止(è)当初(dànɡ)岁月稠(chóu)【解析】B项,“看”应读“kān”;C项,“中”应读“zhònɡ”;D项,“当”应读“dānɡ”。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XXX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D.XXX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解析】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XXX在XXX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XXX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研究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山河,心潮彭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解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的历史,带着观众从头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同等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度XXX,腾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良旅行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描述不平凡的年代。

A项,“风华正茂”,风貌才华正胜,描述朝气发达、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描述“研究和糊口故事”。

B项,“指点山河”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项,“气度轩昂”,描述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描述人。

人教版上册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解析

人教版上册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解析

人教版上册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颤栗/颤抖沁园/分泌湖畔/叛变B. 长篙/蒿草遏制/拜谒悄悄/悄然C. 峥嵘/狰狞强劲/干劲押解赴京/解甲归田D.百舸/磕绊漫溯/宿愿差可告慰/鬼使神差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āo/hāo,è/yè,qiāo/qiǎo;C 项,zhēng,jìn?/jìn,jiè/jiě;D项,?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

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B.栩栩如生C.铿锵有力D.力透纸背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

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总书记12月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 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毕业生“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寥(liáo)廓方遒(qiú)沁(qìn)园春百舸(gě)争流B、峥(zhēng)嵘(róng)青荇(xìng)橘(jú)XXX星辉斑斓(lán)C、下载(zǎi)颓圮(pǐ)大堰(XXX)河叱(chì)咤(zhà)风云D、冰屑(xiāo)团箕(jī)分(fēn)外香妄自菲(fěi)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沧茫萧瑟打渔船意气风发B、惆怅云彩万户候枯躁无味C、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D、长篙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3、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②XXX把对“XXX姑娘”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测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D、品味贯注揣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XXX慈悲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悲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良多富豪忽视慈悲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明明的对比。

....B、XXX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XXX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苦惨淡经营的成果。

....C、有些“编剧”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做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裁缝”编剧满天飞。

....“抄袭之争”“改词风波”纷争不断。

D、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只是在一念之差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

要想将来不后悔,不....怨恨,就要在那一瞬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党风中良多问题迟迟引不起警觉,都与这类见责不怪的麻木心态和由此而来的失之以宽、失之以软有很大关系。

7894高一第一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7894高一第一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高一第一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gě)漪(yǐ)沦翡(fěi)翠残羹(gēng)B.方遒(qiú)发酵(jiào)罗绮(qǐ)青荇(xìng)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D.虔(qiān)诚慰藉(jiè)深邃(suì)镶嵌(q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宿愿纷繁芜杂沮咒音容笑貌B.吝涩礼上往来孱头勃然大怒C.顷诉残羹冷灸自栩冠冕堂皇D.贮立临风殒泪凭吊豁然开朗3.与“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他)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离开)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水深而清)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水清而浅)④携来百侣曾游。

(携:带,拉着;来,助词)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山势高峻)⑥粪土当年万户侯。

(以……为粪土)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⑥5.下列句子中修辞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上顶着大辫子……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C.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D.“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
A. 《诗经》
B. 《离骚》
C. 《孔雀东南飞》(正确答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哪部文学作品?()
A. 《楚辞》
B. 《诗经》(正确答案)
C. 《汉乐府》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
A. 杜甫
B. 李白(正确答案)
C. 白居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正确答案)
B. 王维
C. 孟浩然
下列哪部作品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A. 《西厢记》(正确答案)
B. 《桃花扇》
C. 《牡丹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句词的作者是谁?()
A. 纳兰性德(正确答案)
B. 晏殊
C. 柳永
下列哪部作品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正确答案)
C. 《水浒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出自哪位作家的作品?()
A. 欧阳修(正确答案)
B. 王安石
C. 苏轼
下列哪部作品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
A. 《红楼梦》(正确答案)
B. 《儒林外史》
C. 《聊斋志异》。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积累整合】1.ɡěchànɡwǎnɡliáo lǚzhēnɡrónɡchóu qiúè2.劲:jìn劲头干劲;jìnɡ劲敌强劲尽:jìn尽力尽善尽美;jǐn尽管尽量3.示例:沙洲州县竟然竞争苍茫沧海一粟王侯等候4.D5.“遏制”“遏止”都是动词,都有用强力阻挡的意思。

但“遏止”重在“让停止”,常用于重大事物;“遏制”重在“控制”,常用于某种情绪,有时也用于敌人或某种力量。

6.D(毛泽东的词应属于现代诗歌)7.C8.B(应该是设问。

因为下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9.在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

【感悟鉴赏】1.看2.秋天3.山、林、江、舸、鹰、鱼。

4.不好。

因为“翔”写出了鱼的自由自在与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符合整首诗歌大气豪迈的意象特征。

