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练习卷题目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没有参加高考语文阅读考试的是()。

A. 《论语》 B.《红楼梦》 C. 《离骚》 D. 《孙子兵法》答案:D2.下列成语中,不能用来形容君子的是()。

A. 君子之交淡如水 B. 君子之交如春风 C. 君子之交琴瑟友 D. 君子之交君子之交答案:D3.以下哪个选项中的谚语表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A.知行合一 B. 笑口常开 C. 有志者事竟成 D. 以君子之道存人答案:A第二部分:阅读理解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其内容回答问题。

短文:一位年轻人向一位老者问道:“请问前辈,您觉得快乐是什么?” 老者微笑着回答:“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充实而平和的感觉。

快乐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满足。

”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升起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问题:1.老者对快乐的理解是什么? A. 快乐在于物质的拥有 B. 快乐是一种表面的感觉 C. 快乐是一种心境 D. 快乐在于外在的丰富答案:C2.年轻人听完老者的回答后,心中的感觉是什么? A. 失望和沮丧 B. 犹豫和不安 C. 豁然开朗 D. 迷茫和无助答案:C第三部分:作文题请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题:快乐源于内心,请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并分享一个让你感到快乐的经历。

参考答案:快乐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感觉,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心境上的满足和平和。

每个人对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对我来说,快乐就是能够和心爱的人一起分享美好时光的感觉。

在我记忆深处,有一个让我感到特别快乐的经历,那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一个假期。

那时,我和父母去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整个小镇宁静而美丽,仿佛远离尘嚣。

我们一起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赏花品茗,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一切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

在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小广场上,吃着美味的小吃,听着悠扬的音乐,谈笑风生。

衡水金卷 2024届高三年级4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

衡水金卷 2024届高三年级4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

衡水金卷2024届高三年级4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宇宙是什么?天与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古埃及人设想宇宙像一个箱子,稍凹的箱底是大地,箱盖是天,其形状有人说是圆的,有人说是方的。

古巴比伦人认为天像个圆罩,地是个圆形平面。

天空之上、地面之下全都被水包围着。

天空上有一个天窗,天窗打开,就会下雨。

太阳每日沿着天穹东升西落,然后又在夜里通过地下管道再回到东边,而天穹本身是不动的。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也对天地的形状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这些看法是观测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在中国古代各种宇宙理论中,盖天说最早始于周代,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人们看到头顶上的天很高,而四周的天都在远方同大地接触,很像一个圆盖。

为什么要设想地是方的呢?这是因为古人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人们活动的范围,从根本上说是个二维平面,所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比上下两个方向有更重要的意义。

《尸子》说“四方上下曰宇”,把四方与上下加以区分,就是这种实际状况的反映。

盖天说认为大地不动,天穹旋转,日月星辰则在天穹之上,随天穹旋转。

天穹绕本身的一今极点旋转,就像车轱辘绕轴旋转一样。

起初人们以为天顶就是天的中心,后来发现北斗星绕不动的北极星旋转,就认为北极星是天的中心。

实际上天穹上这个极是地球自转轴正对的一点,所以成为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

中国最早的盖天说实质上是天拱地平说、天曲地直说。

天圆地方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宇宙模型,能对某些现象作出某种解释,又符合天尊地卑、天动地静的哲学观念,所以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由于最初的盖天说不能解释实际问题,所以天圆地方说就逐步演化为“天地双拱”的学说。

新的盖天说主张:“天似盖笠,地法覆盘。

天地各中高外下。

”天穹犹如一个斗笠,大地像一个底朝天倒放着的盘子。

《周髀算经》说天穹与大地的中央都比四周高六万里,天与地相距八万里,可见天的曲率与地的曲率相同。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练习语文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练习语文试卷

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六)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呢?这两种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

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

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

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

但是,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①,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②,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

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

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

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

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

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

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

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

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 人教版高三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  人教版高三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人教版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三轮冲刺·原创专题提升与训练之阅读理解提高专题之记叙文【命题趋势分析】考察能力: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审美情操常描述的是一件事情的开端、发展和结局,通常有“5w”基础信息。

