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重点指出了等位基因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重点指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等位等位基因都要相互分离,这些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两个基本定律,它们在解释基因的遗传行为和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定律的相关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控制、连锁遗传和交换现象、多基因遗传和阈值效应,以及遗传学的其他基本概念。
1.基因的分离和组合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
当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这就是基因的分离。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组合。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物体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2.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杂合子是指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如Dd。
当杂合子进行自交时,后代中会出现三种基因型和两种表现型。
例如,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DD、Dd和dd,表现型有显性和隐性两种。
通过杂合子自交,可以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进行遗传分析。
3.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重组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可以自由组合。
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
通过研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的遗传规律。
4.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控制显性和隐性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基因类型。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当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共同作用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即显性性状掩盖隐性性状。
5.连锁遗传和交换现象连锁遗传是指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一起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交换现象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的现象。
这些现象共同保证了生物体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6.多基因遗传和阈值效应多基因遗传是指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的现象。
阈值效应是指某个基因的效应只有在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表现出来的现象。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dd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二者关系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基因型决定 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还受环境影响,所以表现型是基因 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DD Dd
Dd
dd
矮茎
高茎 高茎 高茎
基因型 表现型
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 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基因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单击画面继续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基因
结构 蛋白
直接
细胞 结构 细胞 功能
功能 蛋白
间接
生物性状
3、性状是什么?会不会直接遗传呢? 4、遗传有怎样的规律呢?
遗传学的奠 基人----奥地利
学者孟德尔。出 身于乡村农艺世 家,原本是一位神 父, 他主要对豌豆 进行了长达8年的 杂交实验,从中总 结出的两大遗传 规律,为遗传学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3)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的判定 “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六把钥匙
(1)DD×DD→DD (2)dd×dd→dd (3)DD×dd→Dd (4)Dd×dd→Dd∶dd=1∶1 (5)Dd×Dd→DD∶Dd∶dd=1∶2∶1 (6)DD×Dd→DD∶Dd=1∶1
全显性D — 全隐性dd 全显性D — D —:dd=1:1 D —:dd=3:1 全显性D—
单击画面继续ຫໍສະໝຸດ 显性性状:遗传学上,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名词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名词解释基因的分离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描述遗传因子在传递给后代时是如何分离和重新组合的规律。
这一定律不仅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详细解释。
1.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指控制个体某一特性表现的基本单位。
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它们位于染色体上特定的位置。
每个基因有一对等位基因,分别代表着同一个特征的不同表型。
2. 第一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规定,每个个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并随机组合,保持性状的分离和独立性传递。
这意味着个体的性状并不是通过一个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后代,而是以一种离散的方式。
3. 随机分离和重新组合随机分离和重新组合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核心概念。
在个体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机分离,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基因组合。
这样的过程使得后代个体的基因构成与父母个体有所差异,产生了遗传的多样性。
4.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会在表现型中发挥作用,一部分基因可能具有显性特征,另一部分基因可能具有隐性特征。
5. 基因的分离与连锁基因的分离定律也为基因连锁提供了解释。
基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物理上的联系而遗传到后代中。
然而,基因连锁可以通过重组事件进行打破,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通过交叉互换而重新组合。
6. 基因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关键特点之一。
它说明了不同基因对于性状的影响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基因在产生性细胞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重新组合,因此每个特征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7. 裂变和交叉互换裂变和交叉互换是基因分离定律中的重要过程。
裂变是指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分离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部分,其中的基因也相应地进行分离。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1
作物育种
通过对植物的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可以培育出更耐病、高产的新品种。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物繁殖
通过对动物的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可以改良动物品种,提高生产性能。
3
医学研究
通过对人类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研究,可以揭示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为 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第三定律的案例研究
3 隐性和显性
4 分离定律
孟德尔发现了隐性和显性基因的存在,相 互作用决定特征表现。
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揭示了基因在后代中的 分离和重新组合。
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说明
第三定律指出,一个有两个基因的个体在生殖过程中,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并 且分别传递给后代,后代在自我繁殖时会重新组合这些基因。这个定律被广 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和进化研究。
2 如何应用第三定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第三定律解决农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人类遗传疾病等实际问题。
3 为何孟德尔的遗传学发现如此重要?