5.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6.升沉盛衰7.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8.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9.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10.恰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月、咽、越、血12.李词的月凄凉、冷清、伤感;毛词的月虽然也是秋月,但是这个月烘托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氛围。

13.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14.同:思想内容上,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表现手法上,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异: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

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探究应用】1.提示: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我的五样》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我的五样》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我的五样》同学们是不是有着聪明的头脑呢?接下来, 查字典语文网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来供同学们练习从而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大家一定要认真做
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或者根据拼音汉字。

斟酌..( )( ) 雏.形( ) 甄.别( )
生死攸.关( ) 奢侈..( )( ) 纤.巧( ) 绚.烂( ) 濡.养而出( )
妩媚..( )( ) 商榷.( ) 弥.漫( )
忐忑..不安( )( ) 斑斓..( )( ) 犄.角( ) 不啻.( ) 瞠.目结舌(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然 ju?( )择简l?u( ) 顿cu?( ) 绝lún( ) 墓zhǒng( ) a( )住逻jí( )
3.解释词语, 并且解释加点的字。

(1)林林总总—— (2)生死攸.关——
(3)瞠目结舌——(4)濡养而出——
(5)冥.思苦想—— (6)绝伦.——
(7)商榷——
4.揣摩语言。

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谈谈你对各句的理解。

(1)万物好像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 平铺直叙等在那里, 等待你的手挑选。

(2)我顿时感到自己的不孝, 是啊, 对于我的生命来说, 父母难道不是极为宝贵的因素吗?
(3)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一刻, 顿觉四周惨失颜色, 犹如本世纪初叶的黑白默片。

(4)也许女人真是水做的骨肉, “水”一被勾销, 立觉喉咙苦涩, 舌头肿痛, 心也随之焦枯成灰, 人好似成了金字塔里风干的长老。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解析7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能够“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得到充分抒发。语段强调“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故用“淋漓尽致”。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解析5
部编版高一2语.文下上册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肩负
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
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
8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火热”。③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全
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
有明说的意思。根据语境“充分显露”可知,应选“字里行间”。④淋漓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练习(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吮.吸shǔn 怪癖.pì兢.兢业业jīngB.琐.碎suǒ啮.噬niè恪.守kè入不敷.出fūC.挥斥.chè不啻.chì炫.耀xuàn 迫在眉睫.jiéD.遏.止è诞.生dàn 偌.大nuò屏.气凝神píng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薄.命/薄.饼为.难/为.虎作伥解.除/浑身解.数B.龟.甲/龟.裂露.宿/ 露.出马角模.糊/模.特表演C.创.举/创.痕间.架/间.不容发冠.军/冠.冕堂皇D.屏.除/屏.气角.斗/角.逐中原乘.便/乘.风破浪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廖廓崛起祟高一如继往B.蒙蔽欣慰笔杆汗流夹背C.惆怅翱翔仓促金璧辉煌D.脉搏急躁缘故怨天尤人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舶来品一幅对联一诺千金B.凑合主弦律旁征博引死皮赖脸C.家具炒鱿鱼雍荣华贵流芳百世D.坐镇明信片枉费心机平心而论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B.老师对我的再造之恩如天高地厚....,我当终生铭记不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想起在瓜田李...下.散步游玩的日子,真是感慨万端。

D.高中生活开始了,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希望那些中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己,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创造出一个辉煌的未来。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次考试题并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C.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D.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考试委员会鉴于该学生在中学已经修业期满,为使他能学习法学,决定发给文凭准其毕业,希望他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切忌辜负厚望。

B.他人举荐的书籍无论多么“经典”,依然只是作为一种静止的文化载体在那里陈列着,而通过同学们的阅读个性与修养不断搜寻而发现的属于自己的青春经典,则是作为自身特定需要的文化精灵在那里活跃着。

C.马克思的中学评语这样写到:“才能和勤勉:该生才能优异;古汉语、德语和历史课程优秀或及格,只有在法语方面不够用心。

”D.《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8.对下面各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比喻历史真相,生活真相。

B.“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可以战胜衰亡守旧的势力。

C.“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皮肉”指我们的生命,“腐烂的皮肉”指我们死去。

D.“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脊骨”就是脊梁,指独立不屈的人格。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中国应发展风力发电(节选)何祚庥王亦楠我国风电发展进展极其缓慢。

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电,但是目前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未有突破性进展。

1995年电力部曾提出2000年底我国风机规模要达到100万千瓦的目标,但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仅为56.7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0.14%。