有些文章是按事件发展的经过为主线叙述的,在叙述的过程中有详有略;有些文章是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的,有顺叙、倒叙等。

从总体上来讲,文章的难度一般不大,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核心线索或主题的引导下,随着作者的思路去了解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的始末。

命题往往从故事的情节、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故事的前因和后果等方面入手,考查学生对细节的辨认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

从题材角度看(1)若是“日常故事”,应读懂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2)若是“哲理故事”,要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意义;(3)若是“奇闻逸事”,应体会对话的风趣性,感受幽默的精髓。

(4)若是“心灵治愈故事”要着重理清人物关系和蕴含深意——多为“救赎”“善意”“热爱”“坚持”“耐心”等(5)若是“人生历程”,要体会叙述的视角和语言,品析作者传达的体会与感悟(6)若是“人生介绍”,要了解介绍的人物及事件,简要理解全文基调——“一字褒贬”从命题形式上看常见的有细节理解、词义猜测、主旨大意、推理判断、作者意图等题型。

除了推论或词义辨识题,记叙文命题的顺序一般都会按照文章的脉络和故事发展的顺序层层推进,否则就会觉得别扭,逻辑不通。

同时,记叙文需要事件的发展过程作支撑,一半以上的题目都会用来检测考生对故事的了解,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整件事情的发展脉络。

而其余像主旨大意、作者意图之类的题目,则取决于文章的落句,集中考查对作者所发的感触的理解。

总之,细节题是记叙文命题的主流题型。

而寓意之类的题则是高一层次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们是拉开距离的题。

记叙文热衷话题有:人物故事类,生活经历类。

【备考策略】1.把握全文起伏脉络,理清事件逻辑关系2.顺藤摸瓜,理解细节,解读文本3.左顾右盼,前后文寻找暗示性语句4.大局意识,整体阅读,理解言外之意5.语义辨析靠理解,主旨大意靠品读I.例题精析【例题1——上师大附中期中检测】The butterfly, which is competitive swimming’s newest stroke (划水), was developed in the mid-1930s, but it wasn’t allowed in the Olympics until 1956. The story of the butterfly is a good illustration of how coaches and swimmers are constantly searching for ways to improve stroke efficiency.During the 1920s, the Japanese Olympic coaches used underwater photography to research stroke mechanics, and their efforts paid off when Japanese competitors won five of the six men’s swimming gold medals at the 1932 Games in Los Angeles.It was a wake-up call to the rest of the swimming world, and one of the top US coaches — David Armbrus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 began doing his own filming.Armbruster was seeking to make the breaststroke faster. He knew that the action of bringing their arms forward underwater slowed breaststrokes down, so he came up with a method of bringing the arms forward over the water. The revisedstroke (he kept the breaststroke kick) brought great improvements in speed.The following year, Jack Sieg, an Iowa swimmer, developed a technique involving swimming on his side and beating his legs in unison (一致) similar to a fish tail. As Armbruster later explained in the book Weissmuller to Spitz: Th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of the Olympic Games: “Sieg tried the same action while swimming face down. Sieg synchronized his leg action with the butterfly arm action using two leg beats to each arm pull.” But the kick was ruled illegal because the legs moved in the vertical (垂直的) plane.Within a few years, nearly every breaststroker was using this overarm butterfly action without the kick. The pure butterfly wasn’t legalized for some two decades, but at the 1956 Olympics in Melbourne “the fly” became an official event.1. The best title of the article is _____.A. Why did the coaches and swimmers improve stroke efficiency?B. How did the butterfly come into being?C. How did the Japanese wake up the swimming world?D. When did “the fly” become an official event?2. The Japanese coaches use underwater photography in order to ______.A. wake up the swimming worldB. be paid more moneyC. know how to be a mechanicD. improve stroke efficiency3. Before the pure butterfly was officially recognized, ______ years or so had passed .A. 15B. 20C. 30D. 35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statement is NOT true?A. The Japanese coaches improved butterfly stroke.B. David Armbruster used filming to study stroke mechanics.C. Sieg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beating legs like a fish tail.D. The butterfly was added to the Olympics in 1956.【答案】BDBA【解析】文章讲述了蝶泳的发展历程。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的天然权力。

