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声音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章节为“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

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器材、实验器材(鼓、小锤、气球等)、PPT课件。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不同场景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1.2 教师邀请幼儿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声音。

2. 探索声音的产生(10分钟)2.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讲解声音的产生。

2.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产生的过程。

2.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3. 讲解声音的传播(10分钟)3.1 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3.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声音传播的实验。

3.3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4. 认识声音的特点(10分钟)4.1 教师播放不同音调、音量的声音,让幼儿辨别。

5. 生活中的声音(10分钟)5.1 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找出生活中的声音。

5.2 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

6. 随堂练习(10分钟)6.1 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点4. 生活中的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记录下一天中听到的声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早上闹钟的声音,刺耳、急促;中午炒菜的声音,热闹、丰富;晚上蟋蟀的声音,清脆、悦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24年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三节“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及不同物体的声音辨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

重点:声音的特点、不同物体的声音辨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尺子、塑料瓶、豆子、小鼓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上台敲击小鼓,观察鼓面的振动,感受声音的产生。

(2)让幼儿将耳朵贴近气球,观察气球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鼓面振动、气球振动等实例,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以话筒为例,讲解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过程。

(3)声音的特点:对比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讲解音调、音量等特点。

(4)物体声音辨识:播放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幼儿辨识并说出物体名称。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声音实验,让幼儿自己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

(2)进行“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1)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4)物体声音辨识:举例说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记录下生活中听到的不同声音,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示例:(1)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特点:声音很大,音调较高,传播距离较远。

(2)声音:鸟儿的鸣叫声特点:声音清脆,音调多变,传播距离较短。

2. 作业要求:以画图或文字形式记录,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声音特点的理解上还有待加强。

大班科学活动的参考教案:神奇的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的参考教案:神奇的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的参考教案:神奇的声音一、活动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能够通过探索发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发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大小不同的鼓、木棒、塑料杯、纸张、石头、录音机等。

2.环境准备:安静的活动室,确保录音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播放一段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幼儿倾听并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部分1.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鼓,让幼儿用手敲击,感受鼓面振动产生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用木棒敲击鼓面,比较不同力度产生的声音大小。

3.教师展示塑料杯,让幼儿尝试用不同力度敲击,观察声音的变化。

4.教师展示纸张,让幼儿尝试揉搓、撕裂等动作,发现声音的特点。

5.教师展示石头,让幼儿用木棒敲击,比较石头发出的声音与鼓、塑料杯、纸张的声音差异。

(三)实践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物品,如鼓、塑料杯、纸张、石头等。

2.教师提出任务:请各组用这些物品创作一段声音表演。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各组进行声音表演,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五、活动延伸1.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发现更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教师在下一节课中,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

六、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合作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认识到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利用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教学准备:1.大班科学实验课教具:音叉、鼓槌、各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鼓等)、薄膜、磁带或CD播放器、录音机等。

2.课堂布置:放置各种乐器和实验材料。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例如: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高音还是低音?鼓发出的声音是响亮还是柔和?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声音的特点,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声音的奥秘。

2.实验观察(15分钟):将一只音叉敲击在桌子上,并让学生用手将手指放在桌子上,观察和比较声音的传播方式。

然后,教师将音叉放在空中振动,并让学生再次观察声音传播方式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空气震动产生声音。

3.实验探究(20分钟):a.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简单的乐器,如:薄膜做成鼓、纸盘做成镲、磁带或CD播放器播放音乐等。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特点,并进行比较。

b.给学生分发鼓槌,让他们用鼓槌敲击不同乐器,观察并描述声音的高低、响亮程度等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c.让学生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再放开,观察和比较声音变化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捂住耳朵后声音会变小?4.实验总结(15分钟):a.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并回答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b.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声音的特点和重要性,并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的例子。

5.实践应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并演奏一段简单的音乐。

其他小组观察并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特点。

之后,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乐器并描述该乐器的声音特点。

2024年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 能够识别和描述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特征。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难点:声音特征的识别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鼓、铃铛、尺子、教学PPT等。

学生准备:纸杯、绳子、橡皮筋、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敲击鼓、铃铛等,让学生观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解释声音的传播原理,通过教具展示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纸杯、绳子、小玩具等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共同讨论声音的特征。