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为后续的遗传学 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结论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石,它描述了基因在后代中的分离和 重新组合。这一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人类遗传疾病研 究中,对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也称为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它 描述了同一性状两种基因分开传递给后代的过程,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1 遗传物质
2 基因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由遗传物 质负责遗传特征。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是一种遗传原理,由著名的德国生物学家图斯特罗森博格于1910年提出,定义为“伴随着基因分离而发生的各种遗传
表现”。
它指出,当一个子代来自两个不同基因携带者,每个携带者
基因将独立传下,而不会因为其他基因而受到影响。
这种原理也被称为基因分离或基因隔离。
基因分离定律对于科学家们研究遗传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方法来解释和研究遗传表现。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基因的特性和表现,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在生物体中的特定功能,这反过来也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遗传疾病和其他神经发育问题。
此外,基因分离定律还可以被用于对植物和动物进行育种,通过它可以根据每种植物或动物的特性来改良它们,从而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同时,它也被用于科学研究,如研究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同一个基因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强度,以及研究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是通过对遗传物质的分离而发现的。
- 1 -。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区别
研究性状1对2对或n对(n>2,下同)
等位基因对数1对2对或n对
等位基因与染色
体的关系
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活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
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
换
遗传本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F1
基因对数12或n
配子类型
及其比例
222或2n
1:1数量相等
配子组合数442或4n
F2
基因型种数332或3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3:19:3:3:1[(3:1)2]或(3:1)n
F1
测
交
子
代
基因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1:11:1:1:1或(1:1)n
联系①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七 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指导杂交育种 ①隐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隐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例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 矮杆性状的选育
F1 Aa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显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例
×
AA
Aa
aa
小麦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AA) 小麦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AA) 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
3.亲代基因型未肯定的情况下,求后代某一性状的发生概率 亲代基因型未肯定的情况下, 亲代基因型未肯定的情况下
确定亲代基因型及概率 设亲代为某种基因型才能出现所求性状
运用加法乘法原理求该性状发生的概率
例:
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控制的遗传病, 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 图如下: 图如下: 1 2 3 4 正常男女 Aa aa A_ A_ A_ Aa 患病男女 5 aa 6 A_ 2/3 Aa AA 1/3 7 A_ Aa
概念
显性性状: 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形性状: 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形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形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隐形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基本概念
性状
相对性状
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生物个体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含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 含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
表现型
基因型 纯合体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复习课件)
意义
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的显 著特征,是遗传学基础。
等位基因的分离
01
02
03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 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等位基因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 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 子中。
意义
等位基因的分离是孟德尔 遗传定律的重要内容,是 遗传学基础。
孟德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不同遗传因 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离现象,并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0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来自父本 和母本的成对染色体,在形态和 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在遗传上互 为对应的关系,称为同源染色体
。
同源染色体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的
致死基因的分离
总结词
致死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导致个体死亡,对基因分离定律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致死基因是指那些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存在会影响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携带致死 基因的个体无法存活到繁殖年龄,从而无法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致死基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些隐性特征在群体 中消失,或者影响种群中基因型的比例。
杂合子自交遗传图解
用图形方式表示杂合子自交的过程和结果。在遗传图解中,亲本为杂合子(Dd),产生配子时等位 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和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显性与隐性之比为3:1。
遗传图解的意义
通过遗传图解可以清晰地呈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和结果,有助于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
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 裂方式,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 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
基因分离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运用及例解
一、不完全显性遗传现象不完全显性:杂合子个体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显性表现形式,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
例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家鸽(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羽色有灰白羽、瓦灰羽、银色羽三种类型,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现用不同羽色的雌雄个体杂交,统计后代的情况如下表所示(W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B.决定家鸽羽色为瓦灰羽的基因型共有3种C.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 A Z A,银色羽鸽基因型为Z a Z a、Z a WD.若选用瓦灰羽雌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白羽∶瓦灰羽∶银色羽=1∶2∶1【分析】1、家鸽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型。
2、分析表格:由三组杂交结果分析发现,灰白羽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雌性个体无灰白羽个体,说明羽色性状与性别有关,即羽色性状遗传为伴性遗传。
【详解】由三组杂交结果分析发现,灰白羽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雌性个体无灰白羽个体,说明羽色性状与性别有关,即羽色性状遗传为伴性遗传,又因为控制羽色性状的基因不在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即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只位于Z 染色体上,灰白羽鸽只在雄性个体出现,可知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 A Z A,即同时存在两个A基因时为灰白色鸽,含一个A基因时(Z A W、Z A Z a)表现为瓦灰羽鸽,不含A时(Z a Za、Z a W)表现为银色羽鸽,故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家鸽羽色性状的遗传为伴性遗传,其决定羽色的基因型有Z A Z A、Z A Z a、Z a Z a、Z A W、Z a W共5种,决定家鸽羽色为瓦灰羽的基因型(Z A W、Z A Z a)共有2种,B错误;灰白羽鸽只在雄性个体出现,可知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 A Z A,不含A时(Z a Z a、Z a W)表现为银色羽鸽,C正确;瓦灰羽雌雄个体杂交,基因型组合为Z A Z a×Z A W,后代有Z A Z A(灰白羽):Z A Z a(瓦灰羽):Z A W(瓦灰羽):Z a W(银色羽)=1:1:1:1,故表型及比例为灰白羽:瓦灰羽:银色羽=1:2:1,D正确。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重点指出了等位基因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重点指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等位等位基因都要相互分离,这些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1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适用范围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细胞核遗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例,卷发与直发为一对相对性状,且卷发为显性,直发为隐性。