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

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当然,有时议论仅仅是为了调节叙事节奏。

不管怎么说,议论的使用,或许与小说或故事本身一样古老。

②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

作家们被告知,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而应该将议论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

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

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

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③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

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

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

20世纪经典小说之一——《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作家穆齐尔的代表作,小说主体部分由一系列思想性随笔构成,故事成了承载思想议论的容器。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2025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他们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创造新型生产工具,包括在颠覆性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作出重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

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1.介绍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更好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2.选择题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 A. 马上就要考试了。

B. 马上的面前尚有种种未解之谜。

C. 这道菜是马上要在桌上了的样子。

D. 我们马上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4.恰如一位旷世奇才,____他的流畅修辞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高度的审美标准(D) A. 越发巍然 B. 越发锁定 C. 越发翻江倒海 D. 越发卓尔不群
5.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B)文不加点:此君能歌善舞的文化大革命“坏家伙”是指 A. 林枫 B. 蘇新、林晓燕等 C. 亲戚 D. 警察
6.填空题
7.春雷落在花瓣上,是花朵博爱的____之语。

(绽放)
8.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____的暮年。

(耄耋)
9.全文____了仙人指点石、林间结庐的儿童幼稚时光,昭示了未来的取向。

(描绘)
10.解答题请用一篇短文简要描述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11.作文题请以。

丰台区2022—202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22—202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3.01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2.本次练习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练4.本练习卷满分共150分,作答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2年暑期,电视剧《梦华录》在全国热播。

此剧生动展现了宋代的市井生活与民俗文化,其中,宋代的茶文化被精致地呈现出来。

女主角赵盼儿与胡掌柜斗茶的一幕格外精彩:镜头中,摆满茶碾、茶盏等茶具的桌前,赵盼儿先是以舞蹈功夫来配合制茶,接着在点茶时,她用茶盏奏出了《阳关三叠》的乐曲,而后表演了在茶汤上绘画的技艺“茶百戏”。

这段剧情引发了不少观众对宋代美学、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关注与讨论。

古代烹茶有“唐煎宋点”之说,说的是唐人品茶以煎茶为主,而宋时茶的品饮技艺,已由煎茶发展为点茶。

点茶是一项技艺性很强的沏茶方式。

点茶时,将已经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盏,然后冲入沸水,这时水要喷泻而入,不能断断续续。

就在一只手往茶盏注入沸水之际,另一只手则持特制茶筅击拂,回旋搅打,最终使茶粉与沸水交融,茶汤表面泛起一层覆满盏面的汤花。

如此不断地运筅、击拂、泛花,使点茶进入美妙境地。

在点茶过程中,茶汤浮面出现的变幻,又使点茶派生出一种游戏,古人称之为茶百戏,又称分茶或汤戏。

北宋陶谷《清异录》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此载表明“茶百戏”就是由宋人点茶时派生出来的一种茶艺游戏。

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

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

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

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

实际上,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

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

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

一个陌生的场面犹如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就像另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外国游客的眼中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外国人。

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

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

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

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

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

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13篇高达50%以上。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语文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要了解作为“技术”的ChatGPT,有必要先说一说对“技术”的理解。

广义的“技术”,按照著名法国社会学家埃卢尔在《技术社会》一书里的阐述,不只是一个可以用来实现我们目标的中性工具,还是塑造我们价值观的一种强大力量。

技术是一个由其自身内部逻辑驱动的系统,其运作往往独立于人类的意志或意图。

例如,互联网开始于“自由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的理念,塑造了我们关于信息和知识自由交流的价值观,虽然后来被扭曲和滥用,但这个价值观并没有消失或死亡,只是没有实现而已。

埃卢尔的一个关键观点是,技术是一个自我延续的系统,它寻求无限制的扩张和增长。

技术社会产生了自主技术,在这种条件下,技术的价值驱动着技术,继而技术将决定社会的其他部分.在自主技术的条件下,“外部需求不再决定技术.技术本身的内部需要是决定性的”。

一旦人类进入技术社会,技术就不会被任何东西控制,而且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环境和生活。

