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突发头痛或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急诊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基底节区(壳核≥30ml,丘脑≥15ml),小脑(≥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的脑积水),脑叶(≥40ml),脑室出血(重症全脑室出血)急请脑外科会诊→行手术治疗的转脑外科进一步诊治↓不手术的转内科ICU继续治疗,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ICU治疗略)↓重整医嘱,●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鼻饲(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在发病第2-3天即应鼻饲,给予高纤维、高能量饮食);保持尿便通畅;观察病情;缓解疼痛;卧床休息,床头抬高20-30度;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和情绪激动;预防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采取勤翻身、肢体被动活动、气垫床等措施预防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早期将患肢置于或固定于功能位,如病情允许,危险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语言障碍及心理的康复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

●药物治疗:调控血压(不要急于降压,先降颅压再决定是否降压,>180/100mmHg应降压,降压幅度不宜过大,血压过低应升压)、降低颅内压(脱水、抬高床头、镇痛、镇静)、止血药物(一般不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的液体量1500-2500ml、补液、补钠、补钾)、对症治疗(镇静、镇痛、治疗高热、防治继发感染)、神经营养剂、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7天左右复查肾功能、离子、血常规等及其他异常指标,7-10天复查1次头CT,病情变化随时复查头CT,必要时脑外科会诊,若病情平稳可行头MRA或CTA协助评价血管情况。

↓血肿显著吸收且无明显感染等并发症者预约出院。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出血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出血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出血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 ICD-l0:1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颅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1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心肌酶谱、血脂,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

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

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一、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ICD-10 编码:I69.1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脑出血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血生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6)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七)治疗方法1.静脉滴注脑代谢改善及神经营养药(奥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长春西汀等),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2.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3.针灸治疗:多数可以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微波、超声、红外线等治疗。

6.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7.康复训练:帮助指导合理进行康复训练。

8.护理:辨证施护。

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ICD-10编码为:I69.1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ICD-10编码为:I69.1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ICD-10编码为:I69.1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实用文档之脑出血临床路径(NICU)

实用文档之脑出血临床路径(NICU)

实用文档之"NICU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疼、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者;2. 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止感染;2.吸氧、心电监护;吸痰;维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血压;镇静;止血;防治血肿扩大;4.控制脑水肿,脱水降颅压治疗;防治高血糖;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5.控制体温;防治应激性溃疡;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营养支持治疗;6.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7.脑出血的微创治疗;8.早期康复;9.辩证施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血气分析加离子分析。

2.生化全项、凝血四项、术前八项、CRP、血清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1、B;3.胸部CT、心电图、必要时颈动脉血管超声。

4.头颅CT,根据具体情况可再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脑保护治疗;2.降压、止痛、镇静治疗;3.抗菌药物;4.缓泻药;5.抑酸药物;6.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7.可酌情选用止血药。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APACHE-II。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出血吸收,症状减轻。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为脑出血的患者。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自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2.体格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可以出现一些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瞳孔改变等:(1)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2)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3)小脑出血:由于出血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患者先出现昏迷而非先出现偏瘫;(4)脑叶出血:症状因血肿所在脑叶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而下肢和面部较轻;顶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枕叶可出现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颞叶出血如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

3.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2)头颅MRI扫描:不作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适应征:(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2)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构造移位>5mm,侧脑室受压明显;(3)幕下血肿量>10ml,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明显;(4)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肿量逐渐增加,无手术绝对禁忌症。

脑出血临床路径(NICU)之令狐文艳创作

脑出血临床路径(NICU)之令狐文艳创作

NICU脑出血临床路径令狐文艳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疼、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者;2. 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止感染;2.吸氧、心电监护;吸痰;维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血压;镇静;止血;防治血肿扩大;4.控制脑水肿,脱水降颅压治疗;防治高血糖;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5.控制体温;防治应激性溃疡;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营养支持治疗;6.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7.脑出血的微创治疗;8.早期康复;9.辩证施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血气分析加离子分析。

2.生化全项、凝血四项、术前八项、CRP、血清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1、B;3.胸部CT、心电图、必要时颈动脉血管超声。

4.头颅CT,根据具体情况可再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脑保护治疗;2.降压、止痛、镇静治疗;3.抗菌药物;4.缓泻药;5.抑酸药物;6.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7.可酌情选用止血药。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APACHE-II。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出血吸收,症状减轻。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脑出血分类及临床诊断要点:1、高血压性脑出血:①常于活动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急,多迅速进展,多与高血压有关;④可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⑦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可能含血。