4. 知识巩固与拓展(10分钟)播放不同音高的音乐,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声音的高低。

播放不同音量的声音,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声音的强弱。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特征:高低、强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描述声音的特征。

2. 答案示例: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低沉、强烈);鸟叫声(清脆、较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声音特征的描述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不同声音的样本,进行分类和比较,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讨论。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二章《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知道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小鼓、尺子、橡皮筋、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音响、话筒、气球、小鼓、尺子、橡皮筋、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场景的声音,让幼儿猜测声音来源,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拍打气球、敲击小鼓,让幼儿观察气球和小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2)声音的传播:通过话筒传递声音,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声音的特性:教师用不同频率的音调、响度演示,让幼儿感受音调、响度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小华在教室里说话,为什么同学们能听到他的声音?答案: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同学们的耳朵接收到声音信号。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声音的观察和探究,引导他们发现更多声音的奥秘。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声音变变变”,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奇妙。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三节“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能够辨别声音的高低、大小和音色,并能够描述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观察、倾听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认知,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鼓、锣、木鱼、音叉、橡胶球、空气球、细绳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声音的音响,让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鼓、锣等乐器,让幼儿观察、倾听,引导幼儿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通过空气球和细绳的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

(3)声音的特性:以音叉、橡胶球为例,让幼儿感受音调、音量、音色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不同声音的例子,让幼儿判断其音调、音量、音色,并说出生活中类似的声音。

4.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并分享给同伴。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声音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水、固体)3.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4. 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下家里的声音,第二天与同伴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观察、倾听和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音的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声音进行沟通交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特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音叉、橡皮膜、小鼓、尺子、水杯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话筒、音叉、橡皮膜、小鼓、尺子、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敲击音叉、拨动橡皮膜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教师演示在水中放入音响,观察水波纹的传播,让学生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声音的特性:教师通过调整音响的音量、音调,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响度、音调变化,解释音色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声音的应用:沟通交流、音乐欣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

(2)简述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声音的产生:如敲击音叉、拨动橡皮膜等。

声音的传播:如水中音响实验,声音通过水波传播。

声音的特性:音调(高低)、响度(大小)、音色(特点)。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声音现象的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话筒、尺子、橡皮筋、音叉、鼓、课件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橡皮筋、小鼓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话筒等设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样发出声音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3.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4. 知识拓展(5分钟)(1)教师介绍噪音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2)学生讨论如何减少噪音,提高生活质量。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水、固体等)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 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实例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5个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说明其产生原因。

(2)请简述声音的传播过程。

2. 答案:(1)略(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有了初步了解,但在理解声音特性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音响设备制作工厂,了解声音设备的原理。

2024年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奇妙的声音》,涉及第三章《声音的奥秘》第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方式、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以及声音的趣味玩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2. 培养幼儿运用感官观察、体验、表达声音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气球、尺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闭上眼睛,听老师敲击不同的物品,猜一猜是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2)邀请幼儿上台敲击物品,感受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老师通过音响、话筒等物品,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通过小鼓、铃铛等物品,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不同的物品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场景。

(1)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乐器的过程,以及画出的声音场景。

(2)老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气体3. 声音的趣味玩法:制作乐器、声音绘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培养了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并记录下来。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奇妙的科学》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特性的感知。

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锣、铃铛、泡沫球、卡片等。

学具:小鼓、小锣、小铃铛、吸管、纸杯、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音响播放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

(2)教师敲击鼓、锣、铃铛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泡沫球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教师用纸杯、绳子演示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用小鼓、小锣、小铃铛等制作自己的小乐队,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2)幼儿用吸管、纸杯、绳子等探索声音的传播。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的特性:高低、强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生活中的声音(1)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家里、户外等地方的声音。

(2)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答案:(1)如:炒菜声、电视声、汽车声等。

(2)如:炒菜声:低沉、有节奏;电视声:清脆、多变;汽车声:尖锐、持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声音时,教师还需加强引的使用,帮助幼儿更准确地表达。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声音的特性;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1.老师出示图片,介绍声音的来源,如人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车辆的声音等;2.老师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振动、质点振动等;3.老师播放一段声音,要求学生围观并讨论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 观察声音的特性1.老师出示图片,介绍声音的特性,如音高、音量、音色等;2.老师播放不同声音,让学生尝试分辨不同特性;3.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个音响装置,如扬声器、喇叭等,在班内分别播放不同声音,让其他小组分辨出来。