因此,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ChatGPT会不会加速改变人类的思考、知识、智慧、学术、艺术创作当技术不再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而开始成为一种目的或目标而趋向于自我延续和难以停止时,它就变得自主了,而且使人类变得更加依赖技术,最终被困在一个我们无法控制的系统中。

因此,抵制技术力量的唯一方法是发展对其影响的批判意识,并积极努力限制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这需要我们愿意质疑对技术的假设,并对我们如何使用它作出慎重的选择.对埃卢尔来说,技术不仅适用于经济或国家,还适用于体闲活动、精神分析、管理组织、人类技术等等,“今天,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脱技术的束缚”。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卷(一)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夫A为人主B者C非欲养D祸于E内而疏F忠臣G硕士H于外I盖其渐J积而势K使之L然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岂R 不S痛T哉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

四时范田,既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

高三语文课文练习题

高三语文课文练习题

高三语文课文练习题1.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关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人们常常以“涓滴之水汇成江海”来形容。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语文课本所选取的篇章也必然体现出这种变迁特点。

近年来,高三语文课文的内容也朝着更加多元和广泛的方向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1) 《白鹿原》的选取体现了教材的多元性。

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贾平凹的《秧草地》、刘慈欣的《墨菲定律》等知名作品也都在高三语文教材中出现。

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认识不同作者的思维模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高考《诗经》的选取则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国风》、《周南》、《鲁颂》等篇章涉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培养了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诗歌,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另外,近年来,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李宗盛的《虫儿飞》等现代文学作品也开始出现在高三语文教材中。

这些作品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关注当下社会和人性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贴近现实,增强对当代文学交流的理解力。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教材的篇章选取体现了多元性和广泛性。

通过学习这些篇章,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根据上述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选项写“T”,错误的选项写“F”。

( ) 高三语文教材的选取体现了多元性和广泛性。

( ) 《鲁颂》等篇章通过内容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 现代文学作品在高三语文教材中开始出现,以此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 ) 学习高三语文教材的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简答题:请结合上述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高三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何意义?如何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答:高三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题目一】下面是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学评论,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贾府的衰败与荣华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许多丑恶和虚伪。

小说以细腻的描写、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情节构思而广受读者喜爱。

首先,小说借贾府的兴衰来反映整个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腐朽,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阴暗面。

贾府作为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一度繁华富贵。

但随着时光的流转,贾府逐渐衰败,富贵荣华不再,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和虚荣心的膨胀加速了贾府的衰落。

贾府的衰败也代表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繁荣即将走向尽头的命运。

其次,小说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著称。

曹雪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个体命运。

其中,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屈辱的人物。

他生性敏感而执拗,对贾府的衰败和它所代表的社会现象感到痛苦和无奈。

贾宝玉和其他人物之间的纠葛和情感纠结,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最后,小说的情节构思独特,引人入胜。

曹雪芹将贾府的兴衰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和剧情转折,使读者充满期待和好奇心。

同时,小说中充满了许多寓言和象征的意味,深化了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的衰败与荣华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虚伪。

小说的细腻描写,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情节构思使其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杰作。

【题目二】下面是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评论,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中国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具有强烈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4.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5.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6.一、现代文阅读(35分)7.(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韩愈创作古文,追求“文以明道”“文道并重”。

韩愈对“文”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其《答陈生师锡书》云:“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在《答李图南秀才书》中说:“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

”“文”在韩愈看来,表达了古文作者的主体自觉,展现了精神修养的丰富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韩愈所创造的古文传统,不是单纯的文章传统,而是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传统。

宋代以下,士人代代诵习以韩文为代表的古文,深切体会儒家伦理作为绝对信念和内在责任的意义,在古文的化育下,成为彼此同道相应的精神共同体。

这个“同道共同体”立足于对绝对信念的信仰、对内在责任的承当,其同道情怀无需依赖亲情的联结和礼法的牵系。

韩愈《师说》对此有最好的表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这既是表达韩愈所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其所建构的“同道共同体”的真实写照。

这个“同道共同体”在千年时间里,一直是士人的理想追求,为新儒学奠定了最广大的社会基础。

对中国文化的鲜明自觉,是这个“同道共同体”的核心。

涵育“同道中国”是韩愈古文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关注“乡土中国”且终生都在思考,中国如何从“乡土”走向世界。