父母俱为卷发,如基因型俱为Aa,则有可能生出直发(aa)的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自由组合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只适用于不连锁基因。
例,卷发直发(A或a)与双眼皮单眼皮(B或b)两种形状互不干扰,各自遗传。
卷发、双眼皮为显性,直发、单眼皮为隐性。
俱为卷发、双眼皮的夫妇,若其基因型俱为AaBb,其子女表现性有卷发单眼皮,直发单眼皮,卷发双眼皮,直发双眼皮四种可能。
连锁互换定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换,就会使位于交换区段的等位基因发生互换。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例,有一种叫做指甲髌骨综合症的人类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NP表示)与ABO血型的基因(IA,IB或i)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患这类疾病的家庭中,NP基因与IA基因往往连锁,而NP的正常等位基因np与IB基因或i基因连锁,又已知NP和IA之间的重组率为10%.由此可以推测出,患者的后代只要是A型或AB型血型(含IA基因),一般将患指甲髌骨综合症,不患这种病的可能性只有10%。
因此,这种病的患者在妊娠时,应及时检验胎儿的血型,如果发现胎儿的血型是A型或AB型,最好采用流产措施,以避免生出指甲髌骨综合症患儿.。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一概念理解1、与性状有关的概念(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与交配有关的概念(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相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F1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4)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通过交换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
各种交配类型的应用:在育种方面的应用:通过杂交可以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可通过连续自交分离纯合子。
显隐性性状判断:通过杂交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通过自交或测交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通过正交与反交3、与基因有关的概念(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4、个体水平上的几个概念(1)纯合子(纯种):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杂合子(杂种):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以及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均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对于二倍体生物,正常情况下一个配子中找不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4、对杂合子自交后代分离比1:2:1的解释:(1)杂合子的等位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彼此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桶中两种颜色的配子必须相等。 (2)要随机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 桶并搅匀。
(3)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结果与结论
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 DD∶Dd∶dd ≈1∶2∶1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量比接近 3∶1 。
(2011海南)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 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百花的烟草作为亲本 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 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12)测交: 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13)自由交配: 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交配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
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2、豌豆的花及其自然传粉有何特点?如何进行人 工杂交?
“课标”描述: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 模拟性状分离杂交实验。
考纲
知识内容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要求
Ⅱ Ⅱ Ⅱ
自主梳理基础
1.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 状分离、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纯合子、 杂合子。 2.豌豆的花及其自然传粉有何特点?如何进行 人工杂交? 3.孟德尔对豌豆一对性状实验结果的解释要点 有哪些? 4.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分离规律过程中, “假说”、“推论”分别是什么? 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 6.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和彩球分别 代表什么?
(3)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遗传因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孟德尔对结果的解释要点? 1、功能: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2、存在:
3、分离:
4、会合:
4. 假说演绎法发现分离规律过程中,“推论” 是
什么?如何验证?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遗传因子的功能、存提出来自说在、分离、会合解释问题 结
演绎推理得
出“推论”
(纸上谈兵)
果 与 预期测交结果:1∶1 预 期?
实验验证 “推论”
测交实验,统计结果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假说正确!
测交预期结果: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结
果
高茎:矮茎≈1∶1 测交实验结果:
演绎推理 与 预
得出“推论”期 测交
相 后代
两性花、 闭花(自花)传粉
2、豌豆的花及其自然传粉有何特点?如何进行人工杂交?
♀母本
♂父本
P
开花前还是开花后?
F1子一代
去雄
套袋
授粉
人工杂交(异花传粉)
套袋
自我检测
1、(09上海)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
操作错误的是
C
A.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 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③显性性状
F2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787高茎 277矮茎
④性状分离
3∶1
性状分离比
1. 基本概念 ⑤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矮茎)
⑥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是生物个体性状表现
的内因。 (如 DD、Dd、dd)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出现3:1的
花色分离比 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 交,子代全为白花
果皮 子房壁
种 皮珠被
(全部来自母本)
受精卵 胚 受精极核 胚乳
结果: 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减Ⅰ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6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原理: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雌__雄__生__殖_器__官__,甲、
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雌__雄__配_子__,用不 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 雌__雄__配__子_ 的随机结合 。
6性状分离豌比豆的的模花拟粉实数验实际远多于卵细胞数
⑨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来的个
体为杂合子,其遗传基因组成不同.(如 Dd)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还会发生性状分离。
1、 基本概念:
(10)杂交(×): 一般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
(11)自交 ( ) : 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
实验验证 “推论”
符 比例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30株
34株
高茎:矮茎≈1 ∶ 1
总结出分离规律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
豌豆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让杂合子绿 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 结出数十个豆荚的颜色及比例是(D)。
A.绿色∶黄色=1∶1 B.绿色∶黄色=3∶1 C.全部为黄色 D.全部为绿色
豆荚是果皮,基因全部来自母本
关系: 表现型= 基因型+环境因素
⑦等位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 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相同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 同一性状的相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如D和D 、 d和d 。
D
1、 基本概念:
⑧纯合子 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来的
个体为纯合子,其遗传基因组成相同.(如 DD dd)
①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D、家鸽的长腿与毛腿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
P
×
(杂交)
高茎
矮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F1
高茎
(自交) ×
②隐性性状
D. 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孟德尔的实验: 观察实验 F1全为高茎
发现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为什么会 出现这一 结果?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豌豆 一对 相对 性状 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D) 隐性遗传因子(d)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2)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纯合子:DD dd 杂合子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