尽管已建有40个风电场,但平均每个风电场的装机容量不足1.5万千瓦,远未形成规模效益。

此外,在风机设备的制造水平上,已经成为国际主流机型的兆瓦级机组在我国尚处于研制阶段,目前大型风机只能依赖进口,或与外商合作生产。

在发达国家中风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目前单机容量500、600、750千瓦的风电机组已达到批量商业化生产的水平,成为当前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

丹麦新建的几个风电场,单机容量都在2兆瓦以上;德国正在北海建设近海风电场,总功率在100万千瓦,单机功率为5兆瓦,可为6000户家庭提供用电,计划2004年投产。

这种5兆瓦的机组旋翼区直径为126米,面积相当于2个足球场。

发电机塔身和发电机总重量为1100吨,发电机由3片旋翼推动,每片长61.5米,旋翼最高点离地面183米。

该风电场生产出来的电量之大,相当于常规电厂,而且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建成。

近10年来,风电的电价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日趋接近燃煤发电的成本。

按目前技术水准,只要离地10米高的年平均风速达到5-5.5m/秒以上,风力发电就是经济的。

科技进步可能把可利用风能的风速要求进一步降至5m/秒以下。

据估计,世界风能高达每年53万亿千瓦时,预计到2020年世界电力需求会上升至每年258.578万亿千瓦时。

也就是说,全球可再生的风能是整个世界预期电力需求的2倍。

我国也拥有可供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风能。

据初步探明结果,陆地上可开发的风能即达2.53亿千瓦;加上近海(15米深的浅海地带)的风能,全国可开发风能估计在10亿千瓦以上。

与之对照,我国水能可开发量仅为3.9亿千瓦!我国2003年的装机容量为3.85亿千瓦,所以国外专家评论,中国单靠风力发电就能轻而易举的将现有的电力生产翻上一番。

近两年中国出现大面积的缺电,风能发电对于缓解缺电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因为风电的诸多优势中,一个重要特点是风电上马快,不像火电、水电的建设需要按年来计算,风电在有风场数据的前提下其建设只需要以周、月来计算,即风场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世界风电正在以33%甚至在部分国家以60%以上的增速发展,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完全有可能以迅速发展风电的模式来解决我国燃眉之急的电力短缺。

(选自《中国教育报》)9.对“我国风电发展进展极其缓慢”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电,起步很晚。

B.全国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C.没有安装国际主流机型的兆瓦级机组。

D.风能不足,导致电子部提出2000年底我国风机规模要达到100万千瓦的目标没实现。

10.关于发达国家中风电技术状况,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丹麦和德国的风电场,单机容量都在2兆瓦以上。

B.当前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是单机容量为500、600、750千瓦的风电机组。

C.发达国家的发电机无论是容量,还是体积都很大。

D.5兆瓦的机组旋翼区直径应为126米,发电机塔身和发电机总重量应为1100吨,旋翼离地面应为183米。

11.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火电、水电的建设需要按年来计算,风电在有风场数据的前提下其建设不按年计算,即风场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B.风电成本低,时间短,见效快,所以电力短缺的地区应大力发展风电。

C.世界风电以33%甚至60%的进度发展,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风电完全有可能高速发展。

D.由于中国近两年出现大面积停电,所以,中国要发展风能发电。

第Ⅱ卷三、(25分)12.将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2)13.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完成习题。

(共10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上阕写景,作者选取紧扣词题的四个意象是、、、。

下阕抒情,最能聚集作者感怀与情致的一句是。

(5分)2.词的下阕主要通过丰富联想、精辟议论来抒情写意,请你简要分析作者从“往事越千年”到“换了人间”的跳跃联想中,蕴涵着什么样的思想主旨?(5分)14.默写名句(一空一分,共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金缕衣》)。

四、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习题(一)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十八岁使我想起我当年跟学校大队同学远足深山。

看春夏初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我指着其中挺秀的一株对同学说,这就是我,十八岁的我。

好自负的年龄啊!孩子,现在你是十八岁了,告诉我你把自己比作什么?做些什么年轻的梦?我不想向你说教,只是不要想得太复杂,太现实。

青春是可爱的,希望你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就会满足、快乐。

东东,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销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

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是;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况;想起陪你考幼稚园、考初中、考高中的一段段往事;还有那无数琐碎而有趣的回忆……孩子,一切都历历在目前,我真不相信十八年已溜走了。

不过,看到你英姿俊发,我年轻时的梦,正由你在延展,亦深觉人生之乐,莫过于目睹下一代的成长、茁壮。

你读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15.作者说:“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我也不免有些感触。

”请联系有关内容,谈谈作者的“感触”所包含的内容(答出3点即可)。

(6分,每点2分)(1)(2)(3)16.作者对年轻人的忠告是什么?(4分)(二)青春杨向明①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

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

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②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十几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③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

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