这一思索,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同心同意。

韩愈古文所涵育的“同道中国”的精神传统,正是传统中国走出“乡土”社会的伏笔,亦是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的努力,认识这一努力的意义,才能发现近代以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其实并不完全是从“乡土”、从“家”起步,曾经伴随古文的传习而影响千年的“同道中国”理想,为这个征程做了准备。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练习 语文含答案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练习 语文含答案

福建省202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在练习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

学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练习卷上无效。

3.答题结束后,学生必须将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

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练习卷题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唐末五代以来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路盛况不复存在。

这种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西夏的崛起有一定关系。

西夏王朝在公元十一世纪初攻取河西走廊,占据丝绸之路主动脉,这对陆上丝路贸易及西北地区交通状况产生了强烈影响。

问题的实质并不只在于西夏占据了哪些地区,更在于西夏与周边政治关系和政治环境。

宋夏之间的关系变化无常,一旦处于战事状态,双方都严格控制边地人员出入,无疑会影响丝路贸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西夏时期诸蕃并立,呈现割据状态,但追求和平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始终继续,只是丝路贸易的规模、方式和路线发生了变化。

唐末五代以降,陆上丝路贸易的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曾主宰丝路贸易的粟特商人渐渐淡出历史舞台,陆上丝路贸易的主体是回鹘势力。

如西夏文献《天盛律令》卷7《救禁门》中就有专门针对高昌回鹘、大食等地商人贸易的规定。

回鹘商人还成为与中原政权进行朝贡贸易的主体,足迹遍及华夏中原与北方草原。

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内涵看,回鹘积极参与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超出了商业贸易范畴,扩展到文化交流的层次。

一些回鹘商人迁居内地久留不归,《宋史·吐蕃传》记载大量高昌回鹘商人在鄯州进行丝路贸易,人数有几万之众。

一些回鹘商人直接进入中原地区,以致宋朝廷还曾下过针对回鹘民众的“逐客令”。

回鹘商人的迁入,带来了别具特色的异域文化。

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物和考古资料的增多,辽朝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为丝绸之路的研究增加新的内涵。

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辽朝沟通东西方的作用显著增强。

辽朝控扼北方大漠,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朝鲜,西到中亚地区都与之保持着广泛的贸易联系,“东西交汇,贯通南北”的地域特点使四方商品汇集在此,辽朝因此成为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

辽朝与西域诸族保持着密切的贸易联系,这一点在《契丹国志》里有明确交代。

辽朝还继承中原政权的朝贡贸易体系,诸蕃朝贡频繁,这与中原政权别无二致。

概言之,九至十三世纪是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

由于辽朝等政权在丝路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并非简单的东西向交流通道所能概括,而是形成了巨大的丝路贸易网络,纵横交错,极具复杂性。

阐明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一直未断,丝绸之路见证着东西方进行交往交流的客观需求,同时也为今天维护好、利用好这一条国际通道提供历史启迪和借鉴。

(摘编自杨蕤《西夏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进入西夏时期,由于西夏王朝的崛起,阻断了原先的陆卜丝绸之路,其以往的热闹繁荣也随之不复存在。

B.西夏与宋朝的关系时而缓和紧张,时而又处于交战状态,这对陆上丝绸之路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C.唐宋五代之后,回鹘商人取代了粟特商人的主体地位,除了商业贸易,他们还主动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

D.辽朝成为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因而能利用自己的辽阔国土,与四面八方的国家保持广泛的贸易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汪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旨在阐述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并进而探究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B.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行文严谨有序。

结尾段对起始段的观点作了深一步论述,更为深刻、周密。

C.文章内容充实,全文从贸易主体和路径的改变等方面深入分析,阐明了西夏崛起后陆上丝绸之路的新特点。

D.文章运用了引证法,例如运用《宋史·吐蕃传》的记载,论证宋对待回鹘商人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转型,是缘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西夏攻取河西走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西夏时期中国诸强并立,处于割据状态,但东西方物质与文化的交流始终在继续,各少数民族政权也都参与其中。