3. 声音的实践体验1.老师提供各种不同材质的容器,如玻璃杯、塑料杯、铁罐等,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质的杯子制造声音;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课堂合唱,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合唱效果。

4. 团队合作与交流1.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个乐器,学生围绕乐器展开讨论,分享乐器在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2.各小组进行音乐表演,彼此欣赏和学习。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解、观察、实践、演练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围绕声音的来源、传播方式、特性和实践体验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声音知识,且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更好地探究声音的奥秘。

3. 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调配,旨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和合作,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发展。

4. 教学效果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调配和设计,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声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本节课程以声音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声音的基本知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声音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实用的教案是让我们课堂顺利进展的依据,教案在老师的教学中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声音.并学习分辨。

2.肩皂利用各种物品、各种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声音模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

3.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1.酸奶杯、热水袋、干豌豆、纸张、纸制火柴盒、木板、不锈钢杯、筷子、塑料袋、高矮不一的杯子等各种材料。

2.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科学家利用声音的创造〞vcd。

活动过程一、提出主题1.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幼儿讨论后答复。

2.你听到过的最大的声音是什么?最小的声音是什么?二、听一听奇妙的声音幼儿听录音(下雨声、老虎叫、狮子吼、小鸟唱歌、打雷声等等),说说自己听}十{了哪些声音.想象在什么时候这些声音会出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我来造声音1.老师利用酸奶杯互相击打,发出骏马奔驰的声音,然后把多种材料分给幼儿,让幼儿3人一组尝试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使它们发出各种声音,制造各种声音效果。

2.幼儿在操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自己想造什么声音效果.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尝试。

3.幼儿轮流向大家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效果,其他幼儿加以欣赏与模仿.如:摇一盒干豌豆——雨滴落在遮雨棚上的声音;把硬纸揉成团——路上的脚步声……四、讨论:我喜欢什么声音让幼儿在讨论中知道乐音和噪音,了解生活中对我们有益和有害的声音,知道要学会制造乐音,防止制造噪音。

五、看vcd,了解科学家利用声音为人类效劳的实例,如声波驱蚊器等等,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自己也当创造家。

活动延伸1.在小组活动中探索用绘画与舞蹈语言表现各种声音。

2.语言活动:诗歌《巴喳——巴喳》。

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优美独特的意境。

附诗歌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见这声音。

就一下躲到了树林间。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种类及音调高低等。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能够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感知音调的高低。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音调的高低。

教学重点:声音与物体的关系,声音的辨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琴、尺子、小瓶、吸管、气球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小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音响、鼓等物体发出声音,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用鼓、口琴等物体演示声音的产生,引导幼儿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通过小瓶、吸管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音调高低:用尺子拨动气球,让幼儿感知音调的高低。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音调高低。

(2)动手实践: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小纸杯电话,体验声音的传播。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音调高低:振动频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声音,记录下你发现的声音种类,并尝试描述它们的音调高低。

2. 答案示例: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低沉),鸟叫声(清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自然界中的声音,观察、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耳朵仔细倾听,发现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听到的声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鼓、铃铛、笛子、碗等)。

2.录音机、磁带、音响等设备。

3.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探索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物品,让他们尝试发出声音。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倾听,发现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集中交流,请各组分享他们发现的声音特点。

3.实验活动教师准备一个录音机,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出示一张画有各种物体的画纸,请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找出对应的物体。

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听到的声音。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奇妙的声音?”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听到的奇妙声音。

教师出示一张大白纸,邀请幼儿将自己听到的声音画下来,展示给大家。

6.结束语教师对本次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声音,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五、教学反思1.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探索和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能够主动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绘画环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能。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今后可以多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的乐趣。