2、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①多为急骤发病;②多数无前驱症状;③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④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⑤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能含血;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

3、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并出血:①发病多由于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④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有红细胞。

4、脑肿瘤并出血5、脑梗死并出血6、其他:继发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抗凝剂、溶栓剂等导致的脑出血7、原因未明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外科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1)适应证①头颅CT证实脑出血,占位明显;②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③有脑干受损、脑疝或急性脑积水表现者;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禁忌证①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且不能纠正者;②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③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者;④恶性肿瘤晚期、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3)手术方法①开颅血肿清除术;②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③脑室外引流术。

2、内科药物治疗,建议:(1)稳妥运送;(2)控制脑水肿、降颅内压;(3)控制血压;(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5)止血剂的使用;(6)脑出血致内脏综合征的处理;(7)营养支持治疗;(8)康复治疗。

脑出血临床路径.doc

脑出血临床路径.doc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1.
2.
1.
2.
3.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
(1
(2
(3
2.DSA,骨
1.
2.
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等。

3.脑代谢药物:奥拉西坦、乙酰谷酰胺、神经节苷酯等
4.可选用醒脑中药:醒脑静。

5.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6.缓泻药:乳果糖、酚酞片、番泻叶等。

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8.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
1.
2.
1.
2.
3.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出血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脑出血临床路径表单(轻症患者)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4周。

脑出血临床路径 文档

脑出血临床路径 文档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急性起病,2、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一般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

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CTA(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白蛋白和速尿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抗菌药物:对上尿管的病人若在没有合并明显肺部感染及尿道感染的情况下可预防给予奎诺酮类(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若合并感染根据药敏情况选择用药。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康复科脑出血临床路径新

康复科脑出血临床路径新

脑出血康复临床路径一、脑出血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261: 900 )(二)诊断依据。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显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者。

2.头颅影像学检查发觉相应脑部出血灶。

(三)选择医治方案的依据。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医治: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固,降低血压、操纵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和其他对症支持处置,必要时外科手术医治。

2.康复评定及康复医治:增进运动功能、言语、吞咽、认知功能恢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并发症。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261 : 900脑出血疾病编码。

2.生命征平稳,病情稳固,神志清醒,症状无进展。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置也不阻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4.排除外科手术指证患者。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录凝血功能;(3)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依照具体情形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

(七)选择用药。

1・1降压药物:依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操纵颅内压:20%甘露醇脱水医治。

4.依照病情可选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癫痫及制酸药物等辅助医治。

(八)监测生命体征和康复评定。

1.生命体征监测。

2.康复评定:1)脑血管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2)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分级评息Fugl-Meyer躯体功能量表(上肢、下肢、关节活动度测评、平稳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测1步行功能评定3)语言功能评定:汉语标准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4)吞咽功能评定5)认知功能评定:如MMSE评定6)Barthel指数评定7)心理状况评定:焦虑、抑郁量表评定8)生存质量量表。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显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随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挑选医治方案的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样医治:卧床休息,坚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固,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着落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医治。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形可挑选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挑选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依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实行。

3.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xx〕285号)实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运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形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医治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固。

2.没有需要住院医治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路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路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常见证候: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患者。

2.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即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ml,无合并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

3.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淀粉样脑血管病、感染性动脉性、动脉炎引起大动脉炎、药的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902)皮质下I61.0脑叶I61.1脑半球未特指部位I61.2小脑I61.4(二)诊断依据根据《神经病学》第二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应高度怀疑脑出血。

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2-4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和及时治疗褥疮、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等;2.控制血压;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控制体温;5.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如出现癫痫发作,应给予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一线抗癫痫药处理;6.手术治疗:适应症:大脑半球血肿30ml以上、小脑半球血肿10ml以上者,在患者家属的要求和同意下,可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可考虑脑室引流治疗。

禁忌证:症状较轻、病情稳定者;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 902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片、心电图4.头颅CT(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2.选择口服缓泻药3.抗菌药物4.抑酸药物5.胰岛素(八)辨证论治中医诊断要点主症: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

发病特点:大多数急性起病。

好发年龄:好发于50岁以上。

具有两个以上主症,结合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
1.急性起病。

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
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
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
(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
疗药物。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行手术治疗,转入相应路径。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其他系统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脑出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8天
脑出血临床路径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