C.追求和平始终是西夏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但各方面也始终存在矛盾斗争,宋夏之间、西夏与回鹘之间,都是如此。

D.回鹘商人给中原带来异域文化,辽朝在中西方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见少数民族对形成陆上丝绸之路网络的作用大于汉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截至2019年3月19日,《流浪地球》的国内票房成功突破46亿元人民币,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跃进。

与此同时,《流浪地球》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较好成绩,海外票房接近4500万人民币。

该片在海内外获得高票房的现象背后,不只体现了市场对国产科幻电影、国产重工业产品的热切企盼,更蕴含着观众对中国价值、中国审美、中国电影的文化认同。

可以说,《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开创性乃至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中国重工业电影的新阶段、新景观。

(节选自央广网《<流浪地球>票房破46亿:高票房体现文化认同》)材料二材料三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中国科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中国科幻文艺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科幻创作是整个产业的核心。

中国科幻借鉴了西方科幻的传统,关注人和宇宙的关系、人和科技的关系。

在对这些话题的思考中,作家们关注更多的是科技可能带来的问题。

但是,这种倾向有两个问题:其一,很多哲学层面的思考承袭自西方科幻,而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考察;其二,这种倾向与中国当今的社会主流感受不符。

如果这种主流倾向继续下去,中国科幻可能会重新回到边缘,进入那种“圈内叫好、圈外冷淡”的状态。

此外,科幻是个极度依赖创意的文艺类别,创新是它的核心生命力。

但是科幻创意,尤其是那种开创性的创意,是很难找到的。

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倾向于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决问题,大量生产不具备科幻创意,但故事纯熟的作品。

沿袭这种创作套路,中国科幻当然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热度,但随后很可能因为质量不能提高,再次被边缘化。

对中国科幻群体来说,产业化本身也是一种挑战。

中国科幻就像个刚进入成人世界的青年,以前青春浪漫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必须适应新的规则和观念。

这些人可能还一时不太知道该如何面对资本、面对公众,但他们必须尽快学会。

(节选自《光明日报·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材料四从《流浪地球》一波三折甚至险些夭折的拍摄历程不难看出,一方面,群众的确对优秀的科普科幻作品有着热切期待;但另一方面,科普科幻作品生产者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友好的产业环境。

很多观众喜欢《流浪地球》,不一定是因为里面的科技元素,而是混合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

这部电影的成功能否让更多人持续关注科学,甚至走进科研领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上世纪90午代,《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大热,为全球的古生物学研究开启了一个黄金时代。

这些电影点燃了很多人的“古生物学家梦”,吸引了大批人才进入这个领域,同时也为科学家赢得了企业家真金白银的资助。

中国的科幻电影事业能否复刻这一传奇呢?业内人士表示,文化环境至关重要,一个良性的科学文化环境,有助于产出更多、更好的科普科幻作品,也有助于这些作品发挥出最大的公益价值。

尽管国内对科普感兴趣的人群已经大大增加,但在中国广大的人口基数里,这个比例还是小得可怜。

即便是感兴趣的人群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对科学有着很深的误解。

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仍是一条漫漫长路。

(节选自《中国科学报·科普创作的产业环境还欠友好》)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一显示,2012 - 2017年间,中国市场上映的科幻电影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变化较大。

B.由图一可知,科幻电影以较低比例的数量产出较高比例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很强的观影吸引力和票房竞争力。

C.图二显示,2012 - 2016年间,无论是上映数量还是累计票房,国产科幻片均落后于进口科幻片。

D.由图二可知,进口科幻片和国产科幻片上映数量与累计票房数变化趋势一致,上映数越大,累计票房数也越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认同助推《流浪地球》在海内外获得高票房,说明中国元素对于中国科幻电影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B.《流浪地球》的成功,给中国科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中国科幻电影电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C.影迷对《流浪地球》的喜爱,混合着复杂的心理因素,但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电影能点燃观众的人生梦想。

D.中国科幻文艺的繁荣,需要科普生产者付出艰苦的努力,也需要观众走出对科学的误解,使作品发挥最大的公益价值。

6.请你站在科幻电影创作者的立场,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谈谈促进国产科幻电影高质量可持续繁荣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信。

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当当,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几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