重难点补充:在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等特性,通过对话让幼儿理解这些概念。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第4.1节;2. 声音的传播:第4.2节;3. 声音的特性:第4.3节;4. 生活中的声音应用:第4.4节。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并能进行简单的区分;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声音特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哨、气球、塑料尺、小木棒等;2.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鼓、口哨、气球、塑料尺、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敲鼓、吹口哨、拨动塑料尺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讲解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举例说明;(2)声音的传播: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教师演示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区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简述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2. 答案:(1)实例:拍手、吹气球、弹钢琴等;(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空气中最慢;(3)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音色:声音的质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雷声、汽车喇叭声等,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传播的介质和速度差异;3. 声音特性的定义和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精彩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精彩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精彩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探究》教材第四单元《奇妙的声音》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关注声音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锣、音叉、气球、塑料瓶、米粒、尺子、绳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鼓、锣、音叉、气球、塑料瓶、米粒、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演示音响、鼓、锣等发声,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

(2)通过实践,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提出保护听力、减少噪音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液体、固体(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回声、共鸣、隔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2)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 答案:(1)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声音现象,如鸟鸣、水声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与物体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区分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声音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区分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气球、小鼓、小锣、塑料瓶、沙子、绳子等。

2. 学具:纸杯、橡皮筋、小石子、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音响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并引导他们关注声音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小鼓、小锣,让幼儿感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用塑料瓶、沙子、绳子制作传声筒,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传播。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物体,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振动,并描述声音的特点。

4. 小结5. 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高低、大小、长短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振动实验,记录声音特点,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示例)我选择了铃铛进行振动实验。

当我摇动铃铛时,它发出了清脆、响亮的声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并记录下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 随堂练习中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培养。

4. 作业设计中的家庭实践与分享环节。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奇妙现象展开。

主要涉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生活中常见声音的辨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能辨识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声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奇妙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其产生、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小鼓、口琴等发声物品。

2. 学具:铅笔、橡皮、纸张、小碗、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等发声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声音的特点。

邀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调发声,观察声音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结合教具演示,使幼儿形成直观印象。

通过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引导幼儿理解和辨识不同声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发声的原理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 常见声音的辨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声音,与家长共同记录和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声音探索之旅,共同感受科学的魅力。

鼓励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教具选择和操作。

3. 例题讲解中对声音特性的具体描述和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重点、难点:体验创造的快乐,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准备:
1、将报纸、瓶盖、木珠、纸箱、纸杯、塑料袋、不锈钢杯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东西遮盖。

2、能运用手头的物品制造出声音。

3、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

《郊游》的音乐磁带。

安静的标志。

4、大班创新智慧游戏课程P53制成课件
活动流程:
一、产生兴趣
1、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引导幼儿想象小狗会吹出什么声音?小兔呢?米老鼠会拉出什么声音?唐老鸦会拍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创造性的想象。

3、拉拉公主形象。

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

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

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

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教师轻轻打开盖在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

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

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

(三次尝试和讨论)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

(如摩擦纸可以发出沙球般的声音)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

(如揉、敲、摇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请幼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鸣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利用这些操作材料表现鸟鸣声和流水声。

3、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选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5、幼儿互相拥抱,庆祝胜利。

《喜洋洋》结束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组织紧凑,师幼互动融洽,和谐。

始终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活动的主线,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新操作。

2、运用游戏情境,动静交替,通过幼儿想一想、试一试,学一学、演一演、讲一讲、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围绕制造声音展开创新思维想像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幼儿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幼儿创造声音时,还需要更到位的引导,让幼儿的探索更加大胆,更加积极。

教材分析: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各种乐器的响声,大自然的天籁之声……都是幼儿模仿,喜爱的对象。

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需要。

其教育资源来源丰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们都能使其发出声音,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

符合《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育载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随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相对逐渐丰富,对生活善于观察,喜欢琢磨新奇的事物,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迅速,语言表述,情感表达,运动技能,协调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个性品质等都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和提高。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

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

还会几个人合作探索。

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

我们便可利用幼儿爱表达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设计思路:
本着幼儿自主探究,自己创新的原则,我设计了此活动。

幼儿在尝试制造声音后,感受拉拉公主原来生活的美好,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小动物演奏出的声音,锻炼幼儿的想象思维。

拉拉公主出现了,说这一切都被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

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

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声音的欲望,情感上做了良好的铺垫。

幼儿开始探究,分三次,在难易程度上呈现递进的关系,让幼儿充分自主创造,尝试制造声音。

后面再区分噪音和乐音,感受二者的不同,知道噪音对人身体有害。

最后一起合作演奏交游,幼儿自愿演奏,自愿表演,解除巫婆的魔法,让拉拉公主的生活有重